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西诺尔《丝绸之路沿线的语言与文化交流》黄长着译《第欧根尼》1997年第01期
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与文化交流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历史文化交流的繁荣给予了这些国家诸多文化上的财富。
这条名噪一时的丝绸之路,从中国一直延伸到欧洲,一路上连接着各种文明古国,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伊朗、中亚五国、俄罗斯、蒙古、阿富汗、土耳其和欧洲等,这些国家都曾经历过丝绸之路的文化繁荣和交流。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文字、物质、艺术和信仰等方面。
文字的交流是文化交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丝绸之路上的各国相互交流,也逐渐掌握了彼此的文字。
例如,蒙古帝国时期在今天的内蒙古和中国北方地区,兴起了蒙古文化,而这批人的主要交流和文化繁荣的来源,都是因为丝绸之路的存在,蒙古帝国统治者大量把汉文化中的思想和文字硬生生地翻译成蒙古文,以达到能够推广懂汉语的士兵文化。
那么,通过物质交流,丝绸之路国家间也产生了激烈的文化碰撞。
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印度的木雕和手工纺织品,甚至欧洲的金银首饰、贵族服饰等,都途经丝绸之路传到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中。
印度之于中亚、中亚之于西亚、西亚之于欧洲,也许正好如同汉语的官话之于中国南方的方言,令人感到熟悉而又亲切。
从古代到现代,各国间实行的商品交易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传承。
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艺术发展也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通过艺术表现和交流,各个国家间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著名的丝绸之路传统艺术有维吾尔草原民歌、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偶戏、高昌砖雕和千手千眼观音像、甘肃莫高金色陶器等等。
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从中互相联繫和传递文化之火,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印度、伊朗等国的宗教和哲学等,都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点此。
在丝绸之路的交流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信仰和宗教的传授与交流,最明显的行为便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快速的传播。
自唐朝时期开始,中国佛教便逐渐传到了印度、中亚和蒙古,甚至传到了欧洲。
佛教的传播无疑是贯穿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也是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丝绸之路》微课教学课件
欧洲 文明
西亚 文明
古印度 文明
中华 文明
丝绸之路意义:
丝丝绸绸之之路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 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丝路记忆中外使者 相望于道
公元前39年,康居王使者杨伯刀出使西汉, 评价贡物时把进献的肥壮骆驼,记录成瘦 弱的骆驼,不服喊冤,朝廷责令调查。
——《康居王使者册》
悬泉置汉简
玉门关遗址
汉代克孜尔尕哈烽燧
维护西域安定和丝绸之路畅通
பைடு நூலகம்
汉代长城遗址
敦煌悬泉置驿站
和平 开放
97年 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到东汉
丝路物语东西商队 不绝于途
丝路上的商队
中原与西域的物品贸易 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艺术、技术交流
丝路物语东西商队 不绝于途
互利 共赢
丝路印象多元文化 交汇于路
敦煌莫高窟 狩猎图
雨中耕作图 佛说故事
互学 互鉴
克孜尔千佛洞飞天
敦煌飞天
一条沟通文明的大道之行
中外使者 相望于道 国家交往之路 东西商队 不绝于途 贸易交流之路 多元文化 交汇于路 文化交汇之路
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作者:吕文利来源:《大陆桥视野·上》2016年第05期人类从来是不甘于寂寞的,交流、交往的欲望促使道路开通、文明交流,丝绸之路就起源于文明之间的吸引。
古代世界形成了四大文明:尼罗河中下游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中游的古印度文明,以及亚洲东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
这些古文明独立发展,中间隔着高山、大川、沙漠、大海。
当大海还是无法逾越的屏障的时候,一些勇敢的探险者就通过驼、马等多种交通工具,向自己认知世界的边缘探险了。
迈过黄河,到河西走廊,在其尽头再一路西行,可分为几条路线,到达中亚地区,而后穿过中亚,最终到达欧洲。
当然这并不一定是某一个探险者的丰功伟绩,应该是许多人或许多个商队接力完成的,所以丝绸之路一开始应该是一个接力式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
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关于西王母的传说,知道西方有灿烂的文化。
在先秦古籍《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经河西走廊,到阿尔泰山地区与西王母宴饮并赠送丝绸的故事。
传说可以反映一定的历史真实,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故事,可以反映那个时期丝绸之路以及文明之间互相吸引的大体状况。
古代丝绸之路上文明的交流、交往、交融,成为人类历史上文明进步的推动器,主导着世界历史进程的走向。
物质资源互通有无的交换之路互通有无是人类交往的最初动机,物产的交换是促使丝绸之路由断续的道路到逐渐畅通的基本动力。
丝绸是最富特色的东方产品,是促使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物产。
考古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境内已有蚕桑业,随着技术不断改进,丝绸制品已经非常精美,为周边族群和部落所仰慕。
秦汉时期,中国的丝绸经今天的新疆而到中亚,再到欧洲,所以当时的欧洲人以“赛尔”(Ser)也就是汉语“丝”(si)的发音来称呼丝绸,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即“丝绸之国”。
应该强调的是,当时丝绸之所以能够远销欧洲,是因为这种产品不是很重,经长途贩运而不会败坏,重要的是,当时的欧洲还不能生产,对这种高贵产品的需求尤为旺盛,而且丝绸在一定时期内还可以作为货币使用,这也正是很多商旅经过漫长的大漠戈壁之旅后,贩运到欧洲还能获得很高利润的原因。
中国的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中国的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中国的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商业通道之一,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自古以来,中国丝绸、茶叶、陶瓷等商品通过这条交通线路,与西方的珍品如大马士革钢剑、波斯地毯,以及罗马帝国的玛瑙等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
这种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商品交流,也为东西方文化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8年,中国的西汉王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的贸易通道。
从此,中亚、印度、波斯等西方地区的商人以及外交使者纷纷来到中国,带来了他们的语言、艺术、哲学等文化因素。
同时,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让这些地区的人民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丝绸之路也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在汉代,佛教兴起与传播,中国的佛教经典、思想体系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传到了西域和印度等地。
同样地,西方也有许多哲学家、学者来到中国寻求知识与智慧。
例如,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普林尼以及阿拉伯帝国的旅行家伊本·巴图塔等人都曾在中国停留学习。
这种交流不仅为当时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中西方学术思想的交融与互补奠定了基础。
此外,丝绸之路也推动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形式闻名,这些艺术形式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
西方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也随着贸易的增长而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内涵与形式。
例如,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曾受到波斯绘画的影响,将西方的人物造型与中国的山水风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增添了艺术的多样性,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最后,丝绸之路对经济繁荣与人文交流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通过它,中西方各自的商品和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互相影响。
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丝绸之路》疑点解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丝绸之路》疑点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丝绸之路》疑点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丝绸之路》疑点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丝绸之路》疑点解析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⑴“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⑵“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⑶“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⑷“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3、说说“丝绸之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
⑴时间:公元前115年。
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⑵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⑶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⑷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刘敏岳亮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
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
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这就是丝路的前身。
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
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
