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与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5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5个方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包括情感、心态、认知等方面的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情绪波动较大。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情绪稳定,不被外界因素轻易影响。
2.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大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自信心,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同时,对自己的情绪、需求、目标等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健康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3. 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应该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老师、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能够有效沟通、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冲突,不过分依赖他人,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
4. 应对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等。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采取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压力,不被压力所困扰。
5. 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新环境、新挑战时能够迅速适应和调整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总的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情绪稳定、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应对压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等5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保持良好状态,大学生才能在学业和生活中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界定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界定一、心理健康标准1、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青年应该是精力充沛、反应敏捷、行为果断的,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接受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与他人交往中,能以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与集体和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
3、情绪积极稳定: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并能进行自我调节,迅速恢复到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
他们有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4、意志品质健全:健全的意志品质表现为意志的目的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在学习、训练等任务中不畏困难和挫折,知难而上,持之以恒;需要作出决定时,能毫不犹豫、当机立断;还能够为了达到目的而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
5、自我意识正确: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6、个性结构完整:心理健康人的个性特征是有机统一的、稳定的。
如果知道一个人具有某些个性特征,一般就可以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怎样行动。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是一贯的、统一的,则说明他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7、环境适应良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心理功能和适应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是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交压力时能够保持平衡、稳定和积极的心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根据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来制定的。
以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标准:1. 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学生应该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快乐、满足、自信和乐观等。
他们应该能够从生活中找到乐趣,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能够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
2. 良好的心理功能: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功能,包括自我认知、情绪调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等。
他们应该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3. 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且能够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挑战。
4. 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应该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老师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应该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能够处理好人际冲突和矛盾。
5. 适应能力强:大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他们应该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
6. 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意识: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意识,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健康的帮助和支持。
7. 适度的压力管理:大学生应该能够适度地管理和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他们应该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压力释放方式,如运动、休息、娱乐等,以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在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下,能够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心理功能和适应能力的状态。
以上所提到的标准是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应该努力达到这些标准,并且主动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几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几个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大学生正值青春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多重挑战,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有几个方面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情绪稳定不仅有利于学习和生活,也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生应当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包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同时,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挑战和压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轻言放弃,不悲观失望,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与同学、老师、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对未来的规划和自我成长。
大学生应当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进步,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涵盖了情绪稳定、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自我成长。
只有在这些方面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希望大学生们能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升自己,迎接未来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情绪稳定、自尊自信、适应能力强等方面。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标准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和特点。
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情绪稳定。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情绪波动较大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入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被消极情绪所左右。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应包括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能力或外貌而感到自卑,而是应该有积极的自我评价,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
另外,适应能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群体,他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
他们需要适应学术上的挑战、社交上的变化、生活上的压力等各种变化。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影响。
此外,积极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人际矛盾和冲突,不会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情绪稳定、自尊自信、适应能力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等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大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
