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虫介绍

合集下载

家里黏虫的防治方法

家里黏虫的防治方法

家里黏虫的防治方法家里的黏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治家里的黏虫。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家里黏虫的防治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家庭清洁来预防黏虫。

黏虫通常喜欢在潮湿、脏乱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因此保持家庭的清洁是防治黏虫的首要步骤。

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家里的垃圾,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厨房和卫生间等潮湿易滋生黏虫的地方。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物理方法来防治黏虫。

比如,我们可以设置黏虫板或黏虫纸来捕捉黏虫,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黏虫的数量。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吸尘器来清理家里的角落和缝隙,将黏虫的藏身之处清理干净。

除了物理方法,我们还可以使用化学方法来防治黏虫。

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杀虫剂,我们可以根据家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来喷洒或喷涂,以达到杀灭黏虫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化学杀虫剂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和宠物造成伤害。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家里的生活习惯来预防黏虫。

比如,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家里的潮湿环境,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食物残渣和垃圾滞留,这样可以减少黏虫的滋生条件,从而有效地防治黏虫。

最后,如果家里的黏虫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可以考虑请专业的灭虫公司来进行防治。

他们有专业的设备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彻底解决家里的黏虫问题。

总的来说,家里黏虫的防治需要我们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保持清洁、使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改变生活习惯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家里的黏虫问题,保障家庭的健康和舒适。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的家庭免受黏虫困扰。

粘虫的为害与防治

粘虫的为害与防治

粘虫的为害与防治一、粘虫的学名和分类学名:粘虫Mythimna seperata(Walker,1865)分类:昆虫纲Insect 鳞翅目Lepidotera夜蛾科Noctuidae二、粘虫的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

虹吸式口器,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

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前翅前缘附近由外向内有两个浅黄色圆斑,两圆斑界限不显著,外侧的圆斑较大,其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前翅由顶角至后缘1/3处延伸的有一条斜行暗色条纹,自前缘1/4处至后缘1/3处有多个黑点排列成的弧线;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变为淡灰褐色。

雄蛾稍小,其尾端向后挤压可伸出一对鳃盖型抱握器,抱握器顶端有一长刺。

雌蛾腹部末端有一尖形产卵器。

成虫形态见下图1图1:粘虫成虫形态图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

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

卵的形态见下图2(2号为粘虫卵)图2:粘虫生活史中各虫态形态图老熟幼虫体长38mm左右。

头整体为红褐色,头上有大面积深橙褐色网纹,额扁,头部沿蜕裂线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

体色由淡绿至浓黑,不同生长条件下体色差异较大在大发生时幼虫色较深,背面常呈黑色;幼虫腹面污黄色,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白色,其边缘有细黑线,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

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条纹,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

幼虫图片见下图3图4图3:粘虫幼虫形态图图4:粘虫幼虫形态图蛹长约19mm;被蛹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中间刻点大而密,两侧渐稀,尾端有一粗大的刺,刺的两旁各着生有短而弯的细刺两对。

蛹形态见图2(5号6号为粘虫蛹)黑化型:黑化分两种,一种粘虫黑化是指,粘虫幼虫在高密度聚集的情况下会出现黑化,但这种幼虫的黑化并不会改变成虫的形态特征,也不会导致成虫黑化,而当密度条件改变时,幼虫的黑化现象就会消失,另一种黑化是指粘虫的基因型发生变化,这种黑化可以遗传,幼虫和成虫都有黑化的现象。

蛞蝓(悬哒虫)

