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捣衣双鲤
王安石《泊船瓜州》)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猴、杜鹃、斜阳、乌鸦 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 营、请缨、羌笛
(唐)王建
画”“香薰一架
书”,分别写出了 将军住处的清幽安 静和书斋的素净雅 致,表现了将军的 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③通过“吟 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 传”等动作、神 态描写,写出了 李将军的豪放和
咏物诗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
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构作用
根据在诗歌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见前面“景物描 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 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 字字愁。
[注] 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 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课件31张

二首(其一)》
朱熹(1130.9.15—1200.4.23,71岁),字元晦,又字仲晦,号
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wù源县(今江西省 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 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 侗tǒng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 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 一人。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分)
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①、找意象。从诗歌中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意象。
②、概括意象的特征,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展开联想和 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不能直译诗句,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诗句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 Nhomakorabea人格。(3分)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①傅安道:名自得,泉州人。晚年闲废,
[宋]朱熹
杜门自守。跟朱熹、辛弃疾都是好友。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miǎo与尘 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 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 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典例解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香子赵鼎①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①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问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答案解析】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
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
【例2】(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描绘画面是一种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分析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调试版

解题思路
1、绘景: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和图景 (画面)描绘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 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 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 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 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析境:概括意境特点。
命题形式:诗(词)中 使用了哪些景象?某句某联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画面、 意境)?诗(词)的某一景 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意象类解题方法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 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 第罢归。赋《画堂春》。②捻(niǎn):持取, 捻弄
描景此图诗描绘【了注怎】样钩的点疏围意氛箔境:?把请帘简子要挂分起析析情。感。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又
咆哮着远去,在北风的呼啸中不断拍打堤岸, 在暴风雨来临之际,诗人不仅没有关门闭户躲 避,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饱览“千山 急雨来”的壮观。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 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 情。
常见意象的情感特征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 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 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 是高洁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 的感慨。
景物形象
含义: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 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景物 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 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 (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 (农事、战争、狩猎、离别)、色彩描 写。
高考语文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

例二
江汉
杜甫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 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明确意象的作用:
•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 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 具有这一作用。 •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 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 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 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 •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 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因( ) (写原因或处境)而( )的情感(心情,心境)。 •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 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
•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 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 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 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等等。
二、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 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 2、描摹诗歌图景; • 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公开课教案】高考语文昨天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和意境的一般常识2.能力目标: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3.素质目标: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4.思政目标:感知古代诗歌独特的景物描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课前预习《优化设计》p281——p282,画面描述三步骤。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3分钟)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来许多优秀的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古诗词中,作者描写了许多的景物,往往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也就是说描绘了很多画面,这就是我们常说诗歌的景象,这些画面与诗人的情感史交融在一起的,作者或喜或悲,或触景生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中需要注意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鉴赏诗歌形象(景、意境)。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35分钟)一、总体把握:积累知识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象”——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不是纯客观物象)意象=物象+情思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嫦娥---- 孤独、悔恨杨花----离散、漂泊杨柳----离别日----暗喻明君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南浦、西楼—送别之地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识记意象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高考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32张

