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黑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_宁宝英
文章编号:1000-694X (2008)06-1180-06黑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08-04-17;改回日期:2008-07-0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CXT D -Z2005-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 -317);玉龙雪山旅游开发管委会地方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宁宝英(1979)),女,山东费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
E mail:ningbaoying@宁宝英1,2,何元庆2,3,和献中2,4,李宗省2(1.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4.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云南丽江674100)摘 要:作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历来是研究寒区、旱区水文与水资源的热点地区。
水资源是联系该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更是其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因此,对于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研究非常广泛,也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上游产流区的冰雪变化与黑河径流量、黑河出山口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径流量的模拟与预测;中下游耗散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对策;同位素、水资源承载力以及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今后的重点应从流域的宏观尺度,开展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的综合研究、生态水文学和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1 研究区概况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大致介于38b 00c )42b 00c N,98b 00c )101b 30c E,流域面积约113@105km 2,流长821km,流域地跨青海、甘肃和内蒙古3省区[1]。
黑河流域平均海拔为3600m,相对高差为3000m 左右,生态格局、气候状况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大致可分为高山冰雪冻土带、山区植被带、山前绿洲带和荒漠带[2]。
说明黑河的主要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说明黑河的主要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黑河是由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处的三个支流汇集而成的综合性河流,它的总长度达到1020公里,主要河流特征主要有:
1、河流总长度达到1020公里,由以意大利为首的三个支流(以及其他小支流)汇合而成,主要有意大利的米兰河、尼斯河(Neckar)和德国的莱茵河(Rhein)。
2、黑河流经大部分欧洲国家,其中包括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法国、瑞士等等。
3、河道比较宽阔,水流比较平缓,富有自然美景,是古老的河流之一。
4、黑河的成因主要是地壳变动所引起的地质变化。
人类的开发也可能影响到河流的性质,但影响不大。
黑河径流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
黑河径流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
戴春霞
【期刊名称】《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10(046)009
【摘要】根据有实测资料记栽以来的黑河莺落峡水文站的资料,对黑河干流来水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长期演趋势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结论:黑河来水过程随时间的延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黑河来水量丰枯的主要因素是祁连山山区降水量的大小,在山区气温较为稳定阶段,黑河来水量过程与山区降水量过程相一致,但近年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导致山区冰川融水量增加,对黑河补给水量增大,在山区降水量稳定的情况下,黑河来水量仍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
【总页数】4页(P4-6,9)
【作者】戴春霞
【作者单位】张掖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张掖,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1
【相关文献】
1.黑河干支流径流量演变趋势分析 [J], 张德栋;王毓森
2.黑河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区域性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 [J], 胡兴林
3.黑河径流演变分析及探讨 [J], 甄玉龙
4.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J], 余志山;白福;李文鹏
5.黑河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J], 曹辉;黄强;畅建霞;张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驱动力
中国环境科学
2 0 1 4 , 3 4 ( 3 ) :7 6 6 - 7 7 3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1 S c i e n c e
黑 河流 域 中游 地 区生 态环 境 变 化 特 征 及 驱 动 力
周 沙 , 黄 跃 飞 , 王光 谦 (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8 4 )
近10年来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分析
生态类型
人工林地 天然林地
表 1 流域近 10 年来森林生态分布面积变化 ( km2 ) Table 1 T he changes of forest areas in t he Heihe River basin during recent 10 years ( km2)
上游 0. 17 1398. 80
按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将流域土地划分为七大 类型, 分别为农业用地( 包括耕地、果园、养殖场及 其它农业用地等) 、人工用地( 包括建筑、交通、工矿 用地等) 、自然P半自然植被覆盖地( 包括天然林、人 工林、灌木林以及草地等) 、- 06; 修订日期: 2001- 11- 28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 KZCX1- 0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 K ZCX 1- 10- 06) 。 作者简介: 王根绪( 1965- ) , 男( 汉族) , 甘肃天水人, 博士, 研 究员, 主要从事寒 区旱区资源 与环境问 题研究。E-mail: gxwang@ ns. lzb.
