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合集下载

乐章燃点亮世界——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历程回顾

   乐章燃点亮世界——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历程回顾

乐章燃点亮世界——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历程回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音乐教育的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刚刚起步,主要是以传统的“听、说、读、写”为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音乐看法,强调儿童音乐素质的培养。

同时也推广学生们唱一些优秀的歌曲、舞蹈和其他艺术表演课,以培养儿童爱好和审美能力。

二、音乐课程的充实与引进新世纪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不断深化与完善,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也逐渐充实。

由于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国际交流逐渐增多,小学音乐课程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如音乐游戏课、卡农式教学法、固定乐理知识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开始变得更加活泼有趣,能够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歌曲的难度和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和音乐追求。

三、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程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歌曲和音乐基础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例如利用播放录音、视听材料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文化知识输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同时增强儿童的音乐体验、审美、欣赏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体验、创新能力、从众性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全面发展。

同时,鼓励音乐素养教学在普及性教育教学、课外音乐教育、社区热闹城市教化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促进儿童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不断创新、充实、完善。

我相信音乐教育在培养儿童良好品质、促进文化交流和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乐章燃点亮世界”,让我们一起期待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明媚灿烂的未来美景吧!。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引言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音乐表现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重要性以及新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在中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唱歌、跳舞和玩乐器等形式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现能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幼儿园音乐教育逐渐增加了对幼儿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引进西方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幼儿园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转向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

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幼儿园音乐教育逐渐丰富了内容和形式,增加了音乐游戏、音乐剧和参观音乐厅等活动。

二、重要性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音乐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并发展自己的音乐能力。

其次,音乐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还包括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语言、数学和运动等,有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

此外,音乐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合唱和乐器合奏等活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

三、新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幼儿园音乐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通过使用电子琴、数字音乐教材和多媒体设备等,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其次,注重幼儿的多样化表达方式也是新的发展趋势。

幼儿园音乐教育应该鼓励幼儿通过舞蹈、美术、戏剧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培养幼儿全面发展和创造力。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一、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音乐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是近代才有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开始有关于音乐教育的系统研究和实践。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国音乐教育开始进入现代化阶段。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在音乐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诸多创新和变革。

二、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1、个性化、差异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音乐教育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每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爱好和需求都不尽相同。

因此,音乐教育需要向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音乐教育。

2、技术+艺术现代音乐教育不仅应该注重技术方面的培养,还应该注重艺术方面的提高。

纯粹的技术培养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但是却无法让音乐艺术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艺术灵魂之中,所以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是未来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3、多元化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教育存在着单一化、刻板化的缺陷。

而多元化教学模式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结合文化、历史、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推出跨学科的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全面的音乐人才。

4、数字化音乐教育数字化音乐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将音乐教育数字化。

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更符合现代人的学习习惯。

5、英语+音乐教学随着国际化的浪潮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英语的学习。

而英语+音乐教学则是一种非常新颖、前沿的教学模式,将英语和音乐结合起来,既能学习英语,又能学习音乐,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语音、语调等技能,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性。

三、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音乐教育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是发展空间不足,只能依赖改革和变革推动其发展。

浅谈三大音乐教育法体系

浅谈三大音乐教育法体系

浅谈三大音乐教育法体系作者:陈浩轩王涛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9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音乐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即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这三大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更注重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不断获得国家教育部和国内音乐教育界师生的充分认可和推崇。

一、音乐学科教育发展历程(1)萌芽阶段: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在氏族。

清末時期,沈心工、李叔同从日本带回的学校音乐教育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1901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开设了我国最早的音乐课程;1907年规定了学堂开设音乐课,音乐课正式进入学堂中;1909年音乐课在全国中小学正式设立,被列为随意科目。

民国时期,蔡元培提出美育思想指出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12年音乐课为唱歌课;1913年音乐课加入乐器学习;五四运动时期;1923年音乐课被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新中国成立时期,1952年确立了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发展的地位,“文革”期间音乐教育受到严重破坏,音乐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断层。

(2)形成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音乐教育也随着开始恢复重建,音乐教育开始渐渐复苏。

