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浅析共7页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大学生就业困难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许多大学生和家长头疼的事情。
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本文将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困难原因以及对应的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就业困难的原因1. 教育制度问题当前教育体系下通常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大学生毕业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对实习实训的安排,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之相比的是就业市场并未相应扩容,导致了供需不平衡。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就业岗位竞争十分激烈。
对策: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引导,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增加就业观念,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3. 就业观念不正确部分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不正确的问题,比如对薪资、工作环境、职业规划等方面过于理想化,导致了就业难度加大。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奋斗意识,增强适应能力,主动融入社会。
4. 缺乏实际经验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企业对其招聘时望而却步。
对策: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志愿者等,积累实际经验;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二、对策建议1. 建立更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学校应该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在校期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用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支持,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待遇。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
那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是怎样的,又该如何应对呢?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1. 就业难度加大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大。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求职岗位的增长率却远远跟不上,这导致了就业难度的加大。
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许多大学生只愿意从事一线城市、外企、国企和知名企业,并对薪资待遇有过高要求,这导致了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和就业岗位的空缺。
3. 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了解有限,很多时候就业信息不对称。
许多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对口岗位和行业信息了解不够,导致了就业不顺利。
4. 就业观念偏差部分大学生狭隘的就业观念,认为只有上大城市、从事高薪工作才能算得上是成功,而忽视了一些基层岗位和中小企业的其他就业机会。
5. 就业压力较大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就业难题,还有社会竞争、生活压力等众多问题,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1. 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了应对就业竞争的加大,大学生应该通过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实习经验、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改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改变狭隘的就业观念,不必非要去一线城市及外企等,应该积极面对基层岗位和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
3. 提高自身素质在就业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职业素养。
4. 学会择业在就业选择上大学生要理性对待,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与品质,学会择业,做到仔细选择和考虑。
5.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就业咨询和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7. 加强就业信息发布政府及学校要定期更新就业信息,提供最新的就业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参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严峻,但是只要大家有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与社会劳动力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
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 %、12 %和 8.3 % ,就业增长率分别为 310 %、1.2 %和 0.9 %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332、0.1和0.1,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
“十五” 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 290 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 2 200 多万,按GDP 每年增长 7%~8%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700万到 800 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对策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即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就业难的原因1.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的普及使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数量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供需不平衡。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遇到困境,但新兴行业却缺少人才,造成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2.大学生能力匹配问题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符,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但大学生在就业前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应聘者与用人单位的期望不一致。
3.就业观念偏差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铁饭碗”观念,即只关注待遇和稳定性,而忽视了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这种观念导致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显得过于保守,只追求热门专业或稳定职位,而忽略了一些潜力行业和个人兴趣所在。
二、对策与建议1.提高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应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素养。
可以通过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研究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从而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2.加强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是应对就业难的重要策略之一。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团组织、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项目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调整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不仅注重待遇和稳定性,还要关注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就业难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方面下手。
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与社会需求和实际就业形势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求职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就业观念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往往不够充分和成熟,他们过于理想化,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也缺乏在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素养。
3.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许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2.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就业观念转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薪资待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就业经验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经验和机会。
二本毕业就业现状
二本毕业生就业现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深造。
然而,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激烈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二本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二本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就业形势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就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仅仅是二本毕业生,就连一本毕业生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
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求职者,使得就业形势相对不容乐观。
2. 用人单位偏向一本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眼中,一本毕业生通常被认为拥有更高的能力和更好的学术成绩。
这使得二本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劣势。
二、就业困境1. 职位匹配问题:由于教育与用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很多二本毕业生往往难以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符合。
这给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困扰。
2. 薪资待遇低:相对于一本毕业生,二本毕业生的起薪往往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倾向于通过降低薪资水平来选择一本毕业生。
这也导致了二本毕业生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三、解决方案1. 提高自身竞争力:二本毕业生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增加就业竞争力。
