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的网络互动式评论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特色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特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8bc66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f.png)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特色分析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
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一、网络新闻评论1、网络新闻评论定义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梦玉教授在其《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
”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
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
2、网络新闻评论类型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专家网络新闻评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网民新闻评论,网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
其中,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二、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1、人民网与“人民网评”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
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2001年3月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
2022年5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2、分析评论文本界定3、评论选择题材分析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c6f7c5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b.png)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评论也需要借助新的创新策略来提高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创新策略:1. 多媒体化:传统的广播新闻评论只是单纯的口头表达,但现在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加视觉效果和信息量。
例如,可以在评论过程中插入相关的视频片段,图表等信息,在观众听之外,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让用户更深入地了解相关信息。
2. 互动化:新媒体时代互动性极强,因此广播新闻评论也可以增加用户参与度。
例如,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平台,实现观众与广播主题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
3. 个性化:在传统广播节目中,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素,往往需要在广大受众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利用算法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针对性更明确的广播新闻评论。
例如,针对特定主题的评论更具特定的针对性,而不是一般泛泛而谈。
4. 线上线下结合:新媒体时代推广的快速性,使得将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联系起来成为现实。
通过在广播节目中宣传线下活动,激发用户对主题的兴趣,对节目互动度的提升都会有帮助。
同时,线下活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对活动过程进行推广和宣传,增加影响力。
5. 社交媒体营销:在新媒体时代中,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一个展示自我、与外界联系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将广播新闻评论与社交媒体结合起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影响范围。
6. 探索多元性:广播节目本着“广泛而不喧闹”的原则,注重呈现多元化的观点,以求达到更高的品质。
在新媒体时代,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因此广播新闻评论也要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呈现多元性。
例如,可以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和听众参与评论,推动多角度的交流和讨论。
网络新闻评论作用
![网络新闻评论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b894c23482fb4daa58d4bd1.png)
第二类:网民即时评论,它是指网民在浏览新 闻时对某条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迅速作出回应,长 短不限,一两句话者见多,这种形式是报纸上没 有的。如新浪网、搜狐网每一条重要的新闻后面 都有“发表评论”的链接,提供受众发表意见的 空间,可与所阅读的新闻受众实现传受二者的及 时性万动。第三类:网络论坛(也叫BBS)它是网民 围绕网络编辑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 发布网络新闻评论文章。它的主题下面也设置有 不少的子话题,如人民网在“强国社区”下面主 要设有“强国论坛”、“深入讨论”、“两岸论 坛”、“海外广角’、“反腐倡廉”、“国际”、 “科技”、“三农”、“体育”、“情感”、 “教育”、“音乐”等34个主题。
2、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与互动更及时。在对突发 新闻或重要新闻的处理上,由于一条新闻从出版 到见报.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尽管通讯技术、印刷 技术同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报纸的时 效性因其技术方面的原因,在四大媒体中还是相 对较差的;广播或电视也有录制、播放这些必经 程序,因而时效性也不如网络。对于网络而言, 一条新闻从出现到登载,一般来说是相当快的。 无论是在新闻的传播还是评论的传播上,网络的 时效性都更胜一筹。网络的互动性,使受众在浏 览阅读的同时,可以做出立即的反馈,身份由 “受众”变成“参与者”,并可与其他的“参与 者”互相回应,这个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具有的。 如今在网站上越来越火的“论坛”就是这一优势 充分发挥的结果。
二、网络评论更加及时、快捷。 1、接触事实的快捷性。登陆互联网,受众 能及时接触到发生在一分种以前或正在发 生的新闻。一条重要的新闻后面往往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闻跟帖,提供网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 法的空间。因此,当你看完某条新闻后而 又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就可以立刻着手 写作,这是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所无法 比拟的。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分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95713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6.png)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分析摘要:最近几年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使我国彻底迈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目前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及表达观点的有效途径。
网络互动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资源整合非常强大。
通过新媒体有效获取信息和及时表达意见,是当前人们生活一部分。
网络新闻评论是新闻领域相对自由的言论,其发布者包括专家、编辑、观众和记者。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以供参阅。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前言:根据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网络新闻评论是人们借助网络平台支持,对新闻发布的时间或当前情况作出的评论。
通过微信、抖音以及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可视为网络新闻评论。
