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3.4牛顿第一定律

合集下载

3.4牛顿第一定律(2)

3.4牛顿第一定律(2)

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不 能立即停下来导致出事 故等。所以交通部门规 定的“严禁超载”、 “必须系安全带”等都 是为了避免因惯性带来 的危害。
1、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限速?
汽车具有惯性,刹车后会再向前一段距离
2、在同一段公路上,为什么对大卡车的限速比 小汽车更小?
大卡车的质量大,具有的惯性大, 刹车后会向前行驶更多的路程
实验
1.将一张硬纸片放在玻璃杯上,并在上面 放上鸡蛋,在将纸片弹出去的瞬间,鸡蛋会跟 着飞出去吗? 鸡蛋与纸片开始 时是静止的,纸片 被弹飞出去了,鸡 蛋由于惯性仍然保 持原来静止的状态, 所以鸡蛋不随纸片 飞出,而在重力作 用下落入水中。
2.向右突然拉动小车或小车突然停止运 动时,上面的木块将会怎样?为什么?
3.如图所示,用一只开有一个洞的纸板箱 (纸板箱的其他接缝均用黏胶带封住)。 用两肘或两膝抱住纸箱,让洞对着点燃的 蜡烛,用两手一拍,你看到了什么? 蜡烛熄灭了。 纸板箱中的空气被挤 压出洞后,由于惯性仍然 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继 续向前运动,所以把蜡烛 熄灭。 气体具有惯性。
4、如图,在杯子中盛满水,突然急速拉 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为什么物体在不受外力作 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呢?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运动状态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1997年,“亚 洲第一飞人”柯受 良驾驶跑车成功飞 越了黄河天堑壶口 瀑布,长度达55米。 使车保持飞越这一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2、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明确研究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 ③明确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将有怎样的表现。

牛顿第一定律(29张)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29张)PPT课件
态。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3
-
【解析】选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 任何外力作用时,只可能有两种状态,一种做匀速 直线运动,另一种就是静止,而我们把这种性质叫 做惯性,与惯性的大小没有关系,故A错,B错。一 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受不受力,故C错。牛顿 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它说明力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就越远
B.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
C.小车的速度减小是由于受到了阻力
D.这个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31
-
5.一颗弹珠在水平桌面上滚动,当它刚刚离开桌面 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 C )
A.立即停止运动 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提线示运:动由牛顿第一 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定线律运可动知,运动的
的缘故。
6
-
物体在水平面上 做匀速运动不需
要外力来维持
PK
力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7
8
-
【实验结论】
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那么运动的物体将永远 运动下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理想实验法:
以已知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假设和 逻辑推理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非
物体在不受任何外 D.做曲线运动往力下时掉将沿原来的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2
15
-
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 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
能用பைடு நூலகம்验直接证明。
16
-
思考与讨论 一、汽车在启动和加速时身体为什么向后倾?
二、汽车在刹车时,身体为什么向前倾?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整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整版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为经典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的分类与性质
01
02
03
04
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 力、摩擦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 力和非接触力,前者如推力、 拉力等,后者如重力、磁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动力 和阻力,动力使物体加速,阻
力使物体减速。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 形定则,即两个力可以合成一 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 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惯性”这一重要概念, 解释了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出 发点和参照系,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
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 动的物体,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中需要修正。
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 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量子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摩擦力和空 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牛顿第一 定律往往难以直接观察,但可以
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到验证。
02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惯性的定义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 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它们 共同决定了力的效果。
力的单位是牛顿 (N),是国际单位 制中的基本单位。
力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一、牛顿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沿一条直线做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外力方向一致。

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的方向上。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事变化、同时消失、性质总相同。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之间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二、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三、热力学三大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适用于物体对外做功,向外界散热和内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在使用:△U=-W+Q时,通常有如下规定:①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W<0,即W为负值。

