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17f044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9.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破坏。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各国纷纷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是生物多样性维护区,主要用于保护和维护全球重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
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其管理和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成为当前环保领域的热点问题。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现阶段许多国家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来管理自然保护区。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各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管理责任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保护体系,并明确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标准和制度,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需要加大对人员、物质和财政资源的投入。
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部分自然保护区存在着建设不足、设施简陋、资金紧缺等问题,难以保障自然保护区的正常运转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需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投入,保障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需要。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科普宣传。
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缺乏社会力量和专业人士的参与。
加强社会力量的介入,可以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意见,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还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aa76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b.png)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设立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可以是森林、湿地、草原、山地、海洋等各种类型。
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自然保护区的价值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库,保存着众多稀有、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自然保护区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研探索等产业的增长。
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规等。
建设自然保护区需要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地理环境、资源类型等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同时还需要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协调和合作,落实产权制度,明确产权方面的规定,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和经济补偿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宣传等。
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通过强化制度管理和科学技术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和执法,保障科学评估和效果评估。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还必须加强人才培训,提高管理和保护水平。
积极推进社会参与,通过制定财务政策、组织管理、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和力量,实现多赢和共赢。
四、自然保护区的效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荣产生长远而巨大的影响。
总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加强制度和管理的完善,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目标。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3f29e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3.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保护地球上的珍贵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各国纷纷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而划定并采取特殊管理措施的地区。
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进行探讨。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资金不足、人员配备不足、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公众参与度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也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
政府部门应当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投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经济保障。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行为,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
第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和风险。
第五,引导社会公众更多地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提高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只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需要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等环保理念,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也需要多方合作,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议题。
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制定保护自然环境的国际规范和标准,共同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20d8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6.png)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保保护区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区的建设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确保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
以下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一些建议:1.确定保护目标: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濒危物种情况,确定保护区的主要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保护特定的物种、生态系统、自然景观或生态功能。
2.划定边界:在确定保护区的边界时,需要在科学基础上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因素。
通过合理划定边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设立管理机构: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应当具备专业的保护区管理团队,负责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协调推进。
4.加强科学研究:保护区应当积极支持科学研究,促进对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深入了解。
科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些重要举措:1.建立监测系统:保护区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保护区内物种数量、分布和生态功能的变化。
监测结果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制定保护规划:针对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区的管理目标、管理措施和保护区划分。
规划应综合考虑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因素。
3.加强执法监督:保护区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督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确保保护区内的法律法规得以有效执行。
4.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区管理应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通过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农林业发展,实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a9e8cd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0.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自然保护区是指对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应首先从完善法律体系和制度机制入手。
当前,我国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规尚不完善,制度机制也不健全。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法规和规章,并逐步完善制度机制。
此外,应建立健全一套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评估机制,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
其次,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和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区域,其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加强。
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和管理。
应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测试,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
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意识,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再次,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要将科学技术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相结合,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最后,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要尊重民主、听从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作用,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推进科学文化和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意识,从而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目的。
综上所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探讨,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多方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工作。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be4ec6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2.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使用与生态问题也日趋严重。
自然保护区的创建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建设标准不高、管理水平不够、监督制度不完善等。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需要加强。
目前,国家各地的自然保护区标准不尽相同,建设时存在着开发效益和保护效益的矛盾。
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关键是要做好保护范围的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的边界和界址,并实施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也需要持续提升。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是多元化的,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规范性管理,同时要发挥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游客和社会公众的教育与引导,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
此外,自然保护区监督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监督制度包括管理机制的建立、监察机制的健全和监督制度的完善。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监察机制,明确监察职责,构建多元化、全方位、覆盖面广的监察体系,确保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和准确。
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协调与联动,加强政策宣传与科技支撑,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社会认同度和经济价值,推进自然保护区成为旅游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b35e1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b.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 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它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在自然保护区内,各种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以繁衍生息,保护了珍稀物种的生存空间,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生态系统稳定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多种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
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保护这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修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土地被开垦、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有效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绿色家园。
