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总)
管道流量分配规律设计性实验
非经允许,不得外传。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管道流量分配规律设计性实验实验指导书撰写人:姜少华化工原理实验室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07-9-5管道流量分配规律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设计实验以得到管道流量的分配规律。
3.学会通过压降反算流量的方法.二、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2221u d l p p p h ff λρρ=-=∆=(1)即, 22lu p d fρλ∆= (2)式中: λ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d —直管内径,m;f p ∆-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降,Pa;f h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ρ -流体密度,kg/m 3;l -直管长度,m;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
滞流(层流)时,Re 64=λ (3) μρdu =Re (4)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μ —流体粘度,kg/(m·s ).湍流时λ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λ,需确定l 、d ,测定f p ∆、u 、ρ、μ等参数。
l 、d 为装置参数(装置参数表格中给出), 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例如本装置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量,V ,m 3/h 。
2900d Vu π=(5)f p ∆可用U 型管、倒置U 型管、测压直管等液柱压差计测定,或采用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显示。
(1)当采用倒置U 型管液柱压差计时gR p f ρ∆= (6) 式中:R -水柱高度,m.(2)当采用U 型管液柱压差计时()gR p f ρρ∆-=0 (7)式中:R -液柱高度,m ;0ρ-指示液密度,kg/m 3。
简述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
简述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在连接方式不同的并联管路中,流量的分配规律是各不相同的。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最简单的是均匀分配,其次是首末端不等的分配,然后是固定比例分配,最后是固定流速分配。
在说明公式之前,先介绍一个概念,叫做“总阻力系数”。
它指的是并联管路中各管道阻力的总和。
它可以用下式表示:φ=×η×Φ×δφ=式中,α,δ分别是各管道的特性阻力系数;φ=总阻力系数;η是并联管路特性曲线的斜率;Φ为流体流速,即压强差与流速的乘积,由此可见:流速越大,通过的流量越多;流速越小,通过的流量越少。
当然流速也不能太低,否则会产生气穴现象,使流动恶化。
这时,压强差反而减小了。
那么为什么按照“管路的阻力越小,流量越多”这种看法,水利工程中要选择大管径、粗管材呢?如果我们只考虑理论上有关流量与阻力的问题,认为总阻力系数越大越好,这样就容易解决了。
但在实际中,流体的流动往往受到诸如温度、密度、粘滞度、湍流程度、蒸汽压力等物理因素的影响,致使实际流速难于达到理论值,即使这样,也不可能用理论流量的简单乘积去直接代替实际流量,而应该根据实际测量的流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流量Q=W1+W2,式中, W1,W2分别为实际流量和理论流量,与管径无关。
1、串联管路计算公式:Φ=W1×W2=W1×I1×W2+W1×I2×W2=W1×(I1×W1+I2×W2)2、并联管路流量分配方法:分析并联管路的特点:①各并联支路阻力相等,但阻力的大小随着各支路流速的不同而不同,具有一定的伸缩性;②各支路的阻力系数不相等,但可以采用同一个阻力系数;③总阻力系数相等,都等于特性阻力系数。
2、并联管路流量分配方法:设备改造中常用:①按分管长度计算各并联支路的阻力系数的总和,求出各支路的总阻力系数;②按比例分配各并联支路的阻力系数,使各支路阻力系数的比例与其流速的比例相等;③按比例分配各支路的流量,使各支路的流量比例与其流速的比例相等。
管路串并联实验报告流体力学
管路串并联实验报告流体力学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管路串并联的基本原理和流体力学的相关概念;2.通过实验,掌握串并联管路的流量计算方法;3.通过实验,验证管路串并联对流量和压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1.管路串联实验原理:当两个管路串联时,流入和流出的质量流量相等,即m1=m2;由连续性方程可得,A1v1=A2v2,其中A为横截面积,v为流速;令Q1=A1v1为第一个管路的流量,Q2=A2v2为第二个管路的流量,则Q1=Q22.管路并联实验原理:当两个管路并联时,流入和流出的压力相等,即p1=p2;由伯努利定律可得,p1 + 0.5ρv1^2 + ρgh1 = p2 + 0.5ρv2^2 +ρgh2,其中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管道高度差;令Δp1=p1-p2为流体流过第一个管路时的压力损失,Δp2=p2-p3为流体流过第二个管路时的压力损失,则Δp1=Δp2实验设备:1.串联管路实验装置:包括输液瓶、流量计、球阀、直径不同的管道;2.并联管路实验装置:包括输液瓶、压力计、球阀、直径不同的管道。
实验步骤:1.串联管路实验:a)打开球阀,使开度最大,待流量计稳定后记录流量Q1和压力p1;b)关闭球阀,改变流量计跨度,使流量变为Q2,打开球阀,待流量计稳定后记录流量Q2和压力p2;c)比较Q1和Q2的大小,并记录相应的压力差。
2.并联管路实验:a)打开球阀,调整压力计,使压力差为Δp1,待压力计稳定后记录流量Q1;b)改变压力计跨度,使压力差变为Δp2,待压力计稳定后记录流量Q2;c)比较Q1和Q2的大小。
数据处理:1.串联管路实验:a)计算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差Δp=p1-p2;b)绘制流量-压力差曲线,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斜率k1;c)使用Q1=Q2,计算出k2=Δp1/Δp2;d)比较k1和k2的大小,验证串联管路对流量和压力的影响。
2.并联管路实验:a)计算不同压力差下的流量比值Q2/Q1;b)使用Δp1=Δp2,计算出Q2/Q1的理论值;c)比较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验证并联管路对流量和压力的影响。
热网水力工况实验报告
