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科研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百家论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侯端阳(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420000)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们的创业能力,成了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们具有自主创业的能力以及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
文章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围绕如何改善大学生们创业教育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现状;优化方式引言大学扩招政策已经持续了多年,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大学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远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大学生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了一个社会性话题。
增加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意识,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一、创新创业教育积极作用(一)缓和大学生供需矛盾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要积极寻找就业新机会,摆脱掉传统择业观的束缚,不能以“等、靠、要”的思想寻找工作机会,要积极寻找创业可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旳。
一方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创业积极性。
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中学习,对于社会存在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导致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对于自身的能力持有否定态度。
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让大学生们对于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投入到创业浪潮中,缓和大学生供需矛盾冋。
另一方面,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能够对其进行系统性培训,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减少由于创业失败而向招聘市场回流的大学生人数。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拓展其发展空间,缓解大学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
(二)实现自我价值当前的大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
这些学生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一路成长,其思维非常灵活,对于事物有着独特的认知。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一、概括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对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转化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
本文首先概述了浙江各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的表现和成果,然后分析了项目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的有效转化,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浙江各本科院校在历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色,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院校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各院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浙江各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项目成果转化的水平仍然较低。
许多好的创意和想法未能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部分院校在项目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支持,导致成果转化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转化失败的情况。
建立健全项目成果转化机制:各院校应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果转化机制,包括项目筛选、孵化培育、市场推广等环节,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各院校应积极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项目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教师作为项目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院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完善项目评估和奖励机制:各院校应完善项目评估和奖励机制,对优秀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工作。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范文
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范文要做一份大学生的调研报告,那么你们知道调研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范文篇1为了有针对性地引导我系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我们在近期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对我系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思想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我系学生党员的思想脉搏,为建立适应新时期高校特点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决策参考。
学生党员队伍基本情况我系现有学生党员25名,占学生总数的 5% 。
其中三班8名,四班11名,五班1名,六班2名,七班2名,九班1名。
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调查,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整体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对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党员的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性比较强,能够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统一;党员的工作作风扎实深人,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据统计,25名党员中曾经或正在担任学生干部的占到96%,获得过各种表彰奖励的占到64%,这说明我系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较高,是我系学生的中坚力量,在学生中发挥着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只存在于少数党员中,不带有普遍性,但也不容忽视。
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共产主义信念存在着模糊认识。
有的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模糊,对社会主义前途存有疑虑、困惑,尤其是少数刚入党的学生党员由于接受党的培养和考验的时间较短,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
问卷调查显示,11%的学生党员回答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性质时认为已经过时或说不清 ;有18.8%的学生党员回答你对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时,认为不乐观或是空想或说不清。
一些学生党员不能正确处理政治学习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认为政治是软的,文化课的学习是硬的;部分学生党员表示对政治不感兴趣,只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对社会问题、国际国内大事不闻不问。
大学教科研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归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课题申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归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归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开题的时间和地点开题时间:开题地点:经济管理学院三楼会议室二、参加开题报告的人员参加开题报告的人员:XXX等三、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与子课题一: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和发生机制研究:从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寻求产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主要的表现形式等;子课题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研究: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可能性的基础上寻求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程序和策略,最终结合我校实际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重点)子课题三:相关文件制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其他院校的成功做法并利用课题已有成果制定《XX科技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重点)子课题四:提供有益理论依据:结合《XX科技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向教育管理部门提出的具体对策措施,甚至相宜的立法建议。
