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合集下载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广东省是中国南部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较高。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东省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广东省的城镇化程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一方面,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是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城镇化水平较高。

北部地区诸如梅州、河源、清远等地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均衡所导致的。

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而北部地区则受制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广东省城镇化差异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户籍制度限制所引发的城乡差异。

广东省的户籍制度一直是一个社会矛盾的焦点,户籍制度不断放松,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

城市居民享受着更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更多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

这种城乡差异导致了城市人口更倾向于在城市定居,而农村人口更倾向于留在农村,造成了城乡人口结构的不均衡,也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广东省城镇化差异水平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也表现得较为明显。

一方面,广东省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多,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等外来人口涌入。

但这些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保障、住房等问题,使得城市中的就业群体也存在着较大的社会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城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在教育和医疗资源方面的差距,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为了解决广东省城镇化差异水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力度,改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减缓城乡差距。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差异日益凸显。

为了全面了解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本文将从城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水平五个方面测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首先,从城乡发展水平方面测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广东省的城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市发展水平高,农村发展水平偏低。

此外,广东省的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而农村人口比重却较低,城乡发展水平失衡问题突出。

其次,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测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较为发达,以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同时,广东省经济结构中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和农业发展较慢,导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匹配问题。

第三,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测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广东省的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城市人口的福利保障水平和农村人口的福利保障水平有较大差异。

此外,城市与农村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服务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第四,从环境发展水平方面测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广东省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水质、噪音等环境问题加剧。

同时,城乡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也影响了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平衡性。

最后,从政策支持水平方面测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

广东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城镇化类型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珠三角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而其他地区的政策支持程度相对较低,政策支持不平衡问题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综上,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水平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水平等方面。

为了实现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均衡发展,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经济与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并进一步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统筹规划和投资。

1990年以来广东省城镇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特征浅析

1990年以来广东省城镇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特征浅析

1990年以来广东省城镇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特征浅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统计年鉴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然后运用在城市地理学课上所学方法来建立各种模型,以及制作各类图表,来描述广东省1990年以来的城镇体现的发展与变化特征。

关键词:广东省城镇体系变化特征一、引言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调控和服务等机能。

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

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几乎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或文化的中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影响区域。

[3]城市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②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③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④城镇具有上下水、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统计口径就是指人口统计的范围尺度,我国的统计口径共经历了四次变化:①1955年的标准,城镇人口包括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以及城镇型居民区的人口。

②1963年的标准,只计算设有建制的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不再包括农业人口。

③1990年的标准,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不得不为城镇人口制订新的统计标准。

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

④2000年的标准,(1)引入“人口密度原则”,用人口密度把设区市的区分成两类,只把1500人/Km2 以上的区(一般是城区和近郊区)的人口全部算做城镇人口,而对1500人/Km2 以下的区(一般是远郊区),只计算真正的城镇部分,区的乡村部分不再计入城镇,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四普对设区市城镇人口的偏大统计;(2)引入“建成区延伸原则”,对不设区市和建制镇,除了按照城市社区管理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人口以外,还包括了与市镇驻地建设用地相连的乡镇地域和村委会地域,可以认为这一地域的人口大都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四普对不设区市和建制镇人口的偏小统计。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广东省作为中国最具有地区特色和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城镇化水平在全国也居于前列。

但是,在广东省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的城镇化差异较大,因此,进行差异水平测度非常重要。

(一)广东省城镇化现状目前,广东省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7.82%,城镇人口超过了4400万人,其中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聚集效应远高于其他城市。

除此之外,广东省还拥有多个相对发达的特色小城市和新兴城镇。

虽然广东省的城镇化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城市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发展条件不同,也可能是由于不同城市各自的发展战略、城市政策、空间规划等的差异性。

广东省城镇化差异水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城市规模差异广东省城市之间的规模大小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广州、深圳、珠海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规模大、人口密集程度高,而其他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人口密集程度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各个城市在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方面都不相同。

2. 经济发展差异广东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一些城市由于发展比较早、发展条件较好,经济发达程度高,如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另一些城市由于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例如湛江、茂名等地,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但仍有一些城市由于发展环境较为恶劣,需要面对较多的困难和挑战,例如清远、梅州等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3. 城市空间布局差异广东省城市之间的空间布局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成为了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例如广州、深圳等城市;而另一些城市则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地势低洼,不容易进行经济发展,如韶关、汕尾等地。