如今,新媒体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它对人们的舆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特征1.1交流各方互动性交流互动并非一个人的独角戏,它需要至少两个人参与,双方都可以表达对生活和现实的一些看法。
在新媒体大环境下,将这种传播模式变为现实,实现这种互动传播。
传统媒体新闻评论通常由新闻编辑工作者依托新闻报道后文章,而网络新闻评论双方交流交互性很强,涵盖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人们在此类评论中的后续评论,以及网友在自己的空间、微博中发表的一些公开性的个人评论。
现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实时通信平台,通过一部手机便可及时的实现新闻信息的接收,同时还可作为信息发布平台。
由此可见,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实现人们在线意见交流的传播工具,同时还是发表评论的一种载体。
人人都可自行在网络平台上自行发表自身感兴趣的言论,随时随地参与讨论。
基于此种形势,网民成为了社会信息接受者的同时,还是信息传播者。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观众群体有了一个更自由、更广泛的交流平台,网民愈发愿意与更多的人分享对国家大事看法,或者生活、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无论发些宣泄,还是信息交流,虽然有不同的出发点,但是不同的方式有同样的目标,这从客观上促进了各方沟通与交流。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新闻互动传播3篇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新闻互动传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d5f8e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6.png)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新闻互动传播第一篇: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传播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不断探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网络媒体形成了一种互动传播的关系。
本文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二者互动传播的现状。
一、传统媒体的互动传播传统媒体是指传统的新闻媒体形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等。
在传统媒体的时代,新闻的传播是单向的,即由传媒机构向大众传递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媒体也开始注重互动传播,提高传递信息的效率和精度。
1、电视互动传播电视媒体是最早开始探索互动传播的传统媒体形式之一。
随着电视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也开始出现互动环节。
比如,观众可以通过打电话、短信等方式参与电视节目的投票、点歌等环节。
这种互动传播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节目的观看率,也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反馈意见。
2、报纸互动传播报纸媒体互动传播的形式主要包括读者来信与社论回应、专题调查询问、读者意见征集和反馈等。
这些互动传播形式不仅提高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也增强了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时,这些读者反馈还可以为媒体提供新的话题和报道线索,为新闻报道提供更为丰富和立体的视角。
二、网络媒体的互动传播网络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闻媒体形式,如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更为灵活和快速的传播方式,可以更准确地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1、新闻网站互动传播新闻网站是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平台,而且新闻网站不仅具有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互动传播。
比如,新闻报道可以设置评论区,让读者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和讨论,同时还可以通过报道涉及到的议题设置在线投票、征集读者观点等。
这些互动形式不仅提高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也增强了新闻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2、微信公众号互动传播微信公众号是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新闻、资讯、娱乐等资讯传播平台。
网络新闻评论作用
![网络新闻评论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b894c23482fb4daa58d4bd1.png)
3、获取传播效果更加快速。传播效果 的及时性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受众反应 的及时性和效果的可统计性。在网上,当 你发表评论完的瞬间,你评论的后面就会 有很多跟帖,网民即时发表自己对该议题 的看法和认识,阐述他们各自的看法,也 有些人可能在网上跟你做即时讨论和辩论。 要检测你发表的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的好 坏,一方面看点击率;另一方面,你也可 以通过与受众的交流和讨论获取他们对你 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做出判断。
1、网络评论的集纳性。网络新闻评论拥有跨时空、 超文木、大容量、强互动的魅力,与传统媒体评论相比成 为一个全新概念。
2、网络新闻评论载体和栏目的多样性。 到目前为止,网络新闻评论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网络新闻评论专栏,它主要是指网 民在网上发表的评论文章,有一定的长度, 能独立成篇,就像报纸的言论专栏。这类 评论文章是网民通过浏览网络媒体事件说 理,提出一些看法。如新华网的“集点网 谈”。不过,一般在栏目下面通常还会有 很多子栏目,新华网的“焦点网谈”栏目 下设有“新华视点”“媒体集萃”、“时 事评点”、“国际观察”、“焦点跟踪”、 “信息反馈”、“图说热点”、“网评” 等。
二、网络评论的定义 网络新闻评论目前在网站上存在形式多表现为 三种:新闻即时跟帖评论,这是网络评论中最具有 特色的,它反应迅速,一般短小精悍;新闻论坛评 论即BBS,上面的新闻评论,论坛中的评论具有选 题广泛的特点,下面一般还设有子论坛,受众可按 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进入;网页新闻评论,这种评 论就是一个标题链接着篇幅较长的署名评论的 WEB页面,一般是针对一条新闻所发评论。根据 帖子的来源还可以做以下归类,一是网站转载报纸 或者其他媒体上面的评论,其一就是代表网站观点, 并且由专人撰写在网站上发表的评论;第三种就是 网友的署名评论和匿名的一句话评论、跟帖。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338e542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9.png)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网络新闻评论是指在网络媒体上对新闻报道进行评论的行为和产物。
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进行分析。
一、特点1.高度互动: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新闻评论是一种高度互动的沟通方式。
通过评论,读者可以向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辩论,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2.内容丰富:网络新闻评论不仅包含与新闻相关的评论,还涉及到各类信息、文化、社会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因此内容非常丰富,涵盖面广。
3.言辞犀利:由于网络新闻评论的高度互动和内容广泛,评论者的观点和言辞也会各异,有时会出现尖锐的争论和口水战,甚至会对个人、团体、政府等进行攻击。
4.虚假信息:网络新闻评论由于参与者众多,且内容快速传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使得读者产生错觉或矛盾。
二、引导1.正视问题:新闻评论应该重视事实,避免误导情绪和引导舆论的偏见。
评论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观点,准确描述事件或现象,不得散布或制造虚假信息。
2.注重逻辑:评论者在评论时应当注重逻辑性,避免以过激的言辞和情绪化的态度发表评论。
要慎重选择言辞,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辩论。
3.尊重他人:网络新闻评论需要遵循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言论自由,不得使用辱骂、挑衅等负面言辞,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和尊严。
4.传递正能量:网络新闻评论应该传递正能量,积极评价优秀的报道和行为,支持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事业。
