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二-数学学案 余弦定理(一) (人教A版必修5)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必修5课件余弦定理(一)

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必修5课件余弦定理(一)

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1.1.2 余弦定理(一)
32
1.1.2 余弦定理(一)
5
[预习导引]
1.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 平方 的和 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 夹角 的余弦的积的 两倍 . 即a2=b2+c2-2bccos A ,b2= c2+a2-2cacos B , c2= a2+b2-2abcos C .
1.1.2 余弦定理(一)
1.1.2 余弦定理(一)
9
(2)在△ABC中,已知 a= 3,b= 2,B=45°,解此三角 形.
解 由余弦定理知 b2=a2+c2-2accos B.
∴2=3+c2-2 3·22c.
即 c2-
6c+1=0,解得 c=
6+ 2
2 或 c=
6- 2
2 ,
1.1.2 余弦定理(一)
10
当c=
6+ 2
1.1.2 余弦定理(一)
8
当 a=6 时,由正弦定理得 sin A=asibn B=6×3 21=1. ∴A=90°,∴C=60°. 法二 由正弦定理得 sin C=csibn B=3 33×21= 23, 由b<c,∴C=60°或120°, 当C=60°时,A=90°,
由勾股定理得 a= b2+c2= 32+3 32=6, 当C=120°时,A=30°,△ABC为等腰三角形. ∴a=3.
解 ∵c>a,c>b,∴角C最大. 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 C, 即37=9+16-24cos C,∴cos C=-12, ∵0°<C<180°,∴C=120°. ∴△ABC的最大内角为120°.
1.1.2 余弦定理(一)
17
规律方法 (1)已知三角形三边求角时,可先利用余弦定理 求角,再用正弦定理求解,在用正弦定理求解时,要根据 边的大小确定角的大小,防止产生增解或漏解. (2)若已知三角形三边的比例关系,常根据比例的性质引入k, 从而转化为已知三边解三角形.

余弦定理的教案

余弦定理的教案

余弦定理的教案余弦定理的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余弦定理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余弦定理的教案1一、教材分析《余弦定理》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以及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边一夹角”“三边”的解三角形问题。

余弦定理的学习有充分的基础,初中的勾股定理、必修一中的向量知识、上一课时的正弦定理都是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

其次,余弦定理在高中解三角形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各种解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余弦定理也经常运用于空间几何中,所以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论。

2、掌握余弦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

3、能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两边一夹角”“三边”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过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余弦定理推导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2、感受数学一般规律的美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和余弦定理的运用。

难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以及多解情况的判断。

四、教学用具普通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以上均为命题教学的准备)余弦定理的教案2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第2版)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一单元第二课《余弦定理》。

