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的习题分析和教学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习题分析和几点教学建议-最新教育资料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习题分析和几点教学建议化学习题作为化学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用于组织学生学习,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实验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效果较好。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教科书编写时要注意开发新的题型,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编制的习题应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
”一、以往教材习题的误区分析在新课标提出后,化学教学更多的偏向于对教材内容的传授,更注重对解题技巧的教授,对习题本身的价值研究的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教材习题不够重视,不重视对教材习题的意义充分探究和利用。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也不重视教材习题,只顾埋头于参考书的题海中,这样就会使教材失去了价值。
其实是对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
教材习题中包含有很多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学生不仅能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积累更多的化学素材,还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材习题。
二、新旧教材习题系统的分析比较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化学新教材?z人教版?{不仅含有像传统教材那样一般出现在课文正文后面的习题即课后习题,还特别在课文正文中穿插了一般思考题(成为课后习题)。
这样的习题编排方式使习题更好地与课文内容相互融合,体现新课标所提出的科学探究这一理念。
传统课后习题的设置往往是去情境化、抽象化的,其功能局限于巩固复习课文知识,因此传统教材将课后习题和课文中依据具体情况提出的问题相互区分。
然而,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的习题发生了很多改变。
习题的编排追求情境化、生活化。
习题的布局不再局限于课后,在课文前、课文中,甚至课文的两旁都有出现。
这样的编排,一方面顺应课后习题与课文的内容相互融合的趋势,有利于理解教材中问题体系的完整性。
知识点03 无机非金属材料-2022年高中化学各版本教材习题分类解析及素养分析(必修)(解析版)
2022年高中化学各版本教材习题分类解析及素养分析(必修)知识点03 无机非金属材料【核心素养分析】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根据碳、硅的结构,预测在一定条件下碳、硅及其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与碳、硅有关的热点问题(如光导纤维、硅电池、半导体材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知道碳、硅及其化合物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课本习题巩固】【素养链接】(五)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2019人教版第二册p25T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B .硅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C .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D .二氧化硅可用于生产玻璃【素养链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命题立意】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解析】A .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A 错误;B .硅能导电,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B 正确;C .硅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C 正确;D .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因此二氧化硅可用于生产玻璃,D 正确;答案选B 。
【答案】A【素养链接】(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2019人教版第二册p25T4)2SiO 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例如,2SiO 与NaOH 反应可生成23Na SiO 。
23Na SiO 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黏结力强、耐高温等特性,可以用作黏合剂和防火剂。
实验室盛放碱溶液的试剂瓶应使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
请解释原因,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素养链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命题立意】能运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简单物质及其变化,能联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
【解析】玻璃塞的成分有2SiO ,其与碱反应,生成23Na SiO ,23Na SiO 的黏结力强,会使玻璃塞与瓶子黏在一起,化学方程式为:2232SiO Na SiO +2NaOH=H O ,故答案为:玻璃塞的成分有2SiO ,其与碱反应,生成23Na SiO ,23Na SiO 的黏结力强,会使玻璃塞与瓶子黏在一起,化学方程式为:2232SiO Na SiO +2NaOH=H O +。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章节安排章节旧教材(选修4)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的调控分析:从章节分配来看,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节“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因素”合并为“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内容,同时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一节内容。
可见新教材整体内容相对旧教材增加了不少,接下来以新教材的章节安排进行知识对比、课后习题对比。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选修4(旧教材)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知识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定量实验(Zn 与H 2SO 4)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由定性实验得出结论,并利用碰撞理论解释⑴浓度(KMnO 4与草酸)⑵压强⑶温度(Na 2S 2O 3与硫酸反应)⑷催化剂(H 2O 2分解)⑸催化剂作用原理图、选择性3.相关概念(绪论)有效碰撞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⑴定性实验(浓度、温度Na 2S 2O 3与硫酸反应、催化剂H 2O 2分解)⑵定量实验(Zn 与H 2SO 4)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相关概念⑴基元反应(分步反应)、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⑵利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⑶催化剂作用原理图习题两节内容的课后题目都较少,考查的知识比较基础,题目较容易;主要涉及: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本节课后习题较多,考查的知识既基础又新颖,题目难度一般;主要涉及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化学反应历程、设计实验证明催化剂的作用、实验探究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18题最后一空)分析:从知识点对比来看,整体知识点大致相同;新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更新和增加;旧教材独有的内容:定性分析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案例(KMnO4与草酸)新教材更新知识: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催化剂作用原理图、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新教材有旧教材没有的内容:基元反应(分步反应)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选修4(旧教材)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知识点1.