评论者应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三、结论网络新闻评论是社交媒体中重要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方式,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内容广泛和言辞犀利等特点。
因此,在评论时需要正视问题,注重逻辑,尊重他人,传递正能量。
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新闻评论成为传播真实信息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工具。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4e465f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c.png)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网络新闻评论是指读者在阅读网络新闻后,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回应和讨论的行为。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信息量大。
相比传统媒体的纸质评论,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容纳更多的文字和观点表达。
读者可以在评论中详细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就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第二,多元化。
网络新闻评论平台上的读者来自各个群体,他们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这种多元化的特点使得网络新闻评论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读者在这里可以与不同的人交流、互动,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即时性强。
网络新闻评论是实时的,读者可以在新闻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的评论。
这种即时性使得评论更具有引导性和影响力,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的评价和反馈。
即时性也增加了网络新闻评论的敏感性和情绪化,评论往往会受到当时情绪和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偏激言论和恶意攻击。
网络新闻评论的引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加强自律。
网络新闻评论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但不代表言论可以放任自流。
作为读者,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避免发布违法、违规和攻击性的言论。
平台方也需要加强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要理性表达。
网络新闻评论需要遵循事实和逻辑,要用理性的思维和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
在发表评论时,应该提供有力的论据和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避免盲从、情绪化和偏见。
要尊重他人。
网络新闻评论平台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交空间,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言论自由。
在评论中应注意语气友好,避免恶意攻击和谩骂,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要注重品质导向。
网络新闻评论要注重引导读者的思考和讨论,而不是简单的表达个人情绪和观点。
在撰写评论时,要思考自己的评论是否有助于推动新闻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和思考,是否有助于提升社会的认识和素质。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信息量大、多元化和即时性强的特点,需要提供给读者一个良好的平台进行观点表达和讨论。
互补 互动 互赢——以一次报道中的报网互动为例
![互补 互动 互赢——以一次报道中的报网互动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06562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5b.png)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和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作为传统媒体代表之一的报纸与作为新兴媒体代表之一的网站之间如何更好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成为业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报网互动已经被提及好些年,但地方媒体真正从新闻策划开始就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
目前的现状大多是各自为阵、各负其责。
不过,笔者在2013年上半年的新闻采编过程中偶遇了一次无心促成的报网互动。
尽管是无心之作,互动的层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毕竟是一次朴素版的报网互动生动案例,窃以为值得一提。
一、新闻背景2013年3月“两会”期间,实体书店存亡的话题再次被代表们提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曹可凡等不约而同地提出保护实体书店的提案和建议,为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尊严鼓与呼,使得实体书店的发展再次引发关注。
《芜湖日报》专副刊部在采编业务会议中,探讨这一新闻热点时,联想到本市新华书店团结路门市部年初关闭以及曾是皖南地区综合图书批发及零售龙头企业之一的外文书店2012年底悄然退出图书市场的事实,决定在文体版推出“关注实体书店系列报道”。
该系列报道在具体采编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了《敢问路在何方———网络时代实体书店之殇》《不必对实体书店现状谈虎色变———访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汪鹏生》《各“书”己见———网络、实体书店各有所长》《从实体经营走向网络空间———一家二手书店的突围与成长》等一组4篇重头稿件。
文体版连续用了4天版面的头条位置刊发,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强势。
这批稿件中有通讯、访谈,也有言论;有针对芜湖实体书店现状的调查综○戴卿互补互动互赢———以一次报道中的报网互动为例【摘要】随着媒体融合及自媒体盛行的当下,加强报网之间的互动已成为巩固传统媒体、培育新媒体的必由之路。
本文以一则报道为例,探讨了报网之间的三重互动及其不足,以期能通过报网互动,最大程度地挖掘新闻价值,提高传播效果。
【关键词】报纸网络互动互赢系还是身体方面都有副作用。
网评新闻:网络评论对新闻报道的作用和影响
![网评新闻:网络评论对新闻报道的作用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be91e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f.png)
导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评论成为了人们获取和传播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网络评论中,网友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也可以对媒体报道进行评价和批评。
那么,网络评论对新闻报道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本篇文章将从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监督媒体网络评论可以起到监督媒体的作用。
通过网络评论,网友们可以对媒体的报道进行评价和批评,指出其中的不足和偏见。
这种监督作用可以促使媒体更加客观和公正地报道新闻,避免一些“假新闻”和误导性报道的出现。
同时,网络评论也可以对媒体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媒体改进报道的方式和质量。
二、扩大新闻影响力网络评论可以将新闻的影响力扩大到更广泛的群体中。
通过网络评论,网友们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分享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事件。
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一个热门的网络评论可以迅速引发其他网友的转发和评论,从而进一步扩大新闻的影响力。
这种传播效应可以促使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和思考重要的社会问题。
三、多元观点的呈现网络评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观点的自由平台,使得不同的观点可以在网络空间中交流和碰撞。
在网络评论中,网友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网友进行讨论和辩论。