(三)测度方法衡量广东省城镇化中差异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城镇人口比重、城市化率、财政支出和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等。

1. 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广东省各地区城镇人口比重的高低可用来衡量城镇化水平的差异。

广东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广东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广东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发布日期:2014-12-09 阅读数:76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6.3 %上升到2013年的67.76 %,城镇的规模和人口不断扩大,城乡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升级优化,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区环境与生态建设较大改善。

本文对广东新型城镇化现状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对策一、现状及特点(一)城镇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

广东城镇化经过20世纪末高速发展后,进入21世纪达到较高水平。

2000-2010年,广东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0.5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2013年末,全省城镇人口721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7.76 %,比全国高14.03百分点,分别高于江苏、浙江、山东省3.65、3.76、14.01个百分点,仅低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

参照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城市化发展进程三个阶段的研究理论,目前广东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的发展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率达84%,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二)人口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镇,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和产业构成发生了很大改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度提高。

2013年广东全社会从业人员中,三大产业构成为23:42:35,二十多年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而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了15个百分点左右。

从GDP构成看,2013年全省三大产业构成为4.9:47.3:47.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了10个百分点,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一致。

(三)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在城镇体系建设方面,全省已逐步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发展、东西两翼稳步发展、粤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区域格局,以及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广州市城镇化进程

广州市城镇化进程

广州市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指农村居民逐渐迁徙到城市,成为城市居民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广州市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

本文将从城市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探讨广州市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人口增长广州市城镇化进程的核心是城市人口的增长。

近年来,广州市的人口规模快速增长,不仅是外来人口的流入,也包括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这种转移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农民工等劳动力进入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广州市的城市面貌也在发生改变。

城市建设的需要导致了原有农田的减少,建筑物的增多,城市的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

广州市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提升了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面。

例如,交通设施方面,广州地铁的建设在城市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

同时,广州市还加快了城市道路的改造和建设,缓解了交通压力。

除了交通设施,水电气供应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广州市改善了供水设施,保障了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同样,电力和天然气的供应也得到了提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三、经济发展城镇化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广州市通过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发展,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形成,为人们带来了就业机会。

广州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壮大使得城市化进程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随着人口流入城市,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强。

这为广州市的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最后,城市化进程还促进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

广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加强了经济的互动,促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广东农村城市化 工业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广东农村城市化 工业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邓杏琼○现状 问题 对策城市化 工业化广东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大地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

但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忽视农业基础地位的作用。

本文就有关我省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与农业基础地位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一、我省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状和特点〈一〉农村城市化的现状目前,广东全省有53个市,其中地级市21个,县级市32个;市辖区(县级)42个。

建制镇发展到1531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2.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0.0%,城市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农村城市化发展较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

全省城市化水平较高是珠江三角洲和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在改革开放中,该地区充分发挥地利、人缘和政策优势,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发展。

1980—1995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8%,快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500元增加18242元,远远高于全省7973元的平均水平。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星罗棋布,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使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之间距离缩小。

据统计,八十年代中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建制镇不到200个,而到现在有城镇达400多个,平均每万平方公里超过85个,大大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小城镇的发展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对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的形成开始于集市贸易,小城镇与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为适应商品流通扩大的需要,在全省范围建立了各种专业市场,同时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到1995年止,全省农村城镇建立集贸市场3022个,比1990年增加402个,成交额510.35亿元,比1990年增长2.2倍。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其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本文将探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城乡差距问题在城乡发展方面,广东面临城乡差距问题突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农村地区发展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构建统一市场体系,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

2. 推动职业教育普及,提高农村就业技能水平,吸引一部分农民返乡创业就业。

3. 加快落实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政策,建立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平衡化发展。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先进的经济发达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地区、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地区存在悬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产业增长方式,转换发展方式,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对接合作,推动产业发展的均衡。

2. 加强地方政府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产业链的对接。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广东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规划建议,广东需要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同时,也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保障,以更好地支持和照顾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1.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养老设施的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建立老年人员的娱乐平台。

2.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身体健康。

3.推动老年人员社交,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活动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增加社会交往,提高生活满足感。