1986 年国务院在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有关文件中规定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 年代后奥尔夫、柯达依、达尔克罗斯、美国综合音乐、铃木教学法等陆续被介绍到我国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1.教育宗旨: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宗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乐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所提倡的思想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它不同于专业化的音乐教育,专业化的音乐教育培养对象是未来从事音乐的专业人员,而大众化的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2.教育目标: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是以掌握音乐情感为主,而不是以掌握音乐理论为主。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引言:二十世纪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关键的一个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中国音乐教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变和发展,对提高人民音乐素养、培养音乐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力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学校音乐教育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早在1905年,中国第一所现代化音乐学校——上海音乐学堂即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起始。

上海音乐学堂的成立及其后来的改革,推动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

1900年代至1940年代,西方音乐教育法被中国引入,为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在这一时期,上海音乐学堂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如黄自、刘天华等,他们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音乐教育模式。

此外,一些西方音乐教育家也积极参与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二、二十世纪中叶的学校音乐教育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共产党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内容,吸收了不少西方音乐教育的精华,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试图推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更加深入地发展。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程。

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几乎停滞不前,大量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被迫离开岗位,音乐教育资源极度匮乏。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勇敢的音乐教育家仍然坚持不懈地传承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事业保留下宝贵的经验。

三、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的音乐教育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型。

传统音乐教育逐渐融入现代教育观念,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始出现。

而且,许多外国的音乐教育理念也被引入中国,为学校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引言•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起源与演变•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因素•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启示•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小学音乐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对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总结经验,为当前及未来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文旨在梳理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音乐课程的特点、目标和内容,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及未来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02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起源与演变初步形成了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程体系,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音乐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编写了大量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音乐教材,包括歌曲、欣赏、器乐等。

建立了音乐教师培养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教师。

030201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音乐课程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受严重破坏。

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材停滞不前,缺乏更新和改进。

教材建设音乐教师培养机构被撤销,原有教师队伍受到冲击和流失。

教师培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音乐课程逐渐得到重视,以唱歌、欣赏、器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

音乐课程设置重新编写和修订了音乐教材,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材建设恢复了音乐教师培养机构,重建了音乐教育专业和教师队伍。

教师培养教材建设编写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音乐课程设置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音乐课程逐渐得到重视,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

教师培养加强了音乐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发展阶段(1990-2000)03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音乐教育投入音乐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引言二十世纪是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起步阶段。

本文旨在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期对今后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第一阶段:初创期(1900年-1949年)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教育开始传入中国,各类学校纷纷设立音乐课程。

这一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以西方音乐为主,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师多来自欧美。

尽管受限于新舊交替安乐歌曲主题,但新歌曲并没有停止对旧歌库的关注。

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音乐学校成立并迅速发展,为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建立了基础。

第二阶段:教育改革期(1950年-1976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面临重大的教育改革。

音乐教育被纳入全面的教育改革计划中,实施“素质教育”方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此时期,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音乐学校,加强了师资培养和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同时,从此时开始,中国民族音乐逐渐进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强调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双重目标。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观念不断交流和融合。

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到流行音乐,乐理和演奏技能训练也更加系统完善。

此外,教育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创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特点与影响因素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国际交流与借鉴。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借鉴了大量西方音乐教育的经验和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与国际音乐教育界展开广泛的交流,吸纳了更多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

2. 地方特色的强调。

中国各地的学校音乐教育注重发展本土音乐特色。

例如,西南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更加注重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培养,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校音乐教育则更加注重引进和推广西方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丰富生活。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以期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1. 传统音乐教育的初步形成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早在周朝,音乐就成为了一种教育手段。

《周礼》中记载了乐府教育的内容,乐府即古代宫廷音乐,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在古代教育体系中,音乐被视为培养学生品德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2. 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教育改革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

19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推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方针,小学音乐教育开始走向全民化。

音乐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从古典音乐转向民族音乐,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3. 乐理教育的加强与音乐素养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学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乐理教育开始得到加强。

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也学习乐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理论水平。