热网水力工况实验报告热网水力工况实验报告实验一热网水力工况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水力工况下热网水压图的变化情况,巩固热水网路水力工况计算的基本原理。
2.能够绘制各种不同工况下的水压图。
3.了解和掌握热网水力工况分析方法,验证热网水压图和水力工况的理论。
二、实验原理在室外热水网路中,水的流动状态大多处于阻力平方区。
流体的压力降与流量、阻抗的关系如下:流体压降与流量的关系?P?SV2 ?H?SHV2并联管路流量分配关系V1:V2:V3?水力失调度X?V变V正常1s1?P变:1s2?:1s3?H变?H正常P正常式中?P——管网计算管段的压力降,Pa;H——管网计算管段的水头损失,mH2O;3V——网路计算管段的水流量m/h;S——管路计算管段的阻力数,Pa/(m3/h)2;SH——管路计算管段的阻力数,mH2O/(m3/h)2;V变—工况变化后各用户的流量m3/h;V正常—正常工况下各用户的流量m3/h;?P变?H变,—工况变化后各用户资用压力;?P正常?H正常,—正常工况下各用户的资用压力;三、实验设备及实验装置1、测压玻璃管2、阀门3、管网(以细水管代替暖气片)4、锅炉(模型)5、循环水泵6、补给水箱7、稳压罐8、膨胀水箱9、转子流量计图1 热网水力工况实验台示意图四、实验步骤1.运行初调节先打开系统中的手动放气阀,然后启动水泵。
待系统充满水,膨胀水箱水位到达所需的定压高度后,关闭阀门L,保持水箱水位稳定。
调节供水干管和各支管(代表用户)的阀门,使各节点之间有适当的压差,待系统稳定后记录各点的压力和流量,并依此绘制正常工况水压图。
2.节流总阀门缓慢关小供干管上的总阀门A,待系统稳定后,记录新工况下各点的压力和水流量,绘制新水压图,并与正常水压图进行比较。
3.节流供水干管中途阀门将总阀A恢复原状,使水压图变回正常工况,不一定强求与原来的正常水压图完全吻合,待系统稳定后,记录下各点的压力和水流量。
并联管组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用 P a ope I P E算法处理压力 一速度耦 hs C u ldSM L e 合, 其他物理量采用一阶迎风格式进行离散. 边界条 件设 置 : 体为 常温 液 态水 密度 P=1 0 g 1 , 流 0k/ I 黏 0 T 。
度 :0 0 1P S 速 度入 口 , . 0 a・ , 自由出 口边界 条件 ,
管组 成 ) [ 和 流集箱 系 统 ( 集 集箱 和 支管 组 成 ) 由[ 组 成. 体在 管 内流动 状况 比较 复杂 , 动参数 受 客 流 流 观 条件影 响 变化 比较 大 , 因此 流 体 在 支 管 中难 以 均 匀 分配 . 文 以某 60MW 超 临 界 直 流锅 炉 中分 配 本 0
有 效 地解决 前 两种 方 法 的不 足. 已有 人 利 用 Fun let 软 件 对 T型管 、 联 管 组 进行 模 拟 , 很 少 将 模 并 但 拟 结 果与 实验 结 果相 结 合 . 文 运 用 F U N 本 L E T分 析 软 件 对集箱 内部流 动特性 进行 仿 真 , 得形 象 、 获 直观
k / m s 、 5 0 k/ m s 、 0 g ( ・ ) g ( ・ ) 1 0 g ( ・ ) 20 0k / m s
1
Q
F v v . 一 P+
。 P
() 1
进 行 模拟 , 果如 图 2 结 .
式 中 : 速 度 ; 时 间 ; 是 质 量 力 ; 压 力 ; M是 0是 F p是 是 流体 的运 动黏 度 ; 密度 . p是 方程 离 散时 , 量 采用 Q I K格 式 进 行 离 散 , 动 UC
并联管组是 由分流集箱系统( 由分配集箱 和支
收 稿 日期 : 0 1 11 2 1 - .2 0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总)
实验四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 时:2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联管路特性及并联管路中阀门开度变化时的流量分配情况;2、掌握并联管路特性曲线(h w -q V 或∆p w -q V )的绘制方法,明确各支路存在流量偏差的原因。
二、实验要求1、在并联管路中,当各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全开时,绘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并联管路特性曲线;计算采用不同方法测量总流量的相对误差,分析各支路存在流量偏差的原因。
2、将任意三条支路上的流量控制球阀完全关闭,绘制其余两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两种不同开度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两支路并联管路特性曲线,分析管路特性曲线在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不同阀门开度时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3、比较不同支路的阻力特性曲线,并分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三、实验原理1、并联管路特点(1)并联管路的流动损失特性:并联管路中各支路的流动损失相等,即h w = h w i (m ) (4-1)(2)并联管路的流量特性:并联管路的总流量等于各支路的流量之和,即1NV V i i q q ==∑ (m 3/s ) (4-2)而对于每一支路,其能量损失可按串联管路计算,故22w 11()2NMj i i jk i Vij k jl h k q d gυλζ===+=∑∑ (m) (4-3a ) 或者以压强损失表示为,'2w i wi i Vi p gh k q ρ∆== (Pa) (4-3b )以上公式即为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式,利用这些公式,即可解决并联管路中流量分配,水头计算以及管径选择等问题。
2、参数测量在本实验中,并联管路的总流量V q 采用三角堰流量计测量,按下式计算521.4tg2V q H θ=∆ (m 3/s ) (4-4)式中 q V ——并联管路的总流量,m 3/s ;∆H ——三角堰堰顶淹深,m ;θ ——三角堰堰顶夹角,本实验设备中,θ=90︒。
串并联管路实验da
管路串并联实验说明一、实验目的:1.验证串并联管路的水头损失和并联管路流量分配的规律。
2.学习掌握复杂管路系统水力实验的调试和操作技能。
3.学习掌握应用节流式流量计(电远传浮子流量计、孔板)量测流量的技能。
二、实验装置管路系统由干管(Ⅰ)(测点1-2间)和并联支管(Ⅱ)、(Ⅲ)、(Ⅳ)(测点2-5间)组成。
关闭支管(Ⅲ)、(Ⅳ)前后阀门,由(Ⅰ)、(Ⅱ)构成串联实验管路;关闭支管(Ⅳ)前后阀门,由(Ⅱ)、(Ⅲ)构成并联实验管路。
或者关闭支管(Ⅱ)、(Ⅲ),由(Ⅰ)、(Ⅳ)构成串联实验管路;关闭支管(Ⅱ),由(Ⅳ)、(Ⅲ)构成并联实验管路。
三、实验原理简单管路的水头损失f w hh h +==(λdL +∑ξ)gv22=(λdL +∑ξ)428dg πQ 2=SQ 2阻抗S=(λdL +∑ξ)428dg π 其中各项阻力系数可自行率定,或由有关手册查得。