(二)研究方法:子课题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机制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案例、数据模型分析和归纳法;子课题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机制研究中采用比较分析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寻求建立适合我校实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子课题三、四:理论结合实际、横纵向相联系地制定相关文件。
四、课题预期取得的结果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一)课题预期取得的结果:理论的创新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具体阶段性成果包括:《国内外《XX省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状况调查》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分析》、(包括本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归因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对策研究》、《XX科技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及学术论文2-4篇。
(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鉴于大学生中罹患心理危机的人数递增,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在国外高校被广泛应用,但我国高校开展和实施较少,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和成功做法鲜见,尤其作为教育大省的XX,此项工作的开展相对滞后,对于调研工作的进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科院兰州分院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
面 临苦恼 。排 在研 究生生 活 中感 到最苦恼 的 问
题 前三 位的 排 序 依 次是 : 业 压 力 6 . ; 习压 就 82 学 力 6 . ; O 4/ 和经 济 压力 4 . 。 9 6 6 2/ 9 6
提 高能 力 。研究生 目前 希望 提高 的能力 排 在前 三 位 的依次 是 : 自身 学 习 和 科 研 能 力 6. ; 人 15 与
沟 通能 力有 4 . ; 9 5/ 危机 处理 能力有 2 . % 。 9 6 97
掌握 与科 研和应用 开发 相结 合 )所 有这些 因素 决定 ,
研究 生在生 活 、 习等 各 个 领域 内存 在 其 自身 的特 学
点
心 理需 求 。研究 生 目前 希望 加强 的心理素 质排 为 了全 面反 映 兰 州 分院 研究 生 心 理 状态 , 人 本
们 的人 员结构 相 对 复 杂 , 括 已婚 的 、 包 未婚 的 ; 工 有
作后 继续学 习 的 ; 有大 学本 科之 后直升 读 研的 ; 龄 年 参差 不齐 。同时 , 中科 院对 研 究 生 培 养 目标 定 位 较
高( 掌握坚 实的基 础 理 论 和 系统 的专 门 知 识 的高 层 次专 门人才 ) 学 习任 务 在 逐 步转 化 ( 识 和理 论 的 , 知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1 期 1
甘 肃科 技
Ga s ce c n c n l g n u S in e a d Te h o o y
V Z 2 No 1 .2 .1
NO. 2 6 V 00
20 0 6年 1 月 1
维普资讯
第1 1期
金
健: 中科 院 兰州 分 院研 究生 心理健康 状况 调查 分析与 对策探 讨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作者:张文娟浦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UPI人格问卷调查,发现该校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情绪性格、强迫症、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针对调查结果,应采取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密切跟踪;针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补救性矫治;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关键词:UPI;心理健康教育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一)对象与方法大理学院自2010年起,针对大一新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测评,由校属各学院组织各新生班级在心理测评系统上进行测评。
截止2012年底,已完成2010级、2011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建立新生心理档案。
本研究以大理学院针对新生进行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为例,其中,2010级参与有效测评3716人次,男生1286人次,女生2430人次;2011级参与有效测评3777人次,男生1307人次,女生2470人次。
数据收集由网络系统进行自动收集,数据统计采用SPSS软件进行。
(二)调查工具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是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的简称,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组织修订。
UPI作为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UPI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办法、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
由 60 个项目构成。
其中 4 个项目是测伪尺度(lie scale);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测者对自身身心健康状态的总评价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治疗,有什么咨询要求。
根据大理学院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UPI测试的设置,本文将测试结果总分大于等于25分或者25题做肯定选择者界定为心理异常学生,即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只要符合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即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凡属于第一类标准的学生,一般要求约请面谈,进一步确诊具有何种程度的心理问题):1、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65、66、67题)中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68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步的心理评估和给出真实的解释 , 并要 包 的心 理 困 惑 ; 大学 里 陌 生 的环 境 , 的老 师 求 区 分 不 同情 况 进 行 适 当的 处 理 ( 括 各 新 同学 , 0 2 %的 同学 人 际 沟 通 存 在 障 碍 , 至 种 心 理 干 预措 施 )特 别是 对 在 约 谈过 程 中 甚 。
圆星墨
学术论坛
高职 院校 大 学 生心 理 健康 状 况 调 查 分析 与对 策研 究
芏新 王珊 杨 爱萍 陶恩锦 ( 江苏经贸职业 技术学 院 南京 21 0 7 0) 0 摘 要; 大学校周里存在 着特殊 的群体——新 生 , 具有及 其特殊 的特 点 面对陌生 的环境 , 湖四海的 同学, 五 生活方 式的差异 , 由此 对一部 分 学生 产生 了巨大 的 心理 压 力 , 时 间 的 堆 积 造 成 了心 理 健 康 问题 的 产 生 。 理健 康 教 育 是 一 项 长 期 而艰 巨 的任 务 , 学 新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长 心 大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3 9 ( 0 ) () 2 6 1 l 2 12 l i c-O 0 -0 6 7 o O
现在 的大 学 生 , 多是 八 零 末 , 至有 大 甚 些 已 经是 九十 年 代 的 了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思 想 的解 放 、 市场 经 济 的发 展 、 竞争 意 识 的 增 强 , 不 对 学 生 产 生 深 刻 的 影 响 , 就 导 致 无 这 了学 生具 有开 阔的 思想 , 立 的 主 的 目的 ; 根
3 %的 学 生 对 未 来 感 到 渺 茫 , 自 己 的 前 途 0 为
担忧 , 因 为此 , O 正 8 %的学 生 感到 压 力过 大 , 不 能 发 泄 , 慢 的 积 累就 导 致 了 产 生 巨大 慢
大学生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调研的目的和意义作为一种常见的学术研究方法,调研在大学生的学术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调研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获取信息,验证或推翻假设,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调研的目的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调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学生是科研的初学者,通过进行调研,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方法。
调研需要学生掌握问卷设计、调查采样、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科研方法,提升自己在科研领域的竞争力。
同时,调研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次,调研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最前沿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成果,与时俱进,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调研,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与同行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更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调研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与调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的提高。
调研需要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和素质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今后的工作都至关重要。
最后,调研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不仅可以解决学术问题和提高学生能力,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大学生的调研课题通常关系到社会的热点问题、实践困难和发展需要,通过调研可以为社会提供科学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学生科研工作总结报告5篇
学生科研工作总结报告5篇大学生学习科研训练,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个人思考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
其次,我们更应该了解到:一个完整的科学认识过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学生科研工作总结报告5篇,希望大家喜欢!摘要:首先,大学生学习科研训练,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个人思考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
