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宏量营养素

合集下载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

4、脂肪酸对胆固醇的影响
(1)饱和脂肪酸的功能
能促进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使血中
胆固醇含量升高,二者易结合并沉积 于血管壁,是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
(2)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
对人体胆固醇代谢影响不大。同时
也不会产生过氧化反应造成过氧化 损伤
(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
●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并促进胆 固醇分解为胆酸,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 浓度,改善血管壁的弹性,对防治心血管 疾病有利。 ●同时会引发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 所形成的脂质过氧化物会造成组织和细胞 的过氧化损伤。
多糖(≥10) (1)可利用糖: 淀粉:直链,支链) 糊精:由5个或以上葡萄糖分子组成 糖原:肝、肌肉 (2)不可利用糖: 纤维(fiber): 不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可溶性:果胶、树胶和粘胶 其他: 抗性淀粉、 氨基多糖--甲壳 抗性淀粉包括改性淀粉和经过加热后又经冷却的 淀粉,在小肠内不被吸收
×100% GI = 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 高GI食物: GI>70 中GI食物: GI 55~70 低GI食物: GI <55
(五)适宜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1、适宜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约占全日总能量的 55%~65%为宜。 2、食物来源 粮谷类、薯类、豆类
(六)膳食纤维



④高密度脂蛋白(HDL): 在小肠粘膜细胞和肝细胞内合成。运载体 内多余的胆固醇,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 作用。

(五)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评价


1、食脂的消化率(P45): 与其熔点有密切关系; 熔点与脂肪中所含的脂肪酸组成有关; 植物油脂消化率>动物油脂
3、保肝解毒作用

营养第三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营养第三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脂肪,发生 营养不良, 脂肪,发生Pro-Q营养不良,临床主要表现消瘦、贫 营养不良 临床主要表现消瘦、 神经衰弱、皮肤干燥、脉搏缓慢、 血、神经衰弱、皮肤干燥、脉搏缓慢、工作能力下 体温低、抵抗力低,儿童出现生长停顿等。 降、体温低、抵抗力低,儿童出现生长停顿等。
3、长期能量摄入过多:会造成人体超重或肥胖, 、长期能量摄入过多:会造成人体超重或肥胖,
(二)、能量的单位
能量在做功的同时也有热的释放。 能量在做功的同时也有热的释放。营养学中的能量 指热和能两种,也合称为热能。 指热和能两种,也合称为热能。 能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焦耳 能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焦耳(joule,J), , , 千焦耳(kilojoule, 千焦耳(kilojoule,kJ) (kilojoule 卡(calorie,cal) (calorie, 千卡(kilocalorie,kcalorie, 千卡(kilocalorie,kcalorie,kcal) (kilocalorie 1cal=4.184J cal= 184J 1J=0.239cal。 239cal。 cal
)、体力活动 (二)、体力活动
通常情况下, 通常情况下,由各种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占人体总 热能消耗的15~30%。这是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也是人 。这是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 变化最大、 热能消耗的 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最重要的部分。 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最重要的部分。 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工作越不熟练时,其 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工作越不熟练时, 所需能量越多。 所需能量越多。
WHO建议的计算基础代谢公式 WHO建议的计算基础代谢公式
年龄(y) 年龄 0~3 ~ 3~10 ~ 10~18 ~ 18~30 ~ 30~60 ~ >60 公式(男 公式 男) (60.9×w)-54 × (22.7×w)+495 × (17.5×w)+651 × (15.3×w)+679 × (11.6×w)+879 × (13.5×w) +487 × 公式(女 公式 女) (61.0×w)-51 × (22.5×w)+499 × (12.2×w)+746 × (14.7×w)+496 × (8.7×w)+829 × (10.5×w)+596 ×

能量及宏量营养素详解

能量及宏量营养素详解

热能消耗 (BM)
仅维持 最基本 生命活动
体温 呼吸 血液循环 其它器官 生理需要
基础代谢的测量方法 气体代谢法 体表面积计算 基础代谢的影响因素 体表面积 年龄 性别 激素 季节与劳动强度

