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6_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ppt课件
空隙性
指岩石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分 布特点以及连通情况等。这些特性 对于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动有 重要的影响。
岩石中的空隙
松散岩层孔隙特点
孔隙率(度):一定体积岩石(包括孔隙)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n Vn 100% V
影响松散岩层孔隙度的因素
“理想土”模型
颗粒排列方式和密实程度 颗粒大小和形状 分选程度 土壤结构(单粒、团粒结构) 其他因素:次生裂隙、根孔、虫孔等
裂隙
成岩裂隙 构造裂隙 风化裂隙
裂隙性
裂隙的方向、宽度、延伸方向、充填情况等。 裂隙率
Kr Vr V
溶穴
发生在可溶性岩石之中 具有继承性 岩溶率(溶隙率)
岩石空隙的特性(均匀性、方向性、连通性)
松散岩类:空隙分布均匀、连通性好 基岩裂隙:不均匀、具方向性、不同方向裂隙可形成裂隙网
络 可溶岩溶隙:极不均匀、很强的方向性、容易形成各自的岩
溶水流系统。
按含水介质的地下水分类
层。
支持毛细带 中间带 土壤水带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饱水带。但包气 带作为补给通道作用也不容忽视。
地下水赋存
含水层
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 层。
辨异:饱含水的弱透水层(粘土、沿粘土等);不含水的透 水层(沙漠、被疏干的含水层等)
隔水层
定义: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辨异:隔水层的相对性,并非完全隔水-弱透水层
下可以进行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 全球水文循环是闭合系统,局部为开放系统 水文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其他物质的运移和聚集
2024版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CONTENTS•水文地质学概述•岩石中水存在形式与性质•地下水流动系统与补给排泄条件•孔隙裂隙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渗透性影响•不同类型含水层特征及其富水性评价水文地质学概述01水文地质学定义与研究对象水文地质学定义研究地下水分布、运动、形成、变化及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以地下水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及现状发展历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经历了描述性、定量化和系统性三个阶段。
现状当前水文地质学已发展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领域。
水文地质学与其他学科关系与地质学的关系地质学为水文地质学提供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水文地质学则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水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与水文学的关系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都研究水的循环和分布,但水文学更侧重于地表水的研究,而水文地质学则更关注地下水。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环境科学为水文地质学提供了宏观的研究视角和综合分析方法,水文地质学则为环境科学提供关于地下水环境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岩石中水存在形式与性质02岩石中水存在形式吸附水附着在岩石颗粒表面或矿物晶体内部的水分子,受固体表面吸附力作用。
毛细水存在于岩石毛细孔隙中的地下水,受毛细力作用上升。
重力水在岩石大孔隙或裂隙中,受重力作用自由运动的水。
岩石中水物理化学性质溶解性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水溶液,改变水的化学性质。
密度与温度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4°C时密度最大,具有热传导性。
粘滞性水的粘滞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影响地下水的流动。
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滴呈球形,影响毛细水的上升高度。
岩石中水运动规律达西定律描述水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的关系。
渗流基本方程描述非饱和带与饱和带地下水流运动的偏微分方程。
地下水流系统由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层次性。
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对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水文地质学基础共40页PPT课件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河
河
流
流
由于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流动,一般情况下,潜水面不水平,是一个向排泄区微微倾斜的曲面 。 该曲面往往与地表面一致,但起伏比较平缓 。 潜水面首先受地表水文网密度和切割深度的控制。 在地形切割强烈地区,地下水补给河水,潜水面向河道倾斜;在河流的下游,河床往往高于地面,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河水补给潜水,则潜水面向河流外侧倾斜。 潜水面形状还受含水层岩性及过水断面大小影响 含水介质透水性越强,其中潜水水面越缓;介质透水性越差,潜水面越陡。在均质的介质中,当潜水流经较大的过水断面时,其水力坡度变缓。
3.3 地下水分类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包气带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潜水
孔隙潜水
裂隙潜水
岩溶潜水
承压水
孔隙承压水
裂隙承压水
岩溶承压水
上层滞水(a) 、潜水(b)、承压水(c)
a
b
c