其次,我们更应该了解到:一个完整的科学认识过程,往往是要经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复归到实践等阶段,而各个阶段都应有与各种具体内容的相对应的科学方法。
大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等,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后继的深入学习做下铺垫,也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作风。
关键词:科研训练感想心得体会收获一、对科研的简单认识1、科学研究的简单定义大学生要从事科研,首先要从基本的做起,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并进行阅读,深入的研究、探讨、分析前人的科研成果,了解他们是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
而所谓的科学研究,其中一部分是在认知的过程中创造知识,即创新、发现和发明,是探索未知事实及其规律的实践活动;而另一部分是在探讨的过程中整理相关的知识,即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使其规范化、系统化,是知识继承的实践活动之一。
因此,科学研究可以定义为:是人们探索未知事物或未完全了解事实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的实践活动。
2、科学研究的意义我想,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科研的过程,才能真正的意识到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
一是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以后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也为后继的科研做下铺垫。
毕竟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在从实际联系理论,整个过程是非常有价值意义的。
我相信,对于这个科研训练过程,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挑战等。
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的现状与成效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NCSS)”的数据分析
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的现状与成效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NCSS)”的数据分析矫怡程;王若涵【期刊名称】《山东高等教育》【年(卷),期】2024(12)2【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高等教育深入推进科教融汇战略,培养创新人才。
本科生科研是科教融汇育人的重要途径。
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NCSS)”的数据,从整体科研参与、参与教师课题、主持科研课题和参与同学课题四个方面分析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的基本情况与育人成效。
研究发现:本科生科研参与整体情况较好,近2/5的本科生参与过不同形式的本科生科研;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理学类学科、大四学生科研参与情况最好,并且这些类别本科生也最多参与教师课题;本科生科研显著提高了高校的育人成效,并且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最大;在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中,参与教师课题的育人效果最好。
基于此,建议在实践层面扩大本科生科研参与范围和途径、在理论层面拓展本科生科研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以优化高等教育科教融合育人路径和效能。
【总页数】8页(P31-37)【作者】矫怡程;王若涵【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南首尔大学商经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相关文献】1.不同类型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2.规模扩张对不同类型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NCSS)的分析3.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演进特征及规律——来自“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NCSS)的探索4.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演化规律——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NCSS)的分析5.中国大学生学习观的变与不变——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NCSS)追踪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就业需求的视角
T a b l e 2 Re le f c t i o n e a c h q u e s i t o n o c c i o n s
2 0 1 3年 1 2月
高校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 —
基 于就业需求 的视角 李小铃
( 福 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
[ 内容提要] 就研究生科研与教学 的现 状,对某农林 院校 的研 究生科研 和教学情况进 行了调查 ,提 出研 究生 教学在方法上 必须 要创 新,建议采用研讨课 ;科研上导师必须注重让研 究生参 与课题 ,促进师 生的交流 ,开展 多 学科 的学术讲座等 对策建议, 以提升研究 生教学水平和提高科研能力 。 [ 关键 词] 教学;科研能力 ;调查 与分 析;研讨课 [ 中图分类号] G 6 4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7 4 2 7( 2 0 1 3 )1 2 - 0 1 1 5 - 0 2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 高学历人才需求 的持续增长 , 高层次 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 受到用单位 的青睐 。 研 究生 良好 的就业 形势 , 理想 的就 业单 位,吸 引着越来越 多的本专科毕业生挤 上考研 的独木桥 【 l 1 。教育部公布 的统计数据表 明,近几年研 究生报考 、招 生人数 保持大幅度增长 。据教育 部官方统计 , 到2 0 1 3年 5月在校研 究生将达到 1 6 4万 。这就要求 高校 的 研 究生教育要在 数量不断扩大 的情况下 ,应该认真研究研 究生的培养模式 ,特 别是在教学和科研方面 。
2 6 4 6 2 8 3 2 1 3 5 4 7 l 1 7 1 2 4 6 2 9 2 5 5 0 2 2 2 8 6 2 3 1
关于怀化学院2015年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
关于怀化学院2015年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根据教务处《关于做好2015年怀化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怀院教发[2015]14号)的要求,经过学生个人自愿申报、相关教学单位初审推荐,教务处进行材料审查,并于2015年5月12日提交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2015年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150项,立项非资助项目4项。
为确保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推荐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接受全校师生监督,特对评审结果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15年5月13日—17日。
如有异议,请与教务处实践教学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2851213。
公示期满后将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并实施。
附件:怀化学院2015年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审结果一览表
教务处
2015年5月13日
附件:
怀化学院2015年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审结果一览表。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大学生参加科研竞赛的调查报告【摘要】学生是21 世纪科学技术的掌握者、运用者和创造者, 是国家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 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调动大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 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大学生竞赛的专门指导机构一、引言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 开展创新实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也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概念, 就很好地佐证了大学生科研活动、创新活动的意义。
而从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情况来看, 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生科研活动在形式上多以全国或省以上的校际间大学生赛事为载体, 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大学生竞赛专门的指导机构, 来推动学生科研的发展。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素质,高校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改革的基本走向之一是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达到的。
王新华指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将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等方面。
因此,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研究倍受关注。
有的研究者探讨了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意义,例如,季诚钧从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三个角度阐述了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意义;姚本先在分析了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知识学习的深化,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有的研究者则探讨了大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中的存在问题,例如,陈德经调查发现:高等师范院校对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没有把大学生科研活动列入教育发展计划,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在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不足1 %,取得科研成果和奖励的人数更是廖廖无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1]
