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西园软木画民间手工艺
• 福州晋安区西园村的软木画民间手工艺是福州工艺“三宝”之一,被 海内外誉为“东方艺术珍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美术手工艺 品种。 公元一九一四年西园村木雕艺人吴启棋先生利用产于欧洲 地中海沿岸西班牙等国的栓树皮为原料,结合我国传统雕刻技艺独创 软木画手工艺。由于栓树皮层具有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泽天然典 雅等特性,故俗称软木,因而该工艺称为软木画工艺。木画艺人以刀 代笔,运用圆雕,浮雕、搂雕、微雕、等传统雕刻技法创作出风格各 异,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各种手工艺品,具有其他工艺无法表现的 效果,向人们展示世界风光、名胜古迹、人物造型、动物形态等作品。 软木画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许多工艺精湛的软木画佳 作由国家馈赠国际友人或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例如:《土楼奇 观》、《福州西湖》、《鹭岛风光》等多幅大型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 堂选作国家级会议场所艺术装饰品。软木画作品由于其精湛的工艺和 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其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展中频频获奖。 软木画艺术自在西园村发源以来,为村人代代相传,走过了近百年风 雨历程,也曾几经兴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软木画事业迎 来发展新阶段,从业人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万余人。源自 谢谢观赏作品4幅
软木画
闽剧
• 闽剧,俗称福州戏,是福建省主要戏曲剧 种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综合儒林班、 平讲班、江湖班等本省地方戏曲,并吸收 弋阳腔、徽调和京剧的表演艺术,于二十 世纪初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戏曲剧种,解放 后定称为闽剧。
闽剧的历史
• 历史沿革: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外从政多年, 历任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参政、广西参政、江西布政使、 浙江按察使等要职的曹学佺,因拒绝皇室宗藩动用国库私 建藩邸而遭削职遣返故里。他在闲居福州西郊洪塘乡时, 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曹氏家班,邀请儒士文人观赏娱乐, 后人称之为“儒林班”,是闽剧最早的前身。 曹学佺精 通音律,擅长度曲,创研出适合福州方言音韵演唱的新腔。 当时文人评论这种新腔是:“曲向花间度”、“翠管时调 凤”、“新编乐府莺喉啭”,可见腔调之优美。后来闽剧 艺人称之为“逗腔”。 清兵入关后,曹学佺上吊殉国。 曹府昔日夜夜笙歌、艺伎聚唱、名人云集的场面再也看不 到了,儒林班从此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福鼎全市共有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
1. 福鼎芭蕉雕:福鼎芭蕉雕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以艺术性和技术性非常高。

具有独特的雕刻风格和技法,传承至今。

2. 福鼎竹编:福鼎竹编是福建省传统的工艺品之一,用福鼎当地的优质竹子制作而成,具有经济实用性和装饰性。

3. 福鼎木偶戏:福鼎木偶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手法而闻名。

传统的木偶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4. 福鼎年画:福鼎年画是福建省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色彩鲜艳而被人们喜爱。

5. 福鼎红陶:福鼎红陶是福建省具有独特风格的陶瓷制品,以其红色的瓷器胎和优美的造型而备受青睐。

以上只是福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部分,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福鼎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也是福鼎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福鼎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乐抬阁故事会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蟳埔女习俗 畲族服饰 地术拳 永春纸织画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 歌会(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 节)
漳州石牌坊 福建土楼(华安县二宜楼) 漳州步文区江东桥 漳浦赵家堡(明)—诒安城(湖 西堡) 漳州文庙 漳州林氏宗祠 南靖县德远堂 漳浦文庙大成殿 平和县南胜窑址 华安县南山宫 漳州市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 机关旧址 龙海市林氏义庄 龙海市天一总局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 长汀县革命旧址 连城四堡书坊建筑 连城县培田村古建筑群 永定县西陂天后宫 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 三明三元区万寿岩遗址 永安安贞堡 三明市正顺庙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建阳水吉黑瓷窑址 顺昌宝山寺大殿 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 武夷山崖墓群 建阳市朱熹墓 邵武市宝严寺大殿 建瓯东岳庙 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 县、武夷山市闽东北廊桥 福安市狮峰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5个)
福州华林寺
福州林则徐墓 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 福州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昭 忠祠 福州祟妙保圣坚牢塔 罗源县中房乡陈太尉宫
福州马尾福建船政建筑群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 福建闽侯甘蔗昙石山遗址 永泰县名山室 长乐市圣寿宝塔 罗源县栖云洞造像 长乐市显应宫泥塑 闽侯县灵济宫碑 福州文庙 福州市严复故居和墓 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厦门陈嘉庚墓 厦门龙海青、白礁慈济宫 厦门胡里山炮台 厦门市陈化成墓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厦门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 建筑 莆田木兰陂 莆田释迦文佛塔 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仙游枫亭天中万寿塔 莆田市镇海堤 仙游县无尘塔 莆田市妈祖庙 泉州清静寺 泉州开元寺 惠安县崇武城墙 南安市郑成功墓 泉州洛阳桥 泉州天后宫 泉州清源山石造像 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 德化县屈斗宫德化遗址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晋江市草庵石刻 晋江市安平桥 泉州府文庙 南安蔡资深故居 晋江市磁灶窑址 泉州市德济门遗址 安溪文庙 泉州港古建筑 晋江市陈埭丁氏宗祠 晋江市惠安县施琅宅、祠和墓 东山县关帝庙

