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膏穴位敷贴法治疗眩晕(课堂PPT)
合集下载
贴膏穴位敷贴法治疗眩晕
中成药: 眩晕宁冲剂8g,Tid ;眩晕康胶 囊2~3#,Tid.
第十一页,共26页。
气血亏虚证
主要证候: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 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 白,脉细数。
治法:补气养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另煎12g,黄芪9g,
白术9g,茯神9g,酸枣仁9g,龙眼肉9g, 木香9g,炙甘草6g,当归9g,远志9g,生 姜3g,大枣3g等。
第十九页,共26页。
治疗时间及疗程
贴膏穴位 敷贴法14 天为1个疗 程,一般 治疗1-2个 疗程。
第二十页,共26页。
关键技术环节
中药贴膏制作是技术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保 证药物的透皮吸收性好,是药物在目的穴位 能被完全吸收,其次是药物浓度的配制,由 我院药剂室配制。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注意事项
本技术因为是外 敷贴膏,除了局 部皮肤有溃破者 或对本帖膏有皮 肤过敏者不宜应 用外,绝大多数 患者均可应用, 有较高的安全性。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可能的意外情况和处理方案
如果敷贴 部位的皮 肤过敏或 者有其他 不适者, 应及时停 用。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不良反应/事件
因为本技术是外敷贴膏,极少数 患者会出现贴片部位的皮肤过敏, 停止应用后,皮肤过敏症状会消 失。
第十二页,共26页。
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重用黄芪30g,气虚湿 盛,泄泻,加泽泻10g,炒扁豆10g,气虚及阳,加桂 枝10g,干姜6g,心悸者,加柏子仁10g、酸枣仁10g、 朱砂10g等,血虚较甚,加熟地10g、阿胶10g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8丸Tid,扶芳参芪合剂15ml Bid, 复方阿胶浆 20ml Tid ,归脾丸1丸 Tid,归脾合剂1支 Tid ,复方活脑舒胶囊 3# Bid。
第十一页,共26页。
气血亏虚证
主要证候: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 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 白,脉细数。
治法:补气养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另煎12g,黄芪9g,
白术9g,茯神9g,酸枣仁9g,龙眼肉9g, 木香9g,炙甘草6g,当归9g,远志9g,生 姜3g,大枣3g等。
第十九页,共26页。
治疗时间及疗程
贴膏穴位 敷贴法14 天为1个疗 程,一般 治疗1-2个 疗程。
第二十页,共26页。
关键技术环节
中药贴膏制作是技术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保 证药物的透皮吸收性好,是药物在目的穴位 能被完全吸收,其次是药物浓度的配制,由 我院药剂室配制。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注意事项
本技术因为是外 敷贴膏,除了局 部皮肤有溃破者 或对本帖膏有皮 肤过敏者不宜应 用外,绝大多数 患者均可应用, 有较高的安全性。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可能的意外情况和处理方案
如果敷贴 部位的皮 肤过敏或 者有其他 不适者, 应及时停 用。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不良反应/事件
因为本技术是外敷贴膏,极少数 患者会出现贴片部位的皮肤过敏, 停止应用后,皮肤过敏症状会消 失。
第十二页,共26页。
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重用黄芪30g,气虚湿 盛,泄泻,加泽泻10g,炒扁豆10g,气虚及阳,加桂 枝10g,干姜6g,心悸者,加柏子仁10g、酸枣仁10g、 朱砂10g等,血虚较甚,加熟地10g、阿胶10g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8丸Tid,扶芳参芪合剂15ml Bid, 复方阿胶浆 20ml Tid ,归脾丸1丸 Tid,归脾合剂1支 Tid ,复方活脑舒胶囊 3# Bid。
穴位敷贴疗法 ppt课件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历史源流
•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 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 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 皮肤发红,来治疗毒蛇咬伤。当为穴位贴敷疗法的最早记载。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肾经井穴, 能引火下行,治疗上部热证。
ppt课件
17
外感发热
治疗原则:解表散热、引火下行
药物方义:麻黄---解表散寒
肉桂---引火下行
石膏---清热
ppt课件
18
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外源性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 导致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 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的气急、咳嗽、咳泡沫痰和肺部 伴有哮鸣音。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多因肺有内伏之痰,外 感风寒之邪,或因饮食、情志、劳累过度所致。
ppt课件
15
意外处理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 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出现全 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ppt课件
16
外感发热
取穴:神阙、涌泉
方义:神阙穴即肚脐,在经络理论中脐与五脏六腑相通; 在生理上是胎儿从母体摄取营养的通路,而且脐部皮肤薄、 敏感度高、血运丰富、渗透性强、吸收力快,有利于药物 吸收,是一个能吃药的穴位。有人做过实验,在脐部做隔 姜灸,10几分钟后口中就感觉到有辣味了。山东中医药大 学的高树中院长曾经编写过一本《中医脐疗大全》,收录 了能够通过脐部外敷药物、艾灸等疗法治疗的几百种疾病。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历史源流
•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 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 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 皮肤发红,来治疗毒蛇咬伤。当为穴位贴敷疗法的最早记载。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肾经井穴, 能引火下行,治疗上部热证。
ppt课件
17
外感发热
治疗原则:解表散热、引火下行
药物方义:麻黄---解表散寒
肉桂---引火下行
石膏---清热
ppt课件
18
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外源性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 导致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 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的气急、咳嗽、咳泡沫痰和肺部 伴有哮鸣音。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多因肺有内伏之痰,外 感风寒之邪,或因饮食、情志、劳累过度所致。
ppt课件
15
意外处理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 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出现全 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ppt课件
16
外感发热
取穴:神阙、涌泉
方义:神阙穴即肚脐,在经络理论中脐与五脏六腑相通; 在生理上是胎儿从母体摄取营养的通路,而且脐部皮肤薄、 敏感度高、血运丰富、渗透性强、吸收力快,有利于药物 吸收,是一个能吃药的穴位。有人做过实验,在脐部做隔 姜灸,10几分钟后口中就感觉到有辣味了。山东中医药大 学的高树中院长曾经编写过一本《中医脐疗大全》,收录 了能够通过脐部外敷药物、艾灸等疗法治疗的几百种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03