张静;刘春霞
【期刊名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呈现出复杂性、多元性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不突出。
本文以北京市四家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方法传统与守旧、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缺失、漠视隐性教育功能等问题。
改进教育方法、弘扬受教育者主体地位、重视隐性教育功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总页数】5页(P109-113)
【作者】张静;刘春霞
【作者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J], 时美英;宋倩
2.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J], 冯仰生
3.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 [J], 王炎斌
4.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J], 王新;王珊;杨爱萍;陶恩
锦
5.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国精神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 [J], 张海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3篇)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3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精选3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篇1[摘要:]通过对武汉部分高校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到大学生学习动机明确,但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
针对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学习情况,我们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学习问题;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理制定学习计划,注重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中国各所大学的扩招,使得中国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人们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也增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更直接地、较全面的反应大学生的情况和主要问题。
为了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在20__年1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内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中实施了一次大样本抽样调查工作,并对调查信息进行了收集、记录、分类比较研究。
在调查的组织方式上,我们以性别、年级、籍贯、学科类别和学校等级作为分组标志,采用分类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68份,有效回收率为81.7%。
其中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 45.9%,女性占54.1%;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11.8%, 大二占 28.5 %, 大三占33.4%,大四占26.3%;生源地的抽样分布为:来自东部地区的占15.97 %,来自中部地区的占63.62 %,来自西部地区的占20.14%,来自城区的占43.1 %,来自农村的占56.9 %;学科类别的抽样分布是:文科生为57.2 %,理科生为42.8 %;学校等级的抽样分布是:来自一本的占 50%,来自二本占40 %,来自三本占10 %。
一、大学生基本状况调查和学习情况分析1、大学生学习动机明确。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传承和发展文明,重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大学生,他们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显示,有72.6 %的同学上大学是为了就业,有28.2 %的同学上大学是为了成为国家栋梁,为社会做贡献,有50.7%的同学是为了报答父母,有58.9 %的同学是为了继续深造。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地区艺术类大学生为例
较乐 观 , 很 小一 部 分 同学 会 遇 到 困难 就 一 蹶 仅有
不振 。面对 比 自己优 秀的 同学 , 7 8 %的学础 较其他 专业 学生 但
薄弱 , 识 面较 窄 , 虑 问题 的思辨 性 较 弱 。他 知 考 们 比一般 的青 年学 生 具有 更 高 的抱 负 和追 求 , 面 对 的机遇 和挑 战也 多 , 比其他 专 业 的同 学承 受更
以成 都地 区艺 术类 大 学生 为例
周 凤 , 东升 汪
( 四川大 学艺术 学院)
摘
要: 艺术 类大 学生 的心理健 康 工作是 艺术类 高校 学生教 育管理 工作 的 重要 内容 , 文 本
针 对调 查 问卷反 映 出的艺术类 大 学生在 心理健康 方 面的 问题 , 分析原 因, 究解 决方案 。 探 关 键词 : 艺术类 大 学生 ; 心理 健康 ; 对策
意 。这 说 明 , 艺术 类 学生 对 专业 学 习 的硬件 设 施 要 求较 高 , 们很重 视 自己的专业学 习 , 他 也反 映出
为这 会 激起 自己 的雄 心 , 倍 努力 ,6 1 %的 学 加 1. 8
生表 示钦佩 ,. 4 的学生表 示无动 于衷 ,. 5 5 1 08
的学 生表示 非 常 嫉妒 。从 中我们 看 出 , 部 分 艺 大
术类 学生能 够做到 像优 秀 的同学看齐 , 积极 努力 ,
大 的心理压力 和 冲突 , 是心理 健康 的高危 人群 。 为 了进一 步 了解 艺术 类大 学生 的心理 健康状
此 满意度 不是 特别高 。对在 大学 阶段 提供 的艺术
3 9
其 中, 本科生 8 7 , 4 份 研究生 8 份。本次调查 的 9
六所 艺术 类 高校涵 括 了美 术类 、 表演类 学生 , 使我
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揭示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际效果如何,仍需通过实证调查来检验。
本文基于大量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发现其中的规律与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实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投入和效果也参差不齐。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1. 背景介绍:创新能力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是指个体或组织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基础上,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和科学领域的突破,也贯穿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中。
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个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往往能够抢占先机,引领世界潮流。
创新能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创新能力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福州大学研究生的调查结果
代表性 、 典型性 的 1 4个学院各年级研究生 ( 重点调 较 满意
收稿 日期 :0 10 - 3 2 1- 3 0
基金项 目:09 20 年福 州大学“l 工程 ” 2l 三期资助项 目《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模 式创新研究》项 目 ( 编号 :9 P9 0B 0 ) 作者简介 : 黄发友(90 ) 男 , 17一 , 福建南平人 ,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 学院党委 副书记 , 副教授 。
三、 结果分析
1 对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评价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研究生思想素质和道 德品质 ,引导其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 观 ,以及提高培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 同 时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建设有 中国特色
二、 调查方 法
本次研究 主要采取问卷抽样调查 、 座谈 、 个别访 社会主义事业对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的客观需要 。 谈等形式 。 研究 内容涉及 : 思想政治( 教育、 管理与服 面对新形 势下研究生群体 出现的新特点和新 问题 , 务 )培养质量 、 、 科研创新 、 导师状况、 就业 、 环境和条 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件( 习、 学 科研 与生活) 。 等 调查对象 为福州大学具有 () 1 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和服务工作 比
V0. lNo3 1 . 3 S n2 1 e .0 1
当前高校研 究生思想政 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 究
— —
基 于福 州大学研 究生的调查结果
黄 发 友
( 福州大学 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学 院 , 福建 福州 30 0 ) 5 18
摘要 : 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 和社会形势的变化 , 究生的学习 、 研 科研 、 就业 和生 活需 求呈现多样性 和多变性 。 通过 对研 究生关注 的思想政治 、 培养质 量、 科研创新 、 导师状况 、 就业 、 环境和条件等的调查分析 , 把握其思想政治动态和关注热 点, 发现存在的问题 , 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 和实效性 以及提高培养质量 的建议与对策。 提 关键词 : 研究生 ; 思想政治状况 ; 培养质量 ; 实际需求 ; 调查分析
大学生科研项目选题