这一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较大提高。

4. 创新教育模式的尝试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小学音乐教育也在不断进行创新。

一些学校开始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音乐游戏、音乐剧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一些先进的音乐教育技术也被引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如音乐软件、音乐教学视频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当前,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一些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如专业的音乐教师、先进的音乐设备等,而一些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音乐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音乐教育质量的差异化,不同地区的学生享受到的音乐教育资源迥异。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美好的感觉以及情感的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最初的传统教育,到现代的多样化教育,音乐教育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有不同的成就和不同的问题。

本文将会探讨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的过程,探讨其创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

一、音乐教育的传统中国音乐教育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自古时候就有音乐家、乐器制作家、书法家等。

传统的音乐教育以经典音乐为主,强调基本功的学习和传统的技巧。

传统的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在音乐教育方面,推崇教育者的能力,教育者偏重在简练精炼的传递上。

二、音乐教育的新生随着世界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的音乐教育重视授予学生一种多面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让学生发现、体验和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音乐教育的新生型态注重多样性和创新。

三、音乐教育的创新问题在新型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创新成为了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受众中年纪已经偏高,年轻人需要新的目标和新的方法,年轻一代对音乐的接受需要新的方式和新的体验,同时,老年受众需要传统的音乐文化,需要深入研究传统的音乐形式,以便使得这种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另一方面,现代音乐的多样性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新的发展,以保持对社会的吸引力。

因此,在音乐教育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丰富的资源。

四、音乐教育未来的走向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的接受会更加多元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现代音乐的接受途径也会更加多样化,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音乐播放器等。

这带来了音乐教育的新变化——音乐教育可能逐步地向网络化、移动化、定制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

未来音乐教育要注重创新,要关注音乐实际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其功用与效果,加强音乐素养的普及和提高,不断推进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全民音乐教育也需要走向多元化和高效化的目标。

总而言之,当前,在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获取更高的效果和更优质的资源。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音乐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早就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文明中,音乐教育起源于宗教仪式。

古埃及和古希腊等文明都有音乐与宗教紧密相连的传统。

通过音乐的表演和演奏,人们向神明祈祷,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古代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发展历程。

《周礼》中,音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是培养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手段之一。

另外,古代的音乐家受到高度崇拜,被视为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逐渐开始走向专业化。

在中世纪欧洲,教堂音乐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领域。

教堂音乐作为一种宗教的表达方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形成了独特而庄重的音乐风格。

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开始建立,专业音乐教育逐渐完善起来。

音乐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各种音乐教材得到广泛应用。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教育逐渐普及到大众之中。

公立学校开始设立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音乐素养的培养。

同时,音乐教育也逐渐注重培养个人音乐能力,包括演奏技巧、音乐理论和创作能力等方面。

20世纪后半叶,随着音乐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音乐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新型音乐的出现,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

同时,跨文化的交流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当前,音乐教育正继续发展演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教育逐渐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转向线上和远程教学。

音乐教育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鼓励学生从孩提时期就接触和参与音乐活动。

总之,音乐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适应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人们可以获得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汇总]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汇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综述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

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

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

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

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

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

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

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引言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中国的音乐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本文旨在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同时也将关注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早期发展(1900-1949)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还相对薄弱,音乐教育普及率较低。

然而,一些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引入了西方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1904年,中国第一所现代音乐学院——上海中国音乐学堂成立,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堂以西方音乐为主,采用西方教材和教学方法。

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音乐教育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家。

二、产生变革(1949-197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发展方向的变化,这也深刻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

新政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强调音乐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音乐教育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合格人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教育迅速普及,新的音乐教材和课程体系的研发开始对现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音乐学校和艺术学院,重点发展音乐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音乐人才,更注重培养音乐爱好者,倡导全民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改革开放以后(1978-2000)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频繁使得西方音乐文化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

中国开始引入国外先进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得音乐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

此时,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精神。

一方面,学校音乐教育广泛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

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

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中国特殊音乐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历史与现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中国特殊音乐教育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特殊音乐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

其初衷是帮助残疾儿童在音乐方面发挥潜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传入中国后,特殊音乐教育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音乐教育体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一些专业的音乐教师开始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到了80年代,特殊音乐教育得到了更广泛的,各种残疾儿童音乐比赛和活动纷纷涌现。