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
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
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扮演了承载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角色。
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商品、技术、宗教、学问的交流与传播得以实现,这种交流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的繁荣,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一页。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1. 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汉武帝时期。
当时,西汉与中亚的大月氏王国达成治国之策,大量西域商品开始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从而促进了中亚、古印度、波斯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扩大,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
2. 商品交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商品交流是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之一。
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而西方的马匹、石油、珍珠等商品则传入中国。
这种商业贸易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各国文化的交流。
中亚传入中国的波斯地毯、伊斯兰艺术等,为中国带来了新颖的艺术风格与技术,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3. 技术交流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丝绸之路上的技术交流给东西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传入中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而中国的造纸术、丝绸生产技术等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西方的文化与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技术的传播,也为双方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4. 宗教传播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影响了东西方各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传佛教在其他东亚国家的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播则使得西域地区的文化得到了宗教的熏陶,并迅速传播到中亚地区。
总结起来,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
无论是商品交流、技术交流还是宗教传播,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中外交流之丝绸之路(2)
(2)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 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 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 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人西域地区, 目前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 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 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据此, 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 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 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
(3)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 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 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 中期开辟。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 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等地到伊斯坦布尔。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 布哈拉等到伊朗,与南线汇合。南线:起自帕 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 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 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丝绸之路相关音乐
• 《丝绸之路》谭晶 (请点它) • 《丝绸之路》喜多郎 (请点它)
四.总结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商品 的交流,在更深层次上,丝绸之路对我国与 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丝 绸之路是我国历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
2.路线
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同时,还有一条 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 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 汉武帝结束了秦始皇的闭关政策,大举 对外经商交往。然而,按汉代的造船技术,未 能造出足可抗拒大洋浪涛的大型船只,海上 交通只能靠近海航行。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距离东南亚最 近,又可绕着海边行船,安全可靠。所以,这里 就成为中国汉代海上对外经商交往的最早港 口,成为整个汉朝的重要口岸,现代人称之为" 海上丝路始发港。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小说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5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这个词语。
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
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
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数千年来,商人、教徒、外交家和学术考察者等在这条“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道路上来来往往,通商、旅行、互动,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与丝路密不可分。
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出土文物,则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者。
以至于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这样感慨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此外再没有第五个。
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自敦煌至喀什的环塔克拉玛干古代文明区,此外再没有第二个。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
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不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还是木卡姆乐曲的悠扬,都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
丝绸之路解说词
丝绸之路解说词序: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文明与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发生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但这些古文明之间的交往路线一直没有概括性名称。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名著《中国》里首次提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一名。
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①这个说法很快得到东西方众多学者的赞同。
英国人称“Silk Roads”;法国人称“La Route de la Soie”;日本人则称“绢の道”或音译为“シルクロ一ド”,凡此皆为“丝绸之路”一词的各种译名。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考古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从时间上,考古新发现把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开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时期。
从空间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引证,说明张骞通西域不久,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就出现了中国丝绸。
因此,研究者一般把罗马视为丝绸之路的终点,并把汉唐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视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也有学者认为,这条路可以向西伸展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向东延伸至日本的奈良。
因为威尼斯是马可·波罗的故乡,而奈良正仓院珍藏的染织遗宝,超过了10万件,如果加上法隆寺保存下来的丝织物,据说可以囊括中世纪的各类丝绸。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正在与现代化的西方进行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交流,并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沉寂了数百年的丝绸古路,如今正在重新焕发青春。
日本京都大学杉山正明教授在我的《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文明》一书日文版序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和时代都在发生巨变,而中国,现在已成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泱泱大国。
“探险家”们踏查过的亚洲内陆各地、帕米尔高原的东西南北,自沙皇俄国和满清政府相互对峙的18世纪后半期以来,大约经过200年,业已物换星移,演变成“开放空间”(Open Space)。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摘要: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 正是通过交流, 经过冲突、消化、吸收, 使得中西文化在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本文主要从丝绸之路上物质文化的传播与吸收来看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的确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自成体系。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是孤立的、封闭的、凝固的。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线,常盛不衰,其生命之所在,就是它始终处在不停息的文化交流过程之中,不断从外来文化中吸取新的养料而蓬勃发展。
