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对总需求的详细分析
宏观经济学论文--中国总需求结构分析
![宏观经济学论文--中国总需求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00f83e0b4c2e3f57276322.png)
宏观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总需求结构分析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日期:2012年12月12日一、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有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组成,即国民经济核算等式:GDP=C+I+G(X-M)。
其中GDP意味国内生产总值,C为居民消费,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消费,X-M为商品和劳务净出口。
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它的两个功能:短期内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投资增加使总产出增加;长期内投资的结果是资本存量的增加,即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和组成国内最终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使总产出增加;二是消费(如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创造,以及政府提供的生产性公共增加,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生产要素,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进出口对于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被公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全球化的资源流动主导着经济发展。
一、我国总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一)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图1给出了历年来我国总需求总额的变动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的总需求水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0)总需求水平持续增长,但增长水平较低,且总需求总额一直在十万亿元以内;第二阶段(2001-2010)总需求水平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水平,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突破二十万亿,三十万亿,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总需求1000005000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图1 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变化趋势(二)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四要素表1 1990-2010年总需求构成要素具体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1)》表2 四个因素各自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消费-0.100.10.2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图2 1990-2010年各因素占总需求的比例变化结合表1、表2和图2得出:1、净出口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小;2、政府支出在整个总需求中处于较平稳状态,波动浮度最小;3.消费和投资的比重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重,二者比例相差不大,均成波浪形状变化。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0ad39b665ce0508763213d0.png)
根据总产量曲线、劳动的供求曲 线与货币工资曲线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曲 线。 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在推导总供给 曲线时所依据的前提条件不同,导致了 总供给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的产 量水平上的供给完全缺乏弹性的供给曲线。 由于该曲线所描述的是充分就业产量 下的总供给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符合长 期经济发展趋势的,因此,又被称为长期 总供给曲线。
AD曲线斜率
其一,IS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投资需求对 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和 支出所产生的影响越小,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越小。 其二,LM曲线的斜率。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则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总支出影响越大, AD曲线的斜率越小;反之,LM曲线的斜率越小,则AD 曲线的斜率越大。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 幅度会使总需求水平变动多少。 当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 较大时,AD曲线往往较平缓;反之,当价格 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较小时,则AD 曲线较陡峭。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 两个方面: 第一,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 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增加,货 币的交易需求增加时,必然导致利息率上升,并 引起投资和总需求量的下降。 第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居民购买外 国商品增加,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净出 口减少。上述两方面都表现出价格水平与总支出 水平反方向变动的影响关系,它们共同决定了总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
利率效应: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 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 方向变动的情况。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 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 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 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减少。
总需求的名词解释
![总需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a008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b.png)
总需求的名词解释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在特定时间段内一国或一区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内所有个体的总消费力和需求。
总需求由四个主要构成部分组成: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个人消费支出指的是个人在满足生活需求时花费的货币。
投资包括企业和个人购买生产资本的支出,比如机器设备、建筑物等等。
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净出口是指该经济体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净差异。
个人消费支出是总需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当人们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时,他们倾向于增加消费,反之则减少消费。
因此,个人收入和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投资也是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
一个经济体内的企业和个人在购买生产资本时,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还刺激了其他行业的需求。
投资水平的增加通常意味着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可能性。
政府支出对总需求也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来提供公共福利,比如教育、医疗和公共交通等。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需求,并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
净出口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量的差异。
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出口大于进口,净出口将对总需求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会对总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总需求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深远。
当总需求增加时,企业将增加生产,扩大规模,从而促进就业率提高,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而当总需求减少时,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规模,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宏观经济政策经常试图通过调控总需求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例如,降低利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都可以刺激总需求。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政府和央行会采取适当的政策来调控总需求,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总需求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总量的指标。
它由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构成部分组成。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b4c356581b6bd97f19eabb.png)
成新均衡,利率升高, P
收入增加。
P1
E2 E1
LM(P1)
IS2 IS1
y1
y2
y
D2 D1
相同价格下,收入 增加后AD曲线右 移。
y1 y2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总供给:经济社会的收入总量,它描述了经 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达到的产量。
