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小气候
气象学:第十章 小气候

二、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温度:超绝热梯度(四种类型),日变化剧烈, 脉动性强。
2、湿度:水汽压、相对湿度、湿度的铅直梯度、 湿度的时间变化
3、风:风随高度的变化、水平方向风速的变化 特点(阵性)、风向的变化特点(紊乱)
§3 地形小气候
一、地形对日照的影响 二、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三、坡地上的热量平衡状况 四、地形对温度的影响 五、地形对风的影响 六、地形对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c
os1
uv
tan
sin sin
1u2
1 u2 1 tan2
(10 1)
sin
1
u
sin
sin
tan v
1u2
1 u2 1 tan2
式中 u sin cos cos sin cos
(10 2)
v cos cos sin sin cos
为坡度;为坡向,顺时针计算,南坡为0,西坡为90,北坡
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 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形成近地层与大 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二、范围
1、铅直范围:1.5~2.0米以下的“贴地气层气候”, 100~200米以下的“近地气层气候”
2、水平范围:微空间(叶面、植株)“微气候”、小空 间(车间、厂区、农田、街道、坡地)以及尺度从几 公里至几十公里(林区、峡谷、沼泽、海岸、城市、 小岛) “局地气候” 一地的小气候主要是由局地自然条件或人为条件所 决定的,但也受天气和大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来 说,愈近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愈明显。
东西坡的辐射日总量介于南北坡之间,各季节均随 坡度增大而减少,但其年变化趋势与水平面相当。
计算任一坡地上的散射辐射公式为:
D
D0 2
城市小气候形成原因

城市小气候形成原因1、林地小气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林地小气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森林小气候指的是由森林以及树冠下的灌木丛、草被等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小气候。
由于森林的树种、林龄、郁闭度以及灌木丛和草被等特性的变化,引起森林小气候中各种要素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森林小气候必须建立在分析森林特性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1] .2、各气候形成原因,地理高手进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受来自高纬度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
这样的气候称为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欧为典型。
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气流吹向大陆,受海洋调节作用明显。
这样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
多形成沙漠等。
这样的气候被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这样的气候被称为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
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
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在众多气候当中是最特殊的,没有固定的位置,集中在地中海沿岸。
森林小气候有什么用

森林小气候有什么用1、森林为什么可以调节气候?在夏季的白天,由于林冠层阻挡并吸收光和热,树木蒸腾消耗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致使林内空气湿度大,增温缓慢,林地温度通常低于无林地。
据测定,一株壮龄树,一天可蒸发400kg水,一般阔叶林夏季温度比林外低4~5℃,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其夏季气温可降低0.1℃。
在冬季的夜晚,由于林冠的覆盖阻挡了林地的空气对流和林地热量的扩散,林地温度又高于无林地2~3℃。
在森林覆盖率高的园林城市,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森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森林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森林是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
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
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许多树木都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臭椿、桧柏、女贞、橡树、红柳、木槿、榆树、马尾松、法国梧桐等。
树木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
这些气体通过绿化林带,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或变成氧气。
森林能涵养水源,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
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
