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合集下载

第一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第一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认为:植物增重来自土壤
即:植物增加的重量=土壤减少的重量
1642年,范· 赫尔蒙特(J.B. van Helmont)的实验
开始时
柳树的质量 干土的质量
5年后 76.7kg 90.743kg
实验前后数据
2.3kg 90.8kg
74.4kg -0.57kg
五 年 后
结论:植物增重来自水分 即植物增加的重量仅仅来自水分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柳条鱼实验
“库鲁病”病原体的发 现
柳条鱼产仔实验
为什么柳条鱼在 4月中旬产仔? 假设1:水温升高 假设2:日照延长
阅读书本P7~ P9 “柳条鱼 产仔条件的探 究”,了解探 究的一般步骤。 设计实验 时要控制 单一变量
进一步探究
实验方案1 实验方案2
实验中观察、记录
1771年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实验示意图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
实验台稍偏左的位置,镜座应距桌沿6~7cm左右,然后安装目
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先 把镜头调节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内, 接着用手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使光线通过反光镜和聚光器反射到 镜筒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3、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观察的 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后用压片夹压好载玻片。
显微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
物镜测微尺
怎么来实施生物探究?
探究实施过程
案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现象观察 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
人们观察到一棵小植株,种在土壤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棵小植株就生大了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精品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精品
b dc
ef
(C) i a
j i h
g
(D) j
(3) 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有异物,如果调节转换器, 异物随物镜的转换而不动,则说明异物在
(A) a (B) e (C) d
(D) f
(4) 使用显微镜时,若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则调节
(A) c (B) d
(C) e
(D) f
a
b
j
dc
i h
ef
g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412)58 (1) 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6倍7物镜正下方
(2) 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 离标本0.5cm处 (3) 调节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4) 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5) 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上升, 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使视野中的物象清晰 (6)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7) 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
宽_____格, 宽_____UM 每格长度为1.75um
测量五个细胞,取平均值,将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分析与讨论
• 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结果精确性的 问题?试分析原因。 ①显微镜焦距没有调准时,显微测微尺的标尺刻度线
会有粗细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②操作不够熟练,不够仔细造成测量误差。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陈)

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陈)

文 献
9、得出结论
8、解答疑问
9、新的疑问
10、进一步研究
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制遵 度守 和实 安验 全室 守规 则章
1.1 细胞的观察与测量
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 1、准备 2、对光 3、低倍镜观察 4、高倍镜观察
注意 1、取镜时一手握住镜壁, 一手托住底座 2、擦拭目镜、物镜要用专 业的擦镜纸 3、调节粗准焦螺旋,不能 用力过猛 4、使用高倍镜后,先上升 镜筒再取出玻片 5、使用完毕,应使镜筒摆 直后再复原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00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一费里和克 拉格-米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干扰现象是近年 新发现的一种自然存在的生物学现象,它是指由与靶mRNA序列相互 补的双链RNA介导的使mRNA降解,并导致转录后基因沉默的一种机 制。 200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两名美国人马里奥· 卡佩基、奥 利弗· 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 埃文斯。他们的获奖原因是其研究为 “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利用胚胎干细胞,改 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 2008 法国科学家西诺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蒙塔尼(Luc Montagnier):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子构成的朊病毒,它主要寄生在脑组织中,
发病的潜伏期比较长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如何提 出疑问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柳条鱼:为小型淡水鱼类。 喜生活于缓静水或流水体的表层。 仔鱼以轮虫类为食。成鱼因吞食 孑孓而成为蚊虫的天敌。繁殖季 节为4~10月,最适宜季节为5~ 9月,每隔30~40天即产仔1次, 每次胎产30~50尾,每尾雌鱼每 年能产200~300尾 原产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 宾引进我国,在杭州西湖放养, 后来又引到广东地区放养。因食 蚊鱼灭蚊效果显著,所以颇受人 们欢迎。