因此,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有效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哪些大学生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的文章篇1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们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与集体、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他们能能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
他们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怪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认识现实环境。
4.接受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为是重负。
他们还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同时也能把工作中所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情绪稳定、自我认知、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适应各种情绪变化,并且能够保持情绪的平衡。
他们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而在面对成功和快乐时也不会过分得意。
情绪的平衡和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次,自我认知能力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
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限制,不会过分高估或低估自己。
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再次,良好的社交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友谊关系和职业关系等。
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且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边界。
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
他们能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会轻易放弃。
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自我认知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个体才能够真正地保持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1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的综合,是人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的对新情景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对与同龄人,其智力总体水平较高,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的发挥了效能。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兴趣、爱好等也是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 、情绪健康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使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需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3)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反应的强度和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人的学业成就、生活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关注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
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呢?1. 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同与定位等挑战时,大学生应具备积极应对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情绪,调节情绪状态,避免负面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2. 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大学生还应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3. 良好的应对压力和适应能力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压力不可避免。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良好的应对压力和适应能力。
大学生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适应环境和变化的能力,包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环境,以及面对人生转折点时的应变能力。
4.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大学是一个社交的环境,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学生应该能够主动沟通、倾听他人,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他们还应该学会与不同背景和价值观的人相处,包容不同观点并有效解决冲突,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模式。
5. 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发展心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发展心态。
大学生应该具备求知欲、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他们还应该意识到自我发展和个人目标的重要性,具备探索、创新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6. 良好的身心协调和保持生活平衡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身心协调和保持生活平衡的能力。
他们应该注重身体健康,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促进人际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
系,减少冲突和矛盾
2
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率
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问题发生的概率
3
有利于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有利于身体健康相关,心理健康的人
往往更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身体疾病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着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学业成功: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 于大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和取得良好的 学业成绩
提升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 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受 到幸福和满足,更能够享受生活的美 好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焦虑症
焦虑症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9过度担心、不安、恐惧等情绪。应 对焦虑症的方法包括
积极面对问 题:不要逃 避和掩盖
制定合理的 学习计划: 避免拖延和 压力积累
进行适当的 运动和娱乐 活动:释放 压力和情绪
与亲朋好友交 流:分享自己 的感受和压力 ,获得支持和 安慰
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接受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进 具有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够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 ,不轻易发脾气或情绪失控 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善于沟通和合作,避免孤独和社交障碍 具有积极的自我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能 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前进的动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
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水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智力应是正常的。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二、能谐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和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长久,同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意志坚强可控健康的意志应该具有目的性,即自觉地确定行为的目的。
在控制和执行计划时,既不轻信盲从,又能集思广益;需要作出决定时,既能毫不犹豫,当机立断,又能深思熟虑,灵活机动;应具有坚韧性,即具有持之以恒,一干到底的精神,不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同时又知通达应变而不顽固执拗;应具有自制性,即能够为了达到目的而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
四、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点大学生应该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喜欢探索和创新等。
如果一个20岁左右的大学生老气横秋,老太龙钟;或者像个小孩子那样,喜怒无常,经常耍孩子脾气,甚至对任何问题都拿不出自己的主见,处处依赖家庭。
对于这样的人,人们就认为他的心理是不正常的。
五、人际关系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乐于交往,接触他人时持积极态度,能够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交往过程中既能悦纳别人,也能愉悦自己;在集体中既有广泛的朋友,又有一两位知交,而不是人人都如萍水相逢,只是泛泛的交往。
假设某个大学生长期不与同学交往,在班上没有知心朋友,心中只有自己,从不为集体着想;或者对同学不能以诚恳、谦虚、友爱和宽厚的态度相待,不能体谅、忍让、尊重和帮助他人;而总是欺侮、怨恨、敌视同学们,那么就应当考虑他心理是否出现了异常,产生了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六、适应社会生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处理好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了解各种社会规范,自觉运用这些规范来约束自己,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理平衡和稳定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需要保持心态平和,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轻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
其次,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于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大学生需要学会积极乐观,不断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