4. 科学研究与教育自然保护区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的重要场所,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研究工作,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然保护区也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可以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存在的问题1. 管理薄弱由于资源投入不足、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往往处于薄弱状态。
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了保护区内非法狩猎、乱采滥伐等现象的频发,严重威胁了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开发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自然保护区面临着来自开发建设的巨大压力。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资源丰富,往往成为各种开发项目的首要选择,这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自然保护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如缺乏完善的监测系统、缺乏专业的保护人员等,使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事倍功半。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策略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d42bd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a.png)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策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策略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策略1. 区位选址策略自然保护区的区位选址是建设的关键,需要考虑地理条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濒危物种等方面的因素。
选址应避免与人类活动区域冲突,确保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原始和完整。
2. 划定边界策略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应根据生态系统边界和物种分布特征等科学依据进行划定。
边界的划定需充分考虑生态功能需求,确保包含关键生态过渡区以及关键物种的栖息地。
3. 推动保护意识策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需要得到当地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宣传与媒体引导,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1. 规划管理策略制定详细的规划管理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以确保保护区的管理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规划管理策略应包括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行政管理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
2. 生态修复策略保护区内可能存在一些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修复和恢复。
通过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受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3. 野生动植物保护策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策略需要重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保护濒危物种、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4. 社区参与策略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参与对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居民的反馈和建议,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共同管理。
5. 人员培训策略为了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需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监测、环境教育等方面,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自然保护区的成效评估策略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效果,需要进行有效的成效评估。
浅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浅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6728717e21af45b307a83c.png)
浅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摘要]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维护对于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对当前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建议对策,以期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对策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依法划定、建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区域。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防止生态恶化与物种减少的重要措施。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为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屏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2010年止,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4944万公顷,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
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
如何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程。
1.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性质、地位不明确、造成监管职能缺位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性质,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利又非常有限,在资源保护管理上,造成执法困难,也导致对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盗猎、盗伐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使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1.2社区关系矛盾较为突出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是在高度行政指令下建立的,缺少当地社区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缺乏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成为保护区管理体制上的先天不足。
例如,保护区机构面对大量的社区问题没有得到授权而无力加以解决;社区群众的利益没有正常渠道得到反应,缺少有效的组织机构站在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行使协调职能等等。
1.3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目前部份自然保护区存在多块分割管理致使责权利不明确,各管理部门利益、盲目开发建设甚至出现将旅游开发到核心区的现象,无序、过度旅游开发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威胁自然保护区的生存与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48935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0.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自然保护区被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自然保护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管理与建设更加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场所,也是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相对滞后,很多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非法活动等问题。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不仅有助于切实保护自然资源,更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管理效能。
需要统筹资源利用,平衡好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需要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接待能力和科研保护能力。
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区的关注和支持。
针对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提出以下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一是加强立法保护。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开发权限和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二是加强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情况,为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强社会参与。
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倡导社会各界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合作交流,推动全球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共同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
只有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d0ba8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f.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而划定的特定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资源保障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生态环境恶化等。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就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管理体制创新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诸多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如监管不力、责任不清等。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需要明确国家、地方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管理责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激励其履行职责,提高管理效率。
还应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专业化和条块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强资源保障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保障其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投入,提高保护区的资金保障能力。
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物资保障,保障其正常运作和管理。
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其保护区管理水平。
三、加强科学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科学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监测和保护,保障其生存环境。
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减少人为干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需要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加强资源保障、加强科学保护和加强宣传教育。
相信在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1e6651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2.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各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而划定的一定范围内的保护区域。
中国也是世界上自然保护区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现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不足。
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野外旅游、非法盗猎等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有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和经验,无法有效地维护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其次,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很多保护区的面积较大,但是缺少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游客进入保护区内困难,也无法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和保护环境。
如何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一个好的办法是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与执法,通过增加执法力度降低非法猎捕、非法采伐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其次,加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与意识。
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在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更为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另外,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高保护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方便游客进入保护区内,并提高游客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例如,建设维护设施、观鸟设施和生态马路等,吸引更多的游客,也可以提高保护区质量和保护意识。