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培训课程和社会实习,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2. 扩大就业渠道:二本毕业生可以通过扩大就业渠道来增加就业机会。
除了传统的招聘渠道,他们还可以关注一些中小型企业、创业公司、实习和兼职机会等,以获取更多的就业选择。
3. 增强创业意识:对于那些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二本毕业生来说,可以考虑创业的可能性。
他们可以积极寻找创业机会,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创新和创业来实现职业发展。
四、政府角色1. 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招聘二本毕业生。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税收优惠、人才津贴、培训补贴等,以减轻用人单位在招聘二本毕业生时的经济负担。
2. 职业指导与咨询:政府可以组织相关机构,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二本毕业生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并提供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就业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虽然大学生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困难。
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从教育体系、经济发展到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教育、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1. 专业不对口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专业与就业需求之间不对口的问题。
由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与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匹配的情况,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
改进措施: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新的专业等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可以开展岗前培训、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 落后的教学模式当前的大学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学生在校期间难以获得真实的职场经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这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难以适应的情况。
改进措施:学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多与职场相关的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1. 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一些地区的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面临较大压力。
一些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也导致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不足。
改进措施:政府应加大对于经济发展的引导,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强对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 高校毕业生过剩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毕业生过剩的问题。
改进措施: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鼓励他们在创业和科研领域开展工作,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word资料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收稿日期]2010年2月10日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加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
处于当前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自然要受到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更何况近几年来各大学一直在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过渡,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分析(一)社会大环境1.经济的原因(1)经济转型期的就业状况。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冲击充分就业的三大因素。
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势必会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2)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会指向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
但是大城市的吸收能力相对于试图留在大城市的毕业生的数量显然不足。
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限制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2.社会的原因(1)二元的社会结构。
二元的社会结构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一定的错觉。
中国约有2/3的农村人口,他们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城市之外,中国的大学生几乎都在城市就业。
由此看来,中国的城市从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应该比计算的平均情况高约两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当然会有一定难度。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户口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在现实中,它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生源,户口的限制为大学生的自由就业设置了不低的门槛。
(3)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导致毕业生难以正常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从目前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看,社保体系基本覆盖了城市人口,而农村人口几乎完全被排斥在外。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尽量避开农村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二)高校的原因1.高校地域分布不均衡高校地域分布不均衡严重地影响了就业地点选择的均匀分布。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教育体制问题、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以及个人因素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教育体制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传统的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面临着缺乏实践经验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困境。
应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加大。
许多企业不愿招聘大学生,因为他们认为大学生薪资要求过高,经验不足。
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而对新人缺乏包容性。
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力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给大学生。
个人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一些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盲目跟风,导致人才供应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和目标。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优势和竞争力。
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课程。
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并将实习纳入课程考核。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力度,推出各种就业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
也应把重点放在发展创业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给大学生。
大学生本应通过自我评估和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提前做好求职准备。
他们可以参加一些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的提供,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帮助。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大学生难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中的重要一员。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却依然严峻。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两方面来深入浅出地探讨大学生难就业问题。
一、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据统计,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都在不断攀升,而全国的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长,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度变大。
2. 就业能力不足有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招聘时更倾向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而非学历,而在校期间,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和获取,而在实际应用方面则相对较弱,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就业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很多传统行业的岗位逐渐减少,而新兴行业的需求却在逐渐增加,这也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 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希望能找到一份高薪、好待遇的工作,而对于一些基础岗位瞧不起、不屑于从事,这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二、应对措施1. 提高就业能力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多开设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该增加课外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实习实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发挥学校资源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组织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招聘会、就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向就业市场。
3. 调整专业结构学校应该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社会产业和市场需求,开设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培养更多与时俱进的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4. 改变就业观念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就业观念,不要对一些基础岗位有所偏见,重视岗位的实际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类本科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二类本科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二类本科大学生是指非“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毕业的大学生。