代末的 10 年, 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充分体 现了多方面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结果。认识近 10 年来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 对了解人类活动对区 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掌握流域生态环境演变趋 向意义重大。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这次 研究 利 用 黑河 流 域 13 万 km2 范 围 内 2000 年 T M 遥感影像数据资料, 采用国家/ 863 计 划0制定的区域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分类系统, 进行 系统解译分析, 其结果作为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的依据。同时, 以 1987 年流域 T M 遥感影像资料 为基础, 并参照同期已经数字化的流域土地类型与 植被类型图, 按 2000 年相同的遥感分类系统, 提取 1987 年时期流域生态环境信息, 作为对 照基准状 态, 通过两期遥感数据分析结果的对比, 揭示流域 近 10 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与变化幅度, 定量给 出流域近 10 年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遥感数 据分析的主要分类指标体系如下:
黑河的水文特征
黑河的水文特征
黑河是中国境内的一条河流,其水文特征受到地理、气候和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黑河的水文特征:* 流域分布:黑河流域横跨中国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是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 河流长度:黑河全长约1,119公里,是一条相对较短的河流。
* 水文循环:黑河流域主要受到高原地区气候的影响,包括季风、降水、融雪等因素。
河流的水量在年内经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 水文极端事件: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黑河流域可能经历干旱、洪水等水文极端事件。
* 冰川融水:黑河流域的一部分位于青藏高原,这里有大量冰川。
冰川融水对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是重要的,尤其是在夏季。
* 人类活动影响:黑河流域经历了一些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水资源开发、农业灌溉等,这些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水质:河流水质可能受到来自农业、工业、城市排放等方面的污染影响。
保护水质是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水文特征会受到时空尺度的影响,不同流域和不同地点的水文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深入的水文研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类型等。
1。
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黑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北方水资源集中地之一,是华北地区的“水库”,是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然而,随着该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愈发突出。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怎样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保护黑河流域的水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有很多治理和保护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出现,但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其效果和影响因素,特别是需要将整个流域视为一个系统去考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深入分析现有的水资源治理和保护方法,寻找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以期对黑河流域的水资源治理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着眼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污染、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选取代表性城市、农村和河流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和现状,包括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水文变化、水需求与供给等方面,从而找出引起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原因。
2.探讨黑河流域水资源治理和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包括降低水资源开发强度、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等。
3.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治理和保护措施的现状和效果,分析其中的困难和障碍,从而预测水资源治理和保护工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难点。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
文献调研将用于获取相关的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以了解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和现状。
案例分析将选取既有的水资源治理工程和保护措施,分析其效果和存在问题。
实地调查将主要用于收集和获取现有的实际情况,以拓展案例分析的内容。
统计分析将用于分析水资源数据和相关情况,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验证提出的假设。
三、预期研究成果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并探讨一些针对性的治理和保护方法,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了解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和现状。
黑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黑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摘要分析探讨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及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该区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实现流域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现状;意义;对策;黑河流域1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黑河流域作为甘肃省经济较发达、人口多、开发水资源早且其利用程度高、用水矛盾非常尖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但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因缺乏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与有效管理,其开发利用已接近最大承载量,导致地表水资源急剧减少而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区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危及绿洲生存与安全。
当前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总的发展趋势是沙漠区向农业区推进、风蚀区向耕作区推进、农业区向牧区推进、牧区向林区推进、雪线向主峰推进,同时植被覆盖度和地下水位下降,灌木林面积、冰川积雪及生物种群减少等,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不仅威胁着流域内人们的生存,也对我国北方干旱内陆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
