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
最新专门水文地质学--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专门水文地质学--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6.2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达西公式,渗透系数代表当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介质中的渗流速度,单位是m/d 或cm/s 。
渗透系数大小与介质的结构(颗粒大小、排列、空隙充填等)和水的物理性质(液体的粘滞性、容重等)有关。
导水系数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
其理论意义为水力梯度为1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常用单位是m 2/d 。
导水系数只适用于平面二维流和一维流,而在三维流及剖面二维流中无意义。
利用抽水试验资料求取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导水系数方法视具体的抽水试验情况而定,下面就各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加以简述,其原理及具体计算步骤可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相关教材。
一、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孔水位下降资料求渗透系数1. 当Q ~s (或2h ∆)关系曲线呈直线时,(1)承压水完整孔:r RsM Q K ln 2π= (6-9)(2)承压水非完整孔: 当M ﹥150r ,l /M ﹥0.1时, )12.1ln (ln 2rMl l M r R sM Q K ππ-+=(6-10) 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2.01ln([ln 2rMl l M r R sM Q K +-+=π(6-11) (3)潜水完整孔:rRh H Q K ln )(22-=π (6-12)(4)潜水非完整孔:图6-2 土壤含水率变化曲线当h ﹥150r ,l /h ﹥0.1时,)12.1ln (ln )(22r hl l h r R h H Q K ππ⋅-+-=(6-13) 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2.01ln([ln )(22r hl l h rR h H Q K +-+-=π (6-14)式中 K —渗透系数(m/d );Q —出水量(m 3/d ); s —水位下降值(m );M —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 h —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 );l —过滤器的长度(m );r —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 R —影响半径(m )。
用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
第一章 用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的可行性研究概况在铁路建设中,为了提高预测生产井出水量的精度,同时不使用观测孔,又节省勘探费用和缩短勘探周期。
本文在搜集国内外关于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重点分析裘布依公式的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找出影响传统计算方法精度的主要因素,结合铁路一般供水站用水量较小的特点,寻求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简单可行的新方法。
该方法主要根据勘探孔的抽水试验资料,建立Q —S 抛物线方程,用数值方法求算S=1m 时的单位出水量q 值,然后求算渗透系数K 值,再代入裘布依公式中求算引用补给半径R 值。
在计算过程当中,使用了数理统计方法。
此外,还使用了基姆公式,以便解决只做一次水位降深时求算S=1m 时的近似单位出水量q 值。
从而用小口径(≤146mm )勘探试验孔的水文地质参数K ,R 值,预测大口径(>146mm )生产井(大口井、管井、结合井、干扰井、渗渠即水平集水管)等的出水量。
第二章 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传统计算公式与存在问题第一节 裘布依公式的假设条件和使用范围自1863年法国水力学家裘布依提出潜水井和承压水井公式以来历经百余年,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着。
实践证明,该公式诞生以来,在指导人类开发地下水资源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社会进步并获得了经济效益。
但是长期以来在使该公式时,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忽视了该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而造成系列误差,影响了渗透系数和引用补给半径的计算成果。
一‚裘布依公式1,承压水完整孔 r R MS Q K ln 2π=(2-1)2,潜水完整孔 rR h H Q K ln )22-=(π (2-2)式中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 —钻孔出水量 (m 3/d);S —水位降深(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H —天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厚度 (m );h —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孔内剩余厚度(m );R —含水层半径,即应用补给半径(m );r—过滤管半径(m)。
渗透系数的简易计算方法
1
:
在三 迭 系 灰 岩 中进 行 钻 孔 抽 水 试验
。
含 水 层 厚度 H ~ 9 4
.
.
l g m
;
涌水 量 Q r
11
.
4oL /
s ;
水 位 降深 S ~
。
6
.
34m
;
单 位 涌水 量
q
= 1 7 9 8L / (
s
・
m ) 钻孔 半 径
;
= 0 15 5 m
.
,
求 灰岩 的 渗 透 系 数
,
,
,
,
。
洲 叼口 浮吵 洲 , 洲 , 钾 , 尹 , 洲 丫处叼阴 , J 妙 碑 气 四 呀”沼踌 拟气阵刊 四 刮晚和 , 洲 气仲 , 挤 ” 和丫 ”洲枯 ,
挤” 洲 , 砂踌邪氏稗粉山 水” 洲 , 半 沙挤 ” 班” 协 妙沼踌 种,
(上 接 第 2 3
页)
K 一
益
一 “” 46
,
0 00 4 82
鸿 布 依 公式 为
采 用 鸿 布 依 潜 水公式 计 算
0 7 3 2 Q (l R g
.
一
19 厂 )
J 砂 、 了 ‘ 、
(Z H “ S ) 吕
R 二 25
4
Z 声 」 、. 互 、、
了两贾
:
一
.
用 试 算 法 首 先设
,
R (影 响 半 径 ) 为 10 0 7 32 X 984
.
