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合集下载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者:孙杰光来源:《新长征》2024年第06期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强调东北在振兴过程中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2024年4月9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到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培育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助力产业质效提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过程中,维护粮食安全是吉林省的首要责任,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是吉林省的首要担当。

一、粮食安全视角下从新质生产力到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基本特点和先进本质。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首先表现在粮食生产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位于“五大安全”之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从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夯实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增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单产呈现增加趋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随着高产超高产作物品种的应用和多种创新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单位面积产量达到7186.4公斤/公顷,居粮食主产省第一位,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实现乡村振兴 助力脱贫攻坚高校设立智慧农业专业的思考

实现乡村振兴 助力脱贫攻坚高校设立智慧农业专业的思考

参考内容三
一、引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在地区总经济 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广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 其中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 保如何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并对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二、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在脱贫攻 坚中的作用
3、加强师资建设:高校应当加强智慧农业专业的师资建设。引进具有丰富 实践经验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同时,还应当鼓励教师开展科研 活动,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推进校企合作:高校应当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实践 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智慧农 业技术应用和管理经验。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推动 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感谢观看
第三,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是保障农民生活的重要 保障。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 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农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政 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就业,提高农民的素质 和能力。
二、经济层面:优化产业布局, 提高农民收入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提 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发 展,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推动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和可 持续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摘要: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引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一、提供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提供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来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培养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各类农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农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为乡村地区培养出一批懂得农业现代化技术的专业人才。

他们可以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向着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比如,他们可以运用先进的温室技术,实现农作物的全年生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研发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开设农业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培养农村工程技术人才,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工程的发展。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而农村工程技术人才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开设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课程,培养农村工程技术人才,他们能够参与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科研机构与村镇融合发展的机制和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1.1产业兴旺离不开科技支撑生产力低下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问题,生产管理粗放、生产设施落后、生产技术缺乏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了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

通过加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能够有效改善农民生产不得要领、信息获取困难、机械化程度地等诸多问题,打破当前“产量靠天、质量靠地、收入靠人”的局面,让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兴旺。

1.2生态宜居离不开科技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农村最有价值的资源和财富。

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科学的手段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作物秸秆四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地膜的回收与降解,都要通过科技支撑来实现,做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加强科技支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牟利的行为也将不复存在,科学养鱼替代了电枪捕鱼、合理化种植替代了乱砍乱伐,有效改善农业生产乱象,化解“百姓富”与“生态美”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乡风文明离不开科技支撑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全面小康,身体是否能吃饱已经不是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如何让农民在精神上“吃饱”便成为当下亟待完成的任务。

加强科技支撑,可以开阔农民视野,帮助其了解精神富裕的潜在价值,提供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加强科技支撑,可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摒弃农村存在已久的旧观念、伪科学,走上科学的农业发展之路;加强科技支撑,可以提高农民思想层次,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加其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发挥力量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报告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报告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报告一、引言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科技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和引擎,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旨在探讨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从而提出有效的路径和措施。

二、科技助力农业发展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和基础,科技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科技可以提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农业机械化、现代种植技术和精准农业可以提高耕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

其次,科技可以提供农产品的加工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采用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能够将农产品加工成更加方便快捷的食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科技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利用农业科技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导农民从传统种植和养殖向高效、生态、品牌等方向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科技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科技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首先,科技可以提供智慧农村建设方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农村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农田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实现农田的精细化管理。

其次,科技可以提供智慧交通和物流解决方案,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例如,利用无人驾驶技术和物流智能化系统,实现农产品的及时配送和市场对接。

最后,科技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例如,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四、科技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科技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科技可以推动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转型。

例如,利用农业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产品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融合发展,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省农委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合力举办2018年助力乡村振兴“3+1”人才校企对接会

