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利弊分析

合集下载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重要案例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重要案例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案例科学解释惩罚教育: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学校内惩罚教育的优势1惩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2惩罚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3惩罚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4惩罚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作用:观点一:适度的惩罚具有唤醒作用,观点二:惩罚具有警示作用,观点三:惩罚具有激励作用,◇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艺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对错误的歉疚和放任,无疑如鸦片一样毒害学生的心灵。

◇教育不是工厂生产的产品,产品不合格可以报废,学生长大了。

不能让他回过去重新再来教育。

对于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放弃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不要从小剥夺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过多的赏识可能到了社会上会遇到更多的失望,使他们无法应对,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教师和家长身上。

反驳例子:1、仲永的赏识足够多,成不了气候2、西楚霸王项羽从小在项梁的赏识教育中长大,受不了委屈。

3、曹植的七步诗就是在惩罚教育的下构成的。

4、二十四岁因盗窃杀人被判处死刑的邱某临刑前,竟然将妈妈的奶头咬掉。

说明赏识教育的失败。

5、比如踢足球,既然犯规了,即使是被罚点球,也要坦然对待,不服,就不要犯规,要避免惩罚,就要避免犯规,犯了规,就得接受惩罚6、西游记中没有观音的紧箍咒,只凭唐生磨磨唧唧的赏识教育,怎能应付了聪明极顶,神通广大,叱吒风云的孙悟空。

惩罚教育是领导管理的法宝。

西游记中唐生面慈心善,为什么不对孙悟空进行赏识教育,还要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的咒语。

7、中国红军因为有了三大纪律八项纪律,对侵害人们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惩罚,如对逼婚杀妻的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黄克功处于极刑。

群众异口同声称赞:共产党、八路军公正无私,纪律严明,真是了不起。

因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教育,共产党赢得了民心。

毛主席为什么对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的黄克功逼婚杀妻案处于极刑8、我曾经工作过的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学生一进门,就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签订一份合同,就是学生在校三大高压线(1)不能在校谈情说爱(2)不能打架(3)不能与老师顶嘴;违者,把你的孩子领回去。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作为两种常见的教育方式,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究竟哪种方式更有效?或许,答案并非非此即彼,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赏识教育,就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孩子的心灵,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和勇气。

它强调的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通过鼓励、赞扬等方式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一句“你真棒!”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努力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当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善良和勇敢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能让他们明白这些品质的珍贵。

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依然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

然而,赏识教育并非是一味地赞美和纵容。

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负,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

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长期处于被赏识的环境中,一旦遇到批评就无法承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赏识教育需要把握好度,要真诚而具体,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表扬,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与赏识教育相对的惩罚教育,就像是冬日里的寒风,虽然凛冽,但有时也能让孩子警醒。

惩罚教育并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当孩子违反规则或做错事时,给予一定的惩罚,能让他们明白行为的边界,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可以减少他们玩耍的时间;孩子撒谎,可以让他们向被欺骗的人道歉。

惩罚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但惩罚教育也存在风险。

如果惩罚过于严厉或不公正,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频繁的惩罚而变得自卑、怯懦,甚至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

因此,惩罚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以爱为出发点,注重方式方法,让孩子明白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的手段。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应该相辅相成。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摘要】本文从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定义,然后分析了赏识教育的优点和实践方法,以及惩戒教育的缺点和应用场景。

接着讨论了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综合运用,强调了个人在取舍和选择方面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合理平衡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建议。

通过对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找到更加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赏识教育、惩戒教育、定义、优点、实践方法、缺点、应用场景、综合运用、取舍、选择、平衡。

1. 引言1.1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是教育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它们分别强调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

在我的看法中,赏识教育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相比之下,惩戒教育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赏识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和重视,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惩戒教育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然是必要的,但应该谨慎使用,避免伤害学生的心灵和尊严。

在教育实践中,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应该结合起来,合理平衡,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学生。

2. 正文2.1 定义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是教育领域中常见的两种教育方法,它们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赏识教育是指通过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努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身潜能。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正面激励和建设性的反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而惩戒教育则是指通过惩罚和制裁来约束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使他们遵守规则和规范。