此外,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压力都在不断变化,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同时,抗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需要具备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气馁、不放弃的品质。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不断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及处理人际矛盾和情感问题的能力。
最后,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大学生需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心理平衡和稳定、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以及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只有全面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大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1500字以上

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1500字以上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当“大学生”这充满荣耀、父母的笑容、自己的汗水的”帽子“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大家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它呢?是心里面翻滚奔腾,但表面却装着满不在乎;还是异常激动,心想自己从此将非同一般了;亦或是平静异常,心里壮志昂扬,暗自捏紧拳头,立志要在大学这个舞台上演精彩的人生,要让自己的青春在这四年里开出最灿烂的汗水灌溉的生命之花……从一个对未来充满迷茫的高中生,一下之跨入了大学的门槛。
昨天的一切已不复存在,明天的蓝图需要我们去描绘。
但是,大学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处处都充满着未知的危险,稍一不慎,你就有可能堕入无尽的深渊。
你在高中,可能是班上的希望、是天之骄子、是众多光环环绕的对象、是同学们眼中的标榜。
所有的称赞在进入大学后让你不是那么自然,感觉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但这个世界已不再围绕着你转。
就如一句话说:人生就像一场戏,而我们都不过是些戏子罢了。
我想问,倘若我们都是戏子,那么谁又是导演呢?在大学中,处处都是强劲的对手,由于大学与高中的落差,让一些心理相对薄弱的一些同学产生了一种叫做自卑的情绪,它让我们做什么都没有信心,让大学这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变得暮气沉沉。
当然还有一些同学尚未从高中生的角色转换过来,认为自己仍是NO`1,眼里瞧不起其他同学,这就是叫做自负的情绪。
自卑与自负都是由于不能由于正确的认识自己造成的,他都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的行为不被别人所正真认可。
我们应该时刻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真实的自己,那么做事就能很好的把握住分寸,能够恰如其分的控制自己,理所当然的就会拥有自信。
大学,是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那么就离不开交际这个词,这个让一些“书呆子”头疼的词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几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几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稳定和健康状态,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方面能够保持平衡和积极的态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心理适应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心理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学生面临着新的学
习环境和社交圈,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压力和生活节奏。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适应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适应,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能够保持心态平和,积极面对挑战。
其次,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学生面临着各种
情绪波动,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理性面对自己的情绪,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另外,自我认知能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学生需要对自己
有清晰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认识,对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的认知,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大也不自卑自贱。
最后,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学生需要具备良
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人际矛盾,不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产生心理问题。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心理适应能力、情绪管理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这些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业和生活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
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三、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四、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五、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a.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b.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c.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六、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七、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
用IQ值来表示。
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
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
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八、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九、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
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
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竞赛题库——精选推荐

竞赛题库1、⼤学⽣⼼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是智⼒正常。
(⼆)是情绪健康。
(三)是意志健全。
意志是⼈在完成⼀种有⽬的的活动时,所进⾏的选择、决定与执⾏的⼼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动的⾃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制⼒等⽅⾯都表现出较⾼的⽔平。
(四)是⼈格完整。
是指有健全统⼀的⼈格,即个⼈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致的。
⼀是⼈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具有正确的⾃我意识,不产⽣⾃我同⼀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观作为⼈格的核⼼,并以此为中⼼把⾃⼰的、需要、⽬标和⾏动统⼀起来。
(五)是⾃我评价正确。
(六)是⼈际关系和谐。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
(⼋)是⼼理⾏为符合⼤学⽣的年龄特征。
⼤学⽣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学⽣应具有与年龄与⾓⾊相应的⼼理⾏为特征。
2、在⼀个⽹名叫“Badrandy”三年级学⽣那⾥,⽼师发现了这样⼀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吧玩⽹络游戏;17:00,晚饭在⽹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 。
这位⼤学⽣把⼏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
⼤约2个⽉之后,他发现⾃⼰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想的都是游戏⾥发⽣的事,遇到事情会⾸先⽤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
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活,陷⼊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这位同学出现了什么问题? ⽹络成瘾⽹络成瘾的症状有哪些?怎样预防⽹络成瘾?如果我⾝边有这样的同学,我该怎么做?3、⼩丽是⼀位⼥⼤学⽣,第⼀学期成绩名列前茅,第⼆学期她⾃⼰也不明⽩为什么听不进⽼师在讲什么,记不住事,总是早醒,终⽇疲乏⽆⼒,情绪不佳。
于是请假回家,想与⽗母商量怎么办。
回家后,她向⽗母诉说⾃⼰的感受,对⼩丽抱有殷切期望的⽗母却认定她谈恋爱了,打了她⼀顿。
回到学校,她⽤跳河的⽅式想结束这⼀切,被同学发现,获救后,辅导员⽼师把她的情况与⽗母进⾏了沟通,建议带她去精神科就诊。
这位同学出现了什么问题? 抑郁症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它与抑郁状态有什么区别?怎样才能诊断抑郁症?治疗抑郁症的⽅法有哪些?如果我⾝边有这样的同学,我该怎么做?4、在⽇常⽣活中,遇到不良情绪时,如果强⾏压抑反⽽会影响⼼理和⾝体的健康,所以当不良情绪来临时,我们要通过合适的⽅法和途径排遣它。
心理健康十标准

心理健康十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稳定状态,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呢?首先,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是情绪稳定。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在面对各种情绪刺激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波动而失去控制。
其次,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自我认知和接受。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产生自卑感。
第三,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主动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情境的变化,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紧张。
第五,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效地应对挫折和困难,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第六,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思维,不会盲从他人,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意愿做出决策。
