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败亡

合集下载

论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论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论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856年,因为太平天国高层领导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三王被杀,以及约两万人丧命,翼王石达开远走。

这次事件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下面我想结合周伟驰所著<<太平天国与启示录>>来阐明一下这一事件的影响.天京事变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

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

过了不久,东王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

“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

”“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洪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

”“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不过,天父下凡只是洪杨之争中杨秀清使用的一种实用性的手段,两人的根本问题应该还在于意识形态路线的斗争,这种斗争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天京事变的第一阶段的爆发,北王屠遍了东王府上下。

如此滥杀之举引来翼王的不满,也就造成了之后的第二阶段的发生,北王情急攻打天王府,失败后与燕王等一同伏诛。

紧接着天王不愿相信太平军中最有才干的将领翼王,处处防范迫使翼王率领精兵负气出走。

这应该是天京事变的第三阶段,也是使其军事力量受到创伤的重要原因。

应该来说天京事变的恶果不是军事兵力的锐减和战斗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丧失,而是神话宗教体系的崩溃。

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起用李秀成、陈玉成等一批年轻将领,采取"围魏救赵"之策,二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应该来说天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并没有遭到巨大打击,但是宗教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淡薄却是致命的,尽管洪秀全对其宗教体系进行了调整和缝补却也于事无补。

太平天国的信仰对象在太平天国的领袖看来,是中国最古老的信仰,他们认为世界各地的信仰是相通的,“皇上帝”不仅是西方的神,也是中国的传统信仰。

1864 太平天国灭亡真相

1864  太平天国灭亡真相

1864 太平天国灭亡真相1864年6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下帷幕,一种“反传统”的意识形态归于失败。

个中原因,后世总结颇多。

但最关键之处却极少被人提及——导致天国由顶点急速坠落的“天京事变”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披着权力斗争外衣的意识形态路线斗争。

宗教领袖洪秀全与世俗领袖杨秀清之间的血腥内斗,有着极复杂的内涵和极深刻的教训。

洪秀全本只是个纯粹的“精神领袖”洪秀全在1864年6月死于困城南京。

一个月后,曾国藩把他从地下挖掘出来,所看到的是:“头秃无发,须尚全存,已间白矣,左股胯肉犹未脱”。

此后一个多世纪,这位“天国之子”在史书中的形象一直诡异地摇摆于妖魔、伟人、神棍之间。

他的“天国”,也不断摇摆于“伟大农民起义”和“极端邪教集团”之间。

这种“天上人间”式的标签暴力,其实不过是中国近代以来对历史长期做暴戾化处理的结果——孙中山自号“洪秀全第二”时,对“天国”的史料丝毫没有接触;苏曼殊刊布《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时,同样对石达开一无所知。

习惯于借历史之峥嵘,浇时事之块垒的结果,是历史的本相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脸谱化、标签化。

天国亡于洪秀全。

但追溯起来,洪并不是天国的创造者。

《李秀成自述》里说:“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换言之,“开国者”,冯云山也。

1844年,冯云山囊空如洗进入紫荆山,三年后,当地信徒已达2000余人。

期间,被冯云山终日念叨的“教主”洪秀全,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

直到金田起事前夕,洪一直都未曾在教众面前露面。

李秀成说“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实为天国高层共识。

长期以来,洪只是一尊宗教偶像。

起事后,战争成为太平军日常事务。

军事领袖地位上升,宗教领袖地位下降,是必然之事。

来自广东的洪秀全和冯云山不得不在领导班子排序上向广西本土实力派杨秀清和萧朝贵们妥协。

结果是:教主洪秀全仍居一把手,冯云山则由二把手退居四把手,杨秀清、萧朝贵分别上升为二、三把手。

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

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

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

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大为缩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一带,形势上一直处于下风。

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石达开在1857年带领大军出走,更令太平天国雪上加霜。

太平天国初期由军师主政的政制,在天京变乱及翼王出走后已名存实亡。

后期的太平天国,天王虽然掌握了实权,然而当时的政府架构颇为混乱,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在天京变乱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

天京变乱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天京变乱并未损伤太平天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军事力量上。

但是,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损失才是最严重的,天京变乱的恶果不是军事兵力的锐减和战斗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丧失,而是神话宗教体系的崩溃。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原因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原因

论太平天国运动及失败原因摘要:宗教基础、平等思想、独立军队、建国立制,以上这些无疑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成功的农民起义。

这鲜明的阶级性同时也使得这年轻的负有西化色彩的政权先天不足: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贪图安逸以及眼光短浅等,无法克服这些弱点也就无法彻底反清反封建。