通过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方法推导余弦定理,正确理解其结构特征和表现形式,解决“边、角、边”和“边、边、边”问题,初步体会余弦定理解决“边、边、角”,体会方程思想,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潜能。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数学:1.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原创)余弦定理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二节二、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余弦定理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是解三角形这一章知识的一个重要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余弦定理与平面几何知识、向量、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做好“余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及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转入对余弦定理的学习,此时学生已经熟悉了探索新知识的数学教学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3、设计理念:由于余弦定理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创设了一些数学情景,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自己去分析、探索和证明。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经过启发、引导,从不同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会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能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会余弦定理的内容,经历并体验使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过程与方法,发展用数学工具解答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利用直观图形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余弦定理的应用,感受余弦定理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证明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解三角形及求解有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六、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1、复习:已知A=045,b=16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 1.1.2余弦定理学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 1.1.2余弦定理学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学案【课前自主学习】预习课本P5~6,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如何解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如何解三角形?【新知探究•夯实知识基础】余弦定理[点睛]余弦定理的特点(1)适用范围:余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2)揭示的规律:余弦定理指的是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其中一个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它含有四个不同的量,知道其中的三个量,就可求得第四个量.【学练结合】(1)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适应于任何三角形()(2)在△ABC中,若a2>b2+c2,则△ABC一定为钝角三角形()(3)在△ABC中,已知两边和其夹角时,△ABC不唯一()解析:(1)正确.余弦定理反映了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它适合于任何三角形.(2)正确.当a2>b2+c2时,cos A=b2+c2-a22bc<0.因为0<A<π,故A一定为钝角,△ABC为钝角三角形.(3)错误.当△ABC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时可利用余弦定理求得第三边长且唯一,因此△ABC唯一确定.答案:(1)√(2)√(3)×2.在△ABC中,已知a=9,b=23,C=150°,则c等于()A.39B.8 3C.10 2 D.7 3解析:选D由余弦定理得:c=92+(23)2-2×9×23×cos 150°=147=7 3.3.在△ABC中,已知a2=b2+c2+bc,则角A等于()A.60°B.45°C.120°D.30°解析:选C由cos A=b2+c2-a22bc=-12,∴A=120°.4.在△ABC中,已知b2=ac且c=2a,则cos B等于()A.14 B.34C.24 D.23解析:选B由b2=ac且c=2a得cos B=a2+c2-b22ac=a2+4a2-2a22a·2a=34.故选B.【学以致用•探究解题方法】题型一已知两边与一角解三角形[典例](1)在△ABC中,已知b=60 cm,c=60 3 cm,A=π6,则a=________cm;(2)在△ABC中,若AB=5,AC=5,且cos C=910,则BC=________.[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a=602+(603)2-2×60×603×cos π6=4×602-3×602=60(cm).(2)由余弦定理得:(5)2=52+BC2-2×5×BC×910,所以BC2-9BC+20=0,解得BC=4或BC=5.[答案](1)60(2)4或5[解题规律总结][活学活用]在△ABC中,a=23,c=6+2,B=45°,解这个三角形.解:根据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23)2+(6+2)2-2×23×(6+2)×cos 45°=8,∴b=2 2.又∵cos A=b2+c2-a22bc=8+(6+2)2-(23)22×22×(6+2)=12,∴A=60°,C=180°-(A+B)=75°.题型二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解三角形[典例]在△ABC中,已知a=23,b=6,c=3+3,解此三角形.[解]法一: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A=b2+c2-a22bc=(6)2+(3+3)2-(23)22×6×(3+3)=22,∴A=45°.同理可求B=30°,故C=180°-A-B=180°-45°-30°=105°.法二: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A=b2+c2-a22bc=(6)2+(3+3)2-(23)22×6×(3+3)=22,∴A=45°.由正弦定理asin A=bsin B知23sin 45°=6sin B,得sin B=6·sin 45°23=12.由a>b知A>B,∴B=30°.故C=180°-A-B=180°-45°-30°=105°. [解题规律总结][活学活用]已知a ,b ,c 是△ABC 三边之长,若满足等式(a +b -c )·(a +b +c )=ab ,则C 的大小为( )A .60°B .90°C .120°D .150°解析:选C ∵(a +b -c )(a +b +c )=ab , ∴c 2=a 2+b 2+ab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 =a 2+b 2-c 22ab =a 2+b 2-(a 2+b 2+ab )2ab =-ab 2ab =-12, ∵0°<C <180°,∴C =120°,故选C.题型三 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典例] 在△ABC 中,若b 2sin 2C +c 2sin 2B =2bc cos B cos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法一 化角为边] 将已知等式变形为b 2(1-cos 2C )+c 2(1-cos 2B )=2bc cos B cos C . 由余弦定理并整理,得b 2+c 2-b 2⎝⎛⎭⎪⎫a 2+b 2-c 22ab 2-c 2⎝⎛⎭⎪⎫a 2+c 2-b 22ac 2=2bc ×a 2+c 2-b 22ac ×a 2+b 2-c 22ab ,∴b 2+c 2=[(a 2+b 2-c 2)+(a 2+c 2-b 2)]24a 2=4a 44a 2=a 2.∴A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 [法二 化边为角]由正弦定理,已知条件可化为sin 2C sin 2B +sin 2C sin 2B =2sin B sin C cos B cos C . 又sin B sin C ≠0,∴sin B sin C =cos B cos C ,即cos(B +C )=0. 又∵0°<B +C <180°,∴B +C =90°,∴A =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解题规律总结][活学活用]在△ABC 中,已知a cos A =b cos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2R ,所以a cos A =b cos B 可化为sin Acos A =sin B cos B ,sin 2A =sin 2B ,又△ABC 中,A ,B ,C ∈(0,π),所以2A =2B 或2A +2B =π,即A =B 或A +B =π2,所以△ABC 的形状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活学活用]在△ABC 中,a cos A +b cos B =c cos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由余弦定理知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ca ,cos C =a 2+b 2-c 22ab ,代入已知条件得a ·b 2+c 2-a 22bc +b ·c 2+a 2-b 22ca +c ·c 2-a 2-b 22ab =0,通分得a 2(b 2+c 2-a 2)+b 2(a 2+c 2-b 2)+c 2(c 2-a 2-b 2)=0, 展开整理得(a 2-b 2)2=c 4.∴a 2-b 2=±c 2,即a 2=b 2+c 2或b 2=a 2+c 2. 根据勾股定理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题型四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命题点一: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c sin C -2a sin C =b sinB.(1)求角B 的大小;(2)若A =75°,b =2,求a ,c . 解:(1)由正弦定理得a 2+c 2-2ac =b 2.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故cos B =22,因此B =45°. (2)sin A =sin (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64. 故由正弦定理得a =b ·sin Asin B =1+ 3. 由已知得,C =180°-45°-75°=60°, c =b ·sin Csin B =2×sin 60°sin 45°= 6.命题点二:利用正、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2.在△ABC 中,求证a 2sin 2B +b 2sin 2A =2ab sin C . 证明:法一:(化为角的关系式)a 2sin 2B +b 2sin 2A =(2R ·sin A )2·2sin B ·cos B +(2R ·sin B )2·2sin A ·cos A =8R 2sin A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8R 2sin A sin B sin C =2·2R sin A ·2R sin B ·sin C =2ab sin C .∴原式得证.法二:(化为边的关系式)左边=a 2·2sin B cos B +b 2·2sin A cos A =a 2·2b 2R ·a 2+c 2-b 22ac +b 2·2a2R ·b 2+c 2-a 22bc=ab 2Rc (a 2+c 2-b 2+b 2+c 2-a 2)=ab 2Rc ·2c 2=2ab ·c2R =2ab sin C =右边,∴原式得证.命题点三: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的交汇应用3.已知△ABC 的周长为4(2+1),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有sin B +sin C =2sin A .(1)求边长a的值;(2)若△ABC的面积为S=3sin A,求AB·AC的值.解:(1)由正弦定理,得b+c=2a.①又a+b+c=4(2+1),②联立①②,解得a=4.(2)∵S△ABC=3sin A,∴12bc sin A=3sin A,即bc=6.又∵b+c=2a=42,∴由余弦定理得cos A=b2+c2-a22bc=(b+c)2-2bc-a22bc=13.∴AB·AC=bc cos A=2.[解题规律总结]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同步检测基础达标题1.在△ABC中,已知(a+b+c)(b+c-a)=3bc,则角A等于() A.30°B.60°C.120°D.150°2.在△ABC中,若a=8,b=7,cos C=1314,则最大角的余弦值是()A.-15B.-16C.-17D.-18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2-a2-b22ab>0,则△ABC()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4.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a,b,c满足(a+b)2-c2=4,且C=60°,则ab的值为()A.43B.8-4 3C.1 D.2 3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b2)tan B=3ac,则角B的值为()A.π6 B.π3或2π3C.π3 D.π6或5π66.已知a,b,c为△ABC的三边,B=120°,则a2+c2+ac-b2=________.7.在△ABC中,若b=1,c=3,C=2π3,则a=________.8.在△ABC中,若a=2,b+c=7,cos B=-14,则b=________.9.在△ABC中,A+C=2B,a+c=8,ac=15,求b.10.在△ABC中,已知a=7,b=3,c=5,求最大角和sin C.能力达标题1.在△ABC中,有下列关系式:①a sin B=b sin A;②a=b cos C+c cos B;③a2+b2-c2=2ab cos C;④b=c sin A+a sin C.一定成立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C=120°,c=2a,则a,b的大小关系为()A.a>b B.a<bC.a=b D.不能确定3.在△ABC中,cos2B2=a+c2c,则△ABC是()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4.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2+c2+bc-a2=0,则a sin (30°-C)b-c=()A.12 B.32 C.-12D.-325.在△ABC中,AB=2,AC=6,BC=1+3,AD为边BC上的高,则AD的长是________.6.在△ABC中,A=120°,AB=5,BC=7,则sin Bsin C的值为________.7.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 A-2cos Ccos B=2c-ab.(1)求sin Csin A的值;(2)若cos B=14,△ABC的周长为5,求b的长.8.如图,D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BC上一点,AC=3DC.(1)若∠DAC=30°,求B;(2)若BD=2DC,且AD=22,求DC.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同步检测解析基础达标题1.在△ABC 中,已知(a +b +c )(b +c -a )=3bc ,则角A 等于( )A .30°B .60°C .120°D .150°解析:选B ∵(b +c )2-a 2=b 2+c 2+2bc -a 2=3bc , ∴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12,∴A =60°.2.在△ABC 中,若a =8,b =7,cos C =1314,则最大角的余弦值是( )A .-15B .-16C .-17D .-18 解析:选C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82+72-2×8×7×1314=9, 所以c =3,故a 最大, 所以最大角的余弦值为cos A =b 2+c 2-a 22bc =72+32-822×7×3=-17.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a 2-b 22ab >0,则△ABC (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C 由c 2-a 2-b 22ab >0得-cos C >0,所以cos C <0,从而C 为钝角,因此△AB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4.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a ,b ,c 满足(a +b )2-c 2=4,且C =60°,则ab 的值为( ) A.43 B .8-4 3 C .1D.23解析:选A 由(a +b )2-c 2=4,得a 2+b 2-c 2+2ab =4,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ab cos C =2ab cos 60°=ab ,则ab +2ab =4,∴ab =43.5.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 ) A.π6 B.π3或2π3 C.π3D.π6或5π6解析:选B 因为(a 2+c 2-b 2)tan B =3ac , 所以2ac cos B tan B =3ac ,即sin B =32, 所以B =π3或B =2π3,故选 B.6.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B =120°,则a 2+c 2+ac -b 2=________.解析:∵b 2=a 2+c 2-2ac cos B =a 2+c 2-2ac cos 120° =a 2+c 2+ac , ∴a 2+c 2+ac -b 2=0. 答案:07.在△ABC 中,若b =1,c =3,C =2π3,则a =________.解析:∵c 2=a 2+b 2-2ab cos C , ∴(3)2=a 2+12-2a ×1×cos 2π3, ∴a 2+a -2=0,即(a +2)(a -1)=0, ∴a =1,或a =-2(舍去).∴a =1. 答案:18.在△ABC 中,若a =2,b +c =7,cos B =-14,则b =________.解析:因为b +c =7,所以c =7-b .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即b 2=4+(7-b )2-2×2×(7-b )×⎝ ⎛⎭⎪⎫-14,解得b =4. 答案:49.在△ABC 中,A +C =2B ,a +c =8,ac =15,求b .解:在△ABC 中,∵A +C =2B ,A +B +C =180°, ∴B =60°.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a +c )2-2ac -2ac cos B =82-2×15-2×15×12=19. ∴b =19.10.在△ABC 中,已知a =7,b =3,c =5,求最大角和sin C .解:∵a >c >b ,∴A 为最大角. 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A =b 2+c 2-a 22bc =32+52-722×3×5=-12.又∵0°<A <180°, ∴A =120°,∴sin A =sin 120°=32.由正弦定理,得sin C =c sin A a =5×327=5314. ∴最大角A 为120°,sin C =5314.能力达标题1.在△ABC 中,有下列关系式:①a sin B =b sin A ;②a =b cos C +c cos B ;③a 2+b 2-c 2=2ab cos C ;④b =c sin A +a sin C .一定成立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解析:选C对于①③,由正弦、余弦定理,知一定成立.对于②,由正弦定理及sin A=sin(B+C)=sin B cos C+sin C cos B,知显然成立.对于④,利用正弦定理,变形得sin B=sin C sin A+sin A sin C=2sin A sin C,又sin B=sin(A+C)=cos C sin A+cos A sin C,与上式不一定相等,所以④不一定成立.故选C. 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C=120°,c=2a,则a,b的大小关系为()A.a>b B.a<bC.a=b D.不能确定解析:选A在△ABC中,c2=a2+b2-2ab cos 120°=a2+b2+ab.∵c=2 a,∴2a2=a2+b2+ab,∴a2-b2=ab>0,∴a2>b2,∴a>b.3.在△ABC中,cos2B2=a+c2c,则△ABC是()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选B∵cos2B2=a+c2c,∴cos B+12=a+c2c,∴cos B=ac,∴a2+c2-b22ac=ac,∴a2+c2-b2=2a2,即a2+b2=c2,∴△ABC为直角三角形.4.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2+c2+bc-a2=0,则a sin (30°-C)b-c=()A.12 B.32C.-12D.-32解析:选A由余弦定理得cos A=b2+c2-a22bc,又b2+c2+bc-a2=0,则cos A=-12,又0°<A<180°,则A=120°,有B=60°-C,所以a sin (30°-C)b-c=sin A sin (30°-C )sin (60°-C )-sin C =34cos C -34 sin C 32cos C -32sin C=12.故选A. 5.在△ABC 中,AB =2,AC =6,BC =1+3,AD 为边BC 上的高,则AD 的长是________.解析:∵cos C =BC 2+AC 2-AB 22BC ·AC =22,∴sin C =22, ∴AD =AC sin C = 3. 答案: 36.在△ABC 中,A =120°,AB =5,BC =7,则sin Bsin C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可得49=AC 2+25-2×5×AC ×cos 120°,整理得: AC 2+5·AC -24=0,解得AC =3或AC =-8(舍去),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sin C =AC AB =35. 答案:357.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A -2cos C cos B=2c -ab .(1)求sin Csin A 的值;(2)若cos B =14,△ABC 的周长为5,求b 的长. 解:(1)由正弦定理可设a sin A =b sin B =csin C =k , 则2c -a b =2k sin C -k sin A k sin B =2sin C -sin A sin B ,所以cos A -2cos C cos B =2sin C -sin A sin B,即(cos A -2cos C )sin B =(2sin C -sin A )cos B , 化简可得sin(A +B )=2sin(B +C ). 又A +B +C =π,所以sin C =2sin A ,因此sin C sin A =2.(2)由sin Csin A =2,得c =2a . 由余弦定理及cos B =14,得b 2=a 2+c 2-2ac cos B =a 2+4a 2-4a 2×14=4a 2, 所以b =2a .又a +b +c =5,所以a =1,因此b =2.8.如图,D 是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上一点,AC =3DC .(1)若∠DAC =30°,求B ;(2)若BD =2DC ,且AD =22,求DC . 解:(1)在△ADC 中,根据正弦定理, 有AC sin ∠ADC =DC sin ∠DAC, ∵AC =3DC ,所以sin ∠ADC =3sin ∠DAC =32, 又∠ADC =∠B +∠BAD =∠B +60°>60°, ∴∠ADC =120°,∴∠C =180°-120°-30°=30°,∴∠B =60°. (2)设DC =x ,则BD =2x ,BC =3x ,AC =3x , ∴sin B =AC BC =33,cos B =63,AB =6x , 在△ABD 中,AD 2=AB 2+BD 2-2AB ·BD ·cos B , 即(22)2=6x 2+4x 2-2×6x ×2x ×63=2x 2, 得x =2.故DC =2.。