省农委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合力举办2018年助力乡村振兴“3+1”人才校企对接会
省农委副主任张永林在对接会上指出,今 后,省农委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会进一步加强 交流和协作。在大力营造农村创业创新发展氛 围 上 ,要 将 大 众 创 业 、万 众 创 新 ,在 农 业 农 村 领 域 不 断 引 向 深 入 ,通 过 强 化 政 策 、创 新 模 式 、搭 建 平 台 、广 泛 培 训 、典 型 带 动 等 方 式 ,大 力 营 造 农村双创氛围,让创新创业大军成为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在深化与院校的战略合作 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基地和堡垒作用,在发 展战略、产业体系、人才培养、科技集成、成果转 化 、深 化 改 革 等 方 面 ,开 展 深 度 务 实 战 略 合 作 ,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不断促进与企 业的对接。充分发挥企业、资本对农村产业的引 领和推动作用,加快吉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 省转变,引导工商资本将现代要素输入农业农 村,通过与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开展对接,打造 产业高地和人才洼地,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家庭 农场、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现代农业经营主 体,搭建青年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平台,汇 聚天下英才,投身现代农业,筑梦乡村振兴。
省 内 77 家 知 名 涉 农 企 业 负 责 人 参 加 了 此次对接会。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长张立峰 与 参 会 企 业 代 表 签 订 了 助 力 乡 村 振 兴“3+1” 人才校企合作协议。(省农委农产品加工处 供稿)
001 2018·16
s省农委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合力举办 年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校企对接会
为 进 一 步 扎 实 推 进 全 省 农 村“ 双 创 ”工 作 ,鼓 励 和 引 导 更 多 有 志 青 年 大 学 生 投 身 现 代 农 业 、助 力 乡 村 振 兴,吉林省农委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于 7 月 17 日联合 举办了 2018 年助力乡村振兴“3+1”人才校企对接会。 吉 林 省 农 委 副 主 任 张 永 林 、省 农 委 农 产 品 加 工 处 处 长 李伟华 、省 农产品 加工业 促进 中 心 主 任 杜 少 辉 、省 农 委农产品加工处副调研员齐乐及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的校方领导出席了对接会。

“最接地气”_的高校,在这里

“最接地气”_的高校,在这里

“梨树模式”:科技创新,护佑黑土地“我们要用玉米秸秆残茬,给土地盖一层‘被子’,这样不仅能保护黑土地,还能提高产量。

”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的一片玉米地里,正与乡亲们干得热火朝天的农民常亚宾说。

以上这种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探索形成的“梨树模式”。

“梨树模式”作业环节少、费用低,除了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000~1400元,还能减少农机动力15%~20%,降低能耗25%~30%,有效减少碳排放。

“这一模式为保护黑土地提供了科技支撑,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梨树模式”主要创造者之一的李保国说。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梨树模式”逐渐成为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农业耕作模式,目前在东北黑土区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从节本增效的角度来看,其每年促进农民增收40亿元。

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梨树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解读:什么是“梨树模式”“梨树模式”是以“玉米秸秆覆盖少免耕”为核心建立的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可解决东北黑土区因移除玉米秸秆而导致土壤退化的关键问题,有效保护黑土层。

对于土地,原来的耕作制度是利用、利用、再利用,而“梨树模式”是利用中保护,保护中利用。

因此,“梨树模式”不仅是耕作制度的变革,还是耕作理念的革新。

思考我们脚下所站立的土地在一块方方正正的试验田里,年近六旬的黑土地保护专家李保国稍显吃力地蹲下身体,抓起一把黑土,看了看成色,用手捻了捻,又靠近鼻子闻了闻。

他身边的学生,也有样学样,跟着他仔细地观察黑土。

“我希望我自己、我的学生,还有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对土地保持好奇。

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所坚持的。

我让我的学生不要只思考课题、项目、成绩,还要想想,我们脚下所站立的土地,在千万年的演变中,是怎样形成的,人类的活动又给它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些思考会带领我们去探索自然更深层次的奥秘,让我们在专业领域中获得更宽广的天地。

2024年农业农村项目申报

2024年农业农村项目申报

2024年农业农村项目申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农业农村项目申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农业农村领域也在进行着持续的创新和改革。

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开展各类项目申报工作。

2024年,众多农业农村项目将得以实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以下是一些即将申报的重要农业农村项目:1. 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各地将积极申报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通过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

在2024年,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关注,助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2. 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关键。

各级政府将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

2024年,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将集中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3. 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各地将着力推动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农业产业化项目将为农民增收带来更多机遇和福利。

4. 农村土地整治和流转项目农村土地整治和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各级政府将积极推动申报农村土地整治和流转项目,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专业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2024年,农村土地整治和流转项目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农民就业是农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乡村全面小康的基础保障。

各级政府将鼓励企业和机构积极申报农民就业创业项目,推动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新创业。