,
) 代入 式 (4 得
。
。
石 油 钻 井 开 凿 供 水 深井 工 程 中广 泛 应 用 大 量调 查研 究表 明 水 泥 封井 具 有 设 备 简单 操
渗透系数——精选推荐
渗透系数⽤抽⽔试验确定渗透系数---转⾃青春飞扬搜狐博客1.抽⽔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试验报告。
单孔抽⽔试验应提交抽⽔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位和流量过程曲线、⽔位和流量关系曲线、⽔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成果、⽔质化验成果、⽔⽂地质计算成果、施⼯技术柱状图、钻孔平⾯位置图等。
并利⽤单孔抽⽔试验资料编绘导⽔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试验尚应提交抽⽔试验地下⽔⽔位下降漏⽃平⾯图、剖⾯图。
群孔⼲扰抽⽔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试验还应提交抽⽔孔和观测孔平⾯位置图(以⽔⽂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位等⽔位线图、⽔位下降漏⽃发展趋势图(编制等⽔位线图系列)、⽔位下降漏⽃剖⾯图、⽔位恢复后的等⽔位线图、观测孔的S-t、S -lg t曲线[注]、各抽⽔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要消除河⽔位变化对抽⽔孔⽔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试验、群孔⼲扰抽⽔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试验均应编写试验⼩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的、要求、⽅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试验求参⽅法求参⽅法可以采⽤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完整井:式中K——含⽔层渗透系数(m/d);Q——抽⽔井流量(m3/d);sw——抽⽔井中⽔位降深(m);M——承压含⽔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含⽔层厚度(m);h——潜⽔含⽔层抽⽔后的厚度(m);rw——抽⽔井半径(m)。
(2) 当有抽⽔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井中⽔柱⾼度(m);h1、h2——与抽⽔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柱⾼度(m),分别等于初始⽔位H0与井中⽔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大口井出水量的数值计算方法
大口井出水量的数值计算方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探与利用过程中,大口井是一种常见的水井类型,对于大口井出水量的准确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口井出水量的数值计算方法,为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提供参考。
背景大口井是指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水井,通常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大规模用水场合。
准确计算大口井的出水量,可以帮助决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保证用水需求的满足,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出水量计算方法大口井的出水量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数值计算方法来进行估算:1. 饱和含水量计算在大口井出水量的计算中,首先需要计算地下水含水层的饱和含水量。
饱和含水层的面积和厚度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调查来确定,饱和含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饱和含水量 = 饱和含水层面积 × 饱和含水层厚度 × 饱和度2. 渗透系数计算大口井出水量还与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密切相关。
渗透系数的计算通常需要利用水井试水数据和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参数,计算公式如下:渗透系数= (qL) / (h × Δh)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地下水流量,L为地下水流动距离,h为饱和含水层的厚度,Δh为单位时间内地下水流动的高度变化。
3. 出水量计算最终的大口井出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出水量 = 渗透系数 × 出水孔口面积 × (水头1 - 水头2)其中,水头1和水头2为地下水位的高度差,出水孔口面积可以通过地下水井设计规范和实际测量数据来确定。
注意事项在进行大口井出水量的数值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准确获取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数据,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2.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应当优先考虑,避免因大口井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等问题的发生;3.在计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气象因素等综合因素,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出水量计算结果。
结论在地下水资源勘探与管理过程中,大口井的出水量计算是重要的工作环节。
降水计算公式
一、潜水计算公式1、公式1Q kH S SR r r =-+-1366200.()lg()lg()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k 为渗透系数(m/d);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r 0为基坑半径(m)。
2、公式2Q kH S Sb r =--1366220.()lg()lg()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r 0为基坑半径(m)。
3、公式3Q kH S Sb r b b b =--⎡⎣⎢⎢⎤⎦⎥⎥1366222012.()lg 'cos ()'ππ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m 3/d);k 为渗透系数(m/d);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b 1为基坑中心距A 河岸边的距离(m);b 2为基坑中心距B 河岸边的距离(m);b '=b 1+b 2; r 0为基坑半径(m)。
4、公式4Q kH S SR r r b r =-+-+1366220200.()lg()lg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k 为渗透系数(m/d);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r 0为基坑半径(m);b ''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