1.1.余弦定理-人教A版必修五教案

1.1.余弦定理-人教A版必修五教案

1.1.余弦定理-人教A版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余弦定理的表述和含义;2.掌握余弦定理的使用方法,能够解决与三角形边长和角度有关的问题;3.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了解余弦定理的含义和意义;2.掌握余弦定理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前准备1.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准备三角形问题的练习题;2.准备黑板笔、板书、三角板等教具。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1. 余弦定理的引入(5分钟)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定理,那么在引入该定理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解:1.引入三角形的“cos定理”;2.以实例讲解余弦公式的基本内涵;3.通过简单的问题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该定理的重要性。

2. 余弦定理的推导(10分钟)在学习定理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推导,来观察其内涵和基本原理。

而在推导该定理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向量的基本公式了解cos值的含义;2.通过向量的点积公式导出cos值的计算公式;3.运用将向量分解的方法,得到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4.总结上述步骤,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

3. 余弦定理的应用(25分钟)学生在学会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后,我们需要让他们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进行余弦定理的应用练习。

为了使学生对余弦定理的应用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个练习题:1.让学生描述自己在余弦定理的学习中的收获;2.通过代入余弦定理,让学生求解三角形边长问题;3.通过代入余弦定理,让学生求解三角形内角余弦值问题;4.设计更多实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运用余弦定理中不断巩固知识。

4. 教学总结与思考(10分钟)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总结本次课堂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2.整理一下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答;3.尝试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意义;4.根据本次课程,给学生布置一组自主思考和解决的练习。

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2节《余弦定理》 教学设计

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2节《余弦定理》 教学设计

“体现高中数学相关分支教育价值的教学设计”余弦定理(人教A必修5第一章第2节)一、教学设计⏹内容和内容解析余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必修5第1章“解三角形”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三角形边角之间等量关系的重要定理,是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他数学问题以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测量、设计、计算等问题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并且学习了正弦定理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具有初步的归纳、猜想和证明意识,因此在余弦定理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固着点,突出问题引导,着眼多元联系,诱导学生展开有质量的联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定理的探究、发现和证明之中,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为此,本节课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探究、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余弦定理的证明思路的引导与发现.⏹目标和目标解析1经历发现、猜想、推导余弦定理的过程,享受数学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与三角、向量、平面几何等知识的联系,能多个角度证明余弦定理,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比较不同证法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余弦定理的不同结构、表现形式和含义.3感悟“类比”、“函数与方程”、“特殊到一般”、“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不变量”等思想方法. 4能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已有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地“再发现”余弦定理是有困难的,学生难以想到“由两边夹角求第三边“时还要先建立平方关系;让学生比较”自然地”想到向量方法来证明也是困难的,定理证明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也不容易体会到.因此需要教师真正洞察余弦定理的知识结构,把握余弦定理的认知基础,在生成和证明余弦定理时,教师启发的着力点要放在如何发现余弦定理,怎样运用向量法去证明.⏹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定理的教学绝对不应该是定理的直接灌输、简单记忆、表面应用,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结论、猜想归纳、模拟实验、演绎证明。

