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

合集下载

国审小麦新品种——郯麦98

国审小麦新品种——郯麦98
( 北 熊 飞 ) 湖
电话 :7 1 6 7 2 6f 传 真 ) 1 8 O 5 7 5 / i 0 9 ~8 4 2 1 兼 3 79 82 1-  ̄q -
o l 1
国审小麦新品种
“ 麦 9 ”0 0 郯 8 2 1 年 通 过 了 国家 品 种 审定 。
豳窟 ⑨ ②
上冲 . 秆粗 壮 、 茎 弹
性 好 .抗 倒 伏 能 力 强 .有 轻 微 生 理 性 该 品 种 半 冬 干 叶 尖 中 抗 条 锈 性 , 寒 性 好 苗 期 抗 病 、赤 霉 病 和 纹 枯 稳 健 .返 青 后 拔 节 病 . 中感 叶 锈 病 和 白粉 病 籽 粒 粗 蛋 生长快 . 蘖 力强 . 分 成穗 率 巾等 .全 生 白质 含量 f 基 1 干 育 期 2 6天 .熟 相 3 1. 、 湿 面 筋 5% 5 好 株 高 8 米 左 0厘 3. 、 降值 3_ 55 沉 % 3 4 右 。穗 长 方 形 , 芒 , 壳 、 长 白 白粒 , 毫 升 , 面 粉 适 宜 做 馒 头 和 面 条 。 其 籽 粒 饱 满 度 较 好 , 硬 质 。穗 粒 数 ( 图参 见 8 半 彩 1页 图 8 ) 4 5粒 以 上 ,干 粒 重 4 7克 左 右 容 ( 东 省 郯 城 县 种 子 公 司 山 重 8 2克/ 1 升左 右 。 型 紧 凑 , 株 叶片 壬成 超 邮 编 : 7 1 0 260 )
碳 酸 氢 铵 2 ~ 0公 斤 . 料 冬 施 春 合 追 施 腊 肥 进 行 第 二 次 中 耕 . 03 肥 这
用 , 进 油 菜 早 发 稳 长 , 止 因养 促 防 分供 应 不足 而 出现 早 衰 减 产 : 四是 在 油菜 初花 期 结合 喷施 硼 肥 . 喷 施尿 素 、 酸 二氢钾 等叶 面肥料 . 磷 以满 足 油菜 高产 对 养 分 的 需 求 5 中耕 除 草 。 . 防止 倒 伏 。 油 菜 免 耕 移 栽 , 田 未 经 翻 耕 . 土 板 稻 表

介绍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

介绍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

半 冬 性 , 高8 厘 米 , 长1 厘 麦 新 品 种 。 病 、 倒 , 含 人 体 必 株 0 穗 8 抗 抗 富 米 .主 穗 长达 2 厘 米 .穗 粒 数 1 0 需 的 多种 微 量 元 素 , 0 2~ 一般 6 7 方 米 : 6平 10 , 4 粒 千粒 重5 ~ 5 , 于强 筋优 产 量 5 0 7 0 斤 。每 6 7 方米 用 05克 属 0~ 0 公 6平
’方便 面、 点 等食 品 的 好 原料 。 深 钾 肥 . 糕 根 能使 籽 粒 增 黑 而饱 满 。 67 每 6 = = 茂, _叶 长相 清 秀 , 大 、 棱 形 , 病 平 方 米 用 种 1 ̄ 4 斤 ,0 上 旬~ 穗 四 抗 2 1公 1月
: : 能力强。每6 7 6 平方米 (亩 )产量 1 月下 旬均可播种 ,种植方法和病 = 1 1 = :
6 0 7 0 斤 。 6 7 方 米 用种 1 ~ 虫 害防 治与 当地 小麦 品 种 相 同 ( 0~ 0 公 每 6平 2 彩
1 公 斤 .0 1 4 1 月 5日~ 1 5日播 种 。 图参见7 页 图6 。 1 月2 7 ) 该 品 种 适播 期 长 ,适 应 范 围 广 , 抗 四 、 大粒 绿 小 麦 特 倒 、 旱 、 干 热 风 。 植 方 法 和 病 抗 抗 种 半 冬性 , 高7 厘 米 , 长 1 ~ 株 5 穗 0
》 长1 ~ 2 米 ,穗粒 数 8  ̄ 2 粒 . 人 体 必 需 的 十 多种 微 量 元 素 。一 般 t 0 1厘 010 千 粒 重4 克 , O 角质 , 白粒 , 白壳 , 芒 ,6 7 方米 产 量5 0 7 0 斤 ,增 产 笺 长 6平 0 ̄0公
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 是做饼干 、潜力大 , 抗性强 , 长相清秀 多施磷、^