附件二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注:本指南只作选题指南的参考方案,课题申报方向不受限制)经济类:1.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研究2.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内需与外需关系研究3.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4.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内在机制研究5.当前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研究6.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研究7.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发展趋势研究8.新形势下我国对外投资与贸易政策研究9.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0.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11.我国国际大通道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12.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源泉与模式研究13.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前瞻性问题研究14.扩大内需与城乡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研究15.近两年实施扩大消费政策跟踪研究16.稳定和促进外需对策研究17.当前民间投资状况与鼓励对策研究18.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关系研究19.加强政府投资监管问题研究20.完善我国国民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21.新时期我国社会结构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约束问题研究22.“十二五”时期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难点和对策研究23.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校准和改进方法研究24.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与风险控制研究25.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政策规制研究26.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政策研究27.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28.农业标准化战略与增强农业竞争力研究29.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研究30.新型农业职业需求问题研究31.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32.退耕还林问题跟踪研究3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研究3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35.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36.农村危房改造问题与对策研究37.农村发展中的水环境管理研究38.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39.国际化背景下农产品价格问题研究40.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进城的体制与政策研究41.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42.农业发展与组织结构创新研究43.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问题研究44.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45.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46.支持西部大开发后续政策研究47.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48.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研究49.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研究50.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研究51.新形势下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52.引导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对策研究5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54.新时期区域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问题研究55.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研究56.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研究57.加快城镇化体制和政策研究58.保障我国消费品安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59.当前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调查研究60.垄断性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61.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研究62.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问题研究63.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64.中国旅游业创新能力培育与发展研究65.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66.旅游景区无形资产评价研究67.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和环境政策研究68.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模式与机制研究69.气候变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70.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71.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72.我国重要能源资源需求峰值预测与分析研究73.我国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国家能源安全研究74.海外能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75.新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问题研究76.新形势下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77.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与管理问题研究78.物业税(不动产税)改革研究79.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税制改革研究80.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81.我国的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研究82.中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证研究83.防范股市暴涨暴跌问题研究84.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功能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85.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86.我国汇率变动趋势与外汇储备战略研究87.我国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因素研究88.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特征研究89.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研究90.创业环境评估与创业效果分析91.大型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研究9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跟踪研究93.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研究94.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95.城乡社会保障接续问题跟踪研究96.建设保障性住房问题与对策研究97.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实施跟踪研究98.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与劳动者收入相关性研究99.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途径和政策研究100.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研究101.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102.城镇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103.留守农民低素质化问题与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群体的政策研究104.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105.经济特区与中国模式研究106.科学发展观对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研究107.“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研究108.“十二五”和2020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趋势与特征分析研究109.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110.金融经济格局变化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111.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及其变动趋势研究112.中国经济周期与经济结构演变关系研究113.金融危机后的宏观调控研究114.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关系研究115.自主创新、发展方式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金融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研究11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证研究117.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间的平衡理论与政策研究118.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理论政策研究119.商业银行体系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120.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研究121.低碳经济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研究122.资源节约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123.县域经济发展研究124.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研究125.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26.