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树木的叶子就像一把大伞,可以不让雨水直接冲刷地面;树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都可以吸收一部分水。
森林小气候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森林小气候指的是由森林以及树冠下的灌木丛、草被等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小气候。
由于森林的树种、林龄、郁闭度以及灌木丛和草被等特性的变化,引起森林小气候中各种要素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森林小气候必须建立在分析森林特性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太阳辐射和日照的变化规律森林中总辐射到达量比空旷地总辐射到达量小得多,总辐射在树冠稠密部分减弱最大,林冠对总辐射的透过率随太阳高度角、赤纬的增高而增大,而对总辐射的吸收率则相反林中的日照时间及照度均比空旷地上少,而且相对照度与森林密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树龄:一般幼林和成熟林中得到的辐射比杆材林中多,随着树木衰老,林冠郁闭度减小,林中得到的辐射又会有所增加。
森林郁闭度:郁闭度越大,太阳辐照度越小。
森林密度(株行距):密度越大(株行距越小),则太阳辐照度越小。
林木的季节变化:阔叶林因冬季落叶而使林内得到的太阳辐射比夏季枝叶茂盛时多。
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年中,冬季林中气温不论昼夜均高于林外气温,但是相差很小。
春季,白天林中获得充足的太阳辐射,使林中气温较高,此时林中乱流交换较弱,所以使林中气温比林外高,夜间林中乱流更弱,而夜间的辐射冷却林冠上冷空气,使林中气温低于林外。
夏季和初秋林冠稠密,消弱太阳辐射,白天林中气温比林外低,夜间林中温度仍低于林外。
深秋,林中气温变化近似于春季。
冬季林中温度高于林外,夏季林中温度低于林外,使林中气温常年比林外气温的年较差小,气温变化平稳。
冬暖夏凉是森林小气候的显著特点。
林中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似,林中最高温度低于林外,最低温度高于林外,温度的日较差相较林外小,气温变化较为平缓。
林中温度的垂直变化日出前,林冠因辐射冷却而温度最低,林冠以下,由于林冠阻碍林中热量散失,使林中温度高于林冠表面;日出后,林冠部分受太阳辐射逐渐升温;林中上午气温上升较快,下午下降缓和。
白天,林中气温的垂直分布由林冠到地面逐渐降低,夜间到日出前,林中气温从林冠到地面逐渐升高;林中气温的日平均值最高出现在林冠表面;森林郁闭度越大,温度垂直差越小;林中各高度气温的日较差均小于林外,但越高处日较差越大。
城市森林对小气候的调节及其功能价值评估

关 键 词 : 城 市 森 林 ; 节 气候 ; 能 价 值 ; 州 市 调 功 广
中 图分 类 号 : ¥7 8 5 1.6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7 2 X( 0 0 0 0 0 0 39 3 2 1 )10 9—5 6
F n t n le a u t n o d u t gmir ci t fGu n z o r a o e t u ci a v la i fa j si c o l o o n maeo a g h u u b n f r ss
3 湖 南科 技 学 院 , 南 永 州 4 5 0 ) . 湖 2 1 0
摘 要 : 分 析 了 广 州市 城 市 森 林 调 节 小 气 候 的功 能 及 其 价 值 。结 果 表 明 : 市 森 林 降 低 城 市 热 岛 效能 晴天 2 3 城 . 7 C, 雨 天 2 0 C, 加 空 气 湿 度 1 , 些 带 网 片 点 结 构 的 城 市 森 林 使 得 广州 市热 岛 效 应 分 布 呈 小 而 窄 的 断 续 分 布 , 不 . 增 l 这 而
是 大 而 集 中 的连 续 分 布 ; 低 紫 外 线 指 数 日平 均 为 2 2 , 低 辐 射 量 热 值 日平 均 为 6 1 降 .3降 . 0MJ・ m~ ; 舒 适 天 数 增 加 使
砍伐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砍伐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1、森林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森林在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作用,除了通过碳循环影响全球气候以外,还可通过生物物理机制对局地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森林对局地气候的影响与林业和农业管理密切相关,但受到研究手段的制约,对其仍缺少足够的认识。
以往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利用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实验,或者基于定点观测的资料分析,然而气候模式空间分辨率较粗,站点观测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十分有限。
2、森林对气候到低有多大的影响气候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森林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地的小气候上:森林的存在,蒸腾作用,可以使当地空气更加湿润,增加空气湿度,相应的降雨量也会增加;同时使得当地夏季气温不至于更高的太多,即气温更加温和,日较差和年较差有所降低。
当然,从大的方面,一般不会对当地的气候类型造成根本性的改变。
3、砍伐树木对气候的影响1.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伐木会使CO2增加,全球变暖。
2.树木的叶子有蒸腾作用、根系能固定土壤并贮藏水分,从而调节大气的水分、使该地区多降水、气候湿润。
伐木则会使水土流失、气候干燥。
3.植被有遮拦作用,使地表升温慢。
伐木会使地区温度升高。