这种多元性使得网友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开拓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建立舆论热点网络评论可以帮助建立舆论热点,引发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通过网络评论,网友们可以对某一事件或话题进行集中讨论,形成热门话题,引发舆论的关注和热议。
这种舆论热点可以推动社会上的变革和改进,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行动。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网络评论的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相对匿名的特性,一些人可能利用网络评论进行恶意攻击、造谣传谣等行为,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理性和文明的网络评论方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结语:网络评论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监督媒体,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也可以扩大新闻的影响力,促进社会进步。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4d13d0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f.png)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网络新闻评论的形式和传播方式,用户参与度不断提升,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网络新闻评论呈现多样化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其舆论引导和监督功能得到强化,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意义在于加强社会互动和交流,引导舆论方向。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多关注用户体验,加强内容质量管理,推动网络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
社会的互动和交流将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言论权利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网络新闻评论- 技术影响- 用户参与- 信息获取- 多样化形式- 舆论引导- 监督功能- 发展趋势- 社会互动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其中网络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一趋势下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不仅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还提升了用户参与度,使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网络新闻评论也承担着舆论引导和监督的功能,引领公众舆论的走向,监督社会事务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意义和作用变得更加突出,未来发展趋势也更加值得关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网络新闻评论将进一步增强社会的互动和交流,成为构建信息社会中公共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2. 正文2.1 新媒体技术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对网络新闻评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媒体技术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传播途径,使得新闻评论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无论是文字评论、图片评论还是视频评论,都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迅速传播,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新闻评论。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accd87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e.png)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1. 引言1.1 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性网络新闻评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已经从传统媒体转向了网络新闻平台。
网络新闻评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网络新闻评论是公众舆论的重要表达形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的声音往往受到限制,难以被有效表达出来。
而在网络新闻评论中,任何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从而形成多元化、自由化的舆论环境。
这样一来,公众的声音可以被更广泛地听到,各种观点也能够得到平等对待。
网络新闻评论还有助于促进新闻媒体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和讨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解读和理解事件,从而加深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多元化的思考和交流,有助于媒体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报道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公众舆论、媒体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过网络新闻评论,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和讨论中来,从而实现信息的互动和共享。
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模式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新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有必要重视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其的引导和促进,以实现更加健康、积极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1.2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即时性。
在网络上,评论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观点可以即时传播,使得新闻事件的讨论和解读更加迅速和及时。
这种即时性使得网络新闻评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看法的重要平台。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广泛性。
通过网络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无论是普通网民还是专业评论人士,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
这种广泛性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观点和看法,更好地反映了社会舆论的多样性。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互动性。
在网络上,评论者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形成更加生动和活跃的讨论氛围。
评论者也可以与新闻发布者进行互动,提出问题、提供建议,增强了双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浅析网络新闻的特点
![浅析网络新闻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12cc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5.png)
浅析网络新闻的特点
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新闻信息。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
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即时性:网络新闻以其即时、快捷的特点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
通
过互联网,新闻可以随时更新,实时推送到用户手中。
这种即时性使得读
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事件和信息,不用等待报纸的出版和电视的
播出。
这种特点使得网络新闻成为读者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