5、公式5Q kh h R r r h l l h r =-++--+--136610222000.lg lg(.)h H h -=+2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h 为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h -为潜水层厚与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
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渗透系数是描述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渗透速率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米每(米/每)秒或克每(克/每)升。
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渗透系数可以通过渗透试验来测定,通常使用渗透仪进行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水分子在高电场的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速率。
实验条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进行调整,如渗透压力、半透膜厚度、水分子浓度等。
渗透系数的取值范围为(厘米/秒)(克/每)升。
2. 根据理论计算确定:渗透系数可以通过渗透模型进行理论计算。
常用的渗透模型包括中心自由能模型、基态自由能模型和量子化学模型等。
根据模型,可以计算出水分子的渗透速率常数,其取值范围为(厘米/秒)(克/每)升。
3. 根据实验室测量确定:渗透系数可以通过实验室进行渗透试验来测定。
通常使用渗透仪、滴定仪等设备进行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水分子在半透膜中渗透速率的变化来推断渗透系数。
4. 根据文献资料确定:渗透系数可以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推断。
通常可以利用渗透系数的定义和公式,结合半透膜的特性和实验条件等,进行推测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渗透系数的具体取值和计算方法可能会因实验条件、理论模型、文献资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
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1 测定意义当土层被水分饱和后,土壤中的水分受重力影响而向下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性。
土壤渗透性是土壤重要的特性之一,它与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几乎完全进入土壤,并在其中贮存起来,而在渗透性不好的情况下,水分就沿土表流走,造成侵蚀。
土壤渗透性与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以及湿度等有关。
2 测定原理在饱和水分土壤中,渗透性按照达西公式计算如下:V=K ·I (厘米/秒)L hI =式中:V ——渗透速度,每秒钟通过1平方厘米土壤断面的水的流量,以立方厘米表示;I ——水压梯度,即渗透层中单位距离内的水压降;K ——渗透系数,在单位水压梯度(I=1)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流量(毫升/分或小时);h ——土柱上水头差(厘米)即静水压力;L ——发生水分渗透作用的土层的厚度(厘米)即渗透路程。
在时间t 内渗透过一定截面积A (平方厘米)的水量Q ,可以用下列的方程式来表示:Q=V ·A ·t=K ·I ·A ·t因此渗透系数 K=I t A Q⋅⋅(毫升/厘米2/分或小时)土壤渗透性的测定有室外法(渗透筒法)及室内法(环刀法)。
3 测定方法3.1室外测定3.1.1 仪器设备①渗透筒:铁制圆柱形筒,横截面积为1000平方厘米(内径358毫米),高350毫米。
②量筒500ml和1000ml各一个。
③小铁筒:打水用。
④温度计:0—50℃⑤秒表或一般钟表⑥木制厘米尺、小刀、斧头等。
3.1.2 测定步骤3.1.2.1、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布置一块约1平方米的圆形(直径113cm)试验地块,将其周围筑以土埂。
土埂高约30 cm,顶宽20 cm,并捣实之。
渗透筒置于中央,应用小刀按筒的圆周向外挖宽2—3cm,深15—20cm小沟,使筒深深嵌入土中。
插好后,把取出的土壤重新填入隙缝并予捣实,防止沿壁渗漏损失。
筒内部为试验区,外部为保护区。
关于渗透系数与透水率关系的公式推导与探讨
关于渗透系数与透水率关系的公式推导与探讨摘要:地层的透水性强弱是确定水利水电工程防渗设计方案的依据,同时也是评判防渗施工效果的依据。
目前衡量地层透水性强弱的常用指标有2个:一个是渗透系数,一个是透水率。
关于渗透系数和透水率的关系问题一直被人们关注和研究,但研究成果也存在很多差别。
本文通过构建钻孔压水模型,并对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进行推导,从公式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能给同行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渗透系数;透水率;关系;探讨1.前言地层的透水性强弱是确定水利水电工程防渗设计方案的依据,同时也是评判防渗施工效果的依据。
目前衡量地层透水性强弱的常用指标有2个:一个是渗透系数,一个是透水率。
渗透系数使用范围广泛,从起初的天然土层、岩层,到后来的人造砂浆、混凝土,甚至塑料、金属材料等,基本囊括了所有材料,对其检测主要分为室内试验和野外现场试验两种。
透水率(吕荣值)则主要用于岩石地层,通过现场钻孔压水试验测得(基本无室内试验),主要用于与钻孔相关的工程勘察和基础防渗工程中。
关于渗透系数和透水率的关系一直被人们关注和研究,但研究成果也存在很多差别。
本文通过构建钻孔压水模型,并对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进行推导,从公式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能给同行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渗透系数介绍渗透系数一词起源于1856年,是法国水力学家亨利·达西(Henry Darcy),通过对均质砂土进行大量渗流试验研究,得出孔隙介质的渗流能量(水力梯度J,无量纲)与渗流速度V之间呈线性正比关系,即达西定律,公式为“V=KJ”, K定义为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由渗透介质本身特性决定。
达西定律是反应流体在多孔介质内运动的基本规律,也是从宏观角度描述渗流过程的统计规律。
达西定律适用条件是:土体骨架不变形,流态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层流渗流。
达西定律本文过不多介绍,现以塑性混凝土室内渗透系数试验为例,进行说明。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公式
公式一: 已知其它参数,求出水量 水头高(H)[相对含水层底板] 50 含水层厚度M=(m) 26 适用抽水Q~S曲线 渗透系数K=(m/d) 1.988568 为直线、q~S曲线 近似呈水平线的稳 过滤器半径r=(mm) 350 定流承压-无压水含 抽水试验水位降深S=(m) 25 水层。 影响半径R=?(m) 352.5414869 出水量Q=?(方/d) 1174.963572 单位出水量q=?(方/d*m) 46.99854286 适用于如前述条件的无界均质承压-无压水完整井单井抽水,引用经验公式R=10*S*SQRT(K)<单位同
公式二(叠代法): 已知其它参数,求渗透系数K 假设影响半径R=(m){始值可代100m} 352.54厚度M=(m) 26 过滤器(井径)r=(mm) 350 抽水时水位降深S=(m) 25 抽水时出水量Q=(方/d) 1174.96 渗透系数K=?(m/d) 1.988561 所求影响半径R=?(m)(代入假设R) 352.5408 单井抽水,引用经验公式R=10*S*SQRT(K)<单位同上>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讲解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取渗透系数K,基本理论依据就是裘布衣公式,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在单孔抽水试验、一个观测孔、两个观测孔三种情况下,K值确定计算所采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在单孔抽水试验中,(无观测孔)只能根据水井的出水量、水位降深等资料,则应消除抽水井附近所产生的三维流、紊流等影响,特别是在抽水时,水位降深很大的时候,应采用消除渗透阻力的方法。
