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式变换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句式转换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重点归纳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类型及其转换方法。
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的基本形式之一。
这种转换通常是通过添加感叹词或改变句子的语调来实现的。
例如:疑问句和反问句的转换也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形式。
这种转换是通过将疑问词放在句子前面或将肯定变为否定来实现的。
例如: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中比较简单的一种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添加否定词或改变动词的形式来实现。
例如: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是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中比较复杂的一种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和主语来实现。
例如:祈使句和陈述句的转换也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式转换形式。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和语气来实现。
例如:除了以上五种基本句式转换形式外,小学语文还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句式转换,如复合句、并列句等。
这些复杂的句式转换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复合句: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考好。
小学语文中的句式转换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通过掌握不同的句式转换形式和转换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拼音是小学语文知识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拼音的规则和发音,能够正确地拼读和书写。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笔顺,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
词汇和句子是小学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词汇和短语,能够正确地理解其意思和用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知识的重要技能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和细节内容。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篇一: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考点分析:句式转换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考点,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升学考试都是必考内容,所以对小学阶段常见句式转换进行系统地讲解,使学生了解几种句子变幻的特点,并能熟练掌握句式转换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例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肯定句)多学些知识不是坏事。
(否定句)反问句: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无疑而问,答案就在句子里面,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如:小姑娘纯洁的心灵,难道不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陈述句变反问句要注意以下三点:1)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怎么??呢难道??吗2) 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即原来肯定的变否定,原来否定的变肯定】3)变标点。
句号变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过程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相反。
例如: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练习与训练】1)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2)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1)改标点。
将句子中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
【冒号改逗去双引】2)改人称。
将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你们)应该分辨你、你们在句中指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替换,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变也可。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句子)句式的变换和选择小学语文语文常识句子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一)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旬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年被动句。
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①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元从说出;②为了使句式整齐;③表示特定的感情。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择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是否定句。
正因为肯定句与否定句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双重否定是肯定语气,三重否定是否定语气。
(三)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选择反同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把下面一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北方的农民?应改成:“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把下面一个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
应改成:“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难道不是(按:不能改成(难道都不”)应该像松树一样,……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吗?”(四)长短句的变换、选择长短句只是就单句说的。
单句结构复杂,字数多。
容量大,那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
至于复句,不管它分句多少,字数多少,容量大小,只要是构成复句的某些单句都短,那么这个复句就可以说用了短句。
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
它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生动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
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磅礴。
政治论文和科学论文,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的心理状态、思想变化的句子多用长句。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题》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题》专题复习+训练基本句式是小学语文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教学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
小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式后,就可以在造句、写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这将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一、11种常见基本句式1.陈述句: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平和,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学生。
(2)明天我们去秋游。
(3)夜空中满是闪闪的星星。
2.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例:(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做什么呢?3.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例:(1)不许随便乱走!(2)请把那本书给我。
4.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5.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例:你是一个好孩子。
6.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例:你不是一个好孩子。
7.疑问句:简单说,把一般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疑问句啦。
例:今天下雨了吗?8.“把”字句:含有“把”字的句子就叫做把字句。
9.“被”字句:含有“被”字的句子就叫被字句。
10.双重否定句:句子中有双数个否定词。
例如:你不是不会做作业。
11.反问句: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有力,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你今天要上学。
二、5种常见句式变换(一)反问句与陈述句【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为“。
小学语文五升六暑假衔接知识点精讲第04讲:句式转换(教师版)
句式转换本讲学习目标:1、掌握“被字句与把字句”的句式特征,并掌握转换技巧;2、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句式特征,并掌握转换技巧;3、掌握“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技巧。