上游森林带下限逐渐退缩,水源涵养林、草日渐退化,同时生物多样性也减少。
流域祁连山地森林面积仅逾6.67万hm2,比建国初减少l6.5%,森林带下限退缩至2 300 m。
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整个生态系统由祁连山森林草原区、走廊中部绿洲农业区、北部荒漠区组成。
区内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为9.17%,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62%,其中风蚀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重点风蚀面积达92.89万hm2。
尽管人工林网有了较大发展,在局部地带有效阻止了沙漠入侵并使部分沙化土地转为人工绿洲,但土地沙化总体上仍呈发展趋势,沙化速度大于治理速度,如高台县沙化速度是治理速度的2.2倍。
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灌排方式,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局部河段水质污染加重,仅甘州、临泽、高台3个县区就有盐碱化耕地面积约1.53万hm2,正义峡河段水质已达Ⅲ类。
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其优化调配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其优化调配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是中国东北区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的水资源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障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本文拟开展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其优化调配研究,旨在探索该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了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本文将重点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现状、供需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环境质量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建立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水资源系统分析模型,并通过异常检测、情景分析和优化调配等手段来开展研究,旨在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水资源系统;供需状况;优化调配【研究背景与意义】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该区域的降水量和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且年际变化较大,导致水资源的供给不稳定。
其次,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用水浪费、工业用水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该区域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因此,对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的水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调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和制定合理的调配方案,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质量,保障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研究内容】本文拟开展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水资源系统分析及其优化调配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水资源现状分析。
调查研究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的水资源现状,分析水资源的供应能力、需求量和利用效率等。
2. 水资源系统建模。
基于水资源现状和管理需求,建立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水资源系统分析模型,考虑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模型参数的设定和模型的优化。
黑河中上游流域水文区划分析比较
黑河中上游流域水文区划分析比较黑河,原名“觉米河”,源于世界第三大陆欧洲,流注于黑海,是一条连接古老世界两大文明的国家间河流。
黑河上游流域广阔,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共同流域,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黑河文化(Dnipro-Bug Culture)的发源地。
本文将对黑河上游流域的水文区划进行分析比较,以期获得更好的利用效果。
一、黑河上游流域的水文区划黑河上游流域的水文区划分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
欧洲部分包括俄罗斯的卢佩尔河,克拉斯诺边疆区的恰纳河,梅尔兹卢河和乌拉格河。
而亚洲部分包括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同流域的乌鲁木齐河、克里伯河以及乌拉尔河。
二、欧亚两部分流域两个水系的对比欧洲上游流域主要有卢佩尔河和梅尔兹卢河两大河系,卢佩尔河发源于俄罗斯,梅尔兹卢河发源于捷克,是俄罗斯和捷克的共同流域。
欧亚两大河系的水文数据显示,卢佩尔河的水深大于梅尔兹卢河,流量也更大一些,是欧洲上游流域的主要河流。
而亚洲上游流域主要是乌鲁木齐河、克里伯河和乌拉尔河三大河系,其中乌鲁木齐河的水深仅次于卢佩尔河,流量也较大,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重要河流。
三、水文区划分析比较黑河上游流域欧洲部分主要有卢佩尔河和梅尔兹卢河这两大河系,是欧洲最重要的两条河流。
此外,亚洲部分乌克兰乌鲁木齐河、白俄罗斯克里伯河和俄罗斯乌拉尔河三大河系,也为黑河上游流域的水文区划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从水深水量的变化来看,卢佩尔河的水深大于梅尔兹卢河,以及乌鲁木齐河的水深也大于克里伯河,这表明黑河上游流域的水文区划分有其明显特色,能够更好地满足流域综合利用需求。
四、结论黑河上游流域的水文区划分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欧洲部分的主要河流是卢佩尔河和梅尔兹卢河,亚洲部分的主要河流是乌鲁木齐河、克里伯河和乌拉尔河。
从水深水量的变化来看,这种区划分的水文特色能够更好地满足流域综合利用需求。
以上为黑河上游流域水文区划分析比较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为研究黑河上游流域水文特色及利用提供有力参考。
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危急区之一,也是我国水资源稀缺地区,水环境急剧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黑河流域地下水主要阴离子(Cl-,SO42-,HCO3-,F-和NO x-)和主要阳离子(Na+,Ca2+,Mg2+及K+)的含量,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离子比值法、Piper图法及氯碱性指数法等研究方法对黑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的离子交换效果分析,揭示黑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主要离子的来源及其分布特征,从而为黑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结论如下:1.黑河上游地下水的pH值是7.4—8.3,上游的电导率(EC)的范围是5—3186µS/cm,TDS的范围是3—1752mg/L;;中游的pH值范围是6.2—9.4,EC的范围是256—12400µS/cm,TDS的范围是111—6160mg/L,;下游的pH 值范围为5.6—9.3µS/cm,EC的范围是344—7592µS/cm,TDS的范围为118—5833mg/L,平均值为1136mg/L。
可知中游和下游的pH、EC、TDS的含量变化范围大于上游,中游流域为平原,表明中游和下游受人类活动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
2. Piper图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 — Ca2+ ▪ Mg2+型、SO42-— Ca2+ ▪ Mg2+型为主,中游以SO42-▪ HCO3- ▪ Cl-— Mg2+型、SO42-▪ HCO3- ▪ Cl-— Mg2+型为主,下游以SO42-▪ Cl-— Na+ ▪ Mg2+型为主,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控制作用不同。