结语广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其面临的发展问题和挑战,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广东省产城融合度研究

广东省产城融合度研究

广东省产城融合度研究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产城融合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具体到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产城融合在这里更是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围绕广东省产城融合的现状、特点和挑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广东省产城融合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广东省产城融合现状1. 城市化发展加快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广东省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70%,城市人口占比持续增加。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人口迁移,为产城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需求支撑。

2. 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其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从传统的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以及粤东、粤西等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基础雄厚。

3. 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广东省各地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日趋相结合,不再是简单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而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产业的发展需求。

城市商业、文化、教育等产业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空间。

4.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广东省政府对产城融合的发展非常重视,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措施,加大对产城融合相关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产城融合的深入发展。

1. 经济实力雄厚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经济实力雄厚,对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为产城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省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为产城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特别是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产城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人才济济广东省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不仅来自本地的高校毕业生,还有大量的外来人才。

这为产城融合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汕头市城市化发展与问题研究

汕头市城市化发展与问题研究

汕头市城市化发展与问题研究一、引言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汕头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本文旨在对汕头市的城市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汕头市城市化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汕头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经济发展强劲:汕头市经济发展较为强劲,GDP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汕头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汕头市城市化存在的问题1. 城市规划不合理:部分城区规划不够科学,城市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城市扩张过快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2.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3. 城市交通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4. 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四、解决汕头市城市化问题的对策1.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城市扩张过快。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3.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加大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4. 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五、结论汕头市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为强劲的城市,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以及加强社会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汕头市的城市化进程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1. XX. (2018). 汕头市城市化发展报告. 《城市研究》,(2), 12-25.2. XX. (2019). 汕头市城市化规划与建设. 《城市规划》,(3), 45-58.3. XX. (2020). 汕头市城市交通发展研究. 《交通运输研究》,(4), 78-92.。

新时期下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新时期下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新时期下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发表时间:2009-10-29T14:05:31.123Z 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第4期供稿作者:温莉叶育成[导读] 城镇化作为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历来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045摘要:城镇化作为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历来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

虽然广东省城镇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难免遭遇发展的瓶颈。

本文以广东为例分析中国城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遭遇的瓶颈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根据宏观政策及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从城市、县域、中心镇、农村四个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分别是坚持“竞优战略”,保持城市在“资源短缺”时代的区域竞争力;补齐县域经济“短板”,以实现区域城镇结构均衡化;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中心镇以推进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消除“对立排斥”,以新农村建设促城乡“和谐共生”。

最后,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指明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镇化瓶颈对策广东Under new time Guangdong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nd countermeasureWen LiYe YuchengAbstract:The urbanization takes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economy and a social development extremely vital duty,always receives each place to take highly.Although the Guangdong Provinc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walks continuously in the national front row,but in new historical period also unavoidable bitter experience development bottleneck.The roo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which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inese urbanization take Guangdong as the example which to encounter the bottleneck and produces,and according to the macroscopic policy and the time development basic request,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ed instruction principle,from the city,the county territory,the Town Center,the countryside four levels has separately pointe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respectively is persisted “competes the superior strategy”,maintains the city “to be short the time region competitive power in the resources”;Filled the county level the economy “the short board”,realizes the region cities structure equalizing;The centralism limited resources give priority to development the Town Center to advance the urbanization health fast development;The elimination “the opposition repel”,presses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by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harmonious paragenesis”.Finally,has indicated the futur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oundation which the above will elaborate.Keywords:Urbanization Bottleneck Countermeasure Guangdong【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52-04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有过一个精辟的论断,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21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变世界面貌的两件大事之一。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分析广东是中国最富裕、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作为经济大省,其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经济差异广东省内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珠三角地区相对较发达,GDP贡献较大,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均衡发展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

产业结构不合理广东省的产业结构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产业上,而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广东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传统产业,缺乏创新动力。

城乡发展不平衡广东省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城市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完善,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导致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也加大了城市的社会负担。

环境污染问题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工业化进程中的排污和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环境污染不仅威胁到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对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挑战。

对策建议针对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建议。

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广东省应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

可以通过建立多方合作的平台,加强区域间的资源整合,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鼓励地区间的互助援助。

调整产业结构广东省应着重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降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

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鼓励大学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培养新兴产业。