化学平衡状态⑴概念⑵判断方法(量、正逆速率)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定性实验分析⑴浓度(Fe3+与KSCN反应、CrO72-与CrO42-转化)⑵温度(NO2与N2O4转化)⑶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⑷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3.化学平衡常数⑴计算公式⑵含义及影响因素⑶举例计算K及转化率1.化学平衡状态⑴概念⑵判断方法(量、正逆速率)⑶图像分析(方法导引)2.化学平衡常数⑴计算公式⑵含义及影响因素⑶浓度商(判断平衡状态方法)⑷举例计算K及转化率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⑴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⑵浓度定性:利用实验分析移动方向(Fe3+与KSCN)定量:等温时,用Q和K的相对大小判断移动方向⑶压强(NO2与N2O4相互转化实验)⑷温度(NO2与N2O4相互转化实验)⑸勒夏特列原理⑹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课后习题判断平衡状态;书写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分析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选择合适的工业生产条件;分析改变外界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变化;计算转化率;文字表述题目较少;书写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分析提高转化率的方法;判断平衡状态;判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15题);比较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大小;根据温度-产率图像分析反应热,并给出合理解释;计算转化率;分析:从知识点对比来看,整体知识点大致相同,呈现的先后顺序发生了改变,旧教材先介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后介绍“化学平衡常数”;新教材顺序调换,且新教材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更新和增加;旧教材独有的内容:定性分析浓度影响平衡移动因素的实验案例(CrO72-与CrO42-转化)新教材更新知识: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Q=K)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除了定性分析,还可以定量计算(比较K和Q的相对大小)新教材增加内容:定性分析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实验案例(NO2与N2O4相互转化)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选修4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1.焓判据2.熵判据3.综合考虑,△G=△H-T △S (科学视野)1.焓判据2.熵判据3.综合考虑,△G=△H-T △S (资料卡片)课后习题题目很少,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由于熵增而使某过程自发;(食盐溶解、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题目较少,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由于熵增而使某过程自发;从自然现象、常见的化学反应中判断熵变和焓变;分析:该板块知识点内容和课后习题都几乎保持一致,这是为了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而呈现出来的,并不作为考查的重点,考查内容很基础,自由能变化的计算方法分别出现在“科学视野”和“资料卡片”中,可见地位一般。
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精选文档
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1前言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既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以化学知识为主的科学课程的奠基性知识。
实践证明,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教材(以下简称为人教版)进行教学时,通过综合人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鲁教版)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苏教版)等三种版本教材的优势,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程标准中对于物质结构基础的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这是对高中教材中物质结构基础所处重要位置的定性认识。
课程标准必修2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的内容标准包括:1)理解元素的含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5)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阴、阳离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共价键;6)运用模型了解碳的成键特征,描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活动与探究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2)实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3)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
4)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5)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交流讨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区别。
7)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摘要:在任何学科的教材中,习题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对此,本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了比较,以此强化习题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比较;课后习题前言:在课堂上,教材是连接师生的纽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完成自身知识建构的方式。
在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作为必须可少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不同的化学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优化改进,还可以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能力。
一、化学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之下,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过化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思维。
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教师则需要对化学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才能够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同现行教材相比,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对于课后习题内容的选择与化学题的设计,比较侧重对化学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课后习题的趣味性与功能性,更为突出“生本”理念[1]。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必修2的第11页的习题6:“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讨论、演讲、墙报等形式在班上交流”。
在这个习题中,主要是对学生对于同位素的认知水平进行了考察,还进一步要求了学生对于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该例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察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这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
二、习题数量及类型的变化在现行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数量较大,依旧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等类型,并且问题比较基础、简单。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
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
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