国审小麦新品种三款

国审小麦新品种三款

农资广角·市场国审小麦新品种三款小新种款一、中麦578“中麦578”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历时20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1.特征特性。

半冬性、全生育期226.2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2.3天。

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

株高80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

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42.1万穗,穗粒数28.6粒,千粒重50.1克。

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

品质检测结果:两年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2克/升、805克/升,蛋白质含量15.1%、14.8%,湿面筋含量31.8%、32.5%,稳定时间11.3分钟、22.7分钟,吸水率60%、61%,最大拉伸阻力471Rm.E.U.、588Rm.E.U.,拉伸面积121平方厘米、125平方厘米。

2017—201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品质指标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

2.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485.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59%;2018—2019年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82.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45%;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90.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27%。

3.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667平方米用基本苗18万左右,晚播应适当加大播量。

种子包衣和返青至拔节初期药剂喷施重点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腐病。

追肥宜在拔节中后期基部节间定长时进行。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4.建议种植区域。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小麦新品种平麦998小麦新品种,平麦998,生育期,半冬性中熟品种,种植,增加播量

小麦新品种平麦998小麦新品种,平麦998,生育期,半冬性中熟品种,种植,增加播量

小麦新品种平麦998小麦新品种,平麦998,生育期,半冬性中熟品种,种植,增加播量
平麦998是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以陕优225为母本、豫麦21(周麦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9次后代分离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广适、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28天左右;幼苗半匍匐,长势强,分蘖力强;株高适中(76厘米左右),抗倒伏,株型半松散,叶片上冲,茎秆有蜡质,穗下节间短;穗纺锤形,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长芒,子粒角质,较饱满,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1.1万穗,穗粒数35.3粒,千粒重43.3克。

中抗叶枯病。

产量表现 2006~XX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Ⅱ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1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3.93%。

2007~XX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Ⅱ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9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6.1%。

栽培要点适宜在我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适播期10月5~15日。

高肥力地亩播量6~9公斤,中低肥力地可适当增加播量。

第1页共1页。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审定通过了197个小麦新品种,又推出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专用特用小麦新品种,为全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更好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此次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除高产稳产品种106个外,还包括优质强筋弱筋、绿色抗逆、耐盐碱品种共计91个,同比增长7.1%。

在优质专用品种方面,适宜制作面包、糕点等的加工型优质强筋、弱筋品种有52个,占比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其中新麦58、洛麦47、龙麦86等12个品种达到强筋标准,宁麦39、瑞华麦519、周麦42号等37个品种达到中强筋标准,川麦1694、蜀麦114、蜀麦1671等3个品种达到弱筋标准。

在绿色抗逆品种方面,抗赤霉病、条锈病和抗寒品种37个。

其中,皖宿1232、徐麦DH9、兆丰36等3个品种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水平,内麦416、绵麦907、安农188等10个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特别是内麦416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邯麦20、济麦27、衡麦33等24个品种抗寒性达到最高的1级标准,这些品种推广应用将有效应对病害发生和冻害天气。

在耐盐碱品种方面,京麦17、京麦211等2个耐盐碱小麦通过审定,且耐盐性均达到最高的1级标准。

截至目前,国家共审定6个耐盐碱小麦品种,耐盐性均达到1级。

去年首次审定的小偃60等4个耐盐碱品种在盐碱地区推广面积达到28万亩。

另据了解,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在研究修订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完善试验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对照品种,严格品种审定管理,针对今年部分地区穗发芽问题将开展小麦抗穗发芽指标鉴定,更好发挥审定对育种创新的“指挥棒”作用,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

介绍三个彩色小麦新品种

介绍三个彩色小麦新品种

农资广角·市场绍三个彩色小麦新品种一、运黑142071.特征特性。

冬性,全生育期245天,与对照运黑28熟期相当。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

平均株高82.5厘米。

后期茎叶无蜡质,旗叶窄长,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白壳、短芒、籽粒深蓝色、角质。

