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合集下载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1. 引言1.1 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概述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人本主义注重个体的内在世界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认为人具有积极的内在潜能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人的独特性。

而行为主义则更注重外部观察和行为模式的学习,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塑造和决定的,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和可塑性。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目标和动机,并且有自我实现的权利和能力。

人本主义的理论代表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这些理论都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行为主义更注重人的外在行为和环境的影响,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的。

行为主义的理论代表包括帕维洛夫的"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些理论都强调外部刺激和条件反射对行为的影响。

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实践和应用中也有着不同的体现,人本主义主张通过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来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而行为主义则更倾向于通过行为的塑造和改变来解决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2000字】2. 正文2.1 人本主义的理解和特点人本主义是一种重视个体尊严和自由的心理学理论。

其核心理念是认为人是自主的、积极的、有尊严的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人本主义的特点包括对人的尊重和尊严的关注,强调人的个体差异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潜力的信仰和追求。

人本主义的理解主要在于将人类视为主体,强调个体的内在价值和独特性。

人本主义认为人不仅是动物的一部分,同时也拥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建构的能力。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人本主义还注重人的情感和情感交流,在人际关系中强调尊重和倾听。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

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及其特点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科学领域,它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心理学中,有三个主要流派,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

本文将向您介绍这三个主要流派的特点,并逐步解释它们的发展历程和对心理学的贡献。

行为主义:1. 定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流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关注内心体验和意识。

2. 特点:- 反对主观感受:行为主义注重可观察和可量化的事实,认为个体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解释。

- 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在环境条件下被学习和形成的,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预测和控制行为。

- 实验方法:行为主义倡导实验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和支持理论。

人本主义:1. 定义:人本主义是关注个体的内心需求和成长的心理学流派,试图理解人类的主观体验和意义。

2. 特点:-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力,通过探索和发展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可以达到更高的自我目标。

- 主观感受:人本主义关注人类的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认为人类不仅是被动的环境反应者,还是主动的创造者和决策者。

- 统合性:人本主义试图将心理学与哲学、艺术和宗教等领域相结合,从而全面理解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认知主义:1. 定义:认知主义是研究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的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信息加工和知觉。

2. 特点:- 内部认知:认知主义强调人类思维和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关注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存储和利用,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 积极意义:认知主义认为个体参与主动的知觉和思考过程,通过加工和选择信息来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

- 实验研究:认知主义强调实验研究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来证实和推进理论。

这三个流派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行为主义的贡献:行为主义研究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观察和可量化的研究方法,对于行为预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论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主要观点

论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主要观点

论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学科。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心理学的早期主流流派,由威廉·詹姆斯和爱德华·塔钦德代表。

结构主义关注研究心理现象的结构和构成要素,使用自我报告、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感知、关注和意识。

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的目标是分析心理现象的结构以及在这些结构下的功能。

2. 泛心理学:泛心理学是由斯坦利·霍尔和约翰·达维·华生创立的流派。

泛心理学试图将行为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以及思维和心理过程。

主要观点是行为及其目标是通过个体的认知和感知过程来确定的,行为是积极的、目的性的,并受到个体对刺激和环境的解释。

3.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由约翰·沃特森和B.F. 斯金纳等学者提出。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建立与环境的关联来解释的。

主要观点是心理学应该致力于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建立刺激-反应关系来解释人类行为。

4.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门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包括乔治·米勒、乌尔里希·诺伊斯和艾伦·珀金斯。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智力过程,通过实验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

主要观点是人类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推理和问题解决来解释和研究。

5.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流派,由阿伦·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等心理学家提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现实经验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重视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和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主要观点是人类是理性和自由的存在,个体对自己的发展和实现承担主要责任。

这些流派并不完全互斥,而是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研究方法和观点。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多个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以致于形成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理论流派,它着重研究人类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可观察性,因此主张要用实验证据来支持理论。

认知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人类思维、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在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结构所驱动的,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揭示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认知主义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重要概念,并且深刻影响了教育和认知科学领域。

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意识,主张关注人的需求、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个体成长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个主要理论流派,由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结构和冲突的本质。

精神分析学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潜意识、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并以治疗方法闻名。

虽然精神分析学的部分理论仍备受争议,但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每个流派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框架,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理论流派可以结合使用,以综合性和多角度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心理学问题。

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

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

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一、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领域。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特征。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行为主义1.主要观点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的结果,即行为是可以被预测和控制的。

因此,行为主义强调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改变以影响个体的行为。

2.特征(1)实验方法:行为主义采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2)强化:强化是指增加一种反应出现频率的过程。

