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11月3日)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练透试卷 第五章 第二节 微专题6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练透试卷 第五章 第二节 微专题6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

微专题6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带都有其占优势的、特有的植被景观,根据植被景观特点可以判断其分布地区及其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1.森林景观森林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砖红壤:终年高温多雨,淋洗作用强烈,土壤呈酸性,土壤贫瘠、土质黏重①种类特别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②具有板状根、气生根、茎花。

③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

④无明显季节交替,终年常绿。

⑤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水蒸气接近饱和,在无风的夜晚,植物体内水分吸入量大于蒸发消耗量,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子边缘的水孔排出,沿着叶脉汇集到叶尖,形成“滴水叶尖”现象热带季雨林多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砖红壤性红壤: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黏重,肥力较差,呈酸性①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②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比较简单,优势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老茎生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本、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降雨充足。

冬季较为温和,故不会落叶红壤、黄壤: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土壤中腐殖质少,土质较黏重①终年常绿,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逐渐脱落,无明显的休眠期。

②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③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有林木层、草本层分化。

④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亚热带分布于地中海气褐土:中性至微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常绿乔木或灌木2.草原及苔原景观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寒带苔原位于寒带,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最暖月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10 ℃冰沼土:土层薄,地下1~2米就是永久冻土层,多沼泽,表层常有泥炭分布,土壤发育不好,肥力差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3.荒漠景观荒漠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高温干旱,昼夜温差大、风沙多荒漠土: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土壤发育程度差①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

【地理】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天气与气候综合及答案

【地理】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天气与气候综合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图1是“2019 年3 月国外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示意图”, 图2 是“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1)2019 年3 月国外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A. 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地区最多B. 全部发生于沿海地区C. 发生地高纬地区多于低纬地区D. 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图1中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四地, 与其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气候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 甲—②—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冬季B. 乙—①—全年高温少雨C. 丙—③—全年温和各月降水均匀D. 丁—④—全年高温多雨(3)进入2019 年, 澳大利亚南部连日遭高温热浪侵袭。科学家推测, 30 年后澳大利亚将没有冬天, 秋春相连, 夏季延长, 被称为“新夏天”。“新夏天” 可能是()A. 10 月-次年3 月B. 6 月-8 月C. 5 月-10 月D. 7 月-9 月【答案】(1)A(2)C(3)A【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2019 年3 月国外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中,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地区最多;沿海与内地都有重大灾害天气;发生地低纬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既有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发生在发达国家,故答案为:A。

(2)图1中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四地,甲是非洲东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乙地是西亚地区,属于全年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与②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③表示的气候类型;丁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与④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属于夏季多雨型,故答案为:C。

(3)由题目可知,30 年后澳大利亚将没有冬天, 秋春相连, 夏季延长, 被称为“新夏天”,“新夏天” 可能是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处于气温最高的季节,故答案为:A。

【点评】(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地理要素相关知识点的整合

地理要素相关知识点的整合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 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理要素相关知识点的整合
CLICK TO ADD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地理要素相关知识点的整合
微专题——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高大的地形区成为温暖或寒冷气流的屏障。 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加剧冷热变化程度。 阳坡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 盆地地区一般是夏季的炎热中心。 高大的地形区成为局部的低温区。 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山顶气温日较差小于山麓地区
5
地 势:降水在一定海拔高度达最大值
6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7
洋 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8
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9
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城市雨岛效应
○纬 度:低纬小,高纬大 ○海陆分布:海洋小于陆地 ○海陆位置:沿海小于内陆 ○下 垫 面: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126
151
50
49
41

气温℃
7
9
14
18
22
24
29
28
23
18
13
9
降水量mm
22
21
38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附答案)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年较差。

下图是欧洲部分城市一月和七月气温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城市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 越往东,气温越高B. 越往东,气温越低C. 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D. 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小(2)影响图中城市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太阳辐射C. 海陆位置D. 地形地势【答案】(1)C(2)C【解析】【分析】气温的变化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大致呈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分布规律,欧洲西部受大西洋西风的影响明显,海洋性特征显著。

(1)由图可知,图示气温数据既有最高气温也有最低气温,二者变化情况需分开来看,故AB两项错误;越往东气温的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越往东离海洋越远,温差越大,故选C。

(2)由图可知,图中城市气温分布是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而形成的,故选C。

故答案为:(1)C;(2)C。

【点评】(1)该小题考查气温的变化特征,侧面考查学生的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仔细读图逐项解答。

(2)该小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常考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城市位置分析。