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
三套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1 习题的比较与分析———以“金属及化合物”为例
三套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1习题的比较与分析摘要:习题是教科书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及化合物内容为例,对人教、鲁科、苏教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习题进行对比研究,从习题数量、类型、内容、语言呈现方式四方面对三套教科书习题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三套教科书共同的特点是习题内容都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且习题呈现方式多样化,区别在于苏教版教科书习题数量适量且类型多样;人教版教科书习题数量和传统题型偏多,但也增加了开放型习题的数量;鲁科版习题数量较少,习题类型比较均衡。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比较与分析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338-02收稿日期:2019-05-27作者简介:王建芬(197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教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教科书是供教师和学生阅读、开展教学的主要载体,习题是教科书文本的辅助系统,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应用的理解,更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现行三套高中化学教科书都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了一定数量和类型的习题。
以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对三套教科书课后习题的数量、类型、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对比与分析,探析不同版本教科书中习题设置的特点,为教师对教科书习题的使用提供参考。
一、三版本教科书必修1习题数量的比较与分析习题的数量是反映教科书习题系统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以一个化学知识点设置1—2个习题的数量为最佳,因为数量偏少不能进行化学知识针对性的锻炼,数量偏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以必修1第三章金属化合物为例,选取三个版本高中教科书模块中的习题进行研究,对习题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习题数量上,人教版必修教科书中设置64道课后习题,数量最多;其次是苏教版共48题,由于鲁科版本章不包括金属钠部分内容所以鲁科版习题数量总量偏少只有20题,与人教版在习题数量上差距较大。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材练习设计和练习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材练习设计和练习教学的思考吴俊明等【摘要】:针对目前一线教师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练习设计的主要意见,借鉴美国化学教科书IntroductoryChemistry(《入门化学》)中练习设计的特点,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编写需要:转变观念,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练习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积极探索,搞好练习系统的设计;拓展思路,改进练习题的编制;变“照书教”为“用书教”,发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练习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练习;教学设计;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反映: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练习设计的主要问题(一) 来自一线教师的反映不少教师反映:“新教材很难教,课本上没有讲的,练习中偏偏会出现,我们只好看习题来讲课”“跟初中和小学比,高中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又要搞(探究)活动,又要应对高考,不能不做大量的题,不能不赶进度,我们很是困惑”“由于要减负,课本讲的太少、太肤浅,课本一减再减,可是考试题的难度一点都没有减少,学生不得不找来大堆的参考书去做大量的‘超纲题’”……(参见国内互联网各有关论坛)这表明,由于改革不到位、相对滞后,练习设计不能被教师理解,造成教学困难,练习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薄弱环节之一。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练习设计的主要问题上述意见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教科书编写方面的练习设计,二是课程实施方面的练习教学。
这两方面都受到旧认识、旧经验的干扰,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就教科书这方面而言,综观当前的高中化学新教材会发现,虽然各版本普遍注意了练习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并且不同版本有所差别,但还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整体思考、理性思考,练习设计的整体性、适应性不强:练习题与练习题之间联系不明显,“各自为战”,相互之间跨度较大;基础性练习题安排得比较少,练习的整体缺少“坡度”,难度突跃式增加;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有顾此失彼现象。
2.设计思路不够广,某些教科书的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实践性练习题数量较少或者缺乏真实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一些练习题跟以往的练习雷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案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套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2.B 3.C 4.B 5.AB(但要明确,这二者的红色是不同的)6.A 7.C 8.D
9.可以分别先加铜片微热,溶液变蓝色且有少量气泡逸出的为稀硝酸。另两份溶液里直接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a2++SO42- = BaSO4↓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
10.请与你的同学讨论解决。
11.干燥剂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也有氧化性、非氧化性之分,还有液态、固态之分。要根据被干燥物质的性质与干燥剂的性质,以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不溶解为原则选择。
SO2——可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用碱石灰;
NO——可选用无CaCl2干燥。注意!不能用浓硫酸,因浓硫酸能与NO化合。也不宜用碱石灰。
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及教学建议
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及教学建议【摘要】文章针对旧人教版、新人教版、新鲁科版三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乙烯与苯的内容,从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内容的呈现方式、习题设置的特点等方面进行比照分析,对两版新教材的亮点进行解读,提出用好新教材、活用新教材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乙烯;苯;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材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根底,也是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的源泉。
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横向和纵向比照分析,可以更好地落实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本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版[1]〔以下简称“旧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版[2]〔以下简称“新人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版[3]〔以下简称“新鲁科版”〕三版教材中有关乙烯与苯的内容的编排特点、亮点进行比照分析,并提出关于使用教材资源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广阔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一、内容的选取与组织“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是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课程标准必修内容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开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知识载体[4]21-23。
