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贫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0年代侧重于强调“发展与公正”并重的 战略。
❖ 一方面政府运用政策来约束市场的刺激, 发展基础设施及技术促使穷人将劳动用于 生产性活动;
❖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解决向穷人提供基本 的社会服务,包括医疗卫生、保健、计划 生育和教育等。
三、巴西贫困的原因分析
思考:工业化道路(如二元结构理论指出的) 是否一定有利于解决贫困问题?
思考:城市化道路该 怎样走?
扩展: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 李强 :十一五 规划如何推进 城市化健康发 展.doc
印度反贫困战略的转变
❖ 20世纪50年代,强调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的 主要手段。
❖ 70年代和80年代,政府政策转移到直接向穷 人提供医疗卫生、营养和教育服务,认为改 善穷人医疗卫生、教育和营养条件等对于消 除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被地主剥夺。第二,动员全国的资本流向土地,以 此把农村纳入工业化轨道。 ❖ 效果: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 第二点没有实现。
2、反贫困计划
(1)全国生活援助计划:为满足条件的贫困人 口提供援助:A、对穷人的生存保护。B、社 会机构救济。C、对其他穷人的救济。
(2)增加就业计划。主要在城市。
❖ 历史渊源: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掠夺 ❖ 直接原因: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 ❖ 收入分配极不公平 ❖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 教育水平低下
四、非洲
❖ 整个非洲地区有3.4亿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占非洲总 人口的45%。
❖ 非洲贫困的原因: ❖ 1、历史原因:殖民统治。 ❖ 2、工业化发展战略是非洲国家贫困化加剧的直接
❖ 主要有三类计划:(1)农业生产的基本改进; (2)收入增长计划;(3)社会福利计划。
❖ “新村”运动的成果:改善了农村的环境; 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极大地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问题: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支持,资金有限。 地方当局无自主权、无灵活性。
4、其他有助于贫困减少的政策
❖ 控制人口增长 ❖ 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 实行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战略
❖ 思考:为什么?
❖ 首先,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经济的全 球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动 的;实际上是向全球推行西方大国制定 的游戏规则。
❖ 其次,全球化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的新差距——数字鸿沟。
❖ 再次,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和投资中 没有获得很多收益。
❖ 最后,弱小国家没有能力抵御国际金融 市场上的冲击,货币政策成了牺牲品。
原因。 速度就是一切的指导思想,不顾落后的基本国情,盲
目搞大型现代化企业,导致巨大的浪费。
❖ 3、人口迅速膨胀是贫困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 1960年:2.75亿,1980年:4.68亿,1993年:
6.8亿 ❖ 4、政治动荡 ❖ 5、严重的债务危机 ❖ 6、教育水平低下
小结:反贫困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 ❖ 边缘化、赤贫化威胁的国家:撒哈拉以南非
洲国家和一些南亚国家
(三)使国内贫富差距拉大
❖ 经济全球化 ❖ 市场经济全球化 ❖ 市场经济和激烈的竞争会造成两极分化
第二节 西方贫困化理论
一、自由学派的贫困化理论 1、纳克斯:一国穷是因为它穷——唯资本论:资本匮乏是产
(3)乡村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生产率增长计划。
❖ (4)其他反贫困措施:兴建安置就业服务中 心和职业培训学校,尤其是为贫困线以下的 人实行义务性教育之外,还为穷人提供职业 培训以使他们能够自立。
3、“新村”运动
❖ “新村”运动是村社发展的韩国模式,其最 终目标是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社 会。
❖ 最重要的是:村民的思想启蒙,而村干部被 认为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村干部都 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正式训练。
❖ 第一,较为平等的土地分配。土地改革成功 的国家反贫困的成效比较显著,如韩国。
❖ 第二,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韩国VS.非洲 ❖ 第三,成功控制人口增长。 ❖ 第四,重视农业生产。 ❖ 第五,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
(三)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高
❖ 1995年: ❖ 发达国家:不到20% ❖ 中国:城镇居民——49.9%,农村——58.6% ❖ 孟加拉、越南、老挝、印度:55%~65%
