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所藏“交趾瓷”窑口及有关问题讨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所藏“交趾瓷”窑口及有关问题讨论

作者:欧阳希君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第05期

交趾瓷即是漳州窑素三彩瓷

在日本,人们谈茶时所提到的“交趾”一般是指陶瓷器。自古以来,茶文化界都笼统地认为它指的是原产于古代东南的交趾国(今越南)的舶来品,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交趾香盒。绿、黄、紫等釉色鲜艳的各式香盒,其多姿多彩充满异国情调的造型,使人联想到热带南国。另外,分别用青、蓝、紫等色釉装饰了“堆线”花纹的壶、瓶等在日本也称为交趾。至今在日本“涂有绿、黄、紫等彩釉的16至17世纪的中国陶瓷均被称为交趾瓷……除香盒外,这些陶瓷器被设想在中国南部所烧,故也多被称为华南三彩。”

以上日本人所言交趾瓷、华南三彩中,除“青、蓝、紫等色釉装饰了堆线”花纹的法花器外,我国习称素三彩。

素三彩的主要颜色有黄、绿、紫(或呈紫褐)三色,也用黑、白两色,因不用红色(荤色),素雅洁静,故被人们称为素三彩。素三彩之名称出现于清末,宣统二年出版的《陶雅》有:“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民国初年《饮流斋说瓷》进一步说明:“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亦有连地统计者)。”素三彩是在杂彩的基础发展并成熟的。明成化元年已见素三彩,如《鸿禧集珍》中有一件素三彩足具,上楷书“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如果说仅以一件传世品,不足为证,可能并不足以推翻《中国陶瓷史》的“正德时期……创制了‘素三彩’新品种”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中发掘出土素三彩香薰,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方框款。足以证明成化年间素三彩技艺已较为成熟。有人也许会问,日本传世的平和窑素三彩香盒中何以能见到红色釉?其实所谓红色乃褐色,部分红色为漆上色,为出窑后上漆(也许是购者,也许是经销商),笔者曾见到盒盖上的鱼纹为无釉涩胎,《交趾香合》110页也见两件已施釉的香盒,盖顶无釉涩胎,涩胎处应为上漆用。日本文献中即有涂漆的记载,《槐记》中记录了享保11年1月23日用于茶会的香盒“略长,呈素陶状,雕有蔓草花纹,盖上则有剑状菱形纹,涂有朱漆,乃为交趾,实为精美。”

谈到素三彩,以往仅知它是景德镇明、清两代生产的。1992年春,福建平和县南胜镇法华村居民林添民写信给平和县博物馆,报告了该村发现一处古窑址。经考古发掘为素三彩窑,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在日本,“交趾香合”的称呼已存在了近300年,但产地窑口一直误为越南。1992年,日本学者森村健一访问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看到了平和窑的陶瓷标本,判断圈足带细沙的青花瓷和素三彩香盒就是日本所称的“汕头器”和“交趾香合”。1997年田坑窑的发掘,证明日本等东南亚国家的众多被称为“交趾瓷”、“华南三彩”的素三彩,实为

平和县明末清初产品,为长期悬而未决的海内外众多的此类陶瓷的窑口问题提供了证据,找到了归宿。为此,中日双方合作举办了“交趾香盒——福建省出土文物与日本的传世品”特别展,并出版图录,影响甚巨。

素三彩的外销与“交趾瓷”得名

交趾是今越南北方红河下游地区古代的称谓,唐初已更名安南,10世纪后始分离成为独立的国家越南。关于交趾一词的来龙去脉,古今解释有多种。最早解释的是《后汉书·南蛮传》日:“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日交趾。”《山海经》则列举了南方数十国的名称,称:“交胫国在其东,其为人交胫。”郭濮注:“言脚胫曲戾相交,所谓雕题交趾者也。”唐人杜佑《通典》云:“南方夷人,其足大,趾开广,若并足而立,其指则交,故名交趾。”越南陶文英《越南古代史》认为:交趾之名是从蛟龙图腾引申而来的。《交趾探源》则认为:交趾一词的由来同古代天文历法相关,可能得白于日影相交或南北相交的中心点。笔者以为,不管作何解,交趾是指越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日:“交趾,今安南地,及汉唐郡县。”

日本在宽平六年(894年)废除了遣唐使制度后,可以说进入了锁国状态,历经宋元明三朝,数百年间没有任何贸易往来。明朝廷为取缔海盗活动,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实行“海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福建人因往日本贸易,被台风飘至朝鲜者数达千人,可见前往日本贸易的闽商很多,而且大多数是漳州人。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正式取消海禁,准贩东西洋,为防倭患仍禁止与日本通商。因此自然形成了转口贸易,据《东西洋考》载:与月港贸易往来的有交趾(越南北部沿海)等数十个国家。据岩生成一《新版朱印船贸易史的研究》提到:明人何乔远有“日本国法所禁,无人敢通。然悉奸阑出物,私往交趾诸处,日本转乎贩鬻,实则与中国贸易矣。”荷兰总督奎恩有:广南是极好的港湾,具体地说是交趾支那一带有停泊港,在这里中国人同日本人交易一年年兴隆起来了。由此可以推测,所谓与交趾进行的贸易,实质上是日本同明朝商船之间的进出口贸易。

