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
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
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
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
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
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
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
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
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
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
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
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
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
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
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
它基于北方的语言方言,主要以北京话为基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的一些特点。
各方言与普通话有以下差别:
1. 发音差异:各方言的发音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话较多地使用鼻音和塞音,而四川话则有独特的声调。
2. 词汇差异:各方言的词汇也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话中常用的“你”在普通话中是“你”,而在四川话中是“侬”。
3. 语法结构差异:各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差异。
例如,在普通话中,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前,而在四川话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后。
4. 语言习惯差异:各方言在使用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普通话中,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好”,而在广东话中,则是“早晨好”。
虽然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但中国各地仍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各地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也体现了中国的多样文化。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以典zhi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dao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不等于北方话或北京话,它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白话文学和“官话”的传播,使其规范逐渐明确,影响日益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普通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的联系不很紧密。
因此,学说普通话必须注意正音。
语音的差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
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别也很大,如普通话说“赶集”,在广西方言中则说“赶圩”,前者说“你先走”,后者则说“你走先”。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
现代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等。
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们都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方言的交际作用逐渐缩小。
但方言研究仍是一门学问。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
比如,古代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
研究现代方言里入声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入声逐步发展以至消失的过程。
方言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构成及其特点,更好地贯彻我国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政策。
方言研究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等科学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这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全民族使用的交际工具,北方方言在诸方言中威信最高、流传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因此,普通话是方言的高级形式。
方言则是某一特定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交际工具。
普通话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从各方言中吸收营养,从而使其本身更丰富,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一、方言音与普通话的调值区别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且地域宽泛,除了现在全国推广的普通话之外,各个地方不同的文字发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调值,调值是普通话发音的核心,声调发的是否标准,会直接影响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各地方言如下图:二、调值的由来“一声平,二声扬,三声转弯,四声降”用这种方式发声会出现错误。
在普通话中一二三四称为“阴阳上去”,这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戏曲”。
五度标记法三、调值与声带的关系——看松紧1、阴平:阴平调值是55,发音时声带始终是拉紧,声音又高又平,阴平有为其它三个声调定高低的作用,如果阴平调值掌握不了,会影响其他声调的发音。
2、阳平:阳平调值是35,发音时声带由不松不紧,逐渐拉紧,声音由不高不低升到最高。
3、上声:上声调值是214,发音时声带由较送慢慢到最松,再很快地拉紧。
声音由较低慢慢到最低,再快速升高。
4、去声:调值是51,发音时声带先拉紧,后放松,声音从最高降到最低。
四、变调1、上声变调(1)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214;(2)上声+上声,“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如:保险;(3)上声+非上声,前面的变成半上211(日常当中经常发成这样)。
上声+阴平(211+55) 如:首都上声+阳平(211+35) 如:古人上声+去声(211+51) 如:本质上声+轻声如:奶奶(4)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读的时候中间要停顿拆开来读。
2、去声变调(1)非去声前读本调;(2)去声前变53,如“秘(53)密(51)、暗(53)恋(51)、甚(53)至(51)”;3、“一”的变调(1)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例:一起);(2)去声音节前变阳平(例:一切);(3)夹在重叠词中间念轻声(例:数一数、看一看);(4)“一”单念或在序数词中仍读本调—阴平;(5)例子:一(51)帆一(51)桨一(35)叶舟,一(35)个渔翁一(35)钓钩,一(51)俯一(51)仰一(35)顿笑,一(51)江明月一(51)江秋。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区别:1、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台湾及港澳地区称作华语。
2、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普通话的标准口音: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普通话发音图谱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
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
