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气密封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及投用步骤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及投用步骤1、干气密封基本原理干气密封动静环表面平面度和光洁度很高,动环组件配合表面上有一系列的螺旋槽,随着转动,气体被内泵送到螺旋槽的根部,根部以外的一段无槽区称为密封坝。
密封坝对气体流动产生阻力作用,增加气体膜压力。
该密封坝的内侧还有一系列的反向螺旋槽,这些反向螺旋槽起着反向泵送、改善配合表面压力分布的作用,从而加大开启静环与动环组件的能力。
反向螺旋槽的内侧还有一段密封坝,对气体流动产生阻力作用,增加气体膜压力。
配合表面间的压力使静环表面与动环组件脱离,保持一个很小的间隙,一般为3微米左右。
当由气体压力和弹簧力产生的闭合压力与气体膜的开启压力相等时,便建立了稳定的平衡间隙。
2、干气密封投用步骤注意事项:a、不得在不投入使用干气密封的情况下,关上压缩机的出入口阀。
b、干气密封应依次投用一级密封气,二级密封气,后置隔离气。
c、严禁在不投用干气密封的情况下,启动压缩机润滑油泵。
d、必须确保排放火炬和放空的背压小于进入干气密封的密封气压力。
e、在开机后应当尽量避免在干气密封在高于3000转回以下长时间运转。
f、严禁在增压泵活塞杆漏气大于50kpa的情况下启动增压泵。
步骤:干活气密封系统加装后,在一级,二级,后置隔绝气入口法兰端口处接通洁净的仪表风或扰动氮气已连续吹起洗4~6小时以上,直至用细纱漂白布切合六个出口吹起洗5分钟以上,用眼仔细观察杜预灰尘、油污、水分等杂质为合格。
吹起洗整洁后停用所有阀门,处在待命状态。
打开系统所有常开取压阀,投用现场压力表、变送器、压力开关,液位计等并检查各管线,活接头连接情况。
关上扰动n气回去干气密封系统阀门,充份脱液后展开氮气转让,时间为四小时,并通过一级密封气和均衡管差压控制阀调节一级密封高低压端流量不低于117nm3/h(柴油不低于250nm3/h)二级密封高低压端的流量不高于2.9nm3/h(柴油不高于6.5nm3/h)排放量火炬流量7-11nm3/h,(柴油5-8nm3/h),并通过自力调节阀使阀后压力不高于0.185mp a(柴油0.1mpa)后置隔离气高低压端,流量不低于42.81nm3/h,(柴油15nm3/h),并通过自力调节阀使阀后压力不低于0.068mpa(柴油不低于0.01mpa)。
干气密封的原理及应用场合
干气密封的原理及应用场合1. 干气密封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干气密封是一种利用清洁干燥的气体(通常是氮气)在机械轴和密封部件之间形成一个气体屏障,以防止液体或气体泄漏的密封方法。
它主要利用气体压力高于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将气体或液体压缩在轴封附近的密封腔内,从而有效地防止泄漏。
干气密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气膜将两侧介质隔离开来,从而实现密封效果。
当轴旋转时,密封腔内的气体被强制流动,形成一个气膜屏障,防止液体或气体渗入密封腔。
2. 干气密封的优点•高效性能:干气密封具有较高的密封效果,有效防止液体或气体泄漏,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可靠性:由于密封性能稳定可靠,干气密封可保持长时间的使用寿命而不需要频繁维护。
•适应性强:干气密封适用于各种介质,包括化工、石油、医药等不同行业。
•安全性高:由于采用气体作为密封介质,避免了液体泄漏导致的安全隐患。
•环保性好:干气密封无需使用润滑油,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 干气密封的应用场合3.1 化工工业在化工工业中,往往需要处理一些有害、腐蚀性或粘稠的介质。
传统的液体密封在这种条件下容易受到损坏或泄漏,而干气密封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干气密封常被用于泵、压缩机、反应釜等设备的密封,确保介质不泄漏,从而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3.2 石油行业在石油行业中,由于介质种类多样,常常需要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密封。
干气密封可以适应高温、高压、腐蚀等艰苦环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比如,干气密封常用于石油泵、油井采气设备、管线等油气密封系统中。
3.3 医药行业在医药行业中,要求设备的密封性能高、可靠性强,并且要求设备无泄漏和无污染。
干气密封具有符合医药行业要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药设备、灭菌系统、制冷设备等。
3.4 其他行业除了化工、石油和医药行业外,干气密封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干气密封可用于食品加工设备、纸浆设备、电力行业的泄漏控制等。
4. 干气密封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干气密封正朝着更高效、更可靠和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干气密封原理
干气密封原理
干气密封是一种利用气体的高压力将两个接触面之间形成密封的方法。
它常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例如压缩机、泵和旋转轴等。