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书

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书

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书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逐渐失去了人口和资源,导致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必须加强农业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二、目标本计划旨在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 促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3. 推广新型种植技术;4. 增强乡村经济活力;5. 增加农民收入。

三、计划内容1. 加强科研力量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配备先进设备等方式,积极打造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

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和创新能力。

2. 推广新型种植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制定相应的种植技术方案,推广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绿色有机农业、果蔬深加工等,增强乡村经济活力。

5. 扶持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在乡村地区落户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书,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方案、时间节点等内容。

同时,确定实施主体及其职责分工。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

同时,在政策上给予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

3. 加强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本计划的目标和意义,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农业创新和乡村振兴,形成共识。

4. 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组织实施各项任务,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5.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计划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2.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3. 推广新型种植技术覆盖率达到60%以上;4. 特色优势产业增加50%以上;5. 农民收入增长20%以上。

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投入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实施振兴计划。

下面列举了十个典型的乡村振兴帮扶单位案例,以展示这些单位在帮助乡村振兴方面的贡献和经验。

1.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之一,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该行通过提供贷款、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级农业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该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为乡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3.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促进会:该促进会致力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组织培训、推广农村电商模式等方式,帮助农民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扩大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4. 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内农业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该院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培育新品种,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为农民提供科技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

5.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内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该校开展农业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活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6. 中国农药化肥发展中心:该中心负责指导农药化肥行业的发展,致力于推动农药化肥绿色发展。

中心开展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技术培训,推广绿色农药化肥,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7. 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该院是国内农业机械化研究的重要机构,致力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该院开展农机研发、推广应用等工作,为农民提供高效农机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8. 中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该部门发布一系列农村发展政策,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举措探析

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举措探析

※农业经济农业与技术2021,Vol.41,No.09161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举措探析戈艳美张亚昂(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重点任务,农业院校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时代使命,主动发挥涉农高校优势,参与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来。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新疆涉农高校立足“三农”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现实举措,为新疆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及基层服务保障。

关键词:农业院校;乡村振兴;时代意义;现实举措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1051504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重大决策部署,此战略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应然之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任务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时代意义[l]o习总书记指出,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应与我国未来发展方向一致。

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办学的属性驱使,也是提升高校办学优势、办学特色以及学科布局的要求,更是不断推动自身发展,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良机。

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涉农专业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培养输出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1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性1.1助力乡村振兴是高校基本职能的体现为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3种职能之一。

高等院校服务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院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进一步与社会相融合的体现,也是满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教学基地和科研主要阵地,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与优质资源服务社会。

随着社会事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其服务形式也变得多样化、高级化。

以往更多的是教师在校外兼职挂职、创办公司等形式,现在更多的是高校以学校为单位直接与企业单位、地方政府达成合作模式,建立“产学研”固定联合体,以更好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强大动力。

一、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种植领域,通过研发和推广优良品种,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水稻、小麦等,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智能化的种植技术,如精准播种、施肥、灌溉等,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在养殖方面,科技创新也带来了巨大变革。

先进的养殖设备、科学的饲料配方以及疫病防控技术,使得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智能化的养殖场能够实时监测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降低养殖风险。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开发出了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比如,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酱、果干等,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型的农业环保技术,如生物防治病虫害、绿色肥料和农药的研发与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化学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同时,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减少了环境污染。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如滴灌、喷灌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此外,生态农业模式的创新,如林下经济、稻田综合种养等,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应用型高校中药实训基地建设路径