残疾人均等享有公共服务问题研究127.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经验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研究128.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研究129.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0.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1.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人民币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132.世博的举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管理类: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研究2.中国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研究3.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思想研究4.管理学科学化和方法论问题研究5.管理行为与机制及和谐管理理论研究6.行为决策学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7.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8.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研究9.企业虚拟组织管理研究10.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研究11.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12.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13.转型期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研究14.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15.区域一体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仿真实验系统建设研究17.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研究18.中国特色消费行为研究19.全球制造网络与中国制造企业的出路研究20.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策略研究2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23.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4.信息化驱动下新兴产业形成模式研究25.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26.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27.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研究28.创新型城市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29.商务模式与企业创新研究30.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研究31.旅游公共服务与政府监管研究32.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研究33.旅游经济运行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34.国内旅游市场变动趋势研究35.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开放创新管理研究36.我国资本市场审计监管机制研究37.反洗钱中的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38.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39.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管理研究40.税收管理成本与效率研究41.证券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42.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和管理研究43.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44.农村流通现代化管理体系研究45.土地市场发展与规划管理创新研究46.农业多功能化的理论与管理实践研究47.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48.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研究49.工业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合作机制研究50.能源战略及其技术经济分析研究51.低碳经济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52.资源税制度设计研究53.节能减排激励政策研究54.大型能源企业合作竞争战略研究55.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研究56.《劳动合同法》实施问题研究57.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研究58.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与监管研究59.规范政府行为研究60.行政效率评估管理研究61.公共事业部门绩效管理和实践研究62.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63.大型公共项目风险评估机制研究64.社会风险防范与治理研究65.公共信息安全管理对策研究66.公共危机处理的运作机制研究67.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68.中外应急管理体制比较研究69.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管理研究70.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估研究71.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与重大传染病防治战略研究7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73.新医改方案实施效果跟踪研究7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与政策研究75.地方发展与公共服务政府建设研究76.网络环境下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研究77.社区信息网络与基层社会稳定的关系研究78.社会管理的网格化理论与方法研究79.基于3G的移动商务发展模式研究80.电子商务服务质量评价和安全监管研究81.当代信息社会个人隐私保护策略与技术研究82.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研究83.区域发展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变革研究84.城市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研究85.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实践研究86.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87.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88.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制度研究89.非政府组织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90.非政府组织绩效评估与政府监管体制创新研究91.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信誉分析研究92.媒体类网络公司的社会责任研究93.出版市场管理研究94.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管理研究95.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研究96.构建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研究97.“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消费市场预测研究98.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99.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信息科学类:1.VB与MA TLab混合编程讨论2.计算机模拟在建模中的应用3.Matlab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4.网络信息安全状况研究5.信息化新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6.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和绩效评估调查7.“信息孤岛”的危害8.银行IT与操作风险调查9.可视化电子地图的应用10.信息网络的体系结构问题11.网络服务与资源统一处理的研究12.电子文献网络互传应用13.青少年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绿色上网”14.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发展趋势研究15.计算机多核系统主题研究16.现代应用并行算法研究17.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建构设想及初步实践18.计算机动漫探索与研究19.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20.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21.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模式研究22.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23.现代信息服务价值体系构建研究24.大规模中文Web用户查询日志挖掘及其应用研究25.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组织研究26.数字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研究27.全球化竞争条件下的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研究28.重大事件网络信息资源永久保存问题研究29.文件档案全生命周期整体性保护策略研究30.网络环境下的档案规范记录系统研究法律类: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2.科学发展观与民主法治建设研究3.以人为本的法治观研究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研究5.中国宪法法律的实施保障研究6.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研究7.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关系实证研究8.网络条件下的民主与法治研究9.中国城市法治建设实证研究10.民主决策法治化研究11.中国传统法的价值基础研究12.传统中国的情理法研究13.法学教育改革研究14.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研究15.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体系研究16.涉诉涉法上访实证与对策研究17.房地产开发中腐败行为预防与惩治法律制度研究18.