蛞蝓(悬哒虫)
,耕翻晒地,恶化它的栖息场所,种植后及时铲除田间、地边杂草,清除蛞蝓的孽生场所。
2.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破膜提苗等方法,有利于蔬菜生产,可明显减轻蛞蝓为害。
3.在沟边、苗床或作物间于傍晚撒石灰带,每亩用生石灰7~7.5公斤,阻止蛞蝓到墒面为害叶片。
/view/43620.htm
注意防治蛞蝓
【发稿时间:2010-5-11 11:16:32】 【作 者:王磊】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 【稿件来源:转河北科技报】 【审核发布:】
蛞蝓,农户又称黏线虫、鼻涕虫,自去年春天以来常有农户询问蔬菜上鼻涕虫防治方法,蛞蝓有逐渐加重为害的趋势。
另外,蛞蝓还具有药用价值:
释名 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1、蜈蚣咬伤。用蛞蝓生捣敷涂。
2、痔热肿痛。用大蛞蝓一个捣中泥,加龙脑三分、胭脂坯子半钱,敷患处。敷药前。以石薜煮水熏洗更好。
3、脚胫烂疮。用蛞蝓十个,瓦上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患处,立效。参考资料:/html/bkjzx/wjzdwrtdwView/2006113090934.html
4.诱杀:在垄间于傍晚撒莴苣、甘蓝、白菜叶,堆成堆或再滴些啤酒作诱饵,翌晨揭开菜叶捕杀。
5.撒毒土。种子发芽时或苗期,在雨后或傍晚每亩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0.5~0.6公斤,拌细砂5公斤,均匀撒施。
6.喷药防治。若蛞蝓为害面积不大,可用1%食盐水或硫酸铜1000倍液,在下午4点以后或清晨蛞蝓未入土前,全株喷洒;为害严重的地块可用灭蛭灵900倍液喷雾。
蛞蝓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及瓜类、韭菜、花卉等多种作物的幼苗、幼嫩叶片和嫩茎,将其食成孔洞或缺刻,同时排泄粪便、分泌黏液污染蔬菜。

黏虫发育方式

黏虫发育方式

黏虫发育方式
黏虫(或称卵黏虫)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微小无脊椎动物,属于原生动物门中的一种。

黏虫的发育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孤雌生殖(孤雌生殖):黏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孤雌
生殖进行,也就是每个个体都是雌性。

黏虫通过分裂产生
子代,它的身体会自上而下地分为两个或多个新个体。


个子代会生长为一个成熟的黏虫。

2.卵产出:黏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产下一些卵。

这些
卵通常会被黏附在水体中的固体表面(如植物、石头等)
上。

卵通常具有圆柱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0.1-0.3毫米。

卵的数量会根据黏虫种类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孵化:从卵中孵化出的幼虫称为小黏虫(larva)。

小黏虫
会通过除裂和增殖来成长,并最终变为一个成熟的黏虫。

在这个过程中,小黏虫会经历多个发育阶段,例如胚胎期、幼虫期和亚成体期等。

4.成体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黏虫逐渐变为成熟的个
体。

成熟的黏虫具有完全发育的器官和结构,可以进行繁
殖。

需要注意的是,黏虫的发育方式可能会因种类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一些物种可能还会有其他形式的生殖方式,如有性生殖(需要多个个体参与)或变态发育(幼虫经历形态和
结构上的巨大变化)等。

黏虫的发育过程通常较为简单且快速,使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进行大量繁殖。

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

粘虫的年龄-发育期结构生命表

粘虫是什么一。

粘虫简介粘虫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

是著名的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

发生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风也是影响粘虫数量的重要因素,迁飞的粘虫蛾遇风雨,迫其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为害就重。

但是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菌类。

二。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0mm,翅展40~45mm。

体淡褐色或淡灰褐色,雄蛾色常较深。

触角丝形。

前翅与体同色,散布细微黑褐色小点;翅中央有淡黄色近圆形斑2个,且在外斑下方还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衬以小黑斑;翅尖有黑纹一条,斜伸至内缘末端1/3处;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