2.高度互动性: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高的互动性。
读者
可以通过评论、留言等方式与新闻的发布者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性不仅能
够让读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还可以增强读者与新闻之间的参与感和
体验感。
与此同时,新闻发布者也能够通过读者的反馈和评论了解读者的
需求和意见,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新闻内容。
3.多媒体呈现:网络新闻能够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多媒体的形式能够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吸引读者
的注意力。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视觉呈现的手段,新闻能够更好地传递真实、细腻的场景。
这样的呈现形式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闻内容。
总之,网络新闻具有即时性、高度互动性、多媒体呈现、大量信息量
等特点。
它不仅提供了更快速、全面的新闻获取途径,也要求读者在接受
和传播网络新闻时保持辨别力,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随着科技
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闻在传媒领域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对社
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浅谈网络新闻传播的交互性
![浅谈网络新闻传播的交互性](https://img.taocdn.com/s3/m/b7b7132010661ed9ad51f3b5.png)
浅谈网络新闻传播的交互性当今社会,网络新闻媒体高速发展,已然成为当下的主要媒体之一。
其鲜明的交互性使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新闻传播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本文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交互性的概念、重要性及交互性的模式和特征,并对其发展进行了讨论。
网络新闻传播交互性;现实生活中,网络新闻传播交互性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检索、Email、BBS、网络调查等。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以及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当有事件发生时,很多人已经习惯了首选上网了解新闻信息。
一、网络新闻传播交互性的概念辨析网络新闻传播的交互性指的是,新闻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能够直接互动,也能互换地位,体现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新闻的传播者与接收者对信息的控制地位在理论上是有对等的可能性的。
我们应该辩证的理解这一定义。
“直接互动”是指新闻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能够直接的感受到彼此的信息,并能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双方之间并不需要很复杂的中介;“互换地位”指的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的传播者可以成为接收者,而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传播者和接收者对自身信息的控制地位是对等的。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对等”并不是绝对的平等。
二、网络新闻交互性传播的重要性(一)网络新闻交互性传播可以造就更民主的新闻传播环境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新闻可以更多更容易的交互式传播,这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找到了自己对各新闻事件发表观点和言论的渠道,可以说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因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交互性,我们才能够与其他人平等的交换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让新闻的传播环境变得更加民主化了。
(二)网络新闻交互性传播解放了信息的接收者在以往传统的信息传播时期,信息的接收者是十分被动的。
尽管理论上他们也有一些反馈信息的方法和渠道,但是花费的成本却让人却步,而且当终于有人给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反馈消息时,他们还必须要忍受着消息传播的时差,更令人恼怒的是,新闻的传播者可能会对这些反馈信息置之不理。
浅析新闻评论的个性化表达
![浅析新闻评论的个性化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0f34c51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2.png)
新闻评论是传播思想、传递正确价值观,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体裁,具有新闻性、思想性、指导性,在引起民众关注和引发争议的事件上发声,推动问题的解决。
它侧重于发议论,讲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真相,有其它新闻体裁所不具备的理论性和思想性。
如果说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等,要突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在表达上更强调文体的共性,即客观冷静理性,避免报道的倾向性、意见性。
那么,新闻评论更多的是理性的剖析和作者的感知和感悟,因此会具有主观性,字里行间也会夹杂着情绪和倾向,所以,新闻评论是个性化、多元化的。
一、新闻评论个性化的原因首先,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思考角度、偏好特长都不同,即使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也是存在差异的。
评论员本身的风格影响了行文风格。
个人也会因为自身成长和面对读者不同不断调整思路。
新闻评论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这是评论内容的核心。
认识会因人而异,反映到作品就会呈现个性化。
而作者在其擅长的领域里更容易展示出“风采”。
很多评论员总是因其独特的视角和说理技巧以及风格明显的文字语言“自成一派”,这也为新闻评论的个性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读者(受众)也会影响到作品个性化的表达。
新闻评论是为了引导舆论,需要在读者(受众)中间产生反响。
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时事评论站位高,体现党报官媒的态度,面向全民,发出官方的声音,语言严谨、逻辑缜密,思想性和理论性都很强。
而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澎湃新闻网的澎湃评论讨论的话题和表达会更加自由,语言风格更加直白浅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思维和社交媒体的话语体系渗透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新媒体平台上话题的传播有着独特的底层逻辑,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观点,任何事件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酵成“热点”。
这种环境下,传统媒体也改造原有的语言风格和说理方式去适应新时代。
这也推动着新闻评论的个性化发展。
二、新闻评论个性化表现形式个性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即立论个性化、语言文字个性化、结构个性化。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b9a346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e.png)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网络新闻评论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引导方式。
本文将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入手,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1. 即时性强。
相比传统纸媒,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速度更快,能够迅速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迅速引起讨论和评论。
2. 多样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评论和互动,丰富了评论的形式和内容,使得评论更加多样化。
3. 全球性。
网络新闻评论不受时空限制,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进行阅读和评论,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4. 互动性。