黄色中国风非遗系列之南音

黄色中国风非遗系列之南音

曲目
1. 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二千多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代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 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内容。
2. 其中,“大谱”里的三套《金钱经》中的“番家语”“喝哒句”,“指谱”中的“兜勒 声”“普庵咒”,以及那些悠长缓慢的大撩曲(七撩拍)等,一直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 的血脉,并珍存着古代西域音乐文化的某些信息。
究会”,传徒授艺。
11 抗日战争时期,南音创作了《炮中火》《活捉汉奸黄顺》等抗日题材的作品,宣传抗日。
20世纪40年代之前,泉州称南音为“南曲”,至今“南曲”和“南音”通用;由于南音乐队编制 12 中有管乐和弦乐两大类乐器,因此,闽南老一辈艺人有称南音为“弦管”;厦门、台湾地区以及
东南亚地区多称为“南乐”;南音爱好者互称对方为“弦友”。
01.
02.
03.
南音演唱形式主要为“丝 竹相和,执拍者歌 ”,在 室内为琵琶、三弦居右, 洞箫、二弦居左,唱者执 拍板居中。 在室外,同样是唱者执拍 板居中,而琵琶、三弦在 左,洞箫、二弦居右。
南音的正规演唱一律以闽南方言演唱,依 照古例必先吹奏“指套”,然后唱散曲。 唱曲是南音的主要内容,一人唱完把拍板 恭敬地递给第二人,逐首接连地唱下去, 最后是奏大谱结束。 有的馆阁还搭“彩棚”,或在舞台,上放 置宫灯、黄凉伞,传说康熙皇帝封赐弦管 人为“五少芳弦”“御前清客”,故以此 为荣耀。
传承状况
泉州南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陶冶情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闽南人的生 活密切相关,闽南人聚居之地几乎都有民间南音社团。 [4]
传承人物
苏统谋,男,汉族,1939年生,福建晋江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南音协会常务副主席,晋江市南音协会主 席。多次率团出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编辑出版有《弦管过支套曲选集》《弦管指谱 大全》《弦管过支古曲选集》《弦管古曲选集》(8卷)等著作。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位于福建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泉州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首先,泉州的土楼是其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由厚重的土坯和石块建造而成。

泉州地区的土楼被誉为“活化石”,既是传统村落的居住建筑,也是土族文化的象征。

著名的土楼群有南靖土楼群和田螺坑土楼群,它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次,泉州的木偶戏也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戏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泉州木偶戏主要以手法、声腔和表演为特色,以其栩栩如生的木偶形象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泉州木偶戏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传统的泉州南音、泉州刺绣、泉州剪纸和泉州民间舞蹈等都是泉州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泉州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例如,举办展览、举办艺术节和开展培训等活动,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和创新。

总之,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反映了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泉州的独特魅力。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这十大类涵盖了福建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1. 民间文学: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等。

2. 民间音乐:涵盖福建各地的民间音乐,如福建山歌、福建南音、福建戏曲等。

3. 民间舞蹈: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舞蹈,如福建民间舞、闽南舞、客家舞等。

4. 传统戏剧:包括福建地方戏曲,如福建话剧、福建歌剧、福建木偶戏等。

5. 曲艺:如福建评话、福建俚曲、福州伬艺等。

6. 杂技与竞技:包括福建杂技、福建武术等。

7. 民间美术:如福建剪纸、福建漆画、福建泥塑等。

8. 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福建茶艺、福建瓷器制作、福州木雕等。

9. 传统医药:如福建中医、福建针灸、福建中草药等。

10. 民俗: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习俗、节庆、祭祀活动等。

这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福建省的文化精髓,展示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

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福建省文化厅共同制定的,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项目名录包括以下9个项目:
1. 耆老舞:耆老舞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舞蹈,流行于福建省的苗族、汉族和壮族群体。

2. 吹拉弹唱:吹拉弹唱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演奏技术,流行于福建省的各个民族群体中。

3. 福州节日:福州节日是福建省的传统节庆活动,每年六月十日至十五日,福州市将举行多种文艺活动,如剪纸、戏曲、歌舞等。

4. 民间艺术:福建省有着众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竹编、油画、刺绣等,这些艺术反映了福建省民族文化的历史精髓。

5. 福建传统小吃:福建传统小吃是福建省特有的美食文化,具有独特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如鱼头煲、猪肝煲、虾仁炒蛋等。

6. 福建传统服饰:福建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格,如苗族族裔的“花袍”、福建汉族族裔的“金棉袄”等。

7. 福建民间故事:福建民间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如“虾兵蟹将”、“英雄孔明”等。

8. 福建民间音乐:福建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如民歌、评弹、福建独立凤楼曲、福建独立古琴曲等。