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穗数34万穗,穗粒数40粒,千粒重42克。

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中感白粉病、中感叶锈病、中感条锈病。

2017、201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检测,平均籽粒容重714克/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5.84%,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33.6%,沉淀值38.3毫升,吸水量59.1毫升/100克,稳定时间5.2分钟,硬度58.5,硒含量1.69毫克/千克,锌含量30.5毫克/千克。

2.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水地组彩色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80.9千克,比对照运黑28增产8.6%;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30.5千克,比运黑28增产5.3%。

两年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55.7千克,比运黑28增产7%。

二、运黑1611.特征特性。

冬性,全生育期243天,与对照运黑28熟期相当。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

平均株高85厘米。

后期茎叶无蜡质,旗叶窄长,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籽粒紫黑色、角质。

平均每667平方米穗数35万穗,穗粒数37.7粒,千粒重42.7克。

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中感白粉病、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

2017、201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检测,平均籽粒容重786克/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6.59%,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35%,沉淀值60.5毫升,吸水量63.3毫升/100克,稳定时间6分钟,最大拉伸阻力497E.U,延伸性160毫米,能量102平方厘米,硬度65.3,硒含量0.11毫克/千克,锌含量39.6毫克/千克。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中国十大小麦新品种
一、西农511
它具有半冬性的特性,整个生育期有233天。

株型相对来说会松散一些,不过他的抗倒性是很不错的。

二、酒春7号
这个品种的小麦生育期会短一些,只有107天,株型也相对紧凑。

它很容易被白粉病、叶锈病感染,抗倒性也属于一般。

三、邯麦19
适合在山东、沧州以南地区种植,生长出来的时小麦十分紧凑,抗倒性也是很好的。

四、克春14号
它的抗倒性是很好的,也不容易感染病害,适合在东北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种植,并且生育期也很短。

五、山农27号
这个品种的茎秆弹性很一般,也很容易出现病害,经试验每亩地产量是627.9kg。

六、中麦875
它算是早熟的一个品种,具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并且也十分的抗倒,每年的产量也要比一些普通的品种高。

七、豫麦58号
它是河南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比较适宜在黄淮的地区种植。

具有半冬性多穗型的特性,属于中熟品种。

八、京冬8号
冬性,属于中早熟品种,穗呈纺锤形,抗条病,越冬能力是可以的,能达到93.3%,很适合在河北的中北部、天津以及北京种植。

九、淮麦16
在江苏、河南中部等地种植最佳,它是早熟品种,有着很不错的
抗寒性,也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十、中麦9号
它是很耐寒的,在北京的冬季也能顺利的越冬,并且幼苗时生长也十分健壮。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彩色小麦有黑红绿蓝紫等各不相同的颜色,产量和价格也都高于普通小麦。

全国的小麦单产平均为480公斤/亩,这里的新品种已突破900公斤/亩。

彩色小麦因富含碘、硒、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成熟后在种皮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营养价值也比普通品种丰富。

我国对黑粒小麦,系对籽粒为蓝、紫、紫黑、黑等颜色小麦的统称。

目前,国家选育并通过审定、推广的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以下:1、秦黑1号是1993年在陕西秦巴山区发现的野生紫粒小麦种子资源,经商州黑小麦课题组定向、系统培育而成特异质小麦新品种,属半冬性,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13~16厘米,麦粒为紫黑色,硬质,亩产300公斤左右。

据测定,该品种18种氨基酸总和高于普通优质小麦35.1%,谷氨酸含量高于普通优质小麦8倍。

2、漯珍一号是漯河农科所多年定向选育出的性状稳定的珍稀黑粒小麦新品种,1997年10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

该品种弱春性,株高7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分蘖力强,多花多实,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籽粒黑色,千粒重38颗左右,产量400--500kg/667m2,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经农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郑州)测试: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17.1%,。

氨基酸15.2%,比普通小麦高51.3%,常微量元素中钙、铁、锌、硒、碘等含量丰富,其中钙、铁、磷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小麦高132.3%,81.03%,33.6%特别是含有0.55ppm的碘元素是其他白粒小麦所不及。

栽培要点:按照基本苗13-15万,重施磷钾肥,黄淮地区宜10月中,下旬播种,后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和叶面喷施活性液体肥料1-2遍,提高籽粒的商品性。

3、绿优1号(绿粒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空间作物研究室采用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保健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引入景泰县试种。

济儒麦20: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

济儒麦20: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

济儒麦20: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是一种优质的小麦新品种,由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精心选育而成。

