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教学教材
人教版初中语文《李白诗选》教案2023
人教版初中语文《李白诗选》教案2023人教版初中语文《李白诗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慷慨激昂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赞美,具有广阔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他的诗歌艺术。
2. 李白的诗作欣赏选取李白的几首诗歌,如《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帮助学生感受李白情感饱满的诗歌语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对李白诗歌的鉴赏和理解,引导学生领略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李白的画像和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和李白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0分钟)向学生讲解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初步认识。
3. 诗歌欣赏(15分钟)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李白诗歌,如《望庐山瀑布》。
通过教师的朗读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 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的意境、艺术手法等,并准备汇报。
5. 汇报展示(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理解。
6. 诗歌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模仿李白的风格,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7. 诗歌分享(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诗歌,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8. 总结归纳(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和意义,提醒学生继续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欣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使学生对李白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统编本三上《李白》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
统编本三上《李白》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关于统编本三上《李白》公开课设计的详细教案。
以下是该课程的具体安排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和理解《李白》这首诗的意义和特点-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 引入李白及其作品(10分钟)- 介绍李白的背景和成就- 分享《李白》这首诗的名句和意义2. 导读诗歌内容(10分钟)- 列举关键词,让学生猜测诗歌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3. 阅读理解与讨论(15分钟)- 学生阅读《李白》诗歌的全文-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4. 诗歌分析与批判性思考(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隐含信息- 学生互相评论和辩论,探讨不同观点和解释5. 创作与表达(20分钟)- 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和感受,自由创作与《李白》主题相关的诗句、短文或绘画作品- 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欣赏和评价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提出问题和拓展思考教学评价-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表达能力以上是统编本三上《李白》公开课设计教案详案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李白的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鉴赏教学课件PPT
音乐配合
背景音乐: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演奏的古典音乐
朗读配乐:选择适合诗词情感基调的音乐进行朗读配乐
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合 音乐对诗词欣赏的作用:有助于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境,增强欣赏体验和 感受
情景演绎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夸张想象,虚实相生 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语言优美,节奏感强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诗词解析
诗句内容
朝辞白帝彩 云间
两岸猿声啼 不住
千里江陵一 日还
轻舟已过万 重山
诗句意思
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辞别位于彩云之间的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返回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两岸山猿啼个不停,让人感觉猿声不 断
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出生地点:出生于 唐朝的碎叶城
字号: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职业:诗人、政治 家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创作《早 发白帝城》的时代 背景
诗人李白的人生经 历与时代背景的关 系
诗人李白在创作这 首诗时的个人境遇 和情感状态
其他相关历史背景 和时代背景对这首 诗创作的影响
诗词地位
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被誉为“诗仙”
作品具有豪放奔放、形象生动 的特点
艺术特色
构思奇特: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创造出奇特的意境。 夸张巧妙:用夸张手法,使描绘的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豪放:运用豪放的语言,展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景色,表达出诗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修辞手法
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强调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共鸣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排比: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
李白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李白生平及作品概述让学生了解李白生平及其时代背景,理解李白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李白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李白诗歌,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
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讨论、朗读、背诵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白诗歌。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李白诗歌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风格特点代表作品教学内容选取与安排选取原则安排顺序按照李白生平及诗歌创作时期进行编排,由早到晚,由易到难。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难点解决方法范读引领学生自读指名诵读030201诵读法:感受诗歌韵律美情境法:创设诗意情境,激发情感共鸣音乐渲染画面再现语言描绘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拓展延伸展示李白诗歌中的名句,引导学生猜测作者和诗歌名称,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成就,为后续的讲解做铺垫。
播放李白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李白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李白诗歌讲解新课讲解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如豪放、奔放、清新、自然等,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选取李白的代表作品,如《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进行深入解读。
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李白的诗歌,感受其语言之美和意境之深远。
设计针对李白诗歌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李白诗歌中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李白风格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所讲解的李白诗歌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回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李白重点诗歌赏析教案
李白重点诗歌赏析教案教案标题: 李白重点诗歌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并理解李白的重点诗歌作品。
3. 分析和解读李白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4.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李白的重点诗歌选集。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李白的诗歌朗诵录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李白的了解和对他诗歌的印象。
知识讲解:1. 介绍李白的背景和生平,包括他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2. 分析李白诗歌的特点,如意境丰富、豪放奔放的情感表达等。
诗歌赏析:1. 选择李白的几首重点诗歌,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逐一进行赏析。
2.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之美。