惩戒教育的目的在于维护秩序和规则的有序进行,让学生明确边界和后果,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种手段,它们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一直是教育界争议的话题,两种教育方式各有优缺点,但在我的
观点中,赏识教育更适合现代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首先,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激励和鼓励,能够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从
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比之下,惩戒教育强调的是惩罚和警告,其影响力往往
只在短期内产生效果,难以真正改变学生的行为和心态。

而现代社会追求的是个性化、自主、创新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也更符合这种趋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建立积极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们知道,学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容易获得进步和成功,而惩戒教育则会产生负面情绪和抵触
心理,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收获老师的尊重和认可,也能
够得到同学的鼓励和支持,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认同。

最后,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有价值观、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受尊重的。

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从而形成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而惩戒教育则容易培养出低廉的
道德观和自私的行为倾向,给自我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和人类的发展需要,可以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采取赏识教育,为学生
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鼓励他们实现自我梦想和发挥个人价值。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在当今社会中,教育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点之一。

而教育方式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传统教育效果不佳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开始关注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我看来,赏识教育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力。

赏识教育注重表扬和鼓励。

孩子是生活中最为敏感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望被认可和赞赏。

赏识教育通过适时表扬孩子的优点和成绩,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让他们感到被关爱和重视。

这种正面的情感连接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社会,除了学业成绩,孩子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的能力和素质,如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而惩戒教育往往只关注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特长。

而赏识教育则通过发掘和培养孩子的潜能,注重其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并展现自己的特长。

赏识教育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师生关系。

教育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而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

赏识教育强调家长和教师要与孩子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让孩子在有爱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

这种良好的关系能够培养孩子的情感智慧和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处理人际关系。

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而惩戒教育只通过外部压力来驱使孩子做出某种行为。

而赏识教育则通过鼓励和表扬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去学习和努力。

只有培养了孩子的内在动力,才能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持续进步和发展。

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温暖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它通过注重表扬和鼓励、培养综合素质、建立良好关系和培养内在动力等方面,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积极健康的成长。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采用赏识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环境。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谁强谁弱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谁强谁弱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谁强谁弱日前,有很多家长致电求助本报: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都挺乖的,现在到了这个年纪就出现这些问题,开始的时候家长还不好启口,在我们记者的引导下才说出,原来这些家长的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早恋,网瘾,吸毒,打架,不爱学习等,甚至有的孩子还和老师对着干,讲道理什么的都用过了,可是没有效果,打的话有时候更是事与愿违,反而弄的整个家庭鸡飞狗跳。

为此,本报还特意的咨询了教育学家刘文保先生,试图找到其中的原因,而我们再咨询的过程中找到了两种教育的方式,一种是我们传统的惩罚教育,另外一种是比较新颖的赏识教育,而这两种方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谁会更有效果呢?接下来我们慢慢的剖析。

家住在渝中区的张大爷,当我们问及这两种教育方式谁更有效的时候,他眉飞色舞的告诉记者,“”棍棒下出孝子”这句话是老祖宗一直传下来的,我们这几代都是这杨的教育方式,而且我的几个孩子现在都过的都挺好的。

经常回来看我这个老头子,让我在其他邻居面前也特别有面子。

至于赏识教育的方式我认为有点娇气了,夸他几句这些孩子尾巴都翘起来,在孩子面前应该有一个长辈的样子,有错必须批评教育,惩罚,这杨孩子才不会骄傲。

”之后我们又采访了渝北某实验中学的黄老师,她表示:“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我们主要还是以表扬和鼓励这杨的赏识教育为主,即使学生犯了错,我也不会惩罚学生,都是告诉家长,让家长来管教,这杨做其实很多时候也是逼不得已,现在的孩子十分的金贵,惩罚和体罚很难界定,怕被家长不理解误认为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所以相对惩罚教育来说我们是能避免就避免。

刘校长告诉我们惩罚是为了教育而惩罚,所以在实施惩罚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孩子为何要犯错?只有找到原因,家长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源上纠正孩子的错误,加入相符的教育因素,让其成长成才,",不要过分依赖其中一种教育方式,聪明的家长和老师,懂得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结合起来运用,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目前位于渝北区机场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采用一种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在其锻炼的过程中通过赏识教育唤起孩子们的自信,在他们自律的同时又做到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能力。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是教育领域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而惩戒教育则是着重于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进行惩罚和批评,以达到纠正学生行为和学习态度的目的。