2.读不同日期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全国高温及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B. 南方地区雨季已经结束C. 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漠河D. 35℃以上高温区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2)该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①洪涝②干旱③寒潮④地震⑤台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①②⑤(3)读我市一周天气预报图,可知()A. 图中“今天”气温日较差最小B. 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C. 这是暑假第一周的天气状况D. 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依靠风力【答案】(1)A(2)D(3)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南方地区仍在雨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35℃以上高温区不只是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南方湿润地区也在35℃以上。

2020年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凌汛

2020年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凌汛

凌汛凌汛是指因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发生凌汛频率最高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2.仅考虑全球变暖趋势,该河流凌汛变化的趋势为()A.春季凌汛时间推迟B.冬季凌汛时间提早C.春季凌汛规模变小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3.2011年1月5日上午11点2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凌汛从壶口上游奔腾而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退去。

关于黄河凌汛的叙述,不爪硕的是()A.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B.多发生在初春时节C.由于低纬度河段开冻早,高纬度河段开冻晚,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D.凌汛期发生于黄河枯水期,不会造成决口灾害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黄河水系示意图4.图中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凌汛多发生在A.夏季B.冬春季节C.冬季D.春秋季节6.下列不属于黄河河口处没有大城市原因的是A,河流的航运价值不高B,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C.黄河下游多凌汛D.黄河下游多次断流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下游河段月径流量逐月累计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心t100200650155019502300410061006700710073007500 (mV*)______7.该河段4月份、8月份河流径流的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A.雨水、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C.地下水、雨水D.湖泊水、冰川融水8.若该河段易出现凌汛现象,贝1()A.该河段可能由北向南流B.凌汛会威胁两岸的生产和生活设施C.凌汛主要发生在隆冬季节D.加深河道是减少凌汛危害的有效措施9.鄂毕河下游地区多发凌汛灾害,下图为鄂毕河某月沿途水温变化曲线,此时图中最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A.①附近河段B.②附近河段C.③附近河段D.④附近河段201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正值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满归镇河流全线开河,一块块“冰排”不断从上游飘来,场景蔚为壮观。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气温日较差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气温日较差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气温日较差典型例题一: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M地气温日较差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简析图中城市呈带状分布的原因。

(3)说明该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1)气温日较差大。

气候干旱(阴雨少),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小,地面比热小。

(2)地势较平坦,有冰雪融水提供水源,农业较发达,铁路交通便利,矿产丰富。

(3)水能丰富,接近原料地,交通条件便利典型例题二: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锋面b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_锋。

(2) 当前,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为什么?(3) 甲处未来一两天内天气如何变化?参考答案:(1)南冷(2)甲受暖气团控制,晴朗无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3)先(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出现较大的风或阴雨天气;随后(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对气温、降水和风的影响十分显著。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的是空气由开阔地进入山地峡谷时产生的大风现象。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少,由于空气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成强风。

乙图是黑龙江省某地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峡谷地带容易出现大风。

为了避免峡谷风效应危害,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2)山顶与山谷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试分析原因。

(3)图乙表示的是(冬、夏)季的气温日变化,请说明判断依据。

(4)山谷与山顶相比,其更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高层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

2023年《微专题-小练习》地理老教材专题小练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023年《微专题-小练习》地理老教材专题小练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专练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

关于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量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多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2.在F处建有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A.海陆间循环B.跨流域调水C.水库D.地下水补给湖水[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

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4.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A.1961~1979年B.1970~1989年C.1980~1999年D.2000~2020年5.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A.沙尘天气增多B.灌溉面积扩大C.湖岸线较稳定D.绿洲面积增加二、综合题6.[2021·浙江1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

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

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

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______区。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专练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C本题考查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1.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右下图是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以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一个月份的点在图中的坐标就是该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约为()A.20℃B.110℃C.10℃D.50℃【答案】A【解析】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地区的气温最高月是25℃,最低月气温是5℃,气温年较差是20℃.故选:A。

【2】该地的气候特点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高温干旱【答案】B【解析】读图可得,该城市1月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7月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此图所示的是地中海气候.图中所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B.【考点】气候的判读2.读“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A.雨热同期B.全年高温多雨C.冬雨夏干D.全年低温少雨【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四种气候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3.读连云港某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右图中可以算出,该日的平均气温是()A.13℃B.15.5℃C.17℃D.24℃【答案】B【解析】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

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据图可以读出2时气温为10℃、8时气温为15℃、14时气温为24℃、20时气温为13℃,故该日平均气温为(10+15+24+13)/4=15.5℃,故本题选B。

【2】根据该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一天中最低气温大约出现在()A.午夜B.日出前后C.14时左右D.黄昏【答案】B【解析】由气温曲线可以看出一天中最低气温大约出现在凌晨6、7时,即为日程前后,故本题选B。