3. 解读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4. 进行诗歌朗读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李白诗歌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以李白的诗歌风格为参考。
3. 邀请学生在班级或学校活动中朗读李白的诗歌,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理解,强调李白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对学生的诗歌赏析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李白的诗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李白诗歌创作比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白的诗歌,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3. 定期组织诗歌分享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诗歌才华。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诗歌赏析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的赏析文章,评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诗歌朗读和讨论:评估学生在课堂上对诗歌的朗读和讨论能力。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教学设计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李白是中国唐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李白诗歌专题的阅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目标1.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2.能够欣赏李白诗歌的美学价值和表现力。
3.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环境,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本人与其诗歌作品的关系。
- 分析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如意象、修辞、对仗等,并进行实例解析。
2.李白诗歌的表现内容- 选取几首李白的经典诗歌,结合课堂阅读,让学生感受其中表现的情感、意象以及寓意。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点,展开讨论和解读。
3.李白诗歌的欣赏与表达-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李白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李白诗歌的欣赏与赏析,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教学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一系列的阅读、讨论和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背景和诗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与理解(3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首李白的经典诗歌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共同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3.分析与探讨(25分钟)学生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诗歌的分析和感悟,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等艺术手法对表达的影响。
4.个人思考与表达(25分钟)学生个人思考并记录自己对李白诗歌的个人感受和理解。
随后,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5.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个人感悟。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总结,强调李白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活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李白的诗歌,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1. 李白的生活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2. 鉴赏李白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李白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对李白诗歌进行深度鉴赏和解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李白的生平介绍及其诗歌作品。
2. 李白诗歌的相关学术研究和评论。
3. 李白诗歌的教学PPT或教案。
学生准备:1. 预习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作品。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
教学场地:教室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PPT或教案、笔记本、书籍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引起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讲解(40分钟)1. 教师选取李白的代表性诗歌,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风格,及其所表现出的超凡脱俗的气质。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选取讨论优秀的同学进行分享,引导全班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诗歌鉴赏(40分钟)1. 教师选取两首李白的诗歌,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鉴赏,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鉴赏,分享鉴赏过程和成果。
三、创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李白的风格诗歌,可以是一首小诗或片段。
2. 学生现场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0分钟)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李白诗歌的鉴赏和解读。
李白诗选教案
李白诗选教案《李白诗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歌特点。
2. 熟悉《李白诗选》中的代表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3.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李白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特点。
2. 分析《李白诗选》中的代表作品,把握其中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李白诗选》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课件或展示板。
四、教学步骤导入:学生们,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独特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部分代表作品,一起来欣赏和探讨。
1. 李白生平介绍(口述或展示材料)李白,字太白,身世显赫,才情出众。
他的创作得以充分展示个人的豪情壮志和浪漫情怀。
李白不仅在文学上有杰出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
2. 李白诗歌特点(讲解或展示材料)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意境独特为特点。
他的诗歌既讳言辞,又富有想象力,既表现浪漫情怀,又抒发忧国忧民之意。
他的诗作多用形象独特、意境深远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情冲击。
3. 《李白诗选》选读(根据教材内容,分析选读的诗歌)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或展示板呈现《李白诗选》中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意境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
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首诗进行分析:4. 诗歌赏析与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鉴赏与讨论)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是什么?- 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对诗的意境有何影响?-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5. 学生分享与总结请学生们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们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背诵,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七、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李白的生平和诗歌特点,对《李白诗选》中的代表作品有了一定的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研究李白的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教学设计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2019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教学建议:选修Ⅰ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Ⅱ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进行深入研讨。
旨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一)教材分析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有三个单元,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历、把握作品主旨入手;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从把握诗歌的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美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
三个单元,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个诗歌单元都选入了李白的作品,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苏台览古》《行路难·其一》,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三单元《将进酒》。