干气密封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压力产生一个密闭的空气隔离区域,使得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润滑剂不会泄露出去,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具体来说,当气体进入密封区域时,它会填充在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一个气体隔离层。
这个气体隔离层会受到压缩机或泵的高压力控制,从而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防止润滑剂的泄漏。
在干气密封中,还常常使用轴封和密封环等辅助部件来加强密封效果。
轴封通常由金属和橡胶制成,能够保持密封区域的稳定性。
而密封环则可以填补密封区域的缺陷,使得气体无法从缺陷处泄漏出去。
总的来说,干气密封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高压力形成一个密闭的隔离区域,防止润滑剂泄漏。
通过辅助部件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干气(膜)密封的密封原理是怎么工作的?
干气(膜)密封的密封原理是怎么工作的?
干气(膜)密封是一种新型的机械密封的密封件之一,主要依靠微米级的气体薄膜润滑的的一类非接触式机械液压油封密封。
东晟密封告诉您在上期中我们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气膜密封(干气密封)的密封技术的发展进程及典型的螺旋槽气膜密封(干气密封)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今天我们还是来说说关于气膜密封的密封原理是怎么工作的呢?气膜密封工作原理图(可以参考图1)。
干气(膜)密封的密封原理图
机械气膜密封的组合与普通的接触式机械密封机同,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借助端面开设的流体动压螺旋槽,在旋转状态下所产生的流体动、静压效应,使端面被一稳定的薄气膜分隔开来,至气膜密封与端面处于非接触的运行状态,这种状态之下统称为“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一种。
在工作中动环旋转时,被密封的气体沿周向吸入螺旋槽内,由外径朝向中心,径向分量朝向密封堰流动的,而密封堰阻止了气体流向中心点,从而使气体被压缩使压力升高,密封端面间隙得到动态稳定,并形成了一定厚度要求的气膜,这就是气膜密封(干气密封)的基本密封工作原理了。
密封端面平衡间隙(也就是气膜所产生的膜的厚度)在一般的情况之会有2-10μm之间。
如此之下,端面的间隙可自行控制界面开启力F。
与外界的闭合力F。
平衡之后,使气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就会形成气膜的刚度高),形成稳定的运转并防止密封端面相互接触。
这就是所谓的“非接触式机械气膜密封”的基本工作原理了。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是一种常用于机械设备的密封方式,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气体的压力差来实现对介质的密封。
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气体压力:在干气密封中,通常会利用高压气体来形成一个气体密封区域。
高压气体通过密封间隙进入密封区域,并且由于气体分子的碰撞,形成气体压力。
这种气体压力能够与外界介质形成良好的隔离,从而实现密封效果。
2. 密封间隙:干气密封中的密封间隙通常由一对摩擦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
这个间隙足够小,以至于气体分子无法通过间隙漏出或外界介质无法进入其中。
密封间隙通常由密封面的平衡结构保持,以确保间隙的稳定性。
3. 干气供给:为了保持密封的效果,干气密封需要持续地向密封间隙供给干燥的气体。
这种干气通常由外部气源供给,并通过压缩机或其他气流装置进行处理,以确保气体的干燥性和稳定性。
供给干燥的气体能够减少介质中的水分,从而避免气体在密封过程中的胀缩问题。
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实质是通过控制气体压力和密封间隙,以及供给干燥的气体,来实现对介质的有效密封。
它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干气密封的原理
干气密封的原理干气密封是一种常用于旋转机械设备中的密封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气体的压力来实现密封作用。
在旋转机械设备中,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和运动部件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摩擦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密封,就会导致气体泄漏和能量损失,甚至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干气密封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干气密封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点:1. 气体压力作用,干气密封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气体的压力来实现密封作用。