雄蛾翅僵1根,雌蛾3根。

卵:馒头形,稍带光泽,表面有许多网状细脊纹。

初为白色,渐成黄褐色。

将近孵化前变黑色。

卵粒排列成块,呈2~4行或重迭排列。

幼虫:成长幼虫体长约38mm,体色变化很大,且发生量多时色较深。

头部有明显的网状纹和"凸"形纹。

体表有5条纵纹,背中线白色,边缘有细黑线,背中线两侧各有2条红褐色纵纹,近背面的较宽。

腹面污黄色,腹足外侧区有黑褐色斑。

幼虫一般有6龄。

蛹:长约20mm,红褐或黄褐色。

腹部5~7节背面近前缘各有一列深褐色隆起点刻。

腹部末端有3对刺,中央1对粗直强大,两侧2对细小弯曲。

三。

粘虫危害主要危害小麦类、小米、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等禾本科作物。

在大发生年,还能取食豆类、棉花和蔬菜等。

粘虫以幼虫咬食叶片。

1~2龄幼虫仅食叶肉成白条斑,3龄后才取食形成缺刻,5~6龄幼虫可食尽叶片成光秆,继而危害嫩穗和嫩茎。

成虫羽化后需进行补充营养,吸食花蜜以及蚜虫等分泌的蜜露、腐果汁液及淀粉发酵液等。

对糖醋液的趋性很强。

成虫昼伏夜出。

白天隐伏于草丛、柴垛、作物丛间、茅舍等荫蔽处,傍晚开始出来活动。

在黄昏午夜活动最盛。

取食高峰时间较短,第1代在晚上7时前至8时半左右,第2、3、4代依次略有推迟。

玉米病虫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玉米病虫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玉米病虫害有哪些,怎么防治?【常见问题】玉米病虫害有哪些,怎么防治?【专家解答】一、病虫害介绍1、玉米螟: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

它可以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

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

幼虫孵出后,初时聚集在一起,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危害。

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危害。

2、黏虫:黏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鳞翅目夜蛾科。

是粮食作物和牧草作物的主要害虫,危害玉米严重。

黏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的害虫。

黏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产卵受影响。

另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成虫产卵,而且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活发育。

3、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别名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

4、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

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危害,抽穗后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

其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

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5、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可危害多种作物,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枯死,影响玉米灌浆进程,致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二、防治方法1、用2.5%的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或用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用25%天达灭幼脲1500-2000倍液细致叶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2、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叶螨(红蜘蛛)。

3、用3%天达啶虫脒15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

食用菌黏虫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食用菌黏虫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食用菌黏虫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黏虫为食叶性害虫。

在食用菌栽培上为害严重时,菇蕾菌盖被啃食光,形成无头菇。

危害症状
以幼虫取食平菇、草菇、毛木耳、灵芝等品种,在啃食的同时,排出大量粪便污染菇体及菇床,诱发其它杂菌侵染。

幼虫为害毛木耳,取食正面菌肉,留下背面表皮。

为害灵芝时,取食菌盖菌肉,造成弯曲隧道。

为害其它品种时,子实体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孔洞。

防治方法
1.菇房使用前,密闭菇房,使用“菇虫一熏净”或“熏虫120烟雾弹杀虫剂”熏蒸菇房,可以杀死虫卵。

2.菇房内新旧菌袋不可混放,每季收完菇后的废料要及时处理,菇房彻底消毒后才能再种新菇。

3.菌袋内发现幼虫后,可采用诱杀的方式。

将“虫螨净”对水500倍后,按每喷雾器(15公斤)加入半斤白糖和半瓶白醋,搅匀后直接喷洒在袋口部位。

其防治原理是:害虫都喜食甜酸性,当菌袋内的幼虫嗅到袋口的甜性物质后,就会爬出菌袋吸食而亡。

对于种植规模不大的用户,当幼虫发生后,也可在采菇后,将菌袋用1000倍的“虫螨净”药液浸泡4小时左右,这样既补充了菌袋的水分,同时也对菌袋的害虫有强力的杀灭作用(虫螨净主要成分是丁醚脲,为生物农药,不伤菌丝,不伤菇体)。

4.种植期,可以间隔。

4天左右,夜晚时关闭菇房,用
“菇虫一熏净”或“熏虫120烟雾弹杀虫剂”熏蒸一次菇房,效果很好。

改进栽培措施
菌种培养室应定期检查和熏蒸,制作菌种时应用棉球塞紧试管,外面包一层牛皮纸,以防害虫侵入。

如菌种已发现害虫,必须经过熏蒸或低温冷冻等方法处理,经检查确定害虫死亡后方可使用。

家里黏虫的防治方法

家里黏虫的防治方法

家里黏虫的防治方法家里的黏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在家中发现黏虫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家里黏虫的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

黏虫通常喜欢在潮湿、脏乱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因此我们要定期清洁家中的地板、墙壁、家具等物品,保持室内干燥整洁。

特别是厨房和卫生间这些潮湿的地方,更要加强清洁和通风,避免给黏虫提供生存的条件。

其次,要及时修复家中的漏水和渗水问题。

黏虫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因此家中的漏水和渗水问题会成为它们的温床。

我们要及时修复水管、水龙头等设施的漏水问题,确保家中没有潮湿的地方。

另外,可以使用一些家用的防虫剂进行防治。

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防虫剂,我们可以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虫剂进行使用。

