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气候学-大气中的水分
大气中水汽输送的气候学计算分析方法的一个注释
大气中水汽输送的气候学计算分析方法的一个注释大气中的水汽输送是气候系统中重要的过程之一,对降水分布、气温格局、云量形态等气候要素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计算和分析水汽输送的变化规律对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观测和模拟两个方面介绍大气中水汽输送的气候学计算和分析方法,并配以实例进行说明。
一、观测方法1.总结大气中水汽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面观测、船舶观测、飞机观测和卫星观测等。
其中,地面观测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安装地面气象观测站,利用气象传感器和仪器对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包括湿度、温度、风速和风向等。
船舶观测主要通过沿海航线和航道上的气象科学研究船进行,观测条件较为稳定。
飞机观测则通过装载在飞机上的气象观测仪器进行,通常是通过飞行测试或者在大气中放风球等方式进行。
卫星观测是一种遥感技术,利用卫星上的辐射计和其他传感器对大气成分进行观测,具有广覆盖、高时空分辨率和连续性强等特点。
2.实例以地面气象观测为例,可以利用地面观测数据计算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首先,根据观测站收集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水汽压(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等参数。
然后,根据地面高度和相对湿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得到湿气厚度和水汽含量。
最后,结合风速和风向等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水汽的输送速度和方向。
通过分析这些观测数据,可以揭示大气中水汽输送的季节变化、区域差异和局地特征等规律。
二、模拟方法1.总结大气中水汽输送的模拟方法主要包括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两种。
数值模式是一种基于数学物理方程组的数值方法,通过将大气分为网格点,利用连续质量方程和湿空气静力学方程等,计算和模拟大气运动、水汽输送和云雨过程等。
数值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详细的空间和时间变化信息,但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资源要求高。
统计模型则是通过统计方法和经验公式,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得到水汽输送的统计特征和变化规律。
统计模型的优点是计算简单、速度快,但缺乏物理机制的解释。
现代气候学 第4章 气候系统的水循环
降水影响海南岛 东西植被差异
海南岛西部属 于典型的热带 半干旱气候区, 是我国惟一的 热带稀树干草 原沙漠化地区
三、水循环作用与效应
• 5 水分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是廉价、清洁的能源……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环,那水资源 亦不能再生,无法持续利用。
泊或消失在沙漠戈壁中的河流叫内流河,给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叫内流区)
• 陆地上内流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自成一 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
塔里木盆地 及内流河流 塔里木河 冰川融水补给 是重要来源。
• 地面上并不直接和海洋相沟通,水分交换以垂向为主; • 仅借助于大气环流,在高空与外界之间,进行一定量的 水汽输送和交换。
水-土-植系统
气候系统内不同尺度水分循环
二、水分循环机理与特征
• 1、水分循环服从质量、能量守恒定律。 • 水分循环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的过程。
蒸发中有什么物质和能量传递?
二、水循环机理与特征
• 1、水循环服从质量、能量守恒定律。 • 水循环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的过程。 • 在蒸发环节中,伴随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是能量的吸收,伴随 着凝结降水是潜热的释放,所以蒸发与降水就是地面向大气输送 热量的过程。
第一节 水的物理性质
一、 水的密度 4℃时最大,1Kg/L 二、水的热力属性 (1)传热性比其他液体小;不同状态下传热率差异 明显; (2)水的比热容大---水受热时,其温度不易升高,
失热时其温度不易降低
三、水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大,降水时水很容 易湿润植被、土壤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第一章引论1.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体系。
2.大气圈可分为哪些层?对流层有何重要特征?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3.什么叫露点、降水、降水量?①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
其单位与气温相同。
②降水是指从天空降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但露不属于降水)。
③降雨量是指降水落到地面后(固态降水则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边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4.写出干空气状态方程并阐明其意义。
①干空气状态方程为P=pR d T,其中第二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1.什么叫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太阳常数,用I0表示,多取I0=1370W/m2.2.什么叫太阳辐射光谱?其能量是如何分布的?①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②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在可见光区,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其次是红外区,占总能量的43%,而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能量的7%。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哪几种?为何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吸收、散射、反射三种。
②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是因为空气中杂质、水汽等凝结物少,基本上是属于分子反射,而太阳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
4.为何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是因为云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且能反射回地面,也就是大气的逆辐射,因此,当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逆辐射就更强了。