在古代,中国文化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外传,对西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所谓“中国文化”,并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精神文化”,它还包括物质文化,如丝绸文化、瓷器。
中国文化向西传播, 主要渠道是“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的三条路线综观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的过程和态势, 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在文化的外传过程就已具有突出的地域特殊性, 即在地理和文化关系影响下,物质文化从中原地区沿丝绸之路外流,主要在东、西、南三个方向。
这三个方向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三条路线。
从中原地区向东, 沿丝绸之路东线可以到达中国东北和朝鲜、日本等地区, 这里素称东夷之地,地理上与中原相邻极近, 文化上属中国文化圈内, 历来与中原交往频繁、关系密切。
因此, 中国文化从中原辐射周围最先影响到这一地区,如丝绸物品和丝织技术自远古时代就向这里传播。
我们可以称这条路为丝路东线。
从中原地区往西,深入欧亚大陆腹地,这里属西域范围, 包括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广大地区, 与中原地理距离远近和文化关系疏密各不相同, 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呈现出复杂性。
这条丝绸之路主要干线可称为绿洲丝路。
从中国南部入海, 经东南亚、印度洋可到非洲东部和红海、地中海乃至大西洋沿岸, 这里称南海或西洋, 这条丝路一般被称海上丝绸之路。
在海上交通发达之后构成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区。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共张)课件
丝绸之路贸易有助于形成世界经济体系。通过贸易往来,沿线国家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动了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05
丝绸之路的现代意义和影响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 易和文化通道,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 现代版的丝绸之路,旨在加强沿线国 家和地区的经贸、人文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 易便利化、金融融通、人文交流等方 式,促进了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 域一体化进程。
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保护
丝绸之路沿线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古城遗址、 石窟、壁画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
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通过考古 发掘、修缮维护、展示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 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陆路丝绸之路
路线概述
陆路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从中亚、 西亚通达欧洲的贸易路线,主要 包括北线A、北线B、中线、南线 等几条主要干线。
重要城市
这条路线上的重要城市包括长安 (今西安)、洛阳、敦煌、撒马 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大不里士(今伊朗境内)等。
海路丝绸之路
路线概述
海路丝绸之路是指古代通过海上航线 连接东亚与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贸 易路线,起点多为中国的东部沿海城 市。
教、科技等相互传播和交融。
02
加强了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联系和发展,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商
业繁荣和经济增长。
03
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丝绸之路对于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条贸易路线,
东西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02
丝绸之路沿线语言文化交往探略
丝绸之路沿线语言文化交往探略作者:苏聪来源:《社会科学家》 2017年第9期摘要:语言在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沟通丝路沿线各民族的商业以及文化交往,然而语言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具有多样性,以及语言与文字联系的非固定性。
在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经贸与文化交往中,对译员的需求较大,同时翻译也促进了宗教文化在该地区的传播,因此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成为宗教与文化的融汇贯通之地。
关键词:丝绸之路;语言;翻译;宗教中图分类号:K1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7)09-0149-05“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赋予汉代中国与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从事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然而,随着近代以来考古发掘的进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的涵义越来越宽泛。
1910年,德国史家赫尔曼从文献角度重新审视丝绸之路的概念,在《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丝绸古道》一书中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个名称的涵义延伸到通往遥远西方的叙利亚的道路上。
”[1]赫尔曼将丝绸之路的西端定在叙利亚,是因为张骞通西域不久,中国丝绸就沿着这一路线传播到罗马帝国所属的叙利亚境内。
由此近代以来学术界逐渐达成共识,即丝绸之路沿线的交往不仅局限于中国与中亚、南亚的交往,还包括西亚、地中海世界以及海上丝路所连接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
丝绸之路沿线的文明交往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交流,更囊括影响更为深远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碰撞与融汇。
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速度尽管缓慢,但却始终在不断延续下去,它遵循着一个简单的模式:数量上占有优势地位的吞并掉处于劣势地位的,多数人所说的语言取代那些没有多少本族人使用的语言。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往是流动性的,其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在于沟通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交往,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不断的碰撞与融合,呈现出文明多元化的绚丽景象。
倘若交往对象之间关系良好,文化交流会通过官方或民间渠道畅通无阻,但如果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系,文化是流动的,并不因为政治的敌对而断绝交往,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
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的交流内容
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 的贸易
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 播
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 的交流
科技、医学、天文等知识 的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 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经济影响:促进了中西方 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科技影响:促进了中西方 科技的交流和进步
思想影响:促进了中西方 思想的交流和融合
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联系和友好 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西文化交流品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宗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科技: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科技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文化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等文化艺术的交流,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了中西方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中西方科技的交流与传播 促进了中西方宗教的传播与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 的现状与未来
中西文化交流的现状
交流方式:文化交流活动、展览、演出等 交流内容:文化艺术、科技、教育、体育等 交流规模:日益扩大,参与人数和活动数量不断增加 交流影响: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融合。
文化传播:丝 绸之路促进了 中国与西方文 化的传播,使 双方得以了解 彼此的文化、 艺术、科技等。
贸易往来:丝 绸之路促进了 中国与西方的 贸易往来,使 双方得以互通 有无,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宗教传播:丝 绸之路促进了 佛教、基督教 等宗教的传播, 使双方得以了 解彼此的宗教 信仰和文化。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不仅使商品交流得以畅通,更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文化交流、艺术传播等方面探讨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历史发展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汉朝,至公元14世纪元代,成为欧亚非大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纽带。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商品的交流,东西方文化也相互渗透、融合。
2.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西方文化交流得以展开。
东方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成果传到西方,西方的法律、文学、音乐、宗教等也传入东方。
