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感受信息课件 沪科版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节 感受信息课件
三、实际的电话机
• 1、实际的电话机除听筒.话筒外,还有电铃,拔号设备等. • 2、现代的电话有:无线电话,可视电话、录音电话等等.
电报
•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用的电报机, 从此人们可以做到同时在两地之间传递 信息。早期的电报完全由人工操作,主 要传送文字信息,经过不断改进,又发 展了机械式电报机,现在又发展到自动 化程序较高的电子式电传机,还有能自 动将电码译成汉字的中文电报译码机。 用电报传递信息具有经济、迅速、保密、 方便等特点。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 (二)听筒
• 1、听筒结构:听筒里有一个永磁铁,它 的两个磁极上套有螺线管,磁极前有薄铁 片.
• 2、听筒特点:由于永磁体的吸引,薄铁 片有些弯向磁铁.
• 3、听筒作用: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振 动.
听筒结构:
听筒里有一个 永磁铁,它的 两个磁极上套 有螺线管,磁 极前有薄铁片.
二、电话的原理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2021/3/182021/3/182021/3/18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2013年-4《快与慢》课件 沪科版
4、图3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则图4中 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像的是
图3
A
B 图4
C
D
• 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v=s /t说 明:( ) • A.路程越长,则速度越大; • B.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大; • C.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 D.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已知:V=340m/s,s=1km=1000m。 求: t
解:由 = V
S得
t
s 1000m t= v = 340m/s ≈2.94s
答:需要大约2.94s才能听到相距1km处产 生的雷声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1、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
2、 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 对应同一物体而言。 3、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 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或者 均用常用单位。
练习
一辆公共汽车以45 km/h的速度匀速 直线前进,由第一站牌到第二站牌时 用了4min,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已知:v=45km/h=12.5m/s t=4min=240s 求: s s 可得 解:由 V=- t s=vt=12.5m/s × 240s=3000m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 1.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 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参赛者 甲 乙 丙
计算下面这只天鹅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在变化 这只天鹅作直线运动时,快慢________
返回
四、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 在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这 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某段时 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 7、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 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 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 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19.1感受信息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9.1 感受信息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感受信息》,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感受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信息的过程。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接收短信,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利用投影仪,展示信息的相关理论,如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让学生对信息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电信传播实验,光纤传输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信息,理解信息的传输过程。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等,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信息的过程。
2. 活动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的概念,是否理解了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等,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创新,如设计一个信息传输的实验,感受信息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关注的。
一、信息的概念信息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接收短信,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013年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课件 沪科版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答案] (1)乙 因为在甲方案中,要保持木块的匀速运 动,不容易。乙方案,只需要拉动木板运动就行,不需要保 持匀速运动。 (2)乙 因为在甲方案中,要保持木块的匀速运动中读 数,不容易读得准确。乙方案中,弹簧秤是静止的,读数容 易读得准确。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1)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________方案,简述 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________方案,简述 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试卷讲评针对练
┃试卷讲评针对练┃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实战演习成高手
[解析] D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 改变,②中篮球弹回方向改变;④中灰尘漫天飞舞,运动方 向也在改变。而①③中是物体发生了形变。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实战演习成高手
5.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2:弹力的探究方法——图像坐标
例2 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
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 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 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 线如图6-2所示。
图6-2
物理.沪科版(HK)
【沪科版】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4-3圆周运动
2.如图所示,长度 L=0.50 m 的轻质杆 OA, A 端固定一个质量为 m=3.0 kg 的小球,小球以 O 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 球的速率是 2.0 m/s,g 取 10 m/s2,则此时轻杆 OA( A.受到 6.0 N 的拉力 B.受到 6.0 N 的压力 C.受到 24 N 的拉力 D.受到 54 N 的压力 )
解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必须满足物体所需要的 向心力 F=mω2r.若 F=0,物体由于惯性而沿切线直线飞出,若 F< mω2r,物体由于惯性而远离圆心,并不是受到离心力作用.所以 A、 B、D 均错,C 正确. 答案:C
一、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分析 v2 1.对公式 v=rω 和 a= r =rω2 的理解 (1)由 v=rω 知,r 一定时,v 与 ω 成正比;ω 一定时,v 与 r 成 正比;v 一定时,ω 与 r 成反比. v2 (2)由 a= r =rω2 知,在 v 一定时,a 与 r 成反比;在 ω 一定时, a 与 r 成正比.