③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④系统从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⑤系统内能增加,△U>0,即△U为正值⑥系统内能减少,△U<0,即△U为负值第一类永动机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3.4-牛顿第一定律-2

3.4-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1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如图,向右拉动 小车,当小车受阻碍 而停止运动时,车上 的木块为什么会向 右倾倒?
小车上的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右运动; 小车由于受到阻碍突然停止运动;小车上的 木块由于惯性仍然要向右运动;但因为木块 下部受到小车的摩擦力而静止,于是木块会 向右倾倒。这个例子说明。。。。。
因为在我们生活实际中做不到不受外力。
为什么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呢?
原来如此
一切物体都具有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的性质 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状态)
1、定义: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 定律。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____
5.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 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 对人的伤害( )D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 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6、行走的人被石块绊了一下会向前倾倒,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C A、人的上半身头惯性,而人的下半身没有惯性 B、由于石块的作用而改变了人的运动 C、人的上身由于有惯性保持向前运动,石块作用在 脚上,阻碍了脚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B.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 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惯性 的缘故;最后还是 这是由于_______ 停下来,这是因为 汽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
答:拍打衣服,衣服偏离原来的位置, 附在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 的静止状态,所以就会从衣服的缝隙 中飞出来。

牛顿第一定律完整版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完整版课件

题组一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是完全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的 B.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 C.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 体只在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图甲、乙分别表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和力的 关系的研究过程,他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图甲中通过对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研究, 得出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以减小小球重力,使时间测量 更容易 C.图乙中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图乙中,在左侧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可运动到比释放点更高的位 置
■归纳拓展
1.惯性的“三性”
普遍性
一切物体皆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相关性 惯性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受力或运动情况等无关
唯一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惯性的表现形式 (1)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 变。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 (2)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的惯 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2)结论:力不是___维__持___物体运动的原因。 (3)意义: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本质是想象着把实际中存在影响物体运动的摩擦 力去掉,抓住事物的本质。这种依据逻辑推理把实际实验理想化的思想也是 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3.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__速__度___沿同 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完整版)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

2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平衡力的性质呢?)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二力平衡的区别 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力平衡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运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形变效果不能抵消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 三、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数学表达式:F合=ma 3、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max,Fy=may,Fz=maz; (3)、同体性:F =m a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4)独立性:每个力的作用是独立的,物体的加速度是各力独立作用共同的结果 (5)、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方法 (1)合成法 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列出分力、合力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求解. 例: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光滑的斜面,斜面的倾角为,小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有一物体放于斜面上,相对斜面静止,此时这个物体相对地面的加速度是 。 解:1、分析受力 2、加速度的方向 3、合力的方向,合力的大小 4、列方程 a=gtanθ

3.4牛顿第一定律(原卷版)

3.4牛顿第一定律(原卷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精讲精练3.4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填写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惯性的特点:①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不管是受力还是不受力。