神权皇权的互不容、领导权的分散及夺权内耗,加之领导集团对宗教、洋人的不正确认知,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思想蜕化策略失败阶级局限性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加赋税,横征暴敛,阶级矛盾激化。

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

广西是各种矛盾十分尖锐而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之一,起义武装遍及全省。

1850年11月4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从此揭开了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

次年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立“天王”,分封诸将。

9月,太平军突围北上攻占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

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冯云山中炮身亡。

折入湖南道州,在此整顿队伍,增修战具;制备军火,并作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

弃道州东进。

攻长沙,萧朝贵阵亡。

占岳州(今岳阳),建立水营。

翌年3月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定为都城,称天京。

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

太平军攻占江宁后不久,清军即赶来堵截。

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但由于战略上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终致全军覆没。

索性西征顺利成功,解天京之困。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

太平天国运动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导致阶级矛盾尖锐(3)自然灾害严重(4)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2.经过(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3、意义:太平天国进入了军事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1)内容:①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3)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4)评价:①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a 、平分土地的方法,并不切合实际。

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b、客观上由于战乱的形势,也使《天朝田亩制度》缺乏实施的稳定环境。

2、《资政新篇》(1859年)⑴背景:1859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走向衰落。

⑵目的:振兴太平天国⑶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经济: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⑷评价:①先进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镇江 汉口 九江 上海
太平天国后期形势图 太平天国后期形势图
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 表现出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 流,促进了历史的进程?
提示: 提示:从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功绩 功绩
2.性质 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性质: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性质
4.信仰危机 领导集团的残酷斗争 造成革命队伍 信仰危机: 领导集团的残酷斗争,造成革命队伍 信仰危机 人心涣散、 思想混乱、人心涣散、纪律松弛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分水岭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分水岭
重建领导核心
• 陈玉成 陈玉成——英王 英王 • 李秀成 李秀成——忠王 忠王 • 洪仁玕——干王 干王 洪仁玕
控制的地区威胁到了列强的利益. 控制的地区威胁到了列强的利益. 地区威胁到了列强的利益
3.历史功绩
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 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有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有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 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 思想上、组织上, 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 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 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 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 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9C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太 中叶, 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中叶 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 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 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 国天王府西花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频考点之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频考点之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频考点之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心理学考研需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

(1)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该部分内容为一般性知识点,大致了解即可。

《来源:2014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考点巧解》2.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

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

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2)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海文考研钻石卡。

(3)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2016考研政治:太平天国运动解析

2016考研政治:太平天国运动解析

2016考研政治:太平天国运动解析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一,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第二,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都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二、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

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人广西。

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太平天国怎么败的

太平天国怎么败的

太平天国怎么败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结束于1864年,历时14年,虽然最终失败了,太平天国怎么失败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又在哪里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怎么败的,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1858年初,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攻天京。

为解京围,后军主将李秀成请命出京,与前军主将陈玉成在安徽枞阳举行会议,确定作战方略。

会后,陈玉成率部首先攻占庐州,后南下会李秀成部,于9月27日攻破江北大营。

1860年初,江南大营再次合围天京。

5月2日,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

6月2日占领苏州。

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北巡抚胡林翼督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东下进围安庆。

9月,洪秀全调集大军,西上救援,后均为湘军所败。

9月5日,安庆被湘军攻陷。

1862年5月底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直抵天京城郊。

洪秀全责令李秀成率部“进北救南”,企图取道江北西入湖北,迫使围城湘军回救。

李秀成部在西进途中遭湘军节节阻击,损失精锐数万。

与此同时,淮军于1863年12月攻陷苏州、无锡,左宗棠率部自江西攻浙江,于1864年3月攻陷杭州,并基本占领浙江全省。

曾国荃部湘军则逐一攻占天京城外要点,对天京形成合围。

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7月19日,天京被攻破。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月22日,李秀成被俘,8月7日被害。

幼天王洪仁歼经浙江进入江西,10月分别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中文名称:太平天国运动参战部队:清军、太平军战争结果:天京失陷,运动失败时间:1851年~1864年地点:中国人物: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藩李鸿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

太平天国历程事件时间表

太平天国历程事件时间表

太平天国历程事件时间表太平天国历程事件时间表1851年1月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洪秀全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1月太平军攻陷武汉,湖北巡抚常大淳死。

太平军增至五十万。

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2月攻陷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自杀。

