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历史选考必备的460句知识点(共144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 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 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 外贸易的兴盛。
48.在封建社会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 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 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专题六
62.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 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 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 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 封、夜郎自大。
63.“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 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59.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 业是末业。
60.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的根本原因。
61.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 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 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 族自卫作用。
45.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 展,这以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为典型;反 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 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典型。
专源自文库六
46.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 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 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 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专题六
49.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 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 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50.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 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 上的。
5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 社所有。
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 有制的确立。 33.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 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专题六
34.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 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 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 的进步。
专题六
中国古代思想24句 6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 条件下出现的。 6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 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 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66.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 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 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专题六
37.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 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38.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 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39.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 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0.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 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 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专题六
中国古代经济34句 30.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3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
41.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 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专题六
42.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 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43.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 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44.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 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 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 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 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 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 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 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 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 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 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 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 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专题六
82.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
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专题六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 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 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 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 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76.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 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 该弘扬。
77.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专题六
78.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 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 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52.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 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 国君缴纳赋税。
专题六
5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 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 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54.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 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 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专题六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 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实 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专题六
70.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 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理论。
71.“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 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7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 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专题六
中国古代政治29句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
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
55.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 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56.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 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57.“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专题六
58.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 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 制工商业的发展。
专题六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 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 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 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 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专题六
67.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 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68.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 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 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69.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 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 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9.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80.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8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 统治,遏制人的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 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专题六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 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 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 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 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 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 收归中央。
35.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 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 本,产品大多精美。
36.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 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 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7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 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专题六
74.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 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学 术思想的争鸣。
75.“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其 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 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 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专题六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 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 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