一、潜水与潜水含水层概念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中的水。 自由表面—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隔水顶板,与大气直接相通,除大气压强外不受其它任何附加压强。 稳定—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范围),以与上层滞水区分。 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 建筑房屋时的基坑排水,大堤堤角处的散浸渗漏(潜水)
3.1 包气带与饱水带
3.2 含水层 隔水层 弱透水层
一、基本概念 饱水岩层中,根据岩层给水与透水能力而进行的划分: 含水层(Aquifer): 是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各类砂土,砂岩等 隔水层(Aquifuge): 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 弱透水层(Aquitard): 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各种粘土,泥质粉砂岩、砂质页岩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2024)
2024/1/29
18
地下水运动规律与
05
数学模型
2024/1/29
19
地下水运动基本方程和定解条件
地下水运动基本方程
描述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基本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状态方程。
定解条件
确定地下水运动方程的解需要满足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如初始水位、流量边界、水头边界等。
解析法和数值法
通过建立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利用解析解 或数值解来求解地下水资源量。
16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2024/1/29
开发利用现状
全球范围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 度不断提高,但存在过度开采、污染 等问题。
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意识提高,未来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将更加注重可持 续性,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实 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9
地下水循环过程及补给排泄关系
地下水的循环过程
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等通过入渗、径流等方式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再通 过蒸发、泉流、人工开采等方式排泄到大气或地表。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关系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凝结水等,排泄方式主要有泉流、 蒸发和人工开采等。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024/1/29
29
工程设计中考虑因素及防范措施
地下水对工程影响预测
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下 水问题,如突水、涌水等,并制定相 应的防范措施。
工程降水与止水设计
根据工程需要,设计合理的降水或止 水方案,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024/1/29
地基处理与加固措施
针对不良地基条件,采取地基处理或 加固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
最新工程地质基础—地下水PPT课件
承压水具有如下特征:
⑴承压水是不具有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 ⑵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一般只通过补给区接 受补给。 ⑶承压水的动态比较稳定,受气候影响较小。 ⑷承压水不易受地面污染。 (5)承压水一般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
承压水等水位线图——承压水面上高程相等点 的连线图 (需附地形等高线和顶板等高线)。
成岩裂隙 构造裂隙 风化裂隙
衡量指标裂隙率KT:
KT岩 裂石 隙总 体体 V积 TV) ) 积 ( 1( 0% 0
溶隙
可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和白云岩等, 在地下水溶蚀下会产生空隙,这种空隙称为溶隙。
衡量指标为溶隙率KK
KK可 溶溶 隙岩 体体 V 积 KV) ) 积 ( 1( 0% 0
4.2.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1. 酸碱度(PH值)
酸碱度(pH值): 取决于水中氢离子浓度。据PH值,地 下水的酸碱度可分为5类。
地下水按PH值分类
2. 矿化度(M)
地下水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要求矿化度小于1g/L。 据矿化度把地下水分为5类。
★ 硬度表示方法:
(1)mmoL/L (2)德国度 1mmol/l=2.8德国度,1德国度相当于7.1mg/L Ca2+或 4.3mg/L Mg2+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水的硬度以CaCO3的mg/L表示
地 下 水 按 总 硬 度 分 类
分类 极 软 水 软 水 微 硬 水 硬 水 极 硬 水 总 硬 度mmol/l <1.5 1.5~3.0 3.0~6.0 6.0~9.0 >9.0
德 国 度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精品文档
%
0 69.0 30.92 0.05 0.04
生物水
总储量
2019/2/15 themegallery
0.000011
0.00001
0.000011
0.003
13.8598
100
0.3503
100
Company Logo
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淡水
2019/2/15
第一章绪论
水体种类
海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水 大气水
1.1 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
淡水占全球水量的2.528%
%
