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微省立医院CT诊断报告单
放射科CT报告单
放射科CT报告单患者信息: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岁临床信息:患者主诉:xxx体征:xxx既往病史:xxx影像所见:1.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脑组织密度均匀,脑室大小、形态正常,脑沟纹理自然。
颅骨结构完整,无明显骨质改变。
2.颈椎CT平扫:C1~C7椎体形态、密度正常,未见明显退变或骨质损伤。
蛛网膜囊肿:未见明显异常。
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未见明显骨赘形成。
3.胸部CT平扫: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心包腔未见明显积液。
两肺野内未见明显实变影、结节影或肿块样影。
支气管未见明显阻塞或狭窄。
胸壁未见明显异常。
4. 腹部CT平扫:肝脏大小正常,边缘规整,密度均匀,尚可见到多个囊性病变(右叶最大为约xcm),边界清晰,其中含有液态成分。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
胰腺见到弥漫性增大,边界清晰,内部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肾脏大小、形态正常,盂系统、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
肠道未见明显梗阻或积气。
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
5.盆腔CT平扫: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光滑,子宫内膜厚度正常。
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壁未见明显增厚。
直肠及乙状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6.骨盆CT平扫: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髋臼形态正常。
骶髂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骨盆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与建议:1.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2.颈椎CT平扫显示椎体形态、密度正常,未见明显退变或骨质损伤。
3.胸部CT平扫所见无明显异常。
4.腹部CT平扫提示肝脏中多个囊性病变,脾脏、胰腺、肾脏等结构正常。
5.盆腔CT平扫所见无明显异常。
6.骨盆CT平扫无明显异常。
根据以上影像所见,综合临床信息,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以明确诊断。
ct报告模板
ct报告模板
【CT报告模板】
标题:CT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X
检查日期:YYYY年MM月DD日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X
年龄:XXX岁
就诊医院:XXX医院
临床诊断:XXX
检查描述:
本次CT检查使用XX型CT机,经过对患者的准备,进行了以下检查部位:(列举检查的部位和原因)
1. 头部CT增强扫描:显示颅内结构正常,无明显异常影像;脑血管造影示:(结果)。
2. 胸部CT平扫:显示肺部结构形态正常,双肺纹理清晰,气管居中,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心包未见积液,胸腔未见明显肿块或积液。
3. 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胆囊、胰腺、肾脏形态大小正常,未见明显异常;肠管腔通畅,未见明显结构紊乱或肿块。
4. 盆腔CT平扫:显示(结果)。
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初步诊断为(初步诊断)。
结论:
1. 头部无明显异常。
2. 胸部未见明显异常。
3. 腹部无明显肿块或占位性病变。
4. 盆腔(结果)。
建议:
进一步检查(如有需要或疑点可列举)。
注意事项:
1. 本报告仅针对已完成的CT检查结果,不包含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2. 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最终诊断由医生根据专业判断做出。
3. 如有疑问或进一步需要,请及时联系医生。
签名:XXX医生
日期:YYYY年MM月DD日
以上为CT报告模板,仅供参考。
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患者情况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填写并结合专业医生的判断。
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诊断报告书写常规(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反映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
发达国家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
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
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
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
因此,我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
(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
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
1、一股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
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 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
如X线、CT、MRI和DSA所见等。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三)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
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建议如下。
1、一般资料: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
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CT报告单模板
XX中心医院
CT检查报告单
CT号:01930
姓名:成雪梅性别:女年龄:55岁
检查科别:内科住院号:床号:04床
检查部位:腰椎CT+颈椎CT检查日期:2016-07-10
图像描述:
颈椎退行性改变,C4-7椎间盘向后突出;L4/5间盘向后突出约0.7CM硬膜囊受压,相应水平椎管不窄。
L5/S1间盘向后突出0.4CM,硬膜囊无受压,水平椎管椎管不窄。
诊断意见:
1、颈椎间盘突出。
2、腰椎间盘突出。
请结合临床。
报告日期:报告医师:戴吉有复核:
本报告仅供临床医师参考,不作其他证明材料之用,无放射医师签字无效。
本报告仅供临床医师参考,不作其他证明材料之用,无放射医师签字无效。
ct报告单2篇
ct报告单2篇
第一篇:CT报告单
患者信息:
姓名:李某
性别:女
年龄:45岁
主诉:右腹痛1周
体格检查:腹部无明显压痛,肠鸣音正常。
影像检查:腹部CT扫描
影像描述:
1.右肾上极部位见一3.5×
2.5cm的软组织密度灶,边缘欠光整,密度不均匀,界限模糊;
2.右侧肾上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左侧肾脏正常,肾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3.肝实质多发结节,大小均匀不等,最大结节直径为1.6cm,边缘光整,密度均匀,造影后显著强化,考虑转移性病变;
4.胆道系统、脾、胰、肠道及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结论:
1.右肾上极部位软组织密度灶,考虑为肾细胞癌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相关检查确诊;
2.肝内多发转移性病变,建议综合治疗。
建议:
建议就诊泌尿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治。
第二篇:CT报告单
患者信息:
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63岁
主诉:反复右下腹痛2个月
体格检查:右下腹有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
影像检查:腹部CT扫描
影像描述:
1.右侧结肠前间隙内可见一15mm×20mm大小的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晰;
2.右侧卵巢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
3.右侧悬垂粘连并狭窄,肝肾胰及左侧悬垂未见明显异常;
4.胆囊、胰腺、脾、左侧卵巢及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结论:
1.右侧结肠前腹膜侧可见一15mm×20mm的软组织密度灶,考
虑为结肠癌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相关检查确诊;
2.右侧悬垂粘连并狭窄。
建议:
建议就诊肝胆外科或结肠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治。
CT诊断报告模板(删减版)
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颅骨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各脑室、脑池形态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
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硬膜下血肿(急性、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实质区可见大小不等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单发),多见于转移瘤(多发)。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鞍内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
鞍上占位性病变: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
ct报告模板
ct报告模板CT报告模板。
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申请科室:临床诊断:二、检查目的。
详细描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为明确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三、检查方法。
使用什么设备进行检查,检查部位,扫描方式,层厚、层距,造影剂使用情况等。
四、检查所见。
详细描述影像学表现,包括但不限于,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
五、印象与诊断。
根据检查所见,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初步印象与诊断意见。
六、医生签名。
报告医生签名:报告日期:七、注意事项。
1. 本报告仅供临床医生参考。
2. 本报告仅对本次检查结果负责。
3. 本报告未尽事宜,以临床医生诊断为准。
八、报告解读。
1. 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是进行CT检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 在描述检查所见时,需要准确、详细地描述影像学表现,包括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以便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病变性质。
3. 在提出印象与诊断时,需要结合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提出初步印象与诊断意见,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4. 在报告解读中,需要强调本报告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仅对本次检查结果负责,未尽事宜以临床医生诊断为准,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九、结语。
CT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撰写报告时需要准确、详细地描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所见,印象与诊断,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同时,需要强调本报告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仅对本次检查结果负责,未尽事宜以临床医生诊断为准,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XXX医院CT检查报告单
XXX医院CT检查报告单第一篇:XXX医院CT检查报告单XX总医院 CT检查报告单扫描日期 2013年4月22日呼吸内科住院号------CT号 94700 姓名 XXX性别女年龄 25岁病区--床号--胸部平扫扫描层距 10mm 扫描层厚 10mm 扫描层数影像所见胸部平扫并与2011-8-17本院片比较,左肺上叶斑片样密度增高影范围缩小;其它征象无明显改变。
影像诊断左肺上叶肺炎消散期改变影像医师审核———联系电话:0359-xxxxxxx报告日期:4/22/2013 11:59:12 AM下载后若要修改,可以选择“工具”/取消文档保护,密码123,修改完毕重新选择“工具”’/,修改为.dot格式后保存到Word模板目录。
使用过程中使用Tab键切换需要填充的选项,无需在键盘和鼠标间来回往复选择。
以下为未隐藏表格虚框和窗体底纹的状态,使用前请将红字及以后部分删除使用。
第二篇:CT检查报告单CT检查报告单CT号:30216350姓名:XXX 住院号:0607141 性别:男年龄:62岁床号: 2-1 病区:内科申请时间: 2013-01-04申请医生:XXX 检查项目CT 胸部(双肺)平扫10mm/次(16排)临床诊断发热特征扫描部位肺部扫描方式层厚:mm 检查所见:肺窗:双肺下叶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界模糊,左肺下叶为著,左肺上叶舌段见少许纤维条索状高密度影,第11层面右肺上叶见微小结节状高密度影,直径不超过0.5cm,边界清楚。
气管、支气管通畅。
纵隔窗:胸廓对称,左侧胸膜见局限性条状软组织影,表明欠光整。
左肺下叶见少许软组织密度影。
纵膈居中,心影不大,纵膈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走行区高密度影。
肝内见多发低密度影。
检查诊断:双肺下叶炎症(左肺下叶为著)第11层面右肺上叶微小节考虑良性左肺上叶舌段少许纤维条索病变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壁钙化斑肝内低密度建议CT增强报告医生:审核医生:XXX报告时间:XXXX-01-05 14:26:14打印医生:XXX 请妥善保存胶片,复诊请带本次及以往所有检查资料;此报告仅供临床参考第三篇:头颅CT检查报告单模板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影像检查报告单影像号:ID号:检查类别:MR姓名:性别:男年龄:检查日期:201下午申请科室:住院号:床号:门诊号:-检查部位:头部病史:检查所见:成像方法:T1WI/T2WI/FLAIR-TIRM/DWI成像方位:矢状位轴位两侧脑内未见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水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明显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CT诊断报告单
CT诊断报告单