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
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
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新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
学习普通话及口音的有无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
不标准的普通话古称蓝青官话,蓝青即是暗指发音夹杂方言口音。
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以普通话为例: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绝大多数汉语使用者,包括许多播音员,其普通话都是带有口音的。
但事实上,许多人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和口音用词上偶尔违反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标准。
明显受方言或其它语言影响的普通话,一般都会视为带有口音。
例如,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过大,或有过多的字发音不准。
但台湾地区的取音不同与大陆地区,如垃圾、崖,中华民国国语文读乐色、ㄧㄞˊyai2,大陆普通话读拉机、牙。
方言的语言特征: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
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
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分
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分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分,欢送您来阅读并提出珍贵意见!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法定的中华各民族的通用语。
但人们提到的“普通话〞,往往指的是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在播音时使用的标准的普通话。
实际生活中,各地、各民族人民在说普通话时,往往程度不同地带有各种地方口音,所以在2021年进展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规定:“普通话既指标准的普通话,叶枝带有各种口音的地方普通话〞。
为了表达这一原那么,国家制定的普通话程度测试标准,也把人们说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分为“三级六等〞。
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分“三级六等〞中的“一级〞,就是播音员说的标准程度很高的普通话即“标准的普通话〞。
“一级甲等〞是国家和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电视台、电台的播音员达标等级。
“一级乙等〞是省级以下县市播音员、/影视话剧演员、汉语语音老师的达标等级。
“二级〞是“比拟标准的普通话〞。
老师、师范学生、职业学校与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效劳行业的以语言为职业特点的岗位如站港播音员、讲解员、导游员等应该到达二级程度。
“三级〞是“一般的普通话〞,也就是地方口音相对较重的“地方普通话〞,有时甚至会让外地人听不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学校非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公共效劳行业的窗口岗位的从业人员,一般应当到达这个程度。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分,根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所获得的经历看,在全国范围内大致有以下七种情况。
1、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民族说的普通话主要是腔调不准。
2、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民族说的普通话主要是声母和韵母发音不准。
3、南方汉族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方言口音比拟重。
4、除北京官话区和东北官话区〔官话即指北方话〕外,其它官话区的人说的普通话一般在语音上和当地方言有明显差异,能比拟准确地把握普通话的腔调,可以比拟容易地将其与当地方言分开。
5、北京官话区除京师片外和东北官话区的人说普通话一般比拟标准,。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02
方言的特点
方言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和差异性,不同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
面存在较大差异。
03
方言的价值
方言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历史信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学价值。
同时,方言也是语言多样性的体现,对于维护语言生态平衡和促进文化
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02 普通话与方言的语音比较
声母比较
普通话声母
普通话有21个声母,包括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 根音等。
方言声母
方言的声母数量可能多于或少于普通话,发音也可能与普 通话存在差异。
差异举例
普通话的“波”和“坡”的声母是双唇音“b”,而一些方言中 可能将“波”发为唇齿音“f”,类似于英语中的“v”。
韵母比较
普通话韵母
普通话有39个韵母,包括单元音、双元音、 鼻音等。
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重视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实现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实现途径
通过政策引导、教育普及、文化交流等方式,促 进普通话与方言的互补与融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代汉语标准语。
普通话的特点
普通话具有清晰、准确、标准、统 一的特点,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 也是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的地位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语言, 是国家教育、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等领域的主要用语。
方言的定义与特点
01
方言的定义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是某一地区或某一社群所使用的语言。
表达方式比较
普通话与方言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例如,某些方言中 会采用特殊的语气词、助词或连词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思 ,而在普通话中则没有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
普通话与粤方言词汇的比较差异
贴士1 贴士
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 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 「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 。 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 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 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 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是保留古汉语入 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 声最为完整的语言 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 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起着重要的作用。 等文学作品 起着重要的作用。 粤语包含-p、 、 等韵尾 等韵尾, 粤语包含 、-t、-k等韵尾,没有普通话所具 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 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
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
贴士2 贴士2
学术一点!