进入21世纪,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发展迅速。

政府部门开始重视特殊音乐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资金投入,推动了特殊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积极推动特殊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目前,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类特殊学校和机构纷纷开设音乐课程,提高特殊儿童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特殊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残疾人音乐教育的立法工作,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然而,当前中国特殊音乐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教材匮乏等。

因此,未来发展特殊音乐教育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改进教学方法,编写适合特殊儿童的教材,提高特殊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特殊音乐教育将越来越受到。

未来,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专业化发展:随着特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未来的特殊音乐教育将更加专业化,针对不同类型残疾儿童的需求,将会有更加专业的音乐教师和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出现。

多元化发展:未来特殊音乐教育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包括传统的钢琴、声乐等器乐教育,还将融入更多的民族音乐、现代音乐等元素,满足不同特殊儿童的需求。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小学音乐教育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在古代,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音乐的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据史书记载,早在夏代就有专门的音乐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人才。

古代音乐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民歌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来寓教于乐。

到了近代,随着教育体制的建立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引入,小学音乐教育逐渐走向制度化。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音乐教育开始从国外引进西方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1900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崇实学堂音乐学校,开设了小学音乐课程,这标志着小学音乐教育的正式创立。

随后,全国范围内的一些重要城市也纷纷开设了音乐学校和音乐课程,推动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小学音乐教育主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意识。

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课程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小学音乐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通过唱歌、念唱、听音乐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学音乐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音乐教育改革方案,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小学音乐教育要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开始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唱歌和简单的乐器演奏外,还增加了合唱、舞蹈和音乐欣赏等内容。

同时,教育部还加强了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以更好地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我国音乐教育中教材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我国音乐教育中教材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我国音乐教育中教材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近几十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音乐教材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中,音乐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音乐教材处于比较倡导传统音乐的状态,其主要为西方音乐历史、西方音乐理论和西方乐曲欣赏。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开始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多样性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更加均衡的教学内容。

到1990年代,电子音乐的技术迅猛发展,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形式,以提高学生运用音乐的能力。

此外,音乐教学正以正确而客观的方式呈现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使在校学生更加关注与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时代及其启示。

到21世纪初,音乐教材发展到了更加行业化的阶段,许多实用性教材也得到充分发挥,满足不同学习者不同需求。

许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始出现,编制的新颖音乐教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使用。

当前,随着新技术、新思想的不断涌现,音乐教材的发展应更加关注实践性综合性发展,将更加深入全面践行音乐教育理念,突出影响音乐发展和生命学习的精神性、意识形态性,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音乐人才。

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历史进程探究

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历史进程探究

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历史进程探究一、中国现代音乐起步阶段中国现代音乐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鸦片战争后。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文化的冲击,传统音乐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

西方音乐文化开始被引入中国,这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家们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的理论和表现形式,中国现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慢慢形成了初步的雏形。

二、中国现代音乐的探索与发展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国现代音乐经历了一段充满探索和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家开始不断吸收西方音乐的精华和技术,同时又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中国现代音乐在这一时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开放性,音乐家们不断尝试创新,探索与发展。

著名的中国音乐家聂耳就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著名的音乐作品《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国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

还有一些音乐学者和作曲家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相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也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量的音乐作品被禁止演奏和传播。

音乐教育受到了破坏,许多有才华的音乐家被迫放弃音乐创作。

这段时期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但也激励了一些音乐家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创新和探索。

著名的音乐家谭盾就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现代音乐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现代音乐也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的音乐家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世界各国的音乐理论和表现形式,中国的现代音乐也受到了更多的国际影响。

中国也在国际上举办了许多音乐节和比赛,这些活动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理性反思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理性反思