2019/4/10 Nutritionist cultivation-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7
(二)体力活动
Nutritionist cultivation-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9
(三)食物热效应
(三)食物热效应
(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
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
是在食物摄取、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过 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消耗 此时可引起体温升高
11
三、一日E需要确定
4、人体一日热能需要的确定
对指导人们改善自身膳食结构、规律,维持能量 平衡,提高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计算法 简便易行 结果较粗 复杂昂贵 较准确 计算热能消耗确定热能需要 膳食调查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
12
测量法
2019/4/10
Nutritionist cultivation-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2、能量来源 (2)食物的卡价 概念: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物理卡价:在体外燃烧测得的能量值。 生理卡价:考虑消化率因素后得到的修正的能量值。 体内 体外 生理卡价 碳水化合物: 4.1kcal 4.1kcal 4kcal 蛋白质: 4.35kcal 5.65kcal 4kcal 脂肪: 9.45kcal 9.45kcal 9kcal 按营养素来源应有适当比例 Pro 10-15% ** Fat 20-30% ** CHO 55-65% **

第3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1

第3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1

ATP的重要性 ATP的重要性
•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是以ATP为中心。 在体外pH7.0,25℃条件下每摩尔ATP水解为 ADP和Pi时释放的能量为30.5kj(7.3kcal)。 • 人体内ATP含量不多,但每日经ATP/ADP相互 转变的能量相当可观。 • ATP在生物体内可以参与肌肉收缩转变成机械 能,参与物质主动转运转变成渗透能,参与合 成代谢转变成化学能,维持生物电转变成电能, 维持体温转变成热能等。
• 大气空气成分比较恒定:O2为20.94%,C02为 0.03%,N2为79.03%,其它一些微量气体可略不 计; • N2在人体气体代谢过程中,既不能吸收利用,也 不能从体内增加而经肺排出。 • 测定时人体吸入外界空气,只收集呼出气进行分析, 分析所得的O2与CO2的百分比与空气比较,结合一 定时间呼出的气体量,即可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氧耗 量和CO2排出量。
• 食物在热量计中或在人体内氧化所消耗的氧 量直接与以热释放的能量有关,葡萄糖不管 如何氧化,其所需的氧量和所产生的能量基 本一样。 • 至于蛋白质由于其结构和易变性等它的氧化 不能用简单方程式表示。 • 最近有双标水测量中能量消耗,用氢和氧的 同位素标记,精密度准确度均高但对材料、 技术设备要求较高,费用昂贵,因此尚有局 限性。
• 男BEE=66+13.7×体重(kg)+5.0×身长(cm)- 6.8×年龄(y) • 女BEE=65.5+9.5×体重(kg)+1.8×身长(cm)- 4.7×年龄(y) • 简单的方法: 简单的方法: 成人男性按每公斤体重每小时1kcal(4.18kJ) 女性按0.95kcal(3.97kJ),和体重相乘直接计算 • WHO于1985年推荐使用Schofield公式,计算一 天的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宏量营养素)分析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宏量营养素)分析

3、营养素(Nutrient):营养素是一些维持 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 质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非营养素膳食纤维,虽然不作为 营养素,但却是人体必需的。
4、营养学(Nutriology): 研究人体营养规 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A、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ology):主要研究 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 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
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 = EAR+2SD。如果 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 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 RNI = 1.2 × EAR。
•适宜摄入量 (AI,Adequate Intakes)
•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 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 %)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 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 目标值。
•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 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 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 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 损害健康。
基础营养:
•能量

3-2 基础-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3-2 基础-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研究人体能量代谢的目的在于研究能 量平衡。 能量摄入不足,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 量储备甚至消耗自身组织以满足生命活 动的能量需要,导致体力下降,体重减 轻,发育迟缓,死亡。 能量摄入过剩,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 形式储存,导致肥胖。 因此,能量的摄入应与需要平衡。
1. 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BM) ① 定义: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② 测定方法:测定空腹12~14h、 睡醒静卧、环境温度18~25°C时的能 量消耗。 ③ 意义: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 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基本功能。
④ 基 础 代 谢 率 ( 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 谢所消耗的能量。 计算方法: ⅰ采用体表面积计算(赵松山,1984)。 ⅱ直接用公式计(Harris & Benedict)。 ⅲ采用WHO(1985年)推荐的公式 ( Schofield), 按 体 重 计 算 BMR( 见 表 2 1)。
我国营养学会: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按上表计算,18岁以上 人群按以上结果减去5%
四、能量需要量及膳食参考摄入量
1. 能量推荐摄入量(RNI) ① 成年,轻活动,男性 2400 (kcal/d) 女性 2100 (kcal/d) ② 50岁起,年龄增长,能量摄入递减。 ③ 孕妇+200kcal/d;乳母+500kcal/d。