1、首先,绘制Q-S关系图,坐标横轴为小时出水量,纵轴为水位降深值,相对应点的连线呈直线时,地下水运动为平面流,采用下列公式:承压水完整井:K=0.366Q(lgR-lgr)/Ms,式中,Q,涌水量,R影响半径,r井半径,M,承压含水层厚度,s,水位降深值。
潜水完整井:K=0.773Q(lgR-lgr)/(2H-s)s,式中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2、当绘制的Q-s曲线成曲线状态时,说明抽水井壁及其附近含水层中,产生了三维紊流,不符合裘布衣的基本条件,为了消除影响,计算时采用消除阻力法,若根据三次水位下降的Q,s值作出承压水的S/Q—Q或·潜水的△h/Q—Q关系曲线图呈直线时,则可将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a值直接代入公式计算。
其公式为:承压水完整井:K=0.366(lgR-lgr)/aM,潜水完整井:K=0.733(lgR-lgr)/a,式中,a为纵轴上的截距,M为承压水层厚度。
3、单井抽水利用观测孔水位下降资料计算K值时,一般要求最近观测孔离主井距离应达到2倍以上含水层厚度,最远观测孔距抽水口距离也不宜太远,以保证个观测孔内都能观测到一定的水位下降值。
当有一个观测孔时,所求,K值利用以下公式:承压水完整井:K=0.366Qlg(r1/rw)/M(sw-s1),潜水完整井:K=0.733Qlg(r1-rw)/(sw-s1)*(2H-sw-s1),式中,sw为抽水井内水位下降值,s1为观测孔内水位下降值,rw为抽水井的半径,r1为抽水井至观测孔的距离。
当有2个观测孔时,承压水完整井:K=【0.366Q/M(s1-s2)】*lg(r2/r1),潜水完整井:K= 【0.733Q/(s1-s2)(2H-s1-s2)】*lg(r2/r1)。
渗透系数
简介
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ρg/η,式中k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0.001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编辑本段意义及计算方法
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其数值的正确确定对渗透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土体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粘滞性等,要建立计算渗透系数K的精确理论公式比较困难,通常可通过试验方法(包括实验室测定法和现场测定法)或经验估算法来确定K值
编辑本段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分“实验室测定”和“野外现场测定“两大类。
1.实验室测定法
目前在实验室中测定渗透系数k的仪器种类和试验方法很多,但从试验原理上大体可分为”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两种。
常水头试验法就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水头为一常数,从而水头差也为常数。如图:
试验时,在透明塑料筒中装填截面为A,长度为L的饱和试样,打开水阀,使水自上而下流经试样,并自出水口处排出。待水头差△h和渗出流量Q稳定后,量测经过一定时间t内流经试样的水量V,则
渗透系数的大小主要不取决于岩土空隙度的值,而取决于空隙的大小、形状和连通性,也取决于水的粘滞性和容量,因此,温度变化,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成分和含量多少,均对渗透系数有影响。
用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
用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指土壤中水分向下渗透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土壤中单位面积的水分流动速率。
通过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的方法是通过测量单位面积土壤中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量来间接推算渗透系数。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位出水量法的原理和步骤。
单位出水量法是一种在室内条件下进行的渗透试验方法,其原理基于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表明,渗透速率与渗流高度成正比,与土壤的渗透系数和有效渗透截面面积成反比。
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器材:一个具有标定刻度的桶,选择一个合适的土柱(可以是土块或土柱模),水源和水表。
2.实验前提:首先清洗桶和土柱,以确保实验的准确。
3.测量土柱:使用一个土壤物理学剖面管或取样器,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以获得土壤的渗透性数据。
可以将土壤样本分为不同的层次,以获取不同深度的渗透性数据。
4.装配实验器材:将土柱放置在桶内,并确保土柱与桶的接触面积充分,并且土壤样本紧密堆放以确保没有空隙。
5.测量水量:用一段时间内出水的总量去测量水量,可以使用水表或计时器来测量水流。
6.计算渗透系数: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渗透系数:秒速渗透系数=单位时间内出水量(立方米)/土壤的有效截面面积(平方米)/测量时间长度(秒)分钟速度渗透系数=秒速渗透系数*60小时速度渗透系数=分钟速度渗透系数*60日速度渗透系数=小时速度渗透系数*247.分析和解释结果:将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与其他已知的渗透系数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壤的渗透性。
高渗透系数表示土壤有更好的排水性,适合植物生长,而低渗透系数则表示土壤排水不畅,可能导致水稻浸泡,不利于植物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单位出水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室内渗透试验方法,但它只能提供土壤深度范围内的渗透性数据,无法推算出土壤不同深度的渗透性情况。
因此,在实践中应该结合其他方法,如使用试验孔井并结合土壤剖面观测等方法,以获得更全面的渗透性数据。
综上所述,通过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的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单位面积土壤中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量来间接推算渗透系数。
单位出水量法简介
《用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方法的研究》简介一、课题的提出及必要性几十年来铁路供水水源勘探多采用单孔抽水试验,含水层渗透系数K和影响半径R计算多采用裘布依完整井公式和库萨金或集哈尔德特经验式联立求解,以此预测的生产井出水量误差较大(100~150%)。
从理论上讲,传统的计算方法既不符合裘布依公式的基本假定条件,也不符合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的规定。
