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然而,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追求升学率、及格率和优秀率为最终目的;历史教育与现实相脱离,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而认识现实;历史人文素养教育支离破碎,无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且方法单一,缺乏趣味,从而使历史人文教育效益不佳。因此,发掘历史人文素养教育因素,制定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系统;精心设计教法,努力提高历史课堂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强化历史人文素养教育,也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历史课堂教学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炽热的内在活力,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不佳。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史料,只有通过情感的门户,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达到内化。由于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必须根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正负,旗帜鲜明地显示:或爱或憎,或歌颂或批判,或崇仰或鄙视,或赞赏或讽刺,或欢乐或悲戚,或欣喜或愤怒等不同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恰如看不见的清泉,

汩汩流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产生情感共鸣。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对历史教学有情感,对学生有情感,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把情感注入其中,从而使历史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况且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和充满情趣的。古往今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让我们敬仰,或让我们鄙视;无数的历史事件,或让我们扼腕长叹,或让我们深深思考……历史本身的无尽沧桑,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发挥的广阔的情感空间和绝好的素材。当王昭君一曲琵琶飘然出塞,我们怎能不为她的命运不公而叹息,怎能不因她为民族友好而自我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当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们怎能不为生灵涂炭、山河破碎而忧思?以言感人、以情感人,把强烈的情感色彩有机地注入历史课堂教学,怎能不给学生以极大的感染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种情感讲述中,必然把历史教育和人文思想无形中注入了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情感碰撞中,必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们所要传导的知识和理念,以及其中渗透的强烈的人文精神。

二、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发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历史史料提炼出人文素材,总结出人文精神,给学生提供思想、情感、知识、价值、理念等储备。历史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一件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这些历史素材就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无论是炎黄舜禹、唐宗宋祖,还是马恩列毛,

凡夫俗子,他们都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着不同人生,实现着自己不同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我们要通过分析人物去寻找古人在思想感情、价值理念、精神境界等诸方面的闪光点。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善于用历史中有价值的东西去熏陶学生,引导他们摆正学习态度。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如我们在教世界史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巴斯德的“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这些经典名言正是名人们深厚的爱国主义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三、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是史学的根本任务;服务现实,启迪未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史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寻求历史与现实结合,在历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是历史服务现实,启迪未来重要作用的体现。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关注现实,结合现实,追溯历史,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关心现实,且有不少疑虑。因此,教师运用历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不能忽略学生思想“热点”和社会问题的“热点”,把纷繁复杂的历史教育内容归结为一个个简单的施教模式,而应联系现实。我认为,联系现实讲历史,应主要抓住那些与学生思想“热点”和现实问题“热点”密切相关,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知识实行重点突破。如讲“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联系“对

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联系“四项基本原则”,等等。

四、课堂教学中重视历史人物的分析,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

课堂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得到启迪,从其成长过程中了解人生的意义,汲取历史经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于职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是我们先辈留下的光荣传统、优秀品质,是我们后人享用不尽的巨大精神财富。在列举这些事迹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学会深层次的考虑问题,并从国家的利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挖掘学生的个性智慧,发展学生的人格及潜力,使课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提倡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分析,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某一角度评价历史人物,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当历史学科的教学更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它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时,

历史教育的人文性才能得到张扬,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总之,历史教学呼唤人文教育,我们呼唤人性的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