9. 福建民间传说:福建民间传说流传于民间,深刻反映着福建民族的文化历史,如“西游记”、“神农尝百草”等。

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79人)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传承人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地区或工作单位1Ⅰ民间文学灯谜(晋江)伍耿怀男1957.01 泉州市晋江市安海中学2 甘国宝传说故事(古田县)陈其生男1933.02 宁德市古田县长岭村闽剧团3 甘国宝传说故事(屏南县)陆和寿男1954.09 宁德市屏南县县委报道组4 畲族小说歌钟昌尧男1932.08 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5 畲族小说歌雷翰琳男1955.12 宁德市霞浦县民族中学6Ⅱ传统音乐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李华政男1943.02 福州市台江区7 德化山歌黄正统男1943.03 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承泽村8 莲花褒歌洪国男1949.12 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小坪试验场9 莲花褒歌高素珍女1966.04 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小坪道地村10 林浦安南伬林仁桂男1932.12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11 林浦安南伬林仁华男1955.04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12 浦城闽派古琴吴燕琳女1966.07 南平市浦城县赣剧团13 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李贞煜男1948.08 龙岩市连城县东街社区14 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林武河男1971.09 龙岩市连城县木偶剧团15 宁德闽东畲族歌言雷仙梅女1960.11 中华畲族宫协会16 泉州北管庄能宗男1926.03 泉州市泉港区山腰北管乐团17 南音丁信坤男1945.04 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18 南音周碧月女1953.09 泉州南音乐团19 南音吴璟瑜男1956.10 泉州南音乐团20 南音胡明炮男1942.12 厦门市同安银安堂南乐社21 畲族山歌雷茂发男1944.09 南平市延平区岭炳洋畲族村22 诗歌吟诵陈侣白男1925.11 福建省文联23Ⅲ传统舞蹈枫坡拔烛桥王秀华男1957.09 武夷山市兴田镇枫坡村24 枫坡拔烛桥邱世昌男1962.01 武夷山市兴田镇枫坡村25 高山族拉手舞高荣华男1978.06 漳州市华安县26 黄石登瀛高跷曾育兰男1944.01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登瀛村27 黄石登瀛高跷余荣烈男1947.07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登瀛村28 聚英书院《九莲灯》余春林男1962.07 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29 聚英书院《九莲灯》余启强男1963.12 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30 麟山宫皂隶舞林炳兴男1952.01 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麟山村31 麟山宫皂隶舞曾友家男1954.06 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麟山村32 龙角舞杨国民男1967.09 三明市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33 泰宁大源赤膊灯严建华男1965.12 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34 跳鼓舞杨清端男1959.10 泉州鲤城区江南艺友民俗表演队35 拍胸舞郭金锁男1936.10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36Ⅳ传统戏剧高甲戏李龙抛男1929.08 南安市石井镇溪东村37 高甲戏姚道成男1945.11 晋江市高甲戏剧团38 高甲戏欧阳燕青女1950.01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39 高甲戏林丽雅女1961.03 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40 高甲戏吴晶晶女1964.08 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41 歌仔戏庄海蓉女1971.06 厦门市歌仔戏剧团42 歌仔戏苏燕蓉女1978.11 厦门市歌仔戏剧团43 歌仔戏杨月霞女1966.01 漳州市芗剧团44 惠安南派布袋戏邱荣川男1945.02 惠安县新玉兴布袋戏剧团45 梨园戏吴幼清女1939.11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46 梨园戏黄雪娥女1942.08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47 梨园戏张贻泉男1942.11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48 梨园戏纪国平男1942.11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49 梨园戏吴明森男1942.12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50 梨园戏林赋赋男1943.09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51 梨园戏魏少辉男1944.09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52 梨园戏龚万里男1947.12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53 闽剧刘小琴男1925.11 福州市艺术学校54 闽剧胡奇明女1942.10 福州市艺术学校55 闽西汉剧刘春英女1939.05 武平县汉剧团56 闽西汉剧林锦福男1946.03 武平县汉剧团57 闽西汉剧伍银莲女1956.07 龙岩市汉剧团58 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李胜奕男1955.06 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59 南平南词戏陈爱玉女1946.03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南平分校60 南平南词戏杨剑岚女1947.02 南平市南词实验剧团61 屏南乱弹戏苏正顷男1930.02 屏南县寿山乱弹戏业余剧团62 屏南平讲戏张贤楼男1936.12 屏南县际头平讲戏剧团63 屏南四平戏陈玉光男1932.04 屏南县龙潭四平戏业余剧团64 屏南杖头木偶戏周回利男1944.10 屏南县棠口文化站65 莆仙戏谢宝燊男1934.12 莆田市仙游县文化局66 莆仙戏王国金女1940.02 莆田市仙游县鲤声剧团67 莆仙戏周如典男1943.06 莆田市仙游县鲤声剧团68 莆仙戏林文珍男1943.08 莆田市莆仙戏剧团69 莆仙戏许秀莺女1944.04 莆田市仙游县文化馆70 莆仙戏祁玉卿女1944.12 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71 莆仙戏黄美云女1945.06 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72 莆仙戏陈先镐男1945.07 莆田市艺术学校73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黄光煌男1945.06 泉州市木偶剧团74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徐瑞廉男1948.01 泉州市木偶剧团75 提线木偶戏(福鼎市)黄学仁男1949.12 福鼎市白琳镇翁江村76 提线木偶戏(浦城县)叶扬忠男1973.10 浦城县南浦街道民主村77 尹派越剧艺术王一敏女1977.04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78 诏安铁枝戏吴崇耀男1957.10 诏安县怡梨香剧团79Ⅴ曲艺答嘴鼓洪明吉男1942.12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80 福州评话曾宝燕女1947.11 福州市曲艺团81 福州评话吴怀碧男1958.08 福州市民间评话艺术团82 福州评话林剑平男1963.11 福州市曲艺团83 福州伬艺林锦惠女1973.05 福州市曲艺团84 歌册谢溪添男1942.10 东山县文化馆85 歌册张丽卿女1948.02 铜陵镇码头社区86 歌仔说唱张月萍女1964.04 集美区文化馆87 歌仔说唱林惠真女1970.09 集美区杏滨街道前场社区88 建瓯“唱曲子”陈德泉男1941.08 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89 南平南词黄冰男1950.01 南平市南词实验剧团90 