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光泽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4章居民与聚落章末复习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
3.了解语言的种类及其作用,掌握六种主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4. 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以及主要分布地区。
5. 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
3、掌握六种主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4、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第四章学完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
3. 了解语言的种类及其作用,掌握六种主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4. 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以及主要分布地区。
5. 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考点一】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课件展示: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曲线的形态反映出世界人口的增长变化。
读图后,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是多少?(2)世界人口的数量从有记录到现在,发展变化呈什么样的总趋势?(3)世界人口的增长共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人口的增长状况如何?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
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
教师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①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三大宗教3.知道聚落的类型。
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3.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德育目标1.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3. 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填空题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减去。
3、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内居住的人口数。
4、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和、欧洲以及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地区。
5、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7、根据人类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
人们借助语言和人类文明的成果。
语言是的重要特征之一。
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指、、。
二、单项选择题1、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A、越来越长B、越来越短C、基本不变D、先短后长2、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8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0‰B、8‰C、12‰D、12%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速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次之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差不大C、18世纪以前和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没有明显变化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则比较快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是 ( )A、中国B、德国C、尼日利亚D、印度5、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分布的地区B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都比较稠密C中、俄、美和巴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国家D、世界上约2∕3的居民聚居在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6、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A、北美洲的西部B、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C、热带雨林地区D、亚洲的北部7、下列属于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A、珠江三角洲B、成都平原C、鄱阳湖平原 D青藏高原8、人种的划分主要依据是 ( )A、居住地区B、体质特征C、宗教信仰D、风俗习惯9、阿拉伯人属于 ( )A、黑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白色人种10、下列地区,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欧洲及美洲的大部分B、大洋洲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亚洲东部1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英语B、俄语C、汉语D、法语12、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英语B、俄语C、汉语D、法语13、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14、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的是 (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15、伊斯兰教徒被称为()A、神父B、和尚C、穆斯林D、喇嘛16、中国的藏族、蒙古族多信仰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喇嘛教17、世界上第三大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三、连线题1、人种及主要分布的大洲黄种人非洲白种人亚洲黑种人欧洲2、主要语言与使用的地区或国家对应连线汉语俄罗斯英语欧洲俄语中国法语法国西班牙语拉丁美洲阿拉伯语西亚四、读下面世界地图,回答问题:⑴图中A地居民主要通用的语言是,主要的人种是。
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本章重点:4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学习目标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2012年将达70亿。
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
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表并分析: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
初中地理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说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主要宗教及其分布;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
的主要因素。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阅读各种分布图和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智能提高与训练:通过典型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
3、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主要宗教及其分布;
4、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第1页共3页
第2页共3页
第3页共3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主要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掌握聚落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风格,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难点: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分析,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原因和民居特色。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安排考察时间。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地区的聚落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七年级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复习教案

城市
乡村
生产活动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交通特点例79: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a.工厂和____(省、市、区、县)b.城堡和村落c.城市和乡村d.宗教和寺庙★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寒冷、湿热、干旱地区的民居特色;城市利用交通条件。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①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②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与人口分布相同);③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成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④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p81活动例80: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的民居主要分布在()a.寒冷地区b.干旱地区c.湿热地区d.高原地区例81:乡村的民居,大多分布在()a.远离水源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c.沼泽地区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的地方例82: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有()a.水土流失严重b.沙漠面积广大c.水旱灾害频繁d.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传统聚落(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p83活动1.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万里长城、泰山、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黄龙、武陵源、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东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等我国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西递和宏村村落等。其它国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等例83: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a.古代的城堡和南宇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c.历史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居民与聚落》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以及居民的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内容涵盖了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及其特点,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类型及特点,掌握聚落的分布规律;认识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不同聚落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
2.难点:聚落形成的条件及分布规律的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聚落类型、分布规律及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发学生对聚落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
3.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课堂讲解,分析聚落形成的条件及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居民与聚落》是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以及居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章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掌握聚落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针对本章内容,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实例和地理数据的理解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特点,掌握聚落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特点,聚落的发展和变化。
2.难点:居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体实例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居民与聚落的特点。