串联管路 2iiw QS h ∑=并联管路 233222Q S Q S = 支管(Ⅱ)、(Ⅲ)并联有关数据:1L =75cm,1d =2.6cm ,阻抗估值1S =0.00002952/cm S 2L =140cm,2d =1.4cm , 2S =0.0007952/cm S 3L =100cm,3d =2.6cm , 3S =0.0005352/cm S 4L =140cm,,4d =1.9cm , 4S =0.00038552/cm S孔板 :3Q =μk h ∆=39.975h ∆ s cm /3μ=0.659 K=60.66s cm /3四、实验内容1.串联管路:干、支管(Ⅰ)、(Ⅱ)串联2. 并联管路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干、支管(Ⅰ)、(Ⅱ)串联实验:1.检查管路系统通水前,测压管水面保持齐平。
2.关闭进水阀门1,及支管(Ⅲ)、(Ⅳ)前后阀门,打开支管(Ⅱ)前后阀门及出水阀门.3.启动水泵,逐步打开进水阀门1,调节进出水阀门的开度,使各测点的测压管高度在易于测读的范围内。
串并联管路试验指导书
串并联管路试验说明
一、试验目的
1. 验证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
2. 学习并掌握用孔板式流量计测量流量。
二、试验原理
1. 孔板流量计的原理
流体流过孔板时,孔板前后产生压差,其差值随流量而变,两者之间有确定的关系。
因此可通过测量来测定流
2. 并联管路的计算原理
设分流前流量为v q ,合流后流量为0v q ,各管路内流量为1v q ,则并联管路有如下规律:
120........v v v vi v q q q q q =+++=
123........vi i f f f i q L h h h K ====
其中f i h 为第i 条管路上的能量损失。
i K 称为第i 条管路的流量模数。
i K =
四、试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1)记录仪器常数D 、μ、e 、d 。
(2)检查当0v q =时测压管液面是否水平,若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必须将橡皮管内空气排尽,使测压管液面处于水平状态,才能进行以后的试验。
(3)全部开启出口阀门与各管路阀门,微开入口阀门1。
(4)将测压计排气阀关闭。
2. 进行试验
(1)打开电机,将进水阀们逐渐开启至最大流量,使3,4测压管高度差达到最大值,作为第一个试验点,测读出并记录测压计内液面的读数。
(2)逐渐关小进水阀门,读出10个测压点的高度,共测三次。
(3)关闭电机,检查测出液面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检查试验过程中橡皮管内是否有气泡。
3. 注意事项
(1)试验过程中如测压管液面波动不稳,应对各测压管液面同时进行测度。
(2)每次调节流量应缓慢,调节后应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读。
实验六 并联平行管冷态流量偏差实验
实验三 并联平行管冷态流量偏差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显示,具体认识并联平行管(Z 形、U 形与多管连接),流动时的静压差分布规律有其对平行管流量偏差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并联管的分配联箱和汇集联箱内流体的静压分布遵守能量守恒原理。
图5-12示出了分配联箱的汇集联箱静压分布的一般规律。
对分配联箱来说,进口处流速W 最大,以后流速逐渐下降,动压转化成静压,自进口至出口沿联箱长度静压逐渐上升;此时,由于沿联箱流动方向存在阻力损失,使静压有所下降。
对于汇集联箱来说,流动阻力将使静压升高。
并联管进出口联箱有Z 形和U 形两种典型连接方式,如图5-13所示,每根管子的静压差由其进出口联箱静压分布所决定。
并联管第i 根管子的流量q m·i 可表示为(5-3)式中:A i ——第i 根管子的流通断面积,m 2; Σζ——第i 根管子局部阻力系数总和; λ——沿程摩擦阻力系数;d ——管子内径,m ; l ——管子长度,m ;△pi ——第i 根管子进出口压力差,Pa ; ρ——流体密度,kg/m 3 如果每根管子的结构和流体密度都相同,则q m·i 只决定于△pi 。
因此,根据流量偏差的概念,第i 根管的流量偏差系数ηi可表示为(5-4)skg p l dA q iiii m /)(2∆+∑=⋅λξρPanpp p p q q ni ipf pff mpfmf i ∑=∆=∆∆∆==1η式中△P pi——并承管进出口平均压差(5-5)其中n——并联管总根数。
三、实验设备并联管单相冷态流量偏差试验台系统如图5-14所示。
它由并联管、联箱、连接管、静压测量管等组成。
并承管的内径为7mm,长1.61m,共11根。
分配、汇集联箱的内私营0mm,长0.78m。
在分配、汇集联箱上各均匀布置六个静压测点,通过信号管与水柱测量玻璃管连接。
在水柱测量玻璃管水准面上方充压缩空气,用以缩短水柱高度。
分配联箱与汇集联箱水柱测量玻璃管的压缩空气侧分捌接至U形管差压计两端,以测量相互间的压力差。
并联管路流量分配的数值仿真研究
并联管路流量分配的数值仿真研究刘波;吴竞【摘要】通过建立典型的并联管路的物理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并联管路的流量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雷诺数和孔径比对支路管路流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主管路雷诺数越小,支路管路的流量分配更均匀;孔径比越大,支路管路的流量分配更均匀.【期刊名称】《雷达与对抗》【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并联管路;流量分配;雷诺数;孔径比;数值仿真【作者】刘波;吴竞【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南京 21115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南京 2111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80 引言并联管路是雷达液冷系统中常用的分流系统。
支路管道流量通常按均布设计,但由于分流点距离入口远近不同和局部流阻的变化,会使各支管流量不同。
若支管流量均匀性差,则与其连接的发热组件的散热性能就不同,均温性差。
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是管路流道设计的难点和关键点[1]。
所以,研究并联管组的流量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联管组的研究早期用能量衡算法,但由于分流和汇流的影响,按流线建立机械能守恒的伯努利方程偏差较大,因此动量守恒理论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离散模型和数值模拟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陈之航、赵再三[3]和赵镇南[4]建立了基于动量方程的压力与流量分布的数学模型。
林友新和赵晴川、马东森由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U型和Z型布置的流量分配离散化计算模型。
Tong J C K建立了Z型布置的二维模型,说明增大集管直径、沿流向逐渐缩小分配集管直径和减小支管直径都有助于改善流量分配均匀性。