高一生物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PPT)3-2

高一生物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PPT)3-2
气病是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人群中经常发生的一 种疾病,得病的人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无 力,心动过速,并伴有精神症状。1882年荷兰医生 艾克曼率领一支医疗队到达荷属东印度,也就是现 在的印度尼西亚。艾克曼注意到脚气病在当地人群 中蔓延。翌年,由于脚气病爆发并流行,艾克曼开 始研究病因,最初,他根据疾病的突发性,认为脚 气病可能是一种传染病,他亲自用显微镜检查病人 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引起 脚气病的病原菌。1890年他的实验鸡群中爆发 了多发性神经炎,症状与脚气病相似,得病的鸡出 现痉挛,颈部向后变曲,但仍没找到致病微生物。
宙射线粒子与高空大气原子、离子、分子等碰撞会产生磁单极粒子。他们曾经把希望寄托在一套高效能的装置上,因为这种装置可以捕捉并记录到非常微小、 速度非常快的电磁现象。他们期待着利用这套装置能把宇宙线中的磁单极粒子吸附上,遗憾的是这套装置也未能使他们如愿以偿,满腔希望的他们又遭受了 一次沉重的失望; 股票知识:/ ;的打击。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因此气馁和放弃,他们仍在不断地寻找着机会。人类登月飞行的实现, 又重新在科学家心目中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让科学家把目光投向那寂静荒凉的地方,因为月球上既没有大气,磁场又极微弱,应该是寻找磁单极粒子的 好场所。年,科学家对“阿波罗”号、号和号飞船运回的月岩进行了检测,而且使用了极灵敏的仪器。但出人意料的是,竟没有测出任何磁单极粒子。 实际 上,自世纪年代以来至今,磁单极粒子一直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的热门话题,同时也引起了广大科学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对它们的寻找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这是因为磁单极粒子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我们所了解的一般电磁现象截然不同,磁单极子问题不仅涉及物质磁性的一种来源、电磁现象的对称性,而且 还同宇宙极早期演化理论及微观粒子结构理论等有关。磁单极子的引出对同性电荷的稳定性、电荷的量子化、轻子结构、轻子和强子的统一组成、轻子和夸 克的对称等难题等,都能给以较好的解释。 虽然磁单极粒子假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在实验上得到最后的证实,但它仍将是当代物理学上十分引人注目的 基本理论研究和实验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今天的磁单极粒子已成为解决一系列涉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重大问题的突破口,如果磁单极粒子确实存在,不 仅现有的电磁理论要作重大修改,而且物理学以及天文学的基础理论又将有重大的发展,人们对宇宙起源和发展的认识也会再深入一步。 在对磁单极粒子进 行寻找的过程中,人们“收获”到的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不过,在一次又一次沉重、浓郁的失败的晦暗中间,也曾不时地闪现过一两次美妙的希望曙光。 有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磁单极粒子对周围物质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它们在感光底板上会留下又粗又黑的痕迹。根据这一特点,年,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 用气球将感光底板送到空气极其稀薄的高空,经过几昼夜宇宙射线的照射,发现感光底板上真的有又粗又黑的痕迹,他们欣喜若狂,于是迫不及待地在随后 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声称,他们找到了磁单极粒子。但是,对于那是否真的是磁单极粒子留下的痕迹,会上争论很大,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那些痕迹很明显 是重离子留下的,但试验者还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沪科版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命科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中注重探究;进入实验室应该注意哪些规章制度;◆能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家创造发明故事让学生分析讨论学习生命科学应该有的几种精神;让学生感悟出疑问和思考的重要性;◆以一个实验探究实例(ppt展示)与学生共同探讨生命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实验实例中认识探究的方法过程;◆让学生自己从录像中找出进入实验室后的一些正确行为并总结出注意事项,这样能加深学生的体验。

3、情感与态度:◆本次课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需要好奇心和严谨的求知,并能在实际生活学习中掌握和应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科学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培养他们的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命科学的探究是如何进行的◆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探究的过程三、教学过程师: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媒体知道了生命科学领域层出不穷的重大成果和新发现,知道了这些成果和发现给我们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我们是否知道这些成果和发现是如何突破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科学最为关键的。

好,请同学来回答。

生:是通过反复的实验探究师:很好,生命科学本身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要经过试验来验证。

但是在发明和创造试验中,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看一则故事(课本11页阅读与思考中丹尼尔发现库鲁病新病原体的经过),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丹尼尔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功这归功于他具备哪些方面素质?生:好奇心、喜欢思考问题、能够发现问题师板书:1、带着疑问和思考学习生命科学师:古往今来有好多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具备这些优秀的科学精神,当然具备以上科学品质是科学发现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我们应该知道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掌握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自如。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2 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2 沪科版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本章教材分析: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兴趣越来越浓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同时又是充满迷惑和挑战的未知世界。