这几首诗,恰好是李白青年漫游,奉诏入京后赐金放还,返回东鲁,再次漫游时期的作品。
这段时间是李白创作高峰期,也是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典范之作。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
李白诗歌专题,利用现有文本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李白诗歌的音韵美及情境美,并对诗人李白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李白及李白的诗歌并不陌生,对鉴赏古诗已初窥门径,但是由于诗词存在含蓄性和跳跃性,学生对欣赏诗词兴趣不高,即使对于熟悉的诗人的作品也有多有胆怯之处,所以利用专题学习先打消学生这种畏惧心理,鼓励他们能够独立鉴赏诗歌作品。
二、教学安排(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解读李白的《静夜思》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解读李白的《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通过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艺术追求和诗歌魅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诗歌鉴赏教案。
一、背景介绍1.1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是唐代乐府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1.2 《静夜思》的创作背景《静夜思》是李白在贵州经过一次漫长旅行后的写景作品。
据史书记载,李白曾在贵州任职为官,并经历了许多辛苦的旅途。
二、文本阅读2.1 诗歌整体理解《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包括了一个完整的情节和画面。
从字面上看,诗歌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作者在一个别人家的农家小院过夜,思念远方的亲友。
2.2 诗句解读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生动地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给人一种凉爽和清新的感觉。
诗中的“疑是地上霜”是表达作者对月光的感触,也可以理解为夜晚的寒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描绘了作者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两句诗,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三、意境分析3.1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内心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农家小院和明亮的月光,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
月亮作为自然界的一个元素,成为了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媒介。
整首诗传达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和人文世界之间的共鸣。
3.2 抒发个人情感的力量《静夜思》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集中展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
这种情感饱满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传达力,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诗歌鉴赏4.1 学习诗歌语言的表达方式《静夜思》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通过简洁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鉴赏水平。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初步归纳“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4.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
5.学习评价设计
1.引导学生从意象设置、情感内涵、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鉴赏李白诗歌,并初步总结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表现。
2.能够通过知人论世和鉴赏的方法,走进诗歌,读出情感。
学的活动3
讨论与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走进诗歌意境,体悟诗人情感。
环节四:
学生归纳诗歌“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教师总结。
活动意图:分析李白诗歌特点,体悟“豪放飘逸”内涵。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程的完整性)
第三课时:由李白的人际交往学习他的送别诗,可结合《赠汪伦》《春夜别友人二首》《送魏万之京》开设“送别诗”专题,通过比较归纳的方式,学生自主鉴赏李白送别诗的特点,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中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第四课时:学生自主交流李白其他诗歌,可从意象设置、情感内涵、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交流讨论李白诗歌,总结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表现。由《将进酒》开展一场诵读展示课,教师可根据学生体悟情况作全班或个别诵读指导,最后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李白诗歌的体悟。
年级
高二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专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诵读四首诗歌,寻出“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通过诵读与知人论世的方式走进李白的诗歌,多角度研读四首诗歌,对李白诗风格形成整体的把握。
6.学习活动设计
诗集:《李白诗选》教案
诗集:《李白诗选》教案名著导读课-诗集《李白诗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及其代表作《李白诗选》的背景和特点。
2. 分析李白的语言和意象运用,体会其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李白诗歌的基本知识,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
2. 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方式。
3. 分析与欣赏李白诗歌,挖掘其中的艺术美感。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李白及《李白诗选》概述1. 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2. 分析《李白诗选》的编选和版本特点。
3. 研究李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元素。
第二课时:李白的语言运用1. 探究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分析李白的变幻风格和鲜明个性。
3. 比较李白与其他唐代诗人的风格差异。
第三课时:赏析《李白诗选》中的经典作品1. 阅读《李白诗选》中的代表性作品,如《静夜思》、《将进酒》等。
2. 解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3. 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课时:写作训练与创作1. 进行诗歌写作训练,仿写李白的诗句。
2.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与李白诗风相似的诗歌。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讲解与学生互动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
2. 配合PPT展示李白的生平和诗歌赏析。
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五、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问和发表意见的情况。
2. 作业成绩:对学生完成的课后阅读和写作任务进行评分。
3.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思维的独立性。
六、教学资源1. 《李白全集》2. 《李白诗选》各类版本3. 课堂PPT和音频资料七、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导读《李白诗选》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艺术。
通过分析李白的语言运用和意象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诗歌创作部分的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思维。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初中李白的诗教案
初中李白的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李白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能够解读并欣赏《将进酒》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背景及诗人李白的基本情况。
2. 诗歌的意境、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理解。
3. 诗歌中的名句赏析。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2. 诗歌讲解:详细讲解《将进酒》的背景、意境、主题、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
3. 名句赏析:分析诗歌中的名句,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等,引
导学生欣赏诗句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将进酒》,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感受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欣赏李白的《将进酒》,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
艺术特色。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为后续的诗歌
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李白诗选》导读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李白诗选》导读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李白诗选》导读的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 掌握李白的代表性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介绍。