以下是对该品种的详细介绍:选育过程济儒麦20(原代号济农17287)是以丰收60(矮抗58姊妹系)为母本,08鉴75(小偃54/烟辐188)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高产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于2019-2021年参加山东省区试,表现出色,于202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20005。

特征特性1.半冬性:济儒麦20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具有较强的越冬抗寒性。

2.植株形态: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片窄短且上冲,与茎秆夹角小,群体透光性好,有利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

株高稳定在78.2厘米左右,茎秆充实度高,抗倒伏能力强。

3.穗部特征:穗型为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粒大饱满。

穗粒数平均达到39.8粒,千粒重为40.1克,容重802克/升。

产量表现济儒麦20在产量方面表现出色。

其在山东省区试中,2019-2020年度平均亩产566.9千克,比对照增产4.7%;2020-2021年度平均亩产618.3千克,比对照增产6.6%,居参试品种的第2位,增产点率100%。

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649.7千克,比对照增产显著。

此外,在曲阜市王庄镇的实际种植中,春季只浇1次水的情况下,实打测产产量高达738.8千克/亩。

抗病性济儒麦20在抗病性方面表现优异。

2022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该品种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

其遗传了小偃54的高温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基因,茎基腐病田间发病较轻,抗青干能力强,抗干旱能力强,适应性广,能在不同类型地块和不同年季间获得高产。

品质特性济儒麦20的籽粒品质优良,适合加工馒头、面条和水饺等蒸煮类食品。

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3.4%,湿面筋含量为32.5%,沉淀值32毫升,吸水量59.4 ml/100g,稳定时间4.7分钟,面粉白度73.0,容重824克/升。

16_个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与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16_个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与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湾省品种,包括毛豆75、毛豆2808和毛豆3号;引进省外育种单位选育品种7个,分别来自上海市(4个)、江苏省(2个)和浙江省(1个)等5个育种单位。

省内自主选育品种12个,分别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8个)、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个)和漳州市龙海种子管理站(1个)。

外省引进品种占审定品种的45.45%,几乎与省内自主选育品种相当,由此可见,目前福建省鲜食大豆省内自主选育品种偏少,应尽快加强育种队伍建设与科研投入。

2.1.2 不同时期审定数量 由表1可以看出,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审定可以大致分为3个时期:第1时期——早期(2003-2009年),以引进为主;共审定5个品种,占审定品种总数的22.73%,引进台湾省品种3个及省外育种单位选育1个,省内自主选育1个;其中引进品种毛豆75和毛豆2808于2003年审定,成为福建省首批审定的鲜食大豆品种,实现了省内审定零的突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闽豆1号[8]于2007年审定,成为福建省自主选育并通过审定的第1个鲜食大豆品种。

第2时 期——中期(2011-2015年),品种由省外育种单位选育与省内自主选育并存;共审定7个品种,占审定品种总数的31.82%,其中自主选育3个,省外育种单位选育4个。

第3时期——近期(2018-2022年),是省内鲜食大豆育种发展最快时期;共审定10个品种,占审定品种总数的45.45%,其中自主选育达8个。

由此可见,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且起步晚。

2.1.3 审定品种的选育方法及直接亲本来源 福建省22个鲜食大豆审定品种中,除了引自台湾省的3个品种未交代具体育种方法及绿领1号是采用系统选育外,其他18个品种均采用了有性杂交系谱选育方法(表1)。

有性杂交组配模式以中间材料×中间材料、育成品种×育成品种及育成品种×中间材料(可正反交)3种模式为主,其他为辅。

由此可见,目前在福建省鲜食大豆已审定品种中,中间材料与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

国审小麦新品种介绍

国审小麦新品种介绍

国审小麦新品种介绍川麦60该品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外东静居寺沙河大桥侧,邮编:610066)培育。

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幼苗半直立,苗叶较窄,分蘖力强。

株高92em,株型较紧凑。

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

每667m2穗数25.2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46.6g,产量为378k ~667m2。

高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

籽粒容重792g/L,硬度指数53.9,蛋白质含量12.25%;面粉湿面筋含量24.3%,沉降值30ml.吸水率59.5%,稳定时间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72E.U,延伸性182mm,拉伸面积90. 6cm2。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陕西省汉中和安康地区、湖北省襄樊地区、甘肃省徽成盆地川坝河谷种植。

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底至1 1月初,每667m2留基本苗10万- 14万株。