南平南词卢丽萍女1956.03 南平市南词实验剧团91 厦门方言讲古邵鼎辉男1960.08 厦门市湖里区乌石浦92 永安“唱花”吴可庭男1948.09 三明市永安市大湖镇冲二村93 漳州南词蔡锦波男1932.08 福建省龙溪机器厂94Ⅵ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宁德霍童线狮黄振键男1965.01 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霍童村95 中幡(建瓯挑幡)徐瑞滨男1954.04 南平市建瓯造船厂钢铁市场96 南少林地术拳陈伟强男1964.10 福州市公安局温泉派出所97 南少林地术拳胡成武男1967.12 福建闽中南少林武术院98 南少林五祖拳周焜民男1945.04 泉州市人民政府99 南少林五祖拳苏瀛汉男1945.11 永春怡云武术研究会100 畲族武术(盘柴槌)蓝大瑞男1953.09 霞浦飞鹰武术培训中心101 武平民俗绝技蓝可凤男1940.12 龙岩市武平县永平乡中瑞村102 武平民俗绝技蓝如柱男1946.02 龙岩市武平县永平乡中瑞村103 香店拳廖贵男1948.10 福州市鼓楼区物价局104 香店拳房贞义男1950.02 鼓楼区洪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5 新垵五祖拳邱明全男1958.04 新垵村新江武术馆106 新垵五祖拳邱靖娜女1963.05 厦门制氧厂107Ⅶ传统美术惠安木雕郑国明男1957.05 惠安国明雕刻艺术园108 惠安木雕黄泉福男1960.08 九龙工艺美术有限公司109 惠安石雕王文生男1951.03 惠安崇武精美艺术雕塑厂110 惠安石雕王经民男1967.02 惠安县新海峡石业艺术有限公司111 浦城剪纸林平翠女1951.03 浦城县富岭镇马家庄村112 灯彩(泉州花灯)许谦慎男1942.06 泉州市鲤城区新华路113 寿山石雕刘爱珠女1948.06 福建省工艺美术试验厂114 寿山石雕陈益晶男1957.10 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115 梧塘黄氏纸扎黄金妹女1930.12 莆田市梧塘黄氏纸扎传统技艺研究中心116 剪纸(漳浦剪纸)张峥嵘女1966.08 漳州市艺术馆117 剪纸(漳浦剪纸)高少苹女1969.12 高少苹剪纸艺术馆118 漳州木版年画颜仕国男1966.09 漳州市芗城区香港路119 漳州木偶头雕刻杨亚州男1949.09 漳州市三中分校(原侨中)120 漳州木偶头雕刻徐强男1965.01 漳州市徐竹初木偶艺术馆121 剪纸(柘荣剪纸)王描眉女1928.02 宁德市柘荣县剪纸协会122 剪纸(柘荣剪纸)孔春霞女1975.05 宁德市柘荣县孔春霞剪纸艺术馆123 Ⅷ传统技艺安溪县成珍桔红糕制作技艺林国基男1959.12福建省安溪成珍食品有限公司124 东山剪瓷雕工艺沈振祥男1952.01 诏安县工艺沈氏(艺圃)家族125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梅相靖男1945.03 宁德市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126 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艺林文光男1937.07 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127 软木画吴传福男1937.07 原福州工艺木画厂128 福州苏苏酱鸭制作技艺刘依富男1945.12 福州市鼓楼区乌山西路129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黄时中男1942.11 福州市仓山区130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郑修钤男1946.05 郑修钤漆艺工作室131 古田红曲制作技艺林长勇男1956.04 古田县生华红曲有限公司132 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黄北贯男1964.10 宁德市振兴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133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庄春土男1931.02 惠建八公司古建分公司134 建窑建盏制作技艺栗金旺男1926.09 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南平建阳建窑建瓷研究所135 建窑建盏制作技艺蔡炳龙男1952.07 建阳水吉陶瓷厂136 建窑建盏制作技艺孙建兴男1952.01 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南平建阳建窑建瓷研究所137 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王道辉男1945.02 原台江乐器厂138 连城宣纸制作工艺邓金坤男1969.12 连城县姑田宣纸厂139 闽侯传统竹编工艺叶云飞男1954.03 福州云飞编织品有限公司140 屏南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黄春财男1936.02 屏南木拱廊桥建筑工程队141 莆田传统木雕技艺方文桃男1943.02 阳航雕塑艺术馆142 莆田传统木雕技艺佘国平男1949.10 莆田市兴化雕塑研究院143 莆田传统木雕技艺黄文寿男1951.02 莆田市丹桂工艺有限公司144 泉州杨氏锡雕技艺杨峰岩男1936.01 泉州连发艺品有限公司145 德化瓷烧制技艺杨剑民男1945.11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146 德化瓷烧制技艺许瑞峰男1969.07 福建省德化县泰峰艺术瓷研究所147 德化瓷烧制技艺邱双炯男1932.2 德化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148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王福隆男1944.01 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149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魏双全男1945.01 福建安溪岐山魏荫名茶有限公司150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陈双算男1952.01 安溪县祥华乡旧寨村151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刘宝顺男1963.05 武夷山市茶叶局152 厦门漆线雕技艺蔡富国男1956.08 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153 厦门漆线雕技艺蔡士东男1966.06 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154 厦门珠绣手工技艺王玉琼女1953.05 厦门市思明区155 厦门珠绣手工技艺林玉黎女1958.12 厦门市思明区156 仙游“仙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林福星男1967.08 福建省仙游县贡品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157 仙游“仙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黄福华男1968.07 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158 永春漆篮郭金镖男1940.06 永春县龙水漆篮工艺有限公司159 源和堂蜜饯制作技艺李子飞男1953.06 中侨集团源和堂公司160Ⅹ民俗陈靖姑信俗黄光辉男1966.07 古田县临水村161 元宵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林春泉男1931.06 仙游县枫亭兰友社区3组162 元宵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刘吉石男1939.05 仙游县枫亭兰友社区163 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蓝春娥女1951.10 福鼎市佳阳乡双华村164 福建畲族歌会李梅英女1963.01 福鼎市硖门瑞云村165 惠安女服饰詹国平男1952.02 惠安女民俗服饰设计工作室166 霍童“二月二”灯会黄尚安男1933.02 蕉城区霍童镇霍童村167 铁技(霍童铁技)黄振伟男1949.10 蕉城区霍童镇霍童村168 妈祖信俗林自东男1946.07 贤良港天后祖祠169 妈祖信俗陈梅英女1944.10 莆田市荔城区170 妈祖信俗陈鹭玲女1952.07 莆田市文峰天后宫管委会171 妈祖信俗林聪治女1937.11 湄州妈祖祖庙董事会172 妈祖信俗林金榜男1949.03 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173 闽东畲族婚俗雷其松男1975.02 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半月里村174 闽台送王船习俗林玉坤男1933.07 东汾林氏纸扎工艺作坊175 屏南双溪元宵灯会薛贻知男1929.06 屏南县双溪镇双溪村176 屏南双溪元宵灯会陆修干男1940.10 屏南县双溪社区老人会177 祈梦习俗谢荣增男1956.08 福清石竹山道院178 双溪铁枝传统表演技艺徐劭仁男1939.12 屏南县公路分局179 延平樟湖崇蛇习俗陈学铭男1955.11 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