96.54 1.75 1.71 0.001 0.0009
地球上的水及所占比例
亿 km3
13.38 0.2425 0.2370 0.00016 0.000129
淡水亿 km3
2019/2/15
2019/2/15
裂隙: 坚硬岩石中的空隙,岩石中的空隙主要 由各种成因的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 裂隙所构成。 ⑴ 体积裂隙率(Kr) 裂隙体积(Vn)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 的比值 ⑵ 面积裂隙率(Ka) 单位面积岩石上裂隙面积的大小 ⑶ 线裂隙率(Kl) 垂直裂隙走向方向上单位长度上裂隙的条数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9/2/15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9/2/15
第二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2.1 岩土中的空隙
(a)分选好的高孔隙度沉积 (b)分选差的低孔隙度沉积 (c)分选好的高孔隙度卵石沉积 (d)分选好的矿物充填沉积 (e)岩体溶解空隙 (f)岩体裂隙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PPT课件
编辑版ppt
5
3.1.2 颜色
地下水一般是无色透明的,但有时因含某种 离子、富集悬浮物或含胶体物质,也可显出各种 各样的颜色。例如含亚铁离子或硫化氢气体的水 为浅蓝绿色,含腐殖质或有机物的带浅黑色,含 黑色矿物质或碳质悬浮物的为灰色,含粘土颗粒 或浅色矿物质悬浮物的为土色,等等。
编辑版ppt
6
3.1.3 透明度
地下水的温度主要来自于地温。 地壳按热力状态从上而下分为变温带、年常 温带和增温带。
编辑版ppt
3
变温带:地温受气温控制,有昼夜变化和年变化, 变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常温带:气温的影响趋于零的深度。地温一般略 高于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概略计算时可用所 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来代替地温。
常温带深度在低纬度地区为5~10米,中纬度 地区为10~20米;
编辑版ppt
9
3.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中的化学元素一般以气体、离子和分子状
态存在。
3.2.1 地下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
1.气体
地下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CO2、O2、N2、CH4、 H2S,还有少量的惰性气体和H2、CO 等。
(1)O2、N2(来源:大气) O2含量高,表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为氧 化环境 ;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成分
编辑版ppt
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周围 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重要信息 源,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帮 助我们回溯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历史,阐明地 下水的起源和形成。
从实际应用来看,不同的用水目的,对水质要 求不同,因此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 分是水质评价的需要。
地下水的透明度决定于水中所含盐类、悬 浮物、有机质和胶体的数量。透明度分为透 明、微混浊、混浊和极混浊四级。水深60 厘 米时能看见容器底部3 毫米粗的线者为透明; 于30~60 厘米深度能看见者为微混浊;30 厘米深度以内能看见者为混浊;水很浅也看 不见者为极混浊。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6_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6.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6.3.2 地下水化学成分表示式
为了明确地反映水的化学特点,可采用库尔洛夫表示。
将阴阳离子分别标注在横线上下,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 顺序排列,小于10%的离子不予表示。横线前依次表示气体成分、 特殊成分及矿化度(以字母M为代号),三者单位均为g/L,横线后为 以字母t为代号表示摄氏计的温度。例如:
地下水气味的等级强度
强度 0
程度 无
没有任何气味
说明
Ⅰ 极微弱 有经验分析者能觉察
Ⅱ
弱 注意辨别时一般人能觉察
Ⅲ 显著 易觉察,不加处理不能饮用
Ⅳ
强 引人注意的气味,不适饮用
Ⅴ 极强 具有强烈扑鼻的气味,不能饮用
6.2.6 味(味道、口味)
地下水的味道(口味)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 纯水是淡而无味的; 含氯化钠的水具有咸味,含硫酸钠的水具有涩味,含硫酸镁或 氯化镁的水具有苦味,含氧化亚铁的水具有“墨水味”,含氧 化铁的具有铁锈味; 地下水中含有CO2时清凉可口,含有重碳酸钙、镁及碳酸的水 则美味适口; 大量有机质的存在使地下水具有甜味。
矿化度变化与离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矿化度的变化
高
中
低
主要离子 阴离子
Cl-
SO42-
HCO3-
成分变化 阳离子
Na+
Na+或Ca2+
水文学课件:第三章 地下水(Ground Water) 2
用来反映水中的化学成分含量。
二、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组成:
气体成分、离子成分、胶体物质、有机质等。
(一)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1、化学成分
(1)常见的气体成分 氧(O2)、氮(N2)、二氧化碳(CO2) 硫化氢(H2S)、甲烷(CH4) 常见气体成分与地下水所处环境和地下水来源有关
C
C.a 图潜水补给河流,b 图河流补给潜水
D.a 图河流补给潜水,b 图潜水补给河流
读图一回答8-10题
8、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 深度约
A.10米 B.5米 C.2.5米 D.0米
9、地下水流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排水沟位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二为某地潜水等水位线 图,回答11—13题