维持体温恒定
不断向环境中散发

维持各种生理 体力活动正常进行
三、能量消耗(代谢和平衡)
人体摄入的能量主要用于满足维持基础 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消耗 的能量需要。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需额外增加生长 发育所需能量。 孕妇需增加子宫、胎盘、胎儿、乳房和 体脂储备所需能量。 乳母需增加合成分泌乳汁所需能量。

食品营养学第3章 宏量营养素

食品营养学第3章  宏量营养素

FAO/WHO 谷类 豆类
奶粉
混合蛋白质
谷67,豆22,奶11
8.0
5.1
2.4
3.2
3.7
3.5
1.3
1.3
83(含硫氨酸)
88(苏氨酸)
16
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胃蛋白酶水解 小肠内胰腺分 泌的蛋白酶消化 不断分解成含氮废物, 由尿排出 分解的同时不断在体内 合成,补偿分解. 代谢 消化 吸收 以氨基酸和寡肽形式吸收 整蛋白的吸收
第三章
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 脂 类
碳水化合物
1
第一节 蛋白质 (protein)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恩格斯
2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碳 氧 50-55% 19-24%

氮 13-19%



硫 0-4% 氢 6.7-7.3%
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
大多数蛋白质含氮量相近,约16%,折算系数为6.25
11
当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 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 利用的程度也越高,则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
值越高。这样的蛋白质被称为优质蛋白质。
其中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 式最接近的某种蛋白质常被作为参考蛋白 (reference protein),通常为鸡蛋蛋白质。
12
几种中国食物和人体氨基酸模式
3
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蛋白质的结构
4
二、蛋白质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按化学组成
单纯蛋白
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
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完全蛋白
乳类的酪蛋白、蛋类的卵蛋白
结合蛋白
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

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合理比例

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合理比例

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合理比例
三大宏量营养素指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这三种营养素在日常饮食中都非常重要,但它们的比例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应占总能量的45-65%。

但是,如果过多摄入高GI值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过快、胰岛素分泌过多,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因此,应选择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蔬菜和水果等。

脂肪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过多摄入会导致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建议脂肪的摄入占总能量的20-35%,特别是应选择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橄榄油和坚果等。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应占总能量的10-35%。

但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引起钙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问题。

因此,应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和豆类等,并注意适量摄入。

总的来说,合理的三大营养素比例是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
45-65%,脂肪占20-35%,蛋白质占10-35%,并且应注意选择健康的食物来源,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摄入,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 1 -。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PPT精品文档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PPT精品文档

3、能量过剩
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12
四、能量的参考摄入量
• 能量的推荐摄入量以平均需要量为基础,不增加安全量。
13
能量的食物来源与构成
• 能量的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 一日三餐中的能量比例
早餐30% ;午餐40%;晚餐30% • 成人供能营养素摄入的适宜比例 碳水化合物55%-65%; 脂肪20%-30%;
1.64

2.10
1.82
9
3.食物热效应(对食物的代谢反应)
• 食物热效应[TEF、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人体在摄食
过程中,由于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
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
不同的产能营养素其食物热效应不等 ☞脂肪: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4%~5% ☞碳水化物: 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5%~6%, ☞蛋白质: 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30%。
第3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1
第一节 能量
一、 能量的单位与能值
• 人体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 能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焦耳(J)、千焦耳(kJ) 卡(cal)、千卡(kcal),在营养成分表中与焦耳并列使用
二者换算
☞ 1cal=4.184J ☞ 1J=0.239cal
200.0
179.1 175.7 168.6
45.4
42.8 42.0 40.3
55
60 65 70
148.1
146.0 143.9 141.4
35.4
34.9 34.4 33.8
139.3
136.8 134.7 132.6