5.写出泊淞方程,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气象气候学-第1节(大气的一般特性)
暖层(中间层顶到800km)
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据探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 因为所有波长<0.175μm的紫外线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 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②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因而这层也称为电离层。它们都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极光现象出现。
年变化:与温度的变化相似,最高值出现在温度最高、蒸 发最强的7-8月,最低值出现在温度低、蒸发最弱的1-2月。
三、大气水分及其相变 (一)空气湿度
2、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 相对湿度: 日变化:高温时,相对湿度小; 低温时,相对湿度大。
年变化: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但季风气候区, 相对湿度夏季大,而冬季小。
水点和冰晶 云
露点温度
凝结高度
降温至水汽 饱和
降水
降水
3)人工影响降水:认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 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形成云滴,降落到地面。 冷云催化:冷云由冰晶或冷却水滴组成,或二者混合组 成的云,这种云形成降水主要通过冰水转移,使云滴增 大——人工增加足够的冰晶:加入干冰(二氧化碳),形 成低温区自生冰晶;投入人工冰核(如碘化银、氯化汞), 造成冰水共存。 暖云催化:暖云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云中有无大小水滴共 存的环境和升降运动的碰撞过程——提供大小水滴:向 云中播入氯化钠、氯化钾等吸湿性物质,吸收水汽,使 云内形成溶液云滴。
降水
4)降水的种类:
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台风雨和地形雨
1. 地形雨
3 44
2. 对流雨 4 1
235 3
6
气象气候学-大气中的水分
1.什么是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水汽与水或冰两相共存,其间分子交换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
2.饱和水汽压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蒸发面的温度✓蒸发面的性质(水面、冰面、溶液面)✓蒸发面的形状(平面、凹面、凸面)3.饱和水汽压与温度成什么关系?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
4.为什么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温度越高,水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单位时间脱出水面的分子越多;只有当水面上水汽密度增大到更大值时,落回水面的分子数才和脱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
温度越高,水汽分子平均动能越大,而水汽压是水汽重量及其碰撞器壁的结果,故也随之增大。
5.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有什么重要意义?温度升高,饱和变不饱和,蒸发重现;温度降低,不饱和变饱和,凝结出现。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改变的量,高温时比低温时大。
6.蒸发面性质对饱和水汽压有什么影响?冰面和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仍随温度升高而按指数规律变化.7.蒸发面形状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平面次之,凹面最小。
凸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凹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大水滴曲率小,饱和水汽压小;小水滴曲率大,饱和水汽压大;从而出现大水滴“吞并”小水滴现象。
8.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气象因素:热源、饱和差、风和湍流扩散、气压下垫面因素:水源、水面大小,形状及深度、水质、物理性质9.空气湿度随时间变化有何规律?10.大气中水汽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凝结核、水汽饱和或过饱和11.不同饱和或过饱和途径对云雾的形成有何差异?水汽凝结以冷却为主。
绝热冷却对形成云最为主要;辐射冷却、平流冷却与混合冷却对形成雾最为主要。
12.什么是云?与雾有什么区别?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接触地面。
13.云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凝结核、充足水汽、冷却过程14.形成云的上升冷却过程有哪些类型?热力对流:多形成积状云动力抬升:锋面、气旋作用,多形成层状云大气波动:多形成波状云地形抬升:可形成积状云、层状云与波状云积状云:空气对流上升冷凝而成的具有孤立分散、云底平坦、顶部凸起形态的垂直发展云块。
气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1.气象学:研究大气圈中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圈层。
3.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4.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
5.气候:在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6.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7.温室效应:一些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而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8.气溶胶粒子:悬浮着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统称。
9.液体微粒: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
10.气压:大气的压强。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1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值。
12.大气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13.大气压力: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14.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15.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