微专题04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微专题04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4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考点梳理】(一)等压面图的基本特征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面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图所示)。

(二)等压面判读的基本要领1.判断气压高低(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 A′>P A,P D>P D′,在L2中,P B>P B′,P C′>P 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 D′=P C′、P A′=P B′。

综上分析可知:P B>P A>P D>P 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1)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2)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低于P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N地风向为()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2.当M地处于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澳大利亚北部降水多B.南非开普敦温和多雨C.贵阳多晴朗温暖天气D.我国沿海易受台风影响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

[高考文综]气温日、年较差

[高考文综]气温日、年较差

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 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了“高处不胜寒”。

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

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
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
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
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 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 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 区那样的较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
• (4)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 (5)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 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
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 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 高。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 (2)山地的 “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 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 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 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 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 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此外,山地的地 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 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 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 不胜寒”。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1)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1)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一个平凡的学渣1、大气圈:大气圈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其厚度约为1000km。

大气层对地球具有重要保护作用大气层根据物理特性的不同,从下向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

大气圈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2、水圈:水圈是地球表面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

其中海洋面积最广,占地球表面的70.8%。

海洋水占水量的97.2%,陆地水占2.8%。

作用:(1)水圈的温度比较稳定,对于调节地球上的气候起了重要作用。

(2)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没有水,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3)海洋里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洋里的单细胞藻及其他植物,对于稳定大气层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作用。

3、岩石圈:(1)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所组成,厚约70~100km。

(2)岩石圈中蕴藏着许多矿藏,为人类开发能源和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不仅彼此紧密贴连着,而且相互不断地渗透,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生物圈:(1)生物的种类繁多,它们分别生活在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里。

(2)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生物集中生存的这一圈层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3)生物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十分精巧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1、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物质,随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状况而异。

在稳定的条件下,当某种物质的可利用量紧密地接近于生物所需要的最低量时,这种物质就会起限制的作用,严重地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一规律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这一定律可以应用到畜牧业的哪些地方?/这一规律对家畜饲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个问题均用一下答案)。

①当饲料中缺少某些氨基酸、微生素和矿物质时,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就会受到影响,饲料利用率大大下降;(全价饲料)②土壤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因此,利用这一规律,注意在饲料和土壤中补充这类“最小因子”,就会大大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训练(全国通用)3-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原卷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训练(全国通用)3-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原卷版)

微专题三行星地球微考点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厦门中学生助手地理兴趣小组发现,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黑子数量最大年被称为太阳活动峰年。

图中的①代表太阳内部,②、③、④代表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的三个圏层。

右图示意2019-2030年的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黑子数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黑子出现在左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右图显示本周期的太阳活动峰年是()A.2021年B.2023年C.2025年D.2027年3.剧烈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有()A.低纬普遍岀现极光B.地球磁场完全消失C.卫星导航信号被扰乱D.大气成分的组成发生剧变2022年3月上、中旬,我国西南许多地区出现连续炎热天气。

重庆更是打破3月中旬历史纪录,连续多天达到“夏日”标准。

虽然重庆有“火炉”之称,但3月就连续7天“夏日”,还是历史头一次,比常年提前整整两个月。

图为重庆地区今年3月72小时气温变化统计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此时段重庆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3月()A.8日B.9日C.10日D.11日5.气温打破历史记录的原因,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异常B.太阳活动异常C.下垫面状况异常D.大气环流异常6.这种气温状况对当地人们经营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人们纷纷脱掉冬装改穿夏装B.服装销售商需加快换季销售节奏C.农业春耕生产节奏提前D.空调经销商销售节奏被打乱霍斯曼太阳能供暖系统(下图)是对太阳能的新型利用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给室内供暖,通常该系统还包括燃气壁挂炉。

我国某地太阳能保证率(指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由太阳能供给的热量占系统总热负荷的百分率)为60%,供暖季为150天,计划采用该系统进行室内供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霍斯曼太阳能供暖系统通常离不开燃气壁挂炉的主要原因是()A.保证供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B.采集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C.储存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备用D.降低供暖系统的安装成本8.该地有可能为下列哪个地区()A.贵阳B.北京C.海口D.上海下图四幅图示意拉萨市房屋不同方向获得的月平均逐时太阳辐射总量变化。