人教A版数学必修5-1.1.2 余弦定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A版数学必修5-1.1.2 余弦定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21年月日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编写人:形体系,确定边角边和边边边是两类可解的解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 (二) 分析问题,确定方案探究一: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问题:怎样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设置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畅所欲言,确定思路,让更多的学生有的放矢,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展示结果.过程说明:通过确定方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证明余弦定理.必要时加以引导如:第三边可以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吗?涉及边长和夹角,三角形是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可以用向量的等式来表示吗?两点之间的距离,能用坐标法求解吗?设置意图:将原有的知识与现有的推理相联系,从多个角度联想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获得定理的证明.使其在探究中对问题本质的思考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三) 发现定理,分析内涵不同方法探索并证明余弦定理之后,通过观察余弦定理结构特征,层层深入,去分析余弦定理的内涵.思考:观察C ab b a c cos 2222-+=的结构特征,谈一谈你对等式的理解.设置意图:分析等式的外延和内涵,自然的得到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四) 解决问题,理解定理得到了余弦定理,继续完成已知边角边求解角的过程,和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的过程.探究二:已知三边解三角形设置意图:通过解三角形的过程,不但发现余弦定理,还能在求解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余弦定理. (五) 例题展示,巩固定理例:在ABC ∆中,已知,30,3,32︒===A b c 解三角形.设置意图:巩固熟悉余弦定理,从例题的思考,展示,交流,点评中使学生对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有进一步的体验. (六) 课堂小结,提炼过程思考: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发现和证明的过程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你有 什么体会?设置意图:小结环节设置了两个问题:谈过程,谈体会.目的是不但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究学习过程,还能在此基础上对本节课有整体的认识,说出整个过程的环节,感受以及发现证明定理运用的方法等. (七) 布置作业,课后探究(1) 课本10P A 组3,4题(2) 拓展思考:相等和不等是一对辩证的关系,请根据角的范围讨论余弦定理中所蕴含的相等和不等关系.设置意图:作业一是巩固熟悉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作业二的目的是进一步挖掘余弦定理的内涵.。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余弦定理》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以及必修4中的任意角、诱导公式以及恒等变换,为后面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了边与角的互化,从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有关等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⒈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斜三角形⒈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余弦定理可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运用余弦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通过本节的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三)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运用余弦定理探求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与之有关的计算问题,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是: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从知识层面上看,高中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从能力层面上看,学生初步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斜三角形问题的技能;从情感层面上看,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学案 1.1.2 余弦定理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学案 1.1.2 余弦定理1

1.1.2 余弦定理(1)【学习目标】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重点难点】1.重点:余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2.难点:理解余弦定理的作用及其适用范围.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问题: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角及一边,或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其他的边和角.那么,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怎么求出此角的对边呢?已知三条边,又怎么求出它的三个角呢?余弦定理:2a =____________ 求角公式:=A cos ____________2b = ____________ =B cos ____________2c =_____________ =C cos 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探究新知问题:在ABC ∆中,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AC = ,∴AC AC ∙=同理可得: 2222c o s a b c b c A =+-, 2222cos c a b ab C =+-.新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222cos 2b c a A bc+-=, , .三、讨论交流点拨提升(1)若C=90︒,则cos C =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例1. 在△ABC 中,已知a b ,45B =,求,A C 和c .变式:在△ABC 中,若AB ,AC =5,且cosC =910,则BC =_______.例2. 在△ABC 中,已知三边长3a =,4b =,c =,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变式: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四、学能展示课堂闯关知识拓展在△ABC 中,若222a b c +=,则角C 是直角;若222a b c +<,则角C 是钝角;若222a b c +>,则角C 是锐角.1. 已知a c =2,B =150°,则边b 的长为( ).A. 2B.C. 2D.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A.60B.75C.120D.1503.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A x<B x<5C.2<x D<x<54. 在△ABC中,|AB|=3,|AC|=2,AB与AC的夹角为60°,则|AB-AC|=________.5. 在△ABC中,已知三边a、b、c满足222b ac ab+-=,则∠C等于五、学后反思1. 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课后作业】1. 在△ABC中,已知a=7,b=8,cosC=1314,求最大角的余弦值.2. 在△ABC中,AB=5,BC=7,AC=8,求AB BC⋅的值.。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余弦定理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余弦定理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余弦定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余弦定理》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以及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边一夹
角”“ 三边”的解三角形问题。

余弦定理的学习有充分的基础,初中的勾股定理、必修一中的向量知识、上一课时的正弦定理都是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

其次,余弦定理在高中解三角形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各种解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余弦定理也经常运用于空间几何中,所以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论。

2、掌握余弦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

3、能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两边一夹角”“三边”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过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余弦定理推导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2、感受数学一般规律的美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和余弦定理的运用。

难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以及多解情况的判断。

四、教学用具
普通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
(以上均为命题教学的准备)
处的空旷处选一点A,测量出AB,AC的距离以及∠A ,就可以求出BC的距离了。


1、回顾正弦定理以及正弦定理能解决的解三角。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余弦定理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余弦定理

1.2余弦定理(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兩種表示形式及證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並會運用余弦定理解決兩類基本的解三角形問題。

2.過程與方法:利用向量的數量積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論,並通過實踐演算掌握運用余弦定理解決兩類基本的解三角形問題,3.情態與價值:培養學生在方程思想指導下處理解三角形問題的運算能力;通過三角函數、余弦定理、向量的數量積等知識間的關係,來理解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與辯證統一。

教學重、難點重點:余弦定理的發現和證明過程及其基本應用; 難點:畢氏定理在余弦定理的發現和證明過程中的作用。

學法學法:首先研究把已知兩邊及其夾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進行量化,也就是研究如何從已知的兩邊和它們的夾角計算出三角形的另一邊和兩個角的問題,利用向量的數量積比較容易地證明了余弦定理。

從而利用余弦定理的第二種形式由已知三角形的三邊確定三角形的角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 C如圖1.1-4,在∆ABC 中,設BC=a,AC=b,AB=c,已知a,b 和∠C ,求邊c b aA c B(圖1.1-4)二、新課講解: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方法,可用什麼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 用正弦定理試求,發現因A 、B 均未知,所以較難求邊c 。

由於涉及邊長問題,從而可以考慮用向量來研究這個問題。

A如圖1.1-5,設CB a =,CA b =,AB c =,那麼c a b =-,則 b c()()2222 2c c c a b a ba ab b a b a b a b=⋅=--=⋅+⋅-⋅=+-⋅ C a B從而 2222cos c a b ab C =+- (圖1.1-5)同理可證 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於是得到以下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邊的平方等於其他兩邊的平方的和減去這兩邊與它們的夾角的余弦的積的兩倍。

即 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思考:這個式子中有幾個量?從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個量,可以求出第四個量,能否由三邊求出一角?(由學生推出)從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論: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b B ac 222cos 2+-=b ac C ba[理解定理]從而知余弦定理及其推論的基本作用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及它們的夾角就可以求出第三邊;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條邊就可以求出其他角。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一章1.1.2余弦定理(一)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一章1.1.2余弦定理(一)导学案