第三章 宏量营养素

第三章 宏量营养素

《食品营养与安全》
3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2、调节体液和维持酸碱平衡 3、合成生理活性物质 4、增强免疫力 5、提供能量 6、食品感官功能特性
10/4/2021
《食品营养与安全》
4
● 必须氨基酸 EAA essential amino acid
10/4/2021
《食品营养与安全》
10/4/2021
《食品营养与安全》
25
四、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摄入量: 占总能量的55-65%
来源:
植物性食品 动物性食品
糖原 乳糖
10/4/2021
《食品营养与安全》
26
END
10/4/2021
《食品营养与安全》
27
10/4/2021
《食品营养与安全》
10
3、蛋白质生物价 保留在人体内的氮量/从食物中吸收的氮量 即:存留氮/吸收氮
10/4/2021
《食品营养与安全》
11
4、蛋白质净利用率 5、蛋白质功效比值 实验动物每摄入1g蛋白质,动物体重增加的克数
10/4/2021
《食品营养与安全》
12
五、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一)推荐摄入量
存留氮吸收氮201431食品营养与安全114蛋白质净利用率201431食品营养与安全125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动物每摄入1g蛋白质动物体重增加的克数五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一推荐摄入量二蛋白质的食物来源201431食品营养与安全13第二节脂类一体内脂类物质分类1贮存脂动脂皮下结缔组织腹腔肠系膜2恒定脂二二脂类的生理功能1提供能量脂类的生理功能201431食品营养与安全14维持体温保护器官2构成机体组织细胞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5改善食品的感观性质4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201431食品营养与安全15三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1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鱼油棕榈油动物油脂鱼油201431食品营养与安全16棕榈油2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201431食品营养与安全173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四脂类在体内的动态变化食用脂肪食用脂肪肝脏肝脏脂肪的存储组织多余的糖类多余的糖类201431食品营养与安全18各组织氧化利用五脂类的适宜摄入量及食物来源食物来源

宏量营养素与能量教学课件ppt

宏量营养素与能量教学课件ppt

能量平衡与能量代谢
能量平衡
能量平衡是指人体在一段时间内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 平衡关系。长期能量摄入不足或过度摄入都会对身体健康产 生不良影响。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是指能量在体内转化、利用和储存的过程。人体通 过能量代谢将营养物质分解、氧化,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 所需,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04
3
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人工添 加剂和加工食品。
保持能量平衡的方法
合理安排三餐
保证早餐、午餐、晚餐的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
通过适当的运动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保持能量平衡。
注意食物的热量密度
选择低热量密度的食物,避免高热量食物。
不同人群的能量需求与膳食安排
儿童
青少年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能量和 营养素,饮食应以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 为主。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宏量营养素是指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
分类
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宏量营养素可分为产能营养素和非产能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的生理作用
产能营养素
提供能量,维持体温,合成组织器官和生理活性物质。
非产能营养素
参与调节生理功能,维持体内环境平衡。
宏量营养素的摄入与需求
宏量营养素与能量教学课件 ppt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宏量营养素概述 • 能量概述 • 宏量营养素与能量的关系 • 常见食物的宏量营养素与能量含量 • 合理膳食与能量平衡 • 宏量营养素与能量摄入的评估与建议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介绍营养学的重要性 简要说明宏量营养素与能量的关系

第三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食品营养学精品讲义】

第三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食品营养学精品讲义】
第三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人体的能量需要 •第二节 蛋白质 •第三节 脂肪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了解熟悉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能量的消耗构成,膳食来源及构成。
2
掌握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其生理功能;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膳食来源。
3
了解、掌握脂肪、必需脂肪酸、多不 饱和脂肪酸及其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
蛋白质代谢及氮平衡
四、氨基酸
蛋白质
(protein)