两种教育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也都有适用的情况,但从整体角度看,赏识教育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赏识教育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

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这种肯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而惩戒教育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感,甚至会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从而更有动力地去学习和探索。

而惩戒教育则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逃避和抵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

从学习动机的角度看,赏识教育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愿意去主动学习。

赏识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会更有自信心和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而惩戒教育则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和被动学习的习惯,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教育引导的角度看,赏识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赏识教育还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教师能够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而惩戒教育往往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并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赏识教育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

赏识教育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论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论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一、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定位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教育手段。

它们应是辩证、和谐的统一体,在育人过程中,就要赏罚分明,只要赏罚运用得当,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误区不知从何时起,赏识教育在社会上、在教育界被广泛提倡,惩罚教育却被人们与体罚学生划上了等号。

于是才有了当前教育中一个弊病:重赏识,轻惩罚,重表扬,轻挫折。

其实惩罚的前提是维护其自尊,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要让学生从批评与惩罚中获得教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要求教育者首先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惩罚的目的是在培养和塑造孩子建立起以自信、自尊、自强、自我负责为核心的健康人格,而不是为惩罚而惩罚。

再者,惩罚要懂得因人而异,适度。

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必须充分考虑受罚者的个性、尊严和承受力。

三、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的正确应用多鼓励,少批评学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

我班张欢同学平时少言寡语,独来独往,不愿和别人交往,甚至害怕和别人交往,更不愿和老师交往,见了老师就紧张,不敢和教师打招呼,把自己严严实实的封闭起来,有一次上语文课,轮到他课前说话了(语文课上的一种教学活动),他站起来,吭哧了半天就是说不出来,后来干脆就来了个徐庶进曹营——言不发。

语文老师把这件事告诉我后,我一直考虑怎样来给他做工作,后来机会来了,有一天英语早读,英语课代表没来,正好这个学生英语不错,我就找到他,让他领大家早读,一开始他不愿意,后来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接受了,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他领读的非常好,我适时的表扬了他,当时我发现他的脸红扑扑的带着微笑,腰板也挺的直直的。

从那以后,他慢慢的变了,变的开朗了,愿意和人交往了,大家都说他变了一个人。

可见,赏识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消沉的同学,赏识教育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增强信心,奋发向上。

扬长处,避短处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避开学生的短处。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在教育的长河中,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有人认为赏识教育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温暖与鼓励中茁壮成长;而有人则坚信惩罚教育能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那么,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更有效?或者说,它们是否能够相辅相成,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呢?赏识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欣赏和鼓励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

它强调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和潜力。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都能让孩子充满信心,勇往直前。

比如,一个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比上次更好的成绩,即使不是名列前茅,老师和家长若能给予真诚的表扬:“宝贝,这次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你的努力老师/爸爸妈妈都看到了,继续加油!”这样的赏识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赏识教育还能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充满肯定和鼓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看到生活中的美好,遇到困难时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能力。

然而,赏识教育并非没有弊端。

过度的赏识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负,无法承受挫折和批评。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赞美声中,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可能会一蹶不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批评。

与赏识教育相对的惩罚教育,则是通过批评、处罚等手段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和观念。

它让孩子明白,做错事是要承担后果的,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比如,孩子撒谎、偷东西或者打架斗殴,这些行为必须受到严厉的批评和适当的惩罚。

通过惩罚,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这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是错误的。

惩罚教育能够让孩子迅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但如果惩罚不当,比如过度体罚、辱骂孩子,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影响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

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伟大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作为两种常见的教育方式,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有人认为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温暖与鼓励中茁壮成长;而另一些人则坚信惩罚教育对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纪律性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哪种教育方式更有效?或者说,它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如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呢?赏识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欣赏、赞扬和鼓励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

它强调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老师和家长一句真诚的“你真棒!”“继续加油!”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在生活中,当孩子主动帮助他人、完成一项家务劳动时,一句“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也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喜悦和自豪,愿意继续保持这样的良好行为。

赏识教育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与支持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

在充满赞扬和鼓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加乐观、自信,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最后,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当他们的优点得到充分肯定时,这些潜力就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让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出色的成绩。

然而,赏识教育也并非完美无缺。

如果过度使用赏识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负、骄傲的心理,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