CATALOGUE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及环境要求
选定穴位
根据病情和具体穴位选择合适的 贴敷部位,做好标记。
清洁皮肤
贴敷前需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无破损。
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温度适 宜,避免患者受凉。
正确使用贴敷药物和辅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注意 药物的性质、气味、功效等。
穴位贴敷法
汇报人:xxx
2024-01-0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穴位贴敷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局限性
CATALOGUE
目 录
• 现代科技在穴位贴敷法中的应用及 前景展望
• 总结:传承创新,推动穴位贴敷法 发展
胃痛
贴敷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穴位 ,可缓解胃痛、胃胀、恶心等症
状。
腹泻
贴敷神阙、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 复。
便秘
贴敷支沟、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头痛
贴敷百会、风池、太阳等 穴位,可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头部不适。
失眠
贴敷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可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02
CATALOGUE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
贴敷大椎、风门、肺俞等 穴位,可缓解感冒症状, 如发热、头痛、鼻塞等。
咳嗽
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 穴位,可减轻咳嗽症状, 促进排痰。
哮喘
贴敷定喘、肺俞、膏肓等 穴位,可缓解哮喘发作时 的喘息、气促等症状。
(精品医学)穴位贴敷PPT演示课件
.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 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 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 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 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 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 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 “自灸”或“发泡疗法”。如果将药物贴 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 防治疾病时,又称定
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 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 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
固定方法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 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在头面 部,外加绷带固定特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 眼内,避免发生意外。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 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 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 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 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 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 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 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 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 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
11药袋
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 以水、醋、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 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后更换。
.
12磁片
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 的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 贴敷于相应穴位。
.
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基本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 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 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 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 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 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 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 “自灸”或“发泡疗法”。如果将药物贴 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 防治疾病时,又称定
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 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 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
固定方法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 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在头面 部,外加绷带固定特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 眼内,避免发生意外。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 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 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 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 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 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 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 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 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 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
11药袋
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 以水、醋、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 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后更换。
.