何嘉用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Z 型并联管组,得知进、出口压差对流量分配的影响较小,沿流向减小集管直径可使流量分配更均匀[5]。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并联管路中不同雷诺数和管路孔径比(主管路与支路管径之比)管路流量分配特点以及对管路流量的影响。
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
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
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呢,就像咱们平常生活中的水龙头一样,简单又有趣。
想象一下,咱家有好几个水管同时放水,水流出来的方式可就得讲究点了。
就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的管子大,有的管子小,流出来的水量也就不一样。
嘿,大家伙儿都想喝水,这时候就得看每个管子给力不给力了。
先说说这个并联管路,简单来说,就是把好几个管子并排放在一起。
就像你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去吃火锅,锅里煮的汤大家都可以喝,想想是不是很美好?每个管子里面的水流量跟它的直径、长度、材料都有关系。
大管子水流得快,小管子呢,水流得慢。
就像有些人走路快,有些人走路慢,大家都是去同一个地方,但到达的时间可能就不一样。
水流通过大管子时,咻的一声就过去了,而小管子则得慢悠悠地走。
然后,水在这些管子里流动,就像我们每天的生活,有的事情顺利,有的事情则需要点耐心。
每个管子的流量分配不一定均匀,这可是个看脸的时代。
流量大的管子就像是大明星,水流得快,大家都想去关注。
流量小的管子,可能就得在一旁默默无闻。
这时候咱们就得注意了,流量大了可不代表全都能喝得着,得看各个管子之间的配合。
哎,想想生活中的小事,谁不是为了点水都要排队呢?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水都是均匀流动的,但这个流量分配就像是考试一样,成天都在考验着每个管子的实力。
你还得给那些小管子一点关注,毕竟小管子也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就像咱们的朋友圈,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小伙伴,偶尔说一句话就能让你开怀大笑。
咱们聊聊流量的分配,这可是门学问呢。
流量大的管子在一开始流得快,慢慢地,压力就会减小,水流的速度也会慢下来。
这就像人嘛,刚开始拼劲十足,过一段时间可能就疲惫了。
而小管子在最开始流量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水流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这就像个蜗牛,慢慢爬,总会到达终点,细水长流嘛。
所以,管路之间的平衡可得好好维护,流量分配的规律就像一首乐曲,得有高有低,才能和谐动听。
想象一下,音乐里高音和低音交替,才能演绎出优美的旋律。
并联排水管路特性方程的确定
并联排水管路特性方程的确定在并联排水管路中,确定特性方程的过程涉及到流量分配的问题,这也是确定特性方程的关键。
在确定特性方程时,首先需要确定管道的等效粗糙度。
等效粗糙度是指将一个管道看成一个等效的单独管道,该管道具有与原管道等效的水流阻力。
对于并联排水管路来说,一般可以使用等效粗糙度公式来确定管道的等效粗糙度。
其次,需要确定管道的流量分配情况。
在并联排水管路中,流量会在各个管道之间分配。
一般来说,流量分配的情况可以使用线性规律来描述,即流量与管道的粗糙度成正比。
最后,根据上述信息,可以使用特性方程来描述并联排水管路的流量特性。
一般来说,特性方程的形式为
Q=K*H^n,其中Q表示流量,H表示管道的水头损失,K和n 则是确定的常数。
例如,对于一个并联排水管路,其中有3根管道,管道1的粗糙度为100,管道2的粗糙度为200,管道3的粗糙度为300。
简述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
简述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第一定律:流量相等的各支路管路的分配系数,与其所联接的总支路数成正比。
即p=Np/N。
1。
前提条件:在总体设计中:流入的流量必须大于流出的流量;2。
注意事项:并联总支路数应该小于或者等于流量所对应的总支路数; 3。
使用范围:气体、液体、蒸汽; 4。
物理意义: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并联总支路数增加,则所需要的压降也会减少。
第二定律:流量大小与所需压降成反比的管路的连接方式。
( a)若A、 B两支路,流入的流量相同,但是所需压降不同,则连接A、B两支路。
b)若A、 B两支路,流入的流量相同,但是所需压降相同,则连接A、 B两支路。
c)若A、 B两支路,流入的流量不同,但是所需压降不同,则连接A、 B两支路。
( d)若A、 B两支路,流入的流量不同,但是所需压降相同,则连接A、 B两支路。
3。
使用范围:气体、液体、蒸汽; 4。
物理意义:流量增大时,所需压降也会增大,当然流量越小,所需压降就会越小。
5。
连接法则:先简后繁。
如果使用同一个大小的三通来连接,则可以大大减小阻力,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4。
类型划分: a)串联:每段都通过阀门调节,每段流量相同,每段所需压降相同。
如图6-1-18。
b)并联:两端都有阀门,在每段上通过大小相同的流量,且每段所需压降相同。
如图6-1-19。
5。
物理意义: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只开一个阀门,则压降较大。
所以,我们应尽量把流量控制在相同或相近的数值内,如此才能保证压降的最低。
所谓“同一时间开大阀,同一时间开小阀”,这样就可以减小流量,降低压力损失。
5。
自行车的原理:流量相同时,管径越细,压力损失越小;压力损失相同时,管径越粗,管路的耐压能力越高。
如图6-2-13。
相信大家都知道“开源节流”的道理,不过许多人都忽视了“节流”这一部分。
节流其实很重要!因为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龙头,这时候我们应该节流吗?非也,正确的做法是——水龙头放水口上面安装一个球阀,出水量大小由球阀控制。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数时,则有: Q=Q1+Q2+Q3 并联管路各管段阻力损失相等,于是: h1-3=h1=h2=h3 S1Q12=S2Q22=S2Q32 由公式 4、公式 5、公式 6 可得: 1 1 1 1 (5) (6) (4)
S = S1 + S 2 + S 3 1 1
Q1 : Q2 : Q3 = S1 : S 2 : S 3
u
p f
V 900d 2
(5)
可用 U 型管、倒置 U 型管、测压直管等液柱压差计测定,或采用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
表显示(本实验装置使用差压变送器进行测定压差) 。 ①当采用倒置 U 型管液柱压差计时
p f gR
(6)
式中:R-水柱高度,m。 ②当采用 U 型管液柱压差计时
p f 0 gR