在密封装置中,通过控制气体的流动和压力,使气体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从而阻止外界空气或液体的渗入,实现密封效果。
2. 动静环结构,干气密封通常由动环和静环两部分组成。
动环是安装在旋转轴上的密封件,静环则是安装在机壳内的密封件。
当旋转轴旋转时,动环和静环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通过控制气体的流动和压力来实现密封作用。
3. 摩擦降低,干气密封的原理还包括通过减少摩擦力来实现密封。
在密封装置中,通过控制气体的流动和压力,形成一层气膜,从而减少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能量损失。
4. 温度控制,干气密封的原理还包括通过控制气体的温度来实现密封。
在高速旋转的机械设备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气体温度升高,影响密封效果。
因此,通过控制气体的温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密封作用。
总的来说,干气密封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气体的流动、压力、温度等参数,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摩擦降低来实现密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干气密封不仅可以有效地阻止气体泄漏和能量损失,还可以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就是干气密封的原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气密封结构与原理
优化密封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弹性 元件和摩擦材料,以提高开启力。
泄漏率
01
02
03
泄漏率
干气密封在工作过程中, 气体通过密封面的流量, 通常以气体流量或泄漏量 的形式表示。
影响因素
泄漏率受密封面粗糙度、 间隙大小、气体压力和温 度等因素影响。
优化方向
减小密封面粗糙度、减小 间隙大小、提高气体压力 和温度等措施,以降低泄 漏率。
。
低能耗
干气密封的运行能耗较低,能 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长寿命
干气密封的使用寿命较长,减 少了维修和更换的频率,降低 了维护成本。
高可靠性
干气密封的可靠性较高,能够 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减
少意外停机事故的发生。
缺点
高成本
安装要求高
干气密封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导 致其整体价格较高。
干气密封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需要专业 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
03
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概述
干气密封是一种非接触式机械密封,通过在密封端面之间形成一层稳定的气膜来实 现密封。
与传统的接触式机械密封相比,干气密封具有较低的摩擦阻力、磨损小、寿命长等 优点。
干气密封适用于高速、高温、高压等苛刻的工况条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 药等领域。
静环与动环的相互作用
旋转环
旋转环是干气密封中的另一个关键组件,它与静止环形成一 对相互作用的密封面。旋转环通常由经过特殊处理的硬质材 料制成,如碳化钨或碳化硅。
旋转环的表面经过精密研磨和抛光,使其能够在高速旋转时 保持与静止环的紧密接触,从而实现非接触式密封。
弹簧
弹簧是干气密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它为静止环提供必要的预紧力, 确保静止环与旋转环之间的紧密接触 。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以及维护研究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以及维护研究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干气密封的优点以及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密封操作,并针对干气密封的维护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干气密封、技术、工作原理一、干气密封工作原理与普通机械密封相比,干气密封在结构上基本相同。
其重要区别在于,干气密封其中的一个密封环上面加工有均匀分布的浅槽。
运转时进入浅槽中的气体受到压缩,在密封环之间形成局部的高压区,使密封面开启,从而能在非接触状态下运行,实现密封。
1. 干气密封概述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奠定在气体动压轴承应用的基础上,干气密封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全新的非接触式密封。
该密封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通过在密封端面上开设动压槽而实现密封端面的非接触性运行。