1.1.2 余弦定理(一) 课时目标1.熟记余弦定理及其推论;2.能够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1.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2=b 2+c 2-2bc cos_A ,b 2=c 2+a 2-2ca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2.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ca ;cos C =a 2+b 2-c 22ab. 3.在△ABC 中:(1)若a 2+b 2-c 2=0,则C =90°;(2)若c 2=a 2+b 2-ab ,则C =60°;(3)若c 2=a 2+b 2+2ab ,则C =135°.一、选择题1.在△ABC 中,已知a =1,b =2,C =60°,则c 等于( ) A. 3 B .3C. 5 D .5答案 A2.在△ABC 中,a =7,b =43,c =13,则△ABC 的最小角为( )A.π3B.π6C.π4D.π12答案 B解析 ∵a >b >c ,∴C 为最小角,由余弦定理cos C =a 2+b 2-c 22ab=72+32-1322³7³43=32.∴C =π6. 3.在△ABC 中,已知a =2,则b cos C +c cos B 等于( )A .1 B. 2 C .2 D .4答案 C解析 b cos C +c cos B =b ²a 2+b 2-c 22ab +c ²c 2+a 2-b 22ac =2a 22a =a =2.4.在△ABC 中,已知b 2=ac 且c =2a ,则cos B 等于( )A.14B.34C.24D.23答案 B解析 ∵b 2=ac ,c =2a ,∴b 2=2a 2,b =2a ,∴cos B =a 2+c 2-b 22ac =a 2+4a 2-2a 22a ²2a =34. 5.在△ABC 中,sin 2A 2=c -b 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应边),则△ABC 的形状为( )A .正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 B 解析 ∵sin 2A 2=1-cos A 2=c -b 2c, ∴cos A =b c =b 2+c 2-a 22bc⇒a 2+b 2=c 2,符合勾股定理.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6.在△ABC 中,已知面积S =14(a 2+b 2-c 2),则角C 的度数为( )A .135°B .45°C .60°D .120°答案 B 解析 ∵S =14(a 2+b 2-c 2)=12ab sin C , ∴a 2+b 2-c 2=2ab sin C ,∴c 2=a 2+b 2-2ab sin C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sin C =cos C ,∴C =45° .二、填空题7.在△ABC 中,若a 2-b 2-c 2=bc ,则A =________.答案 120°8.△ABC 中,已知a =2,b =4,C =60°,则A =________. 答案 30°解析 c 2=a 2+b 2-2ab cos C=22+42-2³2³4³cos 60°=12∴c =2 3.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sin A =12. ∵a <c ,∴A <60°,A =30°.9.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a 2+ab +b 2 (a >0,b >0),则最大角为________.答案 120°解析 易知:a 2+ab +b 2>a ,a 2+ab +b 2>b ,设最大角为θ,则cos θ=a 2+b 2-a 2+ab +b 222ab =-12, ∴θ=120°.10.在△ABC 中,BC =1,B =π3,当△ABC 的面积等于3时,tan C =________.答案 -2 3解析 S △ABC =12ac sin B =3,∴c =4.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13,∴cos C =a 2+b 2-c 22ab =-113,sin C =1213, ∴tan C =-12=-2 3.三、解答题11.在△ABC 中,已知CB =7,AC =8,AB =9,试求AC 边上的中线长.解 由条件知:cos A =AB 2+AC 2-BC 22²AB ²AC =92+82-722³9³8=23,设中线长为x ,由余弦定理知:x 2=⎝ ⎛⎭⎪⎫AC 22+AB 2-2²AC 2²AB cos A =42+92-2³4³9³23=49 ⇒x =7.所以,所求中线长为7.12.在△ABC 中,BC =a ,AC =b ,且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2cos(A +B )=1.(1)求角C 的度数;(2)求AB 的长;(3)求△ABC 的面积.解 (1)cos C =cos[π-(A +B )]=-cos(A +B )=-12, 又∵C ∈(0°,180°),∴C =120°.(2)∵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 a +b =23,ab =2.∴AB 2=b 2+a 2-2ab cos 120°=(a +b )2-ab =10,∴AB =10.(3)S △ABC =12ab sin C =32. 能力提升13.(2010²潍坊一模)在△ABC 中,AB =2,AC =6,BC =1+3,AD 为边BC 上的高,则AD 的长是________. 答案 3解析 ∵cos C =BC 2+AC 2-AB 22³BC ³AC =22, ∴sin C =22. ∴AD =AC ²sin C = 3.14.在△ABC 中,a cos A +b cos B =c cos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 由余弦定理知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代入已知条件得a ²b 2+c 2-a 22bc +b ²a 2+c 2-b 22ac +c ²c 2-a 2-b 22ab=0, 通分得a 2(b 2+c 2-a 2)+b 2(a 2+c 2-b 2)+c 2(c 2-a 2-b 2)=0, 展开整理得(a 2-b 2)2=c 4.∴a 2-b 2=±c 2,即a 2=b 2+c 2或b 2=a 2+c 2.根据勾股定理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任意一角.2.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可以看作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学案:1.1.2 余弦定理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学案:1.1.2 余弦定理 Word版含解析

1.1.2余弦定理[目标] 1.了解向量法推导余弦定理的过程;2.能利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中的边角问题;3.能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重点] 能利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中的边角问题.[难点] 余弦定理的推导及能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知识点一余弦定理[填一填][答一答]1.在△ABC中,若a2=b2+c2,a2>b2+c2,a2<b2+c2,能否说△ABC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提示:若a2=b2+c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若a2>b2+c2,则△ABC是钝角三角形;若a2<b2+c2,则△ABC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a不一定是最大边.2.已知三角形内角的余弦值求角时,是否存在多解的情况?提示:在已知三角形内角的余弦值求角时,由于函数y=cos x在(0,π)上单调递减,所以角的余弦值与角一一对应,故不存在多解的情况.知识点二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填一填]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可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的问题:一类是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另一类是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答一答]3.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可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能否用余弦定理解该三角形?提示:能用余弦定理解.设另一边为x,由余弦定理列出方程求解.4.余弦定理推论的作用有什么?提示:余弦定理的推论是余弦定理的第二种形式,适用于已知三角形三边来确定三角形的角的问题.用余弦定理的推论还可以根据角的余弦值的符号来判断三角形中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类型一已知三角形三边解三角形[例1]已知△ABC中,a b c=26(3+1),求△ABC 的各内角度数.[分析]根据三边比例关系设出三边,然后用余弦定理推论求出两个内角,再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内角. [解] ∵a b c =26(3+1),令a =2k ,b =6k ,c =(3+1)k (k >0). 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A =b 2+c 2-a 22bc=6+(3+1)2-42×6×(3+1)=22,∴A =45°, cos B =a 2+c 2-b 22ac =4+(3+1)2-62×2×(3+1)=12, ∴B =60°.∴C =180°-A -B =180°-45°-60°=75°.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时,一般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先求出两角,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角时,应注意余弦函数在(0,π)上是单调的.当余弦值为正时,角为锐角;当余弦值为负时,角为钝角.[变式训练1] (1)在△ABC 中,已知a 2=b 2+c 2+bc ,则角A 为( C )A.π3B.π6C.2π3D.π3或2π3解析: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bc 2bc =-12.∵A ∈(0,π),∴A =2π3.(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4,a +c =2b ,且最大角为120°,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14.解析:已知a -b =4,则a >b 且a =b +4.又a +c =2b ,则b +4+c =2b ,所以b =c +4,则b >c ,从而知a >b >c ,所以a 为最大边,故A=120°,b =a -4,c =2b -a =a -8.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a -4)2+(a -8)2+(a -4)(a -8),即a 2-18a +56=0,解得a =4或a =14.又b =a -4>0,所以a =14,即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14.类型二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例2] (1)在△ABC 中,已知b =3,c =23,A =30°,求a ;(2)在△ABC 中,已知b =3,c =33,B =30°,求角A 、角C 和边a .[分析] (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可直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条边;(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可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也可利用正弦定理求解.[解] (1)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32+(23)2-2×3×23cos30°=3,所以a = 3.(2)解法一: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得32=a 2+(33)2-2a ×33×cos30°,即a 2-9a +18=0,解得a =3或a =6.当a =3时,A =30°,C =120°;当a =6时,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B b =6×123=1.∴A =90°,∴C =60°.解法二:由b <c ,B =30°,b >c sin30°=33×12=332,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C =c sin B b =33×123=32,∴C =60°或120°.当C =60°时,A =90°,由勾股定理,得a =b 2+c 2=32+(33)2=6;当C =120°时,A =30°,△ABC 为等腰三角形,∴a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的方法: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必须先判断该角是给出两边中一边的对角,还是给出两边的夹角.若是给出两边的夹角,可以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若是给出两边中一边的对角,可以利用余弦定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求出第三边(也可以两次应用正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变式训练2] 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cos C =-14,3sin A =2sin B ,则c =4.解析:由3sin A =2sin B 及正弦定理知:3a =2b .又因为a =2,所以b =3.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4+9-2×2×3×⎝ ⎛⎭⎪⎫-14=16,所以c =4.类型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3] 在△ABC 中,若(a +b +c )(a +b -c )=3ab ,且sin C =2cos A sin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分析]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另一种是考虑三角形的内角关系.当然有时可将边和角巧妙结合,同时考虑.[解] 方法一:利用边的关系来判断.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B =c b ,由2cos A sin B =sin C ,得cos A =sin C 2sin B =c 2b .又cos A =b 2+c 2-a 22bc ,∴c 2b =b 2+c 2-a 22bc ,即c 2=b 2+c 2-a 2,∴a =b .又(a +b +c )(a +b -c )=3ab ,∴(a +b )2-c 2=3ab ,∴4b 2-c 2=3b 2,∴b =c .综上,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方法二:利用角的关系来判断.∵△ABC 中,sin C =sin(A +B ),又2cos A sin B =sin C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A -B )=0,又∵-180°<A -B <180°,∴A -B =0°.即A =B .又∵(a +b +c )(a +b -c )=3ab ,∴(a +b )2-c 2=3ab ,∴a 2+b 2-c 2=ab .∴由余弦定理知2ab cos C =ab ,∴cos C =12.∴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需要从“统一”入手,即使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一般有两条思考路线:(1)先化边为角,再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求出三角之间的数量关系.(2)先化角为边,再进行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式训练3]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A =13,b =3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又因为cos A =13,b =3c ,所以a 2=b 2+c 2-2×3c ×c ×13=b 2-c 2. 所以a 2+c 2=b 2,所以B =π2,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1.在△ABC 中,已知A =30°,且3a =3b =12,则c 的值为( C )A .4B .8C .4或8D .无解解析:由3a =3b =12,得a =4,b =43,利用余弦定理可得a 2=b 2+c 2-2bc cos A ,即16=48+c 2-12c ,解得c =4或c =8.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a 2-b 22ab >0,则△ABC ( C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解析:由c 2-a 2-b 22ab >0得-cos C >0,所以cos C <0,从而C 为钝角,因此△AB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π6,c =23,则b =2.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4+12-2×2×23×32=4,所以b =2.4.在△ABC 中,已知a =7,b =3,c =5,则最大的角是120°. 解析:∵a >c >b ,∴A 为最大角.cos A =b 2+c 2-a 22bc =32+52-722×3×5=-12, 又∵0°<A <180°,∴A =120°.5.在△ABC 中,已知a =5,b =3,角C 的余弦值是方程5x 2+7x-6=0的根,求第三边c 的长.解:5x 2+7x -6=0可化为(5x -3)·(x +2)=0.∴x 1=35,x 2=-2(舍去).∴cos C =35.根据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52+32-2×5×3×35=16.∴c =4,即第三边长为4.——本课须掌握的四大方面1.适用范围:余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2.结构特征:“平方”、“夹角”、“余弦”.3.揭示的规律:余弦定理指的是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其中一个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式,它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4.主要功能:余弦定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互化. 莘莘学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高中数学1.1余弦定理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1.1余弦定理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余弦定理教学分析一、教学导图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与探究,会利用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体会向量工具在解决三角形的度量问题时的作用。