应用型高校中药实训基地建设路径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1):134-138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3.11.0134郑永春,张影,宋宇鹏.应用型高校中药实训基地建设路径[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1):134-138,139.应用型高校中药实训基地建设路径郑永春,张 影,宋宇鹏(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吉林吉林132101)摘要:加强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㊂在学校转型发展和耕读教育背景下,结合市场经济对中药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中药耕读实训基地平台的建设㊁校外实习+课程实践+创业训练的三位一体 实训教学新体系的构建㊁高水平 双师双能型 教师团队的培养㊁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更新㊁实训基地评价体系的完善及优质社会服务的开展等方面探索中药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有效提升了高素质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应用型高校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程㊂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实训基地;路径收稿日期:2023-04-01基金项目:2023年吉林省教育厅课题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J L J Y 202319689660)㊂第一作者:郑永春(1974―),男,农业推广硕士,副教授,从事中药栽培㊁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㊂E -m a i l :864032935@q q.c o m ㊂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实桥梁㊂通过实践教学,可显著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㊁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1]㊂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一项长期性基础建设,是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软件和硬件实力提升和加快内涵建设的重要突破口㊂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既可显著提高学校实训教学水平,也更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㊂教学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㊁学生就业率及社会对人才满意度的提高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实现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面向现代化大农业的新农科,应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㊂因此,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就应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为本科教学服务,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㊂2021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强调,要 开展耕读教育 ㊂通过开展耕读教育,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农村,走向农业,学习乡土文化,进而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学农㊁知农与爱农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服务 三农 的情怀,助力乡村振兴[2]㊂近年来,在全国农业类高校积极开展耕读教育探索㊂如中国农业大学㊁南京农业大学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㊁东北师范大学㊁湖南农业大学等陆续成立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耕读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㊂查阅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文献[3-5],发现针对应用型高校的中药耕读实训基地相关研究资料较少㊂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本校)的省级 十二五 本科特色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例,立足耕读教育背景,以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加强应用型高校中药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教学㊁科研与生产紧密融合,努力打造培养出一批适应中药产业需求和现代中药学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具的高素质中药人才㊂1 应用型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应用型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深化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初见成效[6]何志龙等[7]提出标准化校内药学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建设内容,马志强等[8]探索了地方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建设新路径,即 联动式校企合作㊁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等 新模式㊂郝双双等[9]提倡从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㊁建立 双师型 团队培养机制㊁职业技能竞赛场地3个方面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㊂通过以上学者们对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发现,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是应用型本43111期 郑永春等:应用型高校中药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科院校高质量教学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条件㊂1.2 应用型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2.1 资金投入不足,基地建设不完善 学校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对中药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度不高,实训基地建设面貌多年未改变,实训设施设备不充足,实训项目内容简单,不能满足中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㊂如整体实训基地外观规划中主题雕像少,入口规模小,药用植物功能分区不明显㊁道路规划的铺设材料老化㊁拖拉机㊁旋耕机等作业机械使用寿命老旧等,需投入资金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更新机械设备,设立功能分区隔离带㊁添加神农主题雕塑,以建设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为理念,兼顾美观化㊁使用化,展示实训基地的特色和优势,为本科生搭建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㊂1.2.2 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管理未到位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完善,实训教师与企业沟通较少,欠缺对接度,实践计划不合理,实践效果不理想㊂校内实训基地的面积较大,其栽培管理主要是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但专业教师数量少㊁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少㊁部分学生参与度低,在实习实训的各阶段学校㊁教师㊁学生的管理㊁责任㊁义务不明确,学生实习实训落实不到位,师生积极性均不高,组织管理不精细㊂同时,学校关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和基地建设的规范较少㊂因此,需完善学校实训基地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和学生实训守则,并严格遵守执行,以做好师生实训过程的安全保障㊂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是提高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㊂1.2.3 资源整合不适当 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存在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状况㊂ 高㊁精㊁专 的实训设备明显不足,不能体现出高水平㊁精密化专业化的产业特征[10]㊂尤其是现代机械实训设备匮乏且陈旧,严重影响了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㊂相似专业的设施采购大致相同,无形中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㊂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时,要遵循 统筹规划㊁合理布局㊁全面开放 根本原则,整合资源,避免资源浪费㊂可作好实验室整合㊁资源圃整合㊁农机库整合㊁原料库和肥料库整合,使其达到利用最大化㊂1.2.4 实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校教育中,双师型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成员,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专业 双师型 教师少,实践教学脱离产业需求,实践过程管理粗放,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11]㊂以往专业课教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㊁缺少生产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薄弱,急迫需要吸纳企业一线或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加入师资队伍中,才能充分发挥 双师型 教师在理论教学㊁实训指导上的作用,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能力㊂1.2.5 企业参与度低 