(peptide)
氨基酸
(Amino acid, AA)
多肽(poly-)10 AA以上 寡肽(oligo-)4—10 AA以下 3肽(tri-)3AA 2肽(di-)2AA
非必需AA(nonessential-):9种 半必需AA(条件必需AA):2种 (semi-,or conditionally-) 必需AA(essentional-):9种
代谢所消耗的能量,单位为kJ/(m2·h)、 kJ/ (kg·h)或MJ/d。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1)年龄及生理 生长期儿童基础代谢率较高;青
状态
壮年期较稳定;老年人基础代谢
率较低
(2)性别
同年龄组男性基础代谢率高于女 子;妊娠期妇女的基础代谢率随 胎儿生长相应增高。
(3)体形 与机体构成
•同体重者,瘦高者高于矮胖者
4、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
生长期的婴幼儿、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能 量。孕妇体内胎儿的生长发育、乳母分泌 乳汁等也需额外补充能量。
二、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 RNI:18—49岁成年轻体力活动男子为 10.03MJ/d,女子为8.80MJ/d 中等体力活动男子为11.29 MJ/d,女子为9.62MJ/d

转:第三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转:第三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转:第三章能量与宏量营养素教学内容:一、能量二、碳水化合物三、脂类四、蛋白质五、水教学要求:一、了解能量单位和能值,掌握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了解并熟悉能量消耗量的测定及估算方法,掌握能量不平衡对人体的影响,能量的合理膳食来源与构成及适宜摄入量;二、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熟悉功能性低聚糖和多糖的种类与功能,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适宜摄入量及膳食来源、血糖指数;三、了解脂类的分类,掌握脂肪、必需脂肪酸、磷脂和胆固醇的生理功能以及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认识脂类在人体营养和膳食中的作用、地位和适宜摄入量;四、了解蛋白质种类,掌握蛋白质、功能性氨基酸以及功能性肽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表现、DRI 和食物来源;五、了解水在体内的分布和水缺乏、过量的危害,熟悉水的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能量一、概述能量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体的一切活动都与能量代谢分不开,例如物质代谢、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

在生命活动中,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以获取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体内氧化可以释放能量,为“产能营养素”。

此外,酒中的乙醇也能提供较高的能量。

体内的能量,一方面不断地释放,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中散发,另一方面作为能源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果人体摄入的能量不足,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消耗自身的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要。

人若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则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消瘦甚至死亡。

反之,长期摄入能量过剩,则过剩的能量会在机体大部分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因此,能量的摄入应该达到供需平衡。

能量单位: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能量单位是焦耳、千焦耳和兆焦耳。

过去,营养学上以卡和千卡作为能量单位。

二、产能营养素及其生热系数人体内主要的产能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1g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外燃烧时分别释放17. 15kJ(4.10 kcal)、39.54kJ(9.45kcal) 和23.64kJ (5.65 kcal) 的能量。

《宏量营养素》PPT课件

《宏量营养素》PPT课件

宏量营养素
一、 蛋白质 (四)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
1、必需氨基酸
在合成人体蛋白质时,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 酸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膳食蛋白质经分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再在体内
合成组织蛋白与活性物质。故摄入蛋白质是为了满足
机体氨基酸的需要,对摄入蛋白质不仅要求必需氨酸
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而且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相互
宏量营养素
一、 蛋白质
(二)氮平衡与蛋白质的需要量
①在人体完全不摄入蛋白质的情况下,人
体内组织蛋白质依然分解。
3

