对垄断企业寻租行为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垄断企业寻租行为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经济学分析

李大庆1,陈

蓉2,张洪见1

(1.云南中烟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昆明

650031;

2.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

昆明

650011)

[摘要]现有的经济制度造就了一些垄断企业,使其资源配置还未完全市场化,从而导致寻租和群体寻租现象的存

在和蔓延。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加大惩罚力度、强化监督制约,采用非经济手段来有效防止寻租的发生;而要彻底根除垄断企业的寻租和群体寻租现象,则需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采取经济手段消除寻租产生的经济根源及其发生机制。

[关键词]垄断企业,寻租,群体寻租,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1-16

寻租,通常所说的腐败在经济学上的说法,实质是指当事人不合制度规则利用公众赋予的职权为自己谋利益的一种活动。

两人之间的寻租行为称为单体寻租,三人以上的寻租行为称为群体寻租。近些年来,垄断企业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和各种反腐措施的有效实施,垄断企业的寻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特征,其中群体寻租现象逐渐增多。与单体寻租相比,

群体寻租的涉及人较多、破坏力较大、影响较深远。为此,切实加强对寻租及群体寻租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当前垄断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新课题。

一、垄断企业产生寻租的根源和规律

(一)垄断企业产生寻租的制度根源

寻租的成因有多种非经济因素,但是最为根本的在于其经济制度。从寻租的定义可以看出,寻租产生的根源是职权的滥用。

而从发生机制上讲,寻租活动是其需求和供给两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职权能给其需求者提供效用并为其供给者带来收益时,自然就产生了寻租。

从寻租的需求方面看,当事人是否愿意投入资源违法寻租,关键取决于投入所带来的预期效用扣除为其支付的预期价格后的预期净效用的大小。预期效用等于预期所得乘上被发现的概率。预期所得越大,被发现的概率越小,预期效用越大,对寻租的需求动力就越强。预期价格等于为其支付的费用支出加上可能产生的罚金。罚金与预期的罚款、处分、量刑和判刑的量以及被发现的概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这些变量越大,罚金就越大。而这些变量的大小取决于处罚力度和监督制度的完善程度,制度越完善、处罚力度越大,变量就越大,预期价格就越大,

对寻租的需求就减小。

从寻租的供给方面看,当事人是否愿意利用职权提供资源,关键取决于其从中获取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之差即预期净收益的大小。预期收益等于预期所得乘上预期被发现的概率。预期所得越大,

被发现的概率越小,预期效用越大,供给的动力就越强。预期成本等于惩罚与预期被发现的概率之积。惩罚包括各种经济和非经济的损失。制度越完善、有效,惩罚的力度、预期被发现的概率就越大,从而致使预期成本越大,寻租的动力越弱。

一般说来,寻租的产生及泛滥往往与社会转型有关。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阶段,经济上存在双轨制。特别是由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使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权广泛而深入,至今政企不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正因为此经济制度,才使我国目前的寻租还比较活跃。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垄断行业,政企不分的情况目前还较为突出。大量的企业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掌握着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源,而且在权力的运行和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未完全褪尽,市场机制的作用还不十分明显。为此,垄断企业产生寻租的资源较为丰富,寻租的供给动力也较强,而且对寻租的需求更为强烈。同时,由于寻租当事人对寻租活动的预算是软的,因此其行动并不会受预算的制约,而是潜在地具有从事寻租活动的无限冲动。这样使垄断企业寻租的产生和蔓延具有强劲的趋势和动力。

(二)垄断企业群体寻租的行为规律

和单体寻租不同,群体寻租至少有三人参加,其中一个是寻租的决策者即所谓的第一把手,他可能是这个企业的一把手,也可能是一个部门的领导;其他人是合伙人

第2012年第12期(总第41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2,2012Total No.411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2-0034-0334--

即寻租集体的成员,他们可能相互合作,也可能不合作。第一把手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群体寻租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在上述的寻租发生机制下,垄断企业的群体寻租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企业或部门中的一把手即决策者是决定群体寻租能否发生的关键。如果他不进行寻租合作,群体寻租行为可能流产。而他是否对群体寻租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寻租利益的诱惑及他对群体寻租不被查处概率的判断。当寻租的收入大于被查处受处罚的收入损失时,决策者才会实施寻租行为。