同时,应该注重同社区、旅游业和商业企业合作,共同发展自然保护区,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合作,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充分利用,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评估,通过监测评估,控制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及时发现和解决破坏环境的问题,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总之,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通过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提高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为社会和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健康、更加绿色的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cde7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e.png)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而建立起来的特定区域。
在这些区域内,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其他自然景观。
为了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达到最佳状态,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1. 选址和规划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应该考虑到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建立自然保护区需要规划适当的区域大小,以确保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
大型的自然保护区可以涵盖多种生态区域,而较小的保护区可以针对特定类型的环境进行保护。
2. 建立必要的设施在自然保护区内,必须建立一系列设施,以便进行管理和监测。
这些设施包括游客中心、瞭望台、研究站点等。
此外,还应该建立标志和广告牌,以提示游客区域内的规定和注意事项。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 定期检测和监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监测。
这些检测通常包括生态测试,衡量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采集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
如果发现生态系统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2. 确立管理规定和措施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必须制定管理规定和措施。
这些规定可以从禁止采摘某些物种到限制人类活动的限制范围等。
管理规定和措施必须明确公开,以便访问自然保护区的人员理解和遵守。
3. 培训和管理员的聘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必须具备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并接受培训。
管理员应该了解生态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适当地应对环境变化和采取相关的措施。
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是保护环境并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确保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1. 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种群需要保护。
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必须制定有关的法律和规定,禁止捕猎和采摘某些物种,在避免干扰环境的前提下让动植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2. 保护自然景观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必须限制人类活动并规定游客可以如何进入和遵守规则。
必须防止过度的建设或破环,同时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010d7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f.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由于各种原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以促进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监测和评估是保护区管理的基础,可以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矛盾,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只有在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护下,才能保证自然保护区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
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协调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工作。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公众教育是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公众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形成广泛的保护区参与意识,共同推动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
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务,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共同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难题和挑战,推动全球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科研和技术是保护区管理和建设的有力支撑,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指导保护区管理和建设的各个环节。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以及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可以有效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水平,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形成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和合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402f0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7.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管理和建设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一、加强管理1. 完善管理制度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较为滞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不善、保护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应当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增强管理效能。
一方面,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统筹规划,保护区内部的管理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要依法治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法定地位和保护功能。
2. 加强监测和执法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必须要做好监测和执法工作。
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脆弱的,一旦受到外部侵害,就可能无法恢复。
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要加强对保护区内的执法工作,对于违反规定的非法捕杀、非法开发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形成威慑。
3. 加强科研和宣传科学研究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要通过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二、加强建设1. 完善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建设需要完善基础设施。
目前,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困难了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应当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观测站等的建设,为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eb0323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5.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定地区。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为濒危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并促进物种的繁衍和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途径。
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物种多样性,还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生态过程的正常运行,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物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能够提升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品质,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提振提供新的动力。
在实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完善。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地方政府,协调难度大,责任界定模糊,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短缺。
自然保护区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包括保护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科研监测等方面。
现有的投入远远不足以满足自然保护区的需求,导致保护区管理水平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矛盾。
自然保护区通常设置在农村地区和原始生态区域,当地居民的生计和利益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居民的利益问题,将导致保护区管理的阻力增大。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应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协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明确责任分工,提高管理效能。
增加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投入。
浅谈如何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1f2e3a14b35eefdc8d333a2.png)
环境气象
浅谈如何加强自然保护区建建设以及管理方面的现 状,并针对性提出一些如何改进及加强的对策,希望能为促进我 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有所益处和帮助。
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有效防止生态恶化,有效避免和减 轻物种减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虽然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 定成绩,但仍然有许多亟需要完善之处。
2.3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自然保护区构成体系 要一手抓好全国性生态环境及生物性多样性调查及评价, 一手抓好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各发展规划。 要做到突出重点,抓好 新建保护区建设, 进一步从保护区类型和空间两个方面加以优 化,保护好和管理好应该保护的区域及生物多样性。 从空间布局 方面而言,那些开发历史长,人口密度大的自然保护区,想要扩 大面积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应该考虑通过先建立小型保护区, 使其成批相联,逐步努力形成一个新的“ 自然保护区群”。 2.4 切实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 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是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重要基础 条件。 自然保护区多数处于偏僻地区,不但交通不便,而且居住 环境较差。 因此,国家应该切实加大支持和鼓励力度,出台优惠 政策,吸引更多的从业人员参与保护区管理建设。 如,优化家属 安置政策,提高福利待遇,同时,还可以从政策性引导,强化宏观 管理等, 鼓励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与地方经济和环境实现协调 发展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要实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管理,对于保护自然 环境至关重要。 它不但与研究物种生态系统密切相关,更是维护 生态系统平衡的必须性选择需要。 要做到这一点,亟需要各方面 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它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改 善方式方法。 我们相信,只要在这项工作中方法得当,管理有效, 未来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一定会达到新目标,取得新突破,达 到新高度。 ( 作 者 单 位 :1.155620 黑 龙 江 挠 力 河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管 理局红兴隆分局八五二管理站;2.155800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林 业 科)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4d66e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c.png)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摘要】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不善或建设不完善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存在的挑战以及加强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成功的案例经验。
通过对比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探讨了加强管理与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未来的建议。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希望这些探讨可以引起更多人对自然保护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管理与建设, 重要性, 挑战, 建设措施, 案例分析, 成功经验, 现实意义, 建议。
1. 引言1.1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探讨的重要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探讨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使命。
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和破坏,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其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宗旨。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可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不到位将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国际层面,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投入与重视。
