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大学化学B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B”教学大纲(医学部)
普通化学B”教学大纲(医学部)“普通化学B”教学大纲(医学部)2007年9月课程号:01034880开课学期:秋季学分:4基本目的:学习和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基本状态与原子和分子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这些基本知识解决在化合物分析与合成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内容提要:第一章气体、液体、溶液(约3学时)一、理想气体定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导出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1. 气体的分压定律2. 分压定律的应用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条件三、气液转化与平衡,液体的蒸汽压四、溶液1.溶液的浓度2.溶解度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4*.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与导电性5*.胶体溶液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约4学时)一、化学热力学的常用术语二、热化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2. 焓和焓变的性质3. 反应焓变的计算三、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1. 熵与熵变的性质2. 熵变、熵增加原理3. Gibbs自由能与Gibbs自由能变(1) ΔG是反应自发性的判据(2) ΔG的性质和计算(3) Gibbs-Helmholtz方程的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的限度(约4学时)一、化学平衡的特征二、平衡常数1.经验平衡常数(K)2.标准平衡常数(Kθ),ΔGθ= -2.30RTlgKθKθ与K的区别与联系3.多重平衡4.平衡常数的应用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浓度的影响2.压力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四、热力学在气-液平衡中的应用补充:化学反应速率*(约2学时)一、反应速率的意义二、浓度与反应速率三、反应级数四、温度与反应速率?活化能五、反应机理六、催化第四章酸碱电离平衡(约4学时)一、酸碱质子理论1. Br?nsted-Lowry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的概念2. 酸碱强弱,K a、K b及其相互关系二、各类酸碱平衡,平衡常数K及溶液pH的计算1.溶剂的自偶电离平衡2.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3.酸碱中和反应平衡三、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应用1.同离子效应及其计算2.酸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3.缓冲溶液的组成、选择、配制及pH的计算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约3学时)一、溶度积(K sp)1. 溶度积的概念2. 如何求得溶度积,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同离子效应和沉淀的完全度2.沉淀的溶解,酸溶效应3.沉淀的转化三、分步沉淀1. 分步沉淀的可能性2. 分步沉淀的控制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约5学时)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共轭关系2. 氧化数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二、标准电极电势与非标准电极电势1.原电池、电池符号、电池电动势2.电极电势的确定,标准电极电势表及其应用3.非标准电极电势,Nernst方程及其应用4.氧化还原平衡,Kθ与Eθ的关系三、电极电势的应用1.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次序4. pH, K sp, K稳,K a等热力学常数与电极电势的关系(K sp, K 稳,K a的计算)第七章原子结构(约4学时)一、原子理论的发展1. 电子与原子核2. 原子核的结构3. 同位素与放射性4. 氢原子光谱与Bohr模型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依据2.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3. 四个量子数4. 波函数与电子云的图象表示三、多电子原子结构1. 多电子原子轨道与能级2. 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率四、元素某些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第八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约5学时)一、化学键1. 离子键(1) 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2) 离子键的强弱、离子半径及其变化规律2. 共价键与共价分子的特征(1) 经典Lewis学说(2) 分子的极性(3) 价键理论:共价键本质、特征,杂化轨道理论(4) 分子轨道理论(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二、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1.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本质、特点2. 氢键的类型、形成条件、本质、特点三、晶体结构1. 晶体的一般类型、晶胞2. 四种晶体及其基本性质四、化学键型和晶体构型的变异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键型、晶型及物质性质的影响第九章配位化合物(约4学时)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类型、异构现象二、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 价键理论2. 晶体场理论三、配位平衡1.K稳及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2.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及配合物之间的转化四、配合物的应用第十章s区和ds区元素(约4学时)一、s区和ds区元素的结构特点及差异性二、s区元素1. 金属的活泼性2. 氢氧化物的碱性3. Li, Be的特殊性4. Na+、K+、NH4+、Mg2+、Ca2+、Ba2+的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三、ds区元素1.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 常见氧化态及其转化3. 重要化合物(配合物)4. Cu2+、Ag+、Zn2+、Hg2+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第十一章p区元素(约6学时)一、p区非金属元素1. 卤素(1) 卤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非金属的活泼性(2) 卤化氢沸点、还原性、热稳定性、酸碱性变化规律(3) 卤素含氧酸(盐)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的命名,氧化性强弱,热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4) Cl?、Br?、I?离子的分离鉴定(见第十三章13.3)2. 氧、硫(1) 氧化物,过氧化物(2) 硫化氢、硫化物(3) 各种硫的含氧酸及其盐(4) S2?、SO32?、SO42?、S2O32?的分离鉴定(见第十三章13.3)3. 氮、磷(1) 氨和铵盐(2) 氮、磷氧化物(3) 氮、磷含氧酸及其盐(4) NO3?、NO2?、PO43?的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3)4. 碳、硅、硼(1) 氧化物(2) 含氧酸及其盐二、p区金属元素1. 铝及其化合物2. 锡、铅、铋(1) 锡、铅、铋的重要化合物(2) Sn2+、Pb2+、Bi3+、Al3+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三、p区元素小结1. 单质与氢化物2. 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第十二章d区元素(约6学时)一、过渡金属的通性1. 金属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 形成化合物的某些特点二、铬、锰1. 金属活泼性2. 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3. Cr的高低价态的氧化还原性4. Mn的高低价态的氧化还原性三、铁、钴、镍1. 金属活泼性2. 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碱性及稳定性3. 二、三价铁盐的氧化还原性,铁的E-pH图4. 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5. Fe3+、Cr3+、Al3+、Co2+、Ni2+的分离与鉴定反应第十三章定性分析简介* (与元素部分穿插讲授)一、定性分析反应二、金属阳离子的分离与检出三、阴离子的检出(干扰离子的分离)说明:本提纲仅为参考,其中带*部分教学内容可能会有调整。
《有机化学B》(64学时)教学大纲(2021版)