网络新闻评论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互动关系,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进行参与,使得新闻评论更加丰富和有趣。
5. 匿名性。
在网络上,评论者可以选择匿名进行评论,不受到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限制,这样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 引导积极健康的评论。
针对一些争议性较大的新闻事件,可以在评论中引导读者进行理性、客观的讨论,避免恶意攻击和造谣,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评论环境。
2. 引导多元化的观点。
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引导读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多元化的讨论和交流,避免带有个人色彩的偏见和片面性的观点。
3. 引导理性思考。
在评论中,可以引导读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的评论,提高读者的理性思维能力。
4. 引导尊重他人。
在评论中,可以引导读者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避免互相攻击和辱骂,建立良好的网络交流氛围。
5. 引导正确使用言论自由。
在评论中,可以引导读者正确使用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避免违法违规的言论行为,维护良好的网络社会秩序。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引导方式,需要引导读者进行积极健康、多元化、理性思考、尊重他人、正确使用言论自由的评论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希望广大媒体和读者共同努力,建立积极健康的网络评论氛围,共同促进网络信息传播的良性发展。
浅析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语态的持续演变
![浅析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语态的持续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9fe078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7.png)
浅析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语态的持续演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电视新闻作为主流传播媒介,也不得不跟随时代的变迁,不断调整语态和报道形式,以适应受众需求。
一、从传统新闻语态到互动式语态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用客观式语态,强调中立、客观地报导事实,尽可能避免主观感受的介入。
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新闻节目也逐渐走向了互动性。
探讨社会事件的语言方式变得更加活泼、真实,采用对话式语态,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便于受众理解。
同时,媒体也开始注重推出互动新闻节目和社交媒体平台,使观众能够参与新闻制作和报道,从而使新闻更加深入、广泛地传播。
二、从线性化报道到非线性化报道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是线性化的,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报道,呈现时间轴。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用户IDC行为更加自由、碎片化,观看新闻的顺序已经不再是线性的了。
因此,电视新闻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于时间轴,而是采用非线性化的报道形式,通过按照不同角度、不同偏好对新闻进行分类,使受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也开始追赶浪潮,采用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生成和组合方式,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例如,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也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受众提供更加生动、逼真的视觉体验。
三、认知口感的关注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的语言也注重呵护用户的“认知口感”,更加注重新闻的平易近人、有趣的报道方式。
记者不再拘泥于“说事实”,而是注重将新闻的情感元素、人文关怀加入其中,使新闻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生动感。
在新闻视角上,电视新闻也开始关注“小故事”,宣传和推广其新闻稿件的公众责任,特别关注一些慈善、公益性质和教育性质的宣传和学校活动等,使观众能够更加生动、深刻地掌握新闻主旨。
总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人们通过电视新闻获取新闻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电视新闻已经越来越注重原创、新鲜感,采取了更加灵活、互动、多样的报道形式,也更加关注丰富的内涵和人情味。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7a2378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0.png)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引导网络新闻评论是指网民对新闻事件或文章所发表的观点和看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素质的提高,网络新闻评论已成为网上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信息分享、话语权平等、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方面,下面将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进行浅析,并提出引导意见。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1. 信息分享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之一是信息分享。
网民可以通过网络新闻评论平台分享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看法,这使得网民可以更加全面、多元地了解一个事件的多方面信息,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评论来补充和扩大自己的信息视野。
2. 话语权平等网络新闻评论的另一个特点是话语权平等。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报道往往是由专业记者撰写的,而网民只能通过读报、看新闻等渠道获取信息。
而网络新闻评论则打破了这一局面,任何人都可以在评论栏中留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使得每个人都拥有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也增加了信息的多样性和公开性。
3. 互动性强网络新闻评论的互动性也很强。
网民可以在评论栏中与他人进行互动,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回复、点赞或踩踏,也可以在评论栏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增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使得网络新闻评论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互动平台。
4. 影响力大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力也很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闻评论已成为了网上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公众的认识和理解。
一些热门事件或重大新闻的评论数量常常成千上万,可以说是一种集体的声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讨论,对事态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导意见针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我们有以下引导意见:由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之一是信息共享,因此在发表评论之前,需要对信息进行认真审核。
作为评论者,要切实负起对所发表言论的责任,不应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实言论,更不要散布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要尊重事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 尊重他人观点在发表评论的时候,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对不同的声音和看法要保持一种包容的态度,不应该对他人的评论进行辱骂和攻击,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以求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网络新闻评论。