这种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相借鉴与影响,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
3.社会制度与文化转变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推动了社会制度的转变,也带来了文化的变革。
例如,随着东西方商人的来往,汉代的商业社会得到发展,商品经济在东方逐渐兴起;同时,西方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也给予了东方社会新的观念和理念。
4.艺术传播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艺术传播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丝绸、陶瓷、漆器等工艺品通过这一通道走向西方,各种艺术品也从西方传入中国。
艺术作品的传播不仅为东西方民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也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一起的同时也使得各自的文化遗产受到关注和保护。
今天,设立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文化遗址保护区等,展示和保护着丰富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和文化艺术。
结语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双方的互相了解与融合。
通过历史发展、文化交流、艺术传播等多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不仅带动了贸易的繁荣,还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对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 这个“独特的民族”是()A. 古代埃及B. 古印度C. 古代罗马D. 古代阿拉伯【答案】D【解析】据“战争狂徒……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是指阿拉伯人把伊斯兰教通过战争传播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可知阿拉伯人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选项D符合题意2.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贡献最突出的是()A. 中国人B. 阿拉伯人C. 印度人D. 罗马人【答案】B【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贡献最突出的民族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同时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亚文化的发展3.巴格达的学者们翻译了欧几里得等人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后来的西欧人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段话强调了阿拉伯人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有()A. 连贯东西的意义B. 开放包容的态度C. 融会创新的优点D. 承前启后的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据材料关键信息“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保存希腊古典著作”可知这段话强调了阿拉伯人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ABC认识片面不符合题意故选D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A. 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B.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答案】A【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查理•马特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都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A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属于阿拉伯人的成就的是()1)创立伊斯兰教 2)发明阿拉伯数字 3)传播中国四大发明 4)创作《一千零一夜》A. 1)2)3)B. 2), 3)4)C. 1)3)4)D. 1)2)4)【答案】C【解析】1)创立伊斯兰教符合题意.2)发明阿拉伯数字不符合题意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3)传播中国四大发明符合题意.4)创作《一千零一夜》符合题意.故选C.6.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 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B. 实行无条件的土地分封C.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D.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答案】A【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都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故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 A符合题意7.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法兰克王国发展迅速的原因是()A. 首创了“元首制” 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B. 镇压斯巴达克起义消除了国内危机C. 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D. 制定《十二铜表法》稳定了国内秩序【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数促进了基督救的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使法兰克王国发展迅速故C符合题意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 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故A不合题意镇压斯巴达克起义消除了国内危机、制定《十二铜表法》稳定了国内秩序与题干无关故BD不合题意故选C8.印度总理莫迪于2015年5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莫迪着重与民间交流宣传印度及印度文化.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并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佛教②种姓制度③阿拉伯数字④《汉谟拉比法典》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③④D. ①②【答案】B【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与印度文明有关并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但它对其他地区文明没有产生了重大影响.②种姓制度不符合题意.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佛教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④《汉谟拉比法典》与印度无关.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9.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A. 希腊人B. 中国人C. 阿拉伯人D. 法兰克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传到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10.设立智慧宫并为保存和传播西方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帝国是()A. 亚历山大帝国B. 阿拉伯帝国C. 奥斯曼帝国D. 拜占庭帝国【答案】B【解析】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设立“智慧宫” 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在古代中西交流中阿拉伯人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设立智慧宫并为保存和传播西方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帝国是阿拉伯帝国11.“阿拉伯数字”得名的主要原因是()A. 最早由阿拉伯人发明的B. 阿拉伯人曾经使用过这一计数法C. 最早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D. 阿拉伯人学会这一计数法并加以改造【答案】C【解析】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故A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BD错误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故C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②创立了伊斯兰教③创作了文学名著《荷马史诗》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故①符合题意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故②符合题意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学名著故③不符合题意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故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13.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种姓制度④《汉谟拉比法典》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③【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古代印度诞生佛教的诞生和对外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代印度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但是它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重大影响故选C14.在描述历史事件时要遵循历史的时序观念即要将史事置于特定的时间、空间框架下认识史事的来龙去脉运用特定的时空术语理解历史的发展变化并对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下列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历史发展进程存在差异的是A. 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 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C.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D.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经过长期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广大它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故C不准确但符合题意 ABD准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15.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东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下列材料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中国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B.