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与监督法律制度研究19.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研究20.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研究21.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22.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设定与实施研究23.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统一解释制度研究24.人权法理论的当代发展研究25.维护治安与保护人权研究26.人格权体系及保护制度研究27.平等发展权法律保障研究28.制度性歧视研究29.公民参与法律制度研究30.特别行政区制度研究31.中国民族关系的法律问题研究32.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问题研究33.散居少数民族权利保护问题研究34.宗教法律问题研究35.行政组织法研究36.行政问责法治化研究37.中国特色调解制度研究38.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39.海外利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40.网络安全监控法律对策研究41.重点行业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42.公共治理法律问题研究43.中介组织法律问题研究44.非政府组织法律问题研究45.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研究46.户籍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47.犯罪构成论体系比较研究48.群体性法律事件的刑法应对研究49.中美刑法基本问题比较研究50.经济纠纷中的罪与非罪研究51.贿赂犯罪研究52.现代交通安全的刑法治理研究53.网络犯罪的刑法对策研究54.环境犯罪的刑法对策研究55.当代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研究56.中国民法典制定研究57.小产权房实证调查与法律对策研究58.民事主体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59.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60.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财产权利与利益保护问题研究61.意外事故人身伤害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62.侵权的法律对策研究63.两岸四地民法比较研究64.网络侵权研究65.继承法修改完善研究66.商法总则制度研究67.海商法修改研究68.金融稳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69.垄断行业改革法律问题研究70.政府特许专营法律制度研究71.中国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研究72.房地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73.开发区法律制度研究74.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机制研究75.国家财政投入监管问题研究76.产业结构调整法律制度研究77.科技创新投入与激励法律制度研究78.反映市场基础作用的资源配置法律制度研究79.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80.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研究81.特许经营权法律制度研究8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法律保障研究83.传媒(网络)与司法的关系研究84.公益诉讼制度研究85.司法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86.刑事诉讼事实认定标准理论研究87.法律推理中的直觉和逻辑研究88.刑事证据审查规则与采信标准研究89.电子证据问题研究90.反腐案件证据制度研究91.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研究92.刑事犯罪被害人救济法律制度研究93.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研究94.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研究95.商标注册与商标使用研究96.专利许可合同研究97.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98.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研究99.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100.生态改善法律问题研究101.气候变化应对法制定研究102.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103.统筹城乡发展法律问题研究104.水资源法律问题研究105.稀有资源法律问题研究106.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107.就业促进法律机制研究108.慈善事业法律制度研究109.国际条约对国内影响的评估机制研究110.刑事司法协助法研究111.国际人权法新问题研究112.国际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研究113.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制定研究114.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机制研究115.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116.双边投资协定核心条款研究117.WTO多哈回合谈判未决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118.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119.国外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120.社会公众信息获取保障的制度与法律问题研究外语类:1.英语与就业关系研究2.英语俚语与中文俗语研究3.英语习得研究4.关于建立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的研究5.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外语言对比研究6.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7.汉外词典编纂研究8.中国人和西方人话语方式比较研究对外汉语类:1.面向外国学生的计算机辅助汉语正音系统研究2.中国各地方言研究3.欧美学生汉语语法习得与认知专题研究4.对外汉语语法分级教学系统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大学创新创业学校结业论文(第七期)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科研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姓名:李爱芹、瞿沥、葛冰茹、陈月月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号:3080503006、30805030073080503032、3080503033所在学院: 电气学院二〇一〇年1月12日江苏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大学生科研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调查问卷(学生问卷)》,以300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当前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状况。
本文针对大学生科研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探讨,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调研的背景目的,并对基本概念作了解析;第二部分说明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及步骤;第三部分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参与科研的人数占总学生的比例还不是很大,即使参与科研的人中有不少人道德状况以及学术道德教育状况令人担忧;第四部分进一步论述了影响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各种因素以及出现的问题;第五部分则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
结果表明:1)大学生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和未参与任何形式科研活动的人数基本上各占一半,参与的科研活动主要以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和同学主持的科研课题为主。
2)大多数参与科研活动的大学生一般每周投入 1-2 天时间;可得到一定报酬,并可共同署名;在科研活动中的工作任务或内容因其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不同而异。
3)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动因是想促进自身发展,锻炼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为将来做准备等;但实际上,除了“促进专业学习”外,大多数被试对于参与科研活动在其他方面的作用都持中性回答。
4)大多数参与科研活动的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如恒久性、责任心、心理承受力等。
此外,大学生的性别和年龄、是否班干部或团干部、是否学生会干部以及学科考试成绩等对其参与科研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形式,科研素质引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质,高校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改革的基本走向之一是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做到的。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将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等方面。
因此,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倍受关注。
有的研究者探讨了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意义,例如,季诚钧学者从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三个角度阐述了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意义;也有学者指出了分析了大学生进行科研研究的可行性后指出: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知识学习的深化,有助于个性的全面的发展,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还有的研究者则探讨了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例如许多院校对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基本上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没有把大学生科研活动列入教育发展计划,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科研只集中在专业老师,对学生只是基础课、专业课的灌输,学生也只满足于考得好成绩,得奖学金,少数一些学生搞一些小发明、小创作的科研活动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对于学校,缺乏对学生科研活动有力的支持和有力的措施。