高校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但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㊂校企融合差,导致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产业发展出现滞后现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㊂如学校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产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争取到企业提供的真实环境中实践和学习的机会,获得设备㊁技术和师资支持,解决实训设备更新换代㊁实训耗材量等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学到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技术㊁新知识,实现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㊂同时要强化校企联动培养,拓宽学生企业实习㊁实训机会,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保障机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与水平,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新形势㊂1.2.6 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离不开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㊂实训基地的建设严重缺乏针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科学评价体系和相关的管理体系㊂各高校对学生实习实训考核多采取优㊁良㊁中㊁差㊁不合格5个等级评定,缺少指标衡量体系,教师成绩评定时的主观操控性大,片面性强,不能够准确㊁客观㊁公正地体现学生的真实实践表现㊂指导教师㊁学院对学生的具体实习实训过程了解甚少,实训成绩不理想,实训效果不佳㊂除此之外,企业指导教师在校外实训中提供的实质性指导较少,学生不满意,对企业指导教师评价较低,严重影响了校企融合今后的发展㊂在基地建设中不能通过单一评级㊁分数进行考核评价,因此基地建设专业化的标准无法衡量㊂2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例探索实训基地建设路径2.1 结合地方特色,依托专业资源,搭建中药耕读实训基地平台2.1.1 校企协同,共创高水平 产教融合 的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㊁共享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效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专业建设,为企业发53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1期展提供一批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㊂学校㊁企业共享优势资源[12]㊂学校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场所及师资,企业则提供仪器设备㊁新技术和新项目,双方共享资源,教学工作更具有实践性㊁针对性,较好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敢于大胆创新的工匠精神,也提高其专业技术技能水平㊂校企可进行横向课题项目合作研究,师生共参项目,培养学生团队意识㊁创新能力㊁协调合作能力等㊂校企协同中,建立 双向互动 的管理机制㊂校企联合成立专业委员会㊁专家团队,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学校指定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教师,参与实训场所规划设计㊁培养方案修订㊁项目申报及科技服务等,发挥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功能㊂校企还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校企能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㊁技术革新㊁新品种选育和就业创业等工作㊂校企还需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㊁目标㊁考核标准等,及时解决实训难题㊂同时,学校还要将实训基地打造成高校的职业技能竞赛场地,承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既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㊂学校需增加维护更新软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扩大其他院校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㊂除此之外,校企在协同建设中,按照中药人才的社会市场需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双方共赢的合作模式㊂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应各司其职㊁各负其责㊂2.1.2 积极申报平台项目,推进创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进程 新时代随着人工智能㊁大数据㊁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逐渐受到农业类院校的青睐,各高校都积极加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㊂本校中药专业也应依据中药专业省级平台项目的申报,加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㊂虚拟仿真实训具有感知性㊁沉浸性㊁互动性,脱离时空限制,扩大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㊂基地建设投资少㊁见效快㊁环境优㊁轻维护㊁易更新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实验,真实还原实验的教学要求㊁实验原理㊁实验方法步骤㊁操作环境及互动感受㊂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实践教学手段,弥补了学校硬件资源不足,有效解决了实训中的疑难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了实训参与度,极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㊂2.2 构建实训教学新体系,培养应用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是感知㊁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阶段递进式的课程体系,每个阶段学生学习不同技能和专项实训,因此需构建一个校外实习㊁课程实践㊁创业训练 三位一体 实践教学新体系[13]㊂2.2.1 跟踪企业需求,优化实训内容,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药用植物学㊁中药鉴定学㊁中药资源开发等实验均为综合或设计类实验㊂内容设置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更新变化㊂如药用植物学实验,以北方常见的道地药材为试材鉴定区分;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实验以本校的国家级项目开展实训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中药研究工作有整体认识,还使学生形成自主式和研究式的独立性学习方式㊂采取实施 科研导师制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㊂由学生按兴趣㊁爱好自愿组成栽培方向㊁资源方向的中药科研小组,在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科研探索㊂这样既锻炼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又增强竞争和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创训练㊁技能竞赛㊁互联网+等形式的创新活动㊂近年来,中药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科研和思考能力,也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做好基础性铺垫㊂2.2.2 加强实训教材㊁实训项目建设 依托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核心和选修课程,开发实训教材㊁更新实训项目㊂实训教材需适用性高㊁创新性强㊂实训项目内容根据企业需求不断更新和补充㊂可以选用近三年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项目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实践,将企业的新技术㊁新产品㊁新设备加入实训内容㊂实训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按企业生产操作实际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㊂2.2.3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药用植物园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 本校现有的专业实验室偏少,专业设备陈旧,无法高质量开展设计性㊁综合性实验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今后的职业发展㊂因此,需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进行实验室的资源整合㊂更新仪器设63111期 郑永春等:应用型高校中药实训基地建设路径备㊁增加实验室数量㊁开放实验室,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专业核心和选修课的实验需求及科研需要㊂强化实验室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从而为所有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㊂校内实践基地药用植物园,既是中药种质资源保护㊁中药种苗繁育的基地,也是学生学习药用植物知识的直观课堂㊂加强药用植物园建设,有利于强化教师的课堂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㊂集教学㊁科研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药用植物园建设,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还能够充分体现出高校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㊂通过引种广泛收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且对植物挂牌管理,标注学名㊁科属名㊁入药部位㊁功效等,使本校师生和参观者都对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深刻感知认识[14]㊂2.2.4 拓展校外耕读实习基地,强化实习教学 