3月攻陷南京,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

南京易名天京,定为首都。

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5月太平军北伐,西征。

1854年1月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2月湖广总督吴文镕战死。

4月湘潭之战、靖港之战。

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溃败。

6月太平军二克武昌。

10月清军收复武昌。

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

3月清军攻下连镇,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不久处死。

4月太平军三克武昌。

5月北伐军全军覆没,李开芳被俘后遭处死。

1856年年初太平天国东征,攻取扬州,破江北大营;石达开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

1857年6月石达开带兵出走。

1858年5月九江失守,守将林启荣战死。

9月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北大营。

11月三河镇大捷。

1859年4月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4月太平军破江南大营,迫近上海。

5月破江北大营。

6月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美国人华尔建“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帅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1年9月安庆失守,守将叶云来战死。

李鸿章办淮军。

12月李秀成攻占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

1862年2月洋枪队改为常胜军。

5月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常胜军。

6月陈玉成被清军杀害。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分析.PPT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分析.PPT

知识巩固
• 1.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这样一些情节:“长毛 ”一路北上打到保定府,京城一片惶恐,商家店铺 大多关门歇业,达官贵人们纷纷携家眷带细软准 备外逃,晋商们也大多逃回山西。乔致庸硬是坚 持留在京师,结果京师果然安然无恙。这主要是
因为太平军( )D A. 武器落后,装备简陋 B. 纪律松弛,军心涣散 C. 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D. 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14
• 2.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 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
说明:( C )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
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
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
.③④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及原因分析
主讲人:李艳可
一、天京事变及其影响
1、导火线
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 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 内部争权夺利,杨逼洪秀 全封他为“万岁”
2、概况

①逼 杨
⑤疑
④杀 韦
⑥走 石
②杀
③责
3、影响
A、直接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 斗力和凝聚力,出现了“国中无人”、“朝 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15思考Biblioteka 高——天京变乱能够避免 吗?为什么?
B、间接影响: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 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C、深远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 转衰。
二、陈玉成、李秀成力挽危局
主要战役:
(1)破江北大营: (1858年,陈、李) (2)三河大捷: (陈、李) (3)破江南大营: (陈、李合力)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次⼤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阔之时曾占有长江中下游数省,那么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有什么,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内讧 从1851年⾦⽥起义起,太平军⼀路势如破⽵,⼤败清军,不久就攻占武汉三镇,随后沿江挥师东下,在1853年3⽉攻克⼀向有虎踞龙盘之称的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定都天京之后,虽然太平军北伐失利,但其他军事⾏动胜仗连连,尤其是1856年春夏,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系列辉煌胜利。

在江西,太平军控制了全省五⼗⼆个州府;在湖北,西征将⼠保卫武汉,打退清军⼀次次围攻;更重要的是,在天京外围,太平军先后击溃长期直接威胁天京的清军“江北”、“江南”两个⼤营,天京终于解围。

但就在这时,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权⼒之争终于爆发,发展到⾎洗天京的地步。

“天京内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成为它从胜利⾛向失败的转折点。

洪杨⽭盾由来已久,与太平天国“政教合⼀”的体制有极⼤关系。

洪秀全早年⾃视极⾼、抱负极⼤,但偏偏屡试不中,在失意、彷徨、痛苦和憎恨中,于1843年与冯云⼭等创⽴“拜上帝会”。

洪秀全从⼀些基督教⼩册⼦中得到启⽰,认为只有创造万物、主宰⼀切的上帝才是独⼀真神,其他⼀切⼈们所崇拜的都是“邪魔”,必须斩尽杀绝。

他宣称⾃⼰是上帝的次⼦、天兄耶稣之弟,受上帝之命下凡“斩邪留正”。

不久,他与冯云⼭来到偏僻的⼴西⼭区传教,信者甚众,准备发动起义。

但就在紧张准备起义之时,冯云⼭却在1848年初被捕,洪秀全急忙奔⾛营救。

拜上帝会⼀时群龙⽆⾸,会众发⽣混乱,⾯临分裂⽡解。

这时,以烧炭为业的杨秀清急中⽣智,利⽤当地流⾏的代⿁传话习俗,忽然⼝哑⽿聋,不吃不睡,假托“天⽗上帝”下凡附体,怒责动摇分⼦,要⼴⼤会众遵守天⽗之命,跟“万国之主”洪秀全斩妖杀魔。

杨秀清的“代天⽗传⾔”以天威神⼒稳定了⼈⼼,对维系拜上帝会组织起了重要作⽤。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天变事变”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天变事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天变事变”
导语:看两位亲历“天京事变”的欧洲人,怎么记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内讧事件。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层发生的一次严重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
看两位亲历“天京事变”的欧洲人,怎么记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内讧事件。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层发生的一次严重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三王被杀,天京城内大面积流血,约两万人丧生,翼王石达开出走。