12磁片
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 的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 贴敷于相应穴位。
.
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基本
穴位贴敷疗法ppt医学课件
17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18
肺系疾病
慢性咽炎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僵蚕 穴位:天突,廉泉,天容,大椎,肺俞,心俞,膈俞,
膻中
19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30
其他
口腔溃疡 虚火上炎: 吴茱萸粉用醋调糊,取黄豆大小贴敷涌泉,胶布固定
24小时,每日换药1次。7次1疗程。 细辛研细末,加蜂蜜调糊,涂抹溃疡面,1日3次。 实热证: 青黛5,五倍子3,冰片1研极细末,吹于口腔溃疡局部, 或香油调敷,每日3-5次
31
其他
失眠 炒酸枣仁10g,研细末,加朱砂20g调匀,以30%二甲
腻性中药直接捣制成饼状。操作简便,吸收差。
水酒渍剂:水、酒或酒精等溶剂浸泡中药,使用时将
棉垫或纱布浸蘸溶液后直接敷于穴位上。操作麻烦, 吸收好。
鲜药剂:新鲜中草药捣碎或揉搓成团块状,或将药物
切成片状,敷于穴位上。简便,吸收好。
膜剂:将中药成分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制成膜剂或涂膜
剂,用时将膜剂固定于穴位或直接涂于穴位成膜即可。
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素问· 咳论》 “治脏者,治其俞。”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 “五脏之系皆在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 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 膀胱经,性质属阳。《难经· 六十七难》:“阴病行 阳,……俞在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病 阳治”。 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
8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 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三、基本操作方法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 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 性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 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 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四、贴敷疗法的特点
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 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 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 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 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 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一、概述
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 延伸,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 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 常用于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瘖病、 口疮、小儿遗尿等方面的病证。穴位贴敷 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 效佳、价廉、副作用小等特点。
二、发展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 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 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 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 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 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来治疗毒蛇咬伤。 当为穴位贴敷疗法的最早记载。
二、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 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 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 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 中药贴膏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 止痛的辣椒膏等。
三、基本操作方法
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 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宜少而精,一 般不超过2-4穴。如风寒咳嗽选肺俞、风门等。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 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 相应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贴敷治疗PPT课件
ppt精选版
24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 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 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 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疱, 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ppt精选版
25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 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2-4小时。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 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 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ppt精选版
12
贴敷疗法的特点
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 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 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 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 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 不到的显著功效。