本章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开篇,通过回顾生命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展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章包括《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界》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两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命能够科学技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地学好这门课程。

同时使学生了解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激励学生走进生命渴望学实验室,为高中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本节教材分析:本节《走进生命科学的诗集》包括“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两部分内容,这一节教学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即激发学生持续的内在兴趣,并让学生注意科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学习科学地思维,领略科学思想。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同时介绍了《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科学巨著。

然后,按照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历程,以及从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两条主要线索介绍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

教材特别强调了细胞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果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本教材注重介绍研究手段,强调了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和科学家前后相续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本知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家的工作是从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中“猜出”本质与联系。

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便是观察前人的观察,以便将来自己也成为世界的观察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高中生物第一册12《走进生命的实验室》课件_9

高中生物第一册12《走进生命的实验室》课件_9
2、积累法
实验中有时需要测量一些微小科学量,由于量值太小,以至 无法被实验者或仪器直接感觉和反映。此时可将被测的量进 行积累,然后再进行测量。 例如 ,用秒表测出每次心跳的时间等都要用到积累法(测水蚤 的心跳)。
3、转化法
科学测量中常需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和测不准的量,这时, 需把不可直接测的量转化为可直接测的量,把测不准的量转 化为测得准的量,进而求出待测量,这就是转化法。 例如 ,旗杆的高度不易直接测量,我们可以先求出它的影子
• 对光:反光镜凹面镜向上;光圈对准通光 孔;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 低倍镜检: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 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顺时针 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物镜cm处;左眼 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准焦 螺旋,在视野内出现物像后,改用细准焦 螺旋,上下微微转动,直到视野内获得清 晰的物像。
物镜测微尺:是一块长方形的载玻片,在中央部分有一具等分线的圆形盖玻片,上 面的等分线长为1mm,被分成100个小格,每小格长,即10μm .
目镜测微尺
在低倍镜下用测微尺
测量洋葱表皮细胞所占 的格数,再乘以目镜测 微尺每小格的长度。 (目镜测微尺安装于目 镜镜筒的光阑上)
经标定安装于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 在低倍物镜(10 ×)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 6.71μm ;高倍物镜(40 ×)视野中每格长度为
1.68μm .
三、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 2、在低倍镜下用测微尺测量细胞大小。 • 在低倍镜下用测微尺测量洋葱表皮细胞所
占的格数,再乘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 度。(目镜测微尺安装于目镜镜筒的光阑 上)
临时装片的制作
补充练习:
• 1、显微镜的目镜是16X的,物镜是10X的,此时该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C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篇一:生命科学精要教学教案】绪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命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

在中学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绪论绪:丝者,线头,找到头,引出线。

绪论课中我们要解决生物学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

--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

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

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织形成器官,各个组织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组织的总和──器官又有新的功能),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个体发育不仅受生命密码的控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沪科版高中生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试题及答案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知识提要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二、基础训练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其顺序是()①提出疑问②设计实验③实验实施④得出结论⑤分析数据⑥提出假设⑦提出新的疑问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④③⑥⑤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⑥②③④①⑤⑦2、当盖都塞克发现作为实验的猩猩发病后,再用其他正常猩猩做同样的实验,其目的是遵循生命科学的()A 、一致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对照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3、设计实验时必须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进行实验,这样逐一比较后,才能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这体现了科学的原则。

A、单一变量B、完整性C、重复性D、一致性4、科学的发现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

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1)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按青霉素发现的过程进行排序(只写编号)。

①弗莱明用一小滴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滴在正在生长的葡萄球菌上,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奇迹般地消失了。

②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落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

③或许是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或许是有青霉菌产生了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④他将青霉菌的代谢物质稀释1000倍进行实验仍然有效;并试着用青霉菌的代谢物质治疗局部多种细菌感染的伤口也获得成功。

⑤他把这种代谢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2)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与弗莱明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有关。

他采用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进行实验,主要想验证的假设是()A.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B.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菌了葡萄球菌的生长C.青霉菌的生长是以葡萄球菌为营养D.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刺激了葡萄球菌的生长(3)仔细分析第(1)题的句子,归纳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中得到的三个实验结论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 近几年,疯牛病在欧洲时有爆发,致使欧洲民众“谈牛色变“,对牛肉的消耗量大减。