第七,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不会因为生活中的挑战而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第八,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效地处理压力,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产生身心的不适和疾病。
第九,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在面对各种情绪和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最后,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积极的生活目标和追求,不会因为生活的困难而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涵盖了个体在情绪、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自我认知和积极生活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提升,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心理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让自己更加快乐、健康地生活下去。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2009-8-29 14:48:00 来源:< >一个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民族之林的。
——江泽民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胡锦涛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陶行知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何谓健康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是躯体健康,就是生理健康。
二是心理健康,就是人格完整,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三是社会适应健康,就是自己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在各种社会环境下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四是道德健康,就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能力。
(二)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界定标准不一。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特征,一般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智力正常对于大学生而言,智力正常的关键是: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其效能,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是否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正常地发挥作用;是否乐于学习,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1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的综合,是人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的对新情景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对与同龄人,其智力总体水平较高,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的发挥了效能。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兴趣、爱好等也是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 、情绪健康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使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需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3)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反应的强度和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行,而不是顽固执拗、言行冲动、行动盲目、轻率鲁莽,或害怕困难、意志薄弱、优柔寡断。
4、人格完整人格在心理学上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大学生人格完整的主要标志是:(1)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
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正确的“自我接受”。
6、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大学生也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表现为:(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5)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6)交往动机端正。
7、适应能力强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动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
当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和社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妄自尊大,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心理行为模式。
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活跃,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反应敏捷、勇于探索、勤学好问。
如果出现那种所谓的“少年老成”、萎靡不振、喜怒无常,或过于幼稚、过于依赖等现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总之,若经常严重的偏离这些心理行为特征,则有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压力的调节什么是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
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
分类:(1) 生物性压力源: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2) 精神性压力源: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3)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纯社会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调节的方法:1.时间遗忘法有人说过,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当我们出现情感问题与心理压力时,随着时间的逝去,积极的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那么,痛苦的经历将不再会影响你的未来。
2.音乐放松法音乐心理治疗早就指出,音乐与声音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
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优美的轻音乐可以调整我们的情绪与心理压力,让我们的心灵放松下来,享受被音乐包围的美妙感觉。
3.自信激励法心理暗示的作用大到你自己都无法想象。
多鼓励自己,能让自己更好的自信与振作起来。
只要你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是无所不能的,那么,你就真的可以做到无所不能。
4.顺其自然法顺其自然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但是,它的效果也是最显著的。
当你能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还有什么心理压力不能放松呢?5.淡化功利法现在的价值观,可以说是一个功利价值观,很多人都是为了功利而在努力奋斗着。
适当的功利并没有坏处,但是过度的话,就会让我们的心理压力很大。
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奋斗目标要合理,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但向最好处努力。
6.更新环境法压力太大时,不防换一个环境,也许换一个环境,就能让你换一个心情,换一个状态!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像等。
7.换位思考法认知心理学认为,并不是刺激引起我们的心理反应,而是我们对刺激的看法引起我们的心理反应。
也就是说,你的心理压力并不是现实的刺激所引起的,而是你对现实刺激的看法所引起。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认知去看待问题,也许在你眼中那些不公平的事情、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豁然开朗,一笑而过!情绪情绪是什么?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三种成份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3.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由于情绪与情感表现表达极易混淆,所以在情绪定义中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是辩论争议的重要方面。
情绪被描述为针对内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产生的突发反应,一个主体对同一种事件总是有同样的反应。
情绪持续时间很短,产生的情绪包含语言、生理、行为和神经机制互相协调的一组反应。
人类的情绪也来自生物性能,特别是在演化中被强化。
因为情绪可以为一些远古人类常常面临的问题提供简单解决方法。
容易和情绪混淆的概念有: 感觉: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
心情: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时可以专指“情绪”。
情绪的构成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种社会表达。
情绪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
情绪构成理论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时候,有五个基本元素必须在短时间内协调、同步地进行。
认知评估:注意到外界发生的事件(或人物),认知系统自动评估这件事的感情色彩,因而触发接下来的情绪反应。
身体反应:情绪的生理构成,身体自动反应,使主体适应这一突发状况(例如:意识到死亡无法挽回,宠物的主人神经系统觉醒度降低,全身乏力,心跳频率变慢)。
感受:人们体验到的主观感情(例如:在宠物死亡后,主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系列反应,主观意识察觉到这些变化,把这些反应统称为“悲伤”)。
表达:面部和声音变化表现出这个人的情绪,这是为了向周围的人传达情绪主体对一件事的看法和他的行动意向(例如:看到宠物死亡,主人紧皱眉头,嘴角向下,哭泣)。
对情绪的表达既有人类共通的成分,也有各地独有的成分。
行动的倾向:情绪会产生动机(例如:悲伤的时候希望找人倾诉,愤怒的时候会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
情绪是由以下四种成份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一般表现:积极情绪表现为:和别人握手时,要表现出热情,诚恳,可信和自信。
谈话时,要轻松自如,不吞吞吐吐,慌慌张张,没有相互敌视和防范的心理和行为。
消极情绪表现为:初次见面时被动握手。
接触时距离保持过远。
不太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在对方说话时心不在焉地干一些别的事。
会话时,相互猜疑,防范多于理解和谅解。
产生过程从古希腊至今,历代思想家都试图在理论上解释情绪的产生。
当代情绪理论多注重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很多独立的理论并不互相排斥,大多数研究人员乐于采纳多种视角,融合各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