②惯性不是一种力量,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也不能说“惯性力”,只能说“_______”③影响惯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28.惯性的现象:①由静止变为运动:A.当两个物体处于静止时,其中一个物体A向前运动,另一个物体B由于惯性会保持静止,则表现为B会向后仰;B.当两个物体处于静止时,其中一个物体A向后运动,另一个物体B由于惯性会保持静止,则表现为B会向前仰;②由运动变为静止:当两个物体处于运动时,其中一个物体A突然静止,另一个物体B由于惯性会保持运动,则表现为B会向原来运动的方向仰;同步练习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到()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物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物块可能将()A.立即停止运动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立即向左倒下D.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使一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最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B.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距离最长,是因为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C.三次实验中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最大,速度减小得最快D.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力将永远运动下去且运动速度保持不变4.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科学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完整版)牛顿三大定律知识点与例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牛顿三大定律知识点与例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顿三⼤定律知识点与例题,推荐⽂档⽜顿运动定律⽜顿第⼀定律、⽜顿第三定律知识要点⼀、⽜顿第⼀定律1.⽜顿第⼀定律的内容:⼀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状态,直到有外⼒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2.理解⽜顿第⼀定律,应明确以下⼏点:(1)⽜顿第⼀定律是⼀条独⽴的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时的运动规律,它揭⽰了: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①⽜顿第⼀定律反映了⼀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顿第⼀定律⼜叫惯性定律.②它定性揭⽰了运动与⼒的关系:⼒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产⽣加速度的原因.(2)⽜顿第⼀定律表述的只是⼀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法⽤实验直接验证,理想实验就是把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然规律.理想实验⽅法:也叫假想实验或理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也叫头脑中的实验.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先,理想实验以实践为基础,在真实的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盾,忽略次要⽭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定的逻辑法则作为依据.3.惯性(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量度,它和物体的受⼒情况及运动状态⽆关.(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是指:在同样的外⼒下,产⽣的加速度的⼤⼩;或者,产⽣同样的加速度所需的外⼒的⼤⼩.(3)惯性不是⼒,惯性是指物体总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状态的性质,⼒是物体间的相互作⽤,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顿第三定律1.⽜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和反作⽤⼒总是⼤⼩相等,⽅向相反,作⽤在⼀条直线上.2.理解⽜顿第三定律应明确以下⼏点:(1)作⽤⼒与反作⽤⼒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同时变化;(2)作⽤⼒和反作⽤⼒是⼀对同性质⼒;(3)注意⼀对作⽤⼒和反作⽤⼒与⼀对平衡⼒的区别对⼀对作⽤⼒、反作⽤⼒和平衡⼒的理解θLm叠加性⼆⼒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和可抵消、可叠加、可求和且合⼒为零相同点等⼤、反向、共线典题解析【例 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处于静⽌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才有惯性.B 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起到阻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作⽤.C ⼀切物体都有惯性,速度越⼤惯性就越⼤.D ⼀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越⼤惯性就越⼤.