《有机化学B》(64学时)教学大纲(2021版)《有机化学B》教学大纲学时:64 学分:4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有机合成的初步知识。
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有机化学B》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深入学习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与先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有机合成的初步知识。
此外,还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与所学专业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先导。
其任务就是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完《无机化学》课程,具备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
四、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上机)时数单元(章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绪论烷烃主要教学内容总学时数 1 3 3 5 2 4 6 4 6 讲授时数 1 3 3 5 2 4 6 4 6 课外时数脂环烃烯烃炔烃二烯烃和共轭效应芳烃芳香性立体化学卤代烃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合计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β-二羰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 6 5 5 3 5 2 2 2 64 6 5 5 3 5 2 2 2 64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通性;烃;烃的种类;烃的衍生物。
教学提示:本章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了解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了解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清华大学大学化学B教学大纲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它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 □实验/实践为主 □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 □自学为主 □其它
授课语言
×中文 □ 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
□英文 □其他外语
学分学时
学分
2
总学时
32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期末考试为主,参考平时作业成绩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教材
1现代化学基础,沈光球,清华出版社,1999
2现代大学化学教程,丁廷桢,清华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
1普通化学, 浙大编,高教出版社,2005
2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北大出版社,2005
GeneralChemistry, R. H. Petrucci., 8th, 高教版,2003
第十一章*环境化学基础
第十二章*化学与现代科技的交可选择部分内容讲授。其他章节也可有所侧重和取舍。
本科《大学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开课单位
化学系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大学化学B
英文名称
General Chemistry B
教学目的与重点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负责人
沈光球,崔爱莉,寇会中,李强,冯琳
先修要求、适用院系及专业
无先修要求,适用于全校除化学、化工、生物、环境等以外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40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非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开设的短学时普通化学课,主要内容包括: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化学热力学基础(反应热效应,反应自发方向判据和反应的程度等)和化学动力学基础(速率表示,速率与浓度关系,浓度随时间变化,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催化剂);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极电势、影响因素、应用,E-pH图,元素电势图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四个量子数,波函数,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关系);化学键与分子晶体结构(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等;配位化学基础。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A27D101A/B课程中文名称:大学化学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开课学期:秋季学分/学时:大学化学A 60/3; 大学化学B 40/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议后续课程:适用专业/开课对象:近化学专业(物理、生物)和非化学专业理工科(电子、机械工程、动力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航空航天相关专业、汽车制造等机电类专业和土木工程设计等。
)和文管专业等本科学生。
是一门面向全校的必修基础课。
团队负责人:杨青林执笔人:杨青林、鹿现永、钱建刚核准院长:相艳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化学是一门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
大学化学简明地阐述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密切联系工业和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作用,与各学科相互渗透, 是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其成为合格的、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理工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说明:大学化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大学化学 A 理论课程内容范围第0章~第六章;大学化学B理论课授课范围为第0章~第四章,其余部分相同)。
大学化学授课内容及学时表Ⅰ理论部分:第0章绪论(2学时)1.化学及学科发展介绍2.课程安排及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大学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2.了解大学化学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哪些不同,通过讲授化学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4学时)1.引言及基本概念2.反应热效应及其测量3.热力学第一定律;反应热与焓4. 焓变及理论计算基本要求:1.了解用弹式热量计测量等容热效应(v q)的原理,熟悉v q的实验计算法。
2. 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3.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
4. 理解等压热效应(p q )与反应中的焓变(H r ∆)的关系。
5. 了解v q 与反应中的内能变(U ∆)的关系。
6. 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θ∆m r H )的近似计算7. 适当了解能源中的燃料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清华大学大学化学B教学大纲
中文
外文
教材
1现代化学基础,沈光球,清华出版社,1999
2现代大学化学教程,丁廷桢,清华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
1普通化学, 浙大编,高教出版社,2005
2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北大出版社,2005
GeneralChemistry, R. H. Petrucci., 8th, 高教版,2003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第一章 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第六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第七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第八章 过渡元素的性质
第九章 配位化学基础
第十章*生命化学基础
第十一章*环境化学基础
第十二章*化学与现代科技的交叉
*第十.、十一.、十二章.根据不同系的学生,可选择部分内容讲授。其他章节也可有所侧重和取舍。