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经阿拉伯人传入中国C. 改造0到9的计数法并传入欧洲D. 印度的棉花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答案】B【解析】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东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经阿拉伯人传入中国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经阿拉伯人传入中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没有经阿拉伯人传入中国16.“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这是对哪一宗教历史贡献的描述()A. 基督教B. 佛教C. 道教D. 伊斯兰教【答案】D【解析】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 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这是对伊斯兰教历史贡献的描述 D符合题意ABC与材料无关17.如图是小历同学制作的有关伊斯兰教知识小卡片正确的一项是()A. 创立者B. 产生时间C. 诞生地点D. 宗教思想【答案】C【解析】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 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据图是小历同学制作的有关伊斯兰教知识小卡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的一项是诞生地点 ABD说法不符合伊斯兰教18.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其“新”主要体现在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B项符合题意故选B19.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获得广泛的传播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与此宗教相关的帝国是()A. 亚历山大帝国B. 拜占庭帝国C. 阿拉伯帝国D. 罗马帝国【答案】C【解析】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获得广泛的传播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与此宗教相关的帝国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故选C20.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科学巨著正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和学者的创造性劳动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这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起到的作用是()A. 沟通桥梁B. 全盘西化C. 兼收并蓄D. 交融创新【答案】C【解析】在东西方之间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虽然符合历史史实但不符合题干材料“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 选项A排除根据题干古代希腊、波斯与印度的科学巨著正是通过阿拉伯科学家和学者的创造性劳动使其得以矫正和保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起到的作用是兼收并蓄 C项正确全盘西化、交融创新不符合史实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1.某同学将“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日本大化改新”纳入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列最适合该专题的名称是()A. 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 奴隶制的终结C. 古代欧洲的衰落D. 欧亚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D【解析】某同学将“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日本大化改新”纳入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最适合该专题的名称是欧亚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都处于西欧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日本大化改新标志的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22.(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哪一城邦的政治制度?归纳该城邦的政体并列举一位领导人?22.(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的内容?请你写出这次改革的经济内容并说明这一改革使该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变化?22.(3)材料三社会现象的形成与历史上的哪一王国有关?其改革对西欧社会形成怎样的影响?【答案】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利克里【解析】由材料“除十将军以外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公民大会决定国家一切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可知这反映了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答案】大化改新经济上把许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解析】由材料二“7世纪中期”“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可知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内容有经济上把许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通过改革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答案】法兰克王国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解析】由材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可知这一社会现象的形成与历史上的法兰克王国有关通过査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23.(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政治制度达到顶峰时期的执政者是谁?23.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国家的改革?图一中的国王、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3.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拜认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陈冰《作坊里的日本》(3)材料三中“日本拜认第一位老师”指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3.(4)以上三则材料涉及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伯里克利【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陪审法庭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也同样由抽签方法选出”可知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答案】(2)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的关系【解析】(2)根据两副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法兰克王国的改革图中的国王、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是一种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主要纽带是土地【答案】(3)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解析】(3)根据材料“古代史上日本拜认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亚洲的第一个老师是中国由此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答案】(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改革必须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解析】(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改革必须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24.(1)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24.(2)请举一例“阿拉伯帝国的文明达到很高的水平”的表现据材料二说明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24.(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阿拉伯文化灿烂的原因并简要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答案】(1)穆罕默德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根据材料“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可知这一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答案】(2)数学创造完整的代数学文学方面《天方夜谭》医学《医学集成》或《医典》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有利于文化上的宽容和兼收并蓄从而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进步和发展【解析】(2)表现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数学创造完整的代数学文学方面《天方夜谭》医学《医学集成》或《医典》根据材料“由于践行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国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进步和发展”可得出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有利于文化上的宽容和兼收并蓄从而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进步和发展【答案】(3)吸收、消化外来文化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析】(3)根据材料“由于践行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国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可得出原因为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得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ppt16 人教版
基本一致
16世纪
印度创造的数码演进
想一想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 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有什么作用?