(3)与渗透系数K值的关系:
当K→大时,含水层透水性增强,I→小,水面平缓 当K→小时,含水层透水性减弱,I→大,水面陡峻
65
3
h
4 8
7
M
1
2
1-潜水含水层 2-隔水层 3、4 潜水面潜水位(M-含水层厚度 h-潜水埋深) 5-大气降水入渗 6-蒸发 7-流向 8-泉
(二)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
(四)地下水的化学分类
• 地表水的分类 • 地下水的分类
第三节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 二、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地下水的主要类型
一、按埋藏条件分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图
二、按含水层性质分类:
孔隙水、裂隙水、溶隙水
a b
c
上层滞水(a)、潜水(b)、承压水(c)
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征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 溶解气体意义: • 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 O2、N2:主要来源于大气;指示地下水是大气起源, 若只有N2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且处于还原环境 – CH4、H2S:来源于封闭还原环境下微生物参与的生 • 会物增化加学地作下用水;溶指解示某还些原矿环物境组分的能力 - CO2主要来自与土壤中有机质残骸的发酵作用与植 物的呼吸作用,可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等的溶解能力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征
目录
1 概述
目录 CONTEN
TS
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3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3 地下水的化学成性质
1.概述
• 地下水含有各种组分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特征。 • 水是良好的溶剂,在空隙中运移时,可溶解岩石中的成分。
在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 同时发生着水量和化学成分的交换。
• 中等矿化的地下水中,阴离子常以
SO42-为主,阳离子则以Na+或
谢பைடு நூலகம்观看 !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离子成分
阴离子:Cl-、SO2-4、HCO-3 阳离子:Na+、K+、Ca2+、Mg2+
来源于相应矿物、岩石的溶解风化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其他成分
• H+、Fe2+、F3+、Mn2+、NH4+、OH-、NO2、NO3、 CO32-、SiO3-及PO43-等。
• 微量组分,有Br、I、F、B、Sr等。 • 胶体Fe(OH)3、Al(OH)3、H2SiO3等。 • 有机质:经常以胶体的方式存在于地下水中。有机质
• 意义:水质评价,水化学找矿;地震预报等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PPT课件
原子数则移至右上角。
舒卡列夫的水化学类型分类
1、根据水中各阴、阳离子含量, 将大于25%毫 克当量百分数的离子参加分类命名。阴离子在前, 阳离子在后, 含量大的在前, 含量小的在后, 中间 用短横线相连来对地下水化学类型进行命名。
大骨节病与克山病 病因:缺钙、硫、硒等元素;饮用水中含过量的 腐殖酸。
慢性氟中毒
3.4.2 地下水污染及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脱硫酸作用的结果 SO42-减少以至消失; HCO3-增加; pH值变大。
不同位置发生的水化学作用不同
浓缩 混合
脱碳酸
氧化作用 还原作用
溶滤作用
交替吸附 脱硫酸
3.4 地下水化学特征与为类生存的关系
在天然状态下,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缺乏某些 人体所必需的物质问题,称之为第一类环境地质 问题或原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7)镁离子 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对白云岩及泥灰岩的溶解。
镁盐的溶解度虽然比钙盐大,但镁离子容易被植 物吸收,所以在地下水中的含量一般比钙离子少。
3.2.2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1. 总含盐量与总溶解固体(TDS)
定义: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和微粒(不
包括气体)之总含量称为地下水的总食盐量,通
常以 g/L 表示。
SO42-
Cl-
HCO3SO42-
Cl-
HCO3-
SO42Cl-
阳离子交替和吸附作用 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
而将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即 为阳离子交替和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岩土颗粒的比表面积; 阳离子吸附于颗粒表面的能力; 地下水中某些离子的相对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6.2.2 温度
埋藏在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其温度变化规律不同。根据受热 源影响的不同,地壳表层可分为变温带、常温带及增温带。
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近地表的地下水温 度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具有周期性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温度具有昼夜变化的地下水,其埋藏深度一般在3-5m (1-2m)以内,
一个地区地下水的化学面貌,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历史演变。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在时间上虽然非 常短,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影响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地下水的 面貌!