2.会从方程的角度理解余弦定理的作用及适用范围,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会结合三角函数利用计算器处理解斜三角形的近似计算问题。

4.在方程思想指导下,提升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余弦定理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突破关键:将余弦定理的三个公式视为三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教学设计一、温故引新特例激疑1,正弦定理是三角形的边与角的等量关系。

正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叙述吗?你能用哪些方法证明呢?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对边的正弦比相等,即: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其中2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

说明: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个三角形中,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2R ,使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

2,运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怎样的解三角形问题呢? 由,sin sin sin sin a b b cA B B C==,可以解决“已知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

”“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

”等解三角形问题。

3,思考:如图,在ABC ∆中,已知,,ABC c AC b BAC A ∆==∠=,求a 即BC 。

本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的解三角形的问题。

本题能否用正弦定理求解?困难:因为角B C 、未知, 较难求a 。

二、类比探究 理性演绎 (一)类比探究当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确定后,那么第三边也是确定不变的值,也就是说角A 的对边随着角A 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高中余弦定理教案(最新整理)

人教版高中余弦定理教案(最新整理)

《余弦定理》教案一、教材分析《余弦定理》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以及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边一夹角”“ 三边”的解三角形问题。

余弦定理的学习有充分的基础,初中的勾股定理、必修一中的向量知识、上一课时的正弦定理都是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

其次,余弦定理在高中解三角形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各种解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余弦定理也经常运用于空间几何中,所以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论。

2、掌握余弦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

3、能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两边一夹角”“三边”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过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余弦定理推导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2、感受数学一般规律的美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和余弦定理的运用。

难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以及多解情况的判断。

四、教学用具普通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以上均为命题教学的准备)处的空旷处选一点A,测量出AB,AC的距离以及∠A ,就可以求出BC的距离了。

】1、回顾正弦定理以及正弦定理能解决的解三角“”“”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必修5导学案 余弦定理(一)教师版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必修5导学案  余弦定理(一)教师版

1.1.2 余弦定理(一)教学目标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2.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1.1.2余弦定理(一)》课件“课题引入—实际情景”部分,与大家分享自己对余弦定理的了解。

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

二、自主学习1.a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s____=b 2+c 2-a 22bc; cos____=c 2+a 2-b 22ca; cos____=a 2+b 2-c 22ab. 提示:1.b 2+c 2-2bc cos A c 2+a 2-2ca cos B a 2+b 2-2ab cos C2.A B C三、合作探究探究点1:余弦定理的推导问题1 根据勾股定理,若△ABC 中,∠C =90°,则c 2=a 2+b 2=a 2+b 2-2ab cos C .① 试验证①式对等边三角形还成立吗?你有什么猜想?提示:当a =b =c 时,∠C =60°,a 2+b 2-2ab cos C =c 2+c 2-2c ·c cos60°=c 2,即①式仍成立,据此猜想,对一般△ABC ,都有c 2=a 2+b 2-2ab cos C .问题2 在c 2=a 2+b 2-2ab cos C 中,ab cos C 能解释为哪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你能由此证明思考1的猜想吗?提示:ab cos C =|CB →||CA →|cos CB →,CA →=CB →·CA →.∴a 2+b 2-2ab cos C=CB →2+CA →2-2CB →·CA →=(CB →-CA →)2=AB →2=c 2.猜想得证.例1 已知△ABC ,BC =a ,AC =b 和角C ,求解c .解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由AB →=CB →-CA →,知c =a -b ,则|c |2=c ·c=(a -b )·(a -b )=a ·a +b ·b -2a ·b=a 2+b 2-2|a ||b |cos C .所以c 2=a 2+b 2-2ab cos C .名师点评:所谓证明,就是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桥梁架在哪儿,要勘探地形,证明一个公式,要观察公式两边的结构特征,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看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探究点2: 适宜用余弦定理解决的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问题1 观察知识点二第1条中的公式结构,其中等号右边涉及几个量?你认为可用来解哪类三角形?提示:每个公式右边都涉及三个量,两边及其夹角.故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可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2 观察知识点二第2条中的公式结构,其中等号右边涉及几个量?你认为可用来解哪类三角形?提示:每个公式右边都涉及三个量,即三角形的三条边,故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也可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2 在△ABC 中,已知b =60cm ,c =34cm ,A =41°,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cm)解 根据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602+342-2×60×34×cos41°≈1676.78,所以a ≈41(cm).由正弦定理得,sin C =c sin A a ≈34×sin41°41≈0.5440. 因为c 不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边,所以C 为锐角,利用计算器可得C ≈33°,所以B =180°-(A +C )≈180°-(41°+33°)=106°.名师点评: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时,应先从余弦定理入手求出第三边,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其余的角.例3 在△ABC 中,已知a =134.6cm ,b =87.8cm ,c =161.7cm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解 ∵cos A =b 2+c 2-a 22bc=87.82+161.72-134.622×87.8×161.7≈0.5543,∴A ≈56°20′.∵cos B =a 2+c 2-b 22ac=134.62+161.72-87.822×134.6×161.7≈0.8398,∴B ≈32°53′.∴C =180°-(A +B )≈180°-(56°20′+32°53′)=90°47′.名师点评:已知三边求三角,可利用余弦定理的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cos C =b 2+a 2-c 22ba求一个角,求其余角时,可用余弦定理也可用正弦定理.四、当堂检测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3,它们夹角的余弦值是-35,则三角形的另一边长为( )A .52B .213C .16D .42.在△ABC 中,a =7,b =43,c =13,则△ABC 的最小角为( )A.π3B.π6C.π4D.π12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长的5倍,那么它的顶角的余弦值为( )A.518B.34C.32D.78提示:1.B 2.B 3.D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提示: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任意一角.2.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可以看作是余弦定理的特例.(1)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2)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3)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六、课例点评本节课教学过程以“解三角形”为主题,以“提出问题—确定方案—探究解决”为主线,从解三角形完备性出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完整经历从解三角形中自然发现余弦定理的过程,并对余弦定理的内涵和外延做了一定的研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余弦定理教案(1)(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余弦定理教案(1)(1)