校外实习基地的创建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㊁拓展知识面㊁开阔视野㊂学校应继续拓展省内的中药公司㊁企业㊁合作社㊁科研机构等校外耕读实训教育基地,增加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及实践机会,强化实习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中草药规范化栽培㊁资源开发利用等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㊁就业的各项能力,尤其增加就业率㊂校外耕读实训基地侧重于产教融合和耕读教育,为学生提供中药实习的学习机会,学生在实习中能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为其就业作好铺垫㊂经努力,本校中药专业已经与省内20余家药材种植的企事业单位签署实习协议,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机会㊂2.3 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 教师团队,开展实训指导为保障应用型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需组建一支高水平㊁高素质的 双师双能型 教师团队㊂校企双方需建立共促机制,高校教师到企业参与项目,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管理经验,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和课题申报研究,打造学科专业精英团队,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体现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㊂学校尤其着重培养高学历㊁实验科研能力卓越㊁年轻的 博士 教师,教学能力强,能担当学生实训实践和创新创业的 学业导师 ㊂可利用假期或双休日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生产实践经验,提升指导能力,而使实训基地建设㊁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做到无缝对接㊂学校还可邀请企业的知名工程师㊁高级技术员到校实践授课,分享从业经历,实践经验,传授技能㊂加强团队教师 下基地㊁到田间㊁入农户 的意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㊂尤其重视团队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创建专兼结构合理的团队㊂本校现有中药栽培方向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的优秀团队2个,承担国家级㊁省级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㊂2.4 更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开放运行机制专业实训教学中实施校㊁院两级管理,校级总体监督㊁统一管理,学院责任制管理㊂中药耕读实训基地接受学校的宏观管理调控和学院内部的业务管理㊂学院的规章管理制度,如教职工岗位责任制,临时用工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教职工的分工和责任㊂在规范化科学管理,管理人员对种植的药用植物都建档,完善种质资源㊂学校按照年度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训教学任务,开放运行机制㊂实践基地的管理需积极利用信息平台资源,启动实训教学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为实践教学管理夯实基础㊂2.5 完善优化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优化学校㊁企业㊁专业教师㊁学生和企业导师反馈机制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训的监督和管理㊂成绩考核评定要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表现㊂尤其要重视过程性考核,准确评估学生实习效果,利于提升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㊂如在人参施肥技术的实训中,注意肥料选择㊁施肥浓度和次数,在引种轮叶党参的实训中,注意生育期观察㊁性状测定等考核指标,均依据具体操作或观察的内容给学生评定实训分数㊂2.6 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展优质的社会服务高校应加强与中药企业单位的密切合作,跟踪当前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企业合作共建培养实训教育平台,发挥学校在技术服务㊁生产㊁成果推广㊁人才培养等优势,号召教师进行项目研究和培训工作㊂近年来,中药企业积极与本校开展中药产品和质量标准研究方面的科研合作㊂中药教师承担企业研发横向课题10余项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先后负责吉林省的桦甸㊁永吉㊁吉林市等各个地区的中药资源调查工作,成绩斐然㊂教师还积极参与科教73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1期兴农㊁乡村振兴㊁ 三区 人才等活动项目中,分别到延吉㊁白山㊁靖宇㊁九台等地进行现场指导和专家咨询,加快了现代化技术在中药栽培中的应用,在中药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㊂高校还可创建中药的线上网络平台,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也可制作中药科普手册㊁中药栽培视频㊁中药鉴定图片等,用于便民服务[15]㊂3 结语本校依托中药实训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质量㊁科研㊁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㊂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㊁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㊂在校内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完成 福寿草引种驯化及繁殖技术研究 辛硫磷在人参生长过程中的消解动态及农药残留测定 等大学生创新项目16项,实习㊁实训项目200余项; 北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玉竹优良品种选育研究 等省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选育 吉竹1号 玉竹新品系1个㊂多年来,学生就业率达92%以上,本校毕业生以耕读素养高㊁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而受到中药相关企业青睐㊂学校还与长春迪瑞制药有限公司㊁吉林玺康药业有限公司㊁吉林吉尔吉药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医药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并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㊂近三年,专业教师承担企业研发横向课题10余项,项目金额50余万元;在省内进行科技下乡现场指导和专家咨询30余次,对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服务 三农 起着重要作用㊂本校的中药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仍需继续建设改进㊂一是,继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为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和实训职能化管理夯实基础㊂二是,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尤其需加强 传帮带 ,积极引导博士青年教师快速成长㊁建专业新团队㊁服务 三农 ㊂三是,继续加强校企的深度融合,共享资源和项目合作,实现校㊁企㊁学生三方共享共赢㊂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㊂应用型高校必须要以教学为中心㊁以科研促发展,结合专业学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㊁长期建设㊂今后要着重加强科学研究和内涵建设促进发展,开展北方药用植物的引种㊁栽培㊁育苗等研究项目,以推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发展㊂同时,还要利用各类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引种工作,进行北方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㊁保存㊁鉴定研究合理利用㊂加强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本科一流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㊂充分利用实训教学基地场所,拓展其社会资源,增加自然资源,体现教育优势,培养出掌握药学相关领域知识㊁具备扎实实践能力㊁产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中药人才㊂参考文献:[1] 张宝成,黄丽萍,龙全江,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4):102-104.[2] 李迎军.新农科背景下大学生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 ].高教学刊,2022,8(S 1):54-58.[3] 高滑,王田田.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18):146-148.[4] 尹远.基于会展专业群构架的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智库时代,2020(9):257-258.[5] 易亚军,杨博,罗俊,等.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轻工科技,2022,38(3):151-153.[6] 梁晓航.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现状探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60-62.[7] 何志龙,韩忠耀,范光忠,等.标准化校内药学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29-31.[8] 马志强,宁掌玄,张磊,等.地方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3):149-151.[9] 郝双双,雍丽英,刘万村,等.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9-11.[10] 冯志新,王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69-72.[11] 谈一真,王旭,彭芳.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165-168.[12] 贾京翎.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共享实训基地策略研究[J ].教育观察,2022,11(7):58-61.[13] 田婧,尉捷,秦雯,等.基于传承特色的中药学示范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2):32-36.[14] 张慧芳.基于校内基地建设促进中药专业人才特色培养的研究:以百草园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 2):186.[15] 朱缨,吴芝园.中药学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建设研究[J ].职业,2017(19):86.831。