作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 引下 ,美育问题又重新提了 出来 , 新 中 国成 立初 期 的学校 音 乐 有关 部 门注意到 中小学 艺术教 育 包括音 乐教 育) 的不可 替 教育 的重要 特点 ,是 音乐 教育 与 课程 (
当时 的政 治 、经济 、社会 发展 变 代 的重要作 用。 17 9 9年 以来 ,从 化 紧密联 系 。特别 是音 乐教学 内 中央到地 方 的教 育行政 部 门先后 容紧密配合 当时的社会 政治形 势。 多次 召开 专 门会议 ,研究 有关 艺 在 全面发 展教育 方针 和有关政 策 术教 育 问题 ,加 之全 国很 多音乐 法规指导下 ,音乐教育沿着正确 、 界 前辈 和社会上 关心音 乐教 育人 健 康 方 向 迅 速 发 展 ,取 得 了 中 国 士 的 强 烈 呼 吁 ,美 育 和 音 乐 教 育 历史 上前 所未有 的成就 ,为 以后 逐 步 得 到 重 视 ,在 学 校 教 育 中 的 96年 ,在第六 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奠定 了基础 。 地位 日益 提高 。18 第 二 个 时 期 (9 6年 至 1 8 届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 上 通 过 的 16 9 7 贯彻德 育 、智育 、体育 、美 育全 年) “ 。 文化大革命 ”十年浩劫使 “ ,确立 了美育 音乐教 育备受 冷落 ,音乐教 育观 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在 国 家 教 育 方 针 中 的 地 位 。 19 99 念被 严重扭 曲 ,音乐 教育 与其 它 文化 教育事业 一样 ,陷 于混乱 之 年 6月 召开第 三次 全 国教 育工作 中。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状况是 : 会议 。江泽 民 同志 在开幕 式上 的 方 面美育 和音乐 教育 的价值 被 讲话 中重新 明确 了美育是 我 国教