影像01135616 检查检查日2014-5-7 姓名:性别:女年龄45岁住院号288243 床号38 送检科室:急诊科检查项目: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
影像所见
双侧冠状动脉起源部位未见异常,冠状动脉供血呈右侧优势型。
前降支近段见长约 2.3cm非钙化性斑块,最狭窄处血管管腔狭窄约45%。
对角支、左旋支、钝缘支、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后降支、左室后支及其它主要分支血管管腔通畅,未见明显狭窄或扩张征象,血管未见钙化或软斑块影。
诊断意见:
前降支近段节段性非钙化性斑块,血管管腔轻度狭窄。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鞍区占位性病变1鞍内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2鞍上占位性病变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
CT报告单电子版
C T报告单电子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医科大学第*医院
CT 检查报告单
CT号:D***
姓名:***性别:*年龄:**岁摄片日期:2014-7-14 科别:肝胆外科床号:住院号报告日期:2014-7-14 检验项目:上腹
扫描方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三维重组
影像表现:胆囊切除术后,本次扫描示:
胆囊切除,呈术后改变,肝左叶增大,可见肝囊肿。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胰腺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脾不大、密度未见异常。
印象:胆囊切除术后改变。
肝囊肿。
报告医生:审核医生:
注:本报告仅供临床医师参考,不做他用,影像科医生签字后有效。
ct检查报告单
ct检查报告单
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
检查日期:2019年5月5日
检查部位:头颅部
检查方法:螺旋CT平扫
检查所见:
1. 颅骨未见明显异常。
2. 脑实质病变:绝大部分脑实质不均匀低密度影,大小、形态各异,多发灶,较多灶周边有轻度水肿,双侧脑室、第三脑室内可见低密度积液影,左侧额叶可见分隔状低密度灶。
3. 脑膜、脑池、软脑膜及静脉窦未见明显异常。
4. 颈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5. 气管、支气管未见明显异常。
6. 肺部未见明显异常,两肺纹理分布正常,双肺实质内未见明显实变、结节及其他异常影像。
7. 心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心脏房室内分隔正常,冠状动脉管腔及其周围未见明显狭窄或粥样硬化斑块影像。
8. 肝、胆、胰、脾、双肾、肠道及双侧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提示:脑部多发病变,需进一步确诊。
医生签名:XXX 2019年5月6日。
中心医院CT诊断报告模板
头颅CT诊断报告模板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左/右侧额/颞/顶骨骨折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梭形致密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隙增宽,脑白质塌陷,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见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颅内未见异常。
颅内未见异常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颅内未见明显血肿,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颅骨内板下方未见明显局灶性高密度影,骨窗示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矢状面定位像示垂体窝扩大,横断及冠状面鞍内及鞍上可见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CT值 Hu,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CT值 Hu,冠状面见肿块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呈束腰征象,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鞍上池变形,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低密度影,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面直接增强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密度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小低密度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鞘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平扫呈低密度,中央坏死呈更低密度,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横断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 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可见壳样/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颅骨无明确骨折.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多见于胶质瘤.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鞍区占位性病变1鞍内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2鞍上占位性病变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
(完整版)CT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颅脑1. 正常颅脑平扫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未见异常2. 正常颅脑平扫+增强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增强所扫各层未见异常3. 正常颅脑平扫(外伤)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未见异常4. 正常颅脑平扫+三维成像(外伤)颅脑CT平扫所扫及三维成像显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骨窗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5. 正常颅脑平扫+增强+三维成像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平扫所扫各层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6. 正常颅脑CTA经肘静脉注入6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300mg I/ml)100ml行颅脑CTA三维成像显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分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狭窄、闭塞,未见畸形血管影,未见动脉瘤影。
意见:颅脑CTA未见异常7. 正常颅脑CTV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100ml,行颅脑CTV三维成像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双侧横窦及乙状窦及其属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狭窄、闭塞及充盈缺损影,未见畸形血管影。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