正向强化是给予奖励以增加某种行为,而负向强化则是消除不愉快刺激以增加某种行为。

(3)惩罚:惩罚是指减少一种反应出现频率的过程。

正向惩罚是给予惩罚以减少某种行为,而负向惩罚则是去除奖励以减少某种行为。

(4)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建立。

例如,当一个人听到铃声时,他会分泌唾液,这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三、认知心理学1.主要观点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和知觉过程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结果。

因此,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信息加工方式。

2.特征(1)实验方法:认知心理学采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2)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人类如何接收、存储、处理和检索信息。

(3)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多种刺激时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强调注意力在信息加工中的重要性。

(4)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进行存储和再现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的过程和机制。

四、人本主义1.主要观点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由和有意识的存在,具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因此,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2.特征(1)非结构化方法:人本主义采用非结构化方法来研究个体经验和内在感受,并强调个体的自我表达和创造性。

心理学十大流派

心理学十大流派

心理学十大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多年来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介绍心理学领域的十大流派,包括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社会学习理论、生物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类发展心理学和系统论。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早期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以其关注分析心理过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而闻名。

代表人物包括威廉·詹姆斯和爱德华·塔奇纳。

结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将其拆分为更小的组成部分来理解。

然而,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结构主义逐渐式微。

2.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流派,强调观察和测量可观察行为,而忽视内心思想和情绪。

行为主义的先驱是约翰·沃森和伯福斯·斯金纳。

行为主义者相信,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所确定的。

他们使用实验和条件反射来研究行为模式和学习过程。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强调我们如何获取、处理和保存信息。

代表人物包括乔治·米勒和乔姆斯基。

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学习、语言、注意力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活动。

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到自由意志、自我概念和情感需求的驱动。

它注重个体的成长和达到个人潜力的过程。

5. 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是心理学领域最早的一种探索潜意识和个人心理动力的流派。

精神分析学主张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受到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欲望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使用自由联想和解析技术来揭示潜意识,并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6.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结合起来,强调观察、模仿和情境的重要性。

阿尔伯特·班达和朱利安·罗特尔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理论解析总结及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理论解析总结及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解析与比较学习时间代表人物授课策略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理论行为20 世纪 20 年代华生、巴普洛程序授课授课的控知识的被主义(由美国心理夫、斯金纳、桑法制着动接受者学家华生开创代克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20 世纪 50、 60 马斯洛、罗杰斯自由学习学习的服学习的主主义年代务者导者认知20 世纪 70 年代布鲁纳、皮亚先行组织授课的组知识的接主义末 80 年代初杰、奥苏泊尔、者织者,知识受者(被动(布鲁纳创加涅教授者、灌也许主动)始)输者成立20 世纪 80 年代皮亚杰、科恩伯支架式教学习的引知识的探主义末(让 .皮亚杰、格、斯腾伯格、学导着和帮索者和发杜威)卡次、维果斯抛描式教助者想者基、乔纳森学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尔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所以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见解1、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系(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试一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重点依靠增强(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依旧是最受尊敬的学习理论前驱之一。

1、程序授课对计算机辅助授课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经过机械装置才能供应必要的大量的增强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授课机器、倡议程序授课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授课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授课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授课之父” 。

斯金纳提出程序授课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授课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遇宽泛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供应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授课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知,学生在学程中能通写、、运算、、比等作出极反,从而提升学效率。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在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应该只研究行为。

由于意识是不可测的,因此,只需研究在何种刺激下,个体有何种行为即可。

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只研究个体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巴普洛夫认为,由于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结合,个体产生条件行为,即刺激在前,行为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应答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之后的强化,即行为在前,刺激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操作性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因反对行为主义而生,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

它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有思维的,因此主张研究意识,反对研究行为。

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组织和加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严格上讲,心理学中并没有建构主义的学派,只是很多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相似,故将其称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都强调人的意识,强调学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加工,但建构主义更强调这种加工的主观性。

强调学习者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而人本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价值、理想、情感和潜能等。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区别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区别

⼼理学四⼤流派的主要区别1.⾏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随之的有机体⾏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为都是习得的。

⾏为主义学习理论应⽤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为的⽅法,为学⽣创设⼀种环境,尽可能在最⼤程度上强化学⽣的合适⾏为,消除不合适⾏为。

美国⼼理学家约翰·华⽣在20世纪初创⽴了⾏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赫尔、桑代可,斯⾦纳等的影响下,⾏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纳更是将⾏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源⾃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批认知⼼理学家的⼤量创造性的⼯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桑代克之后⼜进⼊了⼀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经过积极的组织,从⽽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个⽐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为的中间过程,即⽬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本主义学习理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在⼈本主义⼼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本主义主张,⼼理学应当把⼈作为⼀个整体来研究,⽽不是将⼈的⼼理肢解为不完整的⼏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且更应该关注⼈的⾼级⼼理活动,如热情、信念、⽣命、尊严等内容。