总供给=总收入=GDP。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 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 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 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价格水平P()税负() 可支配 收入() 消费C () 总需求量 AD()。
二、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1、方程推导
IS:r=(a+e)/d - (1-b)y/d
2.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中,总量生产要
素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注:四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 才能 既定技术水平,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 要素: y=f(N,K)
3、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 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 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B
B
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并
E
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
资源都已经就业。
C2点:如果产出继续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的就会很快。
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C1 A
yf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AD-AS模型及其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P
AS
短期的宏观经济目
标:充分就业和物 P0 价稳定。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7c7eb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5.png)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水平,反映了经济中的货币 价值。
通货膨胀
货币价值的下降,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普遍和持续的价格 上涨。
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可能导致通货膨 胀;反之,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下降,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政策实践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应用
04
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 策,从而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影响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 响总需求。
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工具的运用,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
3
相反,资源短缺或政策限制可能导致总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总供给量减少。
0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01
假设价格水平是灵活变动的,即 价格水平能够迅速调整以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
02
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不 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均衡时,M=L 和 Y=C+I+G 相等,解这两个方程可 以得到总需求函数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政府购 买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 等。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高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低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减少。
中国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56fcccb4afe04a1b071de4e.png)
总供给曲线分三种情况 d
长期AS曲线
②常规总供给曲线
b-c,短期AS曲线,货币工资粘性假定。 (2-3年调整工资合同) c 短期AS曲线
③古典总供给曲线
c-d,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假定。 (古典学派描述长期经济)
a b 凯恩斯AS曲线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经济大萧条
1936年,华盛顿,
• 失业者在施舍处 接受救济。
经济大萧条
1935年,新泽西州卡姆登,失业者游行。
经济大萧条
•
失业人员在政府部门登记 备案,要求政府解决工作。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前,国家可以通 过增加需求的政策,使总需求从AD1向右移动 到AD0,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之后, 不论价格水平高到何种程度,国民 收入不会增长。
P
W/P
Nd Nd (
W Ns Ns ( ) P
E0
(W/P)2
(W/P)0
N1’
N0
N2’
N
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市场均衡 与潜在产出
y
y f (N *, K )
在有伸缩性的价格和工资下, 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 从而使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即劳动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经济中的产出等于潜在产出。
3.价格水平P上升,如何导致总需求水平的变化
m M P
r r1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水平上升: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投资水平下降。
r0 m’ m
L
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 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宏观经济学『2』-短期中的经济(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2』-短期中的经济(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25c3ee5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0.png)
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
总需求决定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 当总需求不足时,会导致经济衰退; 当总需求过旺时,会导致通货膨胀。
总需求的变化会影响物价水平、就业 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宏观经济指标。
总需求的重要性
总需求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政府可以通过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增长、物价 稳定和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
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影响总需求的变化。在扩张期和高峰期 ,总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增长;在衰退期和谷底期,总需 求减少,导致经济下滑。
如何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 货币政策工具,影响总需求,
从而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财 政政策工具,刺激或抑制总需 求,以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总结词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政府购 买、税收政策和净出口等因素的变化。
详细描述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主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货币供应 量、政府购买、税收政策和净出口。当货币供应量增加 时,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随之增 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政府增加购买时,直接 增加了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促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税收政策的变化可以影响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 而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净出口的 变化也会影响总需求,当一国出口增加时,总需求曲线 向右移动。
总需求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 制定与实施。
02
总需求的构成要素
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居民个人用于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支出,是经济中最重要的 需求之一。
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0eb07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6.png)
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引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
它用于研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体整体的运行和调整机制。
本文将介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概念、假设、模型结构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2.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概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指在宏观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相互作用的力量决定价格和产量水平的模型。
总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方面的需求。