有些广东话词语的语素位置与普通话词语的 语素位置正好相反。 语素位置正好相反。 例:紧要(要紧),挤拥(拥挤), 欢喜(喜欢),兵士(士兵), 鸡公(公鸡),笋干(干笋), 猫仔(小猫),替代(代替), 多彩多姿(多姿多彩)等。
三.独特的前缀后缀
广东话某些词具有普通话不具有的前缀和后缀。 例: 阿爸(爸爸),阿妈(妈妈), 阿婆(外祖母),女仔(女孩), 后生仔(男青年),刀仔(小刀), 靓仔(漂亮的小伙子),打工妹(打工姑娘), 肥佬(胖子),老公(丈夫),肥婆(胖女人)等。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普通话「打的」怎么来的? 普通话「打的」怎么来的? 粤语「搭的」(「搭的士」 粤语「搭的」(「搭的士」的简 」(「搭的士 香港不通用) 称,香港不通用)被普通话当作 香港不通用 打的」吸收。 「打的」吸收。
粤语的影响:随着香港、 粤语的影响 随着香港、珠三角地区影响的扩 随着香港 粤语正在以强势的姿态进入普通话. 大,粤语正在以强势的姿态进入普通话.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 [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即:b p m f d t n lg k [gn] h j q [ni:] xzh ch sh r z c s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北风和太阳争论谁最有权力,他们同意,谁先脱下旅人的衣服,谁就是胜利者。北风先试他的力量,用力猛吹;但是风越大,那旅人将他的大衣裹得越紧;最后,北风放弃了,请太阳出来,看看他的本事。太阳很快地发出他所有的热力。不久,那旅人感受到太阳暖和的光线,便将衣服一件件脱下,最后,热得受不了了,就脱光了衣服,在路旁的河里洗澡。 北风不得不承认,到底还是太阳的本事大。
黐
粘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广东话 国语 绍菜 椰菜 芽菜 大豆芽菜 通菜 信瓜 凉瓜 蕃薯 薯仔
日常用语中粤语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多达50%以上。
大白菜 包心菜 绿豆芽 黄豆芽 空心菜 茄子 苦瓜 红薯 马铃薯、土豆
添加标题
“有点怪”的结构
添加标题
怪不得
添加标题
「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
添加标题
我先走了
添加标题
我走先
添加标题
公鸡
添加标题
「鸡公」
添加标题
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
粤语的变化: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添加标题
普通话
添加标题
粤语
添加标题
商店
添加标题
「士多」(store)
添加标题
沙拉
添加标题
「沙律」salad
你知道吗?
普通话「打的」怎么来的?
粤语「搭的」(「搭的士」的简称,香港不通用)被普通话当作「打的」吸收。
03
01
02
01
添加标题
你知道吗?
02
添加标题
03
添加标题
其实“搞定”来自于粤语“搞掂”,“搞掂”传入其他地区时,“掂”字被误写成“定”字,时间一长,假的变成真的。“搞定”使用率反而高过了“搞掂”,于是,“搞定”搞定了“搞掂”。
普通话与方言知识
普通话与方言知识普通话与方言知识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最经典的语言艺术,她拥有最庞大的人群,而且音调圆润、动听,具有语调、节奏、韵律之美。
我们的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文字之林中唯一可以成为艺术品的文字。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普通话与方言知识,欢迎学习!一、普通话的定义1、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国务院于1956年2月6日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所谓“共同语”,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
普通话就是汉民族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
3、所谓“普通”,就是“普遍、共通”的意思。
4、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做了明确界定。
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一)是公民遵纪守法的必要推广普通话是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是法律赋于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4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二)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国际交往中使用国家统一的语言文字,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需要。
(三)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养的基本内容,因此,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广普及普通活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五)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
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
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
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
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
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
(给我一本书)我给一个苹果他。
普通话四声与方言声调普通话声调和现代汉语方言的声调都是从古...
