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数量性状的遗传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对数量性状进行研究,首先要测得其值,然后进行统计学 分析,下面介绍最常用的统计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一、平均数 是指某一性状全部观察数(表现型值)的平均。通过把全 部资料中各个观察的数据总加起来,然后用总个数除之。 1.公式为:
2.根据平均数计算方法的不同常分为: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3.平均数的意义:表示资料的集中性和代表性。
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与多基因假说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
1.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的,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 确分组。例如:水稻、小麦等植株的高矮、生育期的长短、 产量高低等性状,不同品种间杂交的F2,F3后代群体表现为连 续的变异,不能明确地划分为不同的组和计算其分离比例。 2.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 一般是不遗传的变异。因此,在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时要用统 计学方法排除环境的影响,才能阐明其规律。例如:玉米果穗 长度不同的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的穗长介于两亲本之间,F2 各植株结的穗子长度表现明显的连续变异。 3.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性状在不同 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例如:株高有时可分为高矮 两组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花的颜色在某些组合中,其F2表 现为颜色连续变化。 3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本章重点: 数量性状的特征、多基因假 说、遗传率、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和杂种 优势。 本章难点: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遗传率 的估算及其应用和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1
生物界遗传性状的变异有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变异, 因此,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指在生物体中,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 状;根据该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分成若干组,并求出 其比例关系,遗传关系相对简单,易于研究。前面讲 的三大遗传规律都以质量性状的遗传为基础提出的。 数量性状:指在生物体中,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在生物界大多数性状是数量性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 关的性状也主要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很难明确分组, 要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测量和分析,才能把握其遗传规 律。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①F1的穗长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呈中间型,为不 完全显性;②F2的穗长呈连续变异,表现为数量遗传;③由于环境的影响, 使基因型纯合的亲本(P1,P2)各个体间的穗长也呈连续分布。④F2群体 不仅有基因分离造成的基因型差异,又有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型产生更 大差异而呈连续变化,且变异范围比亲本和F1更为广泛。
6
(3)小麦子粒颜色受3对基因控制时,如下
以上杂交试验表明,当基因的作用为累加时,即每增 加一个红粒有效基因(R),子粒的颜色就要更红一些。 由于各个基因型所含的红粒有效基因数的不同,就形成 红色程度不同的许多中间类型子粒,当籽粒颜色受n对基 因控制时就表现为连续变异。 7
(4) F2表现型频率的计算(即数量性状形成的实质)
2 1 +α 2 2+……+α 2 k)+1/4
=1/2Σ α 2+1/4Σ d2=1/2 VA+1/4VD 如果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且环境与基因的作用是独立的,那么:
18
VF2=1/2 VA+1/4VD+VE
(3)利用F2、B1、B2三个群体的方差估算hN2 B1 ( Aa×aa )的分离比例为: 1/2 Aa :1/2aa, 其平均值为 1/2d + 1/2(-α ) Σfx=1/2d+1/2(-α ), Σfx2=1/2 d2+1/2(-α)2
11
第三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率的概念
1.遗传率:是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 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若P表示某性状的表现型数值、G表示其中基因型所 决定的数值、 E 表示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即环 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则有:
表现型值=基因型值+环境值,即P=G+E 当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无互作时,它们之间的方差为: VP(表现型方差)=VG(基因型方差) + VE(环境方差)
10
二、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V(S2)]是用以表示一组资料的分散程度或离中性; 将方差开方即等于标准差。它们是全部观察数偏离平均数的重 要参数,计算标准差的方法是先求出全部资料的各个数据与平 均数离差的平方总和,然后除以观察总个数n,在小样本时,除 以自由度v=(n-1)。 1.标准差公式为:
2.方差的大小用来表示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即方差越大 变异程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 3.方差和标准差计算时,当n﹥30时,属于大样本,可用n代替 (n-1)。
(2)利用纯合亲本的表现型方差来估算hB2
∵VE=1/2(VP1+VP2) ∴可得如下公式:
例如:已知水稻穗长P1的方差VP1 =0.666, P1的方差VP2 = 3.561, F2穗长的方差VF2= 5.072,则: hB2 = [5.072-1/2× (0.666﹢ 3.561)] / 5.072×100% = 58% (3)利用纯合亲本的表现型方差和F1表现型方差来估算hB2 ∵VE=1/3(VP1+VP2 +VF1) ∴可得如下公式:
-α Aa d α AA
α表示基因的加性理论值,d表示由于显性作用所得值,因 此,当d=0表示无显性作用,d﹤α时表示部分显性,d=α时 表示完全显性,d﹥α时表示超显性。
17
∵Aa这对基因在F2的分离比例为1/4AA:1/2 Aa:1/4 aa,
其值为1/4α :1/2 d:1/4(-α )
∴F2的平均值为1/4α +1/2 d+1/4(-α )=1/2 d ∵n=f1+f2+f3=1/4+1/2 +1/4=1, Σ fx=1/2 d, Σ fx2=1/4α 2+ 1/2 d2+1/4(-α )2=1/2α 2+1/2 d2 ∴F2的遗传方差为VGF2=[Σ fx2-(Σ fx) 2/n]/n=1/2α 2+1/2 d2- (1/2 d)2=1/2α 2+1/4 d2 (2)如果这一性状受K对基因控制,且假定它们效应相等,可 以累加,无连锁,无互作时, F2的遗传方差为:VGF2=1/2(α (d21+d22+……+d2k)
8
2.主基因和微效基因 (1)主基因:指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 (2)微效基因:也称微效多基因,指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数较 多,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微弱,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 别开来。 (3)修饰基因:指一组效果微小的基因,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 对表现型的作用。如牛花斑的大小。 3.超亲遗传: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F2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 体中,出现超越亲本的极端类型的新表现型的现象。这个现象也 可用多基因假说予以解释。 如水稻的熟期,假定由3对基因控制,早熟亲本的基因型为 a1a1a2a2A3A3,晚熟亲本的基因型为A1A1A2A2a3a3,则F1的基因型 为 A1a1A2a2A3a3,表现型介于两亲之间,比晚熟的亲本早熟比早 熟本晚熟。 F2群体的基因型有27种,其中基因型为 A1A1A2A2A3A3的个体,将比晚熟亲本更晚熟,基因型为 a1a1a2a2a3a3的个体,将比早熟亲本更早熟。
我们知道,一对杂合基因的F1(R1r1)可以产生相等数目的雄配子(1/2 R1+1/2 r1)和雌配子(1/2 R1+1/2 r1),在不完全显性时,雌雄配子受精后 得F2的表现型频率为(1/2 R1+1/2 r1)2。 当某性状由n对独立基因决定时,其F2的表现型频率为: (1/2 R1+1/2 r1)2×(1/2 R2+1/2 r2)2×(1/2 R3+1/2 r3)2×……×(1/2 Rn+1/2 rn)2 因R1、R2、R3……Rn是效应相等的基因,且使用是累加的,所以 R1﹦R2﹦R3﹦……﹦Rn﹦R; 同理,r1﹦r2﹦r3﹦……﹦rn﹦r,所以F2的表现型频率又可表示为: (1/2 R+1/2 r)2n。 例如:当n=2时,(1/2 R+1/2 r)2n﹦(1/2 R+1/2 r)4﹦1/16(4R) + 4/16(3R) +6/16(2R) +4/16(1R) +1/16(0R) 当n=3时,(1/2 R+1/2 r)2n﹦(1/2 R+1/2 r)6﹦1/64(6R) +6/64(5R) +15/64(4R) +20/64(3R) +15/64(2R) +6/64(1R) +1/64(0R) 通项公式为:2n!/r!(2n-r)!prq2n-r 由此可见:当n越大其表现型越多越复杂,而且经常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当n达到一定数量时就表现为连续的变异,这就是数量性状形成的实质。
5
1.以小麦子粒的颜色(红粒和白粒)的遗传控制为例 (1)当小麦子粒的颜色受1对基因控制时,P:红粒(R1R1) ×白粒(r1r1),其F1为:粉红色中间型(R1r1),自交产生的 F2为:红粒(R1R1):粉红色中间型(R1r1):白粒(r1r1) ﹦1:2:1。 (2)当小麦子粒的颜色受2对基因控制时,如图所示:
14
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利用基因型纯合的(如自交系)或基因型一致的杂合群 体(F1)估计环境方差,然后,从总方差中减去环境方差, 即得基因型方差。 (1)用F1的表现型方差等于环境方差来估算hB2
∵ VF1= VG1 + VE1 ,而VG1 =0, ∴VF1=VE1 ∵F1与F2对环境的反应相似,∴ VE2=VE1=VF1 因此,可得如下公式: hB2 = (VF2- VF1) / VF2×100% 举例:已知水稻 F2穗长的方差VF2= 5.072,F1的方差VF1= 2.037,则: hB2 =(5.072-2.307)/5.072×100% =54% 这说明穗长的变异有54%是由遗传引起的, 46%是由环境引 起的。 15
(1)当三者间无互作时,基因型方差(VG)可分解为: VG=VA(加性方差)+VD(显性方差)+VI(上位性方差) (2)当环境也与三者间无互作时,表现型方差( VP )可分 解为:VP=(VA+VD+VI)+VE (3)狭义遗传率的公式为:
(4)计算狭义遗传率的意义 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遗传的变异量,可在上下代间稳定 遗传;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为非加性方差,是不能固定 的,只在当代表现,不能在上下代间稳定地传递。所以, 狭义遗传率能更准确地反映可遗传的变异。显然,狭义遗 传率一般比广义遗传率要小。 植物和动物育种者通常对个体所携基因的育种值(加 性效应)较之个体自身的表现更感兴趣,因为育种值将决 定其后代的表现。因而育种家的兴趣集中于加性遗传方差 上。
12
2.广义遗传率 指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即表现型方差中由遗传作用 引起的方差。用hB2表示。 公式为: hB2=遗传方差(基因型方差)/总方差(表现型方差)×100%
意义:广义遗传率越大,说明这个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越强,受环境的影响越小,选择越有效可靠。 3.狭义遗传率 指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用hN2表示。 从基因的作用方式来分析,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三部分: ①加性方差(基因相加方差,VA):指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 因间的累加作用而引起的变异量。 ②显性方差(VD):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变异量。 ③上位性方差( VI ):指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变异率的估算方法
利用F1分别与两亲本回交,所得子代为B1、B2,求出VB1、 VB2来估算hN2
hN2=VA*/Vp×100%,即
其推导过程为:
(1)设一对基因(A,a)构成的三种基因型AA、Aa、aa, 假定其理论值分别为α 、d、-α ,那么两亲本的平均值(中亲 值)=[α +(-α )]/2=0 用图来表示三者的关系为:aa
4
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有所不同,1908年尼尔 逊· 埃尔( Nilson-Ehle )提出多基因假说对数量性状的遗传进 行了解释。 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认为数量性状是许多彼此独立 的基因作用的结果,每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效果较微弱,但其 遗传方式仍然服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同时还假定 (1)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2)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 增效和减效作用; (3)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对数量性状进行研究,首先要测得其值,然后进行统计学 分析,下面介绍最常用的统计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一、平均数 是指某一性状全部观察数(表现型值)的平均。通过把全 部资料中各个观察的数据总加起来,然后用总个数除之。 1.公式为:
2.根据平均数计算方法的不同常分为: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3.平均数的意义:表示资料的集中性和代表性。
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与多基因假说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
1.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的,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 确分组。例如:水稻、小麦等植株的高矮、生育期的长短、 产量高低等性状,不同品种间杂交的F2,F3后代群体表现为连 续的变异,不能明确地划分为不同的组和计算其分离比例。 2.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 一般是不遗传的变异。因此,在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时要用统 计学方法排除环境的影响,才能阐明其规律。例如:玉米果穗 长度不同的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的穗长介于两亲本之间,F2 各植株结的穗子长度表现明显的连续变异。 3.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性状在不同 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例如:株高有时可分为高矮 两组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花的颜色在某些组合中,其F2表 现为颜色连续变化。 3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本章重点: 数量性状的特征、多基因假 说、遗传率、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和杂种 优势。 本章难点: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遗传率 的估算及其应用和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1