2. 选读李白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3. 分析李白的诗歌构思、意境和主题。
4. 研究李白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李白的背景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2. 前置知识激活: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如诗歌的特点、韵律等。
3. 导读:给学生提供李白的代表性作品,并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其中的意境和主题。
4.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李白的诗歌构思、写作风格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5. 课堂练:设计相关的课堂练和活动,如诗歌创作、朗诵比赛等,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6.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进一步研究和欣赏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反馈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2. 课堂练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中的表现,包括诗歌创作的质量、朗诵的准确性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阅读李白其他作品并写读后感等。
教学资源1.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李白诗选》相关内容。
2. 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3. 相关教学工具和教具,如幻灯片、诗集等。
结束语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导读《李白诗选》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李白生平、作品背景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诗集:《李白诗选》教案
诗集:《李白诗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与风格特点。
2. 欣赏和鉴赏《李白诗选》中的代表作品。
3.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与解读《李白诗选》中的经典诗歌。
2.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欣赏诗歌的美。
3.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简介。
2. 《李白诗选》中的代表作品欣赏。
- 选取李白的经典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包括《静夜思》、《将进酒》等。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和猜测。
2. 分析解读法:针对每首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参与诗歌的讨论与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
4. 创作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创作,通过写作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讨论与表达能力评价。
2. 学生个人创作作品评价。
3. 课后小测或作业形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1. 《李白全集》2. 《李白诗选》选本3. 《中国古代诗歌选注》4. 互联网资源:李白诗歌欣赏、解读等相关网页七、教学安排1. 第一堂课:介绍李白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并鉴赏《静夜思》。
2. 第二堂课:解读《将进酒》并进行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3. 第三堂课:选取其他经典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并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作。
4. 第四堂课:学生相互分享个人创作并进行评价与反馈。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比赛。
2. 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其他著名诗人及其作品。
3. 定期组织诗歌鉴赏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统编版李白作品教案
统编版李白作品教案教案标题:《统编版李白作品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统编版李白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李白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的诗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李白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通过学习李白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理解李白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李白作品的文学鉴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1.统编版李白作品的教材和相关辅助材料。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李白的相关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李白有了解吗?他是中国哪个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他的成就和影响。
2.分析李白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选择一首李白的作品,进行整体阅读。
2.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文学鉴赏(15分钟)1.指导学生分析李白作品的语言运用和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李白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五、文学创作(20分钟)1.鼓励学生进行李白风格的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等形式。
2.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展示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李白作品的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李白作品的创意展览,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
《李白诗授课教案》:教学如何展开
《李白诗授课教案》:教学如何展开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了解《李白诗》的特点和价值;2、学习李白的代表作品,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2、《李白诗》的特点和价值3、李白代表作品的赏析三、教学过程1、导入- 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对李白和李白诗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李白和李白诗的印象。
2、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的讲解-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李白的诗歌。
3、《李白诗》的特点和价值的讲解- 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李白诗》的特点和价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李白诗歌的创作特点和表现价值。
4、李白代表作品的赏析- 将李白的代表作品分组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阅读、讨论、分析和撰写赏析,采取“交流、分享、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自我实践的学习空间。
5、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让学生写一篇对李白诗的总结和评价,包括李白的生平与创作特点、代表作品的表现艺术和鉴赏体验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法2、小组合作法3、展示与评价法4、写作与总结法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李白的诗歌特点和价值,李白的代表作品的赏析,学生写作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2、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李白的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
六、教学评估1、通过写作和总结考核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课堂反馈问答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建议1、通过多媒体、图片资料和音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李白的诗歌;2、注重学科交叉,结合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展开李白诗授课教学,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李白诗歌欣赏教案教学设计
李白诗歌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一、引言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本教案旨在通过欣赏李白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兴趣,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李白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掌握李白的代表作品和常用修辞手法;- 理解并欣赏李白的诗歌,掌握基本的鉴赏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创作诗歌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的肖像和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成就,引起学生对李白的认识和追溯。
2. 欣赏诗歌(30分钟)- 选择李白的代表作品,《静夜思》、《将进酒》等,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形象,培养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3. 鉴赏指导(35分钟)-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声调,理解诗歌的音韵美;- 鼓励学生运用对诗歌的认识和感悟,进行个人鉴赏和表达。