总供给则由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等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旨在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和调整过程。
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假设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基于一些简化的假设,以简化分析过程。
以下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假设:•全面竞争市场:假设市场上不存在垄断或垄断竞争,所有价格都是由市场交互决定的;•稳定价格水平:假设在短期内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考虑通货膨胀对模型的影响;•外部条件不变:假设除了价格和产量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如技术水平、政府政策等;•供给弹性:假设生产者可以灵活调整产品数量以响应需求变化;•市场清算:假设市场可以实现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完全清算。
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结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分为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短期模型通常假设价格固定,重点分析经济波动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
长期模型则考虑价格的灵活性,着重研究价格和产量水平的长期均衡。
4.1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总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总需求的数量,通常呈现负斜率;•总供给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总供给的数量,通常呈现正斜率;•短期均衡点: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决定了价格水平和产量水平的短期均衡。
4.2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相对复杂一些,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长期供给曲线:表示长期内总供给的数量,通常呈现正斜率;•长期需求曲线:表示长期内总需求的数量,通常呈现负斜率;•长期均衡点:长期供给曲线和长期需求曲线相交的点,决定了长期价格和产量水平的均衡。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d55f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3.png)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概念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构成,用公式表示为:AD = C + I + G + NX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富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消费者感到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总需求增加。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使本国利率下降,汇率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在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
在短期内,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增加,会增加产出,导致总供给增加。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示在长期中,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长期总供给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此时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当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经济学基础(第11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经济学基础(第11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464b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a.png)
【本章小结】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2、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来说明。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推导。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现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会影响IS曲线,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会发生移动。这是因为,IS曲线的变量被假定是实际变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而变动的名义变量,但LM曲线中的货币供给量则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既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不同变动情况。 4、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AS)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及技术决定。
Q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是由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因此,IS曲线、LM曲线的移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而财政政策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货币政策的变动则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因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PP1 P0
0 Y0 Y1 Y2 GDP
(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说明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同方向变动的关系。物价上升,总供给增加,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物价下降,总供给减少,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方移动。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1b110f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8.png)
04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IS-LM模型简介
• IS-LM模型定义: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 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 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 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 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 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 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 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 给
目 录
• 总需求概述 • 总供给概述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及调整 • 案例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实践应用
01 总需求概述
总需求的定义与构成
总需求定义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 价格水平上,全社会对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量。
预期因素
预期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比 较复杂,包括对未来价格、 收入和利率等因素的预期。
总需求的变动规律
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 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 上升,总需求量减少;价格水 平下降,总需求量增加。
收入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 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水平 提高,总需求量增加;收入水 平下降,总需求量减少。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 影响总需求,如降低存款准备 金率、降息等。
产业政策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 创新等来影响总供给,如扶持 新兴产业、推动技术改造等。
收入政策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5b86293169a4517723a302.png)
衡量的标准,并以此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复
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
中国的实际GDP 1952年为基年(1952=100)
GDP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实际GDP
GDP
19 78 19 80 19 85 19 90 19 95 20 00 20 05 20 07
就与自然产量率不一致。
产量的供给量
=自然产量率+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
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调整
预期,名义工资、商品价格和错觉得到调整或纠正,
因此,这种正相关关系是暂时的。长期中,预期与实 际的物价水平相等,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3.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LAS0 P AS0 AS1 LAS1
1.长期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LAS)是位于自然产量 率的垂直线。 长期中社会总供给由该经济体的资本、
劳动、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决定。
在不同的物价水平下,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垂直线。
LAS P
O
Y
Y
“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并不能等