ppt精选版
26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 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 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 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 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 及时到医院就诊。
ppt精选版
27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 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 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 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 内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 毒敷料,防止感染。
ppt精选版
28
ppt精选版
29
.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药物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 的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 当配伍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 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 香、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一则易 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 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三 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 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
贴膏穴位敷贴法治疗眩晕
眩晕的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
头晕目眩,可伴 头晕目眩, 有视物旋转或者 恶心呕吐;症状 恶心呕吐; 可反复发作; 可反复发作;头 部血管TCD检查 部血管TCD检查 提示椎---基底动 提示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脉供血不足。
中医标准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 辩证,均为脏腑气 血阴阳的偏胜偏衰 型,经颅多普勒超 声检查,均有不同 程度的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简要介绍
贴膏贴敷于体表穴位,一方面可以被腧穴所在 部位皮肤直接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 以发挥其药理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药物对穴 位的刺激,激发经络系统的功能,起到纠正脏 腑气血阴阳的偏胜偏衰,补虚泻实,活血通络, 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促进中风、眩晕等 疾病的康复,与针灸比较,穴位贴敷无刺激, 无痛苦,更简便。
应用推广的前景
西医治疗眩晕,困难之处首先在于难以确定病因, 西医治疗眩晕,困难之处首先在于难以确定病因, 其次药物副作用较明显, 其次药物副作用较明显,而中医可以根据患者不 同表现固本培元治疗,减少眩晕的复发,因此, 同表现固本培元治疗,减少眩晕的复发,因此, 无论古方还是自拟方,临床有效率都在85%以上 以上。 无论古方还是自拟方,临床有效率都在85%以上。 再者,广西地区的眩晕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再者,广西地区的眩晕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有较好的病源基础,本疗法具有无刺激,无痛苦, 有较好的病源基础,本疗法具有无刺激,无痛苦,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价格便宜,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价格便宜,疗效肯定等特 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点,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1袋,Tid; 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1袋,Tid;5%GS 500ml加天麻素注射液10ml( ml/支) 500ml加天麻素注射液10ml(5 ml/支) ivdrip,Qd。 ivdrip,Qd。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血 压
• 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 眩晕 • 耳鸣 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 心悸气短 • 失眠 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 • 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血 压
下引法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风
敷脐方 药物:黄芪 羌活 威灵仙 乳香 没药 琥珀 肉桂等份 加减:言语不利加菖蒲、葛根;高血压加牛膝、地龙、夏枯草;下
肢偏袒重加牛膝、地龙、独活、桑枝 制备方法:研细末, 用法:10g 醋或酒调敷肚脐,麝香壮骨膏固定,热水袋热敷半小时
至一小时,口中有药味或酒醋味道为佳12小时取下。
治
• 广泛应用于各科的多种疾病,疗效
确切 ,病源丰富
• 药量剂量小,易于操作
• 成本低,对场地人员要求少
• 制作简单
• 安全稳妥,不会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基 本 原 理 • 经络传导:药物对体表腧穴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入内脏或病所,
发挥调节和治疗作用 • 皮肤透入:药物加用适当赋形剂,能通过表皮从真皮吸收到人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腹 泻
椒倍散 药物:白胡椒5g 五倍子10g 偏寒加吴茱萸10g 用法:药物研细末,用时取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涂满肚脐,膏药底
布覆盖,2天换药一次,1个月一疗程。
按:敷脐法治疗新久腹泻,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均有较好疗效。 可用黄连、车前子、六一散、丁香、硫磺等细末备用,随证加减。
•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点 及 其 • 皮肤注表面破溃 • 对药意物及赋形剂过敏
血 压
• 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 眩晕 • 耳鸣 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 心悸气短 • 失眠 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 • 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血 压
下引法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风
敷脐方 药物:黄芪 羌活 威灵仙 乳香 没药 琥珀 肉桂等份 加减:言语不利加菖蒲、葛根;高血压加牛膝、地龙、夏枯草;下