(一)句式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形式。
1、常见的句式有:(1)长句和短句;(2)主动句和被动句(把字句和被字句);(3)肯定句和否定句;(4)陈述句和反问句;(5)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2、句式转换要点:(1)变换句式的句子一定要保留愿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
因此,与考察点无关的文字可以原封不动。
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主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2)有一些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等等,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变换句式同时,要注意通顺和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二)句式转换技巧1、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把”字句和“被”字句)Step1:先找主语、动作和对象,先不看其他修饰词,Step2:“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表示被动。
例:我被老师表扬了一番。
衣服被我洗了。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例:老师把我表扬了一番。
我把衣服洗了。
2、 陈述句与反问句变换(1) 陈述句变反问句Step1:把末尾的句号改成问号。
Step2:在中间关键词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或“难道不……吗?” 格式:(1)难道不……吗?(2)怎能不……呢?例:A. 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在“让人陶醉”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B. 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想念亲人。
在“想念亲人”前面加“怎能不……”,末尾加“呢?”是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怎能不想念亲人呢? C. 真正的力量是人民群众。
在“是人民群众”前面加“难道不……”,末尾加“吗?”真正的力量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吗?D. 秦王我都不怕,也不怕廉将军。
语文句式变换大全提高成绩必备
语文句式变换大全提高成绩必备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同学们重点学习的就是字词句的运用。
而相比较与字词的学习,句子掌握起来就要困难一些。
因为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考查句子的运用,而语文中的句式变换作为小学时期的学习重点,也是小升初考试中重点考察对象。
句式转换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考试中最容易考到的知识点。
下面为同学们分享一份小学语文句式变换资料,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型变换并不多,孩子掌握了下面这些,就掌握了一大半了,对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常见的句式有:陈述句把字句反问句被字句直接叙述句间接叙述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等等例如:(1)大风吹断了大树的枝条。
( 改为把字句)大风把大树的枝条吹断了。
(2)大风吹断了大树的枝条。
(改为被字句)大树的枝条被大风吹断了。
(3)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我们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呢?(4)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感到自豪。
(陈述句改为反间句)看到他今天的成功,难道我不感到自豪吗?(5)狂风巨浪怎么能挡住革命战t前进的脚步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狂风巨浪不能挡住革命战士前进的脚步。
( 6) 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 ,我们怎么能不高兴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我们很高兴。
陈述句一反问句反问句一陈述句肯添否定词没否定词否否去否定词有否定词肯加上反问词、语气词删去反问词、语气词句号→问号问号一句号把字句:发出动作者+把+接受动作者+怎么样被字句:接受动作者+被+发出动作者+怎么样当小老师:判断下面的改写是否正确。
,1 )我们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的。
改为反问句:我们怎么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呢?(X)(2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
改为反问句: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世箅呢。
(x)( 3 )难道我们的战士不是可爱的吗?改为陈述句:我们的战士不是可爱的。
(x)(4)不耕耘怎么会收获呢?改为陈述句:不耕耘会有收获? (x)1 )秦宾说:“我明天去图书馆看书。
小升初语文综合复习之句式转换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改变人称。 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 。 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练习:
一、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 去秋游了。” 3、 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 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 你的钢笔。” 1 、爸爸说:“我明天不去上班了。”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 2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不对呀,大晴天不会下雨啊!
3 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不可以交给你们。
4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 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对骄阳似 火最好的解释。
六年级语文复习 句式转换
句型转换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 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 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 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换成转 述句”。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 夜莺。
(二)代词相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 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练习(带答案)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练习(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参考答案: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少先队员难道不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吗?(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参考答案: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
(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参考答案: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
姐姐把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
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
(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参考答案: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人们的衣服被濛濛细雨淋湿了。
(5)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参考答案: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6)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参考答案:贝多芬说,他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您看。
(向秦王转述)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向他人转述)(7)按要求改写句子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步骤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与把字句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的结构可以是:主语+动作。
如:我的作业全部做完了。
可以记为:A怎么样(了)。
也可以是:主语+动作+宾语。
如:我吃完了一整块蛋糕。
可以记为:A怎么样(了)B。
能够与把字句和被字句互相转换的一般是第二种结构模式的陈述句。
把字句: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用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表主动,主语在前。
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为:A把B怎么样。
陈述句转换为把字句的基本步骤为:1.分析句子成分2.调整句子成分,加上“把”字。
【A把B怎么样】3.完善句子,保持句子通顺且语意不变。
例: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句话的结构根据把字句的句式结构(主语+“把”+宾语+动作)我们将这句话转化为把字句→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注意】句式转换后语句可能不够通顺,这时候就需要对句子加以完善。
例:它请树木大叔帮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谷的“野”》)这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转换也很简单,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动作词语(请……帮忙)在句中出现分离,但并不影响句子结构,按照纯粹的句式结构应转换为它把树木大叔请帮忙。