普通话四声与方言声调普通话声调和现代汉语方言的声调都是从古汉语声调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发展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这反映了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普通话声调跟现代汉语各方言的声调存在着明显的对应规律。
调类是汉语韵学的传统概念,指的是历史的分类,比较中古时期声调系统和现代汉语诸方言调类系统,可以观察到古汉语调类与诸方言调类之间的分合关系,从而推断调类变化的时间,条件及方式。
调类同时也是一个共时的概念,指某一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种类,比较汉语方言之间的调类,则可以观察到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对应规律。
调值则是共时的概念,指某一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声调实际发音的听感记录,比较汉语方言之间的调值,可以观察到汉语方言同一调类的字在不同的方言里实际读法的不同。
深入研究汉语的声调系统,对于建立汉语声调类型学,学习和掌握方言和共同语声调的对应规律,推广和普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一)普通话和方言在声调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声调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调值两个方面:1.调类的数目不同。
根据汉语诸方言的状况,可以把汉语方言的声调分为北方方言声调和南方方言声调两个类型。
两个类型方言声调类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和差别,各方言内部在调类上大体一致,但调值并不相同,北方方言声调的数目比较少,最少可以只有三个,最多为五个,一般是四个,大多数方言点没有入声,同类的调值相关很大。
南方方言的声调数目比较多,最少是五个,最多有十个,一般是六到八个声调,大多数南方方言有入声。
2.调类相同,但是调值不同。
例如:阳平上声普通话35 214上海话34 14杭州话213 53广州话11 35 13例字时、平古、老(二)北方方言声调的分布与特点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区极其广阔,但内部一致性很高,各地区的人彼此交际能够听懂,不过“腔调”不同。
这种“腔调”上的差异,与声调的调类,调值差异有很大联系。
请看部分北方方言声调的调值和调类主要差异,联系的对比。
现代汉语中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1.介绍家乡方言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一部分,它包含着我们成长、生活和交流的全部记忆。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话作为一种国家语言,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
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其发展趋势。
2.方言的基本特点方言指的是某一地区内特定的语言变体。
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方言的基本特点包括发音区别、词语差异和语法差异。
发音区别是指在不同地区,同一个音素有不同的发音方式,比如江苏话和上海话的“ei”音。
词语差异则指在不同地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用法上有所不同,比如“面包”在安徽话中是“烧饼”,在湖南话中是“叉烧包”。
语法差异则指在句子结构和用法上存在差异。
3.方言和普通话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话已成为国家推广的标准语言,代表着现代最标准、最纯正的华语。
方言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逐渐被压缩。
尤其是在学校、电视、广播、报刊等公共媒体的使用中,普通话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
但是,在生活中方言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
很多人因为家庭生活和社交习惯而乐于讲方言,这也表达了方言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因此,方言和普通话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互补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4.方言和普通话的优劣势方言和普通话各自具有优劣势。
方言的优势是可以表达出更自然、更真实的情感,更好地维系家庭和社交关系。
让人们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
但方言的劣势是不易被理解,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中会产生障碍。
普通话的优势是具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化特色,可以使人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有效的交流,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资源;但普通话的劣势则是可能缺乏亲切感和地域特色。
5.方言和普通话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方言和普通话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
浅谈黑龙江方言语音和普通话的区别
浅谈黑龙江方言语音和普通话的区别摘要: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封闭,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