4、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主要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环境可以影响植物为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降雨、土壤类型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比如在热带光照强,温度高,水分好,植物的叶片就大,而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植物的叶片小.在热带,植物是常绿的,而在温带,大部分植物是落叶的;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植物通过自身的作用改变周围的环境.比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生长迅速,对矿物质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植物通过根系分泌有机酸来增加P和Ca的供应量,结果导致土壤pH值很低,呈酸性.相反在温带,土壤pH是中性或者碱性.森林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很高,这些有机质和水分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可以吸收降雨,减少泥石流的形成,改善区域的微气候.因此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植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故答案为:×.5、森林砍伐对气候的影响6、《自然地理》是气候的变化影响着森林的变化?还是森林的变化影响着气候的变化?这是一个环境问题,气候是大环境,气候变差了,比如雨量大度减少,气候变得干旱,森林等植被会遭到破坏,环境会越来越坏,这是大环境破坏了直接影响了小环境。
森林公园小气候空气负离子保健浓度分级评价

(.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陵 720 ; 成阳市农业气象研究所, 1102 . 陕西 成阳 723) 104
摘
要: 收集了不同区域森林公 园中测得的空气负离子数据,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 将森林公 园中空
气 负离子的评价分为 4 个等级, 即很适宜( 大于 3 0 个/m )适 宜( 0 "300个/m )较 适 0 c 。、 0 220- 0 - c 。、
森林公园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地, 而且 资料和有关研究报道[ , 公园分 布在全 国 1 这些 引 O 也是重要的疗养旅游区之一。到 20 年底 , 01 我国森 个省、 包含多种类型的气候 , 区, 植物类型多样 , 具有
林公园 已达 100多处 , 中国家级森林公 园 30 较好的代表性 。 5 其 0 多处 , 森林公 园的建立有效地拓展了森林的利用途 径 森林公园小气候 中空气负离子高 , 具有医疗保健
2 数据处理和分级标准的建立
. 和杀菌的功能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 , 在林业和旅 2 1 数据处理 由于实测数据不具有正态分布特性 , 一般使用 游行业 , 各地相继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浴 等活
再进行 动, 一些地方开发修建了负离子疗养区、森林 医院” 标准对数正态变换将其变化成正态性数据 , “ O —0 等疗养保健场所[ 。通过对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 B X c X变换 。这里参考了大量的负离子浓度与 卜 负离子浓度处于某一值时, 是否具有 的分析 , 建立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的分级评价指标 , 保健的资料[。
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概述

2016年第1期现代园艺1森林小气候观测特点1.1什么是森林小气候小气候是指在局部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与大气候不同的贴地层和土壤上层气候。
在不同的下垫面上就形成各种不同的小气候。
森林小气候就是其中一种,具体说,所谓森林小气候,系指由森林以及林冠下灌木丛、草被和枯枝落叶层等形成的一种特殊小气候。
1.2森林小气候的观测方法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可分为定位观测和流动观测,首先,定位观测。
定位观测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设立森林气候观测站,另一种是定时定位观测。
第二,流动观测。
流动观测是按一定路线,利用专门仪器或目视的方法进行,这种方法一般在短时期内了解一地区某种气象要素或天气现象的地域分布情况而采用。
2观测地段的选择2.1选择地段的原则①观测地段的代表性。
②对比观测资料的可比性。
③避免和减小附加影响。
④观测地段要有一定的面积保证。
2.2观测地段环境的描述选定森林小气候观测地段后,应把观测地段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土壤、植被和周围的遮蔽情况都描述下来。
这种景观要素的描述无论是对以后制定具体的小气候研究方法或是分析森林小气候特征都非常必要。
3小气候观测项目3.1辐射与光照在森林小气候观测研究中,有关辐射与光照观测的论文很多。
观测项目包括光照强度、总辐射、反射辐射、透射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光合有效辐射和透光率等。
3.2温度和湿度观测项目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地面(地下)温度、空气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气温、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国外,Fuchs M..于1990年曾进行树冠红外辐射温度观测研究;国内,周允华等(1997)和刘文杰等(2001)也采用红外辐射温度计观测温度。
而且Baker J.M.在2001年探讨红外辐射观测温度的新方法。