浅述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育发展历程

浅述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育发展历程

文化 教 育 ・
大 众 文 艺
浅述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育发展历程
柏迎 春 ( 贵 州省安 顺 学院 艺术 系 贵 州安顺 5 6 1 0 0 0 )
随着 素 质教 育 的深 入 开展 ,我 国高校 的音 乐 素质 教育 有 了长 以人 文 学科 为代 表 的美 育传 统 ,从 理 工类 大学 的教 育 体系 中几 乎 足 的进 步 ,本 文试 从 近代 学校 教 育背 景下 的音 乐 教育 的思想 变化 彻底 消 失 。 看 高校音 乐 鉴赏 公共 课发 展历程 。 上世 纪 七 、八 十年 代 ,普 通 高校 公共 音乐 教育 才 逐步 在高 校 公共 艺术课 程 与 高等 学校 其他 公 共课 程 同样 是我 国高等 教育 恢 复 。 课程 体 系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是 高 等学 校实 施美 育 的主 要途 径 。公 NT o 年 代末 ,只有 清 华大 学等 少数 的 高校 设置 了艺术 部 门。 共 艺术课 程 教学 是高等 学校 艺术 教育 工作 的 中心环 节 。 之后 ,艺术 教育 课 程 的在 高校 陆续 开 设 ,并设 立 了专 门的 管理 机 普 通 高校 公共 美 术鉴 赏课 在 陶冶 大学 生 的高 尚情 操 ,培 养 审 构 。 美 能力 ,提 高 大 学生 综合 素质 方 面起 到 了非 常重 要 的作用 。它于 公 共 音 乐 鉴 赏 课 的 开 课 情 况 是可 以得 到 保 证 的 ,这 是 我 国 素 质教 育 的重 要 作用 是无 庸置 疑 的 。惟有 给予 足 够 的关注 和 深入 高 校 公共 艺术 教育 快速 发 展 的成 果 。但 是 专职 教师 配 备情 况却 不 的研 究探 讨 ,才 能切 实高 效 的发 挥它 在高 校素 质 教育 中应 有 的作 能 够令 人满 意 ,许 多 学校 是音 乐 院系 的史 论教 师 兼职 公共 音乐 鉴 用。 赏 教师 ,一 些 高校 是外 聘 的公 共音 乐鉴 赏 教师 , 没有 这个 课程 教 普 通 高校 音 乐公 共课 是随 着 中 国教育 界广 泛 提 出的加 强 素质 师 的专 门编制 。甚 至 个别 的学 校 是本 校的 音乐 专 业的研 究 生在 代 教 育 的 口号之 下 发展 起来 的 。随 着素 质教 育 的深 入 开展 ,我 国 高 课 。 开课 率基 本达 标 ,但 是有 的 高校 公共 音乐 鉴 赏课 的教 学质 量 校 的音 乐 素质 教 育有 了 长足 的进 步 , 由于 中国传 统 的音 乐教 育观 却 无法保 证 。 念 也影 响和 制 约着 当 今大 学音 乐 素质 教育 的发 展 ,本 文试 从近 代 在 全 球 性 加 强 了对 人 文 教 育和 艺术 教 育 的关 注 的 同时 , 我 学校 教 育 背景 下 的音 乐教 育 的思 想变 化看 高校 音 乐公 共课 发展 历 国的学 校音 乐 教育 理念 也把 提 升 学生 整体 艺术 素质 作 为重 要关 注 程。 点。普 通 高校 公共 音 乐鉴 赏教 育 的也逐 渐得 到 重视 。9 O 年 代 以来 2 O 世 纪8 O 年代 以前 。 中国学 校教 育体 制 是近 代 引进 的西 方 学 提 出 的 “ 素质 教育 ”理念 、开 始 重视 人文 素质 教 育和 通识 教育 、 校 教 育体 制 的延 续和 发展 。中 国音乐 教育 一 开始 就是 以音 乐 教育 基础 教育 的 “ 均衡 化 ”方针 等 ,更加 关注 人在 教育 中 的价值 。 模 式 为标 准 ,仿 照西 方学 校音 乐 教育 模式 来 开展 的 。从5 O 年代 开 公共 艺术课 程与 高等 学校 其他 公共 课程 同样 是我 国高等 教 始 , 由于 “ 德 、 智、 体 、美全 面 发展 ”教 育方 针 的制 定施 行 ,普 育 课程 体 系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是 高等 学校 实施 美育 的 主要 途径 。 通 学校 音 乐教 育在 整 个 国民教 育 中 的地位 有所 调 整 。音乐 教育 与 公共 艺术 课程 教 学是 高等学 校艺 术教 育工 作 的中心 环节 。 德 育 紧密 相连 ,音乐 教学 的 内容 紧密 配合 社会 政 治活 动 ,对 美育 普 通 高校 公共 音乐 鉴 赏课 在 陶冶 大学 生 的高 尚情 操 ,培养 审 教 育没 有 给予 足够 重 视 ,专业 音 乐教 育 的 内容大 于音 乐 素质 教育 美 能力 ,提 高 大 学生 综合 素质 方 面起 到 了非常 重 要 的作用 。它 于 内容 ,强调 了音 乐教 育 的工具 性 ,而 忽 略 了其所 具备 的人文 性 。 素 质教 育 的重 要作 用 是无庸 置 疑 的 。惟 有 给予 足够 的关注 和深 入 6 O 年代 ,学校 教 育处 于崩 溃 状态 ,美 育和 音 乐教 育 的发 展停 的研 究探讨 ,才 能切 实高 效 的发挥 它 在高 校素 质 教育 中应 有 的作

初中音乐历史回顾

初中音乐历史回顾
2000年代:音乐教育开始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 音乐与科技的结合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事件
1980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990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进一步规范 音乐教育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音乐教育的实践性 和综合性
初中音乐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课堂教学:通过讲 解、示范、练习等 方式进行音乐知识 的传授
音乐欣赏:通过欣 赏各种音乐作品,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 赏能力
音乐实践:通过参与 音乐活动,如合唱、 合奏、舞蹈等,提高 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创作:通过创 作音乐作品,培养 学生的音乐创新能 力和想象力
初中音乐教育的特色课程
初中音乐教育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挑战: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机遇:国家政策支持,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机遇:互联网+音乐教育,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平台
汇报人:
音乐欣赏:欣赏不同风格、流 派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 能力
音乐创作:学习音乐创作技巧, 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学习演唱、演奏等 表演技巧,提高舞台表现力
音乐理论: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如乐理、和声、曲式等,提高 音乐理论水平
音乐与社会:了解音乐与社会 的关系,如音乐与历史、文化、 科技等的联系
初中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
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通过音 乐教育,让学生 了解并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提高 学生的艺术素
养。
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通过音 乐教育,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我国音乐教育的起源中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