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8项)一、民间文学(2项):闽南童谣(厦门)、陈三五娘传说(泉州)二、民间音乐(8项):林浦安南伬(福州)、畲族山歌(福州)、禅和曲(福州)、莲花褒歌(厦门)、东山南音(漳州)、晋江深沪褒歌(泉州)、泉州笼吹(泉州)、宁化客家山歌(三明)三、民间舞蹈(7项):福清新厝车鼓舞(福州)、永泰椽板龙(福州)、厦门同安车鼓弄(厦门)、厦门翔安拍胸舞(厦门)、高山族舞蹈(漳州)、泉州鲤城火鼎公火鼎婆(泉州)、清流李家五经魁(三明)四、传统戏剧(9项):尹派越剧艺术(省文化厅)、闽南皮影戏(厦门)、晋江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泉州)、惠安南派布袋戏(泉州)、尤溪南芹小腔戏(三明)、永安大腔傀儡戏(三明)、屏南平讲戏(宁德)、屏南杖头木偶戏(宁德)、屏南乱弹戏(宁德)五、曲艺(3项):厦门歌仔说唱(厦门)、厦门方言讲古(厦门)、漳州南词(漳州)六、杂技与竞技(12项):自然门武术(福州)、长乐琴江台阁(福州)、仁山拉线狮(福州)、南少林宗鹤拳(福州)、永泰虎尊拳(福州)、香店拳(福州)、八井拳(福州)、新土安五祖拳(厦门)、厦金宋江阵(厦门)、泉州南少林五祖拳(泉州)、泉州台刂狮(石狮刣狮、鲤城刣狮)(泉州)、上杭女子五枚拳(龙岩)七、民间美术(4项):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泉州)、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泉州)、惠安木雕技艺(泉州)、浦城剪纸技艺(南平)八、传统手工技艺(30项):福州漆箸制作工艺(福州)、福州金箔制作工艺(福州)、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福州)、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福州)、福州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州)、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福州)、福州鼎鼎肉松制作技艺(福州)、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福州)、闽侯传统竹编工艺(福州)、闽清池园陶瓷制作工艺(福州)、福州罗源角梳制作工艺(福州)、福州象园木雕工艺(福州)、滩涂泥撬制作工艺(福州)、厦门珠绣手工技艺(厦门)、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工艺(漳州)、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漳州)、东山黄金漆画技艺(漳州)、东山剪瓷雕工艺(漳州)、福建水密隔舱造船技艺(晋江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艺、蕉城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泉州、宁德)、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泉州)、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泉州)、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泉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营造技艺、泉州鲤城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泉州传统竹编工艺(泉州)、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三明)、沙县小吃制作工艺(三明)、屏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宁德)、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宁化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三明)、延宁宫妈祖蔗塔传统制作工艺(莆田)、连城宣纸制作工艺(龙岩)、永安贡席制作工艺(三明)九、传统医药(4项):畲族传统医药(福州)、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漳州)、晋江灵源万应茶制作工艺(泉州)、永定采善堂万应茶制作工艺(龙岩)十、民俗(19项):畲族传统服饰(福州)、福州陈文龙信仰民俗(福州)、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福州)、蜈蚣阁传统表演民俗(厦门)、厦门民习俗(厦门)、岩溪硅塘祭祀民俗(漳州)、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漳州)、泉州元宵节俗(泉州)、泉州祭祖民俗(泉州)、闽台东石灯俗(泉州)、安海端午“嗦”民俗(泉州)、大田板灯龙(三明)、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祭典(三明)、永安安贞旌鼓(三明)、妈祖回娘家祭祀民俗(莆田)、邵武河坊抢酒节(南平)、宁德铁枝传统表演技艺(蕉城霍童铁枝、屏南双溪铁枝、福鼎沙埕铁枝)(宁德)、屏南双溪元宵灯会(宁德)、霍童“二月二”灯会(宁德)。