最初,采用干气密封形式,主要为了改善高速离心压缩机的轴封问题。
由于密封采取非接触性的运行方式,因此其密封的摩擦副材料基本不会受到PV值的任何影响,尤其在高压设备、高速设备中应用,具有良好前景。
2. 干气密封与机械密封性能比较机械密封是一种传统的密封型式,其特点是密封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加工精度要求不太高。
其缺点是泄漏率高,故障频发。
干气密封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非接触密封型式,与传统的机械密封形式相比较,采用干气密封技术,主要具备以下优势:(1)采用干气密封技术,可有效提高密封的质量与使用时间,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2)采用干气密封技术,能源消耗较小。
(3)干气密封技术应用到的辅助系统较为可靠,操作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维护手段。
(4)采用干气密封技术,泄漏量较少,应用效果良好。
3.干气密封工作原理一般来讲,典型的干气密封技术,包含了静环、动环(旋转环)、副密封O 形圈、静密封、弹簧和弹簧座等。
静环位于弹簧座内,用副密封O形圈密封。
弹簧在密封无负荷状态下使静环与固定在轴上动环(旋转环)配合,这类密封与机械密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气膜润滑的流体动、静压相结合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
动环与静环配合表面具有很高的平面度和光洁度,通常在动环表面上加工有一系列的特种槽。
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是一种常用的密封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摩擦阻挡气体泄漏的现象来实现密封目的。
在干气密封中,密封间隙中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形成一个密闭的气氛,从而阻挡外界气体侵入。
干气密封的密封效果主要依赖于摩擦力和气体压力的共同作用。
当机械设备运转时,密封部件与轴或壳体表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力,从而产生一定的密封效果。
同时,通过在密封间隙中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可以使气体与外界之间保持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压力梯度,阻挡气体泄漏。
在干气密封中,通常使用一些特殊的密封材料和结构,以提高密封效果。
常见的干气密封材料有适应各种工况的高性能聚合物、金属和陶瓷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密封结构上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使用多级密封、双端密封等方式来提高密封效果。
干气密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机械设备中,如离心压缩机、轴封、泵等。
它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密封效果好等优点。
在高温、高速、高压等工况下,干气密封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能够满足工业生产对密封的各种要求。
干气密封使用注意事项
❖不能反压;干气密封是利用下游泵送原理,在转动时将上游(高压侧)密封气体泵送到端面间的螺旋槽内,在坝的阻挡作用下形成气膜,打开密封端面。
如果上游压力低于下游,则气体不能进入螺旋槽内,形不成气膜,端面打不开,密封很快就会损坏。
(干气密封投用时先投一级密封气,后投二级密封气,停干气密封时,先停二级密封气,后停一级密封气;压缩机开停车N2置换时,要求密封气调节阀后压力高于压缩机缸体压力。
)❖密封气不能带颗粒;密封端面打开间隙很小,一般为3微米左右,颗粒进入后会在密封端面上划痕,使泄漏量增加,同时,长期使用不洁密封气,微小的颗粒会填平螺旋槽,影响气膜形成,最终使端面损坏。
(压缩机置换时,要求投用干气密封,一般一二级都投用,防止未经过滤的压缩机内气体带颗粒进入干气密封端面,开车时损坏端面。
)❖密封气不能带液体;液体进入密封端面,由于液体粘度远大于气体,端面对液体的搅拌与切割将产生大量热量,使密封因温度急剧升高而损坏。
此外,即使是微小的液滴进入端面,也会使密封不能长期稳定运行,因为微小的液滴在端面间会因温度升高而发生爆破现象,使端面间隙瞬时增大,泄漏量出现波动。
(油系统开车时,要先投用后置隔离气,一般要求20分钟以上,才可以建立油循环。
停止油循环时,要求后置隔离气继续运行20分钟以上,防止润滑油进入干气密封,损坏干气密封或者影响使用寿命。
)❖不能反转;对于单向设计的密封,严禁反转,因为反转时端面不但打不开,反而会越转越紧,密封会由于干摩擦温度升高而损坏。
当然,对于设计为双向旋转的密封可以克服反向旋转带来危害,但在同等条件下,双向旋转的端面产生的气膜刚度小,抗干扰能力差。
(一般压缩机进出口都有快开阀门,停机后,阀门迅速打开均压,防止压差大,压缩机反转,损坏干气密封。