作为东北方言中的黑龙江方言,形象、生动、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的豪放、幽默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本文语音方面阐述了黑龙江方言的特点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区别,揭示了两者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黑龙江方言;声母;韵母;分区;语音系统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特定汉语。
因为地域接壤的关系,除了北京话以外,东北方言是和普通话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在东北方言中,黑龙江的方言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是除了北京话以外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了,甚至有人觉得黑龙江好像没有什么方言,但是和普通话语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黑龙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几个方面,尤其在声调方面的差异最大。
一、声母方面①鼻化现象:普通话中以a、o、e开头的开口呼零声母字,黑龙江方言大都在前面加上声母[n],如“棉袄”读成mián nǎo,“饿”读成nè,“安排”读成nān pái,“鹅”读成né,“挨着”读成nāi zhe,“真矮”读成真nǎi,“熬夜”读成náo yè,“熬菜”读成nāo cài,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俺们”ǎn men,本属北方方言,但在东北老乡的口语中却变成了mǔmen,可谓方言中的方言了。
这是发音时在韵母前加上了鼻音[m]。
②普通话中的r声母字在黑龙江方言中大部分经常被读成l\\y。
如:吵嚷(rǎnɡ)东读成吵嚷(yǎnɡ)、闷热(rè)读成闷热(y è)、扔掉(rēng)“读为扔掉(lēnɡ),花蕊(rǔi)读成花蕊(lǔi);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 én)就读人民(yín)。
[worddoc]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
[word doc]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科技信息人文社科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昀主要差异及其对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苏荧[摘要]文章分析了徐州在方言区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徐州人说普通,声调三个方面指出了徐州方话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声母,韵母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主要差异,从语音学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问题对策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共辖六县五区,即丰县,沛县,铜山,邳州,睢宁,新沂六县市,云龙,鼓楼,泉山,九里,贾汪五区.徐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华北,东北次方言?,在语音,语汇上与普通话差异较明显,语法差异相对较小.徐州方言内部还存在着地理差异,徐州市区,西北县份(丰,沛,铜山),东南县市(新沂,邳州,睢宁)之间的差异比较突出[21. 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广,徐州人(特别是年轻人)说普通话虽然已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方言,但还是可以明显听出方音的痕迹;虽然已接近普通话,但还不够标准,自然,地道.下面主要从语音方面谈一谈徐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纠正.一,声母方面(一)存在zh,ch,sh和Z,c?S不分的现象.问题:发翘舌音zh,ch,sh时,发音部位偏前,舌位接近齿龈处.来自沛县的人在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对策:平翘舌两组声母的发音方法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发音部位.要发好翘舌音必须找准发音部位,即舌尖与硬腭前部接触.如果是翘舌音发不准,可以先练习舌尖与硬腭前部的接触动作,然后逐渐加上发音,直到熟练准确为止.平舌音的发音部位是舌尖与上齿背接触,发音时气流不要过强.发准翘舌音只是第一步,接着还要弄清在普通话里哪些字的声母是翘舌音.下面几种办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辨别和记忆.1.记少不记多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Z,c,s声母字大大少于zh,ch,sh声母字,如sen音节的字只有一个,而shen音节的字有40个,常用的也有2O多个.我们只须记住”森”是平舌音,”伸,沈”等皆可推知为翘舌音.2.根据声韵配合规律类推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拼合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辨记字音.如I1n,ufti,ILl?nq三个韵母不与z,C,S相拼,所以”抓,刷,揣,拽,摔,庄,窗,双”等肯定是翘舌音;又如普通话里sh不能与Oiqq相拼,所以”松,耸,送”等肯定是平舌音;另外,Z,c,s和en相拼的字极少, 只有”怎,参(…参差?的?参?),岑,森”,其他五十多个”en”韵母的字都读翘舌音,如”珍,枕,衬,趁,身,神”等.3.偏旁类推形声字在汉字里占有很大比例,一般来说,声旁能代表字音,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声旁类推出很多字的读音.