此外,西川如见曾于元禄八年著《华夷通商考》,宝永五年(1708年)增补版中有:“交趾是一个国家的总称,来到日本被称为‘交趾’的船只来自那个国家叫广南的地方……这个国家中居住着许多中国人,而且来自福建和漳州的商船也云集于此,从那里满载日用百货来到日本的所谓交趾商船中有的实际上受雇于居任在当地的中国商人,代替他们完成从交趾送货到日本的任务。”这说明,当朱印船成为历史后,来自中国福建漳州的商船就开始以“交趾船”的名义来往于交趾与日本之间了。在福建漳州平和县发现交趾瓷,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其贸易途径了。但是无论它是从福建直接销到长崎港,还是经由交趾间接贸易,所谓“交趾瓷”原产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其理由之一也许是日本人对交趾情有独钟,中国商人则投日本人所好吧。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商人的商业意识在命名方面的一个反映。因为这些“素三彩”来源于交趾船,而又不明

产地,故以“交趾瓷”称之。较早的时候有人指出:“交趾瓷”是产于越南或者中国南部的制品。后来龟井明德就明确指出“交趾瓷”是“明代华南彩釉陶”。

台湾刘铭侮则解释曰:“日据时代,日本人偶些将叶麟趾或其师兄弟的陶偶送至法国博览会展出,当时此种陶偶并未有正式名称,只因乃交陆镇师祖传来,而暂称交阯陶偶……后日本人又将广东交阯镇,误为越南境内之交趾镇,而将交阯陶称为‘交趾烧’”。其实,日本人所称“交趾烧”乃据其风格似素三彩,而将这类作品称为交趾陶瓷。

然而,2006年出版的“巨著”《世界陶瓷》还将4件福建“交趾香盒”列为3世纪越南产品实不应该。

田坑窑素三彩

田坑窑以素三彩为主,兼烧青花瓷,也见极少的青瓷、白瓷及酱釉瓷。《福建平和县田坑素三彩窑址调查》、《福建平和南胜田坑窑的素三彩略探》、《福建平和田坑窑素三彩造型和装饰艺术》、《福建平和田坑窑素三彩瓷器的工艺特色与来源》、《福建平和县南胜田坑窑址发掘报告》介绍较详,《交趾香合——福建省出土遗物と日本の伝世品特别展》一书中所见标本彩图及日本传世“交趾香合”也较全面。笔者无需多费笔墨。田坑窑自1997年秋发掘后,已基本不见遗物,笔者多次考察仅采集到百余件(片)素三彩标本(包括素烧件),其中部分内书有“大卅九”、“白廿口”、“大九一”、“孔六五”、“千四口”、“人卅大”等铭文,也见一些未见披露的新标本。如:菱口盘,完整,轮制,盘内刻荷塘水禽纹饰,内外施白色化妆土素烧。田坑窑素三彩产品国内不见出土,传世的仅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被误定为“辽三彩”或“金三彩”。笔者有专文论证,论文完成时还不见该盘标本。此后,该标本的出土证实笔者观点正确。

关于田坑窑素三彩的时代问题,一般认为是明代末期的天启四年(1624年)上下较合适,而日本学者却对此有所质疑。性质为对外贸易瓷,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也有人在《漳州窑素三彩瓷》一书及《福建漳州窑素三彩瓷初探》一文中认为:漳州窑素三彩以外销为主,也有少量内供。并引用漳浦县明正德纪年墓出土的一件素三彩瓜棱水注为据。漳浦的所谓“正德纪年墓出土素三彩瓜棱水注”,实为从盗墓者手中收缴,为事后到现场调查。调查者认为它与平和窑素三彩极为相似,是否为闽南地区产品,尚待进一步认定。笔者认为该素三彩瓜棱水注与平和窑素三彩有相似的一面,但总体风格却不同。如果被认定为田坑窑产品,那么就意味着田坑窑的烧造时间提前到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从《漳州窑素三彩瓷》一书及《福建漳州窑素三彩瓷初探》一文看,均支持平和窑素三彩年代明末说(天启四年上下),却又出现引用了“正德素三彩”为平和窑素三彩内供的依据。这就意味着他否定了自己同一文中所支持的平和窑素三彩年代明末说。素三彩在福建闽南确有少量留存,笔者已见过近十件,但并不具内销之意义。可能是外销环节中的无意散失。见于图录中的可确定为平和窑素三彩的仅有一件莲瓣口盘(图1),却被误定为“辽三彩刻花莲瓣口盘”,该盘为故宫博物院1954年购藏,并被作为“辽(金)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