网评传播:网络评论的传播途径和效果
![网评传播:网络评论的传播途径和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9d038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f.png)
网络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表达形式,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传播途径,迅速传达了公众的意见和观点,对社会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探讨网络评论的传播途径和效果。
首先,网络评论的传播途径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网络评论的传播。
最常见的是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朋友圈、Facebook和Twitter 等。
这些平台以其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即时的信息传播特点,成为了公众发布和分享评论的主要场所。
此外,各类论坛、博客和新闻评论区也是网络评论的传播渠道之一。
通过这些平台,公众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互动和讨论,形成一个开放、多元的舆论空间。
其次,网络评论具有快速传播和广泛影响的特点。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评论的传播速度更快,甚至可以实现即时传播。
只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条评论,就能在瞬间传达给大量的用户。
而且,网络评论可以通过转发、分享和评论等方式扩散,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
当一个热门话题引发公众关注时,网络评论会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形成社会舆论的主流声音。
这种快速传播和广泛影响的特点使得网络评论成为了舆论引导和社会议程设置的重要力量。
此外,网络评论的传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评论的内容和质量。
公众对于高质量、有深度的评论更容易产生共鸣,更愿意转发和分享。
一些具有专业背景和权威性的评论者,如学者、专家和名人,其评论往往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其次是评论的情感色彩。
情绪化的评论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触动公众的情感,从而加速传播。
另外,评论的时机和热点话题也会影响传播效果。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热点话题,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讨论,提高评论的传播效果。
然而,网络评论的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随着网络评论的快速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也会迅速扩散。
公众需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以免被误导。
其次是网络暴力和仇恨言论的存在。
网络时代的新闻评论
![网络时代的新闻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140ee64afe04a1b071de66.png)
闻 ;读 者需 要 的
是甄选 的新 闻 , 而 不 是 一 股 脑 儿
第 一 ,评论 主题 的迅捷 性 和 易变
性 。 络 上 的 评 论 主 题是 和 网 络 新 闻 以 网
及网络舆论主题的 变化而 相对 应的。 同 时还跟现实社会生活中最新的事件相联 系。 这种评论的快捷性 往往有时候并没 有依托新闻 由头 , 在新 闻还 没有报道的 时候 许多评论就可能在 网上 泛滥 了 而
论的空间 网络评论 巨前以文字版为主体 , 而
络编辑还停留在传统蹀皋的操作旋程上,
网络编辑其实可 做更多的工作 如果 商业两站 可以做视颤 ,那么为什么不把 每天 的新闻做 一档导 读性兼 评论性的 “ 媒体集萃” 呢?把这个放在新闻的首页 也是一个尝试。而大量的网络新峰其实
拄洋 大海中。 如果网络编辑能够有意讯 点整 台的新闻集散地和观点 的集 散地, 把有代 表性 的观 点意 见形成专题, 那么
华 声 报之 所 以有
很高的 美 誉度 ,
其 实 跟 新 闻的 选
排有很 大关 系 。 在 网 络 时 代 的 海
网络评论的特征
网络评论从网络产生伊始就开始形 成。B S上的短评 ,新 闻跟贴 ,专家学 B
量信 息 中 ,读 者 对 新 闻 的需 求 并 不是 小 商贩 售 卖 的大 杂 烩 ,泥 沙
增加点击量 ,充分调 动网民的热情与参 与度 。 在今天咨询发达的时代 , 闻的时 新
效性 固然 还 是 很 重 要 ,但 是基 本 上 所 有
网络对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影响有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网络提升 了传统 新闻媒体新 闻评论的时效性 ;第二 ,网 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提供 了内容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的网络互动式评论作者:摆卫军,张天潇,谷晴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04期摘要:在信息传递飞速发展,人类新闻事业步入21世纪的今天,新闻的网络评论的价值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什么是新闻的网络评论呢?这些评论又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同时,他又有哪些不足?我们该如何利用好网络评论呢?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我们研究新闻网络评论的重要课题。
论文将从新闻的网络评论概念、特点、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科学的引导新型舆论形式的发展等多方面入手,从而扬长避短,让新闻的网络评论更好的为社会舆论和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新闻;网络;评论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048-02在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新型信息终端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它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新闻的网络评论作为一种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又一新型评论形式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其影响的深度、广度不容小觑,因此网络评论在公众舆论的组织和引导层面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
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新闻评论,利用好网络新闻评论,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服务,使之成为引领社会舆论、弘扬社会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平台,同时也是媒体从业者和信息交流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所谓新闻评论,即时评、政论,它是大众、专业评论人员或相关专业人士就当日新闻在公众传媒以及网络平台上发表的个人署名或匿名或化名的言论。
随着承载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评论以其自由、公开、广泛等特性更适宜普通受众参与其中,评论的形式、语言风格、字数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甚至点击一个图标都能成为受众参与评论的方式。
结合传统新闻学的理论知识,我们不难发现,新闻的网络评论是指在网络媒体上就某一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及时进行评述,阐明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
一、网络评论的基本类型及特点(一)网络评论的基本类型从类型划分上看,新闻网络评论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传统的网页评论,这种形式出现最为传统,具体是指在新闻网页上的“观点”、“意见”、“情绪化表达”等言论专栏里发表的评论文章。
在语言风格和语体概念上与传统媒体评论具有较大的相似程度。
网络评论的产生有着较强的随意性,这些评论可以由网站的编辑独立完成,也可能是网友编写或网站工作人员转载而成;新闻网络评论的第二种类型是电子论坛,这种形式更具自由性,更多是给予网民们自由发挥和自由评论的空间。
正因为其明显的互动性、开放性以及快捷等特点,电子论坛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在网络空间网民们互相探讨、交流的一个新平台;第三种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微博评论。