在使用防虫剂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使用,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防虫方法进行防治。

比如,可以在家中摆放一些具有驱虫作用的植物,如薄荷、迷迭香等,这些植物散发的气味对黏虫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另外,一些家常的食材,如小苏打、食醋等,也可以用来制作防虫剂,对家里的黏虫进行驱除。

最后,要定期检查家中的防治效果。

防治黏虫不是一次性的事情,我们要定期检查家中的环境和防虫措施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只有保持持续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黏虫的数量,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综上所述,家里黏虫的防治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及时修复漏水问题,选择合适的防虫剂进行使用,并定期检查防治效果,就能有效地控制黏虫的数量,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希望以上方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的家居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1. 玉米粘虫概述玉米粘虫,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光顾”玉米的虫子。

这小家伙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它们不仅会啃噬玉米叶子,还会钻进玉米棒里,简直是玉米田里的“捣蛋鬼”。

想想看,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玉米,被这些小虫子给毁了,真是让人心疼得直掉眼泪。

不过,别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小虫子的“脾气”,以及如何把它们赶走,保护我们的玉米。

2. 玉米粘虫的发生规律2.1 季节性与气候影响首先,玉米粘虫的出现可不是随便的,它们和天气、季节都有关系。

一般来说,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合它们的“开party”。

夏季的高温,特别是7到8月,简直是玉米粘虫的“黄金时期”,它们会疯狂繁殖,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涌来。

所以,农民朋友们一定要留个心眼,及时观察玉米田里的情况。

2.2 生活习性与繁殖特点玉米粘虫的生活习性也特别有趣。

它们的幼虫喜欢在晚上出来“觅食”,白天则躲在叶子下,简直就是个小偷,趁着黑夜出来捣蛋。

而且,一只母虫一晚上能产下几百颗卵,真是个勤快的“小妈咪”。

当这些卵孵化出来,幼虫们就会开始“饕餮盛宴”,一时间,玉米田里可就热闹了。

3. 防治措施3.1 农业防治说到防治,咱们可得有一套“兵法”。

首先,农业防治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农民朋友们在种玉米时,尽量选择一些抗虫害的品种,这样一来,玉米就能更好地抵御粘虫的攻击。

再有,轮作也是个好主意,比如和大豆、红薯等作物轮换种植,不但能减少虫害,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一举两得,真是聪明之举。

3.2 物理防治还有,物理防治也不能小觑!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小工具,比如在玉米田周围放一些黄色的粘虫板,这样虫子就会被吸引过来,然后“粘”住。

嘿,这招可真妙,省时省力,简直就是个“钓虫高手”。

而且,晚上要勤观察,发现虫子后,及时用手捉掉,虽然麻烦点,但总比让它们在田里肆无忌惮强吧!3.3 化学防治当然,到了不得不使用化学药剂的时候,咱们也要谨慎对待。

选择一些对人畜无害的农药,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粘虫防治措施

粘虫防治措施

粘虫防治措施引言粘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会对农作物、果树和花卉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作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粘虫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粘虫防治方法,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更好地应对粘虫问题。

1. 清除环境粘虫通常在潮湿、脏乱的环境中繁殖和滋生。

因此,第一步是确保农田、花园或果园的环境清洁整洁。

清除落叶、杂草和其他植物残渣,清理剪刀和其他工具,以避免传播病虫害。

此外,定期清洗温室和其他种植设施,保持通风和光照的良好状态,有助于减少粘虫的滋生。

2. 使用黏虫板黏虫板是一种常见的粘虫防治工具,它可以吸引并捕捉粘虫。

黏虫板通常涂有黏性物质,如油或胶水,在其表面放置香蕉、苹果等甜味食物作为诱饵。

粘虫飞行时会被吸引到黏虫板上并被黏住,从而起到防治的效果。

黏虫板一般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黏性,尤其是在粘虫数量较多的季节。

3. 使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粘虫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有益昆虫来控制粘虫的数量。