如”曾”是平舌音,由此推知“增,憎,缯,赠”等都是平舌音;”周”是翘舌音,”偶,稠,绸”等也是翘舌音.但要注意,这个规律也有例外.有的字声旁是翘舌音却读为平舌音,如”钻,暂,渐,脏,赃,昨,咋,作(乍zha—一问),睢(隹zhui)”;有的字声旁是平舌音却读为翘舌音,如”铡,债,肘,豺,柴,崇,瘦,创,诗,峙, 衬”.(二)发舌面音j,q,X时普遍存在”类尖音”问题.问题:发音时没有舌面上贴的动作,而是把舌尖直接平伸至上下齿之间,有的甚至直接平伸至上齿背,形成了”尖音”(普通话里没有尖音).这一问题在声母…X?里表现更明显,在女性的发音里表现更为普遍.这一方面是受徐州方言的影响,也与”港台腔”的盛行有关.例如: 积极,起码,喜欢等.对策:防止尖音主要是要注意i,q,X的舌面前摩擦部位,不要让舌尖接触齿背,正确的发音部位是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相接触.二,韵母方面(一)存在n的发音开口度普遍偏小,舌位的高度降得不够低的问题.n是舌面元音单韵母,舌位处在口腔中央,低的位置,是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腔应自然张大,舌位居中,自然平放,唇形不圆.例如:沙发,马达.(二)存在把韵腹e发成e的情况.含韵母ie,ne的音节在普通话发音中不够规范,如”雪,学,界,姐”等.6不能与任何辅音声母直接相拼,主要用途是与i,f】分别构成复韵母ie,fje,自成音节时,只有一个汉字”欺”.徐州人经常错把e发成e. 6是舌面元音单韵母,舌位处在口腔前部,半低的位置,是不圆唇元音,而e虽然也是舌面元音单韵母,不圆唇元音,但舌位处在口腔后部,半高的位置,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发e时口半开,舌位半低,舌尖微触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唇形不圆,嘴角稍向两边展开.(三)鼻韵母归音不到位.后鼻韵母的归音中舌根没有顶住软腭,前鼻韵母的发音中舌尖没有归到齿龈的位置,前后鼻音的区别不明显,含混不清,这与平时方言的发音中鼻韵母动程较小有关.睢宁,新沂,邳州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集中.对策:发前鼻韵母时,一要注意舌尖往前靠,去顶住上齿背;二要注意口型要小些.发后鼻韵母时,则舌根向软腭部位靠拢,口型要大些.在仔细揣摩舌头运动的方向之后,再练习合音.练习时,先拉长声音念n, 不要中断,以便舌头从容向前伸,去抵住上齿背,舌尖不要离开齿龈,让声音延长下去,发nn;同样,拉长声音念n,以便舌根从容向后抬高,去抵住软腭,舌根不要离开软腭,让声音延长下去,发nnq.睢宁,新沂,邳州地区还存在鼻韵母onq和enq混淆的情况,如把”更正”读成”公众”,”政治”读成”众志”,”空洞”读成”坑邓”等.OFIg和enq都属于后鼻韵母,但韵腹一个是圆唇元音,一个是不圆唇元音, 发onq时一定要有意识的将嘴唇拢圆,然后舌头向后缩,舌根向上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通过,整个发音结束才可以除阻.(四)丢失tl韵头现象.问题:普通话里一些有U韵头的字,例如:”吞,村,孙,对,岁”,睢宁地区的人在发这些音时往往将U韵头丢失.对策:对于有u韵头的字,在拼读时要有意识地把嘴唇拢圆,让口张得慢一些,把韵头引出来.另外一些音节的韵母常出现误读.如把”您”读成”nen”,把”药”读成”yue”,把”跃”读成”yao”,把”翁”读得近似”ong”,把”笔”读成”he把”费,飞,非,肥”读成”“等.三,声调方面问题:徐州话和普通话在声调的实际读法上存在着明娃的对应关系.——例字光明磊落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凋值553521451徐州话调值2l34552451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州话的声调,除了去声和普通话的去声一致外,其余的三个声调和普通话都不相同.尽管同属降调,但普通话为全降,徐州降调的声音稍短促.阴平的调值起音不够高,阳平的音值过短,上扬过于急促.在单音节的朗读中,上声的发音存在的问题最为普遍.1.上声读得过长并伴有末尾拖音的现象.如”好”.2.音值过短只降不升的情况.如”有”.还有一些音节常被误读声调,如”猫,皆”的声调读成”35”.”一,不”的变调掌握还不够准确,熟练,存在不遵循普通话变调规律或一律不变调的问题.对策:1.读普通话阴平调时,起调要高,并将这一音高保持不变,直至音止.要防止受方言影响,发出低平调值,或在结尾处出现多余的升降.2.读普通话阳平调时,起音要适中,并上扬.要防止受方言影响,声带绷不到最紧状态,未至高音处就停止或拐了弯.3.读普通话上声调时,开始声带略松,音次低,然后立即松到底,发出低音来,最后由稍长松弛状态的低音即刻绷到较紧状态,至次高音结束,读音较长.要防止受方言影响,升得高度不够,或在上升的最后阶段改变调势,拐小弯.4.读普通话去声调时,起调要高,呈落势,至低音结束.全调最短,渎得干脆利落.要防止受方言影响,一是起音不够,二是降不到底,成了半降.汉语方面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的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 在正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朗读,会话练习,逐步运用到实际口头语言中去.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知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苏晓青,吕永卫.《徐州方言词典》。
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作者:徐雷雷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08期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1.方言是我国汉民族聚集区的某一区域的语音,是该区域内的本地人沿袭下来的,并长期共同使用的一种有独特发音特点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发音特点的语音。
其特点是:(1)具有区域性;是某一区域内地当地人的通用语;(2)具有区域独特性;方言的发音有区域特色,如江浙方言n-l 不分,一律发[ l ];山西方言平翘不分,前后鼻音部分一律发后鼻音等。
