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公开课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短歌行公开课核心素养

短歌行公开课核心素养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借代酒) 举杯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 表达诗人什么心情?
引用典故
先引用《诗经》成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
《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表达一 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 达自己思慕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 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讨论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思考: 本层中前四句着重讲述“乌鹊南
飞”,并且描摹乌鹊何枝可依的样子, 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深层含义?
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贤才犹豫不决,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暗含:“我”是可依之枝,天下贤 才都到我这里来吧。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 “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这年冬天的一日,曹操宴 饮诸将,见皎月当空,江 面风平浪静,忽闻鸦声向 南飞鸣而去。53岁的曹操 有感于此景,横槊赋诗, 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请同学们观看电视剧《三国 演义》中《横槊赋诗》片段。
在朗诵《短歌行》时,我们应具备怎样的感情?
悲凉、慷慨
朗读技巧指导:
1、二二节拍 2、声音洪亮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并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短歌行》的译文、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素材: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

2. 新课呈现:朗读《短歌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文本解读: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4. 对比分析:与其他曹操的诗作进行对比,探讨《短歌行》的独特之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在曹操一生中的地位和意义,探讨其创作动机。

2. 分析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让学生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3. 对比其他期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与《短歌行》相关的问题。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其原因。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福清二中郑清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 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

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检查自主阅读:1.了解曹操其人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 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 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短歌行》的基本背景和诗歌的特点。《短歌行》是曹操所作的一首古体诗,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时代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短歌行》的具体诗句。通过分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关键词语,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这些词语传达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3.分析《短歌行》中的关键词语、意象,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
4.感受《短歌行》中所表达的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等资源,提高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短歌行》的语言、形象、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欣赏古典诗歌之美,培养文学审美情趣;
在今天的《短歌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歌的朗读和节奏感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尽管我们强调了诗歌的韵律美,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今后,我打算在课堂上增加更多朗读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感受和练习。
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短歌行》中的哲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他们能够将曹操的思考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也说明,将诗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短歌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短歌行》中曹操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等。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友情、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受古代诗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及主题解读。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理解古代诗人所表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关注《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韵律。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价值观的角度解读《短歌行》。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欣赏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文学美。

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感悟文章。

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文学特色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内容、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提升: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提升的朗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诗进行深入解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理解诗中的生命观和人生哲学。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短歌行》全文。

相关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

2.2 教学重点:诗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诗的哲理和人生观。

2.3 教学难点:诗的深层含义和文学批评方法。

学生对诗中情感和意境的体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曹操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的意义和价值。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诗的不同部分,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3.3 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诗进行深入解读。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探讨诗的主题和意义。

3.4 写作与展示: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与诗相关的短文或画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短歌行》文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朗读和音乐设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短歌行》,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资料。

6.2 课堂活动:朗读与讨论:学生分组朗读诗的不同部分,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曹操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诗意和诗韵。

2. 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短歌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2)提问:《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中的典故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曹操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短歌行》的诗意、诗韵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曹操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文章评估:阅读学生的鉴赏文章,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的理解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曹操的历史地位。

(2)能够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理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析。

(3)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和《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对仗等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深入解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探讨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短歌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的掌握程度。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曹操的历史地位。

2. 能够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及艺术价值。

3. 能够鉴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短歌行》的主题思想。

2. 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诗意及主题思想的解读。

2. 诗歌的鉴赏方法及技巧。

2.2 教学难点1. 《短歌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艺术价值的剖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诗意及主题思想。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短歌行》的文本、注释及相关图片。

2. 网络资源:查询有关曹操及《短歌行》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及《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鉴赏的学习。

4.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理解诗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鉴赏方法。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短歌行》的诗意及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鉴赏技巧。

4.4 案例分析1. 分析《短歌行》中的经典诗句,解读其含义。

2.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4.5 课堂小结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2.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短歌行》的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1.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生平,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3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分析《短歌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其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趣味故事引入曹操及其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朗诵:请学生朗诵《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3 诗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享讨论成果。

3.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4.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3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短歌行》相关教材或诗词选集。

5.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及其诗歌创作的学术论文、传记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5.4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学作品。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

6.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短歌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短歌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短歌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明确:酒、朝露、明月
⑴酒
在诗歌中“酒”一般被用来表达忧愁思绪,因而有了“借酒浇愁”一说,同学们结合诗人生平及整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达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
(知人论世。

结合全诗可明确曹操表达的是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诗人将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3)明月
在古典诗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别绪,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因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4•诗人借助了很多意象来表达自己“忧”的情绪,他又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
明确:。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增 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02
教学内容
《短歌行》的背景介绍
曹操所处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这个时期统一 北方,掌握实权。
曹操的生平事迹
曹操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他在文学上的造 诣。
03
诗中的意象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等,都富有象征意义。
《短歌行》的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之情
曹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 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求贤若渴之意
诗中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和追 求,他希望能够招揽天下英才,共 同开创一番事业。
壮志未酬之感
《短歌行》公开课教 案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效果评估 • 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短歌行》的背 景、作者及内容。
分析《短歌行》的主 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理解《短歌行》中运 用的典故和修辞手法 。
能力目标
教材内容
本诗是一首乐府旧题,创作于东汉末年,诗歌以酒宴为引子,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功名未成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分析法注意事项
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案例,避 免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曹操《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曹操的《短歌行》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短歌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