肢偏袒重加牛膝、地龙、独活、桑枝 制备方法:研细末, 用法:10g 醋或酒调敷肚脐,麝香壮骨膏固定,热水袋热敷半小时
至一小时,口中有药味或酒醋味道为佳12小时取下。
治
• 广泛应用于各科的多种疾病,疗效
确切 ,病源丰富
• 药量剂量小,易于操作
• 成本低,对场地人员要求少
• 制作简单
• 安全稳妥,不会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基 本 原 理 • 经络传导:药物对体表腧穴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入内脏或病所,
发挥调节和治疗作用 • 皮肤透入:药物加用适当赋形剂,能通过表皮从真皮吸收到人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腹 泻
椒倍散 药物:白胡椒5g 五倍子10g 偏寒加吴茱萸10g 用法:药物研细末,用时取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涂满肚脐,膏药底
布覆盖,2天换药一次,1个月一疗程。
按:敷脐法治疗新久腹泻,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均有较好疗效。 可用黄连、车前子、六一散、丁香、硫磺等细末备用,随证加减。
•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穴位贴敷
点 及 其 • 皮肤注表面破溃 • 对药意物及赋形剂过敏
穴位贴敷疗法讲解PPT培训课件
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宜少而精,一 般不超过2-4穴。如风寒咳嗽选肺俞、风门等。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 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 相应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三、基本操作方法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组织器官最近、最直 接的相应穴位敷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 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 用相应的背俞穴。如胃脘痛选中脘、胃俞等。
二、发展历史
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 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应 用本法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传染 病以及其他疑难病种。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 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果.不仅有止痛之效,而 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贴敷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 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 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 效已有一定的认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在 《灵枢·经脉篇》中记载:“足阳明之筋…… 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 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 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 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二、发展历史
二、发展历史
继《急救广生集》刊行59年之后,“外治之宗’吴师 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 理论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书。书中每病治疗都以 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敷、熨、洗、搐、擦 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 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 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内病外治的 作用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 论述,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 络穴位………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
三、基本操作方法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组织器官最近、最直 接的相应穴位敷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 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 用相应的背俞穴。如胃脘痛选中脘、胃俞等。
二、发展历史
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 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应 用本法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传染 病以及其他疑难病种。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 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果.不仅有止痛之效,而 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贴敷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 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 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 效已有一定的认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在 《灵枢·经脉篇》中记载:“足阳明之筋…… 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 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 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 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二、发展历史
二、发展历史
继《急救广生集》刊行59年之后,“外治之宗’吴师 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 理论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书。书中每病治疗都以 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敷、熨、洗、搐、擦 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 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 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内病外治的 作用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 论述,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 络穴位………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