16.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17.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8.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19.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0.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1.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天水师范学院
第一章测试1.大气中的水分可以发生()的相变。
A:气态。
B:分子态。
C:固态。
D:液态。
答案:ACD2.干洁空气的成分不包括()。
A:氮气B:固体杂质C:氧气D:水汽答案:BD3.空气接近饱和或远离饱和的湿度表示方法包括;()A:饱和差。
B:绝对湿度。
C:露点。
D:相对湿度。
答案:ACD4.关于空气温度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湿随气温上升而减小;B:水汽压的大小与空气体积变化无关;C: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饱和差越小D:露点温度愈高,露点差愈小,空气愈干燥。
答案:B5.当干球温度t=15℃,露点温度T d=-2℃时表示空气()。
A:空气中水汽远离饱和B:比较干燥C:比较湿润D:空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答案:A6.在大气组成成分中,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增温的气体成分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臭氧答案:D7.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A:错B:对答案:B8.干洁空气中N是合成氨的基本原料,同时可冲淡O2,使空气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
()A:错B:对答案:B9.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A:错B:对答案:A10.相对湿度是不可以由仪器直接测得的,因为湿度的各种表示量在观测以后均需查湿度查算表。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关于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之和为1。
B:在一定波长一定温度下,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20%,在同温度同波长下其放射率为30%。
C:投射至物体上的辐射能够被物体全部吸收。
D: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答案:AD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方式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反射B:散射C:透射D:吸收答案:ABD3.关于气层的稳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单位质量空气块,上升一定距离后,若其密度比周围的空气层密度大,说明气层稳定。
B:当单位质量空气块,上升一定距离后,若其密度比周围的空气层密度小,说明气层稳定。
气象学与气候学-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和凝结
E
E e19.9t / 273t 0
5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高温时的饱和水汽压比低温时要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饱和水汽压按指数规律迅速 增大
6
重要推论:
空气温度的变化对蒸发和凝结有重要影响
高温时,饱和水汽压大,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 汽含量增多,因而能使原来已处于饱和状态的 蒸发面会因温度升高而变得不饱和,蒸发重新 出现;
气象学与气候学
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和凝结
1
一.水相变化
1、水的三态和相变原理 (1)大气中的水分,可以以固态、液态、气
态存在,水分处于哪种形态,取决于其温度。 (2)相变原理 (principle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水的相态变化,实质上是水分子运动状态
的反映。
2
2.水相变化判据
(一)空气要达到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e≥E) 途径:1、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2、空气冷却使T<Td,减小E 绝热冷却:空气上升 辐射冷却:夜间地面降温 平流冷却:暖空气流到冷水面上
10
三、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
(二)有充足的凝结核 1、来源: 土壤微粒、风化岩石、火山微粒 工业、失火烟尘 海水飞溅时泡沫中的盐粒 流星、陨石燃烧后的微尘 。 2、作用 增大水滴半径,降低E,快速饱和, 增大水滴体积, 下降时不易蒸发掉 。
11
End
12
同样,可以得到冰面上的水相变化判据
4
二.饱和水汽压
(一)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1)定义: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一定体积 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分子的数量是有一定 限度的,如果水汽含量恰好达到此限度,就 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 力,就称为饱和水汽压。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考试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大气圈概述:➢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在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志组成(干洁空气定义:大气中,除了水汽和液体、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组成: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稀有气体;氧气、臭氧、氮气的来源及作用:大气中的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须的,这是因为动物和植物都要进行呼吸,都要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热能以维持生命;大气中的氮气能够冲淡氧气,使氧气不至太浓,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大量的氮气可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到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于在太阳的短波辐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另外有机物的氧化和雷电的作用也能形成臭氧,臭氧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的结构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品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为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随着温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者微有上升,大约到30km以上,气温随着温度增加而显著提高,在55km高度可达-3摄氏度。