【例 2】.有⼈做过这样⼀个实验:如图所⽰,把鸡蛋 A 向另⼀个完全⼀样的鸡蛋 B 撞去(⽤同⼀部分),结果是每次都是鸡蛋B被撞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对B的作⽤⼒⼤⼩等于B对A的作⽤⼒的⼤⼩. BA对B的作⽤⼒的⼤于B对A的作⽤⼒的⼤⼩.C A 蛋碰撞瞬间,其内蛋黄和蛋⽩由于惯性,会对 A 蛋壳产⽣向前的作⽤⼒.BAD A 蛋碰撞部位除受到 B 对它的作⽤⼒外,还受到 A 蛋中蛋黄和蛋⽩对它的作⽤⼒,所以受到合⼒较⼩.【例 3】如图所⽰,⼀个劈形物 abc 各⾯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上,ab 边成⽔平并放上⼀光滑⼩球,把物体 abc 从静⽌开始释放,则⼩球在碰到斜⾯以前的运动轨迹是()A 沿斜⾯的直线B 竖直的直线C 弧形曲线D 抛物线【拓展】如图所⽰,AB 为⼀光滑⽔平横杆,杆上套⼀轻环,环上系⼀长为ABL 质量不计的细绳,绳的另⼀端拴⼀质量为 m 的⼩球,现将绳拉直,且与 AB平⾏,由静⽌释放⼩球,则当细绳与 AB 成θ⾓时,⼩球速度的⽔平分量和竖直分量的⼤⼩各是多少?轻环移动的距离 d 是多少?【深化思维】怎样正确理解⽜顿第⼀定律和⽜顿第⼆定律的关系?【例 4】由⽜顿第⼆定律的表达式 F=ma ,当 F=0 时,即物体所受合外⼒为 0 或不受外⼒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0,物体就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因此,能不能说⽜顿第⼀定律是⽜顿第⼆定律的⼀个特例?同步练习1. 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与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然规律,伽利略的斜⾯实验程序如下:(1)减⼩第⼆个斜⾯的倾⾓,⼩球在这个斜⾯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度. (2)两个对接的斜⾯,让静⽌的⼩球沿⼀个斜⾯滚下,⼩球将滚上另⼀个斜⾯. (3)如果没有摩擦,⼩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度.b ac(4)继续减⼩第⼆个斜⾯的倾⾓,最后使它成⽔平⾯,⼩球沿⽔平⾯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上述程序号码)()A. 事实 2→事实 1→推论 3→推论 4B. 事实 2→推论 1→推论 3→推论 4C. 事实 2→推论 3→推论 1→推论 4D. 事实 2→推论 1→推论 4→推论 32. ⽕车在⽔平轨道上匀速⾏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来的位置,这是因为()A. ⼈跳起后,厢内空⽓给他⼀个向前的⼒,带着他随同⽕车⼀起向前运动.B. ⼈跳起的瞬间,车厢底板给他⼀个向前的⼒,推动他随同⽕车⼀起向前运动.C. ⼈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下落后必定偏后⼀些,只是由于时间太短,距离太⼩,不明显⽽已.D. ⼈跳起后直到落地,在⽔平⽅向上⼈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3.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静⽌的⽕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车静⽌时惯性⼤B. 乒乓球可以迅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的缘故.C.物体超重时惯性⼤,失重时惯性⼩.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4.如图所⽰,在⼀辆表⾯光滑⾜够长的⼩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 1、m 2 的两个⼩球(m 1﹥m 2)随车⼀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则两个⼩球()A.⼀定相碰B.⼀定不相碰C.不⼀定相碰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道⼩车的运动⽅向.5.如图所⽰,重物系于线 DC 下端,重物下端再系⼀根同样的线 B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线的 A 端慢慢增加拉⼒,结果 CD 线拉断.B. 在线的 A 端慢慢增加拉⼒,结果 AB 线拉断.C. 在线的 A 端突然猛⼒⼀拉,结果将 AB 线拉断.D. 在线的 A 端突然猛⼒⼀拉,结果将 CD 线拉断.6. (海南⾼考)16 世纪纪末,伽利略⽤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了近两千年的亚⾥⼠多德关于⼒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 四匹马拉拉车⽐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越⼤,速度就越⼤B. ⼀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时的“⾃然状态”C. 两物体从同⼀⾼度⾃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 .⼀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m 1m 2D CB A7.关于作⽤⼒和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BABABAA.物体相互作⽤时,先有作⽤⼒,后有反作⽤⼒.B.作⽤⼒和反作⽤⼒⼤⼩相等、⽅向相反、作⽤在同⼀直线上,因此这⼆⼒平衡.C.作⽤⼒与反作⽤⼒可以是不同性质的⼒,例如作⽤⼒是重⼒,其反作⽤⼒可能是弹⼒D.