结合Gibbs图,黑河流域上游地下水的样品点落在水岩相互作用区域,中游和下游的样品点落在水岩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区域以及两个区域中间。
说明黑河流域地下水上游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中游和下游的水化学组分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的双重影响产生的。
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背景及意义
黑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背景及意义黑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尤其是中游、下游流域。
该区域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部分,经济发展潜力大,但黑河流域经济发展受水资源短缺影响较为显著,不仅如此,水资源的长期短缺甚至还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困扰。
地下水是黑河流域的重要和最可靠的淡水供应来源。
当前,该地区城镇或乡村大多数居民饮用水资源依赖于地下水[1]。
因此,对该地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研究黑河流域的地下水的水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水化学组分受到环境的长期作用影响,同时水化学组分中包含气候变化信息和水体来源信息等,通过分析水化学组分可了解水体环境质量以及其生态功能等[2]。
不同水体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后,水化学组分处于动态平衡中。
水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判别水化学组分形成过程,反映水体中元素化学行为和化学风化强度等重要信息。
因此,处于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下的水体,具有不同的水化学特征。
而水中的K+、Na+、Ca2+、Mg2+、SO42-、Cl-、NO3-和HCO3-8种常量组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体物理化学特征。
水体中的组分如离子含量等受到所处岩石特性和气温等多种影响共同影响控制,同时也受到水文条件影响。
在分析流域水化学控制因素和物质来源时常用水体中的离子成分等指标进行衡量,学者Gibbs 对河水、大气降水以及海洋等多种水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后认为全球地表水化学组分受三大因素共同影响控制,分别为大气降水输入、岩石风化以及蒸发结晶。
本文从pH值、总溶解物质量(TDS)、电导率(EC)、主要阴阳离子(Na+, Ca2+, Mg2+, K+, Cl-, SO42-, HCO3-)以及氟离子(F-)和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氯碱性指数(CAI)等方面对黑河流域中地下水化学参数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衰减机制及其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衰减机制及其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黑龙江省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严重受损,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因此,开展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衰减机制及其对策研究,对保护该地区的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1.调研及分析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了解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的具体情况;2.分析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衰减的原因及机制,考虑到地形地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探究地下水资源衰减背后的深层原因;3.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构建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衰减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模拟等方法,分析地下水资源衰减的趋势及变化规律;4.针对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衰减的原因及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保障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三、研究意义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衰减机制及其对策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的原因,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研究成果还可为本地区及类似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计和分析实测数据,了解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同时,将对地形地质、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地下水衰减的原因及机制。
此外,还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模拟等方法,以分析地下水资源衰减的趋势及变化规律。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深入分析黑河干流中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衰减原因及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为保护和管理地区的水资源起到积极的作用。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余志山 白 福 李文鹏
析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 ,寻求重新合理规划水资 源利用方案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
从黑河莺落峡站 1945~1999 年水文系列分析 ,各河径流 量存在 4~7 年和 10~14 年周期 ,按年代划分为 20 世纪 50 年 代较丰 ,60 年代平水 ,70 年代较枯 ,80 年代较丰 ,90 年代平水 的过程 。最大年径流量 23. 1 亿 m3 ,出现在 1989 年 ,最小年径 流量为 11. 06 亿 m3 ,出现在 1973 年 ,丰水年与枯水年河水径流 量相差 2 倍 (见表 1) 。
据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成果 ,黑河流域的 山区地表径流由降水和冰川融水组成 ,降水占 90. 2 % ,冰川融 水占 9. 8 %。由于河川径流由降水和冰雪融水混合组成 ,两者 起到了互相补偿的作用 ,降水多 ,径流也多 ,降水少 ,气温高 ,冰 雪融水则增多[2] 。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 ,没 有明显的减少和增加趋势 ,各大 、小河流皆存在年际间丰 、枯变 化和年内分配不均的水文特征 (见图 1 、图 2 、图 3)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7) 0620001203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余志山1 ,白 福2 ,李文鹏3
(1.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兰州 730020 ;2. 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兰州 730020 ; 3.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北京 100081)
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对策
黑 河 流 域 水 资 源 供 需 分 析 及 对 策
全 流域 总需 水 量 3 . 8o 2亿 立 方 米 .其 中 农 业 需 水 量 3 .3亿 立 方 米 . 占 总 需 水 量 的 1 2 8 .% ; 业 需 水 量 1 2亿 立 方 米 。 21 工 . 4 占总 需 水 量 的 3 % ; 镇 生 活 需 水 量 O1 . 城 7 . 7亿 立 方 米 , 占总
2 可 供 水 量
.