(3)沿袭了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如入声字、广东粤语的[m](4)具有排他性;不同方言区的人员在口语交流中会有听不懂或误解情况的发生。
2.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又是全国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通用语。
其特点是:(1)具有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普通话为国家语言。
(2)具有融合性;如方言词汇的融合性。
(3)具有传承性;普通话是传承了中国历代的民族共同语的文化遗产。
(4)具有通用性;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人们沟通交流使用的语音。
二、方言与普通话的联系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过:“在学术上讲,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语也是方言的一种。
”普通话原来是北方方言中的一支,由于它在历史形成中对全民族影响较大,所以大家规定拿它为基础向全国推广,成为全民族和全国的通用语。
称汉语的各种方言是普通话的地方变体,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有那种“地方普通话”才是普通话的变体分支,而像上海话、广州话等方言与北京话一样,至少都是汉语的分支和地方变体。
同一族的语言,主要在地理上的渐变出来的分支,通常称之为方言,分到什么程度是不同的语言了,往往是受政治上的分支的制约,与语言的本身不是一回事。
因此从语言学来看,方言和语言没有界限。
中国地域广阔,语言情况复杂,全国使用一种国家通用语在现代社会是大有好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
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
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
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
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
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
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
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
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
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
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
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
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
“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
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
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
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
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
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
(选对a* b c方)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
(选对a* b c方)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
(选对a* b方)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
(选对a* b方)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
(选对a* b方)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
(选对a* b方)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
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
(选对a* b方)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
(选对a* b方)三、数量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
(选对a* b方)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
(选对a* b方)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
(选对a* b方)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
&nsp; (选对a* b c方)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
(选对a* b方)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
(选对a* b c方)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
(选对a* b方)四、二与两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
“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
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
(选对a* b方)a、二比五。
b、两比五。