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①当量长度法 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 le 的同直径的管道所产生 的机械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 le 表示。这样,就可以用直管阻 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总机械能损失 力的公式来计算局部阻力损失,而且在管路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阀门的当
hf
p f
p1 p 2
即,
2dp
2
l u2 d 2
(1)
lu
f
(2)
式中:λ—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 d—直管内径,m;
p f hf
—流体流经 l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 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ρ—流体密度,kg/m3; l—直管长度,m; u—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滞流(层流)时,
管路串并联实验模板
管路串并联实验(最好分2个写)一、 实验目的 1、 可用于测定管路阻抗;2、验证串、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规律。
二、 实验原理简单管路通常是指直径相同的管路或直径不同的管路串联而成。
复杂管路则可分为并联管路和分支管路,其中并联管路是指在主管某处分为几支,然后又汇合成一主管的管路;分支管路则是指液体在主管处有分支,但最终不汇合。
串联管路在定态流动情况下,可符合下面方程式: 1、连续性方程成立,通过各管段的质量流量ω1=ω2=ω3,对于不可压缩流体且有V S1=V S2=V S3,u 1A 1=u 2A 2=u 3A 3。
2、整个管路总阻力等于各段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之和,即 ()i f fn f f f h h h h h ∑∑∑∑∑∑=+++= 21式中∑fi h ――各等径直管段中总阻力(包括液段中各种局部阻力)并联管路的特点是: 1、主管的质量流量等于各分支管路质量流量之和,对于不同压缩流体有V S =V S1+V S2+V S32、流经各分支管路的的阻力相等,即:∑∑∑∑=+=fAB f f f h h h h 3213、 在通常条件下,通过各支管路的流体流量按上式自动进行分配,即满足:222233333222222211111u d l l u d l l u d l l e e e ⋅+=⋅+=⋅+∑∑∑λλλ由于u d V s ⋅=24π可推导得到:()()()∑∑∑+++=333532225211151321::::e e e S S S l l d l l d l l d V V V λλλ三、 实验仪器四、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前依次检查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了解其名称与作用,并检查是否正常有无漏水漏气现象。
2、接通电源起动泵,打开阀1、11、8、13、10、6或阀3、14、9、12、7、4进行管路串联实验。
3、 读取并记录计量桶内的体积量,求取流速。
4、 比较各点间的压力,分析阻力的分配。
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机理及算法的数值研究
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机理及算法的数值研究1. 引言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多分支并联管道系统广泛应用于输送液体或气体的流体力学问题。
在这些系统中,流体需要被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分支管道中,以满足不同位置的需求。
对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机理及算法进行数值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2. 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基本原理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每个分支管道的特性和流体的性质,通过合理的方法将流体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分支管道中。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管道的长度、直径、流速等因素,并且要保证每个分支管道都能得到足够的流体,以避免流体的不均匀分配和管道的过载或过载的问题。
3. 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数值研究方法在进行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数值研究时,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流体的流动以及对流体力学的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情况下的流量分配结果,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4. 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算法研究针对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复杂性,需要设计合适的算法来求解分配问题。
常见的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特性进行优化,找到最优的流量分配方案,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进行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研究中,我认为需要充分考虑管道系统的复杂性和实际工程需求,结合数值研究和算法设计,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还要注重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流体分配需求。