平流层的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大量的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虽然30km以上臭氧额的含量已逐渐减少,但这里的紫外线辐射很强烈,故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增加,造成显著的暖层。
平流层内气流比较平稳,空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显著减弱3.中间层;热层;散逸层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强称为水汽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是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其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比湿;水汽混合比;露点➢降水;风;云量;能见度空气状态方程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太阳辐射➢辐射的基本知识物体通过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能量传播方式称为辐射。
气象与气候学练习题库(含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练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1题,每题1分,共41分)1.公式中Q+q表示的总辐射包含( )A、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C、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D、发向宇宙的长波辐射正确答案:C2.土壤、植被、人工铺彻的道路等等都能借辐射作用吸热和放热,从而调节空气层和下垫面表层的温度,这种表面称为( )A、活动面B、吸热面C、辐射面D、调节面正确答案:A3.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不变条件下,摩擦层中从地面向上,地转风A、风速加大、风向左偏B、风速加大、风向右偏C、风速减小、风向右偏D、风速减小、风向左偏正确答案:B4.北半球摩擦层中,低压中心周围的梯度风。
A、顺时针吹并向中心辐合B、逆时针吹并由中心向外辐散C、逆时针吹并向中心辐合D、顺时针吹并由中心向外辐散正确答案:C5.海洋是巨大的( )贮存库。
A、CO2B、SO2C、O2D、NO2正确答案:C6.海上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时间是()A、2和8B、1和8C、1和7D、8和2正确答案:D7.冰雪覆盖是大气的冷源,它不仅使冰雪覆盖地区的气温___,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可使远方的气温___。
A、升高降低B、升高升高C、降低升高D、降低降低正确答案:D8.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主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A、半湿润和半干旱的界线B、年平均气温0°C等值线C、800mm等降水量线D、暖湿带与中温带界线正确答案:C9.北半球台风发生最多的季节是( )月.A、7-10B、7-8C、5-8D、6-8正确答案:A10.北半球和南半球各自的月平均气温与冰雪覆盖面积呈___关系A、正相关B、反相关正确答案:B11.能造成雷暴阵性降水的云是。
A、积雨云(Cb)B、雨层云(Ns)C、卷积云(Cc)D、高层云正确答案:A12.()地点气温日变化大A、高原边缘B、山顶C、盆地中部D、平原正确答案:B13.辐射逆温常形成于()A、大风多云的傍晚B、晴朗、微风的夜间C、晴朗的早晨D、晴朗、大风的夜晚正确答案:B14.在气流辐合区中气压(),气流辐散区中气压()A、降低、升高B、降低、降低C、升高、升高D、升高、降低正确答案:A15.某气层气温直减率为1.2 C/100m,则该气层稳定度为。
105第四章 水汽凝结物与降水
水 相 变 化 中 的 潜 热
水三相变化过程中的潜热转换
吸 热
冰
水汽
放 热 凝固
融化
吸热
吸 热
水
二、蒸发
蒸发:液态水转变为水汽的过程。 1、基本概念 蒸发速率:kg/(m2·s)或g/cm2·日 蒸发量:单位时间内因蒸发而消耗掉的水
层深度。日蒸发量是常用的,单位为mm。 mm/日; 1g/cm2·日=1mm/日
吸湿性凝结核 分类:
非吸湿性凝结核
凝结现象
空气中
云和雾
水汽的凝结可产生在
地表或地物上
露、霜、雾凇和雨凇
六、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1. 露与霜(dew and frost)
地面与地物表面辐射冷却,其表面温度降 至 地 露水面空,就气t凝露d<结点0℃成td,以小凝下水结,滴物贴,为地当霜气td。>层0中℃的,水凝汽结碰物为到
面层空气的降 造成空气本身
温。
温度降低。
凝结(华)核
大气产生凝结的 重要条件之一
凝结核:大气中能促使水汽凝结的微粒。 半径越大,吸湿性越好的核周围越易产生 凝结。
凝华核:大气中能促使水汽直接在其周围凝华成冰 晶的微粒。
作用机制: 1. 作为水汽分子相互吞并的媒介,它们对水
的吸附力比水汽分子的相互吞并力要强, 凝结核吸附水后,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比 纯水多,内聚力增大; 2. 降低了液滴上的饱和水汽压,有利于凝结。
云属
学名
简写
积云
Cu
积雨云
Cb
低云
层积云
Sc
层云
St
雨层云
Ns
云类 学名
淡积云 碎积云 浓积云
秃积雨云 鬃积雨云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章(1)
有充足的凝结核:
1、来源:土壤微粒、风化岩石、火山微粒;工 业、失火烟尘;海水飞溅泡沫中的盐粒;流星、陨 石燃烧后的微尘。 2、作用: ①增大水滴的半径,降低饱和水汽压,快速饱和 ②增大水滴的体积,下降中不易蒸发掉 例:无核冰晶:3—5倍的饱和水汽压才能凝结;有 核冰晶:相对湿度小于100%也可以凝结
压 强 8 C K
冰
6
2 A 3 O
4 B’ B 2
1
水汽
-16
-12
-8
-4
0
4℃
二、饱和水汽压
蒸发、凝结、动态平衡状态,实有水汽压e 与对应的饱和水汽压E进行比较。 饱和水汽压和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水面、 冰面,溶液面等)、形状(平面、凹面、凸 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1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第二节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物
要求
1、熟练掌握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 念;雾的形成条件、云的形成条件、分类。 2.掌握各类雾的形成、云的特点。
一、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1.露与霜 2.雾凇与雨凇
露与霜
露:温度在0以上,水汽凝结为液态, 称为露;(夏季最多) 露的水量很小,但对植物生长却十分有 利,尤其在干旱地区和干热天气情况下, 露常有维持植物生命的功效;
霜:温度在0以下,水汽凝结为固态,称