(选对a* b方)a、他大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
b、他大约要二三个月才能回来。
(选对a* b方)a、还有二两油。
b、还有两两油。
(选对a* b方)a、下午两点多。
b、下午二点多。
(选对a* b方)a、我家住在二层。
b、我家住在两层。
(选对a* b方)a、两个人的世界。
b、二个人的世界。
(选对a* b方)五、给动词“给”在湖北、湖南等地常说成“把”,南昌话把“给”说成“到”,在结构上也有不同。
a、把书给他。
b、把书把给他。
c、把书把我。
(选对a* b c方)a、给我一本书。
b、拿一本书到我。
(选对a* b方)六、能(善于)“能”在普通话里一种意思是表示“善于”,前边可以有程度副词“很”“非常”修饰。
有些方言区用“会”代替“能”,普通话“程度副词+会”也有“善于”的意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会”通用。
“程度副词+不会”表示不善于,但“不能”的前面不可以用程度副词。
前面没有程度副词的“不会”和“不能”意义不同。
a、他很能说。
b、他很会说。
c、他很不会说话。
d、他很不能说话。
(选对a* b* c* d方)a、妈妈很能干活。
b、妈妈很会干活。
c、妈妈很不会干活。
d、妈妈很不能干活。
(选对a* b* c* d方)a、他不会不来。
(一定会来)b、他不能不来。
(一定要来)(选择a≠b*a=b方)&nbssp; (选对a* b c方)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
(选对a* b方)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
(选对a* b c方)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
(选对a* b方)四、二与两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
“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
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
(选对a* b方)a、二比五。
b、两比五。
(选对a* b方)a、他大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
b、他大约要二三个月才能回来。
(选对a* b方)a、还有二两油。
b、还有两两油。
(选对a* b方)a、下午两点多。
b、下午二点多。
(选对a* b方)a、我家住在二层。
b、我家住在两层。
(选对a* b方)a、两个人的世界。
b、二个人的世界。
(选对a* b方)五、给动词“给”在湖北、湖南等地常说成“把”,南昌话把“给”说成“到”,在结构上也有不同。
a、把书给他。
b、把书把给他。
c、把书把我。
(选对a* b c方)a、给我一本书。
b、拿一本书到我。
(选对a* b方)六、能(善于)“能”在普通话里一种意思是表示“善于”,前边可以有程度副词“很”“非常”修饰。
有些方言区用“会”代替“能”,普通话“程度副词+会”也有“善于”的意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会”通用。
“程度副词+不会”表示不善于,但“不能”的前面不可以用程度副词。
前面没有程度副词的“不会”和“不能”意义不同。
a、他很能说。
b、他很会说。
c、他很不会说话。
d、他很不能说话。
(选对a* b* c* d方)a、妈妈很能干活。
b、妈妈很会干活。
c、妈妈很不会干活。
d、妈妈很不能干活。
(选对a* b* c* d方)a、他不会不来。
(一定会来)b、他不能不来。
(一定要来)(选择a≠b*a=b方)&nbs七、能(可以)“能”在普通话中,还有“可以”的意思。
四川等地在句中动词的后面加“得”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
闽南方言也用“会”来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
a、这凳子能坐三个人。
b、这凳子坐得三个人。
c、这凳子会坐得三个人。
d、这凳子会坐三个人。
(选对a* b c d方)a、你能走吗?能走。
b、你会走吗?会。
c、你走得不?走得。
(选对a* a=b方 c方)a、这条裤子你能穿。
b、这条裤子你会穿。
c、这条裤子你穿得。
(选对a* a=b方 c方)a、开了刀,他笑都不能笑。
b、开了刀,他笑都笑不得。
a、他伤好了,能走路了。
b、他伤没好,不能走路。
c、他伤好了,会走路了。
d、他伤没好,不会走路。
(选对a* a=c方 b=d方)a、可以看,不可以摸。
b、会看得,不会摸得。
(选对a* b方)a、路太滑,我不能开快车。
b、路太滑,我不敢开快车。
(选择a≠b*a=b方)a、他能听得懂。
b、他会听得来。
c、他听会来。
d、他能听得知。
e、他晓得听。
(选对a* b c d e方)八、来、去“来”“去”在普通话句子中都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实意动词,一个是意义虚化,在动词后只表示一咱趋向;但“来”“去”所表示的趋向相反。
在一些方言区中常常在“去”之前衍生出一个“来”字。
有的动词后的“去”又说成“来”。
闽南话中“来去”还有“将要”的意思,表示一种意向,指现在正开始行动。
a、我正要吃饭去。
b、我正要去吃饭。
c、我来去吃饭。
(选对a* b* c方)a、我告诉他。
b、我去告诉他。
c、我来去告诉他。
(选对a* b* c方)a、咱们逛街去。
b、咱们去逛街。
c、咱们来去逛街。
(选对a* b* c方)a、我们去问他。
b、我们来问他。
c、我们问他去。
d、我们去问他来。
(选对a≠b* “趋向不同”c* a=b方 d方)a、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b、我们一起来去看电影好吗?九、起来普通话里趋向动词“起来”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格式有“动词+起+宾语+来”,有时也可以说成“宾语+动词+起来”。
有些方言把“起来”放在宾语之后。
&;nbs, p; b、我吃没有荔枝。
(选对a* b方)a、妈妈说红的花多半不香。
b、妈妈说红的花多半没有香。
(选对a* b方)a、他脑子不笨。
b、他脑子没有笨。
(选对a* a=b方)十四、介词:被普通话里常用介词“被”(口语里常用“叫、让”等)或者用“被”引进施事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前,构成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