为此急需研究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新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旨在纠正现行的《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TBJ 15-96和《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 10049-96中有关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的错误概念,并提出符合裘布依公式假定条件的计算K、R的新方法和公式,以提高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和预测生产井出水量的精度。
本课题研究报告经专家审查鉴定通过,并纳入新编的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纳规后可提高规范的理论、技术水平。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裘布依公式假定条件:1)抽水孔内水头上、下一只,即二维流;2)在半径为R的圆柱体外保持常水头;3)抽水前地下水是静止的,及天然水力坡度为零;4)承压水的顶、底板是水平的隔水层;潜水的底板是水平的隔水层,抽水时孔边水力坡度不大于1/4;5) 含水层是均质水平的。
根据裘布依公式假定条件,计算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应为一组解,并且影响半径应改为表示含水层补给条件的引用补给半径R y,纠正了以往的错误概念。
传统的计算方法不符合上述的假定条件。
搜集国内外有关单孔和群孔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重点分析裘布依公式的基本假定条件和适用范围,找出传统计算方法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选择了前苏联捷年鲍姆和格林鲍姆的经验公式,作为本方法的基本公式,根据单孔抽水试验两次及以上的水位降深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建立通过坐标原点的Q~s抛物线方程式,求算水位降深为1米时的单位出水量,代入经验公式求出渗透系数,再用裘布依公式求算引用补给半径。
渗透系数计算
渗透系数计算
土工试验-渗透试验指导书内容介绍
第一节概述
渗透是水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现象。
土体为多孔介质,水能够在土的孔隙中流动的特性叫土的渗透性。
若渗透水流在土中呈层流状态流动,则满足达西定律,即渗汉速度v与水力梯度I成正比,表达式为:
v=k?i
式中:k——渗透系数,cm/s;
v=q/A,渗流速度,cm/s;
i=h/L,水力梯度;
q——单位时间渗流量,cm3/s;
A——垂直渗流方向的横截面积cm2;
h——水位差,cm;
L——渗径长度,cm。
渗透试验的目的就是测量渗透系数k 。
由土的渗透系数评价土的渗透性大小,计算水工建筑物渗流量等。
第二节试验原理
渗透试验原理就是在试验装置中测出渗流量,不同点的水头高度,从而计算出渗流速度和水力梯度,代入公式(8-1)计算出渗透系数。
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范围很大,自大于10-1cm/s到小于10-7cm/s。
实验室内常用两种不同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常水头试验装置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比较大的无凝聚性土的渗透系数;变水头渗透试验装置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较小的凝聚性土的渗透系数。
特殊设计的变水头试验测定粗粒土渗透系数和常水头试验测定渗透性极小的粘性土渗透系数也很常用。
降水计算公式
一、潜水计算公式之老阳三干创作1、公式1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2、公式2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为基坑半径(m).r3、公式3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b1为基坑中心距A河岸边的距离(m);b2为基坑中心距B河岸边的距离(m);b'=b1+b2;r为基坑半径(m).4、公式4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为基坑半径(m);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鸿沟的距离.5、公式5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 0为基坑半径(m);l 为过滤器有效任务长度(m);h 为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h 为潜水层厚与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6、公式6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m 3/d);k 为渗透系数(m/d);r 0为基坑半径(m); S 为水位降深(m);l 为过滤器有效任务长度(m);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m 为含水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任务部分中点的长度.7、公式7(1)、b>l(2)、b>l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m 3/d);k 为渗透系数(m/d);r 0为基坑半径(m); S 为水位降深(m);l 为过滤器有效任务长度(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8、公式8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鸿沟的距离(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hs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9、公式9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为上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k2为下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k1为上层含水层厚度(m);H1为下层含水层厚度(m);M1为基坑动水位到上层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hR为引用影响半径(m);r为基坑半径(m).10、公式10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 3、k2、k1为上、中、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3/d);H1为上层含水层厚度(m);M1为下层含水层厚度(m);M2为中层含水层厚度(m);h为基坑动水位到上层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为基坑半径(m).