莆田非遗文化知识

莆田非遗文化知识

莆田非遗文化知识
莆田非遗文化知识
莆田是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一座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或多种特定的文化表达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等。

莆田的非遗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为该地区的人民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莆田的非遗文化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历史悠久。

它以其精美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

莆田木雕作品的主要材料是当地的黄杨木,经过世代传承的工艺师傅的巧手雕刻而成。

莆田木雕作品的主题多样,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形象等,展示了莆田人民对于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创造力。

除了木雕,莆田还有许多其他非遗文化形式。

其中之一是莆田南音,又称为'南音小调'。

莆田南音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莆田南音的演唱方式独特,以其柔和、悠扬的声音而闻名。

莆田南音的演唱场景多样,包括庙会、婚礼、祭祀等,为莆田的居民带来了许多欢乐和共同的文化体验。

此外,莆田还有许多其他非遗文化,如莆田剪纸、莆田草编、莆田蚕
丝制作等。

这些非遗文化代代相传,为莆田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生活乐趣。

莆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保护和弘扬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努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设立非遗展览馆、培训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等。

这些努力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莆田的非遗文化,从而推动该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的公示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的公示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布日期】2018.12.04
•【字号】
•【施行日期】2018.12.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的公示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经专家评审、评委会审议并报厅务会研究审定,推荐了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9项,包括新增项目68项,扩展项目7项,新增保护单位4项。

现将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自2018年12月4日至12月23日止。

相关投诉意见,请在公示期间以来函、来电、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我厅社文(非遗)处提出。

来函、来电、电子邮件需使用实名,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系和反馈。

一、联系地址
福州市白马中路25号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社文(非遗)处,邮政编码350005。

二、联系电话(传真)
*************
三、电子邮箱
****************
附件: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8年12月4日。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项目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项目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项目一、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特定裙体传承并代代相传的、以口头传统、表演、节庆、社会实践、工艺技艺、传统医药等形式表现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

它承载着文明的记忆,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名录登记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项目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我国项目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闽南木偶戏闽南木偶戏是我国传统木偶戏的代表之一,源于我国福建省闽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闽南木偶戏以手工制作的木偶为表演工具,通过木偶的操纵和表演,展现了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的变迁,闽南木偶戏面临着传承断裂的风险,急需得到保护和传承。

2. 京剧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演形式享誉世界。

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观众口味的改变,京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京剧在我国项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3. 园林技艺我国的园林技艺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享誉世界。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筑方式的盛行,园林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园林技艺也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中药制作技艺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西药的依赖,中药制作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中药制作技艺也成为我国项目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也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福建可带走的特产零食

福建可带走的特产零食

福建可带走的特产零食1、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乌龙茶的极品,带有岩骨花香品质特征,人们熟知的大红袍茶就属于武夷岩茶的一种。

而这个半发酵青茶的茶树还比较特别,只生长在岩缝中,因此采摘起来也较为困难。

武夷岩茶品经过冲泡后,尝起来汤色清澈呈金黄或橙黄色,并会散发有花果香气。

2、安溪铁观音这是一种被发明与1725至1735年间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外表呈现紫红色,而得到了红芽歪尾桃的美称。

这种茶经过冲泡后,汤色呈清澈的琥珀色,并且散发有馥郁的兰花香气,品尝起来醇厚甘鲜,是乌龙茶的极品。

3、连江鲍鱼连江鲍鱼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原产地位于福建省连江县而得名,当地从1989年就开始鲍鱼养殖业,并且产出的鲍鱼麦芽糖色的外表覆有白霜,并且肉质肥厚带有韧性。

4、脱胎漆器脱胎漆器是一种有着中华三宝之称的工艺品,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与景德镇瓷器和北京景泰蓝并称。

这个工艺品曾凭借着外表明亮的光泽,平滑的内壁和精巧的制作工艺而在1915年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金奖。

5、龙岩沉缸酒沉缸酒是从1796年开始利用优质糯米进行酿造的名酒,原产于福建省龙岩市。

这个酒体呈现琥珀色,且散发有馥郁芳香的酒体品尝期待会有绵长的余香。

6、泉州龙眼泉州龙眼是一种在国内有着上千年栽培历史的水果,因有着独特的风味球儿品质优良而被定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这种水果散发着浓郁芳香,品尝起来清甜爽口,且含糖量高,还曾是较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的商品之一、7、福鼎白茶福鼎白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样也是中国名茶的一种,主要品种可分为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和寿眉。

而这个茶叶经过沸水冲泡后,入口回味甘甜,清淡爽口。

8、琯溪蜜柚琯溪蜜柚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种原产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水果,曾在清朝乾隆年间被定为朝廷贡品。