3.3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观测项目包括辐射逆温、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
3.4降水与蒸发进行森林小气候观测时,一般参考当地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
即使进行降水与蒸发项目观测的论文也未详细介绍观测过程。
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林缘小气候变化特征

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林缘小气候变化特征司婷婷郝成林赵智李强陈菡雪刘铭君张莹王盼(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4)摘要:森林小气候的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森林环境效益的基础,森林小气候资料作为基础资料为森林生态学的各项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因此对森林小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小气候仪以及照度计对森林进行观测,获得森林林内外光照强度、露点温度、空气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数据,并用该实验所得数据,分析了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的小气候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从林缘到林内,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而光照强度是逐渐减弱,温度从林缘到林内呈降低趋势且林内温度变幅较小。
林缘小气候呈现明显的边缘效应现象。
森林在调查小气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字:森林;小气候;林缘;边缘效应;长白山1引言1.1研究目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吸尘去噪、保健延寿、冬暖夏凉、减免灾害等诸多生态效益。
长白山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保存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是我国东北东部中温带湿润气候区最重要的森林植被类型,具有完善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山地森林态系统,它对调节气候,稳定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1]。
本文通过阐述林缘不同位置的各个小气候指标的差异,从而说明林缘小气候变化特征。
林缘小气候作为被影响的重要方面,研究其规律对于确定合理的经营措施、种植模式和栽培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恢复建设的步伐,进一步使森林所固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1.2研究现状森林小气候是在森林植被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小气候, 是森林中水、气、热等各种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
国外对于森林小气候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学者盖格尔1927年就对森林气象,如森林结构对小气候的影响;择伐和皆伐地气候特征;林缘和林间空地的气流;地表、树干间和林冠层的气象要素分布等进行了研究[3]。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

从绿色清华到南极大陆-探秘全球森林生态系
统分类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承载着全球大部分的生物多样性和碳汇。
本文将从森林的分类入手,探秘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保护措施。
1. 热带雨林:气候湿润,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树种丰富,多样性高。
热带雨林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盆地、非洲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等地。
重要的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森林砍伐、控制非法伐木和禁止非法采伐。
2. 温带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树种包括松树、柏树等,由于受到大气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影响,温带森林的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
保护措施包括恢复和重建森林、实施合理的林业经营、禁止非法砍伐和控制烧焦林地现象。
3. 苔原和草原:气候干旱,植被主要为草地和稀疏的灌木,分布于北极圈、撒哈拉以南非洲、南美洲巴西高原等地。
保护措施包括禁止放牧和控制非法移民、实施生态扶贫。
4. 高山森林:分布于大高山和高山地区,具有高海拔和小气
候在地形要素上的影响,其中以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南美安第斯山脉为著名代表。
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监测、控制旅游
者数量、禁止非法狩猎和非法采集。
5. 北极极地区:极光和冰川景观充斥着这片领域,植被稀少,气候恶劣。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正在进一步加速这一地区的生态
及气候变化,如何保护北极生态系统成为了全球生态保护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保护措施各不相同,