例如,蚜虫是一种常见的粘虫,可以使用瓢虫来控制它们的数量。

瓢虫会吃掉蚜虫,从而减少蚜虫对作物的损害。

此外,蚯蚓也可以帮助控制土壤中的虫害,因为它们会吃掉虫卵和幼虫。

因此,在生态系统中保持天敌的平衡非常重要。

4. 使用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粘虫防治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它包括使用杀虫剂或其他化学药剂来灭杀粘虫。

在使用化学药剂之前,务必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根据标签上的说明使用适量的药剂。

还需要注意与其他农药或肥料的混合使用,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

此外,需要定期更换杀虫剂,以减少粘虫对其的抵抗力。

5. 借助物理手段控制除了使用黏虫板和化学防治外,还可以借助物理手段来控制粘虫。

例如,使用高压水枪或喷雾器清洗植物叶片,去除附着在植物表面的粘虫。

此外,还可以使用气流或高温来杀死粘虫。

例如,在温室中使用热风机或空调系统,可以创造一个对粘虫不利的环境。

结论粘虫是农作物、果树和花卉的常见害虫,它们对植物的健康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粘虫形态及其防治

粘虫形态及其防治

粘虫形态及其防治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成虫体长17~20毫米,体翅黄褐色。

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个小黑点;在顶角有一褐色斜纹伸向后缘,外缘有7个小黑点。

卵馒头形,大小约0.5毫米。

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黑褐色,表面有网状脊纹。

老熟幼虫体长36~40毫米,体色变化较大,一般为黄褐色或墨绿色。

头部黄褐色,头部中央有黑褐色八字纹,体背有纵纹多条,亚背线内侧各节具黑斑,气门线通过全部气门,气门过滤器黑色。

被蛹红褐色,第5~7腹节背面前缘有由粗大刻点组成的横纹。

防治粘虫的关键措施是做好预测预报,防治幼虫于3龄以前,有条件的地区,最好扑灭粘虫于蛾卵阶段。

具体措施如下:
(1)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用糖饵诱杀剂进行诱杀。

配方I为糖醋酒诱杀剂(糖375克,醋500克,白酒125克,水250克,90%敌百虫12.5克)。

配方II为酒糟诱杀剂(酒糟1份,醋2份,水8份,另加上述总量0.1%的敌百虫)。

毒饵可盛于散放田间的诱杀盒中或喷在稻田草把上。

(2)药杀幼虫强调要用药于幼虫3龄以前。

①喷雾法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于黄昏喷在稻株上,药液要喷足。

②毒饵法:每亩用90%敌百虫50克,红糖50克,酒50克,醋100克,水2500克,干泥适量,混合成毒饵;或每亩用90%敌百虫75克,糖150克,酒50克,米糠5000克,混合配
成毒饵,在黄昏时撒在稻叶上。

小麦黏虫的防治方法.doc

小麦黏虫的防治方法.doc

小麦黏虫的防治方法
黏虫又名东方黏虫,俗称剃枝虫、行军虫、五色虫。

给小麦的生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为大家介绍小麦粘虫的防治方法。

小麦黏虫为害特点
低龄时咬食叶肉,使叶片形成透明条纹状斑纹,3龄后沿叶缘啃食小麦叶片成缺刻,严重时将小麦吃成光秆,穗期可咬断穗子或咬食小枝梗,引起大量落粒。

大发生时可在1-2天内吃光成片作物,造成严重损失。

小麦黏虫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前选叶片完整、不霉烂的稻草8-10根扎成一小把,每亩30-50把,每隔5-7天更换一次(若草把经用药剂浸泡可减少换把次数),可显著减少田间虫口密度。

幼虫发生期间放鸭啄食。

②物理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效果非常好。

③药物防治:重发麦田,幼虫低龄期(2龄、3龄高峰期),选用25%天达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或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的杀虫双水剂200-400倍液,按每亩加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奇异的黏虫

奇异的黏虫

奇异的黏虫
黏虫是一种奇异的生物,它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通常生活在水生和半水生环境中。

黏虫的身体柔软而有弹性,表面覆盖着一层粘液,可以吸附各种小型生物,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等,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微生物控制者。