2.寻租集体的合伙人对决策者的忠诚程度以及合伙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也是产生群体寻租和维系其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合伙人对决策者越忠诚,合伙人之间越相互信任,越能提高寻租的预期收入,也就越会激励他们进行寻租合谋的信心。随着群体寻租的不断加深,忠诚和信任就会变成死心塌地的合谋,从而使群体寻租的告发越发难以从内部突破。

3.随着寻租次数的不断增加、寻租金额的不断加大和寻租集体成员的不断扩大,寻租活动被查处、被暴露的可能性会不断加大,参与者受惩罚的力度也会不断地加大,寻租活动会在出现预期收入效用为负数之前停止或被告发。

4.群体寻租会严重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全失灵。本来内部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寻租和其他违法行为的,但由于在群体寻租面前,规章制度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执行者合谋寻租,使制度的约束尤其是内部制度的制约在实际效果上几乎是无效的。

从近几年垄断企业暴露的一些寻租案件来看,经常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往往引发所在单位的“大面积塌方”。这些群体性寻租案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涉案人员众多;涉案人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当事人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二、垄断企业防治寻租的思路和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决定因素。防腐倡廉,教育是基础。要坚持“内容求深、载体求新、形式求活、效果求实”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切实有效的学习活动,坚持不懈地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促使他们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但是,客观地看,干部也是正常的人。因此,在从主观上消除寻租内因的同时,在客观上也要减少诱使他们寻租的外因。否则,就会使教育成为说教而失去效果。

(二)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查处频率、严厉处罚寻租可以加大寻租的成本,降低寻租的预期收入,从而降低寻租需求和供给的内在动机力,降低寻租产生的机率。另外,加大惩处还会对寻租集体及个人产生相当大的警示和威慑作用,极大地防止群体寻租的产生,确实是治理寻租和群体寻租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是,该措施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成本较高,特别是当寻租普遍之时,惩治需要大量的投入。迫于成本的压力,处罚只能是挂一漏万,因而其威慑作用十分有限;二是事后性。严惩对其他人有警示作用,但造成的损失已不可挽回。为此,严惩是一种事后不得已的措施,采取有效手段事前预防才是上策。

(三)强化监督制约

反腐倡廉,监督是关键。失去制约的权力容易产生寻租。权力的行使和监督设置应该对应并且协调统一,否则权力就会无限膨胀,最终导致寻租的泛滥。对权力执掌人以及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就可以提高寻租合谋的交易成本,降低群体寻租的发生率,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1.加强一把手的监督管理。由于一把手是主要的掌权人,是决定群体寻租能否发生的关键,因此要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其权力膨胀、失控,遏制寻租产生。同时要对一把手及内部重要岗位实行轮换制,杜绝分利集体的形成,规避当事人熟悉情况后钻政策和法律的漏洞。另外,要将轮岗制与竞争上岗相结合,通过职位的竞争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2.建立分工协作的格局。第一把手要顾全大局,坚持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班子各成员正确识位、定位,形成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的良好格局。

3.完善民主决策的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议事决策的规章制度,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凡属“三重一大”事项的,都要经过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决定。而且会前要认真准备、充分酝酿,避免临时动议,保证决策质量。

4.健全民主管理的机制。高度重视职工群众的民主权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推行办事公开。注重发挥职代会功能,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都提交职代会进行民主评议、充分征求意见。深入基层、注重调研,积极吸纳意见建议,统筹考虑各方利益,较好地维护广大员工的意愿和权益。

但是,监督制约是否完全有效,取决于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投入的大小。在目前体制下,垄断企业中掌握权力和资源的人员较多,对如此庞大的干部队伍要建立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其成本较大,因而是不经济的。而且,在目前的产权制度下,对垄断企业代理人的监督机制本身缺乏所有者的原动力,因而其效率较低,效果也有限。

(四)深化企业改革

从一般意义上讲,如果一项社会活动有着广泛的经济动因和丰厚的经济利益,并在大量经济人的活动能力范围内,那么它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力量,就不可能以任何非经济手段制止其活动。不仅如此,在大量经济人的参与下,这种活动还会逐步获得合理甚至合法性,从而进一步削弱了非经济手段的反寻租效力。在当前的垄断企业制度下,采用上述任何手段治理

李大庆,陈蓉,张洪见:对垄断企业寻租行为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经济学分析

3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