这是多少?
1、便利商业贸易活动; 2、直接促进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找一找
在我们的生活中, 哪些地方应用了阿拉 伯数字?
动脑筋
想一想,如果没有阿 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 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 数字?
天文
• 阿拉伯帝国在许多地 方都设有专门的天文 学研究机构。阿拉伯 学者制造了不少比较 精密的天文仪器,这 些天文仪器直到16世 纪还为欧洲所利用。 阿拉伯的天文学者辈 出,花剌子密、白塔 尼、科尔多瓦的马吉 里提等。
医学
拉齐斯(864—932) 中世纪 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 化学家。早年承家学研读 《古兰经》和教义学,后 在巴格达智慧馆名师指导 下钻研医学、数学、哲学 和炼金术,爱好音乐和文 学,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 语。他曾先后任赖伊和巴 格达医院院长及宫廷御医, 并从事学术著述。因他医 学成就卓著,被誉为“阿 拉伯的盖伦”、“穆斯林 医学之父”。
• 大规模的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三大洲各个 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 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四大发明的传播
印刷术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10世纪末起(北宋)
向东 向南 向西 始于元代
朝鲜、日本 越南、南亚 中亚、西亚、欧洲
12世纪后期(南宋)
贡献三:阿拉伯的文化
亚洲
非洲
你认识它们吗?
原来是1—9
“阿拉伯数字”真的是 阿拉伯人创造的吗?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古代 印度人
发明
中古 传播 传入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沿线的语言与文化交流丹尼斯 西诺尔 著黄长著 译单个的人之间和人类群体之间总是以许多各不相同的方式相互影响,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大型研究计划!实质上是试图揭示把几种欧亚文明联结起来的贸易路线沿途的文化相互影响的情况。
丝绸之路! (Silk Road(s))这个术语使我们联想起满载着稀有物品、行进于沙漠中的驼队的情景,驼队把这些来自遥远的、甚或是所谓神秘的!东方商品运至西方世界。
这一总的印象部分是丝绸!一词的词义造成的,它是一种商品的名称,通常而且正确地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丝绸最早就是在中国生产的。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丝绸之路!其实是德国地理学家冯 李希特霍芬(1833∀1905)用来为他在19世纪创作的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起的名字,旨在唤起人们对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过往来(首先是贸易往来)给予关注。
丝绸仅仅是流通于纵横交错地分布在广袤的欧亚大陆的许多路线上的许多商品之一。
本篇短文将对东、西方之间陆上交通要道沿线使用的语言提供某些情况。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东方和西方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词,它们之间并没有一条泾谓分明的分界线。
有的只是一个地理上的连续体,从岛屿延伸到岛屿,从爱尔兰远及日本。
东方!(Orient)和西方!(Occident)属于纯粹的概念范畴,在这二者之间具有一种纯粹想象的二元对立,因为假如说西方存在着某些区别性特征的话(比如几乎普遍采用拉丁字母和基督教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那么我们要在东方!内部寻找这样一些统一因素,就真是枉费心机了。
即使在西方,东方!这个词也总是有多种用法;它可以指有着广泛区别的几种文化,如中东人的文化,印度人的文化或中国人的文化,它过去的确是这样用的,现在也仍然是这样用。
全球化进程目前的这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是交通运输和通信系统极大改善的结果。
一种见解、一幅图画瞬间即可从地球上的某一地传输至另一地;一件物品用不了一天便可从世界上任何地方运抵另一地方。
跨文化的相互关系如今是永恒的,而伴随这种种关系而来的则是思想和物质成就的传播。