6. 总结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机理及算法的数值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流体力学、数值计算、优化算法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推动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以上对多分支并联管道流量分配的数值研究进行探讨和论述,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参考。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总)教学文案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总)实验四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 时:2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联管路特性及并联管路中阀门开度变化时的流量分配情况;2、掌握并联管路特性曲线(h w -q V 或∆p w -q V )的绘制方法,明确各支路存在流量偏差的原因。
二、实验要求1、在并联管路中,当各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全开时,绘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并联管路特性曲线;计算采用不同方法测量总流量的相对误差,分析各支路存在流量偏差的原因。
2、将任意三条支路上的流量控制球阀完全关闭,绘制其余两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两种不同开度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两支路并联管路特性曲线,分析管路特性曲线在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不同阀门开度时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3、比较不同支路的阻力特性曲线,并分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三、实验原理 1、并联管路特点(1)并联管路的流动损失特性:并联管路中各支路的流动损失相等,即h w = h w i (m ) (4-1)(2)并联管路的流量特性:并联管路的总流量等于各支路的流量之和,即1NV V i i q q ==∑ (m 3/s ) (4-2)而对于每一支路,其能量损失可按串联管路计算,故22w 11()2NMj i i jk i Vij k jl h k q d gυλζ===+=∑∑ (m) (4-3a ) 或者以压强损失表示为,'2w i wi i Vi p gh k q ρ∆== (Pa) (4-3b )以上公式即为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式,利用这些公式,即可解决并联管路中流量分配,水头计算以及管径选择等问题。
2、参数测量在本实验中,并联管路的总流量V q 采用三角堰流量计测量,按下式计算521.4tg2V q H θ=∆ (m 3/s ) (4-4)式中 q V ——并联管路的总流量,m 3/s ;∆H ——三角堰堰顶淹深,m ;θ ——三角堰堰顶夹角,本实验设备中,θ=90︒。
管路串并联实验报告流体力学
管路串并联实验报告流体力学
标题:管路串并联实验报告——流体力学的探索之旅
一、引言
在工程领域,流体力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学科。
它研究了流体(如空气、水或油)在管路中的运动规律,以及这些运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详细记录我们进行的关于管路串并联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深入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目的与方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串并联管路的流体流动特性,了解流体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的流动情况。
实验设备与材料:管道模型、阀门、压力计、流量计等。
实验步骤:首先搭建串并联管路模型,然后分别打开和关闭各段管路的阀门,观察并记录流量计和压力计的数据变化。
三、实验结果分析
串联管路:当一段管路关闭时,整个系统的压降增大;而当所有管路同时关闭时,压降达到最大值。
此外,流量随着管路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并联管路:当一段管路关闭时,其他管路内的流量不受影响;但总压降会减小。
当所有管路同时打开时,系统的压降最小,流量最大。
四、结论
串并联管路在流体力学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和优化管路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流体的流动特性和压降等因素,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流体传输。
五、参考文献
[此处添加相关文献]
六、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支持和指导,使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本次实验。
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让我们共同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管道流量分派规律设计性实验
非经允许,不得外传。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管道流量分配规律设计性实验实验指导书撰写人:姜少华化工原理实验室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07-9-5设完报告与资料试高中资从而管道流量分配规律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设计实验以得到管道流量的分配规律。
3.学会通过压降反算流量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2221u d l p p p h ff λρρ=-=∆=(1)即,22lu p d fρλ∆=(2)式中: λ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d —直管内径,m ;—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f p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f h ρ —流体密度,kg/m 3;l —直管长度,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
滞流(层流)时,(3)Re64=λ(4)μρdu =Re 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μ —流体粘度,kg/(m·s)。
湍流时λ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λ,需确定l 、d ,测定、u 、ρ、μ等参数。