• 6.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 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 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 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 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 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③楹:房屋的柱子。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答案】 (步骤一)本词描写了半夜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 凉月色照射疏竹,泉水轻声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声声鸣叫,诗人倚 靠在门柱到天明的画面。(步骤二)营造了凄清寂静的氛围,(步骤三) 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抑郁的情怀。
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 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 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 题: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考卷
题干示例
2019·天津卷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18·天津卷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17·天津卷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画面描述“两步骤”
1.(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2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 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2.(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1)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 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 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 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优质课)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答: ①开头两句描写了清晨起航时, 江南水乡细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时间、地点、季节) 。(2分) ②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作者融情于景, 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分)
(二)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 形象的客观事物相结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境 界。
典例剖析
高考常见题型
1、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了景物的什么 特点?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2、分析意象和意境,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④虚实——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⑥色调——冷暖 ⑦修辞——比喻、拟人 、夸张等 ⑧其他——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白描、细节描写、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侧结合、侧面烘托、渲染 等。
萧瑟凄凉
抒发了游子 的羁旅之苦 和思乡之情。
分析意象答题步骤: ①找准意象,结合修饰意象的词 语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营造的氛围特点;
典例剖析
山花子·春恨
【明】陈子龙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寞景阳 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 双燕子,舞东风。 【注】 ①景阳宫:南朝旧宫。 ②明清之际文学家。 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组织模式 (1)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系列: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考点阐释】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和意境 (意象内涵)PPT课件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茂密的草、涧水、芳树、花、鸟。(步骤一)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
(步骤二)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完整编辑ppt
10
练习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sǎn)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
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
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
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
骤一);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
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
完整编辑ppt
33
3、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完整编有辑pp一t 分愁滋味。 34
4、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
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
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
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
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
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
梅花
菊花 杨花/柳
絮 野花
落花
兰花
高洁(唐以后) 坚贞不屈,春天的含义
孤傲 离愁别绪,游子思归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青春易逝 姿态优美,清高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柳岸晓风残月。
独怜幽草涧边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4
【常见设问2】分析意象作用
返回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返回
江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
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 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铁骑:金国军队。 河洛:泛指中原。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引用原文
荒烟外、许多城郭。铁骑满效畿。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真题讲解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 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拆词法
通过描写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象,秒回的是 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解题方法】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2)塑造环境或提供背景。通常通过多个意象,为人物的活动提供 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 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 “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 情”。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咏物诗)。 (5) 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①画面描述题
返回
【常见设问】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2.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 样的景物?/这首诗(或某 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3.这首诗前几句描写了 什么时候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 括。
【答题模式】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面(忠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 并点出描写手法。
解题方法:
1、罗列形象(宁滥勿缺)——拆词法、翻译法、 引用原文(结合问法)
2、描绘画面(时间、地点、特点)
3、若问“请分析,赏析,意境”则再加情感。
形象题答题模板(拆词法) 本诗通过描写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形象,描 绘出一幅时间、地点、特点的景象。
时间:季节、时辰 地点:概括性 特点:意境的特点
物象做题方法:把握物象本身的特点和内在的神韵,根据物 人一体的原则,联系诗作背景感悟“物”中的情志。
因物寻志
树木
谐音“留”送别,留恋,伤怀 坚贞
正直谦虚,高洁向上 孤独失意
相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梧桐更兼细雨。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酒
凄凉凄清,忧愁忧思
动物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凄清,思归 生性高洁,哀伤 雄浑悲壮,思乡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其他 借酒浇愁,豪放洒脱
Hale Waihona Puke 《将进酒》李白真题讲解
晚望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10
举例: 雄浑开阔。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 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 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苍凉悲壮。边塞诗中多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保家卫国、征人愁怨 等情感。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雄浑壮阔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具体,比如因什么而感伤)。 (此步根据题干要求,有时可以 省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有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 要叙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别:别有洞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有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 要叙述。
答案:诗歌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 庭院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夏日清幽恬静的画面。
返回
题型二 景物形象鉴赏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意象),也有 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 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①画面描述题:答案要点包括“画面内容(意象)”“画面特点” 两部分;(有的加上画面名称)
②意境赏析题:答案要点除了“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 个别还要分析其所蕴涵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画面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秋季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 氛。
翻译法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 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 等职。 ③ 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屈原(香草美人美政理想)
月亮 夕阳 长江/流
水 冰雪
秋
自然风物
思乡,感叹人事变化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年华流逝,无尽
床前明月光。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品行高洁 愁绪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猿猴
子规/杜鹃 蝉
大雁/飞鸿
它包括:
月亮/月球
思乡的象征
①“借景抒情”中的“景物形象”; 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的不同: 描写对象:事物形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是主要描写 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 作用:事物形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情感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 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中气氛,从侧面烘托 作者的情感。 柳:在《咏柳》中是物象,在《雨霖铃》中是景物形象。
26
例2 (201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 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9
【解析】意境是诗中客观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融合,所以分析意 境既要看诗中景物,也要看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整体感情。这两句诗 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意境。 “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 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 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例3 (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 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