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数学思想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数学思想之美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数学也具有诗歌和散文的内在气质,达到文学性的方面,达到一定境界后,也能体会和享受到数学之美。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研究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将会使你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去审视问题,去体会数学之美。只有熟练地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使你在解答高考综合题时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因有兄弟学校到我校交流学习,笔者被安排开一节观摩课,考虑到学生对函数知识的一轮复习已结束,因此这节课设计着重放在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者间的相互转化来解决一类函数最值问题,进而体会转化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反思呈现如下,
一、教学实录(片段)
1问题的提出及解法探究
例1: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值域?
生:(题目一出,有一个学生立马报答案)
师:厉害!请问你用什么方法做的?
生:分子分母同除,再用基本不等式求。
师:好!但是这个函数定义域为R,同除要注意先讨论的函数值,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时也要对正、负值讨论。(板书出正确过程)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导数法。(有同学表示此题用导数比较繁琐)
让学生动手算,并比较与之前方法的利弊。
生:用求导有点复杂,写值域时也易犯错,要注意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还是基本不等式计算简单。
师:分析的很好!其实很多函数问题不一定都用导数来做,不过同学们往往也不太喜欢分类讨论,还有计算更快的办法吗?
学:(有的沉思,有的交流,看到学生没有响应,教师及时点拨。)
师:方法一我们把函数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那么还能转化成什么呢?函数通常与哪些知识可以相互间转化?
生:函数—方程—不等式。
师:很好!我们说函数不一定是函数,其实函数—方程—不等式甚至代数式等很多时候都是对立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那么现在要转化成什么呢?
生: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因为这个函数定义域为,去分母后把函数转化为方程对任意的都成立,即方程恒有实根。当时,有实根,当时,,综上。
师:发现的好,也注意对二次项系数的讨论。这种解法就运用了转化思想。
2变式训练,引申拓展
变式1:是否存在实数,使得最大值为9,最小值为1?若存在,求出的值。
请学生分析变式1与例1的区别在哪里?(学生讨论)
生:例1是函数已知,求值域,而变式1中函数未知,值域已知,反过来求。
师:那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若有,怎样利用刚才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求导太繁,还是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好。
师:请个学生帮我们化下式子。
生:把它转化成。时,,此时函数不能同时存在最大和最小值,因此,且即(*)。
师:可怎么把最大是9,最小是1用进去呢?
生:最大是9,最小是1就是,即(*)的解集,因此1和9是(*)对应的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可以解和都为5
师:分析的很透彻,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掌握的也很好。(板书过程)不过我们做题不是得出答案就好,最好把解出的和代回去检验下,这样一来保证正确率,二来反思下做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等。
请学生来总结这两个题。
生:我们拿到函数题第一想法就是求导做,其实有些题转化成不等式、方程可能更简便。
二、教后反思
高三复习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以基础题型的复习和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训练为主,注重课本例题研究,尽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做到一题多解、多提一解,不断积累并总结解题的经验和方法。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引导学生注重对题后的反思、回顾、引申,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归纳,提炼出一般解题方法。高三复习课要求老师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学设计上要铺设探究性通道,让学生自己去领悟隐含于题中的数学思想,并自觉地运用到今后的解题中去,最终达到用思想指导方法的思维习惯。这样的课堂才会高效,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