l9 9 5年 , 河 流 域 人 口总 数 1 1 6万 人 。 黑 8. 2 人 口密 度 约 l . 41人/ 顷 . 中农 业 人 口 106 公 其 4. 2万 人 . 非 农 业 人 口 4 .5万 人 。 全 流 域 土 地 面 积 06 12 3万亩 , 中 山丘 区 4 0 94 其 2 4万 亩 , 2 . ; 占 1 % 走 9 廊农业绿洲 区面积 89 3 6万 亩 , 4 . ; 漠 区 占 36 荒 %
位 于 东 经 9 。7至 120 纬 3  ̄4至 4  ̄0.流域 面 积 73 0  ̄6 ,北 74 ’ 24 ’
1. 2 3万公 顷 , 8 横跨 青 海 、 肃 、 甘 内蒙 古 三 省 ( 自治 区 )涉 及 5个 , 地 级行政 区 ,0个县 ( 、 ) l 旗 市 。流域地 势南 高北 低 、 形复 杂 , 地 按 海 拔高 度 和 自然 地理 特点 分 为上游 祁 连 山地 、 中游 走 廊平 原和 下游 阿 拉善 高 原 三 个 地 貌类 型 区 。 黑河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地 . 主 要 山 脉 有疏 勒南 山 、 赖 山 、 廊 南 山 . 讨 走 海拔 高 程 都 在 2 o  ̄ 0 0米 之 间 ; 青 藏 高 原 的 祁 连 山 一 0O40 属
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分析
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分析黑河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近年来,由于中游的水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使得下游的地表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少,进而导致下游地带水资源的恶化。
因此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对于黑河流域的总水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改善现有黑河水资源的开发现状。
本文主要对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保障了黑河下游水量的正常使用情况。
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生态环境恶化的对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标签: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引言黑河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北部的祁连山麓,发源于祁连山地,全长大821千米,其流域的水资源主要是祁连山区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当当流域经过河西走廊时,大部分水会被开发利用,只有少部分水汇入河流终端。
自2002年黑河调水以来,下游居延海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在天气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中下游地区的表面径流大幅下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劣。
1、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黑河承担着青海、甘肃和内蒙三省的用水需求,黑河流域的气候较为干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中游地区人口较多,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高,过度的开垦和开发使得大量的水资源减少,从而使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下面就介绍黑河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1.1 河道断流加剧,地下水位下降。
近些年来,黑河流域出现了生态失衡的现象,耕地出现了盐碱化,同时还伴随着河道的断流,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生态问题不断的恶化,黑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区,主要是以变质岩系为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相对较少,地下水资源主要是基岩的裂隙水,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计算表明,黑河水资源的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地下水资源主要的补给源是河水和灌溉水,这些都属于地表水的重复资源。
所以现有地下水不合理的开采利用,造成很多的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
地下水过度开采势必会形成水流的逆转,也将会破坏地下水的生态结构,导致水源的废弃,这些都是黑河流域水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
中国黑河现状分析最新报告
中国黑河现状分析最新报告概述中国黑河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的第二大内流河,也是中国重要的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黑河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黑河的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保护黑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 自然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近年来,中国黑河地区的气候变化非常显著。
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以及气候干旱化的趋势,对黑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变化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还对农业、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
水资源问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水流量不断减少。
河流的退缩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的用水需求产生了巨大压力。
此外,河流的水质也受到了严重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问题。
2. 生态环境状况湿地退化中国黑河流域的湿地退化现象严重。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源和调节水文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水资源减少,湿地退化迅速。
湿地退化不仅使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还加剧了洪涝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水生生物丧失由于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质的恶化,黑河的水生生物面临严重的灭绝威胁。
许多鱼类和水生动物种群已经消失或濒临灭绝。
这不仅损失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还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3. 可持续发展建议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黑河的水资源紧张问题,应加强水资源管理。
这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水利工程等措施。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
