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张海燕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学成绩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本文的观点。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主要方式,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案例,对每种创设方式进行了辅助说明,随后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的论述,指明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有效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使用合理的时间,而教学目标达成度最高。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是出于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的调查和教学成绩的落后的几点思考:(1)、通过听评课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从教学任务角度出发的,考虑学生初始状态少, 总以中等学生水平为起点, 对差生关注程度不够.(2)、重
视知识的结论,对新课的引入过程和对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不够,缺乏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 误认为课堂时间紧, 学生过多的参与浪费时间,不如“精讲多练”实惠. (3)、教学过程平铺直叙, 在加上大量的重复性的习题或作业,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疲倦,被迫学习的状态,学习质量和兴趣大打折扣,直至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放弃学习数学的机会. (4)、通过学生问卷反映大多数同学都厌倦考试,害怕因考试而被受打击,由于这种观念下的教学,除考试外同学们很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成功感或受表扬,而考试中又有为数不多的人会脱颖而出.从而恶性循环.造成越教越烦,越学越差的局面.因此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提高学习兴趣也是数学教师们一直在探讨实践和追求的目标,而且使用了多种途径和方法,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学习解决他人提出并已有答案的数学问题,通过解答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增长,并从中学习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而培养了数学观念,因此,通过“问题”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进行数学活动的最有效的方法. 并且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对整个课堂起关键性作用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富裕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的问题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形成了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内部条件,学生将会以高度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试图解决提出的问题,形成了在迫切要求下的学习的情景,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途径:
2.1、在新知识的引入阶段进行有效问题设计,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案例一]在讲三角形全等的第一课时(角边角公理)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议一议: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活动中,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摔成三块。,他们决定到市场去配一块同样形状和大小的玻璃,应该怎么办呢?
问题:你觉得带哪块玻璃?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第Ⅲ块玻璃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由这三个元素决定的三角形是不是所要配的三角形呢?问题的提出立刻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交流, 气氛热烈,不一会儿有的同学举手回答带第三块玻璃, 因为它包含了原三角形的三个元素, 从而引出这节课所要讲的判定公理..一般情况下,给了公理,下面就是学生按公理的条件进行应用训练, 但为了同学们对公理的条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添加条件的变式训练, 所有的同学都积极的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创设能促进学生自己发展并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教学情境.
[案例二]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过程中,我为同学们设置了一个应用等的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有一个她想知道
B
但是她只有
由于问题情景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加上同学们的争强好胜的本能,
问题很快有了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得到知
识的同时,内心也有满足感。
2.3、在新课的小结阶段创设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这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
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问题情境的创设的有效,同样在课的小结中起到承上启下,使同学们的思维在课下得到延伸,会盼望下一节数学课的早日到来的积极作用。
在讲完勾股定理以后我又课后留了两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1、对于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分别为边的两个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面积之和与以斜边为边的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如何?
2、对于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分别为半径的两个圆的面积之和与以斜边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有所延伸。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辛辛苦苦设计了情境,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学设计中的某些问题没有处理好,影响了目标的达成度。为保证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针对性原则
教师要透彻理解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搞清教材知识体系,弄通知识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设计出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的问题。
2、可接受性原则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受到个人能力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问题情境一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由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