这时候语句明显不够通顺,转换时可以在句中添加简单的字词,并保持语意不变→它把树木大叔请来帮忙。
【注意】句式中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需要保留。
例: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彩色的翅膀》)这句话中,“去年”用来表明时间,对句子主干没有影响,转换时,将其保留,并按转换规则转换即可→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把几颗西瓜子撒下了。
【练习】将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珍珠鸟》)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她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茶。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炊烟》)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小学语文知识点:句式变换
句式的转换句式的转换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的练习。
常见的句式转换的练习有以下几种:一、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①把陈述句改成“把”字包。
例:我叠好了被子。
我把被子叠好了。
②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
例:我们克服了困难。
困难被我们克服了。
③把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例:爸爸打开了这个陈旧的木箱。
爸爸把这个陈旧的木箱打开了。
这个陈旧的木箱被爸爸打开了。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改就是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或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例1:雨水把小亮的衣服淋湿了。
小亮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
例2:小树被狂风吹缇东倒西歪。
狂风把小树吹得东倒西歪。
“把”字句和“被”字句互相转换,关键是互换主语(动作发出者)和宾语(动作接受者)的位置,同时互换“把”字和“被”字。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改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我们称为肯定句。
如:明明是“优秀学生干部”。
反之,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我们称为否定句。
否定句一般都带有“不、没(没有)”等表示否定的词语。
如:这朵花不香。
有时同一个意思的句子既可以用肯定句来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句来表示。
如:肯定句:王芳是个好孩子。
否定句:王芳不是个坏孩子。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但句式不同,只是肯定句的语气比较强烈,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平和。
有时,还可以通过加上两个否定词的句子来表达肯定的语气,即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表达得更为强烈。
例如:肯定句:外国人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双重否定句: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误区警示: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的注意事项将肯定句变成否定句不是只在句子中加入否定词,关键是要在理解句子的意思后加上否定词,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例如:“我喜欢你。
”改成否定句为:“我不讨厌你。
”而不能改成:“我不喜欢你。
”四、因果关系的句式变化因果关系的句式变化或强调因,或强调果,或因果关系并重。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变换
变换句式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必然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说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说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真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比方: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说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变换的详尽方法1.找出陈说句中的两个称号;(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重申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重申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边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训练题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 .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 .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 . 我被这动人的情况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
8 . 山川、野外、农村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 . 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 . 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 17 摄氏度以北不能够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打破了。
12 . 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一座堤坝被残忍的洪水冲垮了。
14 . 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5 . 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明。
16 . 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8.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地道。
17 . 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8 . 焰火照得夜空光彩醒目。
19 . 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20.仇家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二、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变换句式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训练题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8.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17.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8.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20.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二、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转换方法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转换方法及练习(含答案)01反问句与陈述句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02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复习课件(共24张PPT)
将下列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李芳说:“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改:李芳说,她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2、妈妈对我说:“我要去上班,你自己洗衣服。”
改:妈妈对我说,她要去上班,我自己洗衣服。 3、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
呢?” 改: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诸葛亮自己找的,他帮不了诸
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练习
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
贝贝说:“我家的小花狗很通人性。” 陈宁说,他之所以天黑还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锻炼自己的胆 陈宁说,他之所以天黑还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锻炼自己的胆量。
二、变叙述内容中第三人称的“他”或“她”,为第一人称的“我”。
量。 3、他们看到我军冲锋的道路被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心里十分着急。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1、将反问句中肯定词或否定词前的“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助词去掉。
陈宁说:“我之所以天黑还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要锻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2 、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炼自己的胆量。” 这幅画被我挂在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们劝阻同学吵架是对的。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2、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都会受感动。
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难道都不会受感动吗?