v2 (3)令 A 点向心加速度为 aA=an,vA=vB,由公式 an= r 知,当 线速度一定时,向心加速度跟半径成反比,所以 aB=2an.又因为 ωA =ωC,由公式 an=ω2r 知,当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加速度跟半径成正 1 比,故 aC= an.所以 aA∶aB∶aC=2∶4∶1. 2 【答案】 (1)2∶2∶1 (2)1∶2∶1 (3)2∶4∶1
用,而是物体惯性的表现. (2)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 来越大或沿切线方向飞出.
3.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消失时,它将 做背离圆心的圆周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 它将沿切线做直线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 它将做曲线运动
感觉 PPT课件
化,而对200克重的物体,要增加6克才能感觉到重量的变化。
R R
用R表示原刺激量, 用R+ΔR表示感觉到差别所需要到的刺激量, 那么R与ΔR的比值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数。
R R
说明第一个刺激强度越强, 要使人感到有变化的第二个刺激所需要的刺激附加 强度就越大。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
景划分为各个子维度,例如颜色、深度、运动和形状,然后对
各个维度同时加工(Livingstone&Hubel,1998).
视觉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神经工作组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视觉障 碍中的视盲现象。
五 感觉的种类
根据感觉刺激来自内外部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分为视觉—电磁能、听觉—机械能、味觉
第四节:听觉
第五节:其他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一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感觉器官感受物理能量的过程)。
总体而言感觉是如何发生的? 任何一种感觉的发生,都是感觉系统在一瞬间完成捕捉、
分析以及解析感觉信号的过程。因此感觉是感觉器官接受
刺激并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完成信息属性分辨的过 程。
(二)感觉对比(Sensory Contrast)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同时性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引起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如:马赫带现象 继时性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性变化。
如:苦药--糖 觉得糖特别甜
马赫带
马赫带现象是在明暗 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 而暗处更黑的现象 原理: 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 不同刺激,对某个部 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其 他邻近部位的反应, 使反应差别被加强的 现象。
【沪科版】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1-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为了计算物体运动的 加 速 度 , 一 般 利 用 公 式 Δx = aT2 , 和 逐 差 法 公 式 a = x6+x5+x4-x1+x2+x3 求解,其中既有平均值法又有公式法. 9T2 2.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为了证明在外力一定时, a 与 m 成反比, 若作 a-m 图象, 则为双曲线的一支, 不易分析结论, 1 若改为 a-m图象,则“化曲为直”,变成一条倾斜直线,比较直观, 容易得出结论.
测出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各相邻的两条画线之间的间隔 x1、x2、 x3„,利用逐差法 Δx=aT2,根据电动机转动的周期 T,即可求出金 属棒下落的加速度 a.
类型一
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
地 测 出 加 速 度 , 将 你 认 为 正 确 的 选 项 前 面 的 字 母 填 在 横 线 上: ________ 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 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 (1)“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xn+xn+1 即 vn= ,如下图所示. 2T
(2)“逐差法”求加速度,即 x4-x1 x5-x2 x6-x3 a1= ,a2= ,a3= ,然后取平均值, 3T2 3T2 3T2 a1+a2+a3 即a= , 这样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 以提高准确性. 3 (3)“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 度,画出 v-t 图,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沪科版】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2-4-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 垂线、铅笔. 四、实验操作 1.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 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 l0,即原长.
(2)如图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 量弹簧的总长 L 并计算钩码的重力,填写在记录表格里. 1 F/N L/cm x/cm (3)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重复前面的实验 过程多次. 2 3 4 5 6 7
【解析】 (1)弹力大小 F 跟弹簧总长度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如 图所示.