对于学生,则存在课题来源不清,选题内容不当,前期准备不足,不能正确处理科研活动与正常的学习之间的关系,缺乏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知识等诸多问题。
一、调研的背景、目的、概念解析1.1调研背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科技发展需要,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团中央会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成才需求,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在四大类型的素质拓展中,学术科技成为举足轻重的一项.在此之前,各级共青团组织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学术科技竞赛.以我校学生为例,可以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我校组织的学术科技论文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学术氛围的营造,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勤于钻研的学子.1.2 调研目的在这学术科技繁荣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学术科技活动的参与率还不很高,在竞赛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
了解以上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大学生科学素质道德修养,做好学术科技竞赛提供数据支持和可行性建议,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引导依据。
1.3 概念解析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最主要的机构,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通过大学得以完成和实施.要谈大学教育必须从大学的理念入手.大学的理念是研究大学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涉及大学的性质和目的,职责与使命等相关的概念,从根本上回答大学是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大学的性质,反映人们对大学的追求.从1853年英国红衣主教纽曼提出大学的理念是传授知识到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认为大学具有学术责任,大学的理念在不断发展.现在一般认为大学理念是人才培养,探求真理和服务社会,即教学,科研和服务.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的功能表现为教育功能,研究功能,服务功能和产业功能可以说,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岁至22岁左右,正处于青年的中期阶段,生理上已基本发育成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从心理上看,大学生一般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情绪热烈,丰富,热情高涨,追求真理,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等特点。
科研素质从组成要素来分析,包括科研意识,科研兴趣,科研方法,科研习惯,科研精神等内容.其中,科研意识是科研素质的基础;科研方法是科研素质的核心;科研精神是科研素质的内涵。
学术跟科研密切相关,学术主要指学问,用较西方的术语来说,大多指科学研究道德是指一定的社会或阶级依靠社会舆论,习惯传统,教育力量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调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涉及的主要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主体只能是人.科学研究本身是一种活动,一种实践。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各个学院按人数比例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2.1 研究方案在文献综述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初步确定此次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因、科研形式、分享成果情况、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与效应、以及学生的科研素质等等。
并初步确定问卷的题项。
然后在我校各个学院进行测试。
正式问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所有被试必答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方式及动因子问卷;第二部分为选答题,每个被试者根据自己参与科研活动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做答,包括三个子问卷,即“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工作性质子问卷”、“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与效应子问卷”、“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心理品质的子问卷”。
2.2 研究步骤:第一步,形成问卷,选定样本;第二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第三步,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提出对策.三、大学生科研现状研究分析3.1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和动因根据问卷调查,获取统计结果数据表,此次调查抽取的总人数为200人表1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由表1可见,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还不高,对于暂时还未参与科研活动的大学生需要加强宣传和适当引导。
表2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因表2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主要以自身发展为目的,包括锻炼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为将来做准备等等。
3.2 参与科研活动中的工作性质分享根据问卷调查,获取统计结果数据表表3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的工作性质从表3中科看出,参与教师科研的同学主要充当科研助手和查阅资料,负责实施调研、数据处理;自主科研的同学则需负责论文起草,课题设计与组织;参与同学主持的项目的同学和其他科研的同学主要已实施实施调研为主。
3.3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与效应表4 大学生对参与不同形式科研活动所拿报酬的满意度由表4可以看出除自已主持科研的学生外,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科研活动的大学生,都认为在参与科研活动中一般没有拿劳务报酬。
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于参加科研活动所拿报酬都表示满意3.4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心理品质表5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责任心由表5看出,绝大多数参与科研活动的人能够坚持,具有良好的责任感,能够慎重对待科研任务,将科研活动负责到底。
而且当他们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时,他们更倾向于独立开展科研,当水平不够成熟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导师指导的科研,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科研水平,又可以从导师那里的学到新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
四、影响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因素以及出现的问题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影响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因素及问题,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进一步阐述:4.1作为大学生的因素: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科技知识了解肤浅,对科学方法缺乏理解和掌握,科学精神欠缺,科学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科学技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1、在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选择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女生从数据上看较男生多一些。
并且文理科对学生的科研活动也有影响,工科学院的学生就比文科的学生更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并且女生会承担一些比较琐碎的任务,而男生会承担一些动手调试制作的任务。
2、学生是否是班干部或团干部、是否是学生会干部、科协干部对参与度也有一定影响。
譬如科协的干部可能会更关注科研活动,而学生会干部则更关心平时的娱乐活动。
3、学科考试成绩对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方式的选择也有显著的影响,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学生更乐于参加这些拓展知识面以及动手能力的科研活动,但也并不是绝对的。
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专业知识面比低年级的学生广因此参与度也相对高了许多,或者高年级的学生为了更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所以更积极的参与科研活动。
也有高年级同学是为了以后工作中有一技之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技巧等更大的优势而参与。
4、数据显示老师的参与对学生的参加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一个小组分配有一个好的指导老师,那么参与的学生积极性会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因素之一。
5、部分学生认为参与科研活动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不参与其中。
但调查者认为在这一群人中间也有部分是不能够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对集体的合作有排斥心理导致其不参与科研活动。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科研活动促进了他们自身学习,表现为将“理论知识应有于实践”、“学习效率提高了”等;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参与科研活动妨碍了他们自身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影响了正常学习计划和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