此外,如果赏识不够真诚、具体,只是一味地泛泛而谈,也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虚伪、不真实,从而失去对赏识的信任和期待。

与赏识教育相对的是惩罚教育。

惩罚教育是指通过批评、处罚等手段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热点话题。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惩戒教育曾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而赏识教育则相对较少被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探索,赏识教育逐渐引起了教育者和家长们的关注。

在我看来,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并不是对立的,而是需要相互结合和平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让我们来看看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和优点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得到赞扬和鼓励的更有动力去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

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激励,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相比之下,惩戒教育强调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进行惩罚和指责。

这种教育方式以惩罚为手段,着重于制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以期通过惩罚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研究表明,惩戒教育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不利。

它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他们惧怕学习和上学,甚至对自身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

那么,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哪种方式更适合呢?据我所知,两种教育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都不能独立存在。

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而惩戒教育则能够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为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的维护提供帮助。

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应当相互结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认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坚持赏识教育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优点和积极行为进行及时和充分的肯定。

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我们也不应该避之不谈,而是要冷静地面对并与学生进行认真的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同时也能够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方式。

而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惩戒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施行惩戒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不让他们因为错误的行为而丧失对教育的信心。

浅谈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好处及弊端

浅谈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好处及弊端

浅谈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好处及弊端
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家庭教育方法,它关注并赞扬孩子积极的行为,以激发孩子的动力和兴趣,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确有很多好处,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

好处:
1. 激发自信心和积极性
赞扬与鼓励是激发孩子内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当孩子获得成就感和感受到赞扬时,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更愿意挑战自己、尝试新的东西,变得更加有耐心和乐观。

2. 提高学习和表现成果
赏识教育能够鼓励学生变得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这种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明确他们在学习中所做的好事,并鼓励他们坚持并改进错误。

这将为他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3. 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关系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与父母和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

父母和教师的赞美和关注将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和沟通,让孩子在一个温暖和尊重他们的环境中成长。

4.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积极地表现对孩子的支持和认可,这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鼓励孩子对行为做出正确的伦理判
断,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成长为有道德和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弊端:
1. 过度赞扬有损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过度赞扬会让孩子产生虚伪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出现固执、依赖于认可以及缺乏自我反省思考的问题。

这种行为也容易使孩子感到过于自豪,甚至出现自负的情况,而无法接受需要改进的方面。

2. 无法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
总之,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害处大于好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适当运用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固然好,“批评教育”不可抛论文

“赏识教育”固然好,“批评教育”不可抛论文

“赏识教育”固然好,“批评教育”不可抛论文“赏识教育”固然好,“批评教育”不可抛论文摘要:“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是教育的两种不同的行为,就其性质而言,本无优劣之分,只要采其性而行其道,均可达到育人化人的目的。

不能一时夸大“赏识”教育而淡化“批评”教育。

关键词:批评教育赏识教育现状分析解决问题“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是教育的两种不同行为。

只是近年来“赏识教育”炙手可热,植根于人心,而“批评教育”被人遗忘。

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行为,其方式灵活多样,无优劣之分,只要采其性而行其道,能使学生在学识、思想、品质和精神方面都得到健全发展,即为好的教育方式。

反之,一味地强调“赏识”而忽视“批评”,是违反教育公平和教育需求的。

《礼记》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但现在教师为什么在批评学生之前,得三思而后行,慎之又慎呢?一是“赏识教育”之下,孩子不想听到“批评”二字,即便是善意的批评,他也会漠然或对抗,为什么?1.学生角度分析。

现代的学生接受意识快,思想复杂,良莠不齐,在青春骚动期明辨是非能力差。

2.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上对“教师是否具有批评学生权”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失公允。

其因一,现代中学生心灵脆弱,抗挫能力差,不宜批评;二、批评总是消极的,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强精神;三、认为教师批评学生是无能管理的表现;四、独生子女居多,溺爱现象严重。

二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度干预。

由于过分夸大“赏识”而批判“批评”,致使部分家长认识偏激,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干。

若有教师批评、打骂了学生之事,或出现安全事故,他们就缠上学校,闹个没完。

加之一些媒体效应,使得大部分教师害怕引火上身而缩手求全,明哲保身,错过了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好机会。

