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世纪的大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新世纪的大学生
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就已经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08年,当再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动荡时,我国又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建国初期贫穷落后的东方穷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GDP第二大国,这不得不让世界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刮目相看。然而,我们改革开放后长期一段时间里经济高速腾飞的背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枯竭、交通拥堵等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诸多问题。
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着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从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当这种不良后果逐渐显现其弊端时,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可怕,才花费财力和技术去弥补。可以说,这是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所以,我国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不能以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72年的联合国环境会议。当时,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代表聚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围绕着“我们应该干些什么,才能保持地球不仅成为现在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而且将来也适合子孙后代居住”的主题,第一次广泛讨论了因发展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并通过了划时代的文献《人类环境宣言》。这次会议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但其主要内容已经十分清晰。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于1980年出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起草的《世界自然保护战略》的文件中。该文件提出把资源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方针,认为“发展和保护对于我们的生存以及履行我们作为后代所享用自然资源的代管人的责任来讲是同等重要的”。1987年,联合国通过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起草的文件《我们的未来》。这个关系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战略的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目标和策略,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奠定了基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这两个文件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付诸行动的开始,其充分肯定了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的共同追求目标。至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影响人类文明和人类进步的基本指导原则。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推行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进一步迅速和协调发展。但沿用以往的以高投入、多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的严重约束,而且容易滋生经济不稳定因素。为此,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强调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还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矛盾,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加高层化、科学化。以人为本,要求经济发展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由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构成的一个整体,它要求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还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注重促进
经济的增长,而且要促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伟大实践,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高效发展的正确道路。
经济发展方式,一般指实现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的方法和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提法。科学发展观就是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推动型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由低级经济结构向高级经济结构转变、由单纯经济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世界工厂”的光环,掩不住90%的出口商品是贴牌产品的尴尬。在巨浪滔天的金融海啸里,这些没有自己“头脑”和“心脏”的贴牌企业更容易“沉没”。
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就是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发展方式。这样的发展方式不够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们在未来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高速腾飞的环境下,我们更感觉到身上担负的责任。当前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学技术与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要具备更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我们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对于我们专业来说,实验室和图书馆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了,我们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虽然每次课程内的实验为大纲要求,必须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做,结果也是跟理论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可是我们有做综合实验和创新课题,前者老师给题目,后者自己找课题,研究方向自己定,老师可以指导,我们就必须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自己确定实验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发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