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对流传热-单相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
长度为 l 的等温平板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h 计算:
l
Φ1 0 hx (twx t )dx
Φ2 hA(tw t ) hl 1 (tw t )
l
Φ1 Φ2
h 0 hx (twx t )dx l(tw t )
液体被加热
被冷却
ct < 1 ct = 1
ct
Tf Tw
0.5
0.11
ct
f
w
0.25 ct wf
思考:气体用温 度修正,液体用 粘度修正?
④非圆截面
当量直径de (equivalent)
de
4 Ac P
流动截面积
润湿周长,流体与固体接触 的壁面,不论参与传热与否
特征尺度:内径 di
②三大特征量 定性温度: tf (tin tout ) / 2
流速:um
d 2 2rudr
0
d 2 2rdr
0
③适用范围
a. Re =104-1.2×105,旺盛湍流 b. Pr =0.7~120,包括空气、水、油 c. l/d ≥ 60,平均传热系数,如果短管,修正
2. 单个圆喷嘴流动特点
1) 自由射流:射流抵达壁面区域之前的流动区域 2) 位流流核:流速保持均匀的区域
u u0 const
3) 滞止区:壁面正对喷嘴的区域 4) 滞止点:射流中心对应点
u 0 hmax
3. 单个圆喷嘴传热特点
1) H/D较大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单调下降 2)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随雷诺数的升 高而升高 3)H/D较小时,随雷诺数的增加, 表面传热系数分布出现第二峰值
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
管内流体受迫对流换热
(4)流动进口段和热起始段(热进口段)
• 热起始段:从流体被加热(或)冷却,热边界 层开始发展,至热边界层厚度等于管道半径时 流体经过的距离即为热起始段
• 热充分发展段:热边界层汇合于管道中心线, 热边界层厚度也不再变化。
管内流体受迫对流换热
• 对流换热系数变化特点
(a)热起始段: 层流时,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和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沿边界层增厚逐渐减少,层流转变为紊流时,对流换 热系数上升,随后减小
Re
管内紊流强迫对流换热实验结果
(3)确定关联式中常数,通常采用: • 最小二乘法 • 作图法
6.3 内部强制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1、管内受迫对流流动和换热的特征 (1)层流和紊流流动区域划分
层流区:Re < 2200 过渡区: 2200< Re <104 旺盛紊流区: Re >104
管内流体受迫对流换热
t
h ( )
t y y0
(1)a、b两对流换热现象相似,则换热微分方
程分别写成现:象a
h' ' ( t' ) t' y' y'0
现象b
h'' '' ( t'' ) t'' y'' y''0
(2)与现象有关的各物理量场应分别相似,则:
h' h'' C
' '' C
t' t''
Ct
y' y'' Cl
Re’= Re’’ 从能量微分方程式可导出:
贝克来数
传热学-6 单相流体对流传热特征数关联式
有限空间自由流动换热:空间小,自由流动还受空 间的形状、尺寸的影响。
6-3 自然对流传热
竖板(竖管) 水平管 水平板 竖直夹层 横圆管内侧
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自然对流换热过程
(3)入口段,入口段热边界层厚度薄,局部表面传 热系数大。 入口段长度 x: x/d ≈ 0.05RePr (层流) x/d ≈ 60 (湍流)
6-1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
(4) 管内流动的换热边界条件有两种: 恒壁温 tw=const 和恒热流 qw=const。
湍流:除液态金属外,两种边界条件的差别可忽略。 层流:两种边界条件下的换热系数差别明显。
柱的外径 d
(3)体胀系数:理想气体
V
1 T
其它流体(查物性参数表)
6-3 自然对流传热
注意:
(1)竖圆柱按上表与竖壁用同一个关联式只限于以
下情况:
d H
35 GrH1 4
(2)对竖平板、竖圆柱和横圆柱对应的 c和 n 查P155表6-6
6-3 自然对流传热
② 均匀热流 Nu B(Gr Pr)m
Re f Prf
d l
10
6-1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
此经验公式误差较大,因为它没有考虑自由流 动换热的影响,对于流速低、温差大、管径粗的情 况是很难维持纯粹的受迫层流流动。此时自由流动 的影响不能忽略,必须加以修正。
6-1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
四 过渡区( 2200 <Re < 104)强迫对流传热 准则方程式:
(5)自然对流的准则方程式:Nu=f (Gr, Pr);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第六章期末考试拓展学习8
西交《传热学》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关联式前言各位同学,以下是西交《传热学》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关联式的,单相对流传热试验关联式,这个标题提醒了我们这一章的主要学习内容:单相状态,对流传热,试验,关联式。
单相是指没有相变的发生,怎么理解呢,就是在传热过程中传热的双方的状态没有变化,比如说在一块冰融化的过程中就存在状态的变化。