三是老师与家长就教育方式发生分歧,老师处于弱势。

学生动不动说老师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家长动不动就会告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以到媒体报道为要挟,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息事宁人,一般会问责于老师。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在教育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目的、动机和效果。

赏识教育以激励和鼓励学生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惩戒教育则以惩罚和警戒为主要手段,强调礼仪规范和行为规范,维护教育秩序。

从教育目的上看,赏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激励和鼓励,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它通过赞扬、激励和奖励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达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而惩戒教育则更加注重纠错和警戒。

它通过惩罚、批评和警告等手段,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从而达到维护教育秩序和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从教育动机上看,赏识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

它以学生的自我意愿和兴趣为驱动力,鼓励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主性。

而惩戒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

它以约束和规范为动机,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从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从教育效果上看,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开拓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力。

而惩戒教育可以维持课堂秩序,提高教学效果,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违反纪律的学生,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从而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正当性。

总之,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两种教育方式在教育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加强赏识教育的引导和可视化,注重惩戒教育的科学合理性和人性化,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和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它们分别关注于奖励和惩罚学生的行为。

赏识教育强调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就,倡导温和的教育方法,而惩戒教育则强调通过惩罚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关于这两种教育方法的讨论从未停止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本文将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对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看法与观点。

我认为赏识教育是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成长和发展。

这种正面的教育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赏识教育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教育环境。

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从而更好地去指导和培养学生。

这种耐心细致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比之下,惩戒教育则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

惩戒教育侧重于惩罚学生的错误行为,通过惩罚来纠正学生的过错。

过度的惩罚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和心理障碍。

而且,惩罚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可能使问题恶化。

过度的惩戒教育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和教育失去信心。

在当今社会,赏识教育正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崇。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赏识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积极态度,使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个性化的肯定和激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戒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适当的惩罚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和纠正作用。

惩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的行为改正,而非简单地打击惩罚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之我见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都在塑造学生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通过正面激励和肯定来促使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品德,而惩戒教育则是通过惩罚和制裁来约束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对于这两种教育方式,我认为应该在实际教育中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谈谈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通过正面激励和肯定来促进学生积极行为和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老师和家长应该主动去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积极进取,让他们因为被赞扬而产生成就感。

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品德修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惩戒教育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教育者需要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制裁和惩罚来约束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但在进行惩戒教育时,我们应该明确惩戒的目的并注重方式方法的合理性,不可过于严苛或过分严厉,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惩戒教育应该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规范的,在思想上力求公平、公正和合理。

在实际教育中,我认为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应该结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培养学生的品格与道德修养上,我们可以通过赏识教育来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而在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我们也应该适时使用惩戒教育来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行为轨道上来。

实际教育中,在运用这两种教育方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坚持“赏识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

赏识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方式,要通过正面激励和肯定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积极向上、快乐成长的氛围里获得发展。

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行为特点来灵活调整,不要一刀切、铁面无情,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教育。

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和态度。

在使用惩戒教育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制裁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而不是单纯地惩罚,要用严谨、公正的教育方式来加以实施。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重要四辩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重要四辩

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重要四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对方辩友和在座的各位老师,我想再次总结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好的四个方面。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惩罚教育是巩固江山的法宝。

每个朝代的第一任皇帝都要建立本国的法律制度,并实施对应的惩罚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没有惩罚教育,江山不稳。

例如,在西游记中,只凭XXX磨磨唧唧的赏识教育,怎能应付了聪明极顶、神通广大、叱吒风云的XXX呢?因此,惩罚教育是领导管理的法宝。

其次,社会告诉我们惩罚教育是治国的法宝。

XXX因为有了三大纪律八项纪律,对侵害人们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惩罚,如对逼婚杀妻的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XXX处于极刑。

因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教育,XXX赢得了民心。

台湾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乱丢垃圾要罚款,这样的惩罚教育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台湾人。

第三,学校告诉我们惩罚教育是培养接班人的法宝。

在我曾经工作过的现代双语学校,学生在校时不能在校谈情说爱、不能打架、不能与老师顶嘴,违者,把你的孩子领回去。

这种惩罚教育是学校管理的法宝,也是培养学生接班人的法宝。

最后,惩罚教育是对学生的最爱。

谁的惩罚教育用得好,谁的学就教得好,谁的学生就越受益。

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

因此,惩罚教育是对学生的最爱。

在教学中,仅仅使用赏识教育而不采用惩罚教育是不可取的。

如果你只是赏识学生而不惩罚他们,你可能会在讲台上站上一个星期、一个月,但你绝对无法坚持一个学期。

这会导致学生的课堂纪律失控,家长也会对你不满意,甚至要求更换老师。

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学生正视惩罚、克服惩罚、避免惩罚,从中研究知识,让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面对挑战和困难。