⼈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教育的视⾓阐释了学习者整个⼈的成长历程,以发展⼈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我,进⽽⾃我实现。

教育心理学四大主义

教育心理学四大主义

教育心理学四大主义教育心理学四大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主义、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四个重要的理论主义,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主义和人本主义。

这四大主义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自有着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是一种关注学习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重点研究学习的条件反射和强化等机制。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塑造的过程,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行为主义在教育实践中强调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并采用激励措施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认知主义是一种关注思维和知识构建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对学习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认知主义者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主义提倡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学习的深度和质量。

社会文化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交往中进行的。

社会文化主义者认为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创设合作学习和情境化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社会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个体具有独特的人格和需求,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

人本主义者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幸福感。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四大主义各有侧重,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和交叉影响的。

行为主义强调行为的塑造和激励,认知主义关注思维和知识构建,社会文化主义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本主义注重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发展。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导言医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的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流派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观点的集合体,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医学心理学导论中的几个主要心理流派,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派,它的核心理论是行为的反应性和独立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反应,而不受内在思维和情感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实验和观察,并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和可观察性。

该流派主张通过刺激-反应的训练方法来改变人的行为,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在医学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医学行为治疗。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源于学习和环境因素,因此采用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例如,行为治疗可以用于减轻焦虑、抑郁和恐慌等症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应对技巧。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种强调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心理学流派。

它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和心理结构,认为人们通过内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在医学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行为疗法(CBT)。

CBT是一种结构化的、目标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心理问题。

例如,针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CBT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思维方式,并通过积极的替代性思维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反应。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生意义的心理学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并通过自我实现和个体意义的追求来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并提倡关注个体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在医学心理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

心理学的七大流派总结

心理学的七大流派总结

心理学的七大流派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涵盖了众多的流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七大流派的角度对心理学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一流派: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研究可见的行为反应,而忽略了内部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通过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来预测和控制行为。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Watson和Skinner。

第二流派: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在行为主义之后兴起的流派,它关注人的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内部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在处理信息时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代表人物有Piaget和Tolman。

第三流派: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变化。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Erikson和Vygotsky。

第四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人的主观体验以及人的潜能的发展。

它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Maslow和Rogers。

第五流派: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它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分析梦境、自由联想和心理防御机制等来揭示潜意识的内容。

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和拉康。

第六流派: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等。

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Festinger和Milgram。

第七流派: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领域,它关注神经系统和生理过程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Cannon和Lashley。

心理学的七大流派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每个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活动,为我们理解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

心理学主要学派

心理学主要学派

心理学主要学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规律。

心理学主要学派是指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学派和理论体系,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关注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学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并分别阐述它们的基本观点和代表性人物。

一、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是心理学发展史上最早的学派之一,它强调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抛弃对不可观测的内在心理现象的研究,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观察的行为上。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刺激对个体的反应产生的结果。

例如,当我们走进一间房间时,看到了一张椅子,我们会自动坐下。

行为主义者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这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他们相信,通过设计适当的刺激,可以塑造和改变人的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是对行为主义的一种反思和修正,它强调人的思维过程在行为形成和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认知主义者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个体对刺激的感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Vygotsky。

认知主义学派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人的思维过程,探索人类主观体验和内在心理结构的规律。

他们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受到内部心理模型的制约,这些模型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和调整。

认知主义者通过探索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三、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心理学家Maslow和美国心理学家Rogers。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他们强调个体对于自己的体验和意义构建具有主导作用,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驱动力。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思潮,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大思潮,即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三大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们认识人类心理现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三大思潮的起源、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实验方法、理论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一、行为主义思潮行为主义思潮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沃森、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而不是对主观体验的研究。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原因。

因此,行为主义者主张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环境刺激,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思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动物或人的某种反应行为被引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动物或人的某种反应行为被强化或削弱。

行为主义者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研究行为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探讨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行为主义思潮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实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为现代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是对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改变,使心理学从主观体验的研究向可观察行为的研究转变;三是对教育、临床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行为疗法和行为管理的发展。

二、认知心理学思潮认知心理学思潮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人在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思考、记忆、判断和解决问题时,会产生各种心理现象。

因此,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人类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反应时实验和脑电图实验。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多个派系。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其强调观察和实证研究,而成为心理学的主导派系之一。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波特·斯金纳(B.F. Skinner),他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来解释。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受内在心理过程的影响。

