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4.通过学习《伯牙绝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故事情节、音乐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难点:音乐欣赏的引导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播放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共同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古琴》、《筝》等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方法。

2.学习:(1)师生共同阅读《伯牙绝弦》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t- 《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是什么?\t- 伯牙和子期为什么成为了好朋友?\t- 伯牙弹琴的时候,为什么子期也能听到声音?(2)播放《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聆听完毕后,师生共同讨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来表演《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并配上适当的音乐。

(2)学生可以自行编写故事剧本,或者基于已有的剧本进行改编。

(3)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进行小组间的欣赏和讨论。

4.展示和总结:(1)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看和欣赏,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和讨论。

(2)师生共同总结《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音乐表达的情感,并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伯牙绝弦》中的友谊和美好情感。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伯牙绝弦》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既能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音乐表达的情感,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章,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琴师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尊重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理解“知音”的含义。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对伯牙与子期友谊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理解课文情境。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 教材:《伯牙绝弦》。

3.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友谊。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解释“知音”的含义。

5.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不同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王崧舟(精选7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王崧舟(精选7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王崧舟(精选7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王崧舟篇1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知识链接】余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

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

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

《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

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一.激情导入,揭题1. 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2.读题解题:介绍伯牙后说说“绝、弦”是什么意思?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这是一则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停顿,读出节奏。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音难求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习并运用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感受友谊的珍贵,理解知音难求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伯牙绝弦》,了解故事背景,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

2. 学生准备:预习《伯牙绝弦》,了解故事大意,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伯牙、子期两位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伯牙绝弦》,感受故事韵味。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故事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4. 互动讨论(1)提问:“绝弦”一词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伯牙要绝弦?(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看法,珍惜身边的朋友。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求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精选12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交流学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感情朗读。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学生读。

5、你理解伯牙的心声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句。

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26 月光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及板书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及板书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及板书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王崧舟篇一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我校邹红霞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惋惜、悲叹。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

这就是邹老师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为我们奏出的优美动人的乐曲!走进邹老师的课堂,我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

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邹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教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一开课,教师就指出“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有颜色、有声音、有画面、有情节,甚至是有味道的”,出示词语“清风徐徐”、“炊烟袅袅”、“高山流水”等,让学生展开联想,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二、以读代讲回归自然整堂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遍数不下二十遍。

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读到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

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

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三、抓住重点品出意境整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如让学生品味三个“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

学生“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1.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 教学难点(1)理解“知音”的含义。

(2)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1.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1.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从而引出课文《伯牙绝弦》。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研读课文,理解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朗读体会,感悟情感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特别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情感。

(5)巩固拓展,提升认知讨论“知音”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在朗读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

2.2 教学亮点(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课堂活力。

2.3 改进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明白。

(2)在朗读教学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3.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2024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合集篇)

2024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合集篇)

2024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合集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争取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到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难觅。

三、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1、(课件出示)填空练习(照样子在下列括号内填入一个叠词):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的清风()的流水()的明月()的白雪()的春雨2、全班同学交流,然后一起朗读一遍上述练习。

3、教师深情描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云天,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徐徐清风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洒满清辉,皑皑白雪纯洁无瑕,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这些文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其实,不止是文字,音乐也会为我们展示这样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音乐的千古传诵的感人故事。

4、齐读课题,正音:弦xián(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

2、指名试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文言文要读出节奏。

3、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画下节奏。

4、全班齐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5、教师指导:文言文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韵味,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朗读的韵味。

6、全班再次齐读一遍,尝试读出韵味。

(三)理解文意1、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不同,往往运用比较少的语言蕴含比较丰富的意思,我们怎么才能够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呢?2、学生谈谈应该怎样理解文意。

(提示: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请教老师或同学;查找工具书等等。

)3、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文意。

4、与自己的同桌说说课文的意思。

5、指名说说意思,教师相机进行引导:(1)文中出现了四个“善”字,它们的用法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善鼓琴、善听)(2)“哉”和“兮”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文言文有一个特点,语气词多)这两个语气词分别表达怎样的语气?怎样读好这种语气?(引导学生朗读好这两种语气。

《伯牙绝弦》教案 15篇

《伯牙绝弦》教案 15篇

《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教材解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

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课外拓展。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情趣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入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故事,相信,他会带给你历久弥新启迪。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教案篇一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朗读。

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朗读法谈话法教学用具:课件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

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

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3、齐读课文。

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

师范读,学生跟着读)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

可以用“/”画出停顿。

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伯牙绝弦》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3)学习成语“高山流水”,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处。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学习成语“高山流水”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伯牙和钟子期具有怎样的品质?(2)全班交流: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特点。

4.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背《伯牙绝弦》。

(2)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深入探讨(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伯牙或钟子期),表演课文情节。

(2)全班评价,教师指导。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珍惜友谊?(2)学生交流心得,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 运用成语“高山流水”写一个句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伯牙绝弦教学设计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知音难求,珍惜身边的知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深入领会《伯牙绝弦》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伯牙绝弦》的故事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伯牙绝弦》的故事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绝弦”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组讨论:讨论《伯牙绝弦》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知音好友,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知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一、教案概述《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传世佳作之一,通过音乐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友谊的力量。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欣赏这一经典音乐故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启发学生对情感交流和友谊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这一古代音乐故事,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其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3.通过《伯牙绝弦》这一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和情感交流的思考,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习《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深入了解古琴和箫这两种古代乐器,分析其音乐特点。