但都需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的可持续共赢。
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森林冬春季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a d S rn n Mi Tin h n Mo n an n p i g i d- a s a u t i
J C u - o g, ,H G H a mig' ,AN Z_ n l, Z U C e 1, L i-in' , I h n rn S AN u - n F ia g, , O h n, I n j 2 3 2 3 X a Y A u j n ' U N Y -i g' a 。
摘 要 : 用 天 山 中段 雪岭 云杉 林 区连 续 气象观 测 资料 , 步 分析 了林 内外冬 、 季 小 气候 利 初 春 特征 的变化规律 。 结果表 明, 雪岭云杉林对小气候特征存在明显影响, 、 冬 春季林 内平均气温、 地 表温度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 , 相对湿度均显著 大于林 外; 内同林外比, 林 冬季、 春季气温偏低 分 别在 1 ~ . . 1 3 7℃、 .~ . o之 间 , 林 内气温 日较 差和相 对 湿度 变化 幅度 明显 小 于林 外。 林 内风 05 1 2C 且 速小 , 日变化 不 明显 , 风 的频 率 最 大 ; 、 季 林 外平 均 风速 分 别 为 20rs25r s而林 内分 静 冬 春 . r 、. r , d d
r s l h w d t a h v r g i e e au e a d s Ya e tmp r t r n i e f r s r o r e u t s o e h t t e a e a e ar t mp r t r n u  ̄c e e a u e i s o e t we e l we s d
别 为 02、 . m/。 . 03 s
关键 词 : 山 ; 天 雪岭 云杉 ; 小气候特 征
中图分 类号 :4 32 P6. 2
哈尔滨城市森林小气候状况及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21 0 2年 7月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 . 1 40 No 7
J OUR NAL OF NOR HEA T F ES RY UN VER I Y T S OR T I ST
J1 0 2 u.2 1
哈 尔 滨 城 市 森 林 小 气 候 状 况 及 对 人 体 舒 适 度 的 影 响 )
sre et e p s f o s .T eaea e e ea r rprt i teb c r t a e a et 6 6 ere ) ev di t ret e r t h rg mp r uedo e n h i hf e s h g s( . 9d ge s . nh h y ofe s v t t a r o sw t l r C
T mp r t r n u d t n e su e osu yt e e e to r e d f r n p so r a r ssi r i n o t e e au e a d h mii i d x wa s d t td h f c ft e i ee tt e f b n f e t n Hab n o u — y h y u o
a d te c o ig e e tw st e mo t infc n r u d 1 O m n e d uu .T e a e a e h i i c t n r t n t e n h o l f c a h s g i a t o n 4: 0 p i a y a tmn n s i a h v r g u df ai a e i h m i o
汪永英 孔令伟 李 雯 毛桃 义 曹 晓飞 荣旭东
森林小气候野外梯度观测规范

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梯度观测规范1.概述小气候是指在大气侯背景下,由于下垫面的不均一性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所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上层中的小范围气候特征。
在各类型生态系统中,进行小气候观测,以获得生态站所在地区的代表性生态系统的小气候特征及研究其变化,是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区域长期气候不同,小气候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小气候观测的主要观测要素在辐射通量、热通量、水汽通量等特征量,小气候要素具有强烈的日变化和脉动性质,其垂直梯度一般大于水平尺度,而且垂直梯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2.观测目的为了获取尺度较小、与生物过程联系紧密的环境信息,实现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和数据格式的统一性。
3.观测项目及梯度指标4.森林小气候观测场的及观测方法设计4.1设置森林生态小气候观测场的设置,要考虑若干年来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选择观测场,要选在计划多年进行观测不受人为生产活动影响的地点,这样可以获得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小气候观测场的设置应该能够代表独立小气候,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长的设置,主要环境条件(气候、土壤、地质、生物、水分)和树种、林分等要有代表性的地段,下垫面能够反映生态体系统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的特点。
(2)不能跨越两个林分,注意避开道路河流等影响环境的因子。
(3)观测样地的形状应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地势应较平缓,林木在200株以上(4)森林小气候观测应建立固定的观测塔(架)。
(5)森林小气候辐射观测在林冠层上方≥2.0米处,温、湿度和风速观测林冠层上1.0米,2.0米设两层,根据林木高度,可在冠层中增加温、湿度和风速、辐射观测的层次。
设置7层土壤温度计地表温度。