二、承压水计算公式1、公式1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r为基坑半径(m).2、公式2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r为基坑半径(m).3、公式3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b1为基坑中心距A河岸边的距离(m);b2为基坑中心距B河岸边的距离(m);b'=b1+b2;r为基坑半径(m).4、公式4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鸿沟的距离.5、公式5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l为过滤器有效任务长度(m);6、公式6(1)、l<0.3M,b<2l(2)、l<0.3M,b>2l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l为过滤器有效任务长度(m);b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7、公式7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鸿沟的距离(m); 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8、公式8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h为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距离(m).9、公式9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l为过滤器有效任务长度(m);H'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10、公式10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鸿沟的距离.11、公式11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l为过滤器有效任务长度(m);H'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b''为基坑中心至隔水鸿沟的距离(m);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三、条形基坑降水计算公式1、公式1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L为基坑长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2、公式2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 rw3、公式3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4、公式4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L为基坑长度(m);H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rw5、公式5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Hs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rw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6、公式6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h为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距离(m).H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R为引用影响半径(m);d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rw7、公式7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S为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l为过滤器有效任务长度(m);H'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T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0.5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d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rw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四、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1、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i为水力坡度,开始抽水时i=1;k为渗透系数(m/d);D为钻孔直径(m);H为含水层厚度.2、管井井点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3/d);2/);φ为单井单位长度出水量(m dα'为经验系数;l为过滤器浸没长度(m);d为过滤器外径(mm);五、水位降深计算公式1、潜水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S为某点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某点到各井点中心的距离;x x xn12n为井数量.2、承压水式中:Q为基坑涌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为某点水位降深(m);R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某点到各井点中心的距离;x x x12nn为井数量.六、井深计算公式井深式中:L为井点管埋设深度(m);H为基坑深度(m);h为降水后水面距基坑底的深度(m) ;一般取0.5; i为降水区内的水力坡度;一般取0.1-0.3;为基坑等效半径(m);rZ为降水期内地下水位变更幅度(m) ;Y为过滤器任务部分长度(m);T为沉砂管长度(m);一般取为0.5.。
抽水试验与“用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
4.1抽水试验目的要求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m、弹性释水系数m*、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b、越流因素B、影响半径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中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通过干扰抽水试验确定水位下降与总涌水量的关系,从而预测一定降深下的开采量或一定开采定额下的水位降深值,同时为确定合理的布井方案提供依据。
(4)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是模拟未来开采方案而进行的抽水试验。
一般在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不很充沛或补给量不易查清,或者勘察工作量有限而又缺乏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的水源地,为充分暴露水文地质问题,宜进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并用钻孔实际出水量作为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依据。
4.1.3 抽水试验的方法单孔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一般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
渗透系数+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渗透系数+基坑总涌⽔量计算公式汇总3. 经验估算法渗透系数k值还可以⽤⼀些经验公式来估算,例如1991年哈森提出⽤有效粒径d10计算较均匀砂⼟的渗透系数的公式哈森(Hazen)(2-9)1955年,太沙基提出了考虑⼟体孔隙⽐e的经验公式太沙基(Kael·Terzaghi 1883~1963),近代⼟⼒学及基础⼯程学的创始⼈,1883年10⽉2⽇⽣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地利)。
早期从事钢筋混凝⼟的研究⼯作,1912年获奥地利格拉茨⾼等⼯业学院博⼠学位。
1921~1923年,发表了饱和粘⼟的⼀维固结理论,提出了有效应⼒原理。
1925年出版了最早的《⼟⼒学》专著。
1929~1938年任维也纳技术⼤学教授,1938年后任美国哈佛⼤学教授。