3.通过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友谊和情感交流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内容1.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通过讲述,使学生对故事有初步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分析《伯牙绝弦》中所使用的古琴和箫这两种乐器的音乐特点,比较其差异和共同点。

3.进行《伯牙绝弦》的音乐欣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可以通过教师演奏或播放音乐录音等方式进行。

4.进行学生情感表达训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思考乐曲背后的情感和主题。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背景,向学生介绍这一经典音乐作品。

2.听觉法: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故事和音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4.情感表达法:通过情感表达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对音乐欣赏的反应。

2.通过小组讨论的质量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生的情感表达,评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延伸1.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琴和箫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历史背景。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的。

【教学背景分析】“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子期,相知相惜的情谊,自古便广为流传。

该篇选入小学教材,不仅要让孩子继续接触和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会借助工具理解__内容,更重要的是感知人与人之间的通过艺术形式所建立起来的相知、相惜的情谊,这样内涵就更加深远了。

我在教学时,重点抓住相知时所喜,相别时所哀,来体会相知的情谊的。

并在学习中充分表达学生内心所感,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即在学生情感萌发之时,在“读中写在读中感在读中悟”,以求达到情感共鸣。

【本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背诵),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1、借助字典和页下注释理解全文大意,并能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感悟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洁友情,并动笔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1、古筝曲《高山流水》。

2、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杨氏之子》,还记得吗?谁来起头,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相信这一课已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文言文,我们已经接触过了,文言文是我们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所独有的,它不仅语言精练,而且寓意深远,是值得我们同学深入理解和研究的。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

2、出示课题:伯牙绝弦(强调“弦”读 xīán,不能读 xuán。

)3、师:现在,我们就跨越时空,来到春秋时代,来倾听这个美丽的传说。

二、总结学法,自主学习1、师: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都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和同学研究,实在弄不明白再问老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教材简介】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谈话交流: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2)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3)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于彩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以前学过的文言文《杨氏之子》
师叙述:
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这节课文我们还要学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25、伯牙绝弦。

(齐读课题)
二、出示自学建议,布置自学
1、屏幕出示全文,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评价。

师:文言文的朗读讲究的是节奏美和韵律美,抑扬顿挫,才能读出味道,来,老师帮帮你。

3、师范读,配乐。

4、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恰当停顿。

5、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6、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四、品读
(一)喜相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俞伯牙是春秋时期一名顶级乐师,琴技高超,被誉为琴仙,他的琴声可谓是美妙绝伦,天籁之音,我们来欣赏(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师:多么动听的乐曲呀,就是这样一个把琴当作生命,把音乐当生命的人,最后却选择了摔琴,为什么呢?还有,伯牙不仅琴技高超的琴仙,而且还是晋国的上大夫,子期呢,
只是个山野樵夫,砍柴人,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去甚远,伯牙为什么把子期当作知音呢,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了?
1、读文回答: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

2、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于是你怎么赞叹?
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志在,钟子期曰:“善哉,!”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3、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

4、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指导理解这句话: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师:俞伯牙本是楚国人,琴技非凡,才华出众,但在楚国怀才不遇,于是他来到晋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我们说,琴声既心声,伯牙的琴声里,是否流淌出自己的志向和情怀呢?那子期听出来了吗?琴声也懂,志向也懂,情怀也懂,这,才算是真正的知音!
5、
6、师小结:只有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

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快乐、激动、兴奋……)师小结:伯牙为得到知音而欣喜若狂,他对子期说:知我者,(生接说)子期也!伯牙与子期相见恨晚,他不止一次对子期说:知我者,唯有(生接说)子期也!
7、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一句,体会朗读。

(自由读、分组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于是,伯牙与子期约定,明年中秋再见。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从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听懂了;志在流水,再也没人赞叹了。

(二)悲相弃:
师:此时,伯牙痛不欲生,他一定一次又一次哀叹:世再无知音!
此时,伯牙肝肠寸断,他一定一遍又一遍的哀叹:世再无知音!!!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再看课题: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

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是的,伯牙是用断琴绝弦的方式来告诉子期:知我者,子期也!他是在用断琴绝弦的方式来告诉世人:知我者,唯有子期也!
五、拓展,回味绝弦
师:自古知音最难觅,子期死后,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

站在冰冷的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
出示短歌,师范读:(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六、练笔
师引导:一抔黑土使伯牙和子期阴阳两隔,面对着睡在地下的知音,伯牙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破琴绝弦以谢知音。

你看到了这令人心碎的场面,想对伯牙说点什么?
生书写,后,全班交流分享习作。

师总结:想到与子期在一起的相知的欢乐,伯牙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同学们,我想以老师和长辈的身份告诉你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如果你遇到了知你、懂你的知己朋友,千万要珍惜你的拥有,珍惜那份难得的友情,因为,千金易得,知音难觅!
七、作业:熟读成诵。

A、播放《高山流水》乐曲,齐读课文。

B、背诵课文。

八、板书
23、伯牙绝弦
喜相逢悲相弃
知音难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