②经实验证明,膳食中完全不含蛋白质

时,65Kg体重成年男子每日仍从体内排出约
白 质
3.51g氮,相当于22g蛋白质。
的 需
③考虑食物和人体蛋白质的差异、食物

消化率,实验证明维持成年人的氮平衡,每
12
宏量营养素
一、 蛋白质 (五)食物蛋白质的分类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2、食物蛋白质的分类
按照各种食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结构与参考蛋白 质氨基酸模式相比较进行分类,可以把蛋白质分为:
完全蛋白质、半完全精选蛋课件白ppt 质和不完全蛋白质 13
宏量营养素
一、 蛋白质 (五)食物蛋白质的分类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①人体内没有单独的蛋白质储留,成年人维持氮 平衡即可。
②婴幼儿、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恢复期病人, 由于体内需要用蛋白质合成新组织以及酶和激素才能 满足生理需要,因此要求氮摄入量大于排出量,才能 维持正氮平衡。
③当长期饥饿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 恶性肿瘤疾病组织蛋白质分解过甚)时,蛋白质摄入 量减少,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剧, 消耗增加,氮的排出精选量课件超pp过t 摄入量,出现负氮平衡。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93
37
12.5 38
35
4 33
7
3.5 10
组氨酸
28
-
-
8-12
(三)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
1.氨基酸模式
定义:
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构成。 计算方法: 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l,分别计算 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 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几种食物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1.合成蛋白质和多肽,这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
2.一部分氨基酸进行分解代谢,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氨和 α-酮酸,α-酮酸可以经过代谢而转变成糖和脂类;也可以 氨基化而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还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而 氧化,为其他各种代谢提供能量;通过脱羧基作用生成胺 类,例如组氨酸脱羧基生成组胺。 3.一部分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含氮化合物,如嘌呤碱类、 肌酸及肾上腺素等,这类物质分解后的最终产物不能回到 氨基酸池内(嘌呤形成尿酸、肌酸形成肌酐、肾上腺素形 成香草扁桃酸)。
(四)赋予食品重要的功能特性
持水性
起泡性
胶凝性
乳化性
热稳定性
热不稳定性
四、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分类
1.根据其侧链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分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 丙氨酸、脯氨酸。 (2)极性中性氨基酸 包括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苏氨酸和蛋氨酸。 (3)酸性氨基酸 包括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4)碱性氨基酸 包括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
人体每千克体重每日氨基酸需要量估计值
氨基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蛋(半胱)氨酸 苯丙(酪)氨酸 婴儿 70 161 103 58 125 幼儿(2岁) 31 73 64 27 69
/mg
成人 10 14 12 13 14
儿童(10-12岁) 30 45 60 27 27
苏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87
◆供给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氨基酸。
◆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之间也存在着动态 平衡。通常一般认为成人体内全部蛋白质每天 约有3%更新。
蛋白质 正常人体内Pro 约为16-19%
动态平衡
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分解
合成
每天约3%的 Pro被更新
肠道 骨髓Pro 更新速度较快
组织Pro不断 更新 修复
图 正常人体内的蛋白质代谢概况
猪瘦




3.0 6.4 5.4 2.4 6.1 2.7 3.5 1.0

3.4 6.3 5.7 2.5 6.0 3.5 3.9 1.0

3.2 5.6 5.8 2.8 4.9 3.0 3.2 1.0

3.0 5.1 4.4 1.7 6.4 2.7 3.5 1.0

2.3 4.4 1.5 2.7 5.1 1.8 2.7 1.0
2.根据营养功能分类 :
(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EAA)
指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 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2)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指机体可以利用体内已有的物质自行合成的氨基酸,不 一定必须从食物获取,但其功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3)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 amino acid)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化而来, 当膳食可以提供足够的半胱氨酸和酪氨酸时,可减少蛋 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消耗。
大米 2.5 5.1 2.3 2.4 5.8 2.3 3.4 1.0
从食物中摄入的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的必需氨 基酸的模式,越接近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即 越接近人体的需要,其蛋白质实际被利用的效率 就越高,营养价值也就相对越高。 鸡蛋蛋白质和人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为接 近,在比较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常用来作为 参考蛋白。
*组氨酸为婴儿必需氨基酸,成人需要量可能较少。 摘自Modern Nutri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第9版,第14页,1999年。
研究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的方法
给受试动物先摄入缺乏某种氨基酸的混合 膳食,然后补充不同量的该种氨基酸,当达到 氮的零平衡(成人)或正平衡(儿童)时所需 的最低量即为该种氨基酸的需要量。
(2)半完全蛋白质
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有的氨基酸数量不足,比例 不适当,这类蛋白质若作为膳食中唯一的蛋白质来源时可 维持白质
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这类蛋白质若作为膳食中唯一 的蛋白质来源时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如玉米中的玉米胶蛋白、动物结缔组织和肉皮中的胶原蛋 白、豌豆中的豆球蛋白等。
第三章 宏量营养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氨基酸的定义、种类以及各种氨 基酸对人体的作用,脂类的分类及其生理意义、膳食脂肪营 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以及蛋白质的互 补作用、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油脂在食品加工 保藏中的营养问题,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了解膳食蛋白质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以及蛋白质缺乏和过 量对人体的影响,脂肪的食物来源和脂肪的营养平衡问题,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氨 基酸的定义、种类以及 各种氨基酸对人体的作 用,脂类的分类及其生 理意义、膳食脂肪营养 价值的评价方法,碳水 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生理 功能
评价方法: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都是从“量”和“质” 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的。“量”即食物中蛋白 质含量的多少,“质”即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 基酸的模式,表示食物蛋白质被机体消化、吸 收和利用的程度。
•可以通过人体代谢来观察,但是为了慎重和方 便,往往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
(一)蛋白质的含量
Pro数量≠质量,但如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 Pro其营养价值也有限
指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较好,可 用来测定其他蛋白质质量的标 准蛋白
2.限制氨基酸 当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 较低或缺乏,限制了食物蛋白质中其他必需氨基酸 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使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 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1.赖氨酸:谷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
2.苏氨酸:小麦、大麦、燕麦和大米中第二限制氨基酸
(二)氮平衡 表示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是描述机体蛋 白质代谢及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氮平衡可了解机体对特定蛋白质的吸收情况、 蛋白质的总代谢状况以及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氮平衡=摄食氮-(尿氮+粪氮+皮肤等氮损失)
B=I-(U+F+ S)
B:氮平衡; I:膳食氮(摄食氮); U:尿氮(主要包括尿素、氨、尿酸和肌酐等 ); F:粪氮(包括食物中未被吸收的氮、肠道分泌物及肠 道脱落细胞中的氮 ); S:皮肤等氮损失(包括表皮细胞、毛发、指甲、分泌 物中的氮 )。
4.各种应激状态 包括精神紧张、焦虑、思想负担以及
疾病状态,对氮的排出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人体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并 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由碳、氢、 氧、氮、硫、磷、碘以及某些金属元素(如铁、锌等) 组成。
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元素主要有碳(50%-55%)、氢 (6%-7%)、氧(19%-24%)、氮(13%-19%)和 硫(0%-4%)。
氨基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蛋(半胱)氨酸 苯丙(酪)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 色氨酸 人体 4.0 7.0 5.5 3.5 6.0 4.0 5.0 1.0 全鸡