尤其两端以上压缩的,二段入口带有气液分离器或者缓冲罐的压缩机,缓冲罐容积较大,可储存一定量的压力比一段入口较高的气体)干气密封监控、连锁:连锁启动:低压缸低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正常≥5 Nm3/h低压缸高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正常≥5 Nm3/h一级密封与低压缸平衡管或放火炬线差压正常≥0.1 MPa高压缸高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正常≥5 Nm3/h高压缸低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正常≥5 Nm3/h一级密封气与高压缸平衡管差压正常≥0.1 MPa连锁停车:低压缸低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大≥13 Nm3/h低压缸高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大≥13 Nm3/h高压缸高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大≥14 Nm3/h高压缸低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大≥14 Nm3/h低压缸低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小≤4.5 Nm3/h低压缸高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小≤4.5 Nm3/h高压缸高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小≤4.5 Nm3/h高压缸低压端一级密封泄漏量小≤4.5 Nm3/h一级密封过滤器前后差压高≥60KPa一级密封与低压缸平衡管或放火炬线差压低(二者选低值)≤0.05 MPa一级密封与高压缸平衡管差压低≤0.10 MPa。
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
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是指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利用适当的密封装置,阻止气体泄漏到环境中的过程。
干气密封有助于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减少能源损耗,保护环境以及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缩机的挤压密封原理:挤压密封是利用密封装置对气体进行挤压,将气体封闭在密封装置内。
常见的挤压密封装置有活塞密封、活塞环密封和活塞杆密封等。
这些密封装置通过与活塞或活塞杆的接触,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阻止气体泄漏。
2. 压缩机的间隙密封原理:间隙密封是利用密封装置对气体间隙进行封闭,阻止气体泄漏。
常见的间隙密封装置有静密封和动密封。
静密封通常是通过嵌入式垫片、填料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在密封面上形成一定的压力,使密封面之间的间隙被填满,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动密封则是通过机械密封或液体环形密封等装置,在动态工作状态下,形成一个压力高于环境的封闭空间。
3. 压缩机的润滑密封原理:润滑密封是通过润滑油或润滑脂等物质,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对部件进行润滑和封闭。
润滑油或润滑脂在压缩机内部形成一层润滑膜,防止气体泄漏,同时起到减少磨损和摩擦的作用。
常见的润滑密封装置有轴承密封和动密封装置等。
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的实现可以提供以下几个优点:1. 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有效的气密封装置,可减少气体泄漏,从而降低能源损耗。
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气体泄漏会导致能源的浪费,使用干气密封装置可以有效降低这种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 保护环境: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排放,使用干气密封装置可以有效防止气体泄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通过使用干气密封装置,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对压缩机内部部件的腐蚀和磨损,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总之,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通过挤压、间隙和润滑等方式,有效阻止气体泄漏,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和延长使用寿命。
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
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是指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措施使压缩机的气缸与气缸盖之间形成密封,以防止气体泄漏和外界杂质进入气缸,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