材料2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疯牛病”的症状其实与人们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的发生在绵羊和山羊身上的“羊搔痒症”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烦燥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第1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第1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科学处理分析数据
讨论得出结论
我知道
实验室的一位生物学家根据实验结果报
告了一个新发现。如果这一实验结果是 有确实根据的,那么其他实验室的生物 学家应该能够( C ) A.用不同的变量重复这一实验并得出相 同的结论 B.做相同的实验并得出不同的结果 C.重复相同的实验并得出相同的结果 D.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做形同的实验并 得出相同的结果
适应不同环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细致地观察和耐心地等待
……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学习或生活实践
提出问题:问题源于观察和思考。
提出假设:假设来自经验和知识。
设计实验:考虑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实施实验:根据设计的步骤进行操
作、观察和记录。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分析数据:常用方法是取平均值及画
我知道
为了搞清食管癌与长期食用被亚硝胺污染的
食物的关系,可选用的方法是( B ) ①利用实验动物进行长期模拟观察 ②随即抽样调查吸烟和食用过热食物人群的 发病率 ③对患病高发区与低发区食物中亚硝胺含量 进行对比 ④在患者加息中调查统计发病率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因变量——观察或测量指标
因变量就是为了得到实验结果而
需要观察或测量的指标。 “探究水温对柳条鱼产仔的影响” 中应观察什么? 不同温度下柳条鱼开始产仔的时 间。
因变量——观察或测量指标
因变量就是为了得到实验结果而
需要观察或测量的指标。 “探究日照时间长短对柳条鱼产 仔的影响”中应观察什么? 不同日照时间长短条件下柳条鱼 产仔的时间。
第2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真如中学 孔慧敏 08-02
学习目标
能通过实例说明生命科学探究常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1、生命科学进展简史:古代生命科学成就: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1900奥地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遗传的两个规律得到承认。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近代和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要紧成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90年人类基因组打算启动2021年英国科学家成功的培养出了克隆羊“多利”2021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万能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2021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打算全部目标达成(4)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进展的早期,要紧采纳了描述法和比较法,近代和现代要紧是实验法注意点:1、科学史的考核:注意经历相关的年代、国籍、奉献,经常显现排序题2、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标志。

3、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实质是tRNA,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的产物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4、人类基因组打算: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打算”参与国:美、英、日、德、法、中六国涉及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目标:测定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识别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我国加入时刻2021年9月,任务1%,即3号染色体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2、生命科学实验设计的差不多原则对比原则:设立对比组和实验组(注意实验组可能不止一组,例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阻碍实验等)单一变量原则:依照阻碍因素确定,注意表述用语:适量的,等量的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3、细胞的观看和测量3.1 显微镜结构: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调剂器9、细调剂器10、弹簧夹片11、通光孔12、光圈和聚光器13、载物台14、反光镜使用方法及步骤: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调剂反光镜,左眼凝视目镜,使视野变明亮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下方;眼睛从侧面凝视物镜,转动粗调剂器,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装片;用左眼观看,同时转动粗调剂器,上升镜筒,直到看清物像,再用细调剂器,使视野中物像清晰;将要观看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到位;转动细调剂器,直到物像最后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来的光线,可用聚光器调节螺旋调节升降,下 降时明亮度降低,上升时明亮度加强 • 4、简单的显微镜无聚光器装有遮光器,遮光器呈 圆盘状,光圈对准通光孔时,可以调节光线的强 弱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路:光源→虹彩光圈→聚光镜→通 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 筒→目镜→眼。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第二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这个小故事除了给我们讲述 了青霉素的发现、利用经过,还
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 弗莱明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严谨的科 学研究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 尽管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 性中却包含着必然性:他的一丝不苟、严谨的作 风、勇于探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
进入生命 科学探究
学习或生活实践 提出疑问
文献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解答疑问
究生 基命 本科 步学 骤探
进一步探究 新的疑问
水族箱里养着从小河里采集来的柳条鱼,经过 三年的观察,发现一到春天,鱼儿游动活跃并 开始产仔。第一年开始产仔的日期为4 月17日, 第二年为4月20日,第三年为4月15日。
2、显微镜的结构
粗调节器 细调节器 镜臂
镜柱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集光器 通光孔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显微镜的结构
1.镜筒
2.镜头转换器