l 、d 为装置参数(装置f p ∆参数表格中给出), 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例如本装置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量,V ,m 3/h 。
(5)2900dVu π=可用U 型管、倒置U 型管、测压直管等液柱压差计测定,或采用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显f p ∆示。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总)
实验四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学 时:2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目的1、 了解并联管路特性及并联管路中阀门开度变化时的流量分配情况;2、 掌握并联管路特性曲线 (h w -q v 或p w -q v )的绘制方法,明确各支路存在流量偏差的 原因。
、实验要求1、在并联管路中,当各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全开时,绘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 并联管路特性曲线;计算采用不同方法测量总流量的相对误差,分析各支路存在流量偏差的2、将任意三条支路上的流量控制球阀完全关闭,绘制其余两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两 种不同开度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两支路并联管路特性曲线, 分析管路特性曲线在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不同阀门开度时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3、比较不同支路的阻力特性曲线,并分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三、实验原理1、并联管路特点(1)并联管路的流动损失特性:并联管路中各支路的流动损失相等,即h w = h wi( m ) ( 4 1)(2 )并联管路的流量特性:并联管路的总流量等于各支路的流量之和,即N qvq vi(m 3/s )(4 2)i 1而对于每一支路,其能量损失可按串联管路计算,故或者以压强损失表示为,以上公式即为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式,禾U 用这些公式,即可解决并联管路中流量分配, 水头计算以及管径选择等问题。
2、参数测量在本实验中,并联管路的总流量q V 采用三角堰流量计测量,按下式计算h wiN X j1 jd jM 2k1k )2gKq Vi (m)(4 3a )'2 p wigh wik i q Vi(Pa) (4 3b )5q V 1.4 H 2tg -(m 3/s ) 式中 q V -------- 并联管路的总流量, m 3/s ;H ――三角堰堰顶淹深, m ;——三角堰堰顶夹角,本实验设备中,=90。
并联管路中的各支路流量 q vi 由涡轮流量计测定,各支路的流动损失由差压表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 时:2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联管路特性及并联管路中阀门开度变化时的流量分配情况;2、掌握并联管路特性曲线(h w -q V 或p w -q V )的绘制方法,明确各支路存在流量偏差的原因。
二、实验要求1、在并联管路中,当各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全开时,绘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并联管路特性曲线;计算采用不同方法测量总流量的相对误差,分析各支路存在流量偏差的原因。
2、将任意三条支路上的流量控制球阀完全关闭,绘制其余两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两种不同开度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两支路并联管路特性曲线,分析管路特性曲线在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不同阀门开度时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3、比较不同支路的阻力特性曲线,并分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三、实验原理1、并联管路特点(1)并联管路的流动损失特性:并联管路中各支路的流动损失相等,即h w = h w i (m ) (41)(2)并联管路的流量特性:并联管路的总流量等于各支路的流量之和,即1NV V i i q q ==∑ (m 3/s ) (42)而对于每一支路,其能量损失可按串联管路计算,故22w 11()2NMj i i jk i Vij k jl h k q d gυλζ===+=∑∑ (m) (43a ) 或者以压强损失表示为,'2w i wi i Vi p gh k q ρ∆== (Pa) (43b )以上公式即为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式,利用这些公式,即可解决并联管路中流量分配,水头计算以及管径选择等问题。
2、参数测量在本实验中,并联管路的总流量V q 采用三角堰流量计测量,按下式计算521.4tg2V q H θ=∆ (m 3/s ) (44)式中 q V ——并联管路的总流量,m 3/s ;H ——三角堰堰顶淹深,m ;——三角堰堰顶夹角,本实验设备中,=90。
并联管路中的各支路流量Vi q 由涡轮流量计测定,各支路的流动损失由差压表测定。
3、并联管路特性曲线的绘制由式(43a )和式(43b )可知,流动损失与体积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即管路流动损失曲线为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
根据所测不同流量下的压差损失,可绘制出p w -q V 曲线,如图41所示的曲线Ⅰ或曲线Ⅱ。
根据并联管路的流动损失和流量特性式(41)和式(42),在各支路流动损失相等的条件下,将各支路的对应流量相加,可得并联管路的特性曲线,如图41所示。
图中曲线和分别为支路1和支路2的流动损失特性曲线,曲线III 为曲线和并联后的管路特性曲线。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该实验系统包括实验用水循环系统(图42)、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综合实验系统(图43)和三角堰流量测量系统(图44)等组成。
此外,实验所配仪器有涡轮流量计(LWGY-25)和差压表(1201PG 0~40kPa )。
实验用水循环系统如图42所示,在实验室地下有一个容积为150m 3的地下水库,由水源泵组5将水库中的水经上水管2打入五楼恒位水箱1保持恒定水位。
恒位水箱中的水,一部分经供水管3供实验系统使用,经过实验管道4和三角堰流量测量系统6后流回到地下水库;另一部分则通过溢流管7进入地下水库,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综合实验系统如图43所示。