干气密封的原理和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原理。
1.机械密封原理:机械密封是通过设置在活塞杆或曲柄轴上的密封装置,如密封圈、密封环等,来实现干气密封的。
它通过材料的弹性和变形性,将活塞杆或曲轴轴颈与气缸之间形成密封层,防止气体泄漏。
机械密封原理的优点是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但缺点是密封装置需要经常更换和维修,成本较高。
2.润滑油密封原理:润滑油密封是通过在气缸壁上涂覆一层润滑油,并在活塞上设置油环来实现的。
润滑油在活塞上形成一层保护薄膜,起到密封气体的作用。
润滑油密封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但缺点是密封效果较差,容易出现气体泄漏的情况。
3.渗碳密封原理:渗碳密封是指在气缸和气缸盖的接触面上进行处理,使其表面产生渗碳层,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渗碳层的特点是硬度高、耐磨损性好,能够有效地防止气体泄漏。
渗碳密封的优点是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但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4.气体密封原理:气体密封是通过在气缸和气缸盖之间设置特殊的密封结构,如O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等,来实现干气密封的。
这种密封原理的优点是密封效果好、维护方便,但缺点是密封结构复杂,需要定期更换维修。
综上所述,压缩机干气密封原理主要包括机械密封原理、润滑油密封原理、渗碳密封原理和气体密封原理。
不同的压缩机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干气密封原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
1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典型的干气密封结构如图1 所示,由旋转环、静环、弹簧、密封圈、弹簧座和轴套组成。
图 2 为干气密封旋转环示意图,旋转环密封面经过研磨、抛光处理,并在其上面加工出有特殊作用的流体动压槽。
干气密封旋转环旋转时,密封气体被吸入动压槽内,由外径朝向中心,径向分量朝着密封堰流动。
由于密封堰的节流作用,进入密封面的气体被压缩,气体压力升高。
在该压力作用下,密封面被推开,流动的气体在两个密封面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膜,此气膜厚度一般在3μm左右。
气体动力学研究表明,当干气密封两端面间的间隙在2~3μm时,通过间隙的气体流动层最为稳定。
这也就是为什么干气密封气膜厚度设计值选定在2~3μm的主要原因。
当气体静压力、弹簧力形成的闭合力与气膜反力相等时,该气膜厚度十分稳定。
正常条件下,作用在密封面上的闭合力(弹簧力和介质力)等于开启力(气膜反力),密封工作在设计工作间隙。
当受到外部干扰,气膜厚度减小,则气膜反力增加,开启力大于闭合力,迫使密封工作间隙增大,恢复到正常值。
相反,若密封气膜厚度增大,则气膜反力减小,闭合力大于开启力,密封面合拢恢复到正常值。
因此,只要在设计范围内,当外部干扰消失以后,气膜厚度就可以恢复到设计值。
衡量密封稳定性的主要指标就是密封产生气膜刚度的大小,气膜刚度是气膜作用力的变化与气膜厚度的变化之比,气膜刚度越大,表明密封的抗干扰能力越强,密封运行越稳定。
干气密封的设计就是以获得最大的气膜刚度为目标。
干气密封是采用机械密封和气体密封的结合,是一种非接触端部密封,它是在机械密封的动环或静环(一般在动环上)的密封面上开有密封槽(本密封为T形槽),当动静环高速旋转时,在两端面间形成一层气膜,在气体泵送效应产生的推力作用下把动静环推开,使两密封端面不接触,但在压缩机刚开机阶段,由于转速较低,动静密封面形成的动压力也较低,动静环是接触摩擦的,所以采用干气密封的压缩机,低速运行时间不宜过长[1]。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是一种常用于轴封的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气体压力作用:干气密封通过提供一定的气体压力来阻止液体或气体泄漏。
密封部分被填充或封闭在一个密封腔内,腔内通过一个气体供应系统提供压力。
2. 气体屏障效应:干气密封通过形成一个气体屏障来防止液体或气体进入密封部位。
在密封腔内的气体屏障通过气体流动的原理,在液体或气体传播至密封部位之前截断它们。
3. 速度差效应:干气密封通过利用液体或气体进入密封区域时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密封。
当液体或气体进入密封部位时,由于速度差异,其无法进一步流动或逃逸。
4. 流量控制:干气密封通过控制气体的流量来控制与外部环境的交换,从而实现密封。
密封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气体对流,以维持压力平衡。
总之,干气密封通过气体压力、气体屏障效应、速度差效应和流量控制等原理工作,从而实现对液体或气体的密封,防止泄漏。
干气密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干气密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实蛮有意思的,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像一件很简单的衣服,里面却藏着不少巧妙的设计。