穴位敷贴的方法课件
燥。
其他
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 麻油、蜂蜜等辅料,增
强药效和贴敷效果。
贴敷方法
清洁皮肤
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保持干 燥。
调制药物
将药物调制为适宜的粘稠度, 以便于贴敷。
敷药
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或纱布 上,然后贴敷在穴位上。
固定
轻轻按压敷料,确保药物与皮 肤紧密接触,并用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与更换频率
时间
根据药物和病情需要,一般贴敷时间为6至8小时,儿童贴敷 时间应适当缩短。
更换频率
根据药物作用和皮肤反应,一般每2至3天更换一次敷料。若 出现过敏、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咨询医生。
03
穴位敷贴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案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穴位敷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泡 等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穴位敷贴时,应注意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情况,避免在皮肤敏感或破 损的部位进行敷贴。同时,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2
穴位敷贴的操作步骤
选穴原则
01
02
03
04
对应证候
根据病情选择对应的穴位,以 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
局部选穴
选取病痛局部或邻近的穴位, 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疗效
。
05
穴位敷贴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敷贴材料
研究开发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和透气性 的敷贴材料,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 效果。
VS
智能敷贴技术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开发能够实时 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和药物释放情况的智能 敷贴,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与证据积累
其他
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 麻油、蜂蜜等辅料,增
强药效和贴敷效果。
贴敷方法
清洁皮肤
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保持干 燥。
调制药物
将药物调制为适宜的粘稠度, 以便于贴敷。
敷药
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或纱布 上,然后贴敷在穴位上。
固定
轻轻按压敷料,确保药物与皮 肤紧密接触,并用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与更换频率
时间
根据药物和病情需要,一般贴敷时间为6至8小时,儿童贴敷 时间应适当缩短。
更换频率
根据药物作用和皮肤反应,一般每2至3天更换一次敷料。若 出现过敏、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咨询医生。
03
穴位敷贴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案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穴位敷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泡 等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穴位敷贴时,应注意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情况,避免在皮肤敏感或破 损的部位进行敷贴。同时,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2
穴位敷贴的操作步骤
选穴原则
01
02
03
04
对应证候
根据病情选择对应的穴位,以 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
局部选穴
选取病痛局部或邻近的穴位, 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疗效
。
05
穴位敷贴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敷贴材料
研究开发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和透气性 的敷贴材料,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 效果。
VS
智能敷贴技术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开发能够实时 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和药物释放情况的智能 敷贴,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与证据积累
穴位敷贴PPT课件
其他禁忌
如患有恶性肿瘤、炎症等特殊疾病的 患者,以及皮肤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等情况下 应禁用穴位敷贴。
06
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现状
穴位敷贴的历史渊源
详细介绍了穴位敷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穴位敷贴的现代研究
概述了当前关于穴位敷贴的科研进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 方面的内容。
穴位敷贴的应用范围
其他辅助材料
01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食醋、姜汁、 蒜汁等,这些材料可以增强敷贴 的药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2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有些穴位 敷贴产品会配备说明书、使用指 南等资料,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敷 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确定适应症
穴位敷贴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慢 性胃肠炎等。在操作前应明确适应症, 避免误用。
。
敷贴操作
将调制好的药物放在选定的穴 位上,用胶布固定,保持敷贴
干燥、紧贴皮肤。
敷贴时间
一般敷贴时间为2-4小时,但 具体时间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
生建议而定。
敷贴后的护理
观察反应
敷贴后应观察皮肤反应,如出 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
及时取下敷贴并就医。
避免抓挠
敷贴后应避免抓挠敷贴部位, 以免损伤皮肤或导致药物脱落 。
历史