(四)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差
(五)卫生条件差、健康状况不能保证
❖ 预期寿命: ❖ 高收入国家平均:77岁 ❖ 低收入国家平均:63岁,
因此,低收入原因是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 收入分配不公平
提高穷人消费水平的平等制度改革,实现权力 关系、土地关系和教育关系的改革,从而提 高人们的生产力是迅速发展的条件。
二、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农业生产率低下
❖ 工业化是吸收剩余劳 动力,提高农业生产 率,摆脱贫困的唯一 途径。
成都 一体的城 乡.doc
三、激进派贫困化理论
❖ 普雷维什,阿明、桑托斯、伊曼纽尔、弗兰 克等
❖ 理论核心: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中心” (发达国家)对“外围”(发展中国家)统 治、剥削和掠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 发达国家的富裕,是一个铜板的两个面。
“中心-外围”理论从三个方面阐述 “中心”与“外围”之间的不平等经 济关系:
❖ 贫困人口亚洲最多:占全球贫困人口的 62.6%。
❖ 其次:非洲 ❖ 第三: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
三、贫困特征
(一)人均收入水平低
(二)收入分配不均现象严重,基尼 系数高
❖ 基尼系数在0.2以下的为绝对平均 ❖ 处在0.2-0.3之间的为比较平均 ❖ 0.3-0.4为比较合理 ❖ 0.4-0.5差距较大 ❖ 0.5以上为差距悬殊 ❖ 并将0.4定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界线
其中塞拉利昂:37岁
(六)自然生存环境恶劣,社会基础 设施差
❖ 大多数在山区、半山区、荒漠和沙漠地区
(七)贫困人口有明显的结构特征
❖ 人均收入最低的家庭往往是人口众多的家庭。
四、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 贫困化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拉 大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GNP: ❖ 1980年:1:12.5 ❖ 1993 年:1:21.9
❖ 第三,收入水平的不平等。“中心”把过时 的机器设备转移到“外围”,以跨国公司在 发展中国家投资等形式向“外围”输出资本 和技术,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吸收廉价 劳动力,从利用技术进步和贸易比价不合理 中,“中心”不仅独占了自己技术进步的利 益,而且还大量地吮吸着“外围”的收入。
第三节 各国反贫困的实践
生“贫困的恶性循环”的原因。 2、舒尔茨:人力资本概念。 提倡发展教育 ❖ 央视《中国经验》重庆篇:棒棒军的出路_新闻中心_新浪
网.htm ❖ 《中国经验》贵州篇:小额贷款助农民早日脱贫1_新闻中心
_新浪网.htm ❖ 《中国经验》贵州篇:小额贷款助农民早日脱贫2_新闻中心
_新浪网.htm
3、缪尔达尔: 不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低 社会水平低,健康差、教育低下 劳动素质低、就业困难 生产率难以提高 产出增长停滞或下降 进一步强化了经济贫困
二、印度
❖ 印度贫困的的特点: ❖ 90年代以前,贫困人口比例不断下降,90年
代初贫困程度有所加剧。 ❖ 明显的地域性:农村贫困程度远远高于城市。 ❖ 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不断增加; ❖ 城市贫民窟现象严重。
关注:贫民窟现象
印度 城市贫民的福音.htm 中国经济时报 城市化背景下 贫民窟挑战及对策.doc
专题五
经济全球化与贫困问题
❖ 讨论: ❖ 世界上贫困人口多吗?
❖ 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是否惠及每个国家、每 个人?为什么?
墨 西 哥 的 棚 户 区
本专题主要内容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贫困问题现状 ❖ 贫困化理论 ❖ 各国反贫困的实践
直面贫困
❖ 顾秀莲 中国消除贫困成就巨大任务艰巨.doc
❖ “十一五”规划将惠及百姓 亲民色彩跃然眼 前.htm
一、韩国的反贫困实践 韩国:人均GNP:1962年——87美元,
1997——10550美元; 据估计:1965年,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1%,
1970年——23%,此后逐年减少。
反贫困措施
1、土地改革 ❖ 韩国约21%的土地适合于农业生产。 ❖ 1948年新政府成立,1949年颁布了土地改革纲领。 ❖ 两个原则:第一,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的土地不
❖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节选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贫困问 题现状
一、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规模
按世界银行采用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每人 每天生活费在1美元以下者为贫困人口。
则全球贫困人口: 1987年:12.3亿 1993年:13.2亿 2000年:13亿 现在:8亿人在挨饿
二、地区分布
❖ 集中于低收入国家和经济增长缓慢的中等收 入国家。
❖ 第一,技术进步成果分享上不平等。
中心垄断着技术进步,阻止外围的工业化, 强制“外围”根据它的需要,从事初级产品 的生产;在外围国家,技术进步的渗透和推 广总是太慢,以致不能吸收全部劳动力进入 生产,从而,技术进步及其成果集中在面向 出口的经济活动中。
❖ 第二,贸易比价上的不合理。中心凭借技术 和经济上的垄断地位,不断地抬高制成品价 格,压低初级源自文库品价格,实行不平等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