他⼀⽣论著有200多篇,代表性的论著有《理论⼟⼒学》和《⼟⼒学的⼯程实践》。
1936年太沙基发起成⽴国际⼟⼒学及基础⼯程协会,并任协会主席⾄1957年。
(2-10)以上⼆式中的d10均以mm计,k值的单位是cm/s。
这些经验公式虽然有其实⽤的⼀⾯,但都有其适⽤条件和局限性,可靠性较差,⼀般只在作粗略估算时采⽤。
在⽆实测资料时,还可以参照有关规范或已建成⼯程的资料来选定k值,有关常见⼟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如表2-1 。
表2-1 ⼟的渗透系数参考值⼟的类别渗透系数kcm/s⼟的类别渗透系数kcm/s粘⼟<10-7中砂10-2粉质粘⼟10-5~ 10-6粗砂10-2粉⼟10-4~ 10-5砾砂10-1粉砂10-3~ 10-4砾⽯>10-1细砂10-3⼀、基坑总涌⽔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层分为完整井和⾮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井开凿在承压含⽔层中,⽽承压⽔头⼜⾼于地⾯时称承压井或⾃流井。
(⼀)、均质含⽔层潜⽔完整井基坑涌⽔量计算: 1、基坑远离⽔源时:如图1(a )图1符号意义单位 k ⼟的渗透系数 m/d H 潜⽔含⽔层厚度 m S 基坑⽔位降深 m R 降⽔影响半径 m γ0 基坑等效半径 m Q基坑总涌⽔量m 3/d当为潜⽔含⽔层时:当为承压⽔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 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 SS H K Q +-=kH S R 2=kS R 10=πA r =2、基坑近河岸:符号意义单位b 基坑中⼼到河岸的距离mQ 基坑总涌⽔量m3/d(⼆)、均质含⽔层潜⽔⾮完整井基坑涌⽔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源:如图2(a)符号意义单位hmR 降⽔影响半径γ基坑等效半径S 基坑⽔位降深Q 基坑总涌⽔量m3/d 2lg)2(366.1rbSSHkQ-=)2.01lg()1lg(366.122rhlhrRhHkQmmm+-++-=)2(hHhm+=2、基坑近河岸:(含⽔层厚度不⼤时)b>M/2 如图2(b)式中:b为基坑中⼼⾄河岸的距离,M为过滤器向下⾄不透⽔⼟层的深度符号意义单位M 见表格上说明mQ 基坑总涌⽔量m3/d1、基坑远离⽔源时:如图3-a符号意义单位M 承压⽔厚度mS 基坑⽔位降深mk ⼟的渗透系数m/dR 降⽔影响半径mγ基坑等效半径mQ 基坑总涌⽔量m3/d]14.0lg25.066.0lg.1 2 2 2 l M b M lr llr b s l ks Q -+ + + = ) 1 lg( 73 .2 r R MS k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b为基坑中⼼⾄河岸的距离符号意义单位b 见表上说明mQ 基坑总涌⽔量m3/d(四)、均质含⽔层承压⽔⾮完整井基坑涌⽔量计算如图4符号意义单位l过滤器长度mM 承压⽔厚度S 基坑⽔位降深R 降⽔影响半径γ基坑等效半径Q 基坑总涌⽔量m3/d)2lg(73.2rbMSkQ=)1lg(73.2rMllMrRMSkQ+-++=(五)、均质含⽔层承压-潜⽔⾮完整井基坑涌⽔量计算如图5图5 符号意义单位 R 降⽔影响半径 m M 承压⽔厚度 H hγ0 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量m3/dr R h M M H k Q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用单位出水量计算渗透系数的可行性研究概况在铁路建设中,为了提高预测生产井出水量的精度,同时不使用观测孔,又节省勘探费用和缩短勘探周期。
本文在搜集国内外关于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渗透系数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重点分析裘布依公式的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找出影响传统计算方法精度的主要因素,结合铁路一般供水站用水量较小的特点,寻求单孔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简单可行的新方法。
该方法主要根据勘探孔的抽水试验资料,建立Q —S 抛物线方程,用数值方法求算S=1m 时的单位出水量q 值,然后求算渗透系数K 值,再代入裘布依公式中求算引用补给半径R 值。
在计算过程当中,使用了数理统计方法。
此外,还使用了基姆公式,以便解决只做一次水位降深时求算S=1m 时的近似单位出水量q 值。
从而用小口径(≤146mm )勘探试验孔的水文地质参数K ,R 值,预测大口径(>146mm )生产井(大口井、管井、结合井、干扰井、渗渠即水平集水管)等的出水量。
第二章 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传统计算公式与存在问题第一节 裘布依公式的假设条件和使用范围自1863年法国水力学家裘布依提出潜水井和承压水井公式以来历经百余年,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着。
实践证明,该公式诞生以来,在指导人类开发地下水资源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社会进步并获得了经济效益。
但是长期以来在使该公式时,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忽视了该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而造成系列误差,影响了渗透系数和引用补给半径的计算成果。
一‚裘布依公式1,承压水完整孔 r R MS Q K ln 2π=(2-1)2,潜水完整孔 rR h H Q K ln )22-=(π (2-2)式中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 —钻孔出水量 (m 3/d);S —水位降深(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H —天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厚度 (m );h —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孔内剩余厚度(m );R —含水层半径,即应用补给半径(m );r —过滤管半径(m )。
二、裘布依公式的假设条件抽水孔内水头上、下一致,即地下水沿过滤管进入孔内时是均匀的(二维流);(1)在半径为R的圆柱体外保持常水头;(2)抽水前地下水是静止的,即天然水力坡度为零;(3)承压水的顶、底板是水平的隔水层;潜水的底版是水平的隔水层,抽水时孔边水力坡度不大于1/4;(4)含水层是均质水平的。
三、裘布依公式的基本假定与实践的关系当抽水孔的出水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一般为大降深)时,孔壁周围含水层将产生如下问题:(一) 孔壁边界条件1、孔壁及其周围含水层中产生三维流由于过滤管壁的摩阻,地下水沿过滤管运动必然产生水头损失,因而沿过滤管的水头为深度Z的函数,这种边界变化影响到含水层内部,使孔周围的地下水由二维平面流变为具有Z方向分速的三维流,致使在同一半径r处不同深度Z的水头不等。
事实上在三维流区即b≤1.6倍含水层厚度的范围(b为距抽水孔的距离),裘布依公式就不适用。
2、孔周围产生紊流在含水层中进行抽水时,水力坡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流速和水力坡度不再保持线性关系(简称层流),此时达西定律不再有效,从而使在该基础上推导的所有公式包括裘布依公式也就失效;在粗颗粒地层,流速和水力坡度一开始抽水就呈非线性关系而符合抛物线或指数关系(简称紊流)。
因而裘布依公式也不宜应用。
3、潜水中裘布依假定的失效在潜水中目前通用的公式均在流线倾角的正弦用正切代替的基础上推导的,当潜水的水力坡度大于1/4时,该假定就失效,此时渗流场内的势分布与裘布依公式描述的完全不同。
(二)、含水层的“影响半径”裘布依公式的影响半径实质上是含水层的补给半径,在此边界上始终保持常水头。