穴位敷贴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 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原理与作用
原理
穴位敷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 体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增 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膏贴敷于体表穴位,一方面可以被腧穴所在 部位皮肤直接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 以发挥其药理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药物对穴 位的刺激,激发经络系统的功能,起到纠正脏 腑气血阴阳的偏胜偏衰,补虚泻实,活血通络, 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促进中风、眩晕等 疾病的康复,与针灸比较,穴位贴敷无刺激, 无痛苦,更简便。
13
肝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 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 疲乏力,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12g,山萸肉9g,
山药9g,枸杞子9g,菟丝子9g,龟板9g, 牛膝9g等。
14
若阴虚生内热者,加鳖甲10g、知母10g、 黄柏10g、丹皮10g等滋阴清热,心肾不交, 失眠者,加夜交藤20g、阿胶10g、鸡子黄 10g、酸枣仁10g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8丸Tid 。
15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适应症
适应于中老年脏腑气 血阴阳的偏胜偏衰型 患者;在疾病的发作 期和间歇期均可应用 ;病情程度严重者应 同时辅以综合治疗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4级物理学3班 hzx
16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禁忌症
局部皮肤有溃 疡者
对本贴膏有 皮肤过敏者
7
若阴虚较甚,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较 为明显者,可选加生地15g、麦冬10g、玄 参10g、首乌10g、生白芍10g等滋补肝肾之 阴,便秘者可选加大黄后下10g、芒硝10g 以通腑泻热,心悸,失眠者,可重用茯神 15g、夜交藤20g,加远志10g、炒枣仁10g、 琥珀10g以清心安神。有阳动化风之势,加 珍珠母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羚羊 角10g等镇肝熄风之品。
2
眩晕的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
头晕目眩,可伴 有视物旋转或者 恶心呕吐;症状 可反复发作;头 部血管TCD检查 提示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中医标准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 辩证,均为脏腑气 血阴阳的偏胜偏衰 型,经颅多普勒超 声检查,均有不同 程度的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
3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简要介绍
8
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1袋,Tid;5%GS 500ml加天麻素注射液10ml(5 ml/支) ivdrip,Qd。
9
痰浊上蒙证
主要证候: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 呕,呕吐痰,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g、白
术9g、天麻9g、陈皮9g、茯苓9g、甘草3g、 生姜3g、大枣3g等。
19
治疗时间及疗程
贴膏穴位 敷贴法14 天为1个疗 程,一般 治疗1-2个 疗程。
20
关键技术环节
中药贴膏制作是技术的关键环节,首先要 保证药物的透皮吸收性好,是药物在目的 穴位能被完全吸收,其次是药物浓度的配 制,由我院药剂室配制。
21
注意事项
本技术因为是外 敷贴膏,除了局 部皮肤有溃破者 或对本帖膏有皮 肤过敏者不宜应 用外,绝大多数 患者均可应用, 有较高的安全性。
膏贴治疗眩晕
1
眩晕的简要概况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 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 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是一种自 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的 平衡觉和空间位置觉的自我体会错误,表 现为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感 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头重脚轻等感 觉,这里仅指常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所致的前庭中枢性眩晕。
12
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重用黄芪30g,气虚 湿盛,泄泻,加泽泻10g,炒扁豆10g,气虚及阳, 加桂枝10g,干姜6g,心悸者,加柏子仁10g、酸 枣仁10g、朱砂10g等,血虚较甚,加熟地10g、 阿胶10g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8丸Tid,扶芳参芪合剂15ml Bid,复方阿胶浆 20ml Tid ,归脾丸1丸 Tid,归 脾合剂1支 Tid ,复方活脑舒胶囊 3# Bid。
5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中医辩证
风阳上扰 证
痰浊上蒙证
气血亏虚证
肝肾阴虚证
6
风阳上扰证
主要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 恼怒加重,肢体震颤,失眠多梦,腰膝酸 软,或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
15g,石决明9g,川牛膝9g、桑寄生9g,杜 仲9g,山栀子9g,黄芩9g,益母草9g,朱 茯神9g,夜交藤9g等。
17
技术操作方法
器械及材料 本技术操作简
便,易于掌握, 仅需要本院特 制敷贴,不需 要特别的器械。
18
操作步骤
我科研制的眩晕贴膏(威灵仙5包 刘寄奴5 包 葛根5包 鸡血藤6包川芎5包 怀牛膝5包 天麻5包 红花5包 骨碎补5包 五加皮5包 丹 参5包 补骨脂5包 桑寄生5包 鹿衔草5包), 外敷穴位:足三里、阴陵泉、太溪、太冲、 内关、颈部,外用敷贴固定。使用简便, 可单独使用,也可在针灸后贴敷,以加强 针刺的功效。
10
若呕吐频繁,加代赭石10g、竹茹10g和胃 降逆止呕,脘闷、纳呆、腹胀者,加白寇 仁10g、砂仁10g等理气化湿健脾,肢体沉 重,苔腻者,加藿香10g、佩兰10g、石菖 蒲10g等醒脾化湿,耳鸣、重听者,加葱白 10g、郁金10g、石菖蒲10g等通阳开窍。
中成药: 眩晕宁冲剂8g,Tid ;பைடு நூலகம்晕康胶 囊2~3#,Tid.
4
应用推广的前景
西医治疗眩晕,困难之处首先在于难以确定病因, 其次药物副作用较明显,而中医可以根据患者不 同表现固本培元治疗,减少眩晕的复发,因此, 无论古方还是自拟方,临床有效率都在85%以上。
再者,广西地区的眩晕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有较好的病源基础,本疗法具有无刺激,无痛苦,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价格便宜,疗效肯定等特 点,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11
气血亏虚证