试验,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和技术的应用都要经过研究人员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因此试验是一种的重要的研究手段,从实验中可以推算出该项试验现象遵循的试验方程式即试验关联式。
主要介绍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结果,本章将按内部流动、外部流动、大空间自然对流及有限空间自然对流的顺序展开讨论。
为了通过有限次数的实验测定而得出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换热规律,在进行实验以及整理实验数据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相似原理。
本章将先对相似原理进行较深入的介绍基础上,再逐一介绍各类具体的实验关联式。
一、微细尺度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及纳米流体换热简介产生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机械、电子、控制与能源领域,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迅速崛起。
这里的所谓“微”是指工作部件的特征尺度在1毫米(10-3 m)到微米(10-6 m)的尺度范围。
目前微型热交换器、微尺度作用器、微尺度控制器件、微尺度生物芯片等不少已经成为商业产品。
在这样微细尺度的通道内,流体的流动与热交换出现了许多与常规尺度通道中的流动与传热过程不同的特点(统称为尺度效应,size effects)。
微细尺度传热学的研究也成为传热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重要分支领域。
气体在微细尺度通道中流动时,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λ与通道的特征尺度L(对圆管取为直径)之比称为Knudsen(努森)数,是表征流动区域的重要参数:KnLλ=根据Kn数大小的不同,可以将气体的流动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连续介质区(continuum region):0.001Kn≤根据Kn数大小的不同,可以将气体的流动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连续介质区(continuum region):0.001Kn≤速度滑移与温度跳跃区(velocity slip and temperature jump r egion):0.0010.1Kn<<过渡区(transition region): 0.110Kn <<自由分子区(free-molecular region): 10Kn ≥Navier -Stokes 方程与能量方程以及无速度滑移(即固体壁面上流体速度等于当地的固体表面速度)与无温度跳跃即(固体壁面上流体的温度等于当地的固体表面的温度)边界条件仅适用于Knudsen 数小于 的连续介质区;在 0.0010.1Kn <<的范围内,上述控制方程仍然适用,但必须采用速度滑移与温度跳跃的条件;在过渡区与自由分子区基于连续介质假定而导出的Navier -Stokes 方程与能量方程不再适用,对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需要采用基于分子动力论的有关原理与方程。
传热学第六章
第六章 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第六章 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外掠平板流动
内部流动
6-3 内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6.3.1. 管槽内强制对流流动与换热的特点 1.两种流态
6.3.1.管槽内强制对流流动与换热的特点 2. 入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流动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管内等温层流流动充分发展段具有以下特征: (a) 沿轴向的速度不变,其它方向的速度为零; (b) 圆管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形分布;
6-2
可见,对于圆形管道,边界条件不同,对流换热强度也不同:
qw = 常数,Nu = 4.36,tw = 常数,Nu = 3.66。
6.3.3 管内层流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
对于长管,可以利用表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对于 短管,进口段的影响不能忽略,可用齐德-泰特关系式 计算等壁温管内层流换热的平均努塞尔数:
在计算弯管内的对流换热时, 应在直管基础上加乘弯管修正因
子c R 。
6.3.2 管内湍流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
6.3.2 管内湍流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
对上述公式的几点说明:
1)上述公式都属于经验公式,当采用公式进行对流换热计算 时,要注意每个公式的使用条件;
2)在对流换热的研究中,曾经提出过数以十计的关联式,以 上几个公式只是有代表性的几个;
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研究仍然是解决复杂对 流换热问题的可靠方法。 相似原理回答三个问题: (1)如何安排实验? (2)如何整理实验数据? (3)如何推广应用实验研究结果?