加强农村发展广东省应注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的发展机会。

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提高农民的产业素质;鼓励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培养农民的创新能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可以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鼓励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保护居民的生态环境。

广东近几年的现状趋势

广东近几年的现状趋势

广东近几年的现状趋势
1. 经济增长逐渐趋缓: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然而,在近几年,广东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这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国内结构性调整的影响。

2.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广东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

在全国31个省份中,广东的环境治理工作排名倒数第2。

3. 产业结构调整:广东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降低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

新的产业政策和支持政策已经制定和实施。

4. 人口压力增大:广东是中国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口省份,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裁员,外来人口的生存和就业压力增大。

5. 治理城市化:广东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和房价过高。

广东正在推动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改革,以通过城市化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转型。

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分析

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分析

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分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文通过探讨广东省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建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揭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同时,通过引入不同层次的比较,从广东省内不同区域的对比、中国发达省份的对比以及世界发达国家的对比等三方面对广东省城市化建设中的不足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得出进一步中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是广东省未来城市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结论。

标签:广东省;经济发展;城市化;国际对比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自改革开放后开始了其崛起的步伐。

从1989年广东省以1381.39亿的GDP总量反超江苏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一直保持至今。

至2000年,广东省GDP突破万亿,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突破万亿大关的省份,按照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广东省当年GDP接近13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广东省对江苏和山东的优势也首次扩大到了2000亿以上。

2010年,广东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也折合接近7000美元,基本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广东省高速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随着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二三产业逐渐成为了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支柱,为地区生产总值的飞速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

改革开放带来了人口和资金的集聚,使得人口红利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强力助推剂。

这些都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也为日后广东省经济不断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证。

不断聚集的资金和人口使得广东省很快成为引领全国,走在最前端的工业大省之一。

而在改革开放最早期,通过模仿和资金的大量注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产业率先得到飞速的发展,成为广东省的传统支柱产业。

一直以来,这三大产业始终保持着稳步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加适宜竞争的市场,广东省逐步推进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等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渐代替老三大产业,成为新的发展核心。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先行者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城镇化差异也变得愈发明显。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以期为更加精准地推进广东城镇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一、宏观层面测度在宏观层面测度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城镇化率比较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指标。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广东省城镇化率在过去几年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各个地级市之间的城镇化率仍存在差异。

珠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较高,而一些较为欠发达的地区如梅州、汕尾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这种城镇化率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的不平衡性。

2. 城镇化质量评估除了城镇化率,我们还可以从城镇化的质量方面进行评估。

城镇化质量包括城市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

一些地级市虽然城镇化率不低,但城市规模小、产业单一、居民收入低下,城镇化质量较低。

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反映了广东城镇化水平的差异。

城镇化协调性指城市化、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等发展形式与空间组织之间的协调性。

如果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协调,那么这个地区的城镇化协调性就较高。

反之,如果某一方面发展过快,而其他方面滞后,那么这个地区的城镇化协调性就相对较低。

在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协调性也存在差异,造成了城镇化差异的进一步拉大。

1. 城乡发展差距城镇化差异的产生与城乡发展差距息息相关。

在广东省,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快于欠发达地区,在城市化、产业化、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这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也加大了城镇化差异的程度。

2. 人口流动与就业机会广东省的城镇化过程也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但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一样,导致了人口流动的不均衡。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城镇化发展模式和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镇化进程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进行测度,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政府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广东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广东省地域辽阔,东南沿海地区发达,而西北部地区相对落后。

这导致广东省城镇化进程的差异性非常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广东省城镇化率为74.9%,高于全国城镇化率16.7个百分点。

广东省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镇化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一线城市和部分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已经非常高,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城镇化水平则相对较低。

广东省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城乡差别、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人口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远远高于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城乡差距同时也表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分配上,城市地区更加发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充足,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全面、客观地测度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差异水平,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指标进行测度。

以下是一些可以测度城镇化差异水平的指标:1. 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指标,是测度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广东省各地市的城市人口和总人口,可以计算出各地市的城市化率,进而分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和差异。

2. 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城镇化差异的重要指标。

地区的GDP总量、人均GDP以及工业化水平都可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普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3.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城镇化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标。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广东省作为中国最先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乡差异问题。