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和叶锈病。

西农509该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1西安市杨凌渭惠路3号,邮编:712100)培育。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叶长挺、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

冬季抗寒性一般。

春季起身拨节早,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抗倒春寒能力中等。

株高{81cm,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上冲,抗倒性中等。

耐旱性和抗后期高温能力较好,叶功能期1长,熟相好。

穗层整齐,小穗排列密,结实性I好。

穗圆锥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每667m2穗数40万穗、穗粒数36 l粒、千粒重37.3g,产量为521kg/667m2。

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中抗条锈病。

籽粒容重822g/L,硬度指数67.4,蛋白质含量114.38%;面粉湿面筋含量30.6%,沉降值38.6nd,吸水率56.7%,稳定时间14. 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81E.U,延伸性168mm,拉伸面积12 9cm2。

新植6号小麦审定公告

新植6号小麦审定公告

新植6号小麦审定公告一、引言新植6号小麦是一种新型的小麦品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培育,具有优良的抗病性、高产性和适应性。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品种,经国家农业部门审定,现发布新植6号小麦审定公告,以便广大农民了解、种植和利用该品种。

二、品种特点1.抗病性强:新植6号小麦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对常见的小麦病害,如条锈病、赤霉病等具有较好的抵抗力,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2.高产性:新植6号小麦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适当的肥料施用,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产水平,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3.适应性广:新植6号小麦适应性广,适合种植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

无论是北方的寒冷地区还是南方的温暖地区,都能够适应并保持较好的生长状况。

三、栽培技术要点为了保证新植6号小麦的高产和品质,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1.土壤选择: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避免重茬和连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肥料施用: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合理调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

3.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遭受低温、冻害等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提高小麦的成活率和产量。

4.病虫害防治:密切观察小麦生长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清除病虫害源等,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5.灌溉管理: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6.收获和储存: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采用科学的收获方法和储存措施,确保小麦的品质和储存期。

四、推广和应用为了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新植6号小麦,国家农业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1.种子供应:加强新植6号小麦种子的生产和供应,确保农民能够获得优质的种子,提高种植的成功率。

2.技术指导: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新植6号小麦的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3.示范推广:在适宜的地区建立新植6号小麦的示范基地,展示其优良的品质和高产潜力,吸引更多农民种植。

西农836小麦品种简介

西农836小麦品种简介

西农836小麦品种简介
西农8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种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许多优点,适合中国北方地区的种植。

西农836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在干旱、瘠薄、高温和低温等恶劣环境下,该品种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这使得西农836在北方地区的种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西农836的生长期适中,生育期大致为110-120天。

这使得该品种能够适应北方地区的种植条件,且有较强的适应性。

同时,西农836的生育期也较为稳定,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西农836的抗病性也很强。

该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等常见病害具有较高的抵抗力,降低了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这使得种植者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环境友好。

西农836的产量稳定且较高。

根据试验数据,西农836的单产可达到600-700公斤/亩,且稳定性较好。

这使得种植者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西农836的品质也较好。

该品种的籽粒较大,黄白色,质地饱满,口感好。

面筋强度高,适合加工制作面食和面粉。

这使得西农836
的市场需求较高,并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西农836是一种适合中国北方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

它具有抗逆性强、生长期适中、抗病性强、产量稳定高和品质优良等优点。

种植西农836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保障粮食安全,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烟农1212小麦品种适应哪些地区种植-产量如何

烟农1212小麦品种适应哪些地区种植-产量如何

烟农1212小麦品种适应哪些地区种植?产量如何烟农1212是由山东烟台农科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高产、抗寒、抗病、抗倒伏、抗干热风、抗衰老等特点,比较适宜在山东全省、河北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部分高肥水的地块种植,其增产潜力较巨大。

它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5日,亩播种量在11.5-12.5千克,在晚播时可以适当加大播种量。

一、烟农1212小麦品种适应哪些地区种植1、烟农1212主要是由山东烟台农科院选育出的新品种,它具有高产、抗寒、抗病、抗倒伏、抗干热风、抗衰老等5大特点,由于它的这些特点,所以比较适宜在山东全省、河北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部分高肥水的地块种植。

2、烟农1212小麦的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5日,亩播种量在11.5-12.5千克,在晚播时可以适当加大播种量。