美国拥有全球最为著名的国家公园系统,通过政府资金和民间捐赠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和保护。
加拿大的国家公园网络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为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76a5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2.png)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管理珍贵自然资源的关键所在。
作为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从规划与建设、生态修复、保护管理三个方面探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一、规划与建设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是保护区工作的基础。
首先,需要进行科学、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了解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濒危物种分布情况。
在此基础上,制定保护区的目标与任务,确定保护区的区划和边界。
此外,还应编制详细的保护区规划方案,明确保护区的管理与利用原则。
在保护区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
合理划定生态红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保留核心保护区和生态廊道。
同时,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对于已有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建设活动不损害生态环境。
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确保保护区保持自然状态的基础上,要采取措施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首先,进行土壤修复,恢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其次,进行植被修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促进植被快速恢复。
同时,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育工作,确保物种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除了对自然生态的修复,还需要进行景观设计与规划。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区的特色与文化价值。
合理布置景观元素,使保护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提升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功能。
三、保护管理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是实现自然保护目标的关键所在。
在保护区内,需要加强巡护与监测,严禁破坏行为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与权限,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应加强对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要。
通过开展生态讲座、展览和主题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保护区的知名度。
在宣传教育中,要注重提高公众对保护区的认知,激发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5e45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6.png)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建设过程中扮演着组织、协调和指导的角色。
1. 制定保护区规划: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情况,制定保护区的规划方案。
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完整性、物种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保护等因素,确保保护区的合理设置。
2. 确定保护区边界:根据规划方案,工作人员需要调研和评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特征,确定保护区的边界。
边界应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因素、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因素,确保保护区的完整性。
3. 确立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确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包括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管控、人类活动的限制和监管等内容,以保证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4. 提供技术支持:工作人员需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其理解和落实保护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是保障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的关键。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起着组织、监管和指导的作用。
1. 设立监测系统:工作人员应设立科学的监测系统,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科学数据为基础制定保护措施和管理决策。
2. 加强巡护力量:为了防止非法采伐、捕猎和其他破坏活动,工作人员应加强巡护力量,对保护区进行常态化巡护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违法行为。
3. 推进科学研究:工作人员应组织和推进保护区内的科学研究,加强对特有生物种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意识,增强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摘要]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维护对于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对当前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建议对策,以期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对策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依法划定、建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区域。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防止生态恶化与物种减少的重要措施。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为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屏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2010年止,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4944万公顷,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
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
如何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程。
1.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性质、地位不明确、造成监管职能缺位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性质,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利又非常有限,在资源保护管理上,造成执法困难,也导致对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盗猎、盗伐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使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1.2社区关系矛盾较为突出
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是在高度行政指令下建立的,缺少当地社区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缺乏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成为保护区管理体制上的先天不足。
例如,保护区机构面对大量的社区问题没有得到授权而无力加以解决;社区群众的利益没有正常渠道得到反应,缺少有效的组织机构站在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行使协调职能等等。
1.3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目前部份自然保护区存在多块分割管理致使责权利不明确,各管理部门利益、盲目开发建设甚至出现将旅游开发到核心区的现象,无序、过度旅游开发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威胁自然保护区的生存与发展。
2.加强管理,提升保护区价值
党中央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构建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对保护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对保护区提出“在2020年前,通过建立有效管理的保护区,使至少17%的陆地和内陆水体、10%的海洋海岸区域得到保护”的目标,并对保护区体系建设、管理、评估、资金作了要求。
这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因此,针对当前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应进一步推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
根据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撤销已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确因国家立项核准的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对自然保护区调整的,要从严控制缩小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的范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要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环境保护部和相关部门备案。
2.2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监管
各主管部门应严格限制涉及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影响其功能,不得破坏其自然资源或景观。
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对保护区功能和保护对象的影响作出预测,提出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切实保护好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防止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负面影响。
2.3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列入相应级别的财政经常性预算,切实予以安排。
同时,国家应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
对保护区资源使用者征收资源使用费,专门用于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实现水源地下游对上游、保护区外对保护区内、开发经营者对保护者的补偿;其次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补偿力度,参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模式,建立草原、海洋、湿地等重要区域的生态补偿基金,不仅用于基本管护,还应将资金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征收托管、生态移民、当地社区发展项目、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保护区能力建设和科研项目等。
2.4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体系
要在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况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统筹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将河湖、海洋和草原生态系统及地质遗迹、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作为新建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推动自然保护区类型和空间布局优化,把应该保护的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好、管理好。
在空间布局方面,一些地区因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过大,很难建立面积相对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今后应充分考虑建立一批小型保护区,增强自然保护区间的联通性,努力形成“自然保护区群”。
2.5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
深入开展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查处保护区内各类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切实消除自然保护区的威胁。
对于管理不善、保护不力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于环境和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不再符合条件或失去保护价值的,要给予降级或撤销处理;对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自然保护区降级或撤销的,要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任期目标管理。
2.6加强国家扶持,制定优惠政策
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鼓励。
自然保护区多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居住环境较差的地方,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从业人员前来服务,例如对家属的安置、福利待遇的提高等等。
同时,国家应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性引导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自然保护区与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贷款优惠、产业拉动、技术支持、供水供电优惠等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政府给予协调和关心,各利益部门达成共识,才能为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方便条件。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管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是研究物种生态系统的需要,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管理,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只要方法得当,管理有效,相信未来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华明.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
[2]胡一民.开展生态旅游切勿影响环境[N].安徽日报,2000.
[3]宗浩.川藏两地生态建设若干实例及生态建设管理体系的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05.
[4]徐正春.广东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