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广东省各地城镇化差异水平显著。

本文将根据广东省各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情况,测度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为深化城镇化改革提供参考。

一、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广东省作为中国南部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城镇化进程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城镇化率达到了71.5%,城镇人口占比持续增加,城镇规模也稳步扩大。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广东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

其中包括大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等。

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广东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1. 区域差异广东省地域辽阔,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不同。

在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市、深圳市等发达城市,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城市建设规模宏伟,经济活跃度高。

而在粤东、粤西等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城市发展规模较小,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公共服务差异在城镇化差异中,各地公共服务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发达地区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服务水平高,覆盖面广。

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水平偏低,覆盖面较小。

3. 经济差异城镇化差异也在经济发展方面有所体现。

发达地区的工业、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人均收入水平高。

而相对落后的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化和服务业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4. 生活水平差异城镇化差异也导致了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差异。

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条件较好,消费水平高,生活质量较高。

而落后地区的居民生活条件一般较差,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较低。

1. 测度指标为了测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可以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测度。

广东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_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为例

广东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_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为例

一、潮南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问题 从常规的人口统计指标衡量,现状潮南区城镇化人口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

完全按非农人口比例计算的潮南区城镇化水平仅有15.3%;按住城人口计(全区现居住在城镇中心区的人口合计),这个比例仅有23.3%;按五普口径统计的比例为 26.4%。

均远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31.34%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52.7%,也低于汕头市各区城镇化水平。

城镇建设档次不高、居住质量差、城中村现象及安全隐患突出,对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造成巨大压力。

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健全,无法满足城镇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的缺乏成为吸引农民进城发展的瓶颈。

低水平的城镇化对区域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已严重威胁着潮南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问题 城乡建设点多面广,单个聚落规模小,潮南区人口密度大(1951人/平方公里),现状区域包括了11个镇(街道)、154个行政村,300—350个自然村或聚落点,平均不到3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村(聚落),北部的平原区村镇建设更加密集,各村镇建设沿交通干线部分的已经首尾相连,形成独特的村镇若即若离的连绵区(带)景观。

但单个的各村镇建设用地规模普遍偏小,11个镇(街道)中有4个镇的城镇人口小于1万人,占城镇总数的1/3。

峡山街道建成区面积也只有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只有3.1万人;而城镇人口最少的镇(红场)只有3000人,建成区面积0.23平方公里。

各城镇村之间的产业发展和建设形态,彼此联系并不密切,人流物流往来规模不大,缺乏横向联系。

各村镇的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更多地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土地开发处于自由式发展状态,导致全区的用地功能布局混乱。

各村镇沿交通干道建设,形成了明显的“马路经济”现象,村镇发展的用地形态呈现明显的道路指向性特征。

(三)城镇化推进与产业发展水平的协调问题 1.经济大镇是城镇化“小镇” 各镇城镇化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相符,经济强镇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较弱的镇反而城镇化水平较高。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

广东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城镇化并非一帆风顺,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存在着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东省各地区城镇化的差异水平,本文将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进行测度和分析。

一、城镇化背景广东省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核心位置,经济总量、外贸出口、人口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东省也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提升城市化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概念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和生态、突出产城融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城市化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的城镇化过程。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以城市化率为指标,而是涉及居民生活品质、城市环境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等方方面面,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路径和方向。

三、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差异水平测度1. 城市化率差异城市化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广东省各地区,城市化率存在着差异。

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率较高,而粤西地区的城市化率相对较低。

城市化率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各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2. 居民收入差异城镇化进程不仅意味着人口向城市转移,更重要的是城市发展对居民的影响。

广东省各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

3. 城市规模差异广东省各地区的城市规模存在着差异,珠三角地区的大中城市较多,而粤西地区的大中城市相对较少。

城市规模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水平和吸引力。

4. 经济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存在着差异,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而粤西地区的经济结构仍以农业为主。

经济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四、城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1. 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省各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城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珠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产业集聚效应等因素,使其城镇化发展相对较快;而粤西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1978-2013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末,广东城镇化率达到67.4%,居全国前列;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率达83.84%,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一、广东经济产业
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生产总值(GDP):2013年6.2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2.5%。

人均GDP超8000美元。

1988年以来GDP连续25年全国第一。

广东GDP增长图
二、广东空间分区
(一)行政区划
下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地级市19个。