2.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实例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实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居民与聚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居民的分布特点,讲解聚落的发展和变化,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实例,讨论居民与聚落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分析家乡居民与聚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居民与聚落章复习》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不用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能够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够运用地图,指出代表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其分布特点,掌握“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的含义。
3.能够运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中存在的不平等。
【教学难点】地域发展的差异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三、教学策略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7—9年级地理课程学习所要形成的基本观念,理解和尊重各国文化传统,不仅是本章的一个学习目标,也是地理课程的一个目标之一。
社会经济与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教材重点选择了文化,宗教,人口和聚落,并把重点放在了“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
“人口分布,增长和人口问题”是本章的重点。
人口数量问题也设计人口的分布,并且人口的分布也是从地理学角度学习人口知识的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PPT图片动画,请学生来填空缺处答案。
忆。
齐心协力教师:以下问题为重难点攻关,每项任务均2分钟组内讨论时间,组员记录观点,选出代表,每组依次轮流回答问题,答对的给本小组记一分,答错的不得分,并由下一组接替答题。
要求同学们讨论回答世界的人口问题和聚落与自然环境。
重点归纳分析自然环境影响聚落规律以及聚落的形态。
小组讨论为主,看图完成,并总结在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
齐心协力部分是本次复习课的重难点部分,配合习题来进行实战讲解,并在最后进行规律总结,便于学生记忆运用于实战。
力挽狂澜教师:本轮为抢答题,当教师念完题目发出指令以后方可抢答,第一个站起来的获得答题权,答对给本组加上相应分数,答错的扣除相应分数。
按照本节的知识概念进行例题实战,是对前面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训练。
学生抢答题目,为自己小组提高积分。
初中地理_《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组优化训练1、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D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2、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慢。
B.欧洲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问题只在发达国家存在D.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3、在地球上,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B )A、巴西热带雨林 B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C、北极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4.(2014·聊城)西亚的人种主要是(A)A.白种人 B.黑种人C.黄种人 D.混血种人5.(2014·聊城)阿拉伯国家的居民大多信仰(A)A.伊斯兰教 B.基督教C.佛教 D.道教6、下列关于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 佛教创始于中国D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7、右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B )A.甲B.乙C.丙D.丁8、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D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东南亚地区——高架屋D.中国南方——平顶房点击中考一、(2012东营)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度 (2)①地区主要分布着 白色 人种;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 英语 (语言)。
(3)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4)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
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
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 饥饿贫困 ,住房紧张 (两条即可)二、 (2014.日照)读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完成1-2题. 国家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来源:学_科_网]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3420.176811、(2分)根据表中资料可知(B ) A .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 . 印度人口密度最大 C . 法国少年儿童比重最高 D . 美国预期寿命最长2、(2分)上述国家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 A ) A .中国就业困难,环境压力较大 B .印度社会赡养老年人负担重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都有所了解,这为复习本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单元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观察下面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建筑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教的教堂,图B是教的清真寺,图C是教的庙宇。
(2)有三位老汉分别是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国的李明,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到上图所示的宗教场所进行宗教活动。
汤姆使用的语言是语,信仰教,每个星期天要到(填字母)去做礼拜。
穆罕默德使用的语言是语,信仰教,他的宗教活动是在(填字母)进行。
李明使用的语言是语,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动是在(填字母)进行。
(3)汤姆、穆罕默德和李明三位老汉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况,他们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多媒体课件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一组游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因为课堂上众多的听课教师而让学生感到拘谨。
对于这个游戏环节的设计,课后部分听课教师指出,对于游戏不要过分追求游戏的成功,即使失败,也可以顺利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能顺利的达到目标。
在进行主要内容教学时,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各种地图等资料,用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积累学习地理的方法。
通过分小组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地图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居民与聚落》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为“居民与聚落”。
核心主题:本单元的核心主题是居民和聚落,主要包括人口、语言和聚落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从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分布入手,涉及了世界人种等知识点,然后介绍了世界语言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学生介绍了聚落的相关知识点,从知识的结构来看,不同地区的聚落情况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人种及各地文化综合的产物。
因此本单元的的讲解可以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来讲解居民与聚落之间的关系。
二、目标与内容课标要求和素养目标本单元一共涉及3条课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3.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目标二:学会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资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快慢。
目标三: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目标四: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目标五: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负面影响;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种的分布。
目标六:让学生了解世界不同的语言,从地图上了解几种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目标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目标八: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目标九: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专题一人口与人种专题二语言与宗教专题三聚落2.单元整体构想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人口的数量和分布、世界语言和宗教以及聚落的分布,在知识结构上,从人口和人种入手,讲解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再从文化的多样性入手,发现聚落的多样性。
专题一人口与人种(1课时)专题二语言与宗教(1课时)专题三聚落(1课时)三、单元知识框架四、情景与任务(课程设计)专题一人口情景创设:情景导入: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单元复习)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炉,窗 户比较小,或装有双层玻璃
防寒保暖
气候
炎热多雨的热带
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 养牲畜,上层住人,如高架屋、竹楼
通风防潮
气候干旱少雨的 热带沙漠地区
墙厚、窗小
厚墙减少太阳热量,小窗抵 御热风
多雨地区
尖顶
利于排水
第四部分
难点突破
影响因素
资源
不同地区 黄土高原 北极圈附近 热带地区
公元7世纪初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
主要分布地区 特点
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非洲
洲
北部和东部
信仰人数最多
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 国,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
真教
教徒人数
24亿
17亿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第三大宗教 5亿
第三部分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五: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清真寺
教堂
佛塔
典型例题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 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为了更好的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 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B )
山区 福建南部 玻利维亚西南部
民居及特点 窑洞 冰屋 棕榈屋 石板屋
贝壳灰建筑的房屋 盐房屋
原因 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就地取材,防寒保暖
就地取材
第四部分
难点突破
三: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
团块状
绿洲
典型例题
竹楼,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 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 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 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据图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说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主要宗教及其分布;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
的主要因素。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阅读各种分布图和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智能提高与训练:通过典型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
3、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主要宗教及其分布;
4、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第1页共3页
第2页共3页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