6-1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6-1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6.1.1物理现象相似的定义
传热学-第6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0.25
0.14
10 Ref 1.75 10 ; 0.6 Prf 700; 适用参数范围:
定性温度:进出口截面流体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tf
L d
50
特征长度:管内径d
说明: (1) 非圆形截面的槽道,采用当量直径de 作为特征尺度; (2) 入口段效应则采用修正系数乘以各关联式; (3) 螺旋管中的二次环流的影响,也采用修正系数乘以 各关联式。 (4)短管修正
入口段长度
层流 紊流
l 0.05 RePr d
l 60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不需考虑入口效应 d
(3)热边界条件——均匀壁温和均匀热流两种 湍流:除液态金属外,两种条件的差别可不计 层流:两种边界条件下的换热系数差别明显。
(4)特征速度——取截面的平均流速,并通过流量获得
二、 影响管内对流换热的几个因素
二、管内强迫对流传热特征数关联式
换热计算时,先计算Re判断流态,再选用公式 1. 紊流——迪图斯-贝尔特(Dittus-Boelter)关联式:
Nuf 0.023Re Pr
0.8 f
n f
0.4 n 0.3
(tw tf ) (tw tf )
适用的参数范围: 104 Ref 1.2 105 ; 0.7 Prf 120;
y 0
t h t y tw
y 0
根据物理量场相似的定义
t h t y y0 tw
Ch Cl t h t y C tw
ChCl 1 C
二、 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物理现象相似的定义; 物理现象相似的性质; 相似特征数之间的关系; 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 。 (1)物理现象相似的定义 物理现象的相似以几何相似为前提。两个同类图形对应 尺度成同一比例,则这两个同类图形几何相似。几何相似的两 个图形中对应的空间点之间的距离必然成同一比例。 物理现象相似——同类物理现象之间所有同名物理量场都相 似,即同名的物理量在所有对应时间、对应地点的数值成比例。
传热学第六章
流动全部为紊流
局部传热系数关联式 Nuxm 0.0296Rex4m/5Prm1/3
平均传热系数关联式 Num 0.037Rem4/5Prm1/3
Rex=0≥108 0.6 Prm 60
混合边界层
h
1 l
xc
0
hcx
dx
1
l
xc
hcx
2 dx
Rem
u d o
层流 Rem 1.4 105
层流、紊流的转变
特征速度 来流速度 u∞ 特征尺寸 管外径 d0
Rem>1.4 105
定性温度 热边界层的平均温度 tm=1/2(t∞+tw)
1.流动的特征
圆柱前半部,沿流动方向流体处于加速减压状态,沿流向压 力逐渐减小。圆柱后半部,沿流向压力逐渐增加。最大粘滞 摩擦力处于圆柱表面处,因而圆柱表面附近的流体受到的阻 力最大。
小结:利用关联式获取表面换热系数的关键步骤
1,熟悉对象:如流过平板、圆柱、球或管束; 2,确定特征温度,查表获取特征温度下流体的热物理参数; 3,确定特征长度,计算Re数; 4,确定要获取局部、还是平均表面换热系数; 5,选择合适的关联式计算无量纲表面换热系数,即Nu数; 6,计算换热系数。
2017/10/23
第六章 单相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6-1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6.1.1管内强制对流流动和换热的特征
入口段 充分发展段
1. 层流和湍流判别
层流: Re 2300 过渡区: 2300 Re 10000 旺盛湍流: Re 10000
Nu f
相流体对流传热特征数关联式
查表6-10得C=0.48,n=1/4;
Num
C(Gr
Pr)
n m
h
m
d0
C(Gr
Pr)
n m
0.0272 0.48 1.56 108 0.7 0.4 0.383
55.96W / (m2 K )
h AV
2
H
3 2
§6-4 外部强制对流传热
三、流体横掠管束时的强迫对流换热
§6-4 外部强制对流传热
除管径影响传热系数外,管距、管排数和排列方 式也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x2
d
x2
d
x1
x1
直列(管束a中)管子顺的排排列和流体
(b)叉排 错列管束中管子的排列和流体
在管束中运动特性的示意
在管束中运动特性的示意
f
125)
Prf
1/ 3[1
(de l
)](
f
w
) 0.14
定性温度:(tf1+tf2)/2; 特征尺寸:管内径(当量直径);
特征流速:平均流速;
第六章 单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6-1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6-2 相似原理的应用 §6-3 内部强制对流的实验关联式 §6-4 外部强制对流传热 §6-5 大空间与有限空间内自然对流传热 §6-6 射流冲击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一、 自然对流换热现象的特点
以竖直平板在空气中自 然冷却过程进行分析。
1) 温度与速度分布 2) 流动形态
xt
x
t
u
紊流区
t∞ 过渡区
层流区
y
hx
0
§6-5 大空间与有限空间内自然对流传热
传热学讲义对流换热——第六章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本章重点:准确掌握准则方程式的适用条件和定性温度、定型尺寸的确定。
1-1 一般分析),,,,,,,,(l c t t u f h p f w μαρλ=流体受迫在管内对流换热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① 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② 平均流速与平均温度,③ 物性场的不均匀性,④ 管子的几何特征。