作⽤⼒和反作⽤⼒总是同时分别作⽤在两个相互作⽤的物体上.8.某同学坐在运动的车厢内,观察⽔杯中⽔⾯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说明车厢()A.向前运动,速度很⼤.B.向前运动,速度很⼩.C.加速向前运动D.减速向后运动.9.如图所⽰,在车厢内的B 是⽤绳⼦拴在底部上的氢⽓球,A 是⽤绳挂在车厢顶的⾦属球,开始时它们和车厢⼀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忽然刹车使车厢作匀减速运动,则下列哪个图正确表⽰刹车期间车内的情况()A BC D10.在地球⾚道上的A 处静⽌放置⼀个⼩物体,现在设想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突然消失,则在数⼩时内,⼩物体相对于A 点处的地⾯来说,将()A.⽔平向东飞去.B.原地不动,物体对地⾯的压⼒消失.C.向上并渐偏向西⽅飞去.D.向上并渐偏向东⽅飞去.E.⼀直垂直向上飞去.11.有⼀种仪器中电路如右图,其中M 是质量较⼤的⼀个钨块,将仪器固定在⼀辆汽车上,汽车启动时,灯亮,原理是,刹车时灯亮,原理是.车前进⽅向⽜顿第⼆定律知识要点前后红绿M⼀.⽜顿第⼆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物体的加速度a 跟物体所受合外⼒F 成正⽐,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加速度的⽅向跟合外⼒的⽅向相同.其数学表达式为:F=ma⼆.理解⽜顿第⼆定律,应明确以下⼏点:1.⽜顿第⼆定律反映了加速度a 跟合外⼒F、质量m 的定量关系.注意体会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可理解为:①对同⼀物体(m⼀定),加速度a与合外⼒F成正⽐.②对同样的合外⼒(F⼀定),不同的物体,加速度a与质量成反⽐.2.⽜顿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是⽮量式,加速度a 永远与合外⼒F 同⽅向,体会单位制的规定.3.⽜顿第⼆定律是⼒的瞬时规律,即状态规律,它说明⼒的瞬时作⽤效果是使物体产⽣加速度,加速度与⼒同时产⽣、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三.⽜顿运动定律的适⽤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在惯性参照系中.1.宏观是指⽤光学⼿段能观测到物体,有别于分⼦、原⼦等微观粒⼦.2.低速是指物体的速度远远⼩于真空中的光速.3.惯性系是指⽜顿定律严格成⽴的参照系,通常情况下,地⾯和相当于地⾯静⽌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是理想的惯性系.四.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称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处于超重的物体,其视重⼤于其实重.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向下的加速度分量),称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处于失重的物体,其视重⼩于实重.3.对超、失重的理解应注意的问题:(1)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物体本⾝的重⼒并没有改变,⽽是因重⼒⽽产⽣的效果发⽣了改变,如对⽔平⽀持⾯的压⼒(或对竖直绳⼦的拉⼒)不等于物体本⾝的重⼒,即视重变化.(2)发⽣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向.(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切由重⼒产⽣的物理观感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实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再受浮⼒、液体柱不再产⽣压强等.典题解析【例1】关于⼒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运动,它⼀定受到⼒的作⽤.B.⼒是使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原因.C.⼒是使物体产⽣加速度的原因.D.⼒只能改变速度的⼤⼩.【点评】⼒是产⽣加速度的原因,合外⼒不为零时,物体必产⽣加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另⼀⽅⾯,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则物体必存在加速度,这是⼒作⽤的结果.【例 2】如图所⽰,⼀个⼩球从竖直固定在地⾯上的轻弹簧的正上⽅某处⾃由下落,从⼩球与弹簧接触开始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 加速度和速度均越来越⼩,它们的⽅向均向下.B. 加速度先变⼩后⼜增⼤,⽅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越来越⼩,⽅向⼀直向下.C. 加速度先变⼩后⼜增⼤,⽅向先向下后向上;速度先变⼤后⼜变⼩,⽅向⼀直向下.D.加速度越来越⼩,⽅向⼀直向下;速度先变⼤后⼜变⼩,⽅向⼀直向下. 【深化】本题要注意动态分析,其中最⾼点、最低点和平衡位置是三个特殊的位置。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表一、力和力的作用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若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原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来表示。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若有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计算。