黏虫的生活方式非常特殊,它们巨大的体积却不能活动,依靠灵活的伸缩变形来移动
和捕食。

根据学者的观察,黏虫可以拉伸自己的体型达到20倍以上,使得它们可以穿越
各种狭小的通道,捕食更多的猎物。

另外,黏虫的神经系统也非常奇特。

除了普通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它们还有一个
称为“延伸神经”的特殊神经系统。

这个特殊神经系统负责“伸长”和“缩短”黏虫的身体,使得黏虫可以灵活地变形,适应不同的环境。

黏虫的生命力也非常顽强。

它们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例如高温、低温、干旱、食物匮乏等等。

在缺乏营养的情况下,黏虫可以将自己固定在某个位置,一个星期甚至更
长时间都不进食,也不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黏虫的繁殖方式也非常独特。

有些品种可以进行无性繁殖,通过自我分裂和发芽产生
许多复制体。

另外,黏虫也可以进行性繁殖,雌雄会产生配对并生成卵精卵。

不同品种的
黏虫在生殖时有着不同的行为和特征,例如一些品种会在交配后放置卵精卵在环境中,另
一些品种则会带着卵精卵直接移动。

总之,黏虫是一种非常奇异的生物。

它们的体型巨大,生活方式独特,生命力顽强,
繁殖方式独特,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黏虫,才能更好
地把握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粘虫的发生与形态识别

粘虫的发生与形态识别
➢ 幼虫
体表上有五条黑白色纵纹,其中 背中线较细、白色,两侧有细黑线; 对称分布身体两侧的四条纵纹较宽。 腹足基部外侧有黑褐色斑。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粘虫的发生与形态识别
➢蛹
体长20 mm,红褐色,有光泽。腹部背面第5~7节近前缘有 马蹄形刻纹。尾刺3对,中间的1对大而直,两侧的细小而弯曲。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再 见!
粘虫的发生与形态识别
2020年4月27日
粘虫的发生与形态识别
粘虫 俗称五彩虫、行军虫等,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偏爱禾
本科植物的多食性害虫,大爆发年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被列入我 国农作物重大害虫。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粘虫的发生与形态识别
➢ 成虫
黄褐色,雄蛾的体色要比 雌蛾要深一些。复眼红褐色, 触角丝状,在前翅中央近前 缘处有2个近似圆形的淡黄色 斑块,外侧圆斑下方有1个小 白点。
粘虫的发生与形态识别
➢卵
呈馒头形,稍带光泽,直径约0.5 mm,通常单层排列呈条状或块状; 初产时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孵 化时变成黑色。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粘虫的发生与形态识别
➢ 幼虫
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约38 mm。体色变化较大,头部黄褐 色,沿蜕裂线有棕黑色“八”字纹。

河南省漯河地区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记述

河南省漯河地区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记述

河南省漯河地区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记述河南省漯河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而黏虫是一种常见的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研究黏虫的寄生性天敌种类对于黏虫的有效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河南省漯河地区常见的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

首先是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中的寄生蜂。

漯河地区常见的寄生蜂有寄生石蜂、胡蜂等。

寄生蜂会寄生在黏虫幼虫体内,从而导致黏虫幼虫的死亡。

寄生蜂通过其特殊的寄生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黏虫的数量,减轻黏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其次是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中的甲虫类。

常见的甲虫类寄生性天敌有瓢虫、椿象等。

这些甲虫类寄生性天敌对黏虫幼虫有很强的捕食能力,能够迅速地捕食并消灭黏虫幼虫,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再次是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中的蝇类。

蝇类寄生性天敌包括果蝇和寄生蝇等。

这些蝇类寄生性天敌以黏虫幼虫体内的组织为食,寄生在黏虫幼虫体内生活一段时间后,黏虫幼虫会因寄生蝇的寄生而死亡。

蝇类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控制黏虫的数量。

还有一些其他的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如:寄生性线虫、寄生真菌等。

寄生性线虫可以通过寄生在黏虫幼虫体内繁殖,使黏虫幼虫死亡。

寄生真菌则通过感染黏虫幼虫,使其体内发生病变,最终导致死亡。

河南省漯河地区的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较为丰富。

寄生蜂、甲虫类、蝇类以及其他寄生性线虫、寄生真菌等天敌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寄生性天敌来控制黏虫的数量,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奇异的黏虫