本科《大学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开课单位
化学系
课程名称Biblioteka 中文名称大学化学B英文名称
General Chemistry B
教学目的与重点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负责人
沈光球,崔爱莉,寇会中,李强,冯琳
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它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 □实验/实践为主 □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 □自学为主 □其它
《分析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31010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B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 上机: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分析化学B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是研究化学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分析化学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决化学分析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化工生产实践、科研等相关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知识,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环节与引导学生课后自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有关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并掌握基本的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具有独立做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突出重点,逐步深入。
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补充本学科的新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讲授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具有“无机化学”方面的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在课堂讲授知识要点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对习题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可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应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2.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实验B2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有机化学实验B2》教学大纲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7 年7 月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B2课程编码:080132027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总学时:16实验(上机)计划学时:16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有机化学的发展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鉴定等实验研究紧密相连。
有机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是相互配合的,它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技能应用型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本课程以《有机化学》为先修课。
2. 相关课程有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波谱分析等。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1.深入理解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2.掌握有机化合物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与若干单元操作的实验技能;3.学习预防与处置化学实验事故的方法,以及正确使用与处置教学中所涉及的一些化学危险品;4.培养实验者的化学实验的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5.学习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基本要求1.玻璃仪器的选用和干燥;常用装置的装配和拆卸;2.常用磨口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冷凝、蒸馏;4.分液漏斗的使用;5.减压过滤方法;6.固体物质的干燥;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若为选作实验项目要在序号前加“*”,并说明选作要求)六、教材(讲义、指导书):《有机化学实验》高占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有机化学实验》周科衍吕俊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过程的考查,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大学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10440012
开课单位
化学系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大学化学B
英文名称
General Chemistry B
教学目的与重点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十一章*环境化学基础
第十二章*化学与现代科技的交叉
*第十.、十一.、十二章.根据不同系的学生,可选择部分内容讲授。其他章节也可有所侧重和取舍。
期末考试为主,参考平时作业成绩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教材
1现代化学基础,沈光球,清华出版社,1999
2现代大学化学教程,丁廷桢,清华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
1普通化学, 浙大编,高教出版社,2005
2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北大出版社,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GeneralChemistry, R. H. Petrucci., 8th, 高教版,2003
先修要求、适用院系及专业
无先修要求,适用于全校除化学、化工、生物、环境等以外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40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非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开设的短学时普通化学课,主要内容包括: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化学热力学基础(反应热效应,反应自发方向判据和反应的程度等)和化学动力学基础(速率表示,速率与浓度关系,浓度随时间变化,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催化剂);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极电势、影响因素、应用,E-pH图,元素电势图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四个量子数,波函数,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关系);化学键与分子晶体结构(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等;配位化学基础。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第一章 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第六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第七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第八章 过渡元素的性质
第九章 配位化学基础
第十章*生命化学基础
课程负责人
沈光球,崔爱莉,寇会中,李强,冯琳
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它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 □实验/实践为主 □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 □自学为主 □其它
授课语言
×中文 □ 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
□英文 □其他外语
学分学时
学分
2
总学时
32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