2. 力的分解:若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将它分解为有助于解题的分力,如斜面上的重力分解。

三、摩擦力1.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时,与其接触面的摩擦力,可以用公式f静≤μn 来表示。

2. 动摩擦力:物体运动时,与其接触面的摩擦力,可以用公式f动=μn 来表示。

3. 滑动摩擦力:物体滑动时,与其接触面的摩擦力,可以用公式 f滑=μn 来表示。

四、重力1. 重力公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可以用公式Fg=mg 来表示,其中 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2. 重力加速度: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一般取 9.8 m/s²。

五、动能和功1. 动能公式:物体的动能可以用公式 K.E.=½mv²来表示,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2. 功公式:物体所受力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F·d·cosθ 来表示,其中 F 为力的大小,d 为力的作用距离,θ 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六、功率和机械效率1. 功率公式:功率可以用公式 P=W/t 来表示,其中 W 为所做的工作,t 为所用的时间。

2.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可以用公式η=输出功率÷输入功率来表示,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汇总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设计3篇

(完整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设计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设计3篇牛顿第必须律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明白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2。

明白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3。

明白什么是惯性,会正确理解有关现象[由整理]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透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必须律的理解.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二、教学资料剖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惯性定律的资料及导出过程,强调它在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

科学的发现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科学背景,同时,科学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置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又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本节课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的概念.本节课教学难点:1.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3、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应用.三、教学准备电化教室、3.1牛顿第必须律.ppt文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播放视频剪辑《汽车事故实验》,在视频剪辑中,我们看到撞车后假人和车子的运动状况.我们要讨论的是,牛顿第必须律教案(高中版)人和车子为什么会做这种或那种运动.要讨论这个问题,务必明白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动力学.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牛顿在168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这部著作中,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这三条定律总称为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二。

正课1、历史的回顾。

远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但是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演示实验:用力推车,车子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1.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17世纪前人们普遍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4 牛顿第一定律(原卷版)——2020-2021学年科学七年级下册讲练测(浙教版)

3.4 牛顿第一定律(原卷版)——2020-2021学年科学七年级下册讲练测(浙教版)

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全掌握】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两个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这里包括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推广为“合力为零”3)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要看物体的初始状态,若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即惯性2.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外界条件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的改变而改变,一个物体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3.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4.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惯性定律是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的规律【例题精析】例1.如图所示,货车内部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小球的细线摆角不同,下列关于货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车在加速B.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车在刹车D.乙车在加速前进例2.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B.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C.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D.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例3.自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多地启用无人机对公共场所进行空中巡视、空中喊话宣传等助力疫情的防控工作,有效降低了病毒传播。

3.4 牛顿第一定律(2)

3.4   牛顿第一定律(2)