乙烯与苯的内容在三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章节编排及内容选取见表1。
二、内容的呈现方式乙烯与苯的内容在三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内容呈现方式的详细比拟见表2。
其中,将正文以外的学习活动栏目按照其功能属性,可细分为实践性、方法性和知识拓展性栏目。
由表2可以看出,在实践性栏目方面,比照旧人教版,两版新教材的篇幅更大、探究性更强,这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即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2。
如新人教版设计了一个以甲烷、乙烯和乙炔为例,借助球棍模型认识烃分子结构的动手实践活动,借以丰富学生對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不同烃的空间结构的认识和体验等。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习题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调查报告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习题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调查报告摘要通过新旧教材习题的比较,概括了新教材习题的特征。
在分析制约新教材习题使用因素的基础上,从习题设置和课堂教学2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教材习题调查分析建议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和评价作用,因此研究新课程和新课程教学,就不能不研究新课程的习题设计。
此次新课程改革,教材习题无论是在题型设计方面、还是在内容的选取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放着教材习题不用,用一些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作为课后作业。
要明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必须了解新教材习题的特征,分析制约其使用的因素。
说明:(1旧教材的14个实验中包括非习题的5个家庭小实验。
(2旧教材中的判断题、推断题等,根据其内容不同,分别并入实验题和简答题。
(3含有实验的综合性习题,根据其偏重考查的内容不同,分别划归实验题、填充题等。
1.2新教材习题设置的特征1.2.1主观题比例增大,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由表1可知,与旧教材相比,新课程教材习题中的选择题所占比例从36%减少为24%。
选择题的答题方式主要是判断型,只能反映出学生选择的结果是否正确,由于思维过程没有呈现出来,无法得知其思维过程是否正确。
选择题的减少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2.2重视实验,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新教材中实验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相应地,习题中有关实验的试题也大幅增加,从旧教材的3%提高到14.4%。
且实验试题多有一定综合性,其中更有11道试题属于实验方案设计、评价题,需要学生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解答。
1.2.3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科(》在“教科书编,要增加实践题,“编制的习题应有助于学生发现;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
”本着这种精神,新课程增加了实践性习题的数量,从旧教材的1%提高到6%,山东科技版更是提高到14.3%。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材练习设计和练习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材练习设计和练习教学的思考作者:杨加兵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19期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新教材已经得到进一步完善,蕴含更加广阔的知识内容,对化学教师是一种挑战,本文对高中的化学课程在课改后对学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从强化学生对化学新教材练习等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练习;教学设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化学新教材得到很大完善,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更加的简洁、系统,蕴含更加广阔的知识内容,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运用高中化学新教材来实现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当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新教材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一)教学方法多元化。
新教材下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元化,从教育部到各省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都必须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式教学培训、研讨练習教学方式活动。
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将新教材中的内容呈现给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练习环节,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相对而言,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式讲授法已经不能够达到新教材的教学目的。
化学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要从生活中来寻找,针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不断进行习题练习和实践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高中化学新教材虽然在难度上有所减少,但是其蕴含的知识内容更加广阔,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开放化、综合化。
对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地学好高中化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书中每节课文后都增加了练习题,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和学生们都要摆脱传统的教学和练习方式,积极地投入到新教材的学习和练习当中,从而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摆脱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索,充分发生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有着重要作用。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9T08:21:09.25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5期作者:项立平[导读] 地域不同、教育要求的差异,导致目前学生所使用的化学教材并不统一,教材各有特色项立平浙江省义乌市商城学校 322008摘要:地域不同、教育要求的差异,导致目前学生所使用的化学教材并不统一,教材各有特色。
各地域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且产生了很多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受教育部批准且承认的主要有三种,即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
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编写特点不同,教材使用有同有异。
为更好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对比分析中进一步应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
关键词: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特点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所设计并产生的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支撑高中化学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载体。
但这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之间差异明显,特点鲜明。