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怎能不受感动! 3、失败了还得干,不能知难而退。
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失败了还得干,岂能知难而退! 4、 没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难道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之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1、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的句子。
它包括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肯定陈述句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而否定陈述句都会有否定词“不、没有”等,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否定整个句子。
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喜欢。
2、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陈述句的观点,句上常常含有“难道、怎么” ,句末有“吗、呢”等语气词,它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它虽然是疑问的形式,但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隐含在句子中了,一般句子字面上是肯定的,它的意思就是否定,而字面上是否定的,它的意思就是肯定。
如:这不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1、判断句式,先看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肯定的要在句子中加上否定词“不”,是否定的要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
2、在句子前加上“难道” (怎么),在句末加上“吗” (呢),再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3、读句子是否通顺,和原句的意思是否一致。
如: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改为反问句)○1 句中有“不”字,句子的意思表示肯定,所以要把“不”字去掉。
○2 、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 ,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了:(难道)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会让人觉得舒服(吗)?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3 、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和原来的意思是否相同。
又如: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改为反问句)○1、句中没有“不”字,它的意思就是否定,所以要加上“不”。
○2 、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 ,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难道)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不)值得赞扬(吗)?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怎么)(不)值得赞扬(呢)?○3、读句子是否通顺。
通过上面的讲解练习后,我们可以把陈述句改反问句的过程写成歌诀来帮助记忆:陈述变反问,其实并不难。
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的方法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一般方法:1、提示语部分一般不变,祈使句式,疑问句式做合理的变换。
2、将:“”改为,3、若直接引语中只出现了一个人称,而且这个人称就是指的是提示语中的人,只要将这个人称改为“他(她);若直接引语句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人称,而且这两个不同的人称分别指的是提示语中的两个人,那么要将代表提示语的第二个人的人称用提示语中的名称代替,将代表提示语中第一个人的人称用“他(她)”代替三、缩句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二)单句扩展:(什么样的)谁(怎么样地)(在什么时间、地点)(用什么)干什么。
1.添枝加叶法:此法适用于单句扩展成单句。
即按题干要求,增加单句的定语、状语和补充语等修饰限制成分,添枝加叶。
①前扩式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张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
②中扩式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张扬肆虐地钻进我的窗户。
③后扩式煤烟钻进窗户后迅速肆虐地在室内弥漫下来。
3、巧加修辞法:通过运用修辞手段,达到题干所要求的扩展的目的。
1、重复啰嗦。
如:我第一个首先发言。
2、词语搭配不当。
如: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 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 “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 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 返呢?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 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 容不变。 练习 妈妈说:“你们表现得很好,我这个星期要带你们 去 动物园玩。” 老师说:“你就应该这样做,我很赞同。”
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 加。”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大总结
(一)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 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飞机模型摔坏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曹操被周瑜的军队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改成“把” 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 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 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 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 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 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 伤他们的心。
纵横交错的河道里穿行着行动轻快灵活的小艇(缩句) 河道里穿行着小艇。 运动健儿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缩句) 脸上露出了喜悦。 六岁的弟弟津津有味地吃着又香又甜的苹果。 (缩句) 弟弟吃着苹果。 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 (缩句) 麻雀拍打着翅膀。 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缩句) 雪花落下来。
翰林院教育
专题二
句型转换
句型转换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 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 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 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 “换成转述句”。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 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 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3、直述句提示语在后面。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 要去开会。
缩句长出现的情况
缩句有两种情况: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 干。如:“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缩为:“表演结束”。 第二种,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 哪些枝叶必须保留呢? 1. 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如“我绝对不同意你的 这种无理要求”。缩为“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不”必须保留。 2.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 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3. 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如“五 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好几项冠 军呢?”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大练兵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什么是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 唯一的,也是肯定的。 结尾时正常用问号, 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叹号。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方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 词(不是不能不回等); 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回等)改 为肯定此(是能会等); 在肯定此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 岂”等反问语气词; 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 句号改为问号。
怎样扩句呢?
扩句与缩句
一、首先划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二、再对主要部分进行提问 三、回答提问的问题也就是扩句的答案Βιβλιοθήκη 扩句与缩句
2.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 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 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 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 起来”。
1
2
3
4
做做看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 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 吗? 2我们劝阻同学吵架是对的。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3 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都会受感动。 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难道都不会受感动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 2 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 给你们呢? 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不可以交给 你们。 3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这不 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1)爸爸对妈妈说:“你去把行李拿来。” (2)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你们想去看吗?” (3)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爸爸让妈妈去把行李拿来。 (2)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她问我们想不想去看。 (3)齐威王问田忌他难道他还不服气。
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 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 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二)代词相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 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大练兵
1 树叶飘落。(扩句) 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 2 同学们回答问题。(扩句) 教室里的同学们争相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 问题。 3 蜜蜂飞来飞去。 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三)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 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1)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我就把这东西送给 你。”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 夜莺。
(一)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 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 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 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为第三人称 “ 他 ” 或“ 她 ”。 如:张明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明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练习 爸爸说:“我明天要去上海开会。 ”
A、 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 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 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扩句与缩句
开动脑筋想想看,这两棵树有什么区别
扩句与缩句
其实扩句就像是长满树叶的树, 而缩句就像是落了叶子的树。
那具体什么才是扩句和缩句呢?
扩句与缩句
什么是扩句?
扩句: 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 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 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 体形象,充实丰满 。(题目一般都会要求至 少扩两处)
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 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双重否定句 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双重否定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类似于反问句)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熊猫有趣的动作把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孩子们被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这幅画被我挂在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一阵清脆的铃声把睡梦中的小芳惊醒了。 他们看到我军冲锋的道路被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 心里十分着急。 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把我军冲锋的道路封锁了,心 里十分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