这种柚子的外表橙黄并散发着浓郁芳香,外表皮薄,果肉色泽洁白,并且果肉多汁柔软,品尝起来清甜微酸不留残渣。

9、长汀河田鸡这是一种中国八大肉鸡地方品种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产自福建省长汀县而得名。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福建省政府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

以下是一些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例子:
1. 闽南传统音乐:包括闽南传统琵琶演奏、福建土楼民谣、福建山歌、福建民间故事会等。

2. 福州传统技艺:包括福州瓷器制作、福州剪纸、福州刺绣、福州锻铁技艺等。

3. 闽南传统舞蹈:包括闽南传统舞蹈、福建山歌剧、福建车灯舞等。

4. 福建传统美食:包括福建小吃、福建茶文化、福建手工艺品等。

5. 福建传统服饰:包括福建传统男装、福建传统女装、福建民族服饰等。

6. 福建传统戏剧:包括福建地方戏曲、福建歌剧、福建木偶戏等。

7. 福建民间信仰:包括福建道教、福建佛教、福建民间故事、福建信仰仪式等。

8. 福建民间手工艺品:包括福建刺绣、福建剪纸、福建木雕、福建陶瓷、福建布鞋等。

以上只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和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县板灯龙的现状与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县板灯龙的现状与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县板灯龙的现状与保护大田县板灯龙是福建省宁化大田县板龙村的一种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当地的民间传统庆祝活动。

板灯龙的制作、表演、传承等一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并且通过代代相传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板灯龙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一、大田县板灯龙的现状大田县板灯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舞龙,由轻质竹条和彩绸组成,整个龙身由一条条绸带交织而成,每条绸带上都绣有不同的图案。

板灯龙的表演通常发生在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五这段时间内,是当地传统庆祝春节的一部分。

在表演时,龙头由一名表演者执掌,龙身由其他表演者共同执掌,龙尾则由一人舞动。

表演者们在街头巷尾挨家挨户地演出,载歌载舞,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板灯龙文化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田县的城市规划逐渐改变,原有的非遗保护空间被压缩,传统表演场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

大田县板灯龙的传承者逐渐减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不如从前。

加之现代化娱乐方式的兴盛,板灯龙的表演吸引力也有所下降,这些都给板灯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田县板灯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要加强对板灯龙的保护意识,加强对板灯龙文化价值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这一传统文化。

要加强对板灯龙传承者的培养和扶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增加对板灯龙的传统表演的吸引力,培养更多的传承人。

大田县还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板灯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县板灯龙的传承保护工作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遗工艺——安溪藤铁

中国非遗工艺——安溪藤铁

中国非遗工艺——安溪藤铁安溪藤铁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藤铁的制作工艺以藤条和铁制品的结合为特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至今仍然是当地重要的手工艺品。

安溪藤铁的制作以藤条为主要材料,通常使用安溪本地特产的藤植物,如藤葛、藤秧等。

这些藤条经过采摘、晾晒、整理等工序后,可以制作成各种细致的编织品。

而铁制品则是通过铸铁、锻打、雕刻等技术手段制作而成,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安溪藤铁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和精细,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藤条需要经过剪裁、整理和浸泡等步骤,以保证编织时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然后,工匠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编织,将藤条交叉编织成各种美观的花纹和形状。

将铁制品与藤编织品结合,通过焊接、接合等工艺固定在一起,完成制作过程。

安溪藤铁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花架、桌椅、灯具、花盆等。

这些产品不仅在外观上具有独特的仿古风格,还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

在家居装饰领域,安溪藤铁制品经常被用作室内植物的支架和花盆的外壳,增加了室内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安溪藤铁在制作中注重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特点和技术,又不断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加工工艺。

通过与其他材料的结合,如木材、瓷器等,安溪藤铁的产品也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和多样性。

安溪藤铁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认可,也逐渐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安溪藤铁的制作工艺独特,产品精美,不仅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价值。

安溪藤铁的传承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安溪藤铁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相关的文化教育和技艺传承工作,培养更多的藤铁工匠和设计师,推动安溪藤铁的创新和发展。

应积极开拓市场,推广安溪藤铁的产品,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福州游神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游神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游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游神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福州市民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和情感。

作为福建省传统民俗活动之一,福州游神在当地享有盛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福州游神通常在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活动中举行,由专门的表演团队扮演神仙、妖精、历史人物等角色,穿行于街头巷尾,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他们身着色彩艳丽的服饰,手持各种道具,演绎着各种寓意深刻的传统故事。

整个游神过程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氛围,也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福州游神除了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外,还融合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等多重意义。

通过游神表演,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价值观念,并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游神表演也是民众放松心情、增进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方式,能够带领人们走进一个充满欢乐和祥和的世界。

福州游神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

游神表演者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不仅在技艺上独具匠心,更在传统文化内涵的传达上下足功夫,使得每一场游神表演都成为一场文化盛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福州游神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日渐消逝,年轻人对游神的兴趣逐渐淡漠;另一方面是现代娱乐方式的兴起,导致传统文化活动的边缘化。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福州游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引导更多人了解、关注并参与其中,让这一文化传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福州游神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福州游神必将继续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为人们带来更多欢乐、启迪和力量。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摘抄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摘抄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摘抄
1.福建省是中国非遗保护工作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 福建的土楼是中华民居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被誉为“世界建筑之最”。