(2)弹簧的劲度系数 k 等于 F-x 关系图线的斜率, 故 k= ΔF =27 N/m. Δx (1)图见解析 (2)27
【答案】
类型二
用表格法处理实验数据
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并测弹簧的
劲度系数 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然后将最小 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 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 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0; 弹簧下端挂一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1;弹簧 下端挂两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2;„„;挂 七个 50 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7.
六、误差分析 1.钩码标值不准确及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 2.作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3.弹簧竖直悬挂时,未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而带来误差. 七、实验改进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弹簧 的自然长度,而以弹簧的总长作为自变量,弹力为函数,作出弹力与 弹簧长度的关系图线.这样可以避免因测弹簧的自然伸长而带来的误 差.
沪科版物理选修3-4课件:第2章第2.6
栏目 导引
第2章
机械波
【规律总结】
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
幅,而振幅不是位移,每个质点在振动过程
中的位移是在不断改变的,但振幅是保持不 变的,所以振动最强的点无论处于波峰还是 波谷,振动始终是最强的.
栏目 导引
第2章机械波Fra bibliotek变式训练1. (2012· 济南高二检测)当两列波产生干涉时, 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衍射最明显(
)
A.波长为40 m的波 B.波长为9.9 m的波 C.频率为40 Hz的声波 D.频率为5000 MHz的电磁波
栏目 导引
第2章
机械波
解析: A.几列波的波长分别为 λA=40 m, 选 λ v 340 c m=8.5 m,λ D= = B=9.9 m,λ C= = f 40 f 3×108 由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 6 m=0.06 m. 5000×10 件得波长为 40 m 的波衍射最明显.故选项 A 正确.
栏目 导引
第2章
机械波
2.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修理铁路的工人可以从火车的汽笛声来判
断火车的运行方向和快慢. (2)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 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时, 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由此可知汽车的速
度.
栏目 导引
第2章
机械波
(3)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上接收到遥
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比发出时低.
(1)此现象属于________. A.波的衍射 C.多普勒效应 B.波的干涉 D.波的反射
栏目 导引
第2章
机械波
(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轿车是否超
速?
初中物理 沪科版第十八章综合课件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用途
• 医生用γ射线作脑手术 • 用X光片判断是否骨折 • 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红 外遥控 • 微波通信 • 无线电波应用在收音机、 电视机、雷达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
水 波 荡 漾
波的特征:波速、波长、频率
• 波速: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运 用电磁波,信息的传播速度可以接近 光速。C=3×108m/s •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 距离。用λ表示,波长的单位:米 • 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用ν表示,单位:赫兹
贝尔发明了电话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 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 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
X光片
电视、空调等 电器的红外线 遥控器
紫外线消毒
无线电波 收音机
γ射线、χ射线、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电磁波
第一节 感受信息
当您坐在电脑旁,遨游因特网,感觉到 朋友越来越近,地球越来越小,您是否想过, 这有赖于全球的信息网络, 想象一下,在远 古时期,为了传递紧急信息,多少马匹在驿 站间,马不停蹄!人类为了快速传递信息, 走过了多么漫长的历程。
卢应山工作室: 支持三明网站建设:
交通和通信不发达时代
信息传播的特点: 1、传播速度慢; 2、距离近; 3、信息量小。
主要依赖人自身和简单地自用自然
电的使用,使有线电话和有 线电报的产生成为可能
19世纪30年代, 莫尔斯用短和长脉冲 代表字母,信息以电 码的形式沿电缆传送 出去,为人类打开了 电信世界的大门。
莫尔斯电报机
1876年
光的全反射
•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衰减小,距离远,容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 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 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 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 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 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 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 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 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 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 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 了。历史上曾流传着"幽王烽火 戏诸侯"的故事。
电话
电话的话筒与听筒
(一)话筒 1、话筒结构: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 面装满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2、话筒特点: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 整体的电阻随膜片的压紧程度而改变. 3、话筒作用:把振动转变为强弱变化的 电流.
话筒结构: 话筒里有一 个金属盒, 里面装满碳 粒,上面盖 有一个膜片.