此事,史称“天京之变”,又称“天京事变”、“杨韦事件”。

这期间,有两位在南京生活数月的两名欧洲人亲历了事变过程,那么,让我们通过“在南京生活数月的两名欧洲人”的叙述来看看,在这场影响晚清局势的巨变中,天京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且,在外国人的眼里,太平天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镇江和南京——原始的叙述(有删节)
我于1856年4月离开上海,四天后到达Glenlyon,泊船于焦山附近。

由于此行的目的未能实现,我便想观察一下叛军。

于是,我就和一位同伴在扬子江北岸登岸,沿着江岸步行到瓜洲的叛军炮台。

进入炮台后,他们问我们从何处而来,我们答称来自上海。

他们以为我们还要回去,便送给我们许多他们的书籍。

我们表示愿意留在他们中间。

他们听后似乎十分高兴。

当晚就餐时,他们将一张小桌子放在敞开的门处,桌面上摆有三碗饭、三杯茶、三双筷子,众人站着唱赞美诗。

接着,炮台的头目在屋中央的桌前下跪,屋内所有人则跪在他身后,祈祷数语后,焚化祈祷
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简要介绍及其评价

太平天国简要介绍及其评价

2 民族意识
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了,但是太平軍所 宣揚的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不但有消失, 反而更深入民間,給人们很大的刺激。 之后孙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起義,也 受到太平天國所講求的民族主義的影響。
3 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统治基础还是 掌握在满清贵族手上的。在“反太平天国运 动”中,漢人地位提高,滿人勢力減弱:在 太平天國的亂事中,滿清原有的軍隊已無招 架之力,全靠曾國藩、李鴻章組織團練來應 付,曾、李和他們的部屬都立下極大的功勞, 得到清朝的重用,而曾、李都是漢人,所以 從此以後,漢人任官的比例增加了,漢人的 地位相對提高。
一、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虽然提出了 《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是空想,根 本不可能实现;太平 天国运动轰轰烈烈, 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二、战略上的失误。例如,金田起义后, 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 进取;起义之后,没有 尽一切可能争取 知识分子,不能把反孔和争取知识分子统 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开始 提防石达开,任用洪氏兄 弟牵制他,石达开日益不 安,1857年从天京出走到 安庆,再从安庆出走,脱 离天王指挥,跟随他出走 的太平军有二十万人,严 重削弱太平天国的力量, 这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天京陷落(1864)
1862年5月。曾国荃率湘军围困天京。从上海撤回的李秀成部 为主力的太平军与湘军在天京城外血战46天,未能解围,李建议 洪秀全“让城别走”,被拒绝。李率1万多太平军留守天京,同5 万多敌人殊死斗争。 1864年2月28月,天京钟山要塞天保城失守,3月2日,敌突破 太平门和神策门。 6月1日,洪秀全病逝。 7月3日,地保城失守。天京守军仅剩三四千人。敌军在天京 城墙下埋放火药3万斤。 7月19日(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中午,敌军点燃炸药,轰 开20余丈城墙,蜂拥入城,各城门都被敌军攻占。太平天国首都 陷落!敌军入京,“见人即杀,见屋即烧”,把天京洗劫一空, 付之一炬,大火七日不熄。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06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

06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1851年1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

9月,起义军攻占了广西永安,在这里洪秀全封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杨秀清为东王,右弼又正军师前军主将萧朝贵为西王,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南王,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北王,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规定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1852年6月,太平军在攻打全州时,南王冯云山牺牲,9月,西王萧朝贵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牺牲。

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建立了一个与北京的清政府相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一面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一面又派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等人领军西征,1856年,西征的太平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先后攻占了武昌、九江、安庆三大重镇,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太平军还攻克了清政府在南京孝陵卫一带建立的江南大营和在苏北扬州城外建立江北大营,解除了太平天国的肘腋之患,使太平军从上游的武汉到下游的镇江畅通无阻。

太平天国达到了军事上的鼎盛时期。

正当太平天国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首领,但自从太平天国起义以后,他就开始纵情声色,大选秀女,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更是深居简出,成天忙着与数不尽的妻子享乐,从无出令之事,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利全部交给了杨秀清,杨秀清每有奏议,“画诺而已”,以致于外界一度认为洪秀全“实无其人”。

杨秀清原是一个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烧碳的工人,太平天国起义前,他利用巫术,声称上帝附体,取得代天父传言的资格。