为霜;(常见于冬季) 无霜期长短对农业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 纬度愈高,无霜期愈短;纬度相同,海拔愈 高,无霜期愈短.山地阳坡无霜期长于阴坡; 低洼地段无霜期比平坦开阔地段短;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霜和露都是好天气的标志: 露 水见晴天;霜重风晴天
露和霜的形成条件
1水相变化的物理过程
水汽浓度不大,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 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 系统中的水就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 这就是蒸发过程,水分子落回水面的 过程叫凝结过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章引论名词解释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3HPa 问答题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2.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3.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4.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5.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①城市是人口聚居地,人口密度大,且车辆多,释放的尾气多;②城市工厂比较多,产生的废气多;③城市多高楼,空气流通不畅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名词解释1、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2、辐射光谱曲线:根据一定温度下不同波长上该物体所放射出的辐射是通量密度绘出的一条连续的曲线称为辐射光谱曲线3、太阳常数(I。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水分一.填空题:1.在常温常压下,大气中的物质只有有三态变化,其他物质由于气温高于其温度,而以形态存在。
2.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饱和水汽压按规律迅速。
3.不同温度下的空气,降低同样的温度,高温时的饱和空气凝结水量比低温时。
4.当T= 时,E过冷=E冰。
5.冰晶效应的条件是。
6.大小水滴共存时,产生水汽转移现象的条件是。
7.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
8.空气冷却的类型有、、。
9、近地面的空气因与冷地面接触而降温到露点以下,如果 >0℃时,则在地面或地面物体凝结成,称为露;如果 <0℃,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称为霜。
10、形成露和霜的条件是的夜晚。
11、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而不是霜。
12、出现白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即出现也出现。
13、出现黑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只有而无。
14、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
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可分为两类:和。
15、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的紧密冰层。
它主要是降到温度低于的地面或地物上冻结而成的。
如果它是由非过冷却雨滴降到冷却得很厉害的地面或地物上而形成的时候,一般这种雨凇很薄而且存在的时间不长。
16、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使水平能见度小于的物理现象。
17、云是指漂浮在空中的,由组成的中的水汽凝结物。
18、下午出现淡积云是的预兆。
19、早上出现浓积云是的预兆。
20、谚语“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就是指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出现后,。
21、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和水,常见的有。
21习惯上把半径小于 um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 um的水滴称为雨滴。
标准云滴的半径是 um,标准雨滴的半径是 um。
22、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包括:和。
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总结(1)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教学要点及试题:绪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气象(meteor): 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雾、霜、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统称。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气候(climatology):指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天气学:天气学是研究一定地理条件下,不同区域内所产生的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的成因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天气)●天气与气候简析: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概念不同)2.气候是长期天气状况的综合,但不是天气状况的简单平均。
3.变化周期不同,气候变化慢,周期长;天气变化快,周期长。
4.●气候学: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气候)●气象学、天气学、气象学的关系:气象学是基础,天气学是纽带,气候学是综合。
●气候学研究任务:1.掌握方法、记叙现象,说明特征;2.探讨规律,弄清分布,进行区划3.应用规律,采取措施,防御灾害;4.为有关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指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黄秀英佳木斯大学理学院《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佳大理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黄秀英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胜任中学的教学任务,带领中学生开展课外气象活动.教学任务:第1-4章:气象学基础理论 (讲授54学时,实习20学时)第 5 章:天气学基础理论 (讲授18学时,实习4学时)第6-8章: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讲授38学时,实习12学时)*课程安排如下:*试题类型1.选择题(含多项选择和单项选择) 15 - 20分2.填空题 20 - 25分3.判断并改错(找出唯一的一处错词或字并改成正确的) 15 - 20分4.根据要求作图 10 - 20分5.连线题 5 - 10分6.根据要求填图 10 - 20分7.根据温度、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5 - 10分8.根据所给温度、降水资料回答问题 10 - 15分9.简答题 10 - 20分10.读图并回答问题 10 - 15分*教学参考书:*教学要点及试题:绪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一.选择题:1.()是气象学的研究范围a.风b.雨c.冷却d.台风e.雪f.龙卷g.蒸发2.()是天气学的研究范围a.霜b.台风c.凝结d.龙卷e.温度3.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关系是()a.气候学包含气象学b.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c.气象学和气候学是独立的二、填空题: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用()表示。