设辐射观测有总辐射、反射辐射、净辐射、总紫外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6)观测期不再调整传感器高度。
4.2小气候观测仪器。
森林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吗

森林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吗气候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森林是最高的植被。
那么,森林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吗?温馨提示,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在成片的森林地区以及林冠层的下部都能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候。
此外,森林对邻近地区的气候也有较大的影响。
森林小气候的主要表现是林冠内外的辐射、温度、湿度、降水和风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森林对温度、湿度、蒸发、蒸腾及雨量可起调节作用:(1)温度:根据观察研究的结果说明,森林不能降低日平均温度,但能略微增加秋冬平均温度。
森林能降低每日最高温度,而提高每日最低温度,在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
(2)湿度:林木的生命不能离开蒸腾,这是植物生理的缘故。
在林内的相对湿度要比林外高,树木越高,则树叶的蒸腾面积越大,它的相对湿度亦越高。
(3)蒸发:降水到地面上,除去径流及深入土壤下层以外,有相当部分将被蒸发回天空。
蒸发多少要由土壤的结构、气温与湿度的大小、风的速度来定。
森林能减低地表风速,提高相对湿度,林地的枯枝败叶能阻碍土壤蒸发,因此光秃的土地比林地水分蒸发要大五倍,比雪的蒸发要大四倍。
(4)雨量(地区性降水):在条件相同地区,森林地区要比无林地区降水量大。
一般要大20%至30%。
森林地区比较多雾,树枝和树叶的点滴降水,每次约有1-2毫米,以一年来计算,水量也是可观的。
森林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有四:(1)辽阔的森林面积,大量的蒸腾,使空中有大量水汽遇寒气而凝结成降水。
(2)连绵不断、高低不等的树冠,阻碍着太阳射线,使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能降低土壤蒸发,削减风速,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缓慢,减低径流,使降水能充分渗入土壤。
(3)森林及野生植物每年增加的有机物质,连同枯枝败叶,厚厚地盖着林地,腐烂以后成为优质肥料,呈现最好的水土保持,形成林地内有大量蓄水。
(4)林木不断发展的根系,穿插交织着土壤,牢固地团聚土块,改良了土壤,使森林生长茂盛,更好地发生它的作用。
江西省永新县的实例,是森林影响降水量和气候最典型、最生动的例子。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
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
为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气候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沿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网站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
研究小气候必须专门设置测点,要求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等。
2.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
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
例如,M.N.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
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
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
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其中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为小气候的典型类型。
一、农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农田小气候从成因上划分可分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和秸秆覆盖小气候。
1.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可分为农林间作小气候和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⑴农林间作小气候效应:在防风、降温和增加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应对高温及干热风危害。
⑵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在湿润地区,防护林可使农田温度升高;可明显降低风速,起到防风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秋季节和白天防护林具有降温作用,在春秋季节和夜间防护林可使农田升温;防护林农田内的土壤湿度要高于开阔农田。
西南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的小气候特征