乡村振兴视角下吉林省订单式农科生现状分析

乡村振兴视角下吉林省订单式农科生现状分析

乡村振兴视角下吉林省订单式农科生现状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5T03:02:31.36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0期第5月作者:李慧[导读] 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李慧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摘要: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它的顺利实施与运行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农民自身知识技能的提升[1]。

就目前而言,农村人才情况依旧面临着众多现实问题,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素质欠缺、人才引进培养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等[2]。

针对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吉林省创造性地提出实施“订单农科生”培养计划。

本文以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再度审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订单式农科生的现状,为农村人才振兴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订单式农科生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速率深深影响着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党在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以期通过这一举措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同样需要各类乡村建设人才,通过乡村人才的创业创新和发展服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应当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建设乡村人才队伍方面发挥优势、承担责任。

针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问题,吉林省创造性地提出实施“订单式农科生”培养计划,此举对解决农村人才振兴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实施订单式农科生培养计划的必要性1.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面对当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形式,订单生在录取前,就与学校、政府签订三方协议,直接保障了他们毕业后的去向。

科技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科技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科技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前提,生活富裕是目的。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制定了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1.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农业科研成果与产业对接。

3.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4.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加大对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

3.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协同。

4.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优势产业聚集,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1.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2.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3.推广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1.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2.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需求。