3.粗准焦螺旋

4.细准焦螺旋

5.镜座

6.镜柱
7.镜臂
8.倾斜关节
9.载物台

1.目镜

2.物镜

3.反光镜

4.聚光器
使用显微镜注意事项
• 1、显徽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 2、光线不足时用凹面反光镜 • 3、聚光器 是由凹透镜组成的,能集中反光镜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 实验台稍偏左的位置,镜座应距桌沿6~7cm左右,然后安装目 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先 把镜头调节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内, 接着用手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使光线通过反光镜和聚光器反射到 镜筒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3、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观察的 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后用压片夹压好载玻片。
1号箱
2号箱
3号箱
4号箱
(8小时 光照) (10小时光照 ) (12小时光照 ) (14小时光照 )
























(无:没有产仔 有:产仔)源自光照时间的改变都不引起柳条鱼产仔。
得出结论——
柳条鱼的产仔现象由水温决定, 而与光照时间无关。
解答疑问—— 影响柳条鱼产仔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其他条件保持自然状态不变?
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一定数量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雌雄柳条鱼 实验时间:2、3月份 实验器材:8个水族箱及其相关设备
条件 温度 柳条 其他
箱号
鱼数 条件
1 8℃
保持
2
12℃
10条 (雌
自然 状态
3 20℃ 雄各5 不变
条)
4 24℃
实验一
条件 光照 柳条 其他
箱号 时间 鱼数 条件
新的疑问—— 影响柳条鱼产仔的因素还有哪些?
进一步探究——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的原则——
单一变量 对照 平行重复
可操作性
“库鲁病”病原体的发现
问题: 1.盖都塞克提出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盖度塞克首先观察脑片是否有细菌
和病毒? 3.当盖都塞克发现“库鲁病”不是由细菌和
病毒引起的时候,他提出了什么假设? 4.盖都塞克发现猩猩发病后,为什么要再用
1 8小时
2
10小时
10条 (雌
保持 自然
3 12小时 雄各 状态
5条) 不变
4 14小时
实验二
实施实验——
按照实验一、实验二的设计步骤, 保证实验条件的准确控制。 每天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有无产仔。
分析数据——
水温对柳条鱼产仔的影响的实验纪录:
日期
2月1日 2月2日
…… 3月20日
…… 3月24日
提出疑问——
为什么柳条鱼在4月中旬产仔呢?
提出假设——
1.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升高,引起柳条鱼产仔 2.每日日照时间延长,引起柳条鱼产仔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一: 选择不同的水温8℃、12℃、20℃、
24℃,实验中其他条件保持自然状态不变。 实验方法二:
选择不同的每日光照与黑暗时间比8︰16, 10︰14,12︰12,14︰10,实验中水温控 制在15 ℃,其他条件保持自然状态不变。
4、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X、目镜10x),向前转 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逐渐接近切片(注意不 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然后,左眼注 视目镜内,同时右眼不要闭合(要养成睁开双眼用显微镜进 行观察的习惯,以便在观察的同时能用右眼看着绘图),并 慢慢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至看到玻片 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5、调整:如果物像偏离视野(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 实验要求),可慢慢移动玻片。移动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 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 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另一头猩猩做实验?
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 了解实验仪器性能,明确实验方法与步骤 • 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 集体合作,科学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三、生命科学最基本的工具——显微镜
1、显微镜的进化史:
胡克自制的显微镜
现代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蚕豆叶下表皮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苹果的故事 好奇心
“我的成功不管多大, 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 爱科学,在长期思考 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 心,在观察和实验上 的勤奋。”
—达尔文
耐心思考 勤奋观察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 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 推动着进步。”
——爱因斯坦
质疑精神 创新精神
好奇心+耐心思考+勤奋观察+质疑精神+创新精 神
1号箱 (8 ℃ )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2号箱
3号箱
4号箱
(12 ℃ ) (20 ℃ ) (24 ℃ )


















(无:没有产仔
有:产仔)
3月下旬,水温大于20℃,柳条鱼开始产仔。
光照时间对柳条鱼产仔的影响的实验纪录
日期
2月1日 2月2日
…… 3月20日
…… 3月2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