可是我们应该记住,在发明铁路以前,陆上运输的速度或多或少是不变的,至多是相当于马的速度,它本身取决于转运系统的效率如何。
海上运输的速度可变性要大一些,而且总的来说要快一些,虽然它不过是把一个个港口连接起来,而从港口通向腹地的道路则可能会耗费相当多的时间。
尽管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运送的速度可能不及运输工具所能允许的速度快,但它们总归是在被运送。
全球化进程的速度即使曾经比较缓慢,但它始终是在不断地继续下去,它所遵循的是一个简单的模式:数量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吞并掉处于劣势地位的;多数人所说的语言取代那些没有多少本族人使用的语言。
一种文化成分(精神的或物质的)的传播与某种热源的辐射并不总是一回事,因为热辐射的作用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宁可把某种文化成分的传播比作一枚导弹,该导弹只会对它命中的地方的环境造成破坏,但却不会对它从其上空越过的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让我们仿照国际象棋来进行我们的比较,借用思想的过程可能是仿效象!或车!的直线运动的走法,但是,同样也可能像马!那样跳过几个格子。
一个单独的人可能会把将影响他所定居或所发现的地方的某种知识或技能带到该地方去,但却不会在他经过的地方留下什么痕迹。
战后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德国学者移居美国,就曾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影响;类似的情况过去也有过,尽管人们对这些情况的认识比较缓慢,况且它们也并不太引人注目。
公元前2世纪晚期,托勒密王朝的一些官员救起了一位因海难遇险的印度海员,该海员显示了从埃及到印度的航海技术。
17世纪,一些耶稣会会士把西学中的基本要素带到了中国,却并未给位于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区造成任何影响。
纯粹地理上的考虑可能会使我们想到,在佛教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关于这一点,容稍后详述),总是在不断迁徙中的粟特人曾经起了重要作用。
#1∃虽然情况的确如此,但人们必须注意到,几乎所有尚存的粟特文佛教典籍均是译自汉语,甚至到了这样的程度:连那些典籍中出现的来自印度的词,居然在外形上也能看出汉语的影响。
伊朗人思想对吐鲁番地区进行渗透的前锋部分并非像人们可能会预料的那样,是沿最短的路线前进的:摩尼教在7世纪后半叶是从中国其他地区传入吐鲁番地区的,而不是像人们能够预计的那样,是从波斯帝国传入的,尽管事实是:摩尼教不过是稍早些时候由粟特商人带到中国去的。
在近代以前时期,进行长途旅行的主要动机是贸易、从事宗教活动或作战。
就我们今天的目的而言,我们可以不去理会以上三种活动中的最后一种,而头两种活动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头和书面的沟通。
保险地说,语言永远是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唯一最重要的工具。
然而正是语言的这种在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时的重要性本身,却使得较小的民族所讲的那些语言易于受到伤害。
用某个人所不懂的语言跟他讲话,这是毫无道理的;用圣奥古斯丁的话说是:一个人宁愿与他自己的狗呆在一起,也不愿与别一个说陌生语言的人呆在一起。
!#2∃沿丝绸之路所使用的语言的多样性是很不寻常的。
在德国赴吐鲁番探险队于本世纪初发现的文献中,描述了17种语言的情况。
我们有充分理由假设,在历史进程中,仅欧亚大陆一地就有数百种语言终止使用。
其中不仅仅包括小民族的语言,这些民族的命运历史上也有记载,但他们仅留下了极少(如果有的话)有关他们存在的书面或考古的遗迹。
一旦强大的帝国衰败或崩溃∀∀∀埃及帝国或苏美尔帝国的例子立即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在很多情况下,伴随这些帝国厄运的还有它们的语言:这些语言会随之被废弃不用和逐渐被淡忘。
在丝绸之路穿过的那些地区,人们除了别的一些民族的语言情况外,还可举出唐古特人(党项人)、粟特人和阿兰人的情况。
唐古特(西夏)帝国在1032年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摧毁时止的这段时期中,兴盛了大约两个世纪。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唐古特(西夏)铭文之前,所有有关这个一度强大的民族的资料都源自中国。
1036年,唐古特人创制了最复杂的文字,包括差不多6000个表意字,唐古特人用这样的文字来创作他们自己的文学作品,以及用来翻译汉语的非宗教文献和佛教典籍。
这种文字和语言现在仍然是人们费尽脑子进行解读的对象。
更有意思的是其他民族对粟特人的同化,这造成了粟特人的语言的消亡。