在公司中,惩罚教育是公司壮大的法宝。

如果老板不狠,公司就会不稳定。

有制度却没有惩罚,制度就等于虚设。

在XXX将近四年的时间里,虽然制度不断地制定,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一次,XXX采用了真正的惩罚教育,对一部分员工进行了严厉的处罚,结果效果很好。

工作人员开始穿工服、按规定执行卫生和窗户关闭等工作。

惩罚比赏识更重要辩证作文

惩罚比赏识更重要辩证作文

惩罚比赏识更重要辩证作文在教育孩子、管理员工或者对待身边的人的时候,一直有个争论:惩罚和赏识到底哪个更重要呢?有人说赏识就像阳光,能让人心花怒放、茁壮成长;但我觉得吧,可不能小看了惩罚,它有时候比赏识还重要呢。

咱也得说,这两者其实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个都走不稳当。

咱先来说说惩罚为啥重要。

你想啊,要是没有惩罚,这世界不得乱套了?比如说在学校里,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像考试作弊或者欺负同学,要是老师就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下次别这样了啊”,那这个孩子可能就不会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

就像我小时候,有一次没写作业,我还想着蒙混过关呢。

要是老师那时候没有罚我把作业补三遍,我肯定下次还会偷懒。

惩罚就像个紧箍咒,它时刻提醒着你,有些红线是不能碰的。

在社会上也是一样啊,如果犯了法没有应有的惩罚,那小偷强盗不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而且惩罚能够让人快速地吸取教训。

你看那些在公司里因为粗心大意犯了大错的员工,如果老板只是说“没关系,下次注意”,这个员工可能下次还会在同样的地方栽跟头。

但是如果给他一点惩罚,比如说扣点奖金或者让他加班重新做这个项目,他肯定会牢牢记住这次的失误,以后做事就会更加谨慎。

惩罚就像是给人打了一针清醒剂,让人从迷糊的状态中一下子惊醒过来。

再说说赏识。

赏识确实是个好东西,就像甜甜的蜂蜜。

当你被赏识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力量。

就像一个孩子画了一幅画,家长如果使劲夸他画得好,这个孩子就会更有兴趣去画画,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大画家呢。

员工做出了成绩,老板如果给予赏识,像当众表扬或者给个小奖励,这个员工就会工作得更带劲。

但是啊,要是光有赏识没有惩罚,那就容易让人飘起来。

比如说一个孩子,不管做什么,家长都只知道夸,哪怕他做错了事也夸,那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慢慢地就变得任性、自大。

员工要是光被表扬,没有一点约束,也可能会变得骄傲自满,工作质量下降。

所以说,惩罚和赏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就像盐和糖,做菜的时候都得放一点,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利弊分析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展示课上“你真行!”“你真棒”此起彼伏,孩子们在赞颂声中成长。

可是这些孩子一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不是常常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极端的举动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这个信奉了几千年“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弟”的国度,居然就出现了这种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更不敢惩罚学生,甚至谈罚色变的现象。

学校在所谓的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不完整教育的怪圈中徘徊打圈——众多学校为把学生培养成经不得风雨、见不得世面的温室之花而努力着。

在某些理论“教育家”看来,“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

我在和某教育工作者交谈到这一话题时,此人竟说我们现在已经不用惩罚这个词了。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工作怎么了?。

其实许多教师受体罚学生这根高线的影响,自然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事实上也确有少数学生在受批评后,动不动就寻短见,或离家出走,这样的例子让许多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放弃了使用惩戒的武器。

教育惩戒也就成了教师们碰也不敢碰的事情,生怕一不小心会被扣上变相体罚的帽子。

过度的美声,不断地捧学生,使原有教育出现了偏差,赏识中少了一些惩戒,教育中缺了一面镜子。

捷克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须的,学校没有惩罚犹如磨盘没有水。

学生如果在犯错误的时候,教育者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侥幸心理得逞,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其发展成长是有害的。