西南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的小气候特征朱育旗;王德荣;蒲永波;李兴红;蒋勇;李德文;金贵成【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09(30)6【摘要】为阐明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岷江冷杉(Abiee faxonianan)、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为优势种的典型川西亚高山森林小气候特征,利用3套全自动小气候仪连续测定了3个生长季节(2002~2004年的5月~10月)的小气候变量.结果表明:1)白桦林(BF)、岷江冷杉林(FF)和紫果云杉林(SF)内的太阳辐射日进程、日总量和月总量差异显著;2)生长季节内,BF、SF和FF林内的太阳辐射总量分别占林外太阳辐射总量的47.66(±9.08)%、20.65(±1.74)%和11.42(±4.01)%;3)BF、SF和FF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日进程、日平均和月平均值差异显著;4)BF、SF和FF林内的日平均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与林冠下太阳辐射日积累量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5)BF、FF和SF林内空气温度与土壤温度以及土壤不同层次温度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6)生长季节内(总184 d),BF、FF和SF 内的空气日平均温度≥4.0℃的天数分别为150 d、148 d和125 d,林下土壤5 cm 的日平均温度≥4.0℃的天数分别为184 d、184 d和151 d,而土壤15 cm的日平均温度≥4.0℃的天数分别为184 d、184 d和145 d.【总页数】9页(P12-20)【作者】朱育旗;王德荣;蒲永波;李兴红;蒋勇;李德文;金贵成【作者单位】长江造林局川南分局,四川,纳溪,646300;冕宁县林业局,四川,冕宁,615600;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平武县林业局,四川,平武,6225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相关文献】1.不同覆盖处理下西南亚高山森林土壤颗粒态有机碳的季节动态 [J], 刘帅;陈癑希;孙辉2.西南亚高山-高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时间动态 [J], 刘帅;陈玥希;孙辉;王林3.西南亚高山森林土壤表层温度变化特征及拟合模型 [J], 李沙;刘冬梅;孙辉4.桂西北喀斯特典型森林植被的小气候特征 [J], 黄承标;韦国富;冯昌林;覃文更;谭卫宁;莫桂蝶5.西南地区亚高山典型林区土壤碳排放及影响因子 [J], 李卫朋;孙建;沙玉坤;程根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带森林不同生长时期的小气候特征

热带森林不同生长时期的小气候特征
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王进欣;窦军霞;郭萍
【期刊名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26)1
【摘要】利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长循环过程不同时期 (林窗期、建群期、成熟期 )干热季小气候观测资料 ,探讨了热带森林不同时期森林群落的小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 ,在干热季 ,不同森林群落的小气候与旷地存在显著差异 ,森林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
由于不同生长时期森林的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以及郁闭度和热力性质等的差异 ,导致不同森林群落的降温增湿作用不尽相同 ,各小气候要素随时间变化状况也存在差异 ,这将对不同生长时期森林群落的植物生长。
【总页数】5页(P83-87)
【关键词】热带森林;森林生长循环过程;小气候;生长时期
【作者】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王进欣;窦军霞;郭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徐州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12
【相关文献】
1.不同覆盖材料对热带夏季空心菜生长和小气候环境的影响 [J], 杨小锋;李劲松;杨沐;黄植;许如意
2.喀斯特地貌森林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研究 [J], 张邦琨;韦小丽
3.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小气候特征 [J], 李援越;穆彪
4.喀斯特森林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 [J], 张邦琨;韦小丽
5.不同覆盖材料对热带夏季白子菜(富贵菜)生长及小气候环境的影响 [J], 杨小锋;李劲松;杨沐;黄植;许如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林中温度状况:
(一)林中各季气温变化:
1、冬季(12-2月),林中气温全天比林外气温高,但相差不大。
2、春季(3-5月),白天林中气温比林外高,但夜间比林外低。
这是因为春季树林没有发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充足,加之林内乱流较弱,所以白天林内气温比林外高;夜间林冠上有冷空气下沉和林内乱流不强,因而气温比林外低。
3、夏季和秋季(6-9月),白天因林冠稠密的树叶强烈地削弱了太阳辐射,以致林中所获得的热量较无林地少,加之森林总蒸发耗热较大,所以气温自然比林外低;夜间森林继续有蒸发耗热以及乱流较弱,因之气温仍旧比林外偏低。
深秋因叶子脱落,林内与林外气温之差与春季相仿。
二、林中湿度状况和蒸发条件:
(一)林中湿度状况可分三点讨论:
1、林中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茂密的森林内,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具有单峰型的特点,即在午后出现最大值,日出前出现最小值。
但林型及其密度的不同,林内绝对湿度日变化也会有差异。
在稀疏的林内,晴天绝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表现为双峰型,具体来说,在午后13时和清晨4-5时绝对湿度较小,而在10时-11时和15时左右分别出现最大值。