粟特人公元前6世纪以来就已为世人所知,他们基本上是处于外族统治之下,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之前,他们作为一个奇特的民族生存下来。
粟特人城市的遗迹(如塔吉克斯坦的彭吉肯特,有着辉煌的壁画)今天仍然能博得世人的赞叹。
粟特人被剥夺了建立他们自己的独立国家的权利,中国的一项资料认为,粟特人一直是什么地方能获利就到什么地方去!,#3∃他们因此而成为中世纪早期穿越大陆的贸易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受益者。
粟特人同时也是把诸如摩尼教这样的伊朗人的思想传播到东方的主要传播者,他们把摩尼教传入中国,并使其成为蒙古汗国的突厥回鹘的国教。
尽管粟特语文字系统(利文,来源于阿拉米字母)得以保存下来,而且今天蒙古人仍在使用,但在本世纪人们发现所有这些成就之前,它们一直是被湮没的。
仅仅是在本世纪初期,德国学者F W K 缪勒(M ller)才识别了粟特人一度广为使用的语言的第一个文字残片。
到公元第一个一千纪末期,中国新疆等地的粟特人大概在经历过一个双语时期之后,便被突厥人吸收和同化,它们的语言也随之被废弃不用。
一位聂斯脱利派信徒大约在10世纪末用粟特(利)文书写的一份贸易文件中,就包含一些回鹘文句子。
然而,回鹘语的使用却未能在丝绸之路沿线得到传播,粟特语作为商贸语言的地位被波斯语和库曼语取代了。
今天我们从书面遗存中所知道的伊朗语族东中部诸语言(例如粟特语、乔拉斯米亚语、于阗语、图姆舒克语、大夏语、萨尔马特语)中,没有任何一种有尚在使用的直接后裔语言。
库曼人所使用的突厥语,曾是丝绸之路沿线的一种交际媒介语,我们仅仅是从少数几种现存的文献中才知道的;该语言到18世纪末期已消亡。
对其他许多语言我们仅仅知道其名称而已。
在纳乌尔沙漠发现的五种遭到严重损坏的贵霜(库善)铭文残卷,为人们提供了使用于该地区的混合型语言和文字的极好例子。
这五种铭文残卷中的两种属于用希腊字母书写的大夏语文献,一种属于用来源于阿拉米文的卢文字书写的中部伊朗语文献;另两种用一种尚未被解读的文字书写,因此所属语言也尚未得到识别。
已经有人提出,这五种铭文残卷中,至少有一种是中国人称为月氏人!而希腊人称为托卡罗人!的语言的碑记。
公元一世纪,阿兰人(其后裔奥塞梯人今天生活在高加索地区)曾经是居于里海和顿河之间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四世纪,他们中有些人紧随匈奴人之后或与匈奴人一起向西迁移,并于五世纪初定居在今天属法国的版图上,在那里,他们很快就被当地居民同化。
但是在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中,佯装撤退的内亚策略(the Inner Asian tactics)被阿兰伯爵成功地加以运用。
今天,Alan这个名称继续存在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地名中,类似的多得难以数计的Allan,Allen,Allain等姓氏在我们的电话号码簿中随处可见。
然而,在公元初年,阿兰人的最主要的部分曾经居住在河间地带,中国人对他们很熟悉。
在13世纪,当在顿河流域还能见到有些阿兰人∀∀∀也称作阿斯人!∀∀∀时,其他阿兰人则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部队,约三万人之多,这支部队创建于1272年,为中国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服务。
随后,孟德高维诺的约翰使这些阿兰人皈依天主教,他曾是当时北京(即中国元朝首都汗八里)的首任天主教大主教,他故去的时间不会晚于1330年。
1336年,这些居住在中国并为蒙古族服务的阿兰人的首领们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法国的阿维尼翁的教皇那里去,敦促教皇任命一位新的大主教,以接替孟德高维诺的约翰。
另外,这同一个代表团还带去了一封信,这是中国的最后一个蒙古族皇帝图干铁穆耳于1336年7月写的,信中他向教皇推荐了阿兰人,称阿兰人∀∀∀我的仆人和您的基督教子孙!,他还请求教皇从日落之处赐予我们马匹和其他奇迹!。
#4∃这封信可能是用蒙古文写的,但保存下来的只是拉丁文译本。
这些阿兰人(也被称为阿斯人)的后裔在17世纪的蒙古族!各部族中仍然常被提到。
这一简略描写揭示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虽然我们能够了解阿兰人约1500年历史的主线,虽然这历史的空间跨度自高卢始至中国止,但我们却无法确定阿兰人特有文化的特征,迄今为止在他们语言中唯一能找到的遗存便是一块使用希腊字母刻写的墓碑、拜占廷历史学家策策斯记录下来的少数几个句子,以及在匈牙利发现的一本15世纪阿兰语 拉丁语词汇汇编;一批阿兰人在他们有些同胞在中国服役的时候迁徙到了匈牙利。
粟特人和阿兰人连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在涉及广袤的土地、延续达许多世纪的大移居过程中消失了。
他们的情况为欧亚大陆的语言逐渐走向统一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