播后可以亩施磷酸二铵30千克、尿素10-20千克做底肥,起身拔节期可以结合浇水亩追施25千克尿素。

3、烟农1212小麦可以在起身拔节期和灌浆初期进行灌溉,虽然此品种可以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菌,但是还是要加强中后期小麦吸浆虫、蚜虫的综合防治。

二、烟农1212小麦品种产量如何1、烟农1212小麦平均亩产量是438-623.7千克,最高亩产量为840.7公斤。

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为235天左右。

叶子呈现深绿色,分蘖力中等,它的成株株型为半紧凑型,株高为74厘米左右,亩穗数在40万左右。

2、在种植此品种前先要选择好土壤。

可以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松软的土壤,这样更适合它生长。

然后再将土壤整地一遍,使土质更加松软,最后做好灭菌的工作。

3、虽然此品种可以抗倒伏,但是还是要注意,如果小麦生长的过于高时,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在还没有特别高的时候对小麦进行修剪工作,做好控旺处理。

高产1号小麦新品种介绍

高产1号小麦新品种介绍

高产1号小麦新品种介绍
《高产 1 号小麦新品种介绍》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厉害的小麦新品种,那就是高产 1 号小麦!
我呀,前阵子回了趟老家,正好赶上家里人种小麦。

我就跟着去地里凑凑热闹,这一去可让我大开眼界了。

只见他们拿出了高产 1 号小麦的种子,那一颗颗种子饱满得就像小珍珠似的。

他们把种子均匀地撒在地里,然后开始耕地、播种,一套流程下来,特别熟练。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跑去地里看,哇塞,那些小麦苗都冒出来啦!一片绿油油的,特别喜人。

而且呀,这高产 1 号小麦的苗长得特别壮实,不像有些品种的苗看着就弱弱的。

我蹲在那观察了好久,感觉每一棵苗都充满了生命力。

随着时间推移,小麦开始拔高、抽穗。

那麦穗长得可真是又大又长,就跟一个个小棒槌似的。

我还特意数了数,每一株上的麦穗数量都好多呀。

到了收获的时候,那场面可壮观了。

收割机在地里轰隆隆地响着,不一会儿就收获了一大片。

把小麦收回家一称,产量高得吓人!比之前种的那些品种可多多了。

家里人都笑得合不拢嘴,直说这高产 1 号小麦真是太棒了。

真的,我亲身经历了这整个过程,才真切地感受到高产 1 号小麦的厉害。

它不仅产量高,而且还特别抗病虫害,种植起来也不费劲。

这对于农民伯伯们来说,可真是个大宝贝呀!
所以呀,如果你们还在犹豫种什么小麦品种,那就选高产 1 号小麦吧!相信它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哦!让我们一起期待着用高产 1 号小麦收获满满的喜悦吧!哈哈!。

抗条锈中筋春小麦新品种—青麦1号

抗条锈中筋春小麦新品种—青麦1号

抗条锈中筋春小麦新品种—青麦1号青麦1号是一种抗条锈中筋春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由华中农业大学育种团队选育,经过多年的筛选和培育,终于在2019年获得了国家核准的新品种认定。

青麦1号在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被认为是优秀的小麦新品种。

首先,青麦1号具有较强的抗条锈能力。

条锈是小麦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青麦1号在选择基因上进行了精细的筛选,选出了多个抗病基因进行组合,使得该品种在抗条锈方面表现出色。

其次,青麦1号具备了较高的产量。

该品种在优势生态区的产量表现相当不错,平均亩产达到了650公斤。

同时,在逆境环境下也有不错的表现,适应性较强。

这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逆境气候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对品种的适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最后,青麦1号的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该品种中筋度适中,口感好,有一定的弹性和黏性。

同时,其品质稳定性较高,能够保证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青麦1号是一种抗条锈中筋春小麦新品种,具备高产、良品质、抗病等优良特性,是一种优秀的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为小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当然,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我们需要在品种的栽培管理、种植技术、推广力度等方面继续努力,助力其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青麦1号,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

首先,需要对其栽培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青麦1号是一种中等耐寒品种,需要对其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管理,以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和产量。

其次,还需要针对该品种进行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青麦1号在适宜的生态条件和种植技术下能够发挥出最佳的产量和品质效果,因此需要对其种植密度、播种时间、间作种植、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指导,以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利用该品种。

最后,还需要加强青麦1号的推广力度。

同时,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其更加了解该品种的特点、适宜种植条件和栽培管理方法,为其利用青麦1号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介绍几个特色小麦新品种