从高位恒位水箱经供水管引入并联管路系统,经五组并联的实验管道,由排出管排入三角堰。
每一实验支路上均装有涡轮流量计3、流量控制球阀4和差压表2。
涡轮流量计用于测量分支管路流量,通过改变流量控制球阀开度的大小来调节分支管路的流动损失和流量。
并联管路流量控制总阀1用于调节进入并联管路系统的总流量,系统总流量采用三角堰流量计进行测量。
三角堰流量测量系统如图44所示,该三角堰为直角堰,即2θ=45。
三角堰流量测量水箱外侧装有连通玻璃管和标尺,连通玻璃管的水位指示三角堰中的水位,水位高度变化可从标尺上读出,即H =H -H 0,称为堰顶的淹深。
其中H 为某一测量工况下的连通玻璃管∆p wq VIIIIIIq V 1+q V 2q V 2qq V 1q V 1q图4-1 并联管路特性曲线绘制示意图标尺读数,单位为mm ;H 0为堰顶水位起始值(如图44所示),对于1#实验台H 0=153 mm ,2#实验台H 0=156mm ,3#实验台H 0=150 mm 。
按式521.4tg 2V q H θ=∆(m 3/s ),即可求出体积流量V q1q V 去三角堰恒位水箱来流 q V 324图4-3 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综合实验系统1650012 237地下水库±0.005 64图4-2 实验用水循环系统图1—恒位水箱;2—上水管;3—供水管;4—实验管路;5—水源泵组;6—三角堰流量测量水箱;7—溢流管。
实验中的管路系统基本参数如下:联箱管路径为Φ50mm ;实验管路采用GBT3091-2001 25(1)镀锌碳钢管,壁厚=4mm 。
五、实验预习要求、实验条件、方法及步骤本实验的先修实验课为《管道沿程损失实验》,即本实验要求学生在熟悉和掌握以下几点的基础上进行。
① 工业管道沿程损失系数的测定方法;② 各种测量仪表、设备测取有关数据的操作方法; ③ 管路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④ 并联管路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① 实验小组可由3~5人组成,设实验组长1名,做好分工,明确调节指令及信息反馈方式;② 将各支路流量控制球阀4调整到全开状态,通过调节总管路上的流量控制阀1改变各支路流量(6次),将各支路的流量、流动损失和三水堰水位等实验数据记录在表41中。
计算三角堰所测流量与各支管流量和间的偏差值,在图45、46中绘制各支路的管路特性曲线和并联管路特性曲线;③关闭任意三支路上的流量控制球阀,使其余两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两种不同开度(如1/2开度和3/4开度),通过调节总管路上的流量控制阀改变各支路流量(6次),将各支路的流量、流动损失和三角堰水位等实验数据记录在表42、表43中。
在图47中绘制某一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全开、1/2开度和3/4开度时管路特性曲线,并分析该曲线的变化规律,在图48中绘制两支路并联后的管路特性曲线。
六、思考题1、分析在相同流量下,支路并联后流动损失降低的原因。
连通玻璃管安装位置3~4△H max△H侧视图主视图H 0Hθ连通玻璃管及标尺三角堰堰顶图4-4 三角堰流量计示意图2、分析涡轮流量计所测并联管路总流量和三角堰所测流量存在偏差的原因。
附:《并联管路特性及流量分配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用表表4 1 支路1#~5#控制阀门全开,调节总阀开度改变流量实验台编号:#次数1#支路2#支路3#支路4#支路5#支路三角堰水位堰顶淹深三角堰流量总流量相对误差p w1(kPa)q V1(m3/h)p w2(kPa)q V2(m3/h)p w3(kPa)q V3(m3/h)p w4(kPa)q V4(m3/h)p w5(kPa)q V5(m3/h)H(mm)H=H H0(m)'Vq(m3/s)q V=q Vi(m3/s)%1 32 4.87 36 5.05 38 6.23 45 4.69 49 3.87 268.5 0.11850.00680.00690.94%2 22 4.05 26 4.23 27 5.20 32 3.87 36 3.21 259.0 0.10900.00550.0057 4.00%3 13 3.12 16 3.28 14 4.00 20 2.98 22 2.47 248.5 0.09850.00430.0044 3.28%4 10 2.54 11 2.66 11 3.29 13 2.42 17 2.03 241.3 0.09130.00350.0036 1.94%5 5 1.94 7 1.96 6 2.51 10 1.82 12 1.56 232.7 0.08270.00280.0027 1.24%6 3 1.20 5 1.11 2 1.63 5 1.17 7 1.01 218.8 0.06880.00170.0017 2.20%1)三角堰初始水位H0= 150 mm; 2)相对误差'100V VVq qdq-=⨯%表4 2 任选#支路与#支路,将阀门开度调至半开状态,调节总阀开度改变各支路的流量实验台编号#次数#支路#支路三角堰水位堰顶淹深三角堰流量总流量相对误差p w1(kPa)q V1(m3/h)p w2(kPa)q V2(m3/h)H(mm)H=H H0(m)'Vq(m3/s)q V=q Vi(m3/s)%1 42 3.71 48 3.33 223.8 0.07380.00210.0020 5.59%2 30 2.97 33 2.64 216.4 0.06640.00160.0016 2.03%3 22 2.47 24 2.16 215.1 0.06510.00150.001315.04%4 15 2.14 18 1.83 206.8 0.05680.00110.0011 2.44%5 11 1.74 13 1.43 203.7 0.05370.00090.0009 5.88%6 8 1.39 10 1.06 197.3 0.04730.00070.00070.10% 26. . .表4 3 任选#支路与#支路,将阀门开度调至3/4开度位置,调节总阀开度改变各支路的流量实验台编号#次数#支路#支路三角堰水位堰顶淹深三角堰流量总流量相对误差p w1(kPa)q V1(m3/h)p w2(kPa)q V2(m3/h)H(mm)H=H H0(m)'Vq(m3/s)q V=q Vi(m3/s)%1 40 4.38 49 4.68 228.7 0.07870.00240.0025 3.46%2 29 3.51 32 3.77 224.1 0.07410.00210.0020 3.36%3 17 2.62 20 2.83 217.5 0.06750.00170.00158.65%4 11 2.01 12 2.12 210.9 0.06090.00130.001110.47%5 6 1.46 8 1.46 204.8 0.05480.00100.000817.59%6 3 0.90 5 0.69 197.3 0.04730.00070.000435.16% 27. . .管路特性曲线的绘制q V图4-5 各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处于全开时的管路特性曲线∆p wq V ∆p wV ∆p w图4-7 支路流量控制球阀分别处于全开、1/2开度和3/4开度时的管路特性曲线∆p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