4. 创作实践(4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图片,引导他们创作自己的诗歌;- 鼓励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诗歌表达技巧,提高创作水平;- 分享学生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增强他们的创作自信。
5. 总结反思(10分钟)- 学生围绕李白的诗歌和自己的创作经历,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和收获,给予肯定和鼓励;- 发布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励其他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和创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言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新性、表达力、诗意和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
敬亭山李白教案
敬亭山李白教案教案标题:敬亭山李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
2. 分析并理解《敬亭山》这首诗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2. 《敬亭山》的主题分析。
3. 《敬亭山》的意境描写和修辞手法分析。
4. 学生的个人感悟和创作。
教学步骤: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敬亭山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李白的诗歌,激发对他的兴趣。
主体:步骤一: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1. 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他的成就、创作风格等。
2. 分享一些李白的代表作品,如《静夜思》、《将进酒》等,引起学生对李白的进一步兴趣。
步骤二:《敬亭山》的主题分析1. 向学生展示《敬亭山》的全文,并解释诗歌的主题是描写敬亭山的美景和李白的豪情壮志。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与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联系起来。
步骤三:《敬亭山》的意境描写和修辞手法分析1. 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描写,如山水、云雾、风景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2. 介绍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步骤四:学生的个人感悟和创作1. 鼓励学生分享对《敬亭山》的个人感悟和理解,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描写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敬亭山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学生对李白和《敬亭山》的理解和感悟。
2.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写,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学生的个人表达,评估学生对李白和《敬亭山》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评价他们运用意境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李白诗歌鉴赏专题江苏省洪泽县中学张宝玉【高考题例】㈠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2年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㈢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㈣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5年高考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答:(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答:㈤【强化练习】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⑴这是一首七言______,李白,字______,号______,被人称作______。
⑵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⑶《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⒉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季节的一种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⒊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⑴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答:⑵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⒋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⑴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
(有几种写几种)答:⑵“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答: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
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分)答:(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分)答:⒍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⑴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答: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⒎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然:深远的样子,有人说,第三句写花随流水,窅然远去的景色,与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一样,也是抒发哀伤之情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⒏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⑴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⑵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⒐阅读李白的《关山月》,回答问题。
(6分)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①,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①白登道: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西。
汉刘邦领兵征匈奴,曾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了七天。
⑴诗歌前四句描绘边塞图景,试分析“明月”、“天山”、“云海”、“长风”在写景中的作用。
答:⑵“汉下白登道”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描写的对象由过渡到由战争过渡到。
⑶诗歌的最后四句,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戍客内心的痛苦的?答: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答:⒑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
⑴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⑵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答:⑶请评述这首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答:⒒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⑴一⑵题。
(6分)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⑴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苦闷,也流露出了______ 的思想。
诗歌开头采用的是________ 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_________ 的浪漫主义特色。
⑵ “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答:⒓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3小题。
(8分)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⑴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答:⑵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⑶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答: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孟浩然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⑴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答:⑵李白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见志。
在“画”、“情”、“志”中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6分)咏赤壁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注】铜雀:铜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国都城。
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3分)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3分)答:⒖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6分)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⑴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4分)答:⑵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分)答:【高考题例】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
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
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