先说说它的结构吧,干气密封基本上是由几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像是密封环、固定环和气体供应系统。
你想啊,这就像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缺了哪个都不行。
密封环呢,负责紧紧地包住核心部分,确保没有气体溜出去,简直就像个守卫,把“敌人”挡在外面。
固定环呢,起着支撑的作用,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就像是个强壮的小伙伴,给大家撑腰。
气体供应系统则负责提供必要的气体,保持压力平衡,确保密封状态好得不能再好了。
工作原理说起来更有趣了,干气密封利用了气体的压力和流动来实现密封。
想象一下,就像你在游泳池里,水流动时形成的那种涟漪。
而这些气体的流动就像在场上跳舞,轻盈而又充满节奏。
气体在密封环和固定环之间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保持着低摩擦,减少了磨损。
可以说,这一切都像是一场华丽的表演,每个环节都紧密配合,不容有失。
因为干气密封的设计,摩擦系数可以降到最低,就像是给它穿上了滑滑的衣服,让它在工作时毫无压力。
你或许会问,这种密封有什么好处?哦,简直是太多了。
干气密封的耐用性很高,使用寿命长,这样一来就减少了维修和更换的麻烦。
简直就像买了一件高质量的衣服,不用担心洗几次就变形了。
干气密封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发挥出色,像高温、高压的地方,它都能稳定工作,绝对是个可靠的伙伴。
再加上它的设计还减少了泄漏的可能性,对环境也更友好,真的是一举多得。
此外,干气密封的维护也比较简单,定期检查就能保持它的良好状态。
说白了,就像你给自己的爱车做保养,定期加油、换油,保持它的最佳状态。
这种密封装置也能减少能耗,提高设备的效率,长久以来就像是给企业省了一笔可观的开支,真是聪明之举。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干气密封也不例外。
虽然它的优点多多,但在安装和调试上,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
就像一个新手厨师在尝试做一道复杂的菜,得小心翼翼,不能随便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及结构布置
山东省东营市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东营压气站 王玉军
[摘 要]详尽阐述了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端面结构。
指出根据现场实际工况及环境保护法要求,可分别采用的三种
典型布置,以及干气密封在使用时的维护,为用户在干气密封选择上提供指导。
[关键词]机械密封 干气密封 螺旋槽 零泄漏 零溢出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干气密封以其使用寿命长、无泄漏、节能、环保、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一系列技术优势,逐渐在石油、化工以及冶金等工业的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和转子泵上得到广泛应用[1-2]。
本文主要论述了干气密封,特别是螺旋槽干气密封的工作原理,结构特征以及使用时的维护,可为用户在干气密封选择、使用及维护方面提供借鉴。
1、工作原理
干气密封是基于现代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的一种新型非接触式气膜密封。
气膜密封动环或静环端面上通常开出微米级流槽,主要依靠端面相对运转产生的流体动压效应在两端面间形成流体动压力来平衡闭合力,实现密封端面非接触运转。
工程实际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流槽形式有雷列台阶式、斜平面式和螺旋槽面式,
其中尤以螺旋槽面式密封性能最佳。
螺旋槽干气密封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动环端面上开有螺旋槽,整个端面分为槽区、台区和坝区。
槽区主要提供必需的流体动压力,坝区主要阻挡气体向内侧流动以实现气体被压缩形成动压效应,增大气膜刚度,还可在密封停车时起密封作用。
干气密封工作原理为:当动环按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由于粘性作用气体以速度V 进入螺旋槽;速度V 可分解为垂直于螺旋槽速度和与螺旋槽相切速度,其中主要提供流体动压力,而气流以速度运动到坝区后被压缩体积减小压力升高使密封面打开,从而实现非接触运转。
干气密封正常工作时,端面间气膜一方面提供开启力来平衡闭合力,另一方面可起润滑冷却作用,因而省去复杂的封油系统。
图示干气密封为泵入式(气体从上游向下游流动)结构。
理想设计工况下,密封端面气膜开启力等于闭合力(密封介
质压力和弹簧力)。
若密封受到外界扰动端面间隙减小,则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开启力大于闭合力,密封增大间隙重新恢复原来工作状态;反之,如果在外界干扰下间隙增大,则流体动压效果减弱,开启力小于闭合力,密封减小间隙并恢复到设计工作状态。
如果设计合理,密封受到外界扰动可以自行恢复到原来工作状态,可见螺旋槽干气密封对外界扰动不敏感。
2、典型端面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结构形式作了
大量研究工作,以期能从结构形式改变来改善密封性能,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如图2所示的螺旋槽及其组合结构形式[3-4]。