如我国陈雨孙先生在<<单井水力学>>一书中介绍裘布依公式中R的含义时指出的:1、R不是实际地下水面下降的边界,不是降落漏斗,在抽水时水面下降可以波及到整个含水层一直到补给边界;2、与出水量Q和水位降深S无关,即Q、S或大或小,R值都是固定的;3、R与含水层的渗透性(渗透系数k的大小)无关;4、R与孔径(r)大小无关,但出水量与孔径密切相关,孔径愈大愈接近裘布依公式;5、R时含水层补给条件的参数,R愈小,补给条件愈好,反之R愈大,补给条件愈差;6、R的大小受下列三个条件控制:(1)含水层形状;(2)钻孔在含水层中的位置;(3)补给源的类型和补给的强弱。
7、为区别传统“影响半径R”的概念,本文用“引用补给半径R”来表示裘布依公式中的R值;8、假设的“引用补给半径R”是圆形的,但在自然界中的含水层中,进行抽水实验时,实际形成的降落漏斗很少有圆形的。
(三)顶、底板的隔水层裘布依公式假定潜水含水层的底板和承压含水层的顶,底板都是绝对隔水的,然而实际隔水层如粘性土却并非绝对隔水,在抽水试验或水源地开采时,常可观测到表层粘性土中潜水位下降甚至疏干,这表明上覆“隔水层”的潜水已向下卧含水层进行补给。
在具有越流渗流补给时,通过不同半径圆柱面的流量不等。
因此,当有垂直补给时,只有在b≤0.178R时,裘布依公式才能适用。
第二节以往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的计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一影响半径R值的确定从公式(2-1)和(2-2)可看出,裘布依公式中有R和K两个未知数,应首先求出引用补给半径R值,方能求出渗透系数k值。
裘布依公式假定含水层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柱体,在该圆柱体的外周解保持一个常水头H,构成含水层一个边界条件,除此之外,再无其它补给来源。
(一)群孔抽水试验当单孔在含水层中抽水,出水量和水位降深均达到稳定时,说明含水层的补给能力满足单孔抽水的需要,因而也就必然存在着一个具体的数“R”来反映含水层对钻孔的补给能力。
但是,单孔抽水试验时,不能从含水层动水位的测量中直接得出。
因此,以往采用设置观测孔的方法求算影响半径R值。
根据有关规范,观测孔的设置应符合如下要求:(1)以抽水孔为原点,布置1~2条观测线;(1)每一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一般为3个;(2)距抽水孔进的第一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3)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同一深度上;(4)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过程中,必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静止水位和动水位。
从上述规定可看出设置观测孔的条件是比较严格的,尤其是观测孔距抽水孔的距离,应考虑避开三维流的影响。
抽水后实际下降漏斗,在距抽水孔很近的范围内(即b≤0.178R)属对数关系,当观测孔聚居抽水孔的b≥0.178R后就变为贝塞尔函数关系,贝塞尔函数的斜率较对数函数为少,因此当观测孔越远时,计算的K值越大。
如前所述,三维流区在b≤1.6倍含水层厚度范围内。
当含水层的厚度、补给能力、渗透性、过滤官场度、半径和出水量等各种因素配合得当,或采用小降深抽水,在渗流场中可以找到部首孔比边界条件也不随含水层补给条件影响的一个区域,即在1.6M≤b≤0.178R范围内,进行群孔抽水试验,可以获得符合裘布依假定条件的引用补给半径R值。
进行群孔抽水试验,勘测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当观测孔的设置不符和上述规定随意布置时,获得的值仍然是降落漏斗半径,而不是应用补给半径。
(二)单孔抽水试验铁路供水,一般用水量较小,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往往采用单孔抽水试验,而不设置观测孔。
一般采用如下经验式计算影响半径: R=2SHK (2-3) R=10SK (2-4)从公式(2-3)和(2-44)中看出,影响半径R是依水位降渗S变化的,这与裘布依假定的条件是相矛盾的。
也与上述陈雨孙先生对R的论述发生了矛盾。
二 渗透系数K 值计算渗透系数计算的方法和公式很多,主要分为利用水位下降资料或利用水位恢复资料计算。
利用水位下降资料计算又分为稳定流抽水试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进一步分为承压水和潜水、单孔和群孔、完整孔和非完整孔、有界和无界等等。
(一) 利用群孔抽水试验资料计算K 值1 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K 值承压水完整孔:有一个观测孔时)()lg (lg 366.011S S M Q K w rw r --=(2-5) 有两个观测孔时 )()lg lg 366.02112S S M Q K r r --=( (2-6) 潜水完整孔:有一个观测孔时,))(2()lg lg 73.0111S S S S H Q K w w rw r ----=( (2-7) 有两个观测孔时))(2()lg (lg 73.02112S S S S H Q K w rw r ----= (2-8) 式中 w S —抽水孔水位降深(m );1S 、2S —1、2号观测孔的水位降深(m );w r —抽水孔的半径(m );r1、r2——1、2号观测孔距抽水孔的距离(m );其他符号同上。
2 利用非稳定流抽水实验资料计算K 值完整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有降深—时间(S —lgt )量板法、降深—距离(S —lgr2)量板法、直线解析法、水位恢复法和直线斜率法等计算渗透系数 的方法。
上述方法均采用观测孔的水位降深和水位恢复资料计算。
群孔抽水试验的观测孔,应严格按前述的有关规定布置。
不难看出,无论稳定稳定流抽水试验还是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该方法勘测成本高、周期长、采用观测孔的水位资料进行计算,尤其是稳定流抽水试验,应以观测孔的水位达到要求的稳定延续时间,抽水才能结束,这就延长了抽水历时时间,有时抽水需几天甚至更长。
(二)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铁路一般的给水站和生活供水站用水量较小,多采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计算K 值,当完整井时常常采用公式(2-1)、(2-2)与公式(2-3)或(2-4)联立求解。
用经验公式计算的R 值代入裘布依公式,其结果有一个R 值,就有一个对应的K 值,这与裘布依公式中把R 视为常数的假定条件发生了矛盾,即使考虑了三维流和紊流的影响,仍然会在不同出水量时得出不同K 值的不合理结果。
这是以往计算渗透系数时往往被忽视的一个问题。
对于单孔抽水试验,在水位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钻孔结构不同所计算的渗透系数K 值也不同,如无过滤管K 值也不同,填砾过滤器比不填砾的K 值大等等。
第三章 单孔抽水计算渗透系数新方法研究利用群孔抽水试验方法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K 和引用补给半径R,虽然能符合裘布依公式的假定条件,但勘测周期长、成本高,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
而结合铁路一般供水工程用水量小,多采用小孔径钻探、单孔抽水试验的方法,因而迫切需要解决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中的这一矛盾,研究可操作性强、精度符合要求的新方法。
第一节 “单位出水量法”的研究一 国内外发表的计算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在收集的大量国内外既有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计算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进行研究,国内外发表的经验公式如下:(一)”单位出水量法”,原苏联捷年鲍姆和格林鲍姆的经验公式潜水含水层:H q K 3.1=(3-1)承压水含水层: Mq K 3.1= (3-2) 式中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 —水位降深S=1m 时的单位出水量(m 2/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