巩固训练 2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身边个别司机开车时不喜欢系安全带。对于交通规
C
则中要求系安全带的理由,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 B. 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车内人员的惯性
)
C. 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 D. 安全带可以加快汽车减速
考点三
例 3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靠近桌沿放置玻璃杯、装好水后,放上一块两面光滑的塑料板,板上
左 4. 司机驾驶汽车快速向前行驶, 中途若急速向右转弯, 此时司机身体将向________ 方向 惯性 倾斜,这是因为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 。
5. 行驶的汽车由于________ 不能立刻停止, 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才 惯性 能停止下来,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两车之间要保持一段距离。乘坐出租车在高速公路
匀速 所示的液面时,小车正在向右做________( 填“加速” 、 “减速”或“匀速” ,下同)运 减速 动;当出现图 b 所示的液面时,小车正在向右做______ 运动,当出现图 c 所示的液面 加速 运动。 时,小车正在向右做______
8. 如图所示,用手拔开图甲左边的金属弹片后放手,会同时观察到两个现象(如图乙所 示),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
防止刹车时人向前倾而受伤 上行驶时, 要求乘客一定要系安全带, 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师微博】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有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而惯性是每个物体都具有的,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只 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在描述惯性现象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者说“由于惯性” , 不能说“惯性力” “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图所示,取一只开有一个洞的纸板箱(纸板的其他 接缝均用胶带纸封住),用两肘抱住纸箱,让洞口对着点 燃的蜡烛,用两手同时拍击箱的两个侧壁,将会看到 _远_处__的__蜡__烛_熄__灭____。 你能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当用两手拍纸板箱壁时,纸板 箱内的气体受压从洞中急速流出, 这些气体由于惯性在箱外继续向前 运动,所以把远处的蜡烛熄灭。
状态,所以,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必须对 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由此可见,牛顿第一定律为我们深刻 地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思考与讨论 : 1.如图甲,小球竖直下 落的运动中,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大?
因为小球受到的重力与运动方向相 同,起帮助运动的作用。
注意:同个物体不同状态下的惯性相同。
练习: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B、物体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
C、 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5、在匀速前进的火车车厢中,有一位乘客做立定跳远, 则( )D
A、向前跳得远 B、向后跳得远 C、向旁跳得远 D、向各个方向一样远
练习:1.货物重1000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⑴被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吊起时受到的拉力 等于 1000牛 ⑵被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吊起时受到的拉力 等于 1000牛 ⑶如果要将吊起加速货物,则拉力要 大于 1000牛。 2.一个同学爬杆,同学重90牛
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
概括出来的。这种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 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 的肩膀上。——牛顿
因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如图乙,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中,
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小?
因为小球受到的重力与运动方向 相反,起阻碍运动的作用。
小球的运动 和力的关系
3.如图丙,小球沿斜向上方向抛 出的运动中,为什么运动方向会发 生变化?
因为小球受到的重力与运动方 向成某一角度,起改变运动方向的 作用。
练习:
1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太空中的宇航员
活动 1.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图甲和乙,让 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 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丙,重复上述实验。
注意每次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同一位置开始滑下。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思考与讨论:1.离开喷 气体的惯性 泉口的水,为什么还会继 续向上运动?
喷泉水原来向上运动,水离开喷泉口 后,虽然不再受到水管内的压力,但由于 惯性仍要的向上运动,所以离开喷泉口的 水还会继续向上运动。
2.倒胡椒粉时,手为什么需要晃动?
胡椒粉原来和手一起运动,手停
止运动时,胡椒粉由于惯性继续向前 运动,所以达到使胡椒粉离开瓶子的 目的。
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右运动, 当小车受阻碍停止时,木块由于惯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性仍然要向右运动,所以木块会向 右倾倒。
2.如图所示,用手指弹击卡片,卡 片上的硬币会跟着飞出吗?_不__会__。
为什么?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硬币原来是静止的,用手指弹击卡片时,卡片飞出,
硬币由于惯性保持静止,所以硬币不跟着飞出。
阻力对小车阻力 小车运动的距离 (大,较大,小) (大,较大,小)
棉布


丝绸
较大
较大
木板


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 _小___,运动的距离越_长___,速度减小得越_慢___。
猜想: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 那么它将__永__远_运__动__下__去__,_速__度__保__持__不_变_______。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2.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假如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
消失,那么它( C )
A.立即停下来 B.仍然做曲线运动 C.立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逐渐停止
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之后,你也许会进一步追问:为什 么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 态呢?
原来,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 向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活动
1.如图所示,向右拉动木块,当木 块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上面的木 块将会_向__右_倾__倒__。为什么?
400多年前,
伽利略曾采用
类似的方法得
出结论:如果
物体在运动中
不受力的作用,
它的速度将保
持不变。
伽利略与笛卡儿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笛
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 略的观点,明确指出: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 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 左、右方向偏,将永远 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 线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
练习:3.一辆汽车重2000千克,
⑴这辆汽车静止在公路上是否具有惯性?

洒胡椒粉 。
⑵这辆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是否具有惯性? 是 。
⑶这辆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是否具有惯性? 是 。
⑷试判断这三种情况下惯性的大小关系? 一样大 。
⑸一辆20千克的自行车速度是10米/秒,与同速度的汽车 比,谁的惯性大? 汽车 。不同的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第 4 节 牛顿第一定律
我们已经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否一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力又是 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先 思考一个更基本的问题: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 将做什 么运动?
事实上,我们无法
用实验显示物体不受力 作用时的运动,因为自 然界中并不存在完全不 受力作用的环境。我们 采用的方法是:先用实 验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 运动的影响,然后再推 测出物体不受力作用时 将做什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