行为主义注重实验研究和定量数据的收集,通过实验室控制来研究人类的行为模式。

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教育领域中,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在临床心理学中,行为主义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行为塑造技术来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在20世纪中叶兴起,它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阿伦·马斯洛(Abraham Maslow),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有主观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实现个人潜力和追求自我实现来获得满足感。

人本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应该被看作一个整体而非简单的刺激-反应机器。

人本主义在心理疗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过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它注重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帮助个体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三、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派别,它强调人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和瑞典心理学家卡尔·佩尔森(Karl Pribram)。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来理解世界。

他们强调人类的思维过程和知觉等内在心理活动对行为的影响。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心理学观点之比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派。

本文将对这两种学派的基本观点进行论述。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只要外部行为能被测量和观察,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对行为的描述和解释。

行为主义者强调,人类行为是由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强化产生的结果,心理学应着眼于对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三个步骤来概括。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而环境对行为的强化和弱化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

因此,对行为的控制和管理在某些方面是可能的,只要有正确的刺激和强化以推动特定的行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认为人类有能力自我塑造并制定个人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对人类内在世界的理解与评估,重视个体的主观经验并尊重个体的尊严。

人本主义者认为,应该通过对个体的自我意识、自尊、自我实现的研究和开发,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论”也是其重要观点的体现。

该理论认为,人有一系列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

人们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层次来制定个人目标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改善。

三、两种心理学观点的比较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点和研究重点,但是也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之处。

行为主义注重行为的塑造和强化、外部环境的影响、可测量性和实证研究,而人本主义则更强调人的内在世界、尊重和自我价值、自由意志、个体差异等。

它们相互影响和改进,也说明了心理学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多地应用于个体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个人领导风格和管理技巧、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摘要: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创导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R心理学),他反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发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应该用自然科学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件其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无论简单或复杂,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

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反应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的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联盟,他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动物和普通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病人”,以此两者为研究对象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对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而言却是不完整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健康的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几那些在行为主义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都没有系统地位的,人类能量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应该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方法解析心理学,甚至应该用研究动物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决不能象行为主义者那样把人类的行为仅视为一个空间的,消极无助的有机体,而要极力恢复意识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屏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采用客观法却恰恰是行为主义的初衷。

所以说,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射,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

一,他们的产生和背景华生一开始就将行为主义定义为一门“纯粹的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来区别于以往的抽象的主观的心理学。

但后来居上的人本主义却并不赞同将人等同于动物,人的心理是机械式的心理,人本主义再次呼唤关注人本身主观的东西: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将心理转变为回归以人为本的心理学,当然他也赞同科学客观的观点。

二十世纪初,在传统心理学大行其道,而且并不完善的时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创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革命很快席卷美国,甚至几乎遍及全球,统治了心理学界长达半世纪之久。

舒尔茨曾评价道:“生的行为主义的改革运动帮助了美国的心理学,使其在研究行为时,从注意于意识和主观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和客观主义。

“在行为主义作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心理学主流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坚持方法中心论,为了使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研究,用研究动物模式来研究人,使心理学的范围大大缩小。

而一种被西方心理学称为第三势力的新思潮和革新运动兴起,他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他独立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并且他的特征直接源于他对当时美国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分歧,究其原因多少与其产生的年代和背景分不开。

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历史背景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提供了前提:一,20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进入新垄断阶段,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潜能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最稳定的维持社会秩序。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政府要求以新的思想观念统一美国人的思想,并从行为上控制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是一种最有生命了的革新思想。

行为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呼唤而出现的。

人本主义的产生同样有他的独特背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

然而经济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非常尖锐的内部矛盾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各界强重新呼唤发现自我和人的尊严的呼声日益高涨。

面对上述社会现实,传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显得无能为力,而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研究人的本性和尊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迅速展起来。

行为主义其实是针对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这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而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作“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如人的本性、潜能、经验、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晚于精神分和行为主义,故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他们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

人与一般有机体不同在于除一般潜能外,还有人所特有的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也是人体的遗传构成,也有求得发展的内在倾向。

“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这种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

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

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

正是由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产生的社会和理论背景的独特性质使它们的观点有各自相驳和相容的地方。

二,它们的理论观点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理论的观点有相驳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

作为心理学界较为年轻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两者的狭隘与偏激。

他批判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批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因为精神分析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本心理学不仅主张了解人性,还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人本主义批评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理论只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

人本主义者相信,人是独立存在的。

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

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

因此,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并建构了一系列的人本主义理论学说。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

(3):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总是愿意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

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

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压抑)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

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4):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旨在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来访者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矫正,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以达心理健康。

而华生最初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认为: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

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

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

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这样一来。

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

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

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行为主义发展到后来,衍生出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就,即操作行为主义(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和班杜拉的新的新行为主义(社会认知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其中R为反应,S 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