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

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

)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

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

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

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

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

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

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说课稿一、说教材《短歌行》选自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本单元以“诗意人生”为人文主题,从古代诗歌角度承担“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任务,应该关注的核心素养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与“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教学设计上,突破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创设沉浸式体验课堂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人才观”赏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曹操的《短歌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体诗歌,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通过表达对贤才的渴求来展现自己远大的抱负。

二、说学情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因此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知识与能力方面:高一学生无论是对于诗歌还是曹操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和课后学习提示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和所采用的的表现手法,具备基础的诗歌赏鉴知识,但是不能够更深入的挖掘诗句的意思。

心理方面: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有畏难的心理,总是觉得读不懂,所以对于诗歌的表现手法内化到探究活动中,消除学生疑虑,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诗歌朗读方面。

学生能够自主诵读诗歌,但在情感把握上有待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诵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因声求气。

三、说教学目标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业质量水平1中都强调了要使学生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根据学情以及教材分析本节课设置了以下的目标:1、语言积累与建构:理解诗歌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探究,解读四种人才观,并联系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吟咏的方式体会曹操的情感变化以及诗歌的音韵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有通过语文的学习理解文化的意愿。

(诗歌重诵读,1、3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反复吟咏来达成,2、4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探究活动来实现。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短歌行》是东汉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1.1.2 这首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功名和战争的感慨。

1.1.3 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2 教学意义1.2.1 通过学习《短歌行》,可以使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1.2.2 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3.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1.3.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短歌行》的文学特点2.1.1 乐府诗的形式特点,如民歌采集、五言、七言等。

2.1.2 曹操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1.3 《短歌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2.2 《短歌行》的翻译及鉴赏2.2.1 逐句翻译诗句,解释生僻字词。

2.2.2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3 探讨诗中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3 《短歌行》的文化背景2.3.1 了解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

2.3.2 探究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如战争、英雄豪杰等。

2.3.3 分析诗中的政治寓意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3.1 诗文朗读与背诵3.1.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短歌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1.2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1.3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句解析3.2.1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

3.2.2 解读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2.3 讨论诗中的名句,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3.3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3.3.1 介绍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等。

3.3.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鉴赏《短歌行》。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雄才大略、报国之志的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难点字词解释。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难点字词和诗句。

(2)深入解读诗中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曹操雄才大略、报国之志的形象。

(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短歌行》的朗读和背诵。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短歌行》的文本、注释和图片等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周公? 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提示: 周公,姬姓,名旦,其哥哥是周武王姬发。 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 乐,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吐哺,天下归心。
运用了什么修辞? 用典、类比
这一层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 贤才的欣喜。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 乃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 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 如何理解?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贤才难以招来,所以曹操想象着“鼓瑟吹笙”,想象着 “契阔谈宴”。越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您屈驾来问候我,久 别重逢,欢饮畅谈,(我们)念念不忘往日深情。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 “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这年冬天的一日,曹操宴 饮诸将,见皎月当空,江 面风平浪静,忽闻鸦声向 南飞鸣而去。53岁的曹操 有感于此景,横槊赋诗, 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请同学们观看电视剧《三国 演义》中《横槊赋诗》片段。
再引《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 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鹿在呦呦的叫 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去郊野食艾蒿。我要是 有满座的嘉宾,就鼓瑟吹笙地把他们欢迎。这 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讨论三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忧 1、作者究竟忧什
思 么?

你认为本诗的 忧
情感着眼点在 从
哪一个字?
中 来
忘 。 何 以
2、诗中曹操是如 何抒发这种忧 ?
,解

不 可
忧 ?


讨论一
背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 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
在朗诵《短歌行》时,我们应具备怎样的感情?
悲凉、慷慨
朗读技巧指导:
1、二二节拍 2、声音洪亮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的志向是: 天下归心
——统一大业 从中思考:诗人“忧”根源什么?
学完本诗,你读出了 怎样的曹操?
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抱负远 大、积极进取的军事领导形象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 求贤难得
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统天下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 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 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契阔谈讌(yàn),心念旧恩 :“契阔”,久别 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 谊。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 谊诉说。
讨论三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比喻?)
讨论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思考: 本层中前四句着重讲述“乌鹊南
飞”,并且描摹乌鹊何枝可依的样子, 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深层含义?
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贤才犹豫不决,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暗含:“我”是可依之枝,天下贤 才都到我这里来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借代酒) 举杯解“忧”
讨论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 表达诗人什么心情?
引用典故
先引用《诗经》成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
《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表达一 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 达自己思慕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 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本诗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
①丰富诗歌内容,强化诗的内涵
②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感情, 耐人寻味。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