(二)听筒 1、听筒结构:听筒里有一个永磁铁,它的 两个磁极上套有螺线管,磁极前有薄铁 片. 2、听筒特点:由于永磁体的吸引,薄铁片 有些弯向磁铁. 3、听筒作用: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振动.
信息的记录
录音、录 像磁带
磁 盘 和 光 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竹简
纸
信息的记录
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 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在家通过VCD光盘欣赏精 采的电影;把电子老师请回家,根据自己的爱 好选择学习各种知识;把保存在光盘上的百科 全书买回家,建立家庭图书馆;用照相机、摄 像机把美好的生活、旅游过程永久记录在磁带 或光盘上;通过书报、光盘,我们可以方便地 学到大量有用的知识,使人们变得更聪明…… 保存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象胶卷、集成 电路等等。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 更好的方法来保存信息。
练一练
1.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容量最大? 2.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时间最长? 3.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后读取信息最方便? 4.保存同样多的信息,哪种方法成本最低? 5.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种类最多? A 竹简 B 纸 E 磁盘和光盘 C 录音磁带 D 录像磁带
信鸽
为了传递信息, 古时候的人们还 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 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 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 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 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 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 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 翔。瑞士军队训育出了能双向投 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 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 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 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 读,保密性极高
电报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用的电报机, 从此人们可以做到同时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 早期的电报完全由人工操作,主要传送文字 信息,经过不断改进,又发展了机械式电报 机,现在又发展到自动化程序较高的电子式 电传机,还有能自动将电码译成汉字的中文 电报译码机。用电报传递信息具有经济、迅 速、保密、方便等特点。
沪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
感受信息
感受信息
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记录 电话和电报
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天气预报是关于
天气变化的信息,商业广告是关于商品销售的 信息。信息很多,它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 各个方面。比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军事 信息、体育信息、科技信息等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们工 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筝 风筝在古代是传递消息和作为侦察的用具。刘邦 和项羽决战时,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木鸢, 根据线长来估测项羽军队驻扎地的距离,从而确定方 位,开凿地道,攻破项羽大军。唐朝时,田悦率兵包 围临洛城,唐朝将领令士兵放出一个纸鸢,可飞高百 余丈,穿过围攻部队的上空,飘向城外,传达求援信 息,终于引来了救兵解围。 唐朝以后,随着造纸业的发达,风筝开始穿上轻而薄 的纸衣,木鸢就逐渐为纸鸢所代替了。五代时,有个 叫李邺的人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和丝弦,当纸鸢升入 空中后,由于风吹竹笛发出声响,"风筝"这个名字就 由此而来。
听筒结构:
听筒里有一个 永磁铁,它的 两个磁极上套 有螺线管,磁 极前有薄铁片.
电话的原理
说话时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
引起介质空气振动传播声音→ 空气振动而引起话筒内碳精盘 内碳粒忽松忽紧→导致电路中 电阻忽大、忽小→引起电路中 电流忽大、忽小→从而引起膜 片内的振动而发声. 声音使介质空气振动传播→空 气振动引起耳膜振动→听到说 话人的声音.
人类经历了五次信息变革
获得语言 创造文字
应用电报.电视和电话 发明造纸和印刷 术
应用网络技术
古代信息的传递
现代社会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传递—古代信息传递
烽火 信鸽 驿马 喇叭 旗语 长跑 风筝 灯塔 击鼓
驿马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 往,通信因此产生。 中国 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 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 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 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 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 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 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 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 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骏 马以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 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 距离快速通信的。在当时这 已经相当快了。
想一想
实际中在电话接通后,听筒和对方的话筒 通过电信局的有关设备串联在同一个电路 里.其原因在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听筒和对方话筒串联才能保证二者间电流 强弱变化一致,从而使听筒薄铁片和对方 话筒中膜片的振动情况一致,保障听到的 声音与对方讲话声音相同.
实际的电话机
1、实际的电话机除听筒.话筒外,还有电铃,拔号设备等. 2、现代的电话有:无线电话,可视电话、录音电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