3.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4.引导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辐射,缩小城乡差距。

五、加强农村社会治理1.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2.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4.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文明乡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1.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就业质量。

3.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总结汇报

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总结汇报

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总结汇报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总结汇报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作为一所高等学府,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与乡村振兴,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就学校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教学科研方面学校加强了对农村振兴战略的教学研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农村发展学、农村社会学等,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步。

此外,学校还将农村振兴作为重要的科研方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覆盖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保护、农村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二、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注重培养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专业人才,通过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科技、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会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学校还积极推进农村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调研、实习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和问题,培养他们服务农村、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识和能力。

三、社会服务方面学校积极参与了当地农村振兴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服务活动。

首先,学校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相关项目,如农产品推广、农村医疗服务、农村电商等,助力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其次,学校还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在农村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组织开展了农村扶贫、农村教育支援、农村环境保护等活动,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了农民的福祉感和获得感。

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的农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合作不仅将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经验引进到中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还为我国农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路径。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通过参加交流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国际交流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乡村振兴事业培养更多的全球化人才。

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乡村振兴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步骤。

而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经验主导向科学技术驱动转变。

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农业装备、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农业和数字化农业技术等,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现代化。

例如,在种植业领域,农业科技创新将种植过程中的育种、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改进。

通过应用遗传改良技术,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生长速度和产量。

同时,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精确调控,提供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二、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促使农产品的品质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可追溯的农产品的需求。

首先,在农作物中,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绿色、环保的农药和化肥替代品,减少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生产的农产品更健康、绿色。

其次,利用生物技术、遗传改良等手段改良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例如,通过遗传改良技术培育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优良品种,满足人民对营养均衡食品的需求。

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贮藏和加工技术,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提高附加值,推动农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进程。

三、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推动农村从传统的单一经济模式向多元产业结构调整。

例如,通过农村电商的推广,农产品上行率得到提高,农民将自己的产品直接卖给城市消费者,提高了农民的利益。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究与实践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究与实践

2023-11-07•引言•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对策目录01引言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现状及挑战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使命研究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与实际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分析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与不足探究高校如何精准助力乡村振兴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总结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成效02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推广农业技术高校可以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和讲座,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乡村地区,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

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高校可以提供创业指导和扶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农业科技专业,为乡村地区培养具备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高校可以协助乡村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农产品品牌推广农村电商高校可以协助乡村地区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高校可以推广农村电商,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

0302011文化传承路径23高校可以开展乡村文化研究,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高校可以组织民俗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将乡村民俗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增加乡村文化的知名度。

推广乡村民俗文化高校可以协助乡村地区开发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03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浙江大学“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乡村人才,通过提供农业产业规划、乡村治理、生态旅游开发等专业知识,提升乡村人才的综合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乡村英才计划”该计划通过选拔优秀大学生到乡村实践、实习,培养其对乡村发展的理解和能力,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一、双向互动:农业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品质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兽草养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等,不断提高农作物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二、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使不同农业领域之间的产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不同的农业领域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例如,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将农民的种植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相结合,可以使农产品的销售和附加值得到提升,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可以帮助乡村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利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人才储备农业科技创新既需要科研人才的支持,也需要领域实践技能的农民。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农村的人才交流和培养,激发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五、农业决策引导: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优化决策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进行农业领域的调研和数据分析,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农业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探讨
张泽兵
【期刊名称】《中国果业信息》
【年(卷),期】2024(41)5
【摘要】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各地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乡村社会的整体进步。

基于此,文章以吉林省为例,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旨在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页数】3页(P100-102)
【作者】张泽兵
【作者单位】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2.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路径
4.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探讨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5.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发展路径与策略探讨研究——评《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9
合 计
四、各单位意见
服务对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院(部)意见
院(部)公章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五、项目主要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专业
单位
项目中任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负责人职称:
联系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盖章):
申请日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二O一八年制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申请表






项目名称
服务单位
பைடு நூலகம்依托协议
申请金额
(万元)
起止年月





姓名
性别
专业职称
职务
电话
E-mail
所属院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所在单位
项目分工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服务单位地点
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合作协议签定期限
一、服务主要内容
二、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及进度安排
三、经费预算(单位: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预算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1
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
2
劳务费
3
4
5
6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