这类大学生在求职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学历认可不高。
很多用人单位认为非“211”和“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学历上存在差距,难以得到认可。
二是专业太广泛。
大部分二类本科高校专业设置较为综合,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不够匹配,造就了大量就业迷茫或“大龄”求职者。
三是缺乏实践经验。
这类大学生通常无法接受较好的实习和校园招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难以与已经有工作经验的竞争对手争一席之地。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精选专业,多拓展知识面。
通过了解市场需求、职业发展趋势来判断选择专业,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寻求更多“非传统渠道”的互动交流。
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与分享、人脉拓展上寻求“非传统”的渠道,抓住机遇。
三是积极实习,拥有更多有针对性的实践经历。
通过策划、参加各种校园社团和团队活动加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和人脉关系。
总的来说,二类本科大学生要在拓宽就业思路、不断增加技术结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求职竞争力。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多方因素。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这一背景,然后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改进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针对这些原因,应该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例如加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建立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提供更多就业指导等措施。
在总结部分,强调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分析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有望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改进措施、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境。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不得不面临失业的风险。
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改进措施分别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学历过剩: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数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
这造成了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2. 就业环境恶化: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很多企业都在裁员或冻结招聘。
加上国家对外部就业市场的限制,大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压力。
3. 缺乏实践经验: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与有经验的求职者竞争。
4. 就业观念落后: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学历可以代表一切,导致在求职过程中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哪些对策可以缓解这一困境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 教育与就业的脱节传统的大学教育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对于实际职业技能的培养却显得力不从心。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技能与需求不匹配的尴尬情况。
2. 市场需求结构性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和职业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面临转型或者消亡,而一些新兴行业和职业又因为技能要求高、经验要求多等原因让大学生找工作成为一大难题。
3.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众所周知,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而社会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业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就业变得尤为困难。
4.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晰,比如有些人一心求职大公司而忽略了中小企业的机会,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5.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学习专业知识,但很少参与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中,缺少实践经验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6. 职业素质不高一些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也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导致用人单位对他们担心和不放心。
二、对策1. 教育与就业结合大学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建立更多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机会。
2. 适应市场需求大学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4. 提升实践能力学校要更多关注实践教学的推广,帮助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与之相比,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却并没有相应增加,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改进这种状况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就业压力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传统产业和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造成了就业压力的增加。
与此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相对来说,工作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2. 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而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学专业却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这种需求。
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这就导致了就业岗位需求与大学生专业不匹配的情况,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3.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却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很多毕业生在面对真实工作环境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就业难度加大。
4. 就业渠道单一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校园招聘会或者网络招聘平台,而这些渠道通常只是大学生求职的一小部分来源。
许多就业机会其实来自于一些小型企业或者个体户,这些机会往往并不被大学生所关注,从而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5. 求职心态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对求职条件设定得过高,对工作要求苛刻,这种求职心态也会增加他们的就业难度。
一些毕业生对于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规划,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机会。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这种状况。
二、改进措施1. 加强专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及对策大学生就业难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大学生有着高学历和优良的人才素质,但是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一些优秀的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职业。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育体系和就业市场鸿沟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和就业市场存在某种鸿沟。
一些大学生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的竞争力较低,而就业市场上需求之鉴定与人才供给之间往往不匹配,导致“就业死结”。
2.社会转型和就业岗位缺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转型,行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导致了一些领域的就业岗位缺乏,而一些新兴领域的知识点,大学生并未学到。
因此,就业难题渐渐变得比以往更加严重。
3.缺乏自我营销能力当前的大学生,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他们的自我营销能力不足。
在接受就业面试或应聘时,不能够准确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导致企业对他们的认同度较低,就业成功机会也随之降低。
1.加强教育体系改革教育体系改革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知识面广度,确保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进步精神,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型就业市场。
2.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当前,就业市场发生了诸多变化,且往往迅速。
各方必须加强对此的研究,以更为准确的方法研判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并将这些分析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大学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应自我提高自我营销能力、增强个人竞争能力。
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不应该将全部时间都花在学术研究中。
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加强额外的社团活动和实践机会,这可以为自己日后的晋升打下基础,提高自我能力。
总之,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努力。
大学生本人应加强自我能力提升和就业意识培养;政府应修复就业管道,增加就业机会,并调整就业结构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局势,并且学校应审查并完善现有教育体系,确保更好地满足未来的社会需求。
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浅析
得以激发,因操作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的成效是显著的。
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为以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
参考文献:[1]王琳.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段小焕.《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02:206.[3]任冬炎.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1,21:100-101.职业教育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峻。