3. 福建的闽南语是中国五大方言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4. 福建的海丝文化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产,体现了福建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开放包容精神。

5. 福建的木偶戏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珍品,被誉为“东方木偶之乡”。

6. 福建的泉州刺绣是中国刺绣工艺中的瑰宝,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享誉海内外。

7. 福建的南靖土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土楼之最”。

8. 福建的武夷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岩茶更是享誉世界。

9. 福建的闽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10. 福建的福州鼓书是中国民间文艺中的瑰宝,被誉为“古老的语言艺术”。

- 1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级别
项目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保护单位
国家级
VII-90
传统美术
软木画
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
国家级
VIII-172
传统手工技艺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
福建省福州聚春园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
IX-13
传统医药
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
罗源县文化馆
国家级
X-71
民俗
元宵节(马尾、马祖元宵节俗)
福州市马尾区文化馆、马祖经贸文化交流联谊会
国家级
X-85
民俗
陈婧姑信俗
福州市仓山区文化馆
国家级
X-110
民俗
畲族服饰
罗源县文化馆
连江县博物馆
福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级别
项目编号
项目类别

民间音乐
茶亭十番音乐
福州市台江区文化馆
国家级
IV-45
传统戏剧
闽剧
福州闽剧院
国家级
V-3
曲艺
福州评话
福州市曲艺团
福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项目名称(民间美术)
传承人
寿山石雕
冯久和
林亨云
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郑益坤
福州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级别
项目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保护单位
国家级
IX-
传统医药
福州林氏中医骨科
林子顺中医骨伤科诊所、福州盘屿中医骨科医院
杨伟华
罗世伟
福州罗源角梳制作工艺
程寿芳
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
郑祥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个)武夷山
福建土楼
入选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福建南音
妈祖信俗
剪纸(柘荣剪纸、漳浦剪纸)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木拱桥营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营造技艺
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泉州
福州
漳州
长汀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3个)上杭县古田镇
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邵武市和平镇
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武夷山市武夷镇下梅村
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
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永泰县嵩口镇
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
屏南县甘棠乡际下村
福安市溪潭镇廉村
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
平和县九峰镇
武夷山市五夫镇
顺昌县元坑镇
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
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
南县棠口乡漈头村
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
长乐市航城镇琴江村
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
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5个)福州华林寺
福州林则徐墓
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
福州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昭
忠祠
福州祟妙保圣坚牢塔
罗源县中房乡陈太尉宫
福州马尾福建船政建筑群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
福建闽侯甘蔗昙石山遗址
永泰县名山室
长乐市圣寿宝塔
罗源县栖云洞造像
长乐市显应宫泥塑
闽侯县灵济宫碑
福州文庙
福州市严复故居和墓
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厦门陈嘉庚墓
厦门龙海青、白礁慈济宫
厦门胡里山炮台
厦门市陈化成墓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厦门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
莆田木兰陂
莆田释迦文佛塔
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仙游枫亭天中万寿塔
莆田市镇海堤
仙游县无尘塔
莆田市妈祖庙
泉州清静寺
泉州开元寺
惠安县崇武城墙
南安市郑成功墓
泉州洛阳桥
泉州天后宫
泉州清源山石造像
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
德化县屈斗宫德化遗址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晋江市草庵石刻
晋江市安平桥
泉州府文庙
南安蔡资深故居
晋江市磁灶窑址
泉州市德济门遗址
安溪文庙
泉州港古建筑
晋江市陈埭丁氏宗祠
晋江市惠安县施琅宅、祠和墓
东山县关帝庙
福建土楼(华安县二宜楼)
漳州步文区江东桥
漳浦赵家堡(明)—诒安城(湖
西堡)
漳州文庙
漳州林氏宗祠
南靖县德远堂
漳浦文庙大成殿
平和县南胜窑址
华安县南山宫
漳州市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
机关旧址
龙海市林氏义庄
龙海市天一总局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
长汀县革命旧址
连城四堡书坊建筑
连城县培田村古建筑群
永定县西陂天后宫
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
三明三元区万寿岩遗址
永安安贞堡
三明市正顺庙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建阳水吉黑瓷窑址
顺昌宝山寺大殿
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
武夷山崖墓群
建阳市朱熹墓
邵武市宝严寺大殿
建瓯东岳庙
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
县、武夷山市闽东北廊桥
福安市狮峰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畲族小说歌
畲族民歌
十番音乐
南音
泉州北管
泉州拍胸舞
梨园戏
莆仙戏
永安大腔戏
四平戏
泰宁梅林戏
闽剧
寿宁北路戏
高甲戏
歌仔戏
木偶戏
福州评话
福州伬艺
南平南词
锦歌
东山歌册
答嘴鼓
宁德霍童线狮
漳州木版年画
寿山石雕
惠安石雕
漳州木偶头雕刻
泉州花灯
德化瓷烧制技艺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厦门漆线雕技艺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妈祖祭典
惠安女服饰
闽南童谣
莆田九鲤灯舞
高山族拉手舞
打城戏
屏南平讲戏
讲古
五祖拳
莆田木雕
软木画
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
漳州八宝印泥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乌龙茶制作技艺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永定万应茶
畲族医药
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泉州闹元宵习俗、 闽台东石灯俗
南安英都拔拔灯
陈靖姑信俗、嫘祖信俗
长乐抬阁故事会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蟳埔女习俗
畲族服饰
地术拳
永春纸织画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
歌会(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