一、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1.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主要特征是,流动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流动区段,即流动进口(或发展)段和流动充分发展段,如图所示。
(1)从管子进口到边界层汇合处的这段管长内的流动称为管内流动进口段。
(2)进入定型流动的区域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
在流动充分发展段,流体的径向速度分量v 为零,且轴向速度u 不再沿轴向变化,即:0=∂∂xu, 0=v 2.管内的流态(1)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流动仍然保持层流,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也就继续保持层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层流流动过程。
2300Re <用νdu m =Re 判断流态, 式中 m u 为管内流体的截面平均流速, d 为管子的内直径,ν为流体的运动黏度。
(2)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已经从层流流动完全转变为紊流流动,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就会维持紊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紊流流动过程。
410Re >(3)如果边界层汇合时正处于流动从层流向紊流过渡的区域,那么其后的流动就会是过渡性的不稳定的流动,称为流体管内过渡流动过程。
410Re 2300<<3.热进口段和热充分发展段当流体温度和管壁温度不同时,在管子的进口区域同时也有热边界层在发展,随着流体向管内深入,热边界层最后也会在管中心汇合,从而进入热充分发展的流动换热区域,在热边界层汇合之前也就必然存在热进口区段。
随着流动从层流变为紊流, 热边界层亦有层流和紊流热边界层之分。
热充分发展段的特征对常物性流体,在常热流和常壁温边界条件下,热充分发展段的特征是:)(1x f t f =及)(2x f t w =与管内任意点的温度),(r x f t =组成的无量纲温度⎪⎪⎭⎫⎝⎛--x f x w w t t t t ,,x ,随管长保持不变,即: 0,,x ,=⎪⎪⎭⎫ ⎝⎛--∂∂x f x w w t t t t x 式中,t —管内任意点的温度,),(r x f t = ⇒xf x w w t t tt ,,x ,--仅是r 的函数。
第6章_单项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cr
R ——弯管曲率半径
修正后: Nuf ct cl cr Nu f
2)Gnielinski公式(格尼林斯基公式)较准
d 2 3 Nu f 1 ct 23 1 12.7 f 8 Pr f 1 l
f 8Re 1000Prf
6.3.1 管槽内强制对流流动与换热的一些特点 1. 两种流态
层流: Re 2300
;
;
过渡流: 2300 Re 104 旺盛湍流: Re 104 临界雷诺数 Rec 2300
。
2. 入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层流
湍流
① 流体进入管内,边界层逐渐增加,汇合于管的中心线。 ② 入口段:边界层较薄,温度变化大,换热效果好——入 口效应。 分发展段:边界层较厚,并且不再变化,换热保持恒定。
ul ul 可得:
Re Re
t t 2t v a 2 例子3:由能量微分方程式u x y y
可得:
ul ul a a
Pe Pe
贝克来数: Pe
ul Pr Re a
例子4:自然对流动量方程式 方程中存在体积力Fx ,压力梯度
。
Nu
6.1.3 导出相似数的两种方法
1. 相似分析法(方程分析法) 已知:微分方程,
原理:物理量对应成比例。(比例系数——相似倍数)
例子1:两个相似的对流传热现象 现象1
h h
t
Δt y
y 0
现象2
t
Δt y
y 0
h f u, d , , , , c p
几何图形相似:对应边一一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传热学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02
单相对流传热的基本理论
单相对流换热的概念
定义
单相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交换,其中流体和 壁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速度是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
分类
根据流体与壁面的相对运动方向,单相对流换热可分为顺流和逆 流两种类型。
单相对流换热的物理机制
80%
流体流动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速度差 异和湍流扩散作用,会产生流动 的不均匀性和动量的交换,从而 影响热量传递。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实验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计算, 提取有用的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 解释。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分析
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分析数据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找出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对单相对流传热的规律和机制进行解释,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和优 化建议。
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估