在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中,对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阐明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 揭示许多地质过程; 水质评价。 研究地下水中化学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 规律的学科是——水文地球化学。
度最小;钙的硫酸盐,特别是钙、镁 的碳酸盐的溶解度最小。
盐类 NaCl
溶解度 (0℃,g/L)
350
随着矿化度的增加,钙镁的碳 酸盐首先达到饱和析出,继续增大时, 钙的硫酸盐也饱和析出,因此,高矿 化水中便以易溶的氯和钠占优势了, 由于氯化钙的溶解度更大,因此在矿
KCl 290
MgCl2 CaCl2 Na2SO4 MgSO4 CaSO4
6.2.3 颜色
地下水的颜色主要由其成分和悬浮于其中的杂质所决定: 一般的地下水为无色; 含硫化氢气体的水,在氧化后由于有硫磺胶体产生,故常呈翠绿色; 硬度大的水为浅蓝色,含氧化亚铁的水呈浅蓝绿色,含氧化铁的水 呈褐红色;
含腐殖质的水多呈暗黄褐色。
含有悬浮杂质的水,其颜色决定于悬浮物的颜色,颜色深浅则取 决于悬浮物的多少。
分级
说
明
透明的 无悬浮物,60cm水深可见3mm的粗线
微浊的 有少量悬浮物,大于30cm水深可见3mm的粗线
浑浊的 有较多的悬浮物,小于30cm水深可见3mm的粗线
极浊的 有大量的悬浮物,水深很小也不能看见3mm的粗线
6.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6.2.5 嗅(气味) 地下水的气味取决于它所含有的气体成分与有机物质的气
水的酸碱度通常用pH值来表示。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值 的负对数值,即:
pH=-lg[H+]
当[H+]为10-7,pH=7,说明水为中性; 当[H+]大于10-7,pH<7,说明水呈酸性反应; 当[H+]小于10-7,pH>7,说明水呈碱性反应。
按照pH值,可将地下水分为强酸性、弱酸性、中性、弱碱性、 强碱性五类,见下表。
某些元素通过原子核衰变自发地放出α 或β射线(有时还放出γ射线)的性质。
6.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6.3.1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水溶液,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 体物质、有机质以及微生物等。
6.3.1.1 主要气体成分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O2、N2、CO2、CH4、H2S,尤其以前 三种为主。
地下水的酸碱度 水的类别 pH值 强酸性水 <5 弱酸性水 5-7 中性水 7 弱碱性水 7-9 强碱性水 >9
地下水pH值一般用离子酸度计进行,也可用试纸做简易测定。
6.3.3.2 地下水的硬度 地下水中含有大量Ca+、Mg2+时,对生活和工业用水都较大的
影响: 用硬水洗衣,肥皂气泡少,造成浪费; 用硬水煮饭做菜,不易煮熟;
纯水中的氢离子是由水分子离解产生的。水的离解度很小,在 水温22℃时,一千万(107)个水分子中仅有一个水分子离解成一个 氢离子(H+)和一个氢氧离子(OH-),这时水的离子浓度积为10-14。
在纯水中,H+和OH-的浓度是相等的,均为10-7,水呈中性 反应;
当水中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水呈酸性反应; 当水中H+的浓度小于OH-的浓度,水呈碱性反应。
6.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6.3.2 地下水化学成分表示式
为了明确地反映水的化学特点,可采用库尔洛夫表示。
将阴阳离子分别标注在横线上下,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 顺序排列,小于10%的离子不予表示。横线前依次表示气体成分、 特殊成分及矿化度(以字母M为代号),三者单位均为g/L,横线后为 以字母t为代号表示摄氏计的温度。例如:
地壳中含量高、且比较容易溶于水中的元素(O2、Ca、Mg、 Na、K);或者地壳中含量虽不大、但极易溶于水中的元素(Cl、 以SO42-形式出现的S),以这些元素构成的离子在地下水中的含量 比较多。
在地壳中含量很大的一些元素(Si、Al、Fe),但由于其难溶 于水,以这些元素构成的离子在地下水中含量通常不大。
矿化度变化与离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矿化度的变化
高
中
低
主要离子 阴离子
Cl-
SO42-
HCO3-
成分变化 阳离子
Na+
Na+或Ca2+
Ca2+、Mg2+
矿化度与离子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水中盐类 的溶解度不同(表6-1)。
总的说来,氯盐的溶解度最大, 硫酸盐的溶解度次之,碳酸盐的溶解