然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文章针对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做了统计,结合统计结果对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瓶颈,为解决就业困境作出贡献。
关键词:二本院校就业形势就业困境自身因素外部原因1当前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
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人才需要时日。
目前大学生不仅就业难,而且缺少择业的空间,这与我国人才结构有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也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
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内人民关注的一个棘手问题,许多理论学家就这个问题也作了不少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是大部分只是泛泛而谈,仅仅针对所有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对这个群体进行详细划分。
但是,众所周知,国内院校有重点、非重点,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等不同层次的划分,不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实际状况是不同的。
在相同的就业环境中,二本院校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名校毕业生来说,在接受教育、专业知识、以及在校的培养乃至学校的知名度都相差万千,更别说在这个整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环境下,非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我们在调查就业困难的原因中得到以下数据:以上统计得出,22.6%的学生认为就业难主要是自身不足,而其余77.4%的同学则认为就业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措施
摘要:文章就目前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提出建议,希望对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二本院校就业原因措施生存是民生之本,就业是现代社会民生之源,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和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大,特别是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那么,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应高采取怎样的积极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1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当今二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也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在其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只有理性地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制定合理的政策。
二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1学校重理论、轻实践二本院校在专业的设置和课程体系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动手动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尤其像化学化工类等需要较强操作能力的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学校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或设备不够,好几个学生共用一台仪器,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实践机会,从而学生对很多工作中会用到的实验设备一窍不通,这样就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上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而且学校在设置专业上存在弊端,有些专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可是院校依然招收或向该专业调剂学生。
1.2企业的要求过高、过分看重经验大多数企业过于看重文凭的高低,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而越来越多的人持有高校毕业证书,用人单位也会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水涨船高。
在这样的竞争下,很多企业会根据学生毕业院校的知名度来在众多求职者中进行选择,那么在同样的机会面前,持有二本院校毕业证的大学生就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地位。
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及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
然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教育、产业结构、就业观念等方面进行简要探究,提出应对之策。
教育方面,目前我国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大学生在应聘时缺乏实践经验,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产生了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和社会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目前仍处于传统产业结构的阶段,由于现有产业的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工作性质等保守,不易为大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能力及素质的就业机会。
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大对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的扶持和鼓励。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符合大学生特点和能力的就业机会,为其就业铺平道路。
就业观念方面,大学生往往抱有过高的就业期望,缺乏实际就业评估和理性选择。
因此,大学生需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增强就业技能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应鼓励大学生在就业中追求职业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平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自我素养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产业结构和就业观念,应对策包括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和社会联系、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提高竞争力、加强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认识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为其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二本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二本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与此二本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压力,其就业心理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二本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为进一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一、就业心理现状1. 就业焦虑普遍存在二本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和焦虑情绪。
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机会有限,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理想职位的困境,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2. 职业选择迷茫在职业选择方面,二本院校毕业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和准确的职业认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
3. 求职技能不足许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求职技能不足的问题,无法胜任职场需求,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4. 就业结果不确定由于就业压力和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二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往往不确定,怀揣着对未来的不安和恐惧。
二、影响因素探析1. 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二本院校毕业生存在就业观念不合理的问题,对就业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从而导致就业焦虑情绪的产生。
2. 职业规划欠缺二本院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求职技能培训,无法掌握职场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较为被动。
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二本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机会有限,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产生影响。
三、解决途径1.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就业心态,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帮助。
2. 提高就业技能学校应该开设相关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包括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沟通能力等,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3. 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及措施中期汇报
从2011年10月24日至11月21日, 我们共下发了2500份调查表,对2304 位二本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 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归功于我组成员的 相互配合和不懈努力。
自调查工作结束之后,我们又相 继展开了资料的统计工作。从各个专 业到学院,再到学校,我们的资料整 理小组认真仔细的做着问卷调查的统 计工作。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及措施
中期成果汇报
化学与生命科学院0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内人民关注的一个棘手问 题,许多理论学家就这个问题也做了不少研究,并提出了 一些解决方案,但是大部分只是泛泛而谈,仅仅针对所有 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对这个群体进行详细划分。但是,总 所周知,国内院校有重点、非重点,一本、二本、三本、 专科等不同层次的划分,不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 的实际状况是不同的,非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就 业环境尤其严峻。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 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本课题主要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研 究当前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期在现实中能帮助 更多的大学生解决就业。
西安医学院
11月12日王茹对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43人做了 调查。