传热学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 实验关联式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单相对流传热的基本理论 •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实验关联式的建立和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传热学的重要性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在能源、建筑、航空航天、 电子、冶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掌握传热学知识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设备性能,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
优点
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单相对流传热系数,有 助于简化工程计算和提高设计效率。
缺点
对于某些复杂流动和传热条件,实验关联式 的适用性可能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 验证。同时,实验关联式的推导和验证需要 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也可能限制其应用范 围。
传热学课件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一、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1.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2>.对于换热状态 将上述无因次温度对r求导后且令r=R时有: t t t r r R w t t t t r w f w f
由于无因次温度不随x发生变化,仅是r的函数,故对无因次 温度求导后再令r=R,则上式显然应等于一常数。又据傅里叶 定律:q=-(t/r)r=R及牛顿冷却公式:q=h(tw-tf),上 t 式变为: t t r r R h Const w tw t f r tw t f
另外,不同断面具有不同的tf值,即tf随x变化,变化规律 与边界条件有关。
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一、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2.定性参数 2>.管内流体平均温度 ①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 t tw// tw/
tf /
进口段 充分发展段
tf// x
如图,此时:tw>tf 经分析:充分发展段后: tf呈线性规律变化 tw也呈线性规律变化 此时,管内流体的平均温度为: t f t f tf 2
第三节
自 然 对 流 换 热
一、无限空间自由流动换热(大空间自然对流)
指热(冷)表面的四周没有其它阻得自由对流的物体存在。 一般准则方程式可整理成: Nu=f(Gr· Pr) 一般Gr· Pr>109时为紊流,否则为层流。 对于常壁温的自由流动换热,其准则方程式常可整理成: Num=C(Gr· Pr)mn C、n可参见表6=5,注意使用范围、定型尺寸、定性温度。 令:Ra=Gr· Pr Ra为瑞利准则数。 既适用常壁温也适用常热流边界的实验准则方程式,常见的 为邱吉尔(Churchill)和朱(Chu)总结的式6-19,20。
第6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
根据质量守恒,掠过前半部时,
由于流动截面积逐渐缩小,流速
将逐渐增大,而到管子后半部,
由于流动截面逐渐增大,流速将 逐渐降低,大约以 = 90为界。
2013-7-9 15
3、横掠管束:
换热设备中管束的排列方式很多,比较普遍的 是顺排与叉排二种。
2013-7-9
16
流体掠过管束时,流动受到各排管子的连续干扰。来流 稳定,流经第一排后就产生扰动,以后又流过第二排、第三 排、扰动不断加强。叉排排列时更甚。在经过一定排数之后, 不管来流情况如何,流动都是很强烈的涡流 —— 达到管束 特有的稳定状态。
流动 起因 几何
形状 平壁: 自 由 流 动 换 热 竖壁 水平壁
流动 状态
层流 紊流 层流 紊流
准则方程式
Num C (Gr Pr)m
― P.165
式(6-16)
n
园管 (水平放 置)
式中:C、n值, 查P.166表6-5 (Gr.Pr)
29
2013-7-9
对 流 换 热 类 型 的 分 类 及 其 准 则 方 程 2013-7-9 式
4r 2 4f 2r d de 2r U
9
r1 r2
(5) 圆形管道:
d
2013-7-9
《注意》
把当量直径de作为定型尺寸,用同一公式进 行计算,并不是说明这二个现象相似。因为非 圆管与圆管,首先几何条件就不相似,而物理 现象的相似首先要满足几何相似的条件。
由于不是理论分析解而是实验解(经验公式), 所以有误差。有误差存在,就有可能使二组不 相似现象的实验点落在同一个误差带范围内, 用同一个方程式来描写。 对于不同几何形状的物体能整理成一个经验 公式的话,说明几何形状的影响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原理及其应用;
典型的单相流体对流换热过程及其
特征数关联式;
由于对流传热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问题,现
在用牛顿冷却定律把复杂简单表示,把复杂问题转到计算对流传热系数上面。
所以,对流传热系数大小的确定成为了一个复杂问题,其影响因素非常多。
目前还不能对对流传热系数从理论上来推导它的计算式,只能通过实验得到其经验关联式。
✓通过因次分析,建立特征数(准数)关系式;
✓通过实验,测定各准数的指数。
经验关联式的获取方法:
对流传热研究进展及方法
试验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经常遇到如下两个问题:
(1) 变量太多§6.1相似原理
)
, , , , , , , ,(l c t t v f h p f w ηαρλ 1 问题的提出
A 实验中应测哪些量(是否所有的物理量都测)
B 实验数据如何整理(整理成什么样函数关系)
(2) 实物试验很困难或太昂贵的情况,如何进行试验?