2.5 4.0 3.1 2.3 3.6 2.1 2.5 1.0
鸡蛋白 3.3 5.6 4.3 3.9 6.3 2.7 4.0 1.0

氮平衡的三种情况
B>0,摄入量>排出量,为正氮平衡。
生长发育期的婴幼 儿、青少年 :孕 妇、哺乳妇女及病 后的恢复期
食物中氮供应不 足或患某些疾病; 人饥饿、消耗性 B<0,摄入量<排出量,为负氮平衡。 疾病及老年
B=0,摄入量=排出量,为零氮平衡。
总平衡状态
必要的氮损失
机体在完全不摄入蛋白质(无蛋白膳)的情况下, 体内蛋白质仍然在分解和合成,此时处于负氮平衡状 态。这种状态持续几天之后,氮的排出将维持在一个 较恒定的低水平,此时机体通过粪、尿及皮肤等一切 途径所损失的氮,是机体不可避免要消耗的氮。 机体长时间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会导致蛋白质缺乏症,表 现出疲乏、体重减轻、抵抗力下降、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等。 女性还可出现月经障碍,哺乳期妇女乳汁分泌减少。婴幼 儿和青少年反应更加明显,特别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滞、贫 血、智力发育受影响,严重的可表现为干瘦型蛋白质缺乏 症或水肿型蛋白质缺乏症乃至死亡。
教学内容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第一节
蛋白质
一、蛋白质代谢与氮平衡
(一)蛋白质代谢
人体内氨基酸除了来源于食物蛋白质的分解 (外源性氨基酸)外,还来源于组织蛋白质的 分解(内源蛋白质),它们混在一起,分布于 机体各处,共同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或氨基酸池。
体内游离氨基酸的代谢主要有三种途径:
影响氮平衡的因素:
1.热能 低于机体需要时,摄入的蛋白质将不可避免地
用作热能而消耗,影响氮平衡的结果。
2.膳食蛋白与氨基酸摄入量 如果从原来低氮膳食进
入高氮膳食,或相反,氮的排出量都不会发生立即的应 答反应。
参与代谢的激素,如生长激素、皮质类激素、 甲状腺素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影响氮的代谢。
3.激素
2.按人类食物来源分类 : (1)动物性食物蛋白
主要由纤维蛋白类和球蛋白类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