价地引申为“长期总供给与价格无关”。 只不过因为当所有产品价格与所有生产要 素价格同比例变化时,总产量不变,所以, 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降,有利于提高国民福利。这是供给政策
的好处。(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政
策。)
P1 P0
O
Y0
Y1
Y
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的因素:
(1)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的 变动; (2) 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化。
二、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1、概念:经济中的波动称为经济周期。 特征: (1)经济波动无规律,也无法预测,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与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1e3ebf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9.png)
N1
N2
Nd=Nd(W/P)
O
(W/P)o
(W/P)1
W/P
2、劳动的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函数:Nd=Nd(W/P) 式中:Ns表示劳动的需求量;W/P表示实际工资。Ns和W/P呈正方向变动。如上图 所示
W/P
(W/P)1
Ns=Ns(W/P)
N
N1
N0
O
(W/P)0
W/P
(W/P)2
Ns=Ns(W/P)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1)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指令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目的工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的卖价。总需求价格是指社会购买这些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不仅不能按预期的卖价出售商品,而且会有大量商品卖不掉。这时,资本家将减少产量,解雇工人。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因有利可图,将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既不增雇工人,也不解雇工人,社会的总产量、总就业水平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下来。
从上图可知: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1、利率效应(又称为凯恩斯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称凯恩斯效应。 可见,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称为财富效应) 价格上升时,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用货币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人们将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减少,这种效应叫实际余额效应。因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实际余额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4471fcc172ded630b1cb6ad.png)
O
N0
N*
N
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量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递减,原因是存在劳动的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而就业量N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7
劳动市场均衡
w = W/P
W P1
Nd
Ns
W P0
E
O
N1 N0
N2Biblioteka N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8
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
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
性,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的时间进
行调整。产量和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和工
资不会发生变化。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达
到充分就业以后,总供给价格成为一条垂线。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4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潜在的产量
P
ASS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4
二、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 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 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y = f (N,K)
y 为总产出,
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技术水平没有被明确的表示出来。
15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
其中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 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1
r
LM
r1 r0 IS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975d1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2.png)
这种情况也称为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
1、总供给的第一种情况
2
1
第二种情况(b — c),斜率大于0,小于无穷大。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断提高,成本不断提高。
2、总供给的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c以上部分),斜率无穷大,古典情况。
短期的收入和价格决定。
萧条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低。
高涨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高。
一、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短期内的滞胀状态
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潜在产量线完全重合。
1
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变化只会提高或降低价格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和收入。
2
3、长期内的情况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曲 线的数学小结 {P639}
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IS曲线右移。 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形成新的均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 相同的价格下,收入增加后的AD曲线右移。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2)扩张性货币政策对AD的影响
’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AD曲线右移。
反之亦然。
变化
AD曲线
变化
AD曲线
右 移
B
A
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见课本690页
1)利用劳动供求曲线图。求得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 实际工资 w = W/P, w = f( P )( w’﹤0 ) 就业量 N = f( w ) ( N’ ﹤0 ) 2)利用生产函数图,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总产出 y = f (N) ( y’﹥0 ) 3)利用450线,将国民收入由横轴变为纵轴。 4)找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总产出 y = f ( P,w,N ) ( dY/dP﹥0 ).如图所示。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2fa7d56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7.png)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宏观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之和,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总需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私人需求、公共需求和总需求。
私人需求是指个人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公共需求是指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需求是指这三种需求之和。
私人需求是指个人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私人需求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因此它的增长率取决于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
在市场经济中,当经济发展良好、收入水平提高时,人们会更多地购买商品和服务,因此私人需求的增长率会随之提高。
公共需求是指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它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共需求是由政府通过政策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如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障等。
公共需求的增长率通常比私人需求的增长率低,因为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总需求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总需求增长时,宏观经济会出现繁荣景象,人们的收入水平会提高,消费和投资也会相应增长,经济也会随之发展。
相反,当总需求下降时,宏观经济会出现衰退景象,人们的收入水平下降,消费和投资也会相应减少,经济也会随之萎缩。
除了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外,总需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技术进步可能会提高某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政府政策可能会影响总需求的增长或下降。
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宏观经济中所有商品