介绍几个特色小麦新品种

介绍几个特色小麦新品种
一、超级小麦——航天一号
该品种通过返回式卫星携带进入太空,利用超重强辐射原理对其基因
进行诱变而成。

株高80厘米,冬性,穗长15厘米,穗粒100~120粒,千
粒重50~55克,角质白粒白壳,与其他小麦品种相比,“航天一号”的抗
逆性、抗病性十清楚显,耐盐碱、抗干旱,籽粒饱满,属弱筋小麦,特别
适合制作饼干、糕点、馒头、方便面等食品,667平方米〔1亩〕产
700~800公斤,用种8公斤。

二、高产优质大穗小麦——中育8号
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选育而成。

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匍匐,株高80厘米,茎秆有弹性,高抗倒伏,穗长13~17厘米,穗粒
100~130粒,千粒重50克,生育期230天,分蘖率高,成穗多,耐寒,
抗干热风,适应性强。

667平方米产650~800公斤,用种8公斤。

三、特大穗大粒黑小麦一号
该品种是由陕西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美国引进。

株高80厘米,半冬性,穗长15~18厘米,穗粒110~140粒,千粒重60~65克,籽粒黑色,是黑小
麦中穗型和粒型最大的优质黑小麦新品种。

抗性强,长相清秀,后期落黄好,营养价值高,富含人体必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

667平方米产
600~700公斤,用种8公斤。

四、特大粒多元素绿小麦一号
该品种是从蓝小麦大田中选育而成。

株高75厘米,半春性,穗长10
厘米,穗粒80~100粒,千粒重60克,抗病、抗倒性强,含有人体必需的
十多种微量元素。

667平方米产600~700公斤,用种8公斤。

〔河南胡春〕。

石新633小麦品种简介

石新633小麦品种简介

石新633小麦品种简介石新633是近年来新选育的小麦品种,其具有优良的品质和高产性,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认可。

本文将从石新633小麦的起源、品质特点、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石新633小麦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于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同年开始推广栽培。

该品种是以石家庄市新乐市为试验基地,经过多年的筛选和试验,于2009年选育成功。

石新633小麦是以石家庄市新乐市为试验基地,经过多年的筛选和试验,于2009年选育成功。

二、品质特点1.优良的品质石新633小麦具有优良的品质,其面筋吸水率高,加工成面条、馒头等食品时,口感细腻、弹性好,味道鲜美。

同时,该品种的面团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各种面食。

2.高产性石新633小麦的产量高,其单产可达到750公斤/亩以上,比传统小麦品种提高了20%以上。

同时,该品种的抗逆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3.优良的耐贮性石新633小麦具有优良的耐贮性,能够在贮存条件下保持原有的品质和营养成分,有效地延长了小麦的储存期限。

这对于小麦的销售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栽培技术石新633小麦的栽培技术与传统小麦品种相似,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石新633小麦适合在平原、山区等地种植。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尽可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2.合理施肥石新633小麦的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期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在小麦生长期,应适时施肥,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3.科学管理在小麦生长期,应科学管理,及时进行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保证小麦生长健康,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总结石新633小麦是一种优良的小麦品种,其品质特点和高产性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认可。

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健康和产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新633小麦将成为我国小麦种植的重要品种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郯麦9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7号
育种者:山东省郯城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

济宁13为母本,942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

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品种济麦19晚熟1天;株高82.0厘米,叶色深绿,叶耳紫红色,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86.8万,有效穗32.9万,分蘖成穗率37.8%;穗型长方,穗粒数41.8粒,千粒重44.4克,容重779.7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中等,硬质。

2009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2008~2009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2.5%、湿面筋36.8%、沉淀值33.5毫升、吸水率65.2毫升/100克、稳定时间2.5min,面粉白度73.4。

产量表现:在2006~200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中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29.06公斤,比济麦19增产5.06%;2008~2009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37公斤,比济麦19增产7.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每亩基本苗15~20万。

注意防治病虫害。

缺点: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
优点:产量高、优质等
山农16
山农16(原代号旱丰3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7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济南13号为母本,旱635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

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8天,与鲁麦21号相当;株高72.4厘米,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108.6万,亩有效穗39.3万,分蘖成穗率36.2%;穗粒数35.2粒,千粒重38.7克,容重767.9克/升;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