表现在课程结构、学习栏目、插图表格以及实验设计等多个方面。
有效把握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是教育工作者找准高中化学教学切入点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而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有效发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功用,实现有效教学。
一、课程结构:主题设计,单元分散有所不同就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三种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都没有去按照课标的顺序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采用了化学1、化学2这样的课程结构,在根据课表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将不同的内容合理的安置在化学1、化学2之中,有条理的视线教学。
且教材编者在编排内容时也合理的选择了具有特色的自由编排顺序,其主题设计以及单元分散都有所不同。
对该三个版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特点如下:1.人教版化学1的课标主题为“化学实验基础”与第一章的“从实验学化学”对应,且它还包括了课标化学1主题1“物质的量”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的习题分析和教学建议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
教科书编写时要注意开发新的题型,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编制的习题应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已有3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对这三种教材(化学1、化学2)的章节习题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新版化学教材的习题形式和结构特点,理顺习题教学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化学1、化学2)教学质量标准。
1 初步统计
三种教材(化学1、化学2)的习题题量、习题类型、各类题占习题总数的百分数统计如下:
表1 三种教材的习题题型分类统计表
注:(1) 平均每节(课题)习题数量含每章(单元)的专题作业(自我评价)。
(2) 题型分类中的题量包含专题作业(自我评价)。
(3) 非选择题但只有惟一答案的题型(如写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等)归入填充题类型。
不在题型
分类表中列出、又不属于填充题类型的题型(如诊断性习题)归入问答题类型。
表2 各类题占习题总数的百分数统计表
2 教材中习题设置的特点
2.1主观题比重较大
从表1、表2的数据看,三种教材的习题中,选择题的比重约占20%~26%,填充题中约有1/3为主观题,因此在教材的习题中,客观题约占习题总数的30%,主观题约占习题总数的70%,如果去掉教材中每章(单元)的专题作业(自我评价),单从各节(课题)后的习题看,则教材的习题中主观题的比重更大。
新教材的练习题中主观题的比重较大说明:教材中的习题设置,是在保证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2习题设置体现多样性、综合性和灵活性
与原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引入了大量新题型,体现出习题的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
表2列出了7种类型的习题,除了常见的选择题,填充题、计算题、问答题外,新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性习题,有实验设计、调查、讨论,上网查询、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制作实物模型,绘制表格等。
综合性、诊断性习题在新教材中被大量采用。
如:山东科技版化学1,第三章第3节“硫的转化”(第89页)习题5: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对硫元素家族有了哪些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都是硫元素中核心成员,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 SO2、 SO3 H2SO4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它们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除它们之外,对于硫元素家族的成员,你还知道哪些;列举三例。
(4)你对硫元素家族的哪种物质感兴趣?请查找资抖,写一个关于该物质的小短文,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该道习题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知识拓展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是一道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题目。
学生在解决本题所提出的问题时,必须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要查找资料,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和陈述。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本题所提出的问题时,问题解决方式和文字陈述形式也会各不相同。
因此,问题解决过程即是知识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同时这种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对化学学习有兴趣的同学以更大的探索空间。
2.3实践性习题注重科学探究和能力培养
表3 三种教材中部分实践性习题出现的频次统计表
注:一道习题中若同时出现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与同学交流等词时,进行重复计次。
实践性习题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习题形式,这类习题虽然在三种教材习题中占的比重不大(约15%),但对“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这类习题,往往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分组合作才能较好、较快地解决问题,因此也创造了让学生互相充分合作、质疑、分享成果的机会。
表4 三种教材中的部分实践性习题举例
3 新教材习题教学的建议
化学习题教学是指围绕化学习题进行的以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情感,培养学科学习能力,直至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化学习题教学是新教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1方式多种
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要改变以往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作业的做法,将课本中的章节习题分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部分和合作完成部分。
应当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较复杂的实践型作业,对调查报告、写小论文类型的习题,可让组内的学生转换分工角色,轮流执笔完成书面报告。
3.2评价多元
练习题的批改不要像测试题批改那样只针对答案的正误进行总的评判,应像批改作文那样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思维水平、学习态度和解题策略等方面分别评判,多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注重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创造能力。
设置学习园地或利用网络展示学生作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宣讲自己的论文、报告,并进行点评,给学生以交流、探讨的空间,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思、领会,并进行新的尝试。
这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更强的指导性。
要通过纸笔测验,强化对学生化学知识技能的训练;运用表现评定的方法,突出对实验探究、开放式活动式问题的解决能力的考查;运用观察法、成长档案袋法强化过程性评定。
3.3实施求实
在使用新教材的习题时,必须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学校的现状、教师的水平出发,求实效,要抓住学生的知识、技能这样的核心不动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
[2] 化学课程标准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7
[3] 孙夕礼. 论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 化学教学, 2003(3):17~19
[4] 马春生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渗透课程标准的理念. 化学教学 200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