奇异的黏虫

奇异的黏虫在一个遥远的山谷中,有一个神秘的森林,里面生活着许多奇特的生物。

其中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生物,就是奇异的黏虫。

奇异的黏虫,外形像一个戴着彩色帽子的蜗牛,身体呈红绿蓝三种颜色相间的条纹。

它的身体上布满了许多黏答答的物质,使它能够在任何物体上自由爬行,而不会滑落下来。

黏虫生活在一种叫“黏泥草”的植物上。

黏泥草是一种矮小的植物,长满了像黏虫一样引人注目的彩色斑纹。

它的叶子上也有许多黏答答的物质,可以吸引到黏虫。

黏泥草是黏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们会用嘴巴将黏虫粘在叶子上,然后将其吞咽下去。

奇异的黏虫并不像其他昆虫一样有翅膀,它完全依靠自己的身体黏附物质进行移动。

它的身体上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可以延伸出去,像触手一样,帮助它抓住周围的物体。

黏虫的黏附物质非常强大,可以支撑黏虫的整个体重。

即使在陡峭的山坡上,黏虫也能够自如地爬行,不会滑落下来。

黏虫是非常聪明的生物,它们有一种很强的适应能力。

当它们感到危险时,会立刻将身体上的黏附物质收回,僵直地蜷缩在黏泥草的叶子上,假装成没有生命迹象。

这样,黏虫就能够逃过许多天敌的追捕,保护自己的安全。

除了黏泥草,黏虫还会寄生在一些树木上。

当黏虫的幼虫孵化出来后,它们会爬上树木,在树皮上吸食汁液。

幼虫是无法黏附在树木上的,它们只有用力蠕动身体才能移动。

幼虫的身体上没有黏附物质,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够在树木上行走。

在遥远的森林中,奇异的黏虫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生物。

它们的黏附能力让人惊叹,生活方式也十分特别。

虽然黏虫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它们是森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人类能够更加关注和保护这些奇异的生物,让它们在森林中继续繁衍生息。

河南省漯河地区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记述

河南省漯河地区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记述

河南省漯河地区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记述黏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业和林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者发现了一些天敌,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黏虫的数量。

本文主要介绍河南省漯河地区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

1. 猛地蜂(Cotesia sp.)猛地蜂是一类黏虫幼虫的寄生天敌,广泛存在于漯河地区。

它们是一种寄生性蜂类,寄生于黏虫幼虫体内,并且通过消耗它们的体内营养来生长发育。

成年猛地蜂体型较小,大约只有1.5毫米长。

它们的触角和胸部都是黑色的,而身体其他部位则呈现黄色或白色。

2. 昆虫臭鼬(Tachinaephagus sp.)3. 瓢虫(Coccinellidae)瓢虫是一类常见的寄生性天敌,在漯河地区广泛分布。

它们的成年个体有许多不同的颜色和花纹,主要以红色和黑色的组合最常见。

瓢虫是一种食肉性昆虫,它们通过吃掉黏虫幼虫来维持生活。

不仅如此,它们还可以捕食其他害虫,例如蚜虫、粉蝶等,对农业和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 蚂蚁(Formicidae)蚂蚁也是黏虫的天敌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漯河地区。

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通常以群体形式出现。

它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协作,不断地搜索和捕食黏虫幼虫。

同时,蚂蚁还可以利用其强烈的攻击性和防御性,保护黏虫幼虫免受其他天敌的侵害。

5. 蜘蛛(Arachnida)蜘蛛也是一种常见的黏虫幼虫天敌,在漯河地区广泛分布。

它们是一类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黏虫幼虫等小昆虫来维持生活。

蜘蛛有许多种类,其中一些种类具有特殊的粘网,可以有效地困住和捕食黏虫幼虫。

总之,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非常丰富,在漯河地区也有很多种类存在。

这些天敌对于控制黏虫数量,维护农业和林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湿度是75%以上 ,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25℃,产卵数量
明显减少, 遇到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产卵量会更少。幼
虫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最
有利。当温度高达35℃或相对湿度降低到18%时,初孵化
的幼虫都不能成活。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
块以及麦垄间播田,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
黏虫介绍
一、黏虫
黏虫又叫行军虫、剃枝虫。五花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是我国农作物的重要迁飞性杂食性害虫。 主要为害多种禾谷类作物,大发生时也可为害棉、麻、豆类、 果树、蔬菜、林木及牧草等。
1.为害特点 暴食性害虫,可把叶片食光。
2.形态识别
成虫淡褐色或黄褐色,触角丝状,体长 15~ 20mm,翅展36-45毫米,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 黄色圆斑,外圆斑下方有1个小白点,两侧各有1个 小黑点。后翅正面呈暗褐,反面呈淡褐,缘毛呈 白色。翅顶角有1条向内伸的斜线。卵半球形,直 径0.5毫米,白至乳黄色,孵化前铅黑色。
黏虫对玉米的危害
• 玉米粘虫为害症状主要是幼虫啃食玉米 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 成减产甚至绝收。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 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国内 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 发生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 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
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
田间虫口密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
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
缺刻,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只残留很短的
中脉。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