表6-1 地下水中常见盐类的溶解度
6.3.1.3 其它成分
次要离子成分:H+、Fe2+、Fe3+、Mn2+、NH4+、OH-、NO2-、NO3-、 CO32-、SiO32-、PO43-等; 微量组分:有Br、I、F、B、Sr等; 胶体:主要有Fe(OH)3、Al(OH)3、H2SiO3等; 有机物:以胶体方式存在于地下水中; 微生物。
由于在蒸干时,有将近一半的HCO3-分解生成CO2和H2O而逸失,因此阴阳 离子相加时, HCO3-只取重量的一半。
按照矿化度可将地下水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及 卤水五类,见下表。
地下水按矿化度的分类
地下水类别 矿化度(g/L)
淡水
<1
微咸水
1-3
咸水
3-10
盐水
10-50
卤水
>50
地下水的矿化度变化与其离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中的气体含量不高,每升水中的气体成 分只有几毫克到几十毫克。
研究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的意义在于:
>>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增强水对岩石的溶解能力,促进某些化学反应。
6.3.1.2 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有七种离子: Cl-、SO42-、HCO3-,Ca2+、Mg2+、K+、Na+。
矿化度的概念: 存在于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含量,称为地下水
的矿化度,g/L。其中包括所有呈溶解状态及胶体状态的成分,但不包 括游离状态的气体成分。矿化度表示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即地下 水的矿化程度。
矿化度的表征方法: 习惯上以105~110℃时将水蒸干所得的干涸残余物总量来表征; 将分析所得的水中阴阳离子含量相加,求得理论上干涸残物值。
大气降水的矿化度一般为0.02-0.05g/L,海边和干旱地区较 高,分别可达0.1g/L,及n×0.1g/L。
558.1(18℃) 739.1(18℃) 50 270 1.9
化度异常高的地下水中以氯和钙为主。 Na2CO3 193.9(18℃)
MgCO3 0.1
6.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这些水在进入 含水层之前已经含有某些物质:
靠近海岸处的大气降水中,Na+、Cl-含量较高; 内陆的大气降水中,一般以Ca2+与HCO3-为主,初降雨水或干旱 区雨水中杂质较多,而雨季后期与湿润地区的雨水杂质较少。
因此,地下水的温度变化范围非常大。
按照温度,通常把地下水分为六类,见下表。
地下水按温度分类
地下水类型 过冷水 冷水 温水 热水 过热水
水温(℃) <0 0-20 20-42 42-100 >100
地下水的温度测定利用温度计就地进行,测定泉水的温度, 应尽量靠近泉的出口,测井水温度时则应靠近井底。
6.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气味的等级强度
强度 0
程度 无
没有任何气味
说明
Ⅰ 极微弱 有经验分析者能觉察
Ⅱ
弱 注意辨别时一般人能觉察
Ⅲ 显著 易觉察,不加处理不能饮用
Ⅳ
强 引人注意的气味,不适饮用
Ⅴ 极强 具有强烈扑鼻的气味,不能饮用
6.2.6 味(味道、口味)
地下水的味道(口味)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 纯水是淡而无味的; 含氯化钠的水具有咸味,含硫酸钠的水具有涩味,含硫酸镁或 氯化镁的水具有苦味,含氧化亚铁的水具有“墨水味”,含氧 化铁的具有铁锈味; 地下水中含有CO2时清凉可口,含有重碳酸钙、镁及碳酸的水 则美味适口; 大量有机质的存在使地下水具有甜味。
测定地下水的颜色可在试管中进行:
取两个试管,将蒸馏水注入其中一管,地下水注入另一管中。在 管下衬以白纸,自上而下观之,即能比较出地下水的颜色。
6.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6.2.4 透明度
地下水的透明度取决于水中的固体矿物质、有机物和胶体悬浮 物的含量。
按透明度可将地下水分为四级。
地下水透明度野外分级
地下水各种味道的强弱,取决于其中各种成分的浓度、温度以 及人的味觉神经的敏感性、个人口味的不同。 测定地下水的味道时,应将水加温到20~30℃,这时水的味 道最明显。
6.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6.2.7 放射性
地下水的放射性取决于其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数量。
地下水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都具有放射性,但一般地下水 的放射性极微弱,埋藏和运动于放射性矿床以及酸性火成山岩分布 的地下水,其放射性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