金田起义以后,他被封为东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平军实际总指挥。

杨秀清智慧、胆略过人,具有卓越的组织和指挥才能,在他的领导下,太平天国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但胜利的辉煌也使杨秀清逐渐居功自傲,他惟我独尊,滥施权威,飞扬跋扈,和太平天国的其他领袖,特别是韦昌辉、秦日刚、陈承瑢等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的发生时间是1856年,其起因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的几个主要领导人逐渐被权利和地位所带来的金钱和拥护迷惑,开始进行内部夺权。

最终导致太平天国内部人心涣散,几个主要领导人也对战事无意,致使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
1、太平军在永安建制时候,没有建立一个建国的有效纲领。

相反的只是大肆封王,似乎已成了每个人光宗耀祖的时刻,殊不知这才是太平天国的刚开始,离成功还很远呢,开心太早了吧!而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之后,这些以洪秀全为主的领导人们更是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整个太平天国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

2、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平天国内部的争权夺利情况很严重。

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两人争权夺利,结果搞的是同归于尽,都没有善终。

翼王石达开一气之下出走,导致太平天国损失了一元大将。

而萧朝贵和冯云山早就死了……从金田起义的这些干将,死的死、走的走,太平天国已无人可用。

3、太平天国领导人自身也有很多局限性。

他们对本国的文化实际上了解很少的,对于外来的文化也并没有很深的领略。

太平天国终究难成气候,虽然可能有颠覆清政府的能力,但是他们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社会固有的道德信仰以及风俗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第七组 主讲人:温馨
组员:黄霞、雷玲霞 、温馨
人物资料陈列室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核心
• 太平天国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 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显露 出来。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 上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后不久 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
天王府模型
• 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及其他诸王“为 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 诸王与部将及广大士兵关系逐渐疏离,诸 王之间更是“彼此暌隔,猜忌日生”;杨 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
天京事变
天国悲剧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 原因: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3)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概况: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 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 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 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最终导致天国悲剧。
• 天京事变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 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 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 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 二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 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 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天京事变的主要责任人
• • • • 一 二 三 四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洪秀全 权欲膨胀 替罪羔羊 名过其实 信仰危机
人物资料陈列室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被杀
西王
南王Leabharlann 北王被杀出走败亡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后期主要人物变动
评论:
1.天京事变搞垮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东王被害, 北王遭诛,翼王出走,开国创业的元勋中仅剩下天王一人,而 天王没有军政才能,一时军中无帅,朝中无辅佐之臣,洪秀全 一人难挽局面,前期杨秀清指挥统一、令出如山的情况再也没 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国政不能划一”的混乱局面。(《李秀 成自述》)太平天国后期实际上始终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 核心。
2.经过天京事变,革命战争形势急剧逆转,韦昌辉惨杀 了2万名太平军骨干力量,石达开带走10万精兵猛将,极大 损伤了革命的元气,丧失了乘胜消灭敌人的有利时机。而 清军方面则获得了喘气的机会,得以纠集力量猖狂反扑。 西线湘军卷土重来,侵占武昌、汉口、,顺流直下,直窥 九江、安庆。东线,江南、江北大营得以重建,太平军被 迫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
天津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天京
定都天京
武昌 九江 长沙 永安 南昌
北伐北伐西征
天京变乱 后期防御战 天京陷落
金田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1、失去农民的支持
2、政权的腐败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教训
• 一是政治上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 二是组织上没有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 • 三是军事上缺乏战略思想。
总结:
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防御 战到最终衰亡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 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但在当时先 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 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封的历 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 发展和进步。
谢谢!
3.更为重要的是,天京事变在思想上的影响。,它改变了 前期万众一心,共建太平天国的局面,代之而起的是政治 理想、宗教信仰的破灭。 天京事变发生在素以兄弟相称的领导集团直接,,天父的 第二子力图建立洪氏王朝,天父的第四子居功自傲,逼封万 岁,第六子肆意摧残革命中坚,第七子竟然拥兵自雄。天父 的大家庭竟然如此残忍,兄弟之间互相惨杀,这对天下一家 共享太平的政治信念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而对这场悲剧,地 主阶级幸灾乐祸,他们说:“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 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2 册,第163页)广大人民群众则痛心疾首,并由此而对革命前 途感到忧虑,对是否能建立人人平等的天国表示怀疑,对上 帝的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一句话,洪秀全早期所宣传的政治 理想和宗教信仰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黯然失色,“人心冷淡, 锐气减半,”“各有一心,各有散意”。这是李秀成看到和 总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