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黑河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
这包括恢复湿地、保护水生生物、推行可持续农业等措施。
政府应加强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并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以确保黑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黑河作为中俄边界河流,涉及跨国河流管理问题。
黑河流域水资源特征与其循环转化规律研究
黑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循环转化规律研究
丁宏伟肖洪浪蓝永超
甘肃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摘要:甘蒙西部黑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循环转化过程,历来是研究寒区、旱区水文与水资源的热点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黑河流域水资源主要以冰雪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
上游祁连山区分布有现代冰川428条,发育大小河流共计29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37.83×108m3/a,年际径流变化比较稳定,近10a来还出现了增加的趋势。
中下游走廊平原主要由4个大型的构造-地貌第四系盆地组成,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
25. 353×108m3/a。
近50年来,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13.043×108m3,由此引起泉水资源衰减了22.3%。
受构造-地貌条件的制约,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五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大数量的、重复的转化过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出山地表水-中游盆地地下水-中游盆地地表水(泉水)-下游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转化系统。
关键词:冰雪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特征;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
化规律;黑河流域。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对策探讨周克仪,田存梅1(1.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2.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尤其是下游地区,20世纪后半世纪下游生态日益恶化,以成为我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本文就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和改善黑河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对策;措施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XX省三省(区)。
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
黑河流域范围界于东经97°~102°、北纬37°50′~42°40′之间,流域总面积为14.29万km2,其中XX省为1.04万km2,XX省为6.18万km2,XX省自治区约为7.07万km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821km。
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km,面积1.0万km2,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为350mm,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
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85km,面积2.56万km2,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仅有140mm,多年平均温度6~8℃,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333km,面积8.04万km2,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年降水量只有47mm,多年平均气温在8~10℃,极端最低气温在-3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年日照时数为3446小时,年蒸发能力高达2250mm,气候非常干燥,干旱指数达47.5,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余志山 白 福 李文鹏
3
2. 2 泉水资源衰减
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是黑河流域地下水的主要排泄 方式之一 ,也是黑河干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地下水 补给量的减少 ,广泛分布于中游各盆地洪积扇群带前缘及与之 毗邻细土平原的泉水资源呈大幅度减少 。据调查资料 ,自 20 世纪 50 年 代 以 来 , 山 丹 县 境 内 的 马 营 河 , 山 丹 河 流 域 有 近 1 200条泉沟完全干涸 ,占原有泉沟的 35 %。李桥水库泉水入 库量 20 世纪 90 年代末比 50 年代末减少了 43. 93 % ,祁家店水 库泉水入库量 20 世纪 90 年代末比 60 年代末减少了 88. 21 % (见表 3) [4 ] 。
3. China Instit ute of Geo2Environmental Monito ring ,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Some irratio nal p ro blems have appeared in water reso urces develop ment and utilizatio n in recent decades in t he Black River basin , t he second largest continental river in t he arid regio n of Nort hwestern China. To solve p roblems , t 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2 ses of water reso urces evolutio n in t he middle reaches of t he basin in recent 50 years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using t he data collect2 ed f rom t he basin , and t 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re evaluated by adopting water balance p rinciple. The result s indicate t hat t he an2 nual surface water runoff , co ming f rom mountain areas of t he basin , is co mparatively stable since 1950s ; while t he groundwater re2 charge is decreasing alo ng wit h t he increase of indust ry and agricult ural water uses and develop ment of water co nservancy in t he mid2 dle reach zone of t he basin. The gro undwater recharge rate has reduced f ro m 36. 5 ×108 m3 / a in t he end of 1950s to 23. 3 ×108 m3 / a in t he end of 1990s , which induces man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 ro blems such as sustaining descent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table and attenuation of sp ring water reso urces. Key words : t he Black River basin ; water reso urces ;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 decrease in recharge