主要证候: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 发,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 淡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补气养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另煎12g,黄芪9g,
白术9g,茯神9g,酸枣仁9g,龙眼肉9g, 木香9g,炙甘草6g,当归9g,远志9g,生 姜3g,大枣3g等。
13
肝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 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 疲乏力,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12g,山萸肉9g,
山药9g,枸杞子9g,菟丝子9g,龟板9g, 牛膝9g等。
14
若阴虚生内热者,加鳖甲10g、知母10g、 黄柏10g、丹皮10g等滋阴清热,心肾不交, 失眠者,加夜交藤20g、阿胶10g、鸡子黄 10g、酸枣仁10g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8丸Tid 。
15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适应症
适应于中老年脏腑气 血阴阳的偏胜偏衰型 患者;在疾病的发作 期和间歇期均可应用 ;病情程度严重者应 同时辅以综合治疗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4级物理学3班 hzx
16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禁忌症
局部皮肤有溃 疡者
对本贴膏有 皮肤过敏者
7
若阴虚较甚,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较 为明显者,可选加生地15g、麦冬10g、玄 参10g、首乌10g、生白芍10g等滋补肝肾之 阴,便秘者可选加大黄后下10g、芒硝10g 以通腑泻热,心悸,失眠者,可重用茯神 15g、夜交藤20g,加远志10g、炒枣仁10g、 琥珀10g以清心安神。有阳动化风之势,加 珍珠母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羚羊 角10g等镇肝熄风之品。
2
眩晕的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
头晕目眩,可伴 有视物旋转或者 恶心呕吐;症状 可反复发作;头 部血管TCD检查 提示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中医标准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 辩证,均为脏腑气 血阴阳的偏胜偏衰 型,经颅多普勒超 声检查,均有不同 程度的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
3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简要介绍
8
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1袋,Tid;5%GS 500ml加天麻素注射液10ml(5 ml/支) ivdrip,Qd。
9
痰浊上蒙证
主要证候: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 呕,呕吐痰,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g、白
术9g、天麻9g、陈皮9g、茯苓9g、甘草3g、 生姜3g、大枣3g等。
19
治疗时间及疗程
贴膏穴位 敷贴法14 天为1个疗 程,一般 治疗1-2个 疗程。
20
关键技术环节
中药贴膏制作是技术的关键环节,首先要 保证药物的透皮吸收性好,是药物在目的 穴位能被完全吸收,其次是药物浓度的配 制,由我院药剂室配制。
21
注意事项
本技术因为是外 敷贴膏,除了局 部皮肤有溃破者 或对本帖膏有皮 肤过敏者不宜应 用外,绝大多数 患者均可应用, 有较高的安全性。
膏贴治疗眩晕
1
眩晕的简要概况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 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 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是一种自 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的 平衡觉和空间位置觉的自我体会错误,表 现为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感 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头重脚轻等感 觉,这里仅指常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所致的前庭中枢性眩晕。
12
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重用黄芪30g,气虚 湿盛,泄泻,加泽泻10g,炒扁豆10g,气虚及阳, 加桂枝10g,干姜6g,心悸者,加柏子仁10g、酸 枣仁10g、朱砂10g等,血虚较甚,加熟地10g、 阿胶10g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8丸Tid,扶芳参芪合剂15ml Bid,复方阿胶浆 20ml Tid ,归脾丸1丸 Tid,归 脾合剂1支 Tid ,复方活脑舒胶囊 3# Bid。
5
贴膏穴位贴敷法的中医辩证
风阳上扰 证
痰浊上蒙证
气血亏虚证
肝肾阴虚证
6
风阳上扰证
主要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 恼怒加重,肢体震颤,失眠多梦,腰膝酸 软,或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
15g,石决明9g,川牛膝9g、桑寄生9g,杜 仲9g,山栀子9g,黄芩9g,益母草9g,朱 茯神9g,夜交藤9g等。
17
技术操作方法
器械及材料 本技术操作简
便,易于掌握, 仅需要本院特 制敷贴,不需 要特别的器械。
18
操作步骤
我科研制的眩晕贴膏(威灵仙5包 刘寄奴5 包 葛根5包 鸡血藤6包川芎5包 怀牛膝5包 天麻5包 红花5包 骨碎补5包 五加皮5包 丹 参5包 补骨脂5包 桑寄生5包 鹿衔草5包), 外敷穴位:足三里、阴陵泉、太溪、太冲、 内关、颈部,外用敷贴固定。使用简便, 可单独使用,也可在针灸后贴敷,以加强 针刺的功效。
10
若呕吐频繁,加代赭石10g、竹茹10g和胃 降逆止呕,脘闷、纳呆、腹胀者,加白寇 仁10g、砂仁10g等理气化湿健脾,肢体沉 重,苔腻者,加藿香10g、佩兰10g、石菖 蒲10g等醒脾化湿,耳鸣、重听者,加葱白 10g、郁金10g、石菖蒲10g等通阳开窍。
中成药: 眩晕宁冲剂8g,Tid ;பைடு நூலகம்晕康胶 囊2~3#,Tid.
4
应用推广的前景
西医治疗眩晕,困难之处首先在于难以确定病因, 其次药物副作用较明显,而中医可以根据患者不 同表现固本培元治疗,减少眩晕的复发,因此, 无论古方还是自拟方,临床有效率都在85%以上。
再者,广西地区的眩晕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有较好的病源基础,本疗法具有无刺激,无痛苦,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价格便宜,疗效肯定等特 点,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11
气血亏虚证
主要证候: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 发,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 淡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补气养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另煎12g,黄芪9g,
白术9g,茯神9g,酸枣仁9g,龙眼肉9g, 木香9g,炙甘草6g,当归9g,远志9g,生 姜3g,大枣3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