和服务的需求之和。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总结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37248c27284b73f342500a.png)
2021/8/14
47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比如,充分就业条件下,如果总需求减少,AD曲 线会向左移动,使得经济社会处于萧条状态,从而其 产量和价格二者均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2021/8/14
48
图17—16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2021/8/14
49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价格水平下,劳动市场最终调整到均衡状态,从而使 得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 变动,而始终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即经济的产量 水平总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 变动的影响。
2021/8/14
27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3.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
2021/8/14
3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原因 第二,实际余额效应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 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降低,人 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 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2021/8/14
4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39
图17—12 常规总供给曲线(线性的)
2021/8/14
40
图17—13 竞争厂商的生产决策
2021/8/14
41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3.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一,左下方的点代表较为严重的萧条状态,由于这 种状态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和闲置的生产能力,所以当 产量或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会稍有上升,但上升的 速度不会很快。
名词解释总需求
![名词解释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9b1d3c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2.png)
名词解释总需求总需求指的是在一个市场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
它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总量。
总需求可以分为两类:正常需求和超常需求。
正常需求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基本需求,如食品、衣服、住房等。
超常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些特殊商品和服务的额外需求,如奢侈品、旅游等。
总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收入、消费习惯、人口变动、经济环境等。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他们会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总需求。
消费习惯的变化也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比如人们对健康食品、环保产品等的需求增加,会推动相关行业的总需求增长。
人口变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会增加对基本生活需求的总需求。
经济环境的变化,如通货膨胀、失业率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进而影响总需求。
总需求的变化对经济有重要影响。
如果总需求增加,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需求,可以增加生产和销售规模,从而带来经济增长。
反之,如果总需求减少,企业将面临需求不足,可能会降低生产规模甚至进行裁员,从而带来经济下滑。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总需求。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收、放松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财政支出、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总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需要根据总需求来确定生产计划。
如果总需求增加,企业可以增加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如果总需求减少,企业可能需要调整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以维持盈利能力。
总需求的研究对企业和政府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需要了解市场总需求的趋势和变化,以调整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高市场竞争力。
政府需要了解总需求的情况,以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了解总需求还有助于预测市场走势,指导企业创新和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总需求的详细分析
•消费
•投资
1.消费
(1)绝对收入假说
•提出者:凯恩斯
•基本假设:消费由当前的可支配收入决定,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从长期看,收入增高时,边际消费倾向变小
举例
•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政府为刺激消费增加转移支付,张三获得额外的收入1万元。
张三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张三的消费会增加8000元。
绝对收入假说的内涵
•消费随收入波动,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
收入增长,消费增长;收入下降,消费
下降
•宏观经济政策有效——乘数效应
(2)相对收入假说
•提出者:杜森贝利
•基本假设:消费者的消费不仅受到个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还受到如下因素影响:
周围人,特别是相同社会阶层的人的收
入和消费——示范效应
过去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棘轮效应
相对收入假设的内涵
•按照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具有稳定性,即消费的波动会小于收入的波动
•这会降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3)生命周期假说
•提出者:莫迪利安尼
•基本假设:消费者根据一
生的收入,安排一生中各
个时期的消费,使一生的
效用最大
弗兰克·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1985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得主,提出了生命周期
假说、MM定理
举例
•李四从20岁起开始独立生活,计划工作到65岁,预计活到80岁。
每年的收入YL=3万元。
•一辈子的总收入等于3*(65-20)=135万元•每年消费135/(80-20)=2.25万元
•边际消费倾向2.25/3=0.75
边际消费倾向
WL m NL 工作年限
生存年限
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政府刺激计划中,李四(今年30岁)也得到额外的1万元,李四会花掉多少?•10000/(80-30)=200元
•边际消费倾向200/10000=0.02
•产生于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极低,接近于零
影响消费的因素
•按照生命周期假设,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很小。
•财富存量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股市波动对消费的影响
•当股市上扬时,人们的财富增加,由于增加的财富要分配到整个余生,因此对当前消费的MPC同样是很小的。
•但是,股票市场市值的变化很大,因此即使乘以一个很小的MPC,增加(减少)的消费也会很可观;
反之亦然。
•以中国为例,2008年沪深两市总市值下降205774.45亿元,占当年GDP的65.5%,因此即使边际消费倾向很小,比如只有0.02,减少的消费也高达4115亿,从而直接使GDP下降1.31%。
生命周期假设的内涵
•第一,消费比收入稳定,因为个人会在一生中大致维持稳定的消费水平。
•第二,政府政策有效性很低,因为暂时性的收入产生的边际消费倾向几乎为零,不存在乘数效应。
(4)持久收入假说
•提出者:弗里德曼
•基本假设:消费与持久性收入成正比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12~2006),197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
持久性收入
•持久性收入:能够在有生之年维持稳定的消费水平的收入
•举例,比较某老师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的边际消费倾向
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津贴增加1万元
接受别人临时委托的任务,写一个报告,
获得1万元酬劳
持久性收入理论的基本内涵
•持久性收入决定持久性的消费
•暂时性的收入产生暂时性的消费•暂时性收入对持久性消费不产生影响
举例
•李四的收入因为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增加了1万元,他会怎么想?
•暂时性收入——消费倾向小
2.投资
(1)企业固定投资
•决定因素:
企业的收益
资本成本
资金来源(留存收益、信贷配给问题)
(2)住宅投资
•住宅存量的需求决定于用于住宅的净收益•净收益=总收益-成本-税收
•总收益的构成:
租金
业主居住所获得的隐含收益
住宅增值产生的收益
•拥有住宅的成本:
利息成本(抵押贷款利率)
不动产缴纳的税金与折旧
利率对住宅投资的影响
•对实际利率敏感
•对名义利率也敏感
直接导致月供增加,但房子能否租出去,
以及租金能不能增加尚不确定
月供增加,使一些人不满足抵押贷款条
件
(3)存货投资
•存货: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尚未售出的产成品
•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
满足未来的商品需求
降低订货成本
稳定生产的手段
技术原因
预期与存货投资
•预期不到的存货投资:销售量出乎意料,导致产品积压
•预期到的意愿投资:企业计划积累存货,使存货投资扩大
存货与经济周期
•某汽车企业月销售量30辆,存货等于一个月的销售量,即30辆;每月订货30辆
•每月销售量下降到25辆,第一个月存货增加到35辆(订货不变),第二个月存货增加到40辆(订货不变)
•两个月后适应,只需保持25辆的订货量
•第三个月订货量为10辆
•在长期中,每个月少生产5辆,但有一个月,少生产20辆
•存货投资的波动幅度一般大于国民收入的波动幅度
资本形成名义增长率存货投资名义增长率
150.0%
100.0%
50.0%
0.0%
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 -50.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