(二)划分四个区域
珠三角地区;
粤东沿海;
粤西沿海;
粤北山区。

(三)区域发展差异明显
珠三角:步入后工业化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区和大都市区之一其他地区:工业化初中期
广东近10年各地市人口增长情况
广东省2012年四大板块区域生产总值(亿元)
三、人口分布与流动 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社会、文化最开放的省份,居粤的外国人士达百万,在语言风俗、传统、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内部有广府、客家、潮汕等民系,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人口: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0594万人,占全国比重7.6%,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区)。

2000年至今人口空间流动
四、广东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四大板块城镇化率(%)
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识别的问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六、普遍性的问题广东也明显
(一)发展效益欠佳,粗放发展模式普遍
第一层级:高度城市化下实现高土地效益,以深圳、广州为代表;
第二层级:高度城市化下实现中等土地效益,包括佛山、东莞等4个珠三角城市;
第三层级:中等城镇化下土地效益有待提高,包括汕头潮州,应重在提升质量;
第四层级:粤东西北大部分城市,城镇化率较低,同时土地效益低,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

(二)工业化与城镇化欠协调
1.珠三角相对协调,粤东工业化快于城镇化,粤西、粤北呈现“低水平均衡”
2.珠三角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相对协调,甚至优于工业化,呈现非单一工业驱动特征。

3.粤东潮汕揭——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

4.粤北、粤西——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都相对滞后,呈现出“低水平均衡”的状态,须重点提升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三)民生设施不足
除汕头、河源以外,粤东西北其它各市城区现状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均低于5平方米/人,未达全国5.5平方米/人的标准。

广东省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示意图
粤东西北地区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为29.4个,低于国家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40个/万人的标准。

粤东西北地区人均住房面积为28.4平方米,与珠三角地区37.06平方米差距较大。

万人拥有医疗床位
数(张)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珠三角33.7537.06
粤东20.0826.46
粤西30.5632.09
粤北29.9328.07
广东30.4834.13
(四)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包括有色冶金、黑色冶金、非金属矿物制品、农副食品加工、纺织、造纸、电力等行业。

重金属污染问题显现。

如北江镉污染、铊污染、清远血铅超标等事件造成重大环境影响。

农村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粤北山区尚有21.4%的乡镇湖库型水源地水质不达标,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未得到有效保障。

农业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生态屏障面临威胁。

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原生林、次生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有所退化。

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包括有色冶金、黑色冶金、非金属矿物制品、农副食品加工、纺织、造纸、电力
等行业。

重金属污染问
题显现。

如北江
镉污染、铊污
染、清远血铅超
标等事件造成
重大环境影响。

农村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粤北山区尚有21.4%的乡镇湖库型水源地水质不达标,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未得到有效保障。

农业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生态屏障面临威胁。

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原生林、次生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有所退化。

七、广东城镇化的独特问题
(一)发展规模总量大,但人均相比滞后
经济总量大,但人均滞后:
全国第一大省,但增速放缓,可支配财政收入不高。

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
同样的城镇化率,广东在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及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全面落后于江苏。

(二)地区发展差距大,面临的问题也差异大
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与珠三角的发展差距较大。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面临的关键问题。

挑战与机遇(上)
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识别的挑战
(一)本身
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紧迫。

随着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主要依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

随着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主要依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

随着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造成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依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导致农业根基不稳、城乡区域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势在必行。

(二)外部
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日益严峻。

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背景下,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庞大生产能力与有限市场空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的挑战巨大。

发达国家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居高不下,人口庞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迅速膨胀,全球资源供需矛盾和碳排放权争夺更加尖锐,我国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国际压力前所未有,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广东工业化进程
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下的空间特征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改革和开放释放出的两股力量,推动着广东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生产组织的变化
Global chains and local systems 全球价值链
把世界流动的财富“抓”下来
本地化
价值链上移
SONY生产体系在全球网络中的分布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1937年提出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理论,认为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动机与源泉。

国际贸易在促进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处于重要位置,国际贸易通过两个途径影响技术进步,一则是外生影响,在国际贸易中通过技术外溢、“干中学”等方式间接影响,再者是
通过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效应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研究及人力资本促进企业内生技术进步。

珠三角实际利用外资(2003)
GDP分布(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