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摘要:
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创导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R心理学),他反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发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应该用自然科学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件其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无论简单或复杂,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反应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的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联盟,他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动物和普通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病人”,以此两者为研究对象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对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而言却是不完整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健康的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几那些在行为主义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都没有系统地位的,人类能量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应该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方法解析心理学,甚至应该用研究动物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决不能象行为主义者那样把人类的行为仅视为一个空间的,消极无助的有机体,而要极力恢复意识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屏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采用客观法却恰恰是行为主义的初衷。
所以说,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射,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
一,他们的产生和背景
华生一开始就将行为主义定义为一门“纯粹的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来区别于以往的抽象的主观的心理学。
但后来居上的人本主义却并不赞同将人等同于动物,人的心理是机械式的心理,人本主义再次呼唤关注人本身主观的东西: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将心理转变为回归以人为本的心理学,当然他也赞同科学客观的观点。
二十世纪初,在传统心理学大行其道,而且并不完善的时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
创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革命很快席卷美国,甚至几乎遍及全球,统治了心理学界长达半世纪之久。舒尔茨曾评价道:“生的行为主义的改革运动帮助了美国的心理学,使其在研究行为时,从注意于意识和主观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和客观主义。“
在行为主义作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心理学主流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坚持方法中心论,为了使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研究,用研究动物模式来研究人,使心理学的范围大大缩小。而一种被西方心理学称为第三势力的新思潮和革新运动兴起,他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他独立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并且他的特征直接源于他对当时美国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分歧,究其原因多少与其产生的年代和背景分不开。
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历史背景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提供了前提:
一,20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进入新垄断阶段,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潜能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最稳定的维持社会秩序。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政府要求以新的思想观念统一美国人的思想,并从行为上控制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是一种最有生命了的革新思想。
行为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呼唤而出现的。
人本主义的产生同样有他的独特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然而经济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非常尖锐的内部矛盾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强重新呼唤发现自我和人的尊严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上述社会现实,传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显得无能为力,而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研究人的本性和尊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迅速展起来。
行为主义其实是针对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这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
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而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作“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如人的本性、潜能、经验、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晚于精神分和行为主义,故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他们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人与一般有机体不同在于除一般潜能外,还有人所特有的心理潜能。心理潜能也是人体的遗传构成,也有求得发展的内在倾向。“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这种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
正是由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产生的社会和理论背景的独特性质使它们的观点有各自相驳和相容的地方。
二,它们的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理论的观点有相驳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
作为心理学界较为年轻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两者的狭隘与偏激。他批判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批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因为精神分析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心理学不仅主张了解人性,还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人本主义批评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理论只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人本主义者相信,人是独立存在的。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