生物界遗传性状的变异有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变异, 因此,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指在生物体中,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 状;根据该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分成若干组,并求出 其比例关系,遗传关系相对简单,易于研究。前面讲 的三大遗传规律都以质量性状的遗传为基础提出的。 数量性状:指在生物体中,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在生物界大多数性状是数量性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 关的性状也主要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很难明确分组, 要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测量和分析,才能把握其遗传规 律。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①F1的穗长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呈中间型,为不 完全显性;②F2的穗长呈连续变异,表现为数量遗传;③由于环境的影响, 使基因型纯合的亲本(P1,P2)各个体间的穗长也呈连续分布。④F2群体 不仅有基因分离造成的基因型差异,又有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型产生更 大差异而呈连续变化,且变异范围比亲本和F1更为广泛。
6
(3)小麦子粒颜色受3对基因控制时,如下
以上杂交试验表明,当基因的作用为累加时,即每增 加一个红粒有效基因(R),子粒的颜色就要更红一些。 由于各个基因型所含的红粒有效基因数的不同,就形成 红色程度不同的许多中间类型子粒,当籽粒颜色受n对基 因控制时就表现为连续变异。 7
(4) F2表现型频率的计算(即数量性状形成的实质)
2 1 +α 2 2+……+α 2 k)+1/4
=1/2Σ α 2+1/4Σ d2=1/2 VA+1/4VD 如果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且环境与基因的作用是独立的,那么:
18
VF2=1/2 VA+1/4VD+VE
(3)利用F2、B1、B2三个群体的方差估算hN2 B1 ( Aa×aa )的分离比例为: 1/2 Aa :1/2aa, 其平均值为 1/2d + 1/2(-α ) Σfx=1/2d+1/2(-α ), Σfx2=1/2 d2+1/2(-α)2
11
第三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率的概念
1.遗传率:是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 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若P表示某性状的表现型数值、G表示其中基因型所 决定的数值、 E 表示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即环 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则有:
表现型值=基因型值+环境值,即P=G+E 当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无互作时,它们之间的方差为: VP(表现型方差)=VG(基因型方差) + VE(环境方差)
10
二、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V(S2)]是用以表示一组资料的分散程度或离中性; 将方差开方即等于标准差。它们是全部观察数偏离平均数的重 要参数,计算标准差的方法是先求出全部资料的各个数据与平 均数离差的平方总和,然后除以观察总个数n,在小样本时,除 以自由度v=(n-1)。 1.标准差公式为:
2.方差的大小用来表示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即方差越大 变异程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 3.方差和标准差计算时,当n﹥30时,属于大样本,可用n代替 (n-1)。
(2)利用纯合亲本的表现型方差来估算hB2
∵VE=1/2(VP1+VP2) ∴可得如下公式:
例如:已知水稻穗长P1的方差VP1 =0.666, P1的方差VP2 = 3.561, F2穗长的方差VF2= 5.072,则: hB2 = [5.072-1/2× (0.666﹢ 3.561)] / 5.072×100% = 58% (3)利用纯合亲本的表现型方差和F1表现型方差来估算hB2 ∵VE=1/3(VP1+VP2 +VF1) ∴可得如下公式:
-α Aa d α AA
α表示基因的加性理论值,d表示由于显性作用所得值,因 此,当d=0表示无显性作用,d﹤α时表示部分显性,d=α时 表示完全显性,d﹥α时表示超显性。
17
∵Aa这对基因在F2的分离比例为1/4AA:1/2 Aa:1/4 aa,
其值为1/4α :1/2 d:1/4(-α )
∴F2的平均值为1/4α +1/2 d+1/4(-α )=1/2 d ∵n=f1+f2+f3=1/4+1/2 +1/4=1, Σ fx=1/2 d, Σ fx2=1/4α 2+ 1/2 d2+1/4(-α )2=1/2α 2+1/2 d2 ∴F2的遗传方差为VGF2=[Σ fx2-(Σ fx) 2/n]/n=1/2α 2+1/2 d2- (1/2 d)2=1/2α 2+1/4 d2 (2)如果这一性状受K对基因控制,且假定它们效应相等,可 以累加,无连锁,无互作时, F2的遗传方差为:VGF2=1/2(α (d21+d22+……+d2k)
8
2.主基因和微效基因 (1)主基因:指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 (2)微效基因:也称微效多基因,指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数较 多,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微弱,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 别开来。 (3)修饰基因:指一组效果微小的基因,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 对表现型的作用。如牛花斑的大小。 3.超亲遗传: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F2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 体中,出现超越亲本的极端类型的新表现型的现象。这个现象也 可用多基因假说予以解释。 如水稻的熟期,假定由3对基因控制,早熟亲本的基因型为 a1a1a2a2A3A3,晚熟亲本的基因型为A1A1A2A2a3a3,则F1的基因型 为 A1a1A2a2A3a3,表现型介于两亲之间,比晚熟的亲本早熟比早 熟本晚熟。 F2群体的基因型有27种,其中基因型为 A1A1A2A2A3A3的个体,将比晚熟亲本更晚熟,基因型为 a1a1a2a2a3a3的个体,将比早熟亲本更早熟。