据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成果 ,黑河流域的 山区地表径流由降水和冰川融水组成 ,降水占 90. 2 % ,冰川融 水占 9. 8 %。由于河川径流由降水和冰雪融水混合组成 ,两者 起到了互相补偿的作用 ,降水多 ,径流也多 ,降水少 ,气温高 ,冰 雪融水则增多[2] 。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 ,没 有明显的减少和增加趋势 ,各大 、小河流皆存在年际间丰 、枯变 化和年内分配不均的水文特征 (见图 1 、图 2 、图 3)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余志山 白 福 李文鹏
析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 ,寻求重新合理规划水资 源利用方案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
表 2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不同时期地下水补给量变化对比 亿 m3/ a
地段
项 目
50 年 60 年 70 年 80 年 90 年 代末 代末 代末 代末 代末
河道入渗 补给量
16. 350 0 14. 474 0 11. 343 2 9. 963 2 9. 238 5
渠系入渗
张掖
补给量
15. 071 2 13. 078 1 11. 413 4 10. 323 3 7. 864 6
盆地 田间水入渗
~
补给量
1. 200 0 1. 467 1 1. 669 6 2. 000 0 2. 573 4
酒泉
降凝水入渗
盆地
补给量
1. 430 7 1. 430 7 1. 430 7 1. 200 0 1. 187 5
侧向流入量 2. 448 1 2. 448 1 2. 448 1 2. 448 1 2. 448 1
Characteristic and Cause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Black River Basin Y U Zhi2shan1 , BAI Fu2 ,L I Wen2peng3
(1. Gansu Instit ute of Geo2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Lanzho u 730020 , Gansu Province ; 2. Gansu Instit 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ing , Lanzhou 730020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年第 6 期
1
文章编号 :100722284 (2007) 0620001203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余志山1 ,白 福2 ,李文鹏3
(1.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兰州 730020 ;2. 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兰州 20 ; 3.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北京 100081)
摘 要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 ,为了解决近几十年来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 不合理问题 ,利用翔实的资料系统分析了近 50 年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演变特征 ,并采用均衡法对地下水资源进行 了评价 。结果表明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出山地表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 ,没有明显的减少和增加趋势 ,由 于随着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和水利化程度的日臻完善 ,地下水补给量明显减少 ,由 20 世纪 50 年代末36. 5亿 m3 / a 减少到 90 年代末 23. 3 亿 m3 / a ,由此引起了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泉水资源大幅度衰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水资源 ;演变特征 ;补给量减少 中图分类号 : P641. 6 ; P641. 8 文献标识码 :A
表 1 黑河 (莺落峡站) 各年代平均径流量统计
年 份 1945~1949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亿 m3 14. 62 16. 37 14. 72 13. 95 17. 44 15. 76
丰 、枯水评价 平水 丰水 平水 枯水 丰水 平水
从黑河莺落峡站 1945~1999 年水文系列分析 ,各河径流 量存在 4~7 年和 10~14 年周期 ,按年代划分为 20 世纪 50 年 代较丰 ,60 年代平水 ,70 年代较枯 ,80 年代较丰 ,90 年代平水 的过程 。最大年径流量 23. 1 亿 m3 ,出现在 1989 年 ,最小年径 流量为 11. 06 亿 m3 ,出现在 1973 年 ,丰水年与枯水年河水径流 量相差 2 倍 (见表 1) 。
收稿日期 :2006212230 基金项目 “: 十五”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200010303) 。 作者简介 :余志山 (19652) ,男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勘察及科研工作 。
东经 96°04′~102°04′,北纬 37°45′~42°40′。流域地势南高北 低 、地形复杂 ,上游是祁连山地 ,海拔在 3 000~4 500 m , 降水 多 、蒸发少 、气温低 ,有现代冰川发育 ,是黑河的产流区和发源 地 ;黑河中游地势平坦开阔 ,海拔 1 000~2 000 m ,是黑河的主 要用水区 ;黑河下游海拔 980~1 200 m ,区内降水量稀少 、蒸发 强烈 ,是黑河的径流消失区 。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黑河流域 水资源具有上 、中 、下游的共享性和继承性 。据资料分析 ,近几 十年来黑河流域地表水出山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 ,但没有 明显的升降趋势 ,然而 ,随着黑河中游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引起的水资源利用 、分布格局的改变 ,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 化较大 ,呈明显的减少趋势 ,表现出区域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 降 ,泉水资源衰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 ,本文拟通过研究分
0 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