微专题09 气温温差问题-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9 气温温差问题-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09气温温差问题【考情分析】考 卷 题号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2021年全国I卷7-8题文字以我国某大城市安装高反射率屋顶为背景,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对气温的影响2021年海南卷19-20题区域图+文字以中纬高空西风厚度及位置为背景,考查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高温的成因2021年湖南卷18(2)题区域图+文字以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为背景,考查冰川对气温的影响2021年北京卷3题示意图+文字以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为其背景,考查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2021年辽宁卷1-2题区域图+文字以冬季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为背景,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影响因素影响对流层大气自身受热过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地势高低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越多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阴天,云量多,反之日照时间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下垫面状况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注意区别积雪对地表的保温作用)比热容如沙漠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气温昼夜差别大气温影响因素影响对流层大气自身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阴天,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大气状况大气密度:大气密度越大,保温作用越强,气温越高大气成分:大气中CO2和水汽等越多,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较高与外界热量交换人类活动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较高气温影响因素影响与外界热量交换海洋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夏季或白天升温慢,气温较低,冬季或晚上降温慢,气温较高寒暖流寒流经过沿岸地区起到降温作用,暖流经过沿岸地区起到增温作用冷空气冷锋寒潮冷锋或寒潮过境,气温大幅度降地形阻挡阻挡作用高大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气温偏高;也可以阻挡热空气,气温偏低;封闭地形空气与外界交换较难,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海拔高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焚风效应山地背风坡,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7. 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A. 高密度居住区B. 文教区C. 低密度居住区D. 工业区8. 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A. 冷锋过境日B. 低压控制期C. 暖锋过境日D. 高压控制期影响气温的因素:与外界热量交换:②天气系统:冷锋过境前后降温阴雨天气(寒潮天气);暖锋过境前后增温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气流下沉,增温干燥晴朗天气;低压(低压槽):降温冷凝成雨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3.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A1. 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A. 暖锋影响,气团加热B. 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C. 水汽凝结,热量释放D D. 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2) 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看出,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植被分布特征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环境的演化特点,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因此复习时应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透彻的理解,对地形、地貌与植被等地理要素的关联程度深入挖掘。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构建知识因果链条,理顺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

在复习时可以适当进行微专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气候→地形,地形→河流等。

★★重难点突破★★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考向透析]此考点的考题往往涉及两种问题,一是直接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区域地理要素的区域特征,或某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地理要素或其他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二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评价某项人类活动是否合理。

试题载体往往涉及到区域图、景观图、人们的地理实践活动等。

[学法指导]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区域整体性和区域要素进行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结合各种区域图、景观图,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特点。

从地理位置出发,结合地形,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多方面解析分析描述。

(2)分析地理环境变化: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产生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分析区域环境的相互影响: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找出哪一要素是联系这两个区域之间的纽带,分析这一问题在两个不同区域产生的“因”和“果”。

通常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通过地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4)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高中段)微专题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中段)微专题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答案:(1)D (2)A
[归纳·点拨]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 河谷形态
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溯源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
侵蚀和下蚀为主
峭,横剖面呈“V”形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
中期
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 积,河流更为弯曲,河
增强
谷拓宽
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
7.(2017·浙江 11 月选考)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________(填“集中” 或“分散”)。图示地区易受台风影响,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 台风属于________灾害。
(2)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__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 坡度________,土层浅薄,南部肥沃的耕作土壤为________。 (3)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 原因。
度平缓的山顶 ④坡度陡峭的凹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较浅的风化坑内往往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
()
A.旱、雨季的风、水搬运作用
B.潮汐的海浪侵蚀作用
C.温差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
D.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
解析:第(1)题,风化坑主要因积水形成,若坡度大则不易积水,④不符合条 件;①②③中的位置均坡度缓,易积水,因此容易形成风化坑。第(2)题,较 浅的风化坑容易受风、水等外力搬运作用的影响,使风化碎屑物流出坑外;海 浪的侵蚀作用和由温差造成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会导致风化坑内碎屑物增多;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十分微弱,不能及时地分解掉风化碎屑物。 答案:(1)A (2)A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高中地理复习-微专题1 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解析版)

高中地理复习-微专题1 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解析版)

微专题1.3.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一、气候类型(一)分布:分大陆东西岸的排序进行识记。

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1、7月)”定“球”(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半球):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以“温”定带(温度带):热带:终年皆高温:> 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2.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

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气候类型的分布】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

据此完成第1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A .①地附近B .②地附近C .③地附近D .④地附近 【答案】1.B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西岸东岸气压带、风带模式 季风模式内陆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气候类型【解析】1.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比较一.气温日较差:(一)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1.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二)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气温日较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

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和纬度、季节、下垫面(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气温日较差规律:平原>附近山地;山谷>山顶;晴天>阴(雨)天;高原>平原;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低纬度>高纬度;内陆>沿海;夏季>冬季;裸地>绿地。