西安文理学院
• 11月13日 郭坤英对西 安文理经济 管理,艺术 设计,计算 机科学等6个 专业114人 做了调查。
西安工程大学
• 11月21日 李 姗对西安工程 大学给水排水, 材料成型,环 境科学等5个 专业136人做 了调查。
我项目组自2011年4月立项以来,小 组各个成员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使得 本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各项工作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进行的井 井有条,并按时完成了预期的中期成果。 现汇报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浅析
1 当前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
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人才需要时日。
目前大学生不仅就业难,而且缺少择业的空间,这与我国人才结构有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也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
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内人民关注的一个棘手问题,许多理论学家就这个问题也作了不少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是大部分只是泛泛而谈,仅仅针对所有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对这个群体进行详细划分。
但是,众所周知,国内院校有重点、非重点,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等不同层次的划分,不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实际状况是不同的。
在相同的就业环境中,二本院校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名校毕业生来说,在接受教育、专业知识、以及在校的培养乃至学校的知名度都相差万千,更别说在这个整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环境下,非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我们在调查就业困难的原因中得到以下数据:以上统计得出, 22.6%的学生认为就业难主要是自身不足,而其余77.4%的同学则认为就业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在此,对这两方面的因素作具体分析。
2 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成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的内因;二是源自于目前社会的人才管理使用机制和人才培养体制的外因。
当前就业环境确实严峻,但也并不是说二本院校的大学生就无法就业,同样是二本院校的毕业生,也有凭借自己实力,很容易找到工作的人,而且薪酬待遇不薄,存在如此差距,这便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了。
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有效的自我约束能力、持久的奉献社会精神、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大大削弱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力,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困难。
2.1 自身因素
2.1.1 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以及奉献精神的缺失
无论是什么样的大学生都希望他们大学毕业后找一份轻松、体面、待遇又好的工作,做“人上人”。
向往着能抓住一个“铁饭碗”,一毕业就有固定的工作,实际上“铁饭碗”在今天的经济社会环境下都不存在了,但有些大学生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还发现,在对12304个同学的调查中仅有4%的同学有回报家乡的意愿,这个数据也反映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奉献精神。
在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问题上,国家出台了好多政策,像西部计划,支教等计划,但是参与的人数却不那么乐观,究其原因,还是怕苦怕累,缺乏奉献精神。
2.1.2 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实际技巧与锻炼
高校的扩招导致大学生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当代毕业生表现为:
第一,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核心竞争力缺乏
二本院校相对于知名高校来说,虽然培养模式大同小异,但学习风气存在差异。
二本院校里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学生个体没有异质性的核心竞争力,如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适应力。
第二,实践动手能力欠缺
很多毕业生的能力还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学校也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也不注意,导致毕业生对社会接触不多、理解不够。
[1]
2.1.3 就业期望值过高,对自身定位不够
大学生一方面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做出脱离现实的层次定位,另一方面很容易产生急于获得与其高等教育费用成绝对正比例或是更高比例的物质回报。
这样两种心态的交合就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从心理上产生较高的、脱离实际的个人职业期望。
我们在调查中对大学生的职业取向和就业地区的原则作了调查,得出以下数据: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找一份生活条件好,薪资待遇好的工作,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或热门行业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而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由此可见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选择,而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太高,不甘“委屈”自己。
过分看重工资待遇,功利性较强,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愿意留
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而不乐于回乡就业。
这种择业取向把经济待遇、就业地区放在首位,过分看重自己的文凭,过高提升自身的价值,导致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聘者云集,而民营企业、私有企业、西部、基层农村、艰苦行业却招不到急需的人才。
毕业生所持的高期望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相悖,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2.1.4 缺乏自信心
自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容易在困难面前失去自信。
从而在毕业就业分配工作时存在心理障碍,使他们不能摆脱一切精神负担,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评价自我,更不能以平静之心态、坦荡之胸怀,接纳就业的挑战,容世界之万象,因己制宜地确立择业目标。
[2]
2.2 外部因素
2.2.1 用人单位观念错位有些用人单位用人行为尚待进一步规范,存在凭借关系择人,过分求高,盲目追求名校、高学历,不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还有些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具有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素养以外,还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上岗能力。
而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的就是实践能力,最需要的也是用人单位能提供锻炼的平台,这些无形中都给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
个别企业还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女大学生,导致女大学生就业相对较难。
2.2.2 高校自身原因
第一,供给与需求错位,教育与市场脱钩。
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随意,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和了解,没有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水平和要求,盲目的开设社会热门专业,造成了高校专业重复设置,导致某些专业人员的饱和,增加了该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第二,就业指导跟不上,就业渠道不畅通。
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真正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的定位也感到困惑和迷茫,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帮助,但有关学校存在就业指导和信息的滞后,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
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应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着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加强职业选择教育。
实践证明仅在面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是被动的和远远不够的。
第三,忽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有些高校不重视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外出实习的要求不高,导致学生在实训时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不能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虽然各高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从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取得了成效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例如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
院校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过于呆板,流于表面,缺乏深度,针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高校多以组织学生参观厂矿企业甚至风景区为主,缺乏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空间。
还存在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以及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停滞不前
的现象,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等各种问题。
2.2.3 社会不良风气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官僚作风、任人唯亲、走后门等不良风气,已侵蚀了“象牙塔”的纯净,对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手段产生影响。
关系就业致使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等级错位现象层出不穷。
一些缺乏专业技术能力、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关系户”占据着职业岗位,形成了在岗职员素质劣化,排斥了有专长的毕业生上岗,造成人才的浪费。
如果更多的大学生对种种社会不良风气司空见惯并受到同化,必然会对其人生观产生负面作用,甚至会进一步恶化社会风气。
总之,当然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问题,它需要自身、学校、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
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的学生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现状。
[4]影响二本院校就业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自身或者外部因素,在此就不作进一步的讨论了。
希望以上的分析能多对大学生特别是二本院校的求职生以及致力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帮助。
让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