在最早的乐舞葛天氏之乐中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①意指葛天氏之民抄起牛尾,踏足而歌的情景。

虽然这些并不是狭义上的音乐教育的范畴,但从广义上来讲,也给了百姓娱乐和教育的作用。

我国古代已用音乐为政治所服务。

乐教已成为上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尧舜时期已经有了最早的专职音乐教师。

接着,我国《周礼》中记载过最早的学校为“成均”之学。

“成均”是五帝时期的教育机构。

《春秋繁露》云:“成均,均为五帝之学。

”而它作为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是有章可循的。

郑玄在《周礼》《礼记》的注释中指出:“均,调也。

乐师主调其
音。

”“成均”以教化音乐为重要内容。

“成均”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史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二、近现代至当代的音乐教育发展历程
(一)借道日本,从日本引进教学思想。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中华之门从此被打开,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这样的社会情形引起我国许多有志之士的思变之路:我们中国如何才能抵御列强的侵略?如何才能强大?一部分人主张兴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西音乐文化也开始碰撞。

1898 年康有为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②的建议,效法日本的“把西学效仿西方音乐”的唱歌教育。

我国当时留学日本的沈心工、李叔同等人推崇这种教育理念。

(二)美欧音乐教育在我国传播。

五四运动以来,我们不仅借鉴日本,
也借鉴欧美国家的音乐教育模式,开设西方音乐课程,传授西方理论知识。

具体来看,音乐课程被列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以唱歌、乐理、欣赏和乐器这四项内容为主要的音乐教育体系。

另外,教育家们还编写了中小学教材,如萧友梅编的《新学制乐理教科书》六册,是“最早一本由我国音乐教师撰写的系统性的乐理教科书”③。

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运用了欧洲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编写方法,是融合中西教育理念的典范教材。

专业音乐教育方面,学制上,1922 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制为“甲种四年,乙种两年”。

④ 规定“师范大学修业年限四年;为补充初级中学教员,可设两年制专修科”⑤。

1927 年上海成立国立音乐学院,设置了理论作曲、钢琴、小提琴及声乐四组,国乐课为选科(副科),传授西方音乐,聘请外籍教师。

(三)以苏联为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从效法欧美转向了向苏联学习的办学模式。

受苏联音乐教育的影响,我国强调加强民间音乐的教育。

我国基本废除了以欧美为蓝本的音乐教育理念,人们下乡,参加集体劳动,涌现新思维,在艺术实践中实现中国音乐的振兴。

在实践中创作音乐作
品,并对民间音乐和
器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关注本土音乐的时期,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四)国际化、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方针。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呈现出与外国思想相结合的特点。

体现在:音乐教学法。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介绍了很多国外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法有一定的冲击,如强调节奏、节拍的训练。

国外的音乐著述传入我国,为国外教育思想传入奠定了基础,如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
育》等。

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众多,有我国专门派人员去进行学术交流,也有应邀参加的国际音乐教育交流会议。

如我国1990 年应邀参加的ISME第19届世界音乐教育会议等。

中国与世界音乐界来往频繁,走向世界的理念,促使我们打开眼界,聚焦国际。

1999年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巨大变革。

2001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其方向就是“与本(音乐)学科相关的国际比较”“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多方位思考,打下了国际本土为一体的教育模式。

我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体系看似是以效仿为主,但也可看到积极的层面。

尤其是现代社会,我们把自己看作是国际化的一部分,定位较为准确。

我们不可避免地崇尚了西方的观念,但我们一直在学习,一直没有放弃本国的民族音乐研究。

我们要以开放的心胸来看待我们的音乐教育,我国音乐教育在国际中的地位会越来越明显。

注释:
①《吕氏春秋?古乐篇》。

②康有为:《请开学校折》(选录)。

参见《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 1840-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页。

③④⑤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44 页、81 页、79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