高二数学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学习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具】课件、电子白板
【学习方法】
高二数学 教·学案
2
22
c a b =+-
高二数学教·学案
课后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A必修5学案 余弦定理 (一)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A必修5学案   余弦定理 (一)

1.1.2 余弦定理(一)明目标、知重点 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2.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 2.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ca ;cos C =a 2+b 2-c 22ab.[情境导学]我们知道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或者已知两角和一角的对边能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如果已知两边和夹角怎样解三角形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呢?或者已知三边怎么解三角形求三个角呢?这是余弦定理所能解决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余弦定理及其应用.探究点一 利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问题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如何利用已知的两边和夹角来解三角形呢? 思考1 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来解三角形”? 答 已知△ABC ,BC =a ,AC =b 和角C ,求解c ,B ,A .思考2 我们可以先研究计算第三边长度的问题,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我们又从哪些角度研究这个问题能得到一个关系式或计算公式?答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的数量积,或用解析几何的两点间距离公式来研究这个问题.思考3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由AB →=CB →-CA →知c =a -b ,那么,如何用a ,b 和角C 表示出边c 呢?答 |c |2=c ·c =(a -b )·(a -b )=a ·a +b ·b -2a ·b =a 2+b 2-2|a ||b |cos C . 所以c 2=a 2+b 2-2ab cos C .同理可以证明: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小结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思考4 我们可以把三角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研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你能否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推导余弦定理?答 如下图,以A 为原点,边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0,0),B (c,0),C (b cos A ,b sin A ),∴BC 2=b 2cos 2A -2bc cos A +c 2+b 2sin 2A , 即a 2=b 2+c 2-2bc cos A .同理可证: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例1 在△ABC 中,已知b =60 cm ,c =34 cm ,A =41°,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 cm).解 根据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602+342-2×60×34×cos 41°≈1 676.82, 所以a ≈41(cm).由正弦定理得,sin C =c sin A a ≈34×sin 41°41≈34×0.65641≈0.544 0.因为c 不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边,所以C 为锐角,利用计算器可得C ≈33°, ∴B =180°-(A +C )≈180°-(41°+33°)=106°.反思与感悟 解三角形主要是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本例中的条件是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而不是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所以本例的解法应先从余弦定理入手. 跟踪训练1 在△ABC 中,已知a =2,b =22,C =15°,求A . 解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8-43, 所以c =6-2,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C c =12,因为b >a ,所以B >A ,因为A 为锐角,所以A =30°. 探究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思考1 余弦定理是关于三角形三边和一个角的一个关系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答 从余弦定理的三个关系式中,分离出角的余弦,又可得到以下推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b 2+a 2-c 22ba.思考2 根据余弦定理及其推论,你认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有哪些?答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例2 在△ABC 中,已知a =134.6 cm ,b =87.8 cm ,c =161.7 cm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 解 ∵cos A =b 2+c 2-a 22bc =87.82+161.72-134.622×87.8×161.7≈0.554 3, ∴A ≈56°20′.∵cos B =a 2+c 2-b 22ac =134.62+161.72-87.822×134.6×161.7≈0.839 8, ∴B ≈32°53′.∴C =180°-(A +B )≈180°-(56°20′+32°53′)=90°47′.反思与感悟 已知三边求三角:余弦值是正值时,角是锐角;余弦值是负值时,角是钝角. 跟踪训练2 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2∶4∶5,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 因为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4∶5,所以可令a =2k ,b =4k ,c =5k (k >0). c 最大,cos C =(2k )2+(4k )2-(5k )22×2k ×4k <0,所以C 为钝角,从而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3,它们夹角的余弦值是-35,则三角形的另一边长为( )A .52B .213C .16D .4答案 B解析 设另一边长为x ,则x 2=52+32-2×5×3×(-35)=52,∴x =213.2.在△ABC 中,a =7,b =43,c =13,则△ABC 的最小角为( ) A.π3 B.π6 C.π4 D.π12答案 B解析 ∵a >b >c ,∴C 为最小角, 由余弦定理cos C =a 2+b 2-c 22ab=72+(43)2-(13)22×7×43=32.∴C =π6.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长的5倍,那么它的顶角的余弦值为( ) A.518 B.34 C.32D.78答案 D解析 设顶角为C ,因为l =5c ,且a =b =2c ,∴C 为最小角,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4c 2+4c 2-c 22×2c ×2c =78.4.在△ABC 中,已知A =60°,最大边长和最小边长恰好是方程x 2-7x +11=0的两根,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答案 4解析 设最大边为x 1,最小边为x 2, 则x 1+x 2=7,x 1x 2=11, ∴第三边长=x 21+x 22-2x 1x 2cos A=(x 1+x 2)2-2x 1x 2(1+cos A )=4.[呈重点、现规律]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 (2)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任意一角.2.当所给的条件是边角混合关系时,判断三角形形状的基本思想: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将所给条件统一为角之间的关系或边之间的关系.若统一为角之间的关系,再利用三角恒等变形化简找到角之间的关系;若统一为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代数方法进行恒等变形、化简,找到边之间的关系.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可以看作是余弦定理的特例.(1)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一、基础过关1.在△ABC 中,已知a =2,则b cos C +c cos B 等于( ) A .1 B. 2 C .2 D .4答案 C解析 b cos C +c cos B =b ·a 2+b 2-c 22ab +c ·c 2+a 2-b 22ca =2a 22a =a =2.2.在△ABC 中,已知b 2=ac 且c =2a ,则cos B 等于( )A.14B.34C.24D.23答案 B解析 ∵b 2=ac ,c =2a ,∴b 2=2a 2,b =2a , ∴cos B =a 2+c 2-b 22ac =a 2+4a 2-2a 22a ·2a =34.3.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90° B .120° C .135° D .150°答案 B解析 设中间角为θ, 则cos θ=52+82-722×5×8=12,θ=60°,180°-60°=120°为所求.4.在△ABC 中,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 ) A.π6 B.π3 C.π6或5π6 D.π3或2π3 答案 D解析 ∵(a 2+c 2-b 2)tan B =3ac , ∴a 2+c 2-b 22ac ·tan B =32,即cos B ·tan B =sin B =32. ∵0<B <π,∴角B 的值为π3或2π3.5.在△ABC 中,若(a +c )(a -c )=b (b +c ),则A =________. 答案 120°解析 a 2-c 2=b 2+bc ,b 2+c 2-a 2=-bc ,cos A =-12,A =120°.6.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a 2+ab +b 2 (a >0,b >0),则最大角为________. 答案 120°解析 易知:a 2+ab +b 2>a ,a 2+ab +b 2>b ,设最大角为θ,则cos θ=a 2+b 2-(a 2+ab +b 2)22ab =-12,∴θ=120°.7.在△ABC 中,已知CB =7,AC =8,AB =9,试求AC 边上的中线长. 解 由条件知:cos A =AB 2+AC 2-BC 22·AB ·AC =92+82-722×9×8=23,设中线长为x ,由余弦定理知:x 2=⎝⎛⎭⎫AC 22+AB 2-2·AC 2·AB cos A =42+92-2×4×9×23=49,所以x =7.所以AC 边上的中线长为7. 二、能力提升8.在△ABC 中,sin 2A 2=c -b2c ,则△ABC 的形状为( )A .正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 B 解析∵sin 2A 2=1-cos A 2=c -b2c, ∴cos A =b c =b 2+c 2-a22bc,∴a 2+b 2=c 2,符合勾股定理.9.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 ,C 是该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 的小路CD .已知某人从O 沿OD 走到D 用了2 min ,从D 沿着DC 走到C 用了3 min.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50 m/min ,则该扇形的半径为( )A .50 mB .45 mC .507 mD .47 m答案 C解析 依题意得OD =100 m ,CD =150 m , 连接OC ,易知∠ODC =180°-∠AOB =60°, 因此由余弦定理有OC 2=OD 2+CD 2-2OD ·CD cos ∠ODC , 即OC 2=1002+1502-2×100×150×12,解得OC =507(m).10.在△ABC 中,AB =2,AC =6,BC =1+3,AD 为边BC 上的高,则AD 的长是________. 答案3解析 ∵cos C =BC 2+AC 2-AB 22×BC ×AC =22,∴sin C =22.∴AD =AC ·sin C = 3. 11.在△ABC 中,BC =a ,AC =b ,且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2cos(A +B )=1. (1)求角C 的度数; (2)求AB 的长.解 (1)cos C =cos [π-(A +B )] =-cos(A +B )=-12.又∵C ∈(0°,180°),∴C =120°.(2)∵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a +b =23,ab =2. ∴AB 2=a 2+b 2-2ab cos 120°=(a +b )2-ab =10, ∴AB =10.12.在△ABC 中,已知a -b =4,a +c =2b ,且最大角为120°,求三边长.解 由⎩⎪⎨⎪⎧ a -b =4a +c =2b ,得⎩⎪⎨⎪⎧a =b +4c =b -4.∴a >b >c ,∴A =120°, ∴a 2=b 2+c 2-2bc cos 120°,即(b +4)2=b 2+(b -4)2-2b (b -4)×⎝⎛⎭⎫-12, 即b 2-10b =0,解得b =0(舍去)或b =10. 当b =10时,a =14,c =6. 三、探究与拓展13.在△ABC 中,a cos A +b cos B =c cos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 由余弦定理知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ca ,cos C =a 2+b 2-c 22ab ,代入已知条件得a ·b 2+c 2-a 22bc +b ·c 2+a 2-b 22ca +c ·c 2-a 2-b 22ab =0,通分得a 2(b 2+c 2-a 2)+b 2(c 2+a 2-b 2)+c 2(c 2-a 2-b 2)=0, 展开整理得(a 2-b 2)2=c 4. ∴a 2-b 2=±c 2,即a 2=b 2+c 2或b 2=a 2+c 2.根据勾股定理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余弦定理(一)
课时目标 1.熟记余弦定理及其推论.2.能够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1.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______等于其他两边的______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____的余弦的积的______.即a 2=______________,b 2=__________________,c 2=_______. 2.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cos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cos C =______. 3.在△ABC 中:
(1)若a 2+b 2-c 2=0,则C =______; (2)若c 2=a 2+b 2-ab ,则C =______; (3)若c 2=a 2+b 2+2ab ,则C =______.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已知a =1,b =2,C =60°,则c 等于( ) A. 3 B .3 C. 5 D .5
2.在△ABC 中,a =7,b =43,c =13,则△ABC 的最小角为( ) A.π3 B.π6 C.π4 D.π12
3.在△ABC 中,已知a =2,则b cos C +c cos B 等于( )
A .1 B. 2 C .2 D .4 4.在△ABC 中,已知b 2=ac 且c =2a ,则cos
B 等于( ) A.14 B.34 C.24 D.23
5.在△ABC 中,sin 2A 2=c -b
2c
(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应边),则△ABC 的形
状为( )
A .正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6.在△ABC 中,已知面积S =1
4
(a 2+b 2-c 2),则角C 的度数为( )
A .135°
B .45°
C .60°
D .120°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二、填空题
7.在△ABC 中,若a 2-b 2-c 2=bc ,则A =________. 8.△ABC 中,已知a =2,b =4,C =60°,则A =________.
9.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a 2+ab +b 2 (a >0,b >0),则最大角为________.
10.在△ABC 中,BC =1,B =π
3
,当△ABC 的面积等于3时,tan C =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在△ABC中,已知CB=7,AC=8,AB=9,试求AC边上的中线长.
12.在△ABC中,BC=a,AC=b,且a,b是方程x2-23x+2=0的两根,2cos(A+
B)=1.
(1)求角C的度数;
(2)求AB的长;
(3)求△ABC的面积.
能力提升
13.在△ABC中,AB=2,AC=6,BC=1+3,AD为边BC上的高,则AD的长是________.
14.在△ABC中,a cos A+b cos B=c cos C,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 (2)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任意一角. 2.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
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可以看作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1.1.2 余弦定理(一)
知识梳理
1.平方 平方 夹角 两倍 b 2+c 2-2bc cos A a 2+c 2-2ac cos B a 2+b 2-2ab cos C 2.b 2+c 2-a 22bc c 2+a 2-b 22ca a 2+b 2-c 22ab
3.(1)90° (2)60° (3)135° 作业设计 1.A
2.B [∵a >b >c ,∴C 为最小角,由余弦定理cos C =a 2+b 2-c 2
2ab =
72+
432-13
2
2×7×43