因为午后辐射较强,气温达到最高值,森林经过较长时间的蒸发,林内土壤湿度减小了,这时乱流交换较强,近地面层水汽被输送出去,所以空气湿度减小。
日出前,一方面温度低,蒸发量极小,另一方面在近地面层出现水汽凝结现象,因而绝对湿度在一天中最低。
然而自10时和15时前后,一方面温度比较高,森林蒸腾量比较大,另一方面乱流作用不是太强,因之出现两个高峰。
从年变化来看,森林内湿度变化特征与植物生长期的蒸腾作用和周围环境的气候背景有关。
例如,小兴安岭松林内空气湿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月份,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月份,春、秋季介于其间。
森林内的空气湿度几乎全年高于林外空旷地方的湿度。
(二)林中蒸条件森林蒸发与乱流交换强度、林型、密度、生长期、林龄和郁闭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不同的气候区和同一地区同一森林内不同的层次,蒸发或蒸腾量都是不一样的。
一般的情况是,干燥地区森林的总蒸发量比湿润地区森林的总蒸发量要小一些,同一森林内上层大总蒸发量比低层高一些。
三、林中风状况:森林对风的影响表现在;
(1)林中风速减弱:
(2)在森林表面以上,风速一方面受林冠粗糙起伏的削弱,另一方面由于流线受到压缩而得到增强,总的效应使其比开旷地方同样高度处的风速有所增强。
气流越过森林时,在森林上方几百米的高度上都能出现乱流加强的现象。
(一)林中风速的铅直分布林中风速随高度变化不大;当森林上方的风速为4/米秒时,秋季长满叶簇的林中风速比春季未长新叶的林中风速要小0.4-1.0米/秒;在长满叶子的林冠层中部风速出现最小值,而在林冠之下的树干处风速有所增大。
后者在林下无灌木层的疏林中更为明显。
事实上这与有作物的农田中的风速垂直分布是相似的。
(二)林中风速的水平分布在森林中由林缘向内,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风速逐渐减弱。
森林密度的不同,对林内风速减弱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阔叶林中2米高度风速与空旷平地上的风速相比,在稀疏的森林中,冬季(脱叶)的比值为40-60%,夏季为30-40%,在稠密的森林中,冬季为20-30%,夏季为10-20%。
此外,在天气晴朗静稳的日子里,森林与邻近的空旷地之间易形成
弱的局地环流。
白天,在林冠高度以上气流从空旷地流向温度较高的林冠,地面上的气流则从森林流向空旷地。
夜间相反。
森林面积越大,这种局地环流越明显。
四、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铅直和水平降水的增大效应以及对降水结留作用等方面。
(一)森林对铅直降水的影响森林区域对其上方大气的铅直降水量的增大现象,久已引起人们的注意。
经统计分析:平均每年有林区降水量比无林地区增多17%左右。
冬季中纬度森林地区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与森林内积雪量比空旷地方增多有关。
森林地区暖季降水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森林反射率比四周空旷平地要小,这样被森林表面吸收并用来产生阵雨的热量将比反射率大的裸露地要多,二是森林上方乱流得到加强,由于森林蒸发的大量水汽被迅速输送到高空,因而增加了森林地区的铅直降水量。
(二)森林对水平降水的影响在森林内雾、霜、雨淞的凝聚量比空旷地方多。
另外,从森林雾日收集到的降水也比空旷地方多。
森林无论对铅直降水还是水平降水的影响,结果都是使森林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
(三)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由于森林的林冠对铅直降水大截留作用,真正下落到林内土壤上的降水是有所减少的。
雨量较小时,森林的截留作用较明显,雨量大时,森林的截留作用反而减弱。
一般来说,落叶松的截留量占裸地降水量的15%,松树占20-25%,云杉占40-60%,冷杉占40-80%。
热带森林的截留量占65%以上。
森林郁闭度越大,截留量也就越大。
编辑本段森林小气候 - 观测
研究各种不同体分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气象条件对林木的群体或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而进行的小气候观测。
根据不同研究目的,观测方法包括三方面:(1)为研究不同体型小气候变化规律,常选择地形、地势、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相同的各种林型和空旷地进行对比观测,又称双联气象观测。
(2)为研究林内不同高度上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而进行林冠层至地表不同层次的气象观测,称梯度观测。
(3)在研究林木生长和气象条件关系时,除进行林水物候观测外,还要配合进行林木生长环境的小气候观测,称森林气候的平行观测。
森林小气候观测,一般由定位观测和流动观测两部分组成。
定位观测的任务是长期进行观测,积累森林地区的小气候、水文等方面的资料,以进行气候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为护林防火,防止病虫害、霜冻害的预报及育苗、更新和抚育等森林经营措施服务。
流动观测常随着研究目的、任务的不同而决定其观测方法,一般不需要长年连续进行。
对起主导作用的单项或几项气象要素则进行多点观测。
定位和流动观测任务不同,但关系密切,可相互配合,以取得较丰富完整的资料。
编辑本段森林小气候 - 特征
森林小气候研究森林及林冠下的灌木丛和草被等形成的小气候特征并为森林防火,防病和林木业生产提供气候服务的气候学分支叫森林小气候。
森林小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1)日间到达林内的太阳辐射和夜间林内地面向外的长波辐射均受到林冠的削弱,因此,林内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均比林外平缓。
2)森林内空气湿度增加,雾、霜、雨淞现象增多。
3)森林内降水量有所增加,而且森林面积越大,降水量增加越多。
4)林中风速减小。
上述特征的明显程度随林木品种、林龄、结构等因素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