相似原理将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
同类物理现象•
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单值性条件相似: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几何条件、物理条件实验中只需测量各特征数所包含的物理量,避免了测量的盲目性——解决了实验中测量哪些物理量的问题
按特征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之间的函数关系整理实验数据,得到实用关联式——解决了实验中实验数据如何整理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某一物理现象涉及哪些无量纲数?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
可以在相似原理的指导下采用模化试验——解决了实物试验很困难或太昂贵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试验的问题
4 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
§6.2相似原理的应用
4)圆形直管内的层流
层流时对流传热的特点:
✓物性特别是粘度受管内温度不均匀性的影响,导致速度分布受热流方向影响。
✓层流的对流传热系数受自然对流影响严重使得对流传热系数提高。
✓层流要求的进口段长度长,实际进口段小时,对流传热系数提高。
无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
n
(⋅
Nu Pr)
=
C
Gr
注意事项:
1.无限空间中自然对流换热的定性温度为流体与壁面的平均温度Tm=(Tw+Tf)/2。
2.无限空间中自然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中的系数C和指数n可根据放热表面的形状、位置及Gr数值范围由表6-10选取。
定型尺寸(特征尺寸)
•定型尺寸——相似准则中表示几何特征的尺寸,如Re、Nu中的l和d。
一般是:
(1)流体沿平壁流动取流动方向平壁的长度。
沿
竖壁作自然流动时取竖壁高度。
(2)流体绕流圆管或圆柱时,取圆管或圆柱的外
径。
(3)壁流体在管内流动取圆管内径。
对于非圆形截
面的管道则取当量直径,即
de=4F/U
注:式中F为管道的流通截面积;U为被流体润湿
的周长
(1)流体平均温度T f 。
对于管内流动,常取T f =(T f1+T f2)/2,T f1和T f2分别表示进出口截面上流体的平均温度。
(2)边界层流体的平均温度T m 。
如果用T w 和T f 分别表示壁面和流体温度则T m =(T w +T f )/2。
(3)壁面平均温度Tw 。
定性温度
自然对流换热例题讲解:
•一块0.6m×0.6m的薄板放在温
度为30℃的室内。
板的一面保持
在74℃,另一面绝热,计算下述
条件下此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热流
量:
•(1)平板垂直放置;
•(2)平板热面朝上水平放置;
•(3)平板热面朝下水平放置。
垂直放置
热面朝下热面朝上
•解:
–假设
– 1.换热为稳定态;
– 2.空气为理想气体;
– 3.大气压力为1atm
•
定性温度为•
T m =(T s +T ∞)/2=(74+30)/2=52℃=325K •
空气的热物性参数为•
λ=0.0279W/m ℃, ν=1.815×10-5m 2/s ,Pr=0.709, •β=1/T m =1/325K=0.00308K -1
•讨论:在本例中平板除通过自然对流换热外,还通过辐射向周围环境散热。
假设平板表面为黑体(黑度系数ε=1)并且室内墙壁的温度与室温相同(30℃),则通过辐射换热的热流量为:
•这比上面任何一种自然对流换热的换热强度都大。
因此在实际计算物体表面通过自然对流换热时,通过辐射散发的热量也是很显著的,必须予以考虑。
W
K K K m W m T T A Q s 124])27330()27374)[(/1067.5)(36.0)(1()(44428244
=+-+⋅⨯=-=-∞
σ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