3
2
. ∴C =π6
.]
3.C [b cos C +c cos B =b ·a 2+b 2-c 22ab +c ·c 2+a 2-b 22ac =2a 2
2a
=a =2.] 4.B
[∵b 2=ac ,c =2a ,∴b 2=2a 2,b =
2a ,∴cos B =a 2+c 2-b 22ac =a 2+4a 2-2a 22a ·2a =3
4
.]
5.B [∵sin 2
A 2=1-cos A 2=c -b 2c ,∴cos A =b c =
b 2+
c 2-a 2
2bc
a 2+
b 2=
c 2,
符合勾股定理.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 6.B [∵S =14(a 2+b 2-c 2)=1
2ab sin C ,∴a 2+b 2-c 2=2ab sin C ,∴c 2=a 2+b 2-2ab sin C .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sin C =cos C ,∴C =45° .]
7.120° 8.30°
解析 ∵c 2=a 2+b 2-2ab cos C =22+42-2×2×4×cos 60°=12, ∴c =2 3.
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sin A =1
2.
∵a <c ,∴A <60°,A =30°.
9.120°
解析 易知:a 2+ab +b 2>a ,a 2+ab +b 2>b ,设最大角为θ,则cos θ=a 2+b 2-
a 2+a
b +b 22
2ab
=-1
2
,∴θ=120°.
10.-2 3
解析 S △ABC =1
2
ac sin B =3,
∴c =4.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13,
∴cos C =a 2+b 2-c 22ab =-113,sin C =12
13,
∴tan C =-12=-2 3.
11.解 由条件知:cos A =AB 2+AC 2-BC 22·AB ·AC =92+82-722×9×8=2
3,设中线长为x ,由余弦定
理知:x 2=⎝⎛⎭⎫AC 22+AB 2-2·AC 2·AB cos A =42+92-2×4×9×23=49, ∴x =7.
所以所求中线长为7.
12.解 (1)cos C =cos[π-(A +B )]=-cos(A +B )=-1
2,
又∵C ∈(0°,180°), ∴C =120°.
(2)∵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
∴⎩⎨⎧
a +
b =23,ab =2.
∴AB 2=b 2+a 2-2ab cos 120°=(a +b )2-ab =10, ∴AB =10.
(3)S △ABC =12ab sin C =3
2.
13. 3
解析 ∵cos C =BC 2+AC 2-AB 22×BC ×AC =2
2,
∴sin C =
2
2
. ∴AD =AC ·sin C = 3. 14.解 由余弦定理知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代入已知条件得
a ·
b 2+
c 2-a 22bc +b ·a 2+c 2-b 22ac +c ·c 2-a 2-b 22ab
=0,
通分得a 2(b 2+c 2-a 2)+b 2(a 2+c 2-b 2)+c 2(c 2-a 2-b 2)=0, 展开整理得(a 2-b 2)2=c 4. ∴a 2-b 2=±c 2,即a 2=b 2+c 2或b 2=a 2+c 2. 根据勾股定理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