图2中黑色部分为螺旋槽。
图2a 为外径侧开槽泵入式结构,当密封环逆时针旋转时,外径侧高压阻塞气体被泵入到端面间并形成一层稳定气膜从而使端面分离,阻塞气体既可润滑密封表面,又可防止工艺气体向外径侧泄漏。
图2b 为内径侧开槽泵出式结构,当端面顺时针旋转时,端面螺旋槽像一个个小容积泵一样,可将内径低压流体泵送到外径高压侧,从而实现工艺流体零泄漏或零逸出。
图2c 与图2a 不同之处在于密封坝上设置均匀分布的节流孔。
节流孔可以将开槽环背面高压流体引入密封端面间,利用高压流体在密封端面间形成的静压效应提高端面气膜承载能力并增大气膜刚度。
图2d 所示密封环中间开槽,内外径侧均设置密封坝。
其特点是可以实现端面双向旋转:当密封环顺时针旋转时就像图2b 所示螺旋槽泵出式结构,而当密封环逆时针旋转时就如图2a 中所示螺旋槽泵入式结构。
内外径侧密封坝既可减少工艺气体泄漏,又可增大气膜刚度。
此外,还有Y 形槽和人字形槽等组合结构以及内外径开槽中间设置密封坝等多种结构形式。
通常,通过在密封端面设计不同形式流槽以期改善端面流体流动状况,增强气体动压效应,促进端面热循环,保证密封动力学稳定性及挠性安装环具有良好追随性,从而获得性能优越并能适应特殊工况的密封端面结构。
3、结构布置
螺旋槽干气密封结构布置主要取决于密封工况条件(包括被密封气体组分、压力、温度,轴的转速等)、安全性以及环保要
—
072—
求等。
典型的结构布置有单端面、双端面及串级结构。
3.1单端面干气密封
单端面干气密封是最基本的密封结构形式,主要用于被密封气体压力较低且允许少量气体泄漏到大气侧的场合,因此要求工艺气体对环境无污染,如空气、二氧化碳或蒸汽等。
图3为典型单端面干气密封,其中阻塞气体压力一般比工艺气体高0.2M Pa 左右,既可阻止工艺气体泄漏,
又可使螺旋槽密封端面实现非接触干运转。
梳齿密封在工艺气体和螺旋槽干气密封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区。
3.2双端面干气密封
双端面干气密封主要用于不允许工艺气体向大气侧泄漏的场合,因此适用于密封有毒、有害或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介质。
双端面干气密封两静环共用一个动环,并且引入压力比工艺气体压力高的惰性气体作为阻塞气体。
由于阻塞气体压力较高,一方面阻塞气体向工艺气体侧泄漏,另一方面向大气侧泄漏。
图4为典型双端面干气密封,阻塞气体压力一般高于工艺气体0.2-0.3M Pa ,允许少量阻塞气体泄漏到工艺气体中,因此要求阻塞气体为惰性气体。
3.3串级式干气密封
当被密封气体压力超过单端面密封使用范围时,可以考虑使用串级式密封结构。
串级式密封普遍应用于压缩机轴封,是可靠性较高的一种结构形式。
串级式密封一般同时使用两套单端面密封,一套作为主密封,承受全部工作压力载荷,另一套作为辅助密封,主密封和辅助密封间通入阻塞气体,防止工艺介质向外界泄漏。
如果被密封介质压力非常高,则可使用三级结构,前两级分别承受工作压力,第三级则作为辅助密封。
图5为典型两级式干气密封,主密封为一接触式机械密封,干气密封作为辅助密封。
4、干气密封使用时的维护
干气密封设计的适用范围较宽,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维护。
一般应每天观察密封泄漏量。
泄漏量如有增加的趋势,可能预示着密封有失效的可能。
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螺旋槽干气密封是单向旋转的,因此一定避免反向旋转。
同时应避免在小于5m s 的低速下长时间运转。
这两种情况均有可能损坏密封端面。
②确保阻塞或缓冲气体的流量及压力稳定。
维持密封气源的稳定性和不间断性是干气密封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③避免密封的负压操作,双端面密封如出现负压在静压条件下能导致泄漏量的大幅增加,而在动压条件下能导致密封端面的损坏。
串联式密封则可能引起密封被未净化的工艺气污染而很快失效。
④随时监控密封泄漏量的变化情况。
泄漏量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干气密封的运行状态。
引起泄漏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工艺气的波动、轴窜、喘振、压力、温度和速度的变化等。
只要不持续上升,则认为密封运行正常;但如泄漏量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则预示着干气密封出现了故障。
⑤过滤器压差达到报警值时应及时切换过滤器,并更换滤芯。
⑥机组停车时,必须等待机组完全停止运行并在滑油系统停止后10分钟以上才能关闭干气密封控制系统。
5、结语
在大型机组关键设备如离心式压缩机或输送有毒、有害、易气化介质的离心泵上采用不同型式的干气密封,可以实现工艺介质零泄漏,甚至零溢出,完全满足环境保护法对该类介质日益苛刻的泄漏排放要求,同时实现机组长周期、低能耗、安全、可靠运转。
参考文献
[1]顾永泉.机械密封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3
[2]Gab riel R P .Fundam en tals of Sp iral Grooved N oncon 2
tacting Face Seals
.L ub r .Eng .,1994(3):215~224.[3]刘雨川,徐万孚等.端面气膜密封的高性能端面结构.航空学报,2000;21(2):187-190
[4]李涛子,张秋翔等.T 型槽干气密封稳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0(2):58-62
—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