2.天气学是研究()不同的区域内所发生的()的()及()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3.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间、空间尺度)2.气象学发展历程:气象仪器、无线电报、无线电探空仪、遥感探测、自动气象站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1.大气组成:干洁空气(N2、O2、CO2、O3)、水分、悬浮杂质2.大气的垂直结构(温度、成分、电荷、大气垂直运动)a.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④主要大气现象发生在此层分层:贴地层、摩擦层、对流中层、对流上层、对流层顶b.平流层:①25km(臭氧层)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
(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②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③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宜飞机航行。
c.中间层: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d.热层:气温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电离现象e.散逸层3.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a.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b.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高,露点高;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比气温低第三章辐射系统1.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密度定义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2.辐射规律(选择)a.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黑体吸收(放射)能力最强同一物体,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同一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物体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c.维恩位移定律: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不断增高,最大辐射波长向短位移。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3.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可见光(50%)、红外区(43%)、紫外区(7%)◆太阳常数: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 层状云---卷云:云底很高,由冰晶组成,因高空风很大 云
丝平行排列,成羽毛排列。
层状云---卷层云:均匀成层、并能透明看到太阳和月亮 的轮廓。“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层状云---高层云:浓密灰白、均匀成层、产生连续降水
层状云---雨层云: 云幕范围大能遮云蔽日,产生连续性降水
层状云
霜冻:指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 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 者死亡的低温。 黑霜:当低温>Td时,有霜冻而无霜 白霜:当低温<Td时,既有霜冻又有霜。 霜:白色的凝华物 因此,农业上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 霜和露都是好天气的标志。
雾凇
(二)雾凇和雨凇
1、雾凇: (1)定义: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面物体的迎风面上 的白色疏松、微小冰晶或冰粒。 (2)分类:根据雾凇形成条件和结构分类。
使得地面有利于迅速辐射冷却 微风: 有利于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进行 无风: 只能使 近地面气层冷却,难以形成大量的露或霜。 大风:上下层空气混合强烈,不利于辐射降温,难以形成凝结物。 冷平流过后可以形成平流霜。
在洼地或山谷中,因辐射冷却很强,产生霜的频率较大,称之为洼 地霜。
3、 霜和霜冻的区别
堡状云:云体细长,底部水平,顶部并列凸起,是由于气流 凸破稳定气层而形成的“天上云城堡,地下雷雨鸣”
絮状云:边缘破碎,是由于潮湿空气不稳定且有强烈的 湍流混合而致。“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荚状云:是由局部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相汇合而形成的。一 般晴天黄昏时分出现。
成因:整层空气大范围滑升或抬升、绝热冷却而致。底部与锋 面相吻合 ,顶部近似水平状。
特点:均匀成层,云层较厚,水汽含量大,降水量大,时间长。
波状云---卷积云: 气流波动很高,白色细鳞片状。由冰晶组成。“鱼鳞天,不雨 也风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水汽与水或冰两相共存,其间分子交换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
2.饱和水汽压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蒸发面的温度
✓蒸发面的性质(水面、冰面、溶液面)
✓蒸发面的形状(平面、凹面、凸面)
3.饱和水汽压与温度成什么关系?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
4.为什么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温度越高,水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单位时间脱出水面的分子越多;只有当水面上水汽密度增大到更大值时,落回水面的分子数才和脱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
温度越高,水汽分子平均动能越大,而水汽压是水汽重量及其碰撞器壁的结果,故也随之增大。
5.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有什么重要意义?