抗旱性较好。

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高抗秆锈和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2.2%、湿面筋29.1%、沉淀值22.7ml、吸水率60.5ml/100g、稳定时间3.4min、面粉白度75.4。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48.31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2.96%。

2006-2007年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9.49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7.3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旬,适宜基本苗每亩15万。

审定意见:在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优点: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抗旱性较好,高抗秆锈和纹枯病,产量高。

缺点: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等。

豫麦70-36
五月的中原大地,春风和煦,田野碧绿。

5月6日,在太康县张集乡,望着自家长势喜人的小麦,程楼村村民程祥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俺连续几年种的都是豫麦70-36,这个品种比俺以前种过的品种都要好,不怕冻,也没有病虫害,每年亩产都在600公斤以上。

俺村现在种这个品种的很多,大家都说,种了豫麦70-36,不愁小麦不丰收。

”与程祥云一样喜悦的还有我省种植豫麦70-36的40多万农户,因为今年他们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豫麦70-36是我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

自2004年审定以来,豫麦70-36在我省大面积推广已4个年头。

在这几年当中,我省均遭遇了灾害天气的侵袭,许多小麦大面积发生冻害、病虫害等,给生产造成了损失,但豫麦70-36却一枝独秀,表现出了非凡的抗逆能力,很少发生倒伏、冻害、病虫害等现象,亩产保持在较高水平,一般亩产600公斤,最高亩产突破750公斤。

去冬今春,我省遭遇暖冬天气,小麦普遍长势较旺,入春后病虫害大流行,再加上3月初我省突遇倒春寒天气,许多小麦分蘖和幼穗被冻死,减产严重,而豫麦70-36却再一次经受住了天灾的考验,全省没有一块麦田发生冻害和病虫害,普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豫麦70-36是在号称小麦“病窝子”、“风带子”的南阳盆地培育出来的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

从品种特性上说,豫麦70-36属半冬偏春性中早熟小麦,既有半冬性小麦的抗寒性,又具有弱春性小麦耐晚播的特点,冬季不怕严寒,春季不怕倒春寒,在我省从10月1日到11月30日都有人播种,均没有发生过冻害。

从品质上说,豫麦70-36子粒全角质,大小均匀,饱满度好,黑胚率很低,品质达国家优质强筋一级麦标准。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郭天财教授对此评价说,作为一个少见的优质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70-36推广前景广阔。

豫麦70-36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根系活力强,茎秆粗壮,高抗病虫害,丰产稳产性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安徽、湖北、江苏等省纷纷引种,今年仅我省的种植面积就达400万亩。

研究了多年小麦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袁剑平对豫麦70-36格外看好,称它是高产与优质的完美结合,其推广应用必将促进我省小麦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穗多穗大子粒饱,高产优质熟相好,多抗广适秆子硬,谁种谁发效益高。

”袁剑平教授对豫麦70-36的表现给予了全面、客观的评价,他建议各地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受益,推动河南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编后:灾害性天气是农作物品种的试金石,多年的增产难抵一场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我省频遭灾害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规避天灾不仅仅需要改善农业设施,还要提高品种的科技含量,利用品种自身的抗逆能力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

我们期待农业科技工作者加快创新步伐,为农民培育出更多的像豫麦70-36一样的好品种,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

优点:达国家优质强筋一级麦标准,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根系活力强,茎秆粗壮,高抗病虫害,
丰产稳产性好,既有半冬性小麦的抗寒性,又具有弱春性小麦耐晚播的特点,冬季不怕严寒,
春季不怕倒春寒等
中麦41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中麦415”,于近日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品种保护。

“中麦415”具有抗寒性好,矮秆(70厘米)抗倒伏,穗数和粒数多,中抗白粉病,落黄好,高产、稳产等优点。

该品种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中麦415”在连续5年的产量评比中,都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京411显著增产。

2006年作科所产量试验,亩产558.0公斤,比对照京411增产15%,位居第一;2007-08年作科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北部冬麦区联合品比试验,平均亩产571.2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4%,增产显著,居第三位。

2008-2009年度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9.5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7.0%,极显著,增产点率83.3%,居第二位;2009-2010年度平均亩产449.2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0.9%,极显著,增产点率100%;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2.1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7.7%,增产点率83.3%。

优点:“中麦415”具有抗寒性好,矮秆(70厘米)抗倒伏,穗数和粒数多,中抗白粉病,落黄好,高产、稳产
缺点:对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等抗性不好,不耐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