美国教育家和儿童学家詹姆斯·多布森说道:“许多人犯罪,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而且这些学生一部分也正是出自娇生养的家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更是大声呼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在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在2002年6月公布了一项方案:“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一定程度的体罚”,并明确规定了体罚的对象、程度和方式。

应该说对犯错误的学生,“有分寸地打击一下孩子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正确对待赏识教育1、赏识教育的必要性爱听好话是每一个人的天性。

在美国的街头就有一种“赞美机器”,路过的人无需花钱,就能听到让人身心愉悦的赞美之词。

对于这种“赞美文化”有人肯定也有人存在质疑。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因而,常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

学生第一千次摔倒了,做教师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2、赏识教育的弊端现在,赏识教育、师生平等观念、服务于学生等等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教师的心,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已经成为教师施教的前提,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同时不能不看到,由于对这些观念的错误理解,不敢批评学生甚至放任学生的现象逐渐增多,一些学生的纪律观念开始淡薄,甚至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现象开始出现。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一方面,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

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只要我想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意识,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取、甚至去夺。

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看成具有潜在的危险的事情,因此孩子的全部创造都是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完成,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虽然在学校生活中有一定的集体生活,也常听到老师、父母教育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但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还是小皇帝、家庭生活的主心骨,因此互相帮助等行为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缺少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一味地用"表扬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甚至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

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

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大人们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大人们那种表面上的夸奖。

可见只是一味地表扬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二、惩罚是教育的必要手段1、惩罚天然是一种教育手段这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

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与“心”罚。

体罚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

《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不仅明确规定了禁止体罚,而且对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都作了规定。

因此,体罚是违法的,不仅不应当提倡,而且应该严格禁止。

而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这并不意味教育手段只能是和风细雨式的。

相反,有别于体罚的惩戒如果运用恰当的话,它还会成为赏识教育的积极补充。

综观美、英、日等国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尽管在那里个性发展的大旗高高飘扬,但惩罚教育的威严丝毫不减。

“不打不成器”、“小树不修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古训都提到惩罚的育人作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错误的孩子处以惩罚,能够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质,而这正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以会遭到更多的失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2、惩罚它有自己的原则和尺度惩罚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受到惩戒,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它的目的是教育,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因此惩罚,它有自己的原则和尺度。

(1).惩罚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育者使用惩罚时要明确其目的,要懂得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最终目的。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维护纪律,使受惩罚的学生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使大多数学生受到教育。

如果这个目的不明确,教师就可能滥用惩罚,教师在惩罚学生时就可能带有个人的情绪、抱有偏见,就可能有“教训”学生的心理,结果就会对学生造成体罚。

2.灵活性原则。

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惩罚对象的性格类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

比如,对于故意违纪的学生与过失违纪的学生,对于初犯和屡犯,对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惩罚的程度及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

3.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不能孤立地使用惩罚手段,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4.惩罚必须能解决问题,而不产生新问题的原则。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惩罚就容易产生消极的作用。

所以,在运用惩罚时要注意把握度、把握时机,注重惩罚的实际效果,不能产生副作用。

(2)惩罚的尺度 1.惩罚也需要尊重与信任。

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并不是真正的惩罚。

2.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

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

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

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一般来说,学生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

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我们总说学生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父母从小就剥夺了学生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

父母包办得越多,学生的能力越差,这样的事情现在太多了。

学校里,老师也包办代替,像少先队活动,不少都是老师策划组织、写演讲词。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感到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3. 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老师在惩罚学生和训斥学生的时候,自己同样也是很生气很痛苦的。

没有哪个老师会以故意拿出学生的丑当做乐趣,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我们的学生更好。

“打是亲,骂是爱”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也不是全无道理。

三、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并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一次上课我刚进教室,我班的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廖海明把几个同学的桌子洒满了水,教室乱哄哄的,反响很大,我在稳定纪律后让学生说说他这样做的后果,舆论之下这一调皮学生不得不低下了头,然后我当众“宣判”他违反了哪一条班规就按哪一条处置,按规定做坏事一次罚做十次好事,学生对这样做拍手称好,我当时心想对少数学生来说光有说服和感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而这个措施不是体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