1.影响因素(1)纬度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

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的7—9℃,高纬地区为3—4℃。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 地形地势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山谷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

山地小于平原。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空气流动性强等原因而日较差较小),山谷大于山峰,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因此同一纬度气温日较差,高原大于平原。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3)海陆位置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沿海大于内陆,大洋小大陆。

海洋上一般仅1—2℃,内陆可达15℃以上甚至达25—30℃。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比热容大,大陆比热容小。

(4)下垫面性质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且最高温出现时间海洋要滞后。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且最,高温出现时间后者要滞后。

(5)天气与气候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阴(雨)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

原因: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更强。

天气与气候: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季节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2.气温日较差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大,人体易感冒,有利于作物有机物积累,农作物高产,瓜果特别甜。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早穿皮袄午穿衫,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气温日较差达15°C以上。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能量消耗就越少,有利于糖分的贮存,因而新疆哈密瓜个头大肉质甜。

例1根据下表及图,回答(1)、(2)题。

(1)X、Y、Z与图中,A、B、C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X—A Y—B Z—C B.X—B Y—C Z—AC.X—C Y—A Z—B D.X—A Y—C Z—B(2)A城与C城在气温上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A.海陆位置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覆盖例2下图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该日前后,江苏各地的白昼逐渐变短。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A.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 气温日变化与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变化直接相关C.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D.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最大(2)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东北地区寒潮侵袭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C.长江下游伏旱严重D.华南地区春雨绵绵三、气温年较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纬度大陆腹地),气温年较差较大。

气温年较差较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温年较差是划分气候类型的重要依据,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大陆性气候则冬季严寒,夏季高温。

俗话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

夏季高温对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在大陆性气候极强的中亚和东亚地区,水稻和棉花在北纬50°左右的高纬地区仍可正常生长;而在相同纬度的英国,由于海洋性气候极强,根本不能种棉花,只能种植麦类和马铃薯。

大陆性气候极强的西伯利亚,许多地方针叶林界限深入到北极圈以内,而在英国,北纬59°的地方已呈现出苔原景象,而不能生长针叶林。

1.影响气温年较差的主要因素(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大)。

(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

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比如青藏高原与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稍小(按特征来说,也算是大的),年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要小4~6℃以上。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海拔高,本身气温就很低;夏季云量增多、太阳辐射减弱,加上高原上空的空气又不断向四周散发热量,所以夏季气温不高;而冬季,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来冷空气的入侵。

这样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6)大气环流东亚季风区,冬季受来自中高纬寒冷的冬季风控制,气温较同纬度低;夏季受来自热带海洋夏季风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季风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

2.气温年较差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大陆性气候则冬季严寒,夏季高温。

俗话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

夏季高温对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在大陆性气候极强的中亚和东亚地区,水稻和棉花在北纬50°左右的高纬地区仍可正常生长;而在相同纬度的英国,由于海洋性气候极强,根本不能种棉花,只能种植麦类和马铃薯。

大陆性气候极强的西伯利亚,许多地方针叶林界限深入到北极圈以内,而在英国,北纬59°的地方已呈现出苔原景象,而不能生长针叶林。

3.四季如春的地区:低纬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例2读海洋与陆地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化曲线,完成1—2题。

1.在A地曲线①比曲线③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海陆性质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洋流2.曲线①在B地附近气温较差最大的原因是()A.纬度较高,陆地面积大 B.纬度较高,海洋面积大C.地势较高,温差变化大 D.冬季有寒流通过,夏季有暖流通过解析:①②③④是陆地气温年较差、陆地气温日较差、海洋气温年较差、海洋气温日较差。

下面解决对应问题,60°N附近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并且纬度高,太阳辐射年变化大于日较差,①是陆地气温年较差,②是海洋气温年较差,③是陆地气温日较差,④是海洋气温日较差(海陆热力差异)例3图1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题。

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本组题给定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据城市位置特征和气温、日照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区分。

着重考查地理读图能力和运用所学、获取信息进行基本问题的分析。

读图甲,根据最低气温在15℃以上,判断①为海口;四城市中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为乌鲁木齐和拉萨,因乌鲁木齐纬度最高,且大陆性最强,气温年较差最大。

故④为乌鲁木齐,③为拉萨;②为重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拉萨河河谷,海拔相对较高,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

习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4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过( )A.11℃ B.9℃ C.7℃D.5℃2.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A.1月0~6时 B.3月7~12时 C.7月9~15时D.10月12~18时3.有关该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该月降水多B.从气温变化特点来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最典型D.6月该地区气温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下表为北大西洋沿岸同一纬度(57.2ºN)两地的气温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