2、粘虫在我地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二代、三代危害
夏玉米为主。是一种比较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
但雨量过多,特别是暴雨或暴风雨的袭击,粘虫数量常显
著下降。粘虫产卵最适温度一般为19-22℃,适宜的田间相
黏虫生活史及形态
3.生活习性 成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有趋化性, 喜食蜜露,羽化后必须进行补充营养方 可正常产卵繁殖。白天栖息在植株间, 傍晚出来活动。成虫喜选择生长茂密的 农田,将卵块产在叶尖及枯黄的叶片上, 每头雌虫可产卵1000~3000粒,卵期3~ 6天,幼虫6龄,4~6龄为暴食期,因此 防治应在3龄前进行。 4.发生条件 黏虫适温为19~22℃,相对湿度 70%以上。温度低于15 ℃或高于25 ℃, 相对湿度低于65%,对成虫产卵、幼虫孵 化不利。
5.发生规律 我国从北到南一年可发生2-8代。成虫有迁飞特
性,3、4月间由长江以南向北迁飞至黄淮地区繁殖, 4、5月间为害麦类作物,5、6月间先后化蛹羽化成 为害状虫后又迁往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繁殖为害, 6、7月间为害小麦、玉米、水稻和牧草,7月中下旬 至8月上旬化蛹羽化成虫向南迁往山东、河北、河南、 苏北和皖北等地繁殖,为害玉米、水稻。在北纬 33°(l月份0℃等温线)以南幼虫及蛹可顺利越冬 或继续为害,在此线以北地区不能越冬。
6.防治措施
(1)清洁田园,铲除杂草;
(2)诱杀成虫,以糖洒醋+敌敌畏液作用较好;
(3)草把诱杀产卵,利用粘虫喜在枯草上产卵 的习性,每hm2插草把90把,3~5天更换1次杀灭。
(4)药剂防治 消灭幼虫在3龄以前,一般使用 的药剂有:喷粉用2.5%敌百虫粉或4%马拉硫磷 粉剂每hm2用2.5~ 2.5kg;喷雾用50%辛硫磷乳 油或80%敌敌畏乳油,稀释1500~2 000倍,每 hm2喷洒稀释液75~90kg。

1、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
叶鞘内产卵,单雌产卵1000—2000粒。成虫对糖
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幼虫多在早晚活动,
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喜食禾本科
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
段,具有群集危害、暴食、杂食的特点,幼虫常
常群集迁移危害,故又名“行军虫”。一、二龄
从北到南一年可发生2~8代。成虫对糖醋液 和黑光灯趋性强,有假死性,群体迁飞特性。昼 伏夜出,夜间取食、交配、产卵。在玉米苗期, 卵多产在叶片尖端,成株期卵多产在穗部苞叶或 果穗的花柱等部位。边产卵边分泌胶质,将卵粒 粘连成行或重叠排列粘在叶上,形成卵块。幼虫 主要危害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幼虫孵化后, 群集在裹叶内能,1~2龄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 皮,3龄后吃叶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蚕食叶 片,啃食穗轴。幼虫老熟后,钻如寄主根旁的松 土内作土室化蛹。
幼虫6龄,体长35毫米左右,体色变化很大,密度小时, 4龄以上幼虫多呈淡黄褐至黄绿色不等,密度大时,多为灰 黑至黑色。头黄褐至红褐色。有暗色网纹,沿蜕裂线有黑 褐色纵纹,似“八”字形,有5条明显背线,腹部中线白色, 亚背线蓝色或黑褐色。蛹红褐色,长20毫米,第5-7腹节 背面近前缘处有横脊状隆起,上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