温度升高,饱和变不饱和,蒸发重现;温度降低,不饱和变饱和,凝结出现。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改变的量,高温时比低温时大。
6.蒸发面性质对饱和水汽压有什么影响?
冰面和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仍随温度升高而按指数规律变化.
7.蒸发面形状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
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平面次之,凹面最小。
凸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凹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
大水滴曲率小,饱和水汽压小;小水滴曲率大,饱和水汽压大;从而出现大水滴“吞并”小水滴现象。
8.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气象因素:热源、饱和差、风和湍流扩散、气压
下垫面因素:水源、水面大小,形状及深度、水质、物理性质
9.空气湿度随时间变化有何规律?
10.大气中水汽凝结需要什么条件?
凝结核、水汽饱和或过饱和
11.不同饱和或过饱和途径对云雾的形成有何差异?
水汽凝结以冷却为主。
绝热冷却对形成云最为主要;辐射冷却、平流冷却与混合冷却对形成雾最为主要。
12.什么是云?与雾有什么区别?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接触地面。
13.云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凝结核、充足水汽、冷却过程
14.形成云的上升冷却过程有哪些类型?
热力对流:多形成积状云
动力抬升:锋面、气旋作用,多形成层状云
大气波动:多形成波状云
地形抬升:可形成积状云、层状云与波状云
积状云:空气对流上升冷凝而成的具有孤立分散、云底平坦、顶部凸起形态的垂直发展云块。
17.为什么积状云具有孤立分散、云底平坦、顶部凸起的形态特征?
孤立分散:对流上升外形成云,下沉处没云形成;
云底平坦:一定地区同一时间里,空气温湿度差异很小,凝结高度基本相同;
顶部凸起:上升热气块中心区最热,上升气流最强,达到的高度最高;而四周上升气流较弱,达到的高度较低。
18.积状云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19.什么是层状云?层状云是如何形成的?
层状云:均匀幕状的云层,常具有较大的水平范围,包括卷层云、卷云、高层云及雨层云等。
形成:常由大规模系统性上升运动产生,主要由锋面上稳定的暖湿空气沿锋面缓慢抬升或滑升而引起;辐射冷却、空气辐合上升、气流过山引起的空气上升运动也可形成层状云。
20.什么是波状云?波状云是如何形成的?
波状云:波浪起伏的云层,常包括卷积云、高积云、层积云等。
形成:空气波动时,上升处形成云,下沉处无云形成;波动的原因有二,一是密度与流速切变引起波动,地理气流越山形成波动;湍流作用也可形成波状云。
21.什么是堡状云?堡状云是如何形成的?
堡状云:云块细长,底部水平,顶部则是并列着突起的小云塔,形状像远方的城堡。
22.什么是絮状云?絮状云是如何形成的?
絮状云:个体破碎,形状像棉絮团,常是潮湿气层中的强烈湍流混合作用而形成,主要为絮状高积云。
23.什么是荚状云?荚状云是如何形成的?
荚状云:荚状云中间厚、边缘薄,云块呈豆荚状;常见的荚状云主要是荚状高积云和荚状层积云。
24.什么是降水?降水有哪些形式?
降水: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降水具有不同的形态:雨、雪、霰(xiàn] )、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