微博,也就是微型博客的简称,用户终端可使用便携式或固定式的信息终端发布信息、发表观点。
而这种信息和观点往往受字数的格式限制,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的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高速传递性决定了其在未来信息分享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公开的平台上人们可以对新闻事件发布、转载、评论,由于互联网、手机网络的普及以及技术的支持,微博新聞已经成为许多人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最迅速、最简单的方法。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像个新闻场,依靠其网聚的强大人际关系网络,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海量的新闻信息。
而这种新闻信息提供的过程同时也附加着发布者的观点评论。
由于网上评论反应及时,传递迅速,受众越来越多,比如新近发生的“甘肃11.16校车车祸事件”、“深圳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再到卡扎菲被捕,大到两会信息,国家新闻,小到民生百态,物价浮动,许多新闻人们都是通过微博获取、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网络评论的特点1.互动交流性。
网络顾名思义其可四通八达,多向传递,只不过这种概念上的巨大连接是虚拟的,每一个终端接收设备既是信息的发起源也是信息的接收者。
不难发现,网络与传统媒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传统媒体只能使受众被动的接受,而网络的受众既可以接受也可以发起。
2.时效性以及新闻源外来性特点。
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特点之一,一条新闻从发生到抵达受众终端,以其传播方式不同,速度亦有很大区别。
科技改变生活不是句空话,当前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手机广播、车载广播、移动电视终端成为最新、最快的传播形式。
另外网络平台所承载的新闻基本属于传统媒体采编形成,这与目前网络站点的新闻采访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拿来和外来是网络新闻的另一个特点。
3.强化和丰富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发生后,传统媒集体既会充分客观的展现新闻本质,也会基于新闻发表评论,而这样的评论和社会呼吁只是一个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或报社的一家之言,即便是评论水准很高,但也无法穷尽所有精辟观点思想,网络评论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的商品综合市场,我们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汽车、家电,也可以看到鞋带、线头,换言之网络评论实质上强化和丰富了评论本身。
除此之外,网络评论具有较强的感召能力,比如,2011年11月14日早晨7时37分,位于西安南郊的嘉天国际公寓爆炸事件。
事故发生后,西安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而与此同时,网上的目击者视频、微博等新载体信息也大量上传,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媒体反映快、报道准,而广大受众的积极关注、手机微博互动、网络即时评论对于整个事件的快速应对跟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络评论甚至延展至各种电子媒介、接收终端的观点意见、情绪表达其实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现。
全方位立体的认知事物、解析新闻需要这样的新闻评论体系。
我们不难发现网络上很多观点意见、想法、措辞相当激烈,但这当中也不难找出一些启发心智、开阔思路的真知灼见。
二、新闻网络评论的作用通过对新闻网络评论的特点发掘,我们发现,由于网络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形成舆论具有自身的优势,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新闻评论时效性强,有利于抢占舆论宣传先机。
网络让受众第一时间获取了新闻,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受众获取了新闻后也可以马上利用网络媒体发表新闻评论,受众的评论发表过程相对简单,对知识水准、专业技术要求不高,观点形成之后无需过多斟酌,便能实现即时上传、发布评论。
而传统媒介的采、编、审、播则有着严格的过程和时间节点的控制。
其次,新闻的泛网络评论对舆论影响力巨大。
近些年出现的新闻事件中,网络评论其实就是一个无形的推手,新闻本身也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泛网络化的探讨、交流、分析甚至是意见流都会加速和加强人们对新闻本身的关注度,更难以控制的是这种强大的意见流会逐渐汇集形成对新闻本身的舆论评价,而舆论评价的升级则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这种巨大的影响既可以剔除社会诟病,也可能有失社会公正甚至影响司法公正。
近两年通过网络,或者说是微博的力量,“郭美美事件、我爸是李刚以及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等,不仅被披露出来,而且微博平台所负载的舆论信息导向价值也多方位的展现出来。
三、新闻网络评论存在的问题1.评论可信度低、管理难。
由于话语权的下放、把关人的缺失、用户水平良莠不齐、碎片化表达、网络消息的散布蔓延等原因,网络在某种层面和范围也成了谣言滋生和扩散之地,有的网络推手利用谣言制造网络焦点,操纵网络民意,形成“网络暴力”,将公共事件进一步变成社会行动,影响社会稳定。
其次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和评论被追责的可能很小,换言之,网络的虚拟性也决定了这种隐蔽性的言论和身份存在会产生种种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管基础,这样就会产生一些虚假的、不健康的、缺乏法制观念的消息和言论。
比如药家鑫一案之后,药家鑫之父药庆卫状告张妙代理人张显的案件,也是因为张显在微博中的相关言论引发,至今案件仍在审理当中。
网络的不实言论甚至缺乏事实基础的评论攻击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网络评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也充分说明网络的本质特性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2.新闻的网络评论缺乏实力和高度。
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决定了其存在价值定位,人们并不会完全信任于网络观点和网络信息,这一点与传统媒体有着明显的区别。
传统媒体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新闻采集队伍,而长期的学习实践,政治思想意识的树立,形成了传统媒体的采编高度和评论高度。
而网络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或者相关信息的发布,其参与者、发布者业务素养、专业知识、文化水准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网络对于新闻事件的评价缺乏有见解的认知和高度。
四、推动新闻媒体互动评论、网络新闻评论健康发展之我见網络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信息互通平台,存在着因自由、开放而产生的种种隐忧。
将正常的观点、情绪表达与有悖公序良俗的言论区分开是一个大的挑战,如何引导网民正确利用网络平台,营造有序、纯净、高水准的网络坏境成为目前网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从硬件层面可采取技术手段开发安装相关软件,此种软件对虚假、错误、甚至是带有蛊惑、煽动性质的言论加以及时过滤、拦截,防止滋生蔓延。
其次,加强网站编辑的职业认知感和业务素养。
网站编辑对于发现的问题或者不实的言论、过激的评价以及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制止或者予以警告。
对网络上发表的评论观点,可以采取先审后传、边审边传的编辑处理方式。
同时网站的信息管理工作者应积极加强与网络警察的交流合作,共同构筑网络防护过滤网。
第三,兼顾堵疏结合。
如果说前两者的监管有堵的成分,那么对于网络信息参与者的引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网民发表评论的时候主观随意性较强,其评论缺乏责任感和公正度,那么对于日渐庞大的网络信息受众,应该有引导者,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意见流、观点流更需有人引领和规范,逐步形成注入理论因素。
网站或是聘请或是培养有见解、有素养、有法制观念的专业评论队伍,充分的起到引领和规范的作用。
加强传统媒体管理,保证新闻源头的清澈。
传统媒体具有国家认可的采访权,而这也成为新闻的第一传递人,网络实为转载,因此,传统媒体的新闻源,其真实、客观尤为重要。
传统媒体的偏颇报道或者失实报道,会无形中被网络放大,而受众的评论会加剧这种负面不良影响的继续扩大。
新闻的网络评论是信息互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体舆论进步的时代表现,它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新闻媒体的全面发展,并且有利于舆论公正、话语权公平,实现不同利益部门多渠道相互的沟通,同时公平、快捷,全面的实现信息交流、观点碰撞,从而打造健康、和谐、透明的网格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