我们知道,一对杂合基因的F1(R1r1)可以产生相等数目的雄配子(1/2 R1+1/2 r1)和雌配子(1/2 R1+1/2 r1),在不完全显性时,雌雄配子受精后 得F2的表现型频率为(1/2 R1+1/2 r1)2。 当某性状由n对独立基因决定时,其F2的表现型频率为: (1/2 R1+1/2 r1)2×(1/2 R2+1/2 r2)2×(1/2 R3+1/2 r3)2×……×(1/2 Rn+1/2 rn)2 因R1、R2、R3……Rn是效应相等的基因,且使用是累加的,所以 R1﹦R2﹦R3﹦……﹦Rn﹦R; 同理,r1﹦r2﹦r3﹦……﹦rn﹦r,所以F2的表现型频率又可表示为: (1/2 R+1/2 r)2n。 例如:当n=2时,(1/2 R+1/2 r)2n﹦(1/2 R+1/2 r)4﹦1/16(4R) + 4/16(3R) +6/16(2R) +4/16(1R) +1/16(0R) 当n=3时,(1/2 R+1/2 r)2n﹦(1/2 R+1/2 r)6﹦1/64(6R) +6/64(5R) +15/64(4R) +20/64(3R) +15/64(2R) +6/64(1R) +1/64(0R) 通项公式为:2n!/r!(2n-r)!prq2n-r 由此可见:当n越大其表现型越多越复杂,而且经常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当n达到一定数量时就表现为连续的变异,这就是数量性状形成的实质。
5
1.以小麦子粒的颜色(红粒和白粒)的遗传控制为例 (1)当小麦子粒的颜色受1对基因控制时,P:红粒(R1R1) ×白粒(r1r1),其F1为:粉红色中间型(R1r1),自交产生的 F2为:红粒(R1R1):粉红色中间型(R1r1):白粒(r1r1) ﹦1:2:1。 (2)当小麦子粒的颜色受2对基因控制时,如图所示:
14
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
利用基因型纯合的(如自交系)或基因型一致的杂合群 体(F1)估计环境方差,然后,从总方差中减去环境方差, 即得基因型方差。 (1)用F1的表现型方差等于环境方差来估算hB2
∵ VF1= VG1 + VE1 ,而VG1 =0, ∴VF1=VE1 ∵F1与F2对环境的反应相似,∴ VE2=VE1=VF1 因此,可得如下公式: hB2 = (VF2- VF1) / VF2×100% 举例:已知水稻 F2穗长的方差VF2= 5.072,F1的方差VF1= 2.037,则: hB2 =(5.072-2.307)/5.072×100% =54% 这说明穗长的变异有54%是由遗传引起的, 46%是由环境引 起的。 15
(1)当三者间无互作时,基因型方差(VG)可分解为: VG=VA(加性方差)+VD(显性方差)+VI(上位性方差) (2)当环境也与三者间无互作时,表现型方差( VP )可分 解为:VP=(VA+VD+VI)+VE (3)狭义遗传率的公式为:
(4)计算狭义遗传率的意义 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遗传的变异量,可在上下代间稳定 遗传;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为非加性方差,是不能固定 的,只在当代表现,不能在上下代间稳定地传递。所以, 狭义遗传率能更准确地反映可遗传的变异。显然,狭义遗 传率一般比广义遗传率要小。 植物和动物育种者通常对个体所携基因的育种值(加 性效应)较之个体自身的表现更感兴趣,因为育种值将决 定其后代的表现。因而育种家的兴趣集中于加性遗传方差 上。
12
2.广义遗传率 指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即表现型方差中由遗传作用 引起的方差。用hB2表示。 公式为: hB2=遗传方差(基因型方差)/总方差(表现型方差)×100%
意义:广义遗传率越大,说明这个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越强,受环境的影响越小,选择越有效可靠。 3.狭义遗传率 指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用hN2表示。 从基因的作用方式来分析,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三部分: ①加性方差(基因相加方差,VA):指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 因间的累加作用而引起的变异量。 ②显性方差(VD):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变异量。 ③上位性方差( VI ):指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变异率的估算方法
利用F1分别与两亲本回交,所得子代为B1、B2,求出VB1、 VB2来估算hN2
hN2=VA*/Vp×100%,即
其推导过程为:
(1)设一对基因(A,a)构成的三种基因型AA、Aa、aa, 假定其理论值分别为α 、d、-α ,那么两亲本的平均值(中亲 值)=[α +(-α )]/2=0 用图来表示三者的关系为:aa
4
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有所不同,1908年尼尔 逊· 埃尔( Nilson-Ehle )提出多基因假说对数量性状的遗传进 行了解释。 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认为数量性状是许多彼此独立 